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THE EVALUATION OF LUNG CANCER PREVENTION IN BAOJI CITY OF SHAANXI PROVINCE OF CHINA(论文文献综述)
李佳颖[1](2021)在《三线建设时期陕西的工业污染及其治理(1970-1985)》文中研究说明
陕西省人民政府[2](2021)在《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2020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文中指出陕政字[2021]22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根据《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规定,经省科学技术奖各专业评审组评审、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和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省政府决定授予侯洵院士、郑南宁院士、范代娣教授省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黄土高原土壤有机碳过程、格局和区域响应研究"等14项成果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惠权斌,宋军妹,刘鑫,杨阳,唐春娟[3](2020)在《临床药师参与癌痛治疗的药学实践与体会》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癌痛治疗的思路与开展相关工作的切入点,以提高临床药师在癌痛治疗中的参与度,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方法:临床药师运用制剂学、药动学/药效学、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等专业知识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用药建议。结果和结论:临床药师运用专业知识,可以在癌痛个体化治疗过程中提供专业的支持,规范给药途径,为特殊人群的药物选择提供建议,提高癌痛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徐银鸿[4](2020)在《北方典型地区农村清洁采暖污染物排放及综合效益评估》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北方地区冬季雾霾天气频发,已有研究表明,农村居民散煤取暖是导致重污染天气的主要原因。2017年十部委出台政策《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年)》,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工作全面推进。本研究以山西、陕西、黑龙江三省作为研究对象,实地开展大规模调研和测试工作,全面了解北方农村地区清洁取暖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基于实地测试和文献研究结果,探究不同清洁取暖技术路径的减排潜力。进一步评估不同政策实施力度下,不同清洁取暖替代方式的成本效益,为不同区域的清洁取暖规划提供理论依据和可持续性发展建议。实地调研结果显示,受经济水平、基础设施条件、取暖习惯、资源禀赋等因素限制,农村地区仍以散煤燃烧取暖为主。清洁取暖改造主要以“煤改气”“煤改电”为主,部分地区也在积极探索生物质颗粒、洁净煤等替代方式。清洁取暖费用是阻碍政策实施推广的主要影响因素,调研结果显示,清洁取暖的运行费用为散煤取暖的1-4倍,在没有政府补贴的情况下,仅有4.81%的居民愿意使用清洁能源取暖。农村地区散煤取暖污染物排放远高于其他清洁取暖方式。采暖季的日均 PM2.5 和 CO 浓度为 322±156 μg/m3 和 11.0±11.9 mg/m3,分别是 WHO标准值的12.88和1.57倍。天然气、电力替代方式对PM2.5、CO、SO2的减排率均在90%以上。使用天然气、电力取暖,可减少46%的室内PM2.5浓度。洁净煤、生物质颗粒燃料对室内空气PM2.5和CO的减排效果有限。不同清洁取暖替代方式均可不同程度的改善空气质量,降低室内外的PM2.5暴露浓度,减少健康损失。使用洁净煤和生物质颗粒燃料替代方式的健康效益在13.16-68.80亿元之间,而使用天然气和电力替代方式的健康效益在78.90-280.18亿元之间。成本效益方面,天然气替代方式BCR最高,生物质颗粒燃料替代BCR最低。受PM2.5民用源占比较低,且取暖耗能较大等因素影响,山西省BCR仅为0.35-1.42,远低于陕西省(1.83-4.25)和黑龙江省(0.77-2.47)的成本效益。
苏继红,王姣姣,张大明[5](2020)在《益气养精汤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化疗对中晚期肺癌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益气养精汤联合吉西他滨+顺铂(GP方案)化疗对中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间宝鸡市凤翔县医院收治的160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GP方案化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益气养精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疾病总缓解率为41. 3%,对照组为33. 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3+、CD4+和CD4+/CD8+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患者CD3+、CD4+和CD4+/CD8+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观察组患者白细胞减少和血红蛋白减少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两组患者胃肠道不适、肝肾功能损伤和脱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益气养精汤联合GP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患者疗效较好,可有效调节免疫功能,减轻不良反应。
都凤丽,刘永娟,郝媛媛,赵小妮,卫建民,冯万立,高婷婷[6](2020)在《临床护理路径对脊柱转移瘤患者微创手术治疗效果与预后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脊柱转移瘤患者微创手术治疗效果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5月间陕西省宝鸡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8例脊柱转移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进行分组,采用常规护理的34例患者纳入常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34例患者纳入研究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有效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术后1d、术后7d和术后3个月疼痛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研究组患者有效率为94. 1%,高于常规组的64. 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患者术后生活状况、情感状况、家庭状况及功能状况均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改善脊柱转移瘤患者微创手术治疗效果,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韩啸[7](2019)在《基于卫星反演的PM2.5浓度与女性肺癌发病率的时空分异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环境医学相关领域研究表明,影响肺癌发病率的因素主要包括历史性肺部疾病、基因等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如吸烟、职业环境暴露以及大气污染。其中吸烟在早期的研究中被认为是导致肺癌的最大诱因,但随着公共场所禁烟令的颁布以及控烟行动的实施,吸烟作为影响因素对肺癌的贡献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而且女性的吸烟率远低于男性,因此,在所有女性肺癌病例中,非吸烟引起的肺癌占主要比例。而职业环境暴露,历史性肺部疾病及基因影响因素所带来的对肺癌发病率的影响也只局限于特定人群,所以针对全国尺度而言,日渐加剧的大气环境污染已成为了导致女性肺癌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因素,大气环境因子中尤以PM2.5为肺癌发病率的主要影响因子。2013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已正式将细颗粒物PM2.5列为一级致癌物(一级的定义:对人类为确定之致癌物),除了会影响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外,PM2.5还会增加肺癌的发病几率,由此可见,女性肺癌发病与PM2.5密切相关。本学位论文以PM2.5卫星反演数据(经纬度分辨率为0.01°×0.01°)及2010至2014年中国肿瘤登记点统计的女性肺癌发病率为基础数据,对PM2.5年均浓度与女性肺癌发病率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的关系及特征进行了探讨研究,并基于历史PM2.5暴露浓度建立了二者之间的时空关系。论文首先利用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了PM2.5与女性肺癌发病率之间的相关程度,通过空间自相关的方法检验2010年至2014年的肺癌发病率空间分布状况,并选取当年PM2.5年均浓度和过往历史8年PM2.5年均浓度作为9个影响因子(lag0,lag1,lag2,lag3,lag4,lag5,lag6,lag7,lag8),对女性肺癌发病率进行相关分析和灰色综合关联度分析。鉴于关联分析方法不能精确的描述PM2.5浓度对女性肺癌发病率的影响效应,本研究又基于模糊数学方法和最大信息熵模型,进行影响因子的重要性分析。建立lag0,lag1,lag2,lag3,lag4,lag5,lag6,lag7,lag8和女性肺癌发病率之间的模糊隶属函数,量化女性肺癌发病率与当年PM2.5年均浓度和过往历史8年PM2.5年均浓度的关系,并结合空间分析相关方法,计算其各自的隶属度,并确定9个影响因子的权重。为综合评价9个影响因子对女性肺癌发病率的作用,论文又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女性肺癌发病率的PM2.5环境适宜性指数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Natural Breaks断点分区方法,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对研究区域进行肺癌发病率适宜性的划分。为进一步研究预测女性肺癌发病率的空间分布,选取岭估计预测模型,支持向量回归机预测模型,BP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女性肺癌发病率进行预测并输出预测结果,利用标准差法、方差倒数法和最优加权法三种方法对三种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赋权,基于不同的权重组合建立三种组合预测模型,对女性肺癌发病率进行预测,并建立误差评价体系确定最优预测模型。以研究区域2051个市(县)的PM2.5年均历史浓度为基础数据,利用最优预测模型对2015年和2016年的女性肺癌发病率进行预测,并在ArcGIS中选择合适的空间估值方法,生成2015年和2016年的女性肺癌发病率在研究区域内的空间趋势分布,研究结论如下:(1)关联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女性肺癌发病率的空间差异性非常显着,研究区域内不同地点的女性肺癌发病率并非呈随机分布状态。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滞后第3年到第6年这一时间段的PM2.5年均浓度对女性肺癌发病率的影响较大,尤其是滞后第6年的PM2.5年均浓度。灰色综合关联度分析的整体结果表明,滞后第6年到第8年的PM2.5年均浓度与女性肺癌发病率的灰色综合关联度较高。相关分析和灰色综合关联度分析的总体结果初步显示,滞后6年的PM2.5年均浓度与女性肺癌发病率的关联性较强。(2)因子重要性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lag0,lag1,lag2,lag3,lag4,lag5,lag6,lag7,lag8这9个影响因子经隶属函数标准化后的隶属度各不相同,但其趋势分布结果较为类似,基本表现为隶属度最接近于1的环境大致集中于天津市、河北省东南部地区及其周边地区,即此地区存在最适宜诱发肺癌的PM2.5环境。最大信息熵模型对9个影响因子的权重计算结果显示,lag6的权重在2010年至2014年的计算中其值都为最大,说明滞后第6年的PM2.5年均浓度对女性肺癌发病率的影响最强。(3)肺癌发病率的PM2.5环境适宜性评价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基于PM2.5年均浓度计算的的女性肺癌发病率环境适宜性指数为0.2069-0.9329,适宜肺癌发病率的环境以天津-河北地区为核心,逐渐扩散到整个华北平原区域,越靠近核心区域则肺癌发病率的PM2.5环境适宜性指数越高。依据PM2.5环境适宜性指数,研究区被划分为女性肺癌发病率低适宜性区域,中适宜性区域和高适宜性区域,其中低适宜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5.34%,中适宜区占35.22%,高适宜区占39.44%,高适宜区的面积在研究区总面积中所占比重较大,覆盖研究区域中的大部分省会城市。(4)预测模型和空间估值的结果表明,基于方差倒数法的组合预测模型是女性肺癌发病率预测的最佳模型,通过对研究区域女性肺癌发病率的数据分布特点分析,选择克里格空间估值方法,采用二阶趋势面和协方差函数建模,进行2015年和2016年女性肺癌发病率的空间估值,估值结果显示,2015年预测的研究区域女性肺癌发病率的范围为10.2634至41.5679,2016年预测的研究区域女性肺癌发病率的范围为21.0599至50.9948,女性肺癌发病率总体趋势由西部逐渐向东部递增,自南向北也呈增长趋势,发病率高值区域集中于河北省南部、山东省、江苏省、安徽省北部以及河南省东部地区。总体而言,PM2.5年均浓度对女性肺癌发病率存在时间上的累积效应和滞后影响,随着滞后年份的增加,PM2.5的影响力由弱变强,到达影响力的高峰后又逐渐下降。女性肺癌发病率的空间估值趋势分布与女性肺癌发病率适宜性分区结果较为一致,二者具有很强的关联性,高发病率地区主要集中于肺癌发病率的高适宜性区域内,这一区域也是PM2.5浓度的高值区,同时是研究区域内污染严重的重工业区和人口分布密集区,由此可见,PM2.5浓度对女性肺癌发病率的时间和空间影响效应十分显着。该学位论文基于PM2.5历史浓度与肺癌发病率的时空分布研究工作,可为环境管理、女性肺癌风险评估和控制提供相关的科学依据。
陕西省人民政府[8](2018)在《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2017年度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陕政发[2018]10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按照《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规定,经省科学技术奖各专业评审组评审、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和省科技厅审核,省政府决定授予徐宗本院士、陈志南院士陕西省基础研究重大贡献奖;授予"先进复杂反应堆的中子学计算新技术及其应用"等38项科学技术成果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授予"纯电动轻
陕西省人民政府[9](2016)在《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2015年度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文中研究说明陕政发[2016]13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按照《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规定,经省科学技术奖各专业评审组评审、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和省科技厅审核,省政府决定授予西北大学张国伟、西北工业大学魏炳波二位同志陕西省基础研究重大贡献奖;授予"大尺寸薄厚度飞机壁板自动精准装配关键技术与装备"等36项成果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
杨学福[10](2015)在《渭河陕西段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风险研究》文中提出渭河是陕西省的重要河流,也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渭河陕西段水体污染严重,污染物成分多样。虽然渭河陕西段有机污染状况有所改善,但重金属污染形势严峻,已成为渭河水生态修复和改善的重要课题。本研究将水体和沉积物作为一个整体系统,通过资料查询、实地调研、现场采样以及实验分析,结合环境科学、环境化学、环境毒理学等理论知识,综合运用多种统计方法和数学模型对渭河陕西段重金属的含量水平、赋存形态、空间差异、生态风险及污染来源等问题进行了研究,获得了以下主要成果:(1)基于常规监测数据,采用秩相关系数法和重金属污染指数法(HPI)等研究了渭河陕西段2008~2012年水体重金属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结果显示:2008~2012年渭河陕西段水体中Cr6+污染程度总体呈不显着上升趋势,Hg、Cd、Pb和As污染程度呈下降趋势,其中Hg下降趋势显着;水体重金属综合污染程度年际变化呈显着下降趋势,年内变化特征各异,没有明显的规律性;水体重金属综合污染状况呈现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咸阳-西安段污染程度较重,西安段变化幅度最大,是影响干流水体重金属浓度变化的主要河段;支流水体重金属综合污染程度总体比干流严重,对干流的重金属污染影响明显。(2)基于实测数据,应用单因子评价法和HPI指数法研究渭河陕西段水体重金属污染现状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2014年渭河陕西段水体Pb、Cr6+、Cd、Cu、Zn和Se浓度在I~II类水质标准范围内,Co、Fe、Mn、Ni、V和Sb浓度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限值内;个别断面As和Tl超标,53.9%的断面Hg超标。重金属综合污染程度在渭河干流水体沿程断面呈“M”型曲线变化,在自西向东的各支流入渭断面呈波动上升趋势。临河入渭、新丰桥、咸阳铁桥和涝河入渭断面重金属综合污染程度超过最高可接受水平,西安段仍是渭河重金属污染严重的河段。(3)基于实测数据,采用富集因子(EF)、地质累积指数(Igeo)和污染负荷指数(PLI)等方法综合分析渭河陕西段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富集水平、污染程度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2014年渭河陕西段表层沉积物受到多种重金属的复合污染,其中Cd含量在所有断面均超过陕西省A层土壤背景值,As、Cr、Cu、Mn、Pb、Tl、V和Zn含量在部分断面超过陕西省A层土壤背景值。各重金属富集程度依次为:Cd>Mn>Cu>As>Zn>V>Tl>Pb>Cr>Co>Ni,其中Cd富集程度介于中度和极强之间,其它重金属富集程度介于轻度和中度之间。Igeo评价显示Cd在所有断面均受到污染,污染程度介于轻度至严重之间,Mn、Cu、As、Zn和Tl在部分断面受到轻度污染,其余重金属未受污染。PLI评价显示各断面重金属综合污染均为中度污染水平,干流西安段综合污染程度相对较高,各支流入渭断面综合污染程度自西向东呈明显的下降趋势。(4)基于实测数据,采用USEPA健康风险评价模型,结合环保部人群暴露参数最新成果研究渭河陕西段水体重金属的健康风险。结果显示:2014年渭河陕西段53.9%的断面水体重金属对沿岸居民产生的总非致癌健康风险超过可接受水平;92.3%的断面水体重金属对沿岸居民产生的总致癌健康风险超过可接受水平;As对周围居民产生的非致癌健康风险值介于8.59×10-2~5.34,致癌健康风险值介于3.86×10-5~2.40×10-3,是重金属对沿岸居民产生健康风险的首要贡献源;其余14种重金属的健康风险值均小于临界水平。城镇化水平、性别对健康风险有一定影响,城镇化水平越低健康风险越大,同区域男性的健康风险约是女性的1.09倍。(5)基于实测数据,分别采用Han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USEPA水生生物水质基准评价渭河陕西段表层沉积物及其孔隙水中重金属的潜在风险。结果显示:2014年渭河陕西段各断面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介于130.05~7051.56之间,其中23.1%的断面为极强生态危害,53.8%的断面为中等生态危害,23.1%的断面为轻微生态危害;Cd在各断面的潜在生态风险介于较强与极强生态风险之间,其对RI的平均贡献最大,达88.05%,其余9种重金属在所有断面均属于轻微生态危害。2014年渭河陕西段表层沉积物孔隙水15种重金属的平均浓度介于0.036~3676 ug/L之间,依据USEPA水生生物水质基准,分别有23.1%的断面和7.7%的断面Cd和As浓度高于其持续基准浓度(CCC)和最大基准浓度(CMC),7.7%的断面Pb和Hg浓度高于CCC,对部分水生生物具有一定的慢性毒性效应。(6)采用改进BCR顺序提取法分析重金属的赋存形态特征,并运用风险评价编码(RAC)法等研究渭河陕西段表层沉积物的迁移释放风险。结果显示:渭河陕西段表层沉积物中各重金属的赋存形态特征不同,其中Cd、Mn以酸可溶态为主,生物可利用性较高;Pb以还原态为主,有潜在的生物有效性;Tl、Cr、As、Cu、Zn、V、Ni和Co以残渣态为主,生物效应很小。渭河陕西段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迁移释放风险顺序为:Mn>Cd>Zn>Co>Ni>Cu>As>Tl>Pb>Cr>V,其中Mn、Cd、Zn、Co和Ni的迁移能力和释放风险较强,尤其是Cd处于中风险级至极高风险级,在各断面迁移能力和释放风险均较大,对环境存在较大的潜在危害。(7)分析渭河陕西段重金属的介质分布特征,基于硬度修正的USEPA水生生物水质基准,应用相平衡分配法建立渭河陕西段沉积物重金属质量基准(SQC)。结果显示:渭河陕西段各断面水体、表层沉积物及其孔隙水中各重金属的含量没有明显的对应规律。从各介质平均含量看,总体上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高于孔隙水,而孔隙水中重金属的含量又高于水体,符合一般河流重金属的分布规律。渭河陕西段沉积物重金属质量基准SQC为:Cu,52.66μg/g;Ni,43.31μg/g;Zn,539.53μg/g;Pb,24.84μg/g;As,29.09μg/g;Cd,0.98μg/g。依据渭河SQC评价,渭河陕西段表层沉积物Cd和Pb均有23.1%的断面超标,对底栖生物有一定的慢性毒性影响。(8)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CA)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结合区域涉重污染源调查情况对渭河陕西段重金属的污染来源进行解析。结果显示:渭河陕西段各研究断面沉积物不同深度大部分有重金属污染,与渭河陕西段水体曾经重金属污染严重的总体情况相对应,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渭河重金属的污染历史。对重金属的污染来源调查发现,陕西省渭河流域工业生产、居民生活和农业等人为活动均对渭河重金属污染产生影响。渭河陕西段水体重金属As、Cd、Cu和Se主要为农业与化石燃料燃烧来源;Fe、Mn、Pb和V主要为交通运输、人为采砂及自然来源;Ni、Tl、Zn和Sb主要为工业废水来源;Co、Cr6+和Hg主要为城市污水、生活垃圾以及悬浮物或沉积物的再释放来源。渭河陕西段表层沉积物重金属Co、Cr、Fe、Ni和V为自然来源;As、Cd、Cu、Tl和Zn为农业、化石燃料燃烧与工业废水来源;Mn和Pb为城市交通与城市污水来源。
二、THE EVALUATION OF LUNG CANCER PREVENTION IN BAOJI CITY OF SHAANXI PROVINCE OF CHINA(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THE EVALUATION OF LUNG CANCER PREVENTION IN BAOJI CITY OF SHAANXI PROVINCE OF CHINA(论文提纲范文)
(3)临床药师参与癌痛治疗的药学实践与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介绍及临床药师参与相关工作的切入点 |
1.1 病例1 |
1.1.1 病例资料 |
1.1.2 关注点及分析 |
1.2 病例2 |
1.2.1 病例资料 |
1.2.2 关注点及分析 |
1.3 病例3 |
1.3.1 病例资料 |
1.3.2 关注点及分析 |
1.4 病例4 |
1.4.1 病例资料 |
1.4.2 关注点及分析 |
2 讨 论 |
(4)北方典型地区农村清洁采暖污染物排放及综合效益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农村地区固体燃料燃烧烟气排放研究 |
1.2.2 农村地区固体燃料燃烧室内空气污染研究 |
1.2.3 清洁取暖政策实施环境效益研究 |
1.2.4 PM_(2.5)长期暴露的健康效应评估研究 |
1.2.5 成本效益评估研究 |
1.3 研究目标与意义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研究方法 |
2.1 典型研究地区的选取 |
2.2 调查研究 |
2.3 厨房性能测试(KPT) |
2.4 清洁能源消耗及取暖效果测试 |
2.5 燃料分析测试 |
2.6 烟气排放测试 |
2.7 室内空气污染测试 |
2.8 环境效益分析 |
2.9 健康效益分析 |
2.10 成本效益分析 |
第三章 农村地区清洁取暖现状调查研究 |
3.1 房屋结构 |
3.2 取暖方式 |
3.3 燃煤消耗量及品质 |
3.3.1 取暖时长与散煤消耗量 |
3.3.2 散煤品质 |
3.4 清洁取暖政策规划与实施 |
3.5 清洁取暖技术路径选择 |
3.6 清洁取暖改造意愿及障碍 |
3.7 取暖效果与用能分析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农村地区散煤和清洁能源取暖污染排放研究 |
4.1 散煤取暖污染排放研究 |
4.1.1 烟气排放 |
4.1.2 室内空气质量 |
4.2 洁净煤、生物质颗粒替代散煤取暖污染排放 |
4.2.1 烟气排放 |
4.2.2 室内空气质量 |
4.3 不同清洁取暖替代方式污染减排分析 |
4.3.1 烟气排放 |
4.3.2 室内空气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不同清洁取暖技术路径综合效益评估 |
5.1 环境效益分析 |
5.2 健康效益分析 |
5.2.1 散煤取暖造成的健康损失 |
5.2.2 清洁能源替代健康效益 |
5.3 成本分析 |
5.4 综合效益分析 |
5.5 不确定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附件 |
(5)益气养精汤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化疗对中晚期肺癌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6)临床护理路径对脊柱转移瘤患者微创手术治疗效果与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7)基于卫星反演的PM2.5浓度与女性肺癌发病率的时空分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肺癌发生与发展趋势概述 |
1.1.2 女性肺癌发生与发展趋势概述 |
1.1.3 大气污染对肺癌的影响 |
1.2 PM_(2.5) 与肺癌相关性研究概述 |
1.2.1 PM_(2.5) 与肺癌相关性研究回顾 |
1.2.2 基于卫星反演的地面PM_(2.5)浓度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 |
第二章 数据和方法 |
2.1 数据选取 |
2.1.1 女性肺癌发病率数据 |
2.1.2 PM_(2.5) 浓度卫星反演数据 |
2.2 肺癌发病率的PM_(2.5)影响因子体系构建 |
2.2.1 PM_(2.5) 影响因子的选取 |
2.2.2 PM_(2.5) 影响因子的构建 |
2.3 空间相关性检验 |
2.4 相关分析 |
2.5 灰色关联度分析 |
2.6 模糊隶属函数分析 |
2.7 最大信息熵模型分析 |
2.8 加权平均和Natural Breaks断点分区方法 |
2.9 空间预测模型 |
2.9.1 岭估计模型 |
2.9.2 支持向量回归机模型 |
2.9.3 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
2.9.4 组合预测方法 |
2.10 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 |
第三章 女性肺癌发病率与PM_(2.5)浓度的关联分析 |
3.1 女性肺癌发病率的空间相关性检验 |
3.2 女性肺癌发病率与PM_(2.5)浓度的相关分析 |
3.3 女性肺癌发病率与PM_(2.5)浓度的灰色综合关联度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女性肺癌发病率的PM_(2.5)影响因子重要性分析 |
4.1 女性肺癌发病率与PM_(2.5)浓度的模糊隶属函数计算 |
4.1.1 2010 年模糊隶属函数及隶属度计算 |
4.1.2 2011 年模糊隶属函数及隶属度计算 |
4.1.3 2012 年模糊隶属函数及隶属度计算 |
4.1.4 2013 年模糊隶属函数及隶属度计算 |
4.1.5 2014 年模糊隶属函数及隶属度计算 |
4.2 基于最大信息熵模型的PM_(2.5)影响因子权重计算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女性肺癌发病率的PM_(2.5)环境适宜性分析 |
5.1 基于加权平均法的PM_(2.5)环境适宜性指数计算 |
5.2 基于Natural Breaks的 PM_(2.5)环境适宜性分区 |
5.3 环境适宜性结果评价 |
5.4 环境适宜性与PM_(2.5)累积浓度对比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女性肺癌发病率的模型预测及空间估值 |
6.1 女性肺癌发病率的三种基础模型预测 |
6.1.1 基于SAS的岭估计预测结果 |
6.1.2 基于Clementine的支持向量回归机预测结果 |
6.1.3 基于Matlab的 BP人工神经网络预测结果 |
6.2 女性肺癌发病率的组合模型预测 |
6.3 女性肺癌发病率的预测模型选择及结果验证 |
6.4 女性肺癌发病率的空间估值及结果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
7.1 结论与讨论 |
7.1.1 结论 |
7.1.2 讨论 |
7.2 创新 |
7.3 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渭河陕西段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风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重金属的特性、污染来源和分布 |
1.1.1 重金属及其污染特点 |
1.1.2 重金属的污染来源和分布 |
1.2 河流重金属污染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河流重金属的污染特征研究现状 |
1.2.2 河流重金属的污染来源研究现状 |
1.2.3 河流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
1.2.4 河流重金属污染防治措施研究现状 |
1.3 渭河陕西段概况及其重金属污染研究现状 |
1.3.1 渭河陕西段概况 |
1.3.2 渭河陕西段重金属污染研究概况及主要问题 |
1.4 本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和内容 |
1.4.1 研究背景 |
1.4.2 目的和意义 |
1.4.3 主要内容 |
1.4.4 技术路线 |
2 渭河陕西段水体重金属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研究 |
2.1 引言 |
2.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2.2.1 数据来源 |
2.2.2 水体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价方法 |
2.2.3 水体重金属污染变化趋势分析方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渭河陕西段水体各重金属的含量水平及变化趋势分析 |
2.3.2 渭河陕西段水体重金属的综合污染状况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
2.3.3 渭河陕西段水体重金属动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渭河陕西段水体重金属污染现状特征及其健康风险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与方法 |
3.2.1 采样断面选择与样品采集 |
3.2.2 水体理化参数测定 |
3.2.3 水体重金属含量测定 |
3.2.4 水体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 |
3.2.5 水体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渭河陕西段水体理化参数分析 |
3.3.2 渭河陕西段水体重金属的现状浓度及分布特征分析 |
3.3.3 渭河陕西段水体重金属的综合污染现状特征分析 |
3.3.4 渭河陕西段水体重金属的健康风险研究 |
3.4 本章小结 |
4 渭河陕西段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富集水平及其潜在风险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与方法 |
4.2.1 采样断面选择与样品采集 |
4.2.2 表层沉积物理化参数测定 |
4.2.3 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测定 |
4.2.4 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评价方法 |
4.2.5 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方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渭河陕西段表层沉积物基本理化性质分析 |
4.3.2 渭河陕西段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含量及分布特征分析 |
4.3.3 渭河陕西段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富集水平及污染程度评价 |
4.3.4 渭河陕西段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
4.4 本章小结 |
5 渭河陕西段沉积物重金属的介质分配、赋存形态及质量基准研究 |
5.1 引言 |
5.2 实验与方法 |
5.2.1 采样断面选择与样品采集 |
5.2.2 表层沉积物孔隙水重金属含量测定 |
5.2.3 表层沉积物重金属赋存形态提取与测定 |
5.2.4 表层沉积物重金属赋存特征评价方法 |
5.2.5 沉积物重金属质量基准研究方法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渭河陕西段表层沉积物孔隙水重金属的浓度及毒性风险分析 |
5.3.2 渭河陕西段重金属的介质分配特征研究 |
5.3.3 渭河陕西段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特征与释放风险研究 |
5.3.4 渭河陕西段重金属的沉积物质量基准研究 |
5.4 本章小结 |
6 渭河陕西段重金属沉积物垂直分布特征及污染来源分析 |
6.1 引言 |
6.2 实验与方法 |
6.2.1 采样断面选择与样品采集 |
6.2.2 实验分析与测定 |
6.2.3 重金属污染来源研究方法 |
6.3 结果与讨论 |
6.3.1 渭河陕西段沉积物重金属垂直分布特征及污染历史研究 |
6.3.2 渭河陕西段重金属含量的相关分析 |
6.3.3 渭河陕西段重金属的主成分分析 |
6.3.4 渭河陕西段重金属的聚类分析 |
6.3.5 渭河陕西段重金属的来源调查 |
6.4 本章小结 |
7 结论和建议 |
7.1 结论 |
7.2 建议 |
论文创新点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课题 |
四、THE EVALUATION OF LUNG CANCER PREVENTION IN BAOJI CITY OF SHAANXI PROVINCE OF CHINA(论文参考文献)
- [1]三线建设时期陕西的工业污染及其治理(1970-1985)[D]. 李佳颖. 西北大学, 2021
- [2]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2020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J]. 陕西省人民政府. 陕西省人民政府公报, 2021(10)
- [3]临床药师参与癌痛治疗的药学实践与体会[J]. 惠权斌,宋军妹,刘鑫,杨阳,唐春娟. 药学服务与研究, 2020(06)
- [4]北方典型地区农村清洁采暖污染物排放及综合效益评估[D]. 徐银鸿.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2)
- [5]益气养精汤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化疗对中晚期肺癌的疗效观察[J]. 苏继红,王姣姣,张大明.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0(05)
- [6]临床护理路径对脊柱转移瘤患者微创手术治疗效果与预后的影响[J]. 都凤丽,刘永娟,郝媛媛,赵小妮,卫建民,冯万立,高婷婷.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0(05)
- [7]基于卫星反演的PM2.5浓度与女性肺癌发病率的时空分异研究[D]. 韩啸. 兰州大学, 2019(08)
- [8]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2017年度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J]. 陕西省人民政府. 陕西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8(09)
- [9]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2015年度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J]. 陕西省人民政府. 陕西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6(10)
- [10]渭河陕西段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风险研究[D]. 杨学福.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