三氯乙烯暴露工人神经行为功能研究

三氯乙烯暴露工人神经行为功能研究

一、三氯乙烯作业工人神经行为功能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敏[1](2014)在《甲醛和三氯乙烯联合染毒对小鼠神经毒性效应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由装修引发的室内空气污染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健康问题,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俨然已成为了当今社会关注的一大热点。室内装修污染物种类繁多,来源广泛,本课题主要通过对甲醛和三氯乙烯的神经毒性加以研究,判断二者联合作用的类型。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实验依据,也为制定更完善的卫生标准提供理论上的参考。方法:利用Morris水迷宫实验筛出108只昆明小鼠(健康清洁级),雌雄各半,然后将雌雄小鼠分为A、B两组,并按照3×3析因设计的要求将A、B组各自进行随机分组,每组分为9个小组,每小组6只。采用静式吸入染毒,染毒的剂量分为:阴性对照组(吸入清洁空气),甲醛组(1、5mg/m3)三氯乙烯(1000、5000mg/m3),联合染毒(1mg+1000mg/m3;5mg+5000mg/m3;1mg+5000mg/m3;5mg+1000mg/m3)。染毒持续14d,每天2h。染毒结束后,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和旷场实验(OFT)测试小鼠的神经行为学变化;结束后处死小鼠,取出脑组织,分离皮质和海马组织,其中海马组织用于检测细胞凋亡率,皮质部分用于氧化指标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测定结果:1.甲醛及三氯乙烯染毒均可引起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下降:(1)Morris水迷宫实验:定位导航实验中,小鼠逃避潜伏期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多均呈缩短趋势,5天重复测量的结果存在高度的相关性(P<0.001)。且二者染毒致小鼠逃避潜伏期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延长,联合染毒组较同等剂量的单独染毒组史明显。训练天数、甲醛和三氯乙烯对小鼠逃避潜伏期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时二者对小鼠逃避潜伏期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P<0.05)。空间探索实验中,与相应对照组比较,小鼠第次跨越原平台位置的时间延长;各剂量组小鼠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随染毒剂量的增加呈缩短趋势;且小鼠在原平台象限游泳距离占总距离百分比也呈下降趋势,各染毒组中以联合高剂量组的作用最为明显。上述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甲醛和三氯乙烯联合染毒对小鼠第一次跨越原平台位置的时间、原平台象限游泳距离占总距离百分比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P<0.05),且表现为协同效应。通过对雌雄小鼠进行比较发现,在染毒剂量一定的情况下,二者仅在个别剂量组有差异。(2)旷场实验:与对照组相比较,随着甲醛和三氯乙烯染毒剂量的增加,小鼠在中央区活动时间延长、站立次数下降、中央区活动距离占总距离百分比增大。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联合作用表现为协同。雌、雄小鼠在各染毒剂量一定的情况下‘,在中央区活动时间只有在三氯乙烯高、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区活动距离占总距离百分比在甲醛低剂量组有差异(P<0.05),而雌、雄小鼠在旷场中的站立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甲醛和三氯乙烯染毒可引起小鼠脑组织的脂质过氧化:二者联合染毒可致小鼠脑组织MDA含量和NOS活力增高,SOD活力和GSH含量降低。除NOS指标的三氯乙烯低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无差别外,其余各染毒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联合作用时对上述各氧化损伤指标的影响均有交互作用(P<0.05),除SOD指标外,NOS、MDA和GSH各指标在甲醛和三氯乙烯联合染毒时的效应表现为协同。且在各染毒剂量一定的情况下,除对照组外,雌、雄小鼠在大部分剂量水平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甲醛和三氯乙烯染毒可致小鼠脑海马细胞凋亡率增高:与对照组相比较,随着二者染毒剂量的增加,小鼠脑细胞凋亡率呈增高趋势,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联合染毒对小鼠脑海马细胞凋亡率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P<0.001),且表现为协同。说明二者共同作用时的毒效应较其单独染毒时强。通过对雌、雄小鼠脑细胞凋亡率进行比较,除对照组外,二者差异在大部分剂量水平下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醛和三氯乙烯对小鼠均有神经毒作用,可使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降低;警觉性、兴奋性等行为减少;可引起小鼠脑组织的脂质过氧化;亦可使小鼠脑海马细胞凋亡率增高。二者共同作用时对小鼠神经行为、脑组织脂质过氧化和脑细胞凋亡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且联合毒效应表现为协同。

傅旭瑛[2](2012)在《职业性三氯乙烯暴露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三氯乙烯作为有机溶剂在工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其对人体的危害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拟就三氯乙烯对人体神经系统、肝脏、肾脏、心脏以及皮肤的影响、致癌作用和其他方面影响作一综述,为同行从防、治两方面作进一步研究。

胡庆红[3](2009)在《三氯乙烯中毒特点及其防控对策》文中研究表明复习了急、慢性三氯乙烯中毒的文献,着重探讨了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TCE)免疫损害临床发病特点及其预防控制对策。

王家骥[4](2002)在《三氯乙烯对职业接触人群遗传毒性、氧化应激及健康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1 研究背景 三氯乙烯(TCE)是一种易挥发的不饱和脂肪族卤代烃类有机溶剂,被广泛用于金属脱脂剂或去污剂以及许多工业生产过程。由于使用广泛以及潜在的致癌作用,其代谢和对动物的毒性已被广泛研究。但至今,对职业接触者的致癌和致突变性及其机理的研究资料有限,至今未能对人类的遗传毒作用以及致癌性作出明确的评估或结论,TCE的遗传毒性等是否与脂质过氧化有关尚未见报道。近年来我省已发生数十起TCE职业中毒事件,开展TCE对职业接触人群遗传毒性、氧化应激及健康影响的研究已十分迫切。 2 目的 了解三氯乙烯对职业接触人群健康的危害及其毒作用机制,探索TCE生物接触指标以及早期生物效应指标(包括脂质过氧化水平、细胞遗传学指标、纯音听阈、尿中α1-微球蛋白含量和简单反应时等)的剂量和时间-反应关系,探索TCE诱发的遗传毒作用与脂质过氧化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开展有关TCE毒作用生物标志物的专题研究提供线索,为制定防治TCE职业危害的措施以及修订TCE中毒的诊断指标提供科学依据。 3 方法 在对珠海市三间使用TCE工厂工人的健康状况等进行现场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采集工人血和尿样进行实验室研究。并现场采样测定作业环境空气中TCE浓度、噪声强度和接触者尿中TCA浓度;对接触噪声和TCE工人及对照检测其听力。 接触TCE工龄在3个月以上的207名工人作为接触组,从未接触TCE或其它安徽医科大学硕士(博士)学位论义化学毒物的66名工人作为对照组,采用试剂盒测定“T、SOD、GSH干x、MDA活性或含量,同时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双核淋巴细胞删、SCE以及尿中 al帖G含量,采用SCGE测量DNA损伤,以替星样淋巴细胞出现率判断DNA损伤程度,以简单反应时判断神经行为功能状态。用SPSS统计软件包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4 结果 *)接触组车间空气中TCE平均浓度90.4 mg/m’(范围 50.3-230.8),均超过国家最高容许浓度 (30m加、 接触组工人班末尿 TCA平均值为 60.74吧/[(范围为5.03《27.5厂有47%的工人尿三氯乙酸含量超出我国职业接触生物限值伤0my或 0.3mmol/L)。 (2)接触组抗氧化酶 CAT、总 SOD和 GSH-I’X活性以及 MDA含量均比对照组增高O州.01或0.05);在低剂量接触TCE的早期可代偿性诱导抗氧化酶活性和降低MOA含量,但血清MDA含量随着接触TCE剂量和工龄的增加而升高。尿中TCA<50mg/L组 CAT活性显着性升高,但随着尿中 TCA含量的增加 CAT活力逐渐降低,血清 CAT活力与尿TCA以及血清MDA含量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而血清MDA含量与接触TCE的工龄和尿TCA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仰 接触组人群外周血淋巴细胞MN细胞率、双核微核细胞率、SCE和替星样淋巴细胞出现率均较对照组增高;除SCE外,微核、双核微核、誓星样淋巴细胞出现率与接触工龄间存在相关关系;微核、双核微核发生率、SCE和替星样淋巴细胞出现率与尿中TCA浓度间也存在相关关系。 (4) 接触组尿。-微球蛋白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意义:但有随尿中TCA含量和接触 1’CE工龄的增加而呈升高趋势。 (5)与对照组相比同时接触强度为 82-89.sdBO)的噪声和 TCE的作业人员,6-skHz的阈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工龄大于2年或和尿中TCA的浓度大于50mg/L组出现明显的高频段听力损伤。 (6) 长期高浓度接触TC【可对暴露者的神经行为功能产生明显影响,主要表现为反映手眼运动速度和协调性以及注意力的简单反应时平均时间延长并且呈一 3安徽医科大学硕士(博上)学位论义定的剂量和时间-反应关系(1\0.05人 (7)长期高浓度接触TCE可导致作业人群的神经衰弱综合征、呼吸系统症状、生殖功能紊乱、皮肤过敏症状等症状检出率增加,5 结论 (1)低剂量早期接触1”CE可代偿性诱导抗氧化酶,使体内的抗氧化机制处于代偿亢奋状态,降低血清MDA含量。长期高剂量接触TCE可导致抗氧化酶活力(主要是CAT等)下降,氧化防御系统受损,羟自山基和过氧化氢清除功能降低,脂质过氧化水平升高和脂质过氧化损伤。 (2)TCE具有遗传毒作用,长期高浓度接触可导致染色体断裂和 DNA损伤oSCGE分析法作为三氯乙烯接触人群DNA损伤的早则生物监测指标值得进一步研究和证实。外周血双核淋巴细胞微核的监测作为TCE接触人群染色体损伤的早期生物监 /测指标的灵敏度优于常规微核试验,其作为1”C卜接触人群染色体损伤的早期生物监测指标值得进一步研究和证实。 o) 脂质过氧化水平与遗传损伤之问存在相关关系,脂质过氧化作用可能是TCE遗传损伤的前提条件之一。 O)长期高浓度接触TCE可对暴露者的神经行为功能产生明显影响,主要表现为反映手眼运动速度和协调性以及注意力的简单反应时平均时间延长。 伤)长期

艾玲保,刘移民,肖勇梅,林炳杰,杨柏兵,周光宇[5](2001)在《三氯乙烯作业工人神经行为功能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 了解三氯乙烯职业接触对作业工人的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方法 世界卫生组织 (WHO)推荐的神经行为功能测试组合 (WHO -NCTB)。结果 本调查研究了 6 5名三氯乙烯(TCE)作业工人和 115名对照 ;接触人群车间空气TCE平均浓度为 90 8mg/m3,接触工人班后尿二氯乙酸(TCA)平均值为 5 2 1mg/L·肌酐 ;多因素分析后发现 :接触组工人NCTB测试项目中数字译码、简单反应时的标准差、非利手提转敏捷度、目标追踪错误数及总数得分显着差于对照组 ;等级相关分析表明 :接触组工人班后尿TCA水平与目标追踪正确数、总数呈显着负相关 ,与情感问卷中困惑—迷茫项、目标追踪错误数呈显着正相关。结论 长时间接触较低浓度TCE作业工人早期即可对其神经行为功能产生明显影响 ,主要表现在短时记忆力、注意力降低 ,手运动速度下降 ,手—眼运动协调性和稳定性差 ,并有一定的消极情感状态改变 ;接触水平与以上改变呈—定的剂量—反应关系

李筱翠[6](2020)在《吉林省某化工园区空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及肝毒性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工业化进程发展迅速,在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压力。当前我国环境污染形势较为严峻,不同环境介质的污染物给人群健康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主要的社会问题之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带动下,中国化工企业呈现园区集聚发展的趋势,使化工企业向规模化、集成化和规范化发展,这种化工企业的发展模式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压力。而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是化工园区产生的主要污染物类型,其沸点低,易挥发,可通过扩散的方式进入空气,人体可以经吸入和皮肤接触等方式摄入体内,并产生相应的健康危害。本研究从宏观与微观层面同时对化工园区挥发性有机物的健康风险开展研究。一方面,本研究开展化工园区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现状的流行病学现场调查,有助于明确化工园区产生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种类、浓度,了解其环境污染程度,分析其对人群健康危害的风险;另一方面,本研究开展了联合染毒对大鼠肝毒性作用的动物毒理实验,利用挥发性有机物复合暴露模型研究其肝脏毒性作用,对于环境中挥发性有机物,尤其是化工园区周围挥发性有机物的控制策略以及保障人群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方法:第一部分为化工园区人群流行病学调查,主要包括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水平测量、周边居住家庭室内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水平检测、人群挥发性有机物的内暴露水平及健康指标测量,以及人群健康风险评价。(1)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测量方法。选择吉林石化及周边区域的吉林石化生产单元集中区及周边居民住宅区域作为本次暴露区环境调查范围,对照区为吉林市丰满区江南公园所在区域。以环境空气为监测对象,采用现场实测的调查方法,采集暴露区域环境空气中的气态污染物。监测时间为2016年8月(夏季)和2017年12月(冬季)。监测项目包括苯、甲苯、乙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四氯乙烯、三溴甲烷、一一溴二氯甲烷和二溴一氯甲烷。(2)室内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测量方法。在环境暴露区内采用网格法选择居住家庭作为室内空气检测调查点位,在暴露区和对照区家庭中各选15户三楼居民进行室内空气监测,监测点位于客厅,调查点位采样高度与人的呼吸带高度一致(0.51.5m之间)。室内空气检测时间与环境调查监测时间一致,也为2016年8月(夏季)和2017年12月(冬季)。监测项目包括苯、甲苯、乙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四氯乙烯、三溴甲烷、一一溴二氯甲烷和二溴一氯甲烷。(3)人群挥发性有机物的内暴露及健康指标测量方法。在吉林石化及周边区域,选择常年主导风向下风向居民居住集中区域作为本次暴露区人体健康调查范围,选择吉林市丰满区江南公园所在区域为对照区。在暴露区域选择787位居民,在对照区选择939位居民进行了问卷及健康调查。其中,选择暴露区居民238位,对照区居民261位进行了血液中苯系物和卤代烃的检测,主要的生物样本检测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及血脂检测,以及氧化应激检测。(4)基于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对经呼吸摄入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致癌与非致癌风险开展评估。第二部分为联合染毒的肝毒性作用探索,主要利用联合毒物暴露动物模型开展分析。本研究建立了基于大鼠的苯、甲苯和氯仿联合毒物暴露动物模型。该模型中污染物暴露浓度设为3个梯度,低剂量组大鼠每日苯、甲苯和氯仿的暴露量分别为0.21 mg/kg、1.05 mg/kg和0.11 mg/kg,中、高剂量组的染毒浓度分别为低剂量组的10倍和100倍,同时设置对照组、麻醉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每3天气管滴注染毒一次,持续30天。结果:化工园区人群健康调查主要结果显示:(1)环境空气中暴露测量结果发现,调查显示夏季和冬季暴露区环境空气中的苯系物和卤代烃的平均浓度高于对照区,但均未超过相关标准。冬季大气环境中苯和四氯乙烯的浓度明显高于夏季,而夏季大气环境中甲苯、乙苯、间/对-二甲苯、邻-二甲苯和氯仿的浓度高于冬季。(2)室内空气检测结果发现,调查显示夏季和冬季暴露区室内空气中的苯系物和卤代烃的平均浓度高于对照区,但均未超过相关标准。(3)内暴露测量结果显示,暴露区居民血液中邻二甲苯检出率高于对照区居民,暴露区居民血液中邻二甲苯、三氯甲烷、三氯乙烯、三溴甲烷、一一溴二氯甲烷浓度高于对照区居民。血液中苯系物和卤代烃与居民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和氧化应激的相关指标水平有一定关系。在这些指标的检测结果中,对照区居民在多数血常规指标、部分尿常规与肝肾功能和血脂指标,以及多数氧化应激指标上都高于暴露区。而室内空气水平、人群内暴露与生物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没有好的一致性。本研究结果并未发现暴露区居民显着的健康异常状况。(4)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健康风险评估结经呼吸摄入的VOCs各类物质的非致癌风险较低,非致癌风险在可接受范围。暴露区的室内外环境空气中苯系物和卤代烃致癌风险高于对照区,其中苯和乙苯总致癌风险为5.93×10-5;卤代烃总致癌风险为4.75×10-5,均高于1×10-6。联合染毒的肝毒性作用研究主要结果显示:大鼠经挥发性有机物联合暴露后,对比对照组,大鼠VOCs高剂量暴露可使其体重下降;肝脏产生炎症性改变;肝组织清除氧自由基能力降低,抗氧化能力减弱;高剂量暴露可使肝组织中微量元素呈下降趋势,而微量元素的变化与大鼠肝内代谢密切相关,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会引起大鼠肝代谢紊乱的发生。结论:(1)暴露区夏季和冬季环境空气中的苯系物和卤代烃的平均浓度均高于对照区。调查居民户内空中的苯系物和卤代烃的平均浓度均高于对照区。(2)暴露区居民血液中邻二甲苯检出率高于对照区居民,而对照区居民三氯甲烷、三氯乙烯、三溴甲烷、一一溴二氯甲烷检出率高于暴露区居民。暴露区居民血液中邻二甲苯、三氯甲烷、三氯乙烯、三溴甲烷、一一溴二氯甲烷高于对照区居民。血液中苯系物和卤代烃与居民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和氧化应激的相关指标水平有一定关系,从而可能影响人体健康。(3)苯系物及卤代烃浓度在污染源-环境质量-室内空气-内暴露的暴露途径中,在室内空气-内暴露中,仅有一一溴二氯甲烷在室内空气中的水平与内暴露浓度之间有相关性,这可能与有机物在体内降解的速度较快有关。室内空气中污染物质与居民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和氧化应激的相关指标水平有一定关系。(4)暴露区的室内外环境空气中苯系物和卤代烃致癌风险高于对照区。(5)大鼠经VOCs暴露染毒后可使其体重下降;并引起组织器官的损害,其中比较明显器官为肝脏和脾脏;导致肝脏产生炎症性改变;肝组织清除氧自由基能力降低,抗氧化能力减弱。(6)大鼠经VOCs暴露染毒后可引起肝组织中微量元素含量下降,而微量元素的变化与大鼠肝内代谢密切相关,会引起大鼠肝代谢紊乱的发生。

徐新云[7](2019)在《三氯乙烯的职业危害控制与防治技术研究》文中提出一、三氯乙烯危害概况三气乙烯(TCE)是工业上常用的有机溶剂之一,是一种无色易挥发液体。主要应用于金属表面的去污清洁、电路板清洗,因此TCE广泛用于电子、五金、机械、印刷等行业。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是近年广东省最严重的职业病之一。近十多年来深圳常发生三氯乙烯引起的职业病,严重者导致死亡。由于该疾病发病迅速,病情严重,2000年前后病死率高达30%~50%。

杨雪莹,刘静[8](2013)在《氯乙烯职业病危害及控制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氯乙烯对暴露人群健康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除了氯乙烯急性中毒外,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氯乙烯主要是对肝脏、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等的危害,并引起肢端溶骨症。氯乙烯接触限值各国也不相同,目前,我国车间空气中氯乙烯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30 mg/m3,我国2002规定的氯乙烯生物接触限值为工作周末的班末尿中三氯乙酸0.3 mmol/L(50 mg/L)。

张凤君,王斯佳,马慧,吕聪,王禹博[9](2012)在《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的污染及修复技术》文中研究表明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在工农业生产中被广泛使用,由于其不合理的处置和相对持久性特征,使其成为地下水和土壤中分布最为广泛的污染物之一。因其具有挥发性、毒性和致癌性,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通过查阅国内外资料,本文较为系统地总结了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污染的来源、危害和污染现状,述评了修复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污染的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其中物理方法包括曝气法和活性炭吸附法等,化学方法包括化学氧化法和化学还原法等,生物方法包括微生物修复技术和植物修复技术。同时对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的污染修复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认为微生物修复技术、纳米双金属颗粒技术和光催化氧化技术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建议加强这三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王先良[10](2003)在《电焊工体内铅、镉、锰等金属水平与其神经系统改变的关系》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研究电焊工体内低水平多种金属的含量与电焊工的神经系统功能改变(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关系,并从氧化应激角度初步探讨其可能的损害机制。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整群抽取某市两个汽车制造厂目前在岗专职电焊工为暴露组(有效样本82人),基本情况相仿的操作工人为对照组(有效样本51人);对两组人员采用自制调查表实施问卷;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电焊工体内的铅、镉、锰水平;通过对血清中的抗氧化酶类(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的检测了解体内的氧化应激水平;通过借助WHO推荐的神经行为功能核心测试组合了解其神经行为功能和测定外周正中神经的传导速度、潜伏期和波幅了解神经系统状况;对数据采用SPSS for windows10.0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本次研究发现① 电焊工的神经行为功能存在轻微的改变,这些损伤主要影响电焊工的情绪状态,使手眼协调能力降低,记忆力变差;同时存在多种神经系统症状如嗜睡、无力、头昏等;并且不同的电焊方式神经系统损害不同。② 神经行为功能与体内的3种金属Pb、Cd、Mn的水平均有关,总体上随着3种金属的水平上升而变差。③ 影响体内血铅的因素有性别、饮酒2项;血镉的影响因素有性别、被焊钢材种类、是否使用通风设备、吸烟等;血清锰与电焊条种类有关。④ 体内脂质过氧化水平与体内血铅、血镉和血锰水平有关,同时与电焊作业蓄积接触时间也有联系,当3种金属的水平越高时,体内的氧化应激水平越高;电焊工体内的氧化应激水平与神经系统状况有关,过氧化水平越高,抗氧化酶活性越低,神经系统状况越差。⑤ 优化职业紧张状况,提高文化水平,减少吸烟和饮酒是电安徽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焊工神经系统功能改变的保护性因素。⑥可选择NCTB中平均反应时、最快反应时、顺序数字跨度和正确打点4项指标,外加血清中GSH一Px和MDA构成测试组合应用于电焊工的常规监测。结论本次研究发现电焊工存在神经系统轻微损伤,这种损伤与体内Pb、Cd、Mn等3种金属水平有关,并提示氧化应激在电焊工神经系统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三氯乙烯作业工人神经行为功能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氯乙烯作业工人神经行为功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甲醛和三氯乙烯联合染毒对小鼠神经毒性效应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前言
第一部分 甲醛和三氯乙烯联合染毒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甲醛和三氯乙烯联合染毒对小鼠脑组织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甲醛和三氯乙烯联合染毒对小鼠脑细胞凋亡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图
个人简历
致谢

(3)三氯乙烯中毒特点及其防控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TCE进入体内途径及代谢过程
2 TCE中毒的临床表现
    2.1 急性中毒
    2.2 慢性中毒
    2.3 临床发病特点[15, 16, 20]
3 诊断及治疗
    3.1 诊断
    3.2 治疗
4 预防控制措施[28~33]

(4)三氯乙烯对职业接触人群遗传毒性、氧化应激及健康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英文缩略语词汇表
2 中文摘要
3 英文摘要
4 前言
5 第一部分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
    5.3 讨论
    5.4 结论
6 第二部分
    6.1 材料与方法
    6.2 结果
    6.3 讨论
    6.4 结论
7 参考文献
8 附录
    8.1 《三氯乙烯职业接触人群健康状况调查表》
    8.2 图片
    8.3 本人简历
    8.4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目录
9 致谢
10 综述及参考文献

(5)三氯乙烯作业工人神经行为功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TCE接触水平测定
    1.3 一般情况调查及神经行为功能测试
    1.4 资料分析[4]
2 结果
    2.1 研究人群的一般情况
    2.2 作业点空气监测
    2.3 神经行为功能测试结果
        2.3.1 POMS测试结果
        2.3.2 NCTB其他项测试项目结果
    2.4 接触组各测试项目与尿TCA关系
3 讨论

(6)吉林省某化工园区空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及肝毒性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挥发性有机物概述
        1.2.2 室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水平和内暴露水平研究现状
        1.2.3 挥发性有机物的毒性效应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本研究思路
第2章 化工园区人群健康调查
    2.1 引言
    2.2 暴露区域
    2.3 调查方法
        2.3.1 环境调查
        2.3.2 室内空气调查
        2.3.3 人群健康调查方法
        2.3.4 内暴露检测
        2.3.5 统计分析
    2.4 质量控制
        2.4.1 环境调查
        2.4.2 健康调查
    2.5 结果
        2.5.1 环境质量调查
        2.5.2 室内空气调查
        2.5.3 健康调查
        2.5.4 人体内负荷水平
        2.5.5 健康效应
        2.5.6 环境与健康相关性分析
    2.6 讨论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联合染毒的肝毒性作用探讨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实验动物
        3.2.2 实验试剂
        3.2.3 实验仪器
        3.2.4 试剂的配制
    3.3 实验方法
        3.3.1 实验动物分组与染毒方式
        3.3.2 染毒液的配制
        3.3.3 肝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
        3.3.4 肝功能损伤的检测
        3.3.5 肝功能损伤相关细胞因子的检测
        3.3.6 肝组织中氧化损伤指标的测定
        3.3.7 用ICP-MS测定血清中矿物质元素含量
        3.3.8 用ICP-MS测定肝组织中矿物质元素含量
        3.3.9 统计学分析与实验参数
    3.4 结果
        3.4.1 联合染毒对大鼠体重及脏器系数的影响
        3.4.2 肝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
        3.4.3 肝功能损伤的检测结果
        3.4.4 肝损伤相关细胞因子的检测结果
        3.4.5 肝组织中氧化损伤指标的测定结果
        3.4.6 血清中矿物质元素含量
        3.4.7 肝组织中矿物质元素含量
    3.5 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
    1、医学伦理学证明
博士在读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8)氯乙烯职业病危害及控制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氯乙烯的职业暴露
2 氯乙烯对暴露人群的职业危害
    2.1 致癌作用
    2.2 慢性多器官损伤
3 氯乙烯接触限值的演变
4 劳动卫生管理

(9)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的污染及修复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污染现状及危害
    1.1 污染来源
    1.2 污染现状
    1.3 污染危害
2 修复技术
    2.1 物理方法
    2.2 化学方法
        2.2.1 化学氧化法
        2.2.2 化学还原法
    2.3 生物方法
        2.3.1 微生物修复技术
        2.3.2 植物修复技术
3 展望

(10)电焊工体内铅、镉、锰等金属水平与其神经系统改变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研究之一 电焊工体内铅、镉、锰等金属水平与其神经系统改变的关系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研究之二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血清中的锰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实验
    结果与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研究成果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四、三氯乙烯作业工人神经行为功能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甲醛和三氯乙烯联合染毒对小鼠神经毒性效应的研究[D]. 李敏. 山西医科大学, 2014(12)
  • [2]职业性三氯乙烯暴露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J]. 傅旭瑛.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12(05)
  • [3]三氯乙烯中毒特点及其防控对策[J]. 胡庆红. 实用预防医学, 2009(06)
  • [4]三氯乙烯对职业接触人群遗传毒性、氧化应激及健康影响的研究[D]. 王家骥. 安徽医科大学, 2002(02)
  • [5]三氯乙烯作业工人神经行为功能的研究[J]. 艾玲保,刘移民,肖勇梅,林炳杰,杨柏兵,周光宇. 中国公共卫生, 2001(01)
  • [6]吉林省某化工园区空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及肝毒性作用研究[D]. 李筱翠. 吉林大学, 2020(01)
  • [7]三氯乙烯的职业危害控制与防治技术研究[A]. 徐新云. 中国毒理学会第七届毒理学史研讨会暨职业中毒防治知识培训班讲义汇编, 2019
  • [8]氯乙烯职业病危害及控制的研究进展[J]. 杨雪莹,刘静. 职业与健康, 2013(24)
  • [9]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的污染及修复技术[J]. 张凤君,王斯佳,马慧,吕聪,王禹博. 科技导报, 2012(18)
  • [10]电焊工体内铅、镉、锰等金属水平与其神经系统改变的关系[D]. 王先良. 安徽医科大学, 2003(04)

标签:;  ;  ;  ;  ;  

三氯乙烯暴露工人神经行为功能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