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儿童抽动症的治疗经验(论文文献综述)
杨仙鸿,李贵平[1](2021)在《中医治疗小儿抽动症的临床研究进展》文中提出抽动症,又叫抽动障碍,是一种以单个或多个部位的肌肉突发、快速、无节律的抽动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精神情志类疾病。此病病因复杂且治疗困难,西医治疗多采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疗效显着,但副作用较大。近年来中医对于此病的治疗显示出独特疗效,更容易被人们接受。本文将近年来中医在此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作一个总结,为小儿抽动症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王金龙,甲宗琳,赵志刚,孙丽娟,杨鑫[2](2021)在《心理干预联合强志息风颗粒对儿童抽动症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心理干预联合强志息风颗粒对儿童抽动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于寿光市中医医院儿科治疗的60例抽动症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服用强志息风颗粒治疗,观察组采取心理干预联合强志息风颗粒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抽动症患儿的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分以及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抽动症患儿的CGI评分以及YGTS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抽动症患儿的CGI评分以及YGT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抽动症患儿的合群、行为、躯体外貌、焦虑、智力与学校、幸福与满足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抽动症患儿的合群、行为、躯体外貌、焦虑、智力与学校、幸福与满足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抽动症患儿的合群、行为、躯体外貌、焦虑、智力与学校、幸福与满足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抽动症患儿的认知满意度、总体满意度以及情绪满意度评分无明显的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抽动症患儿的认知满意度、总体满意度以及情绪满意度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抽动症患儿的认知满意度、总体满意度以及情绪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联合强志息风颗粒对儿童抽动症有显着的疗效。
王紫玄[3](2021)在《小儿推拿结合针刺对儿童抽动症患者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文中认为
王媛[4](2021)在《PET分析宁动颗粒及天麻素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分子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 syndrome,TS)是一种常见的小儿慢性神经精神系统疾病,以多发性短促和刻板的运动和发音障碍为特征。临床主要表现为头面部、腹部及四肢不自主的抽动,喉部发出异声。据估计全世界有0.3%-0.9%的儿童患有此病。TS发病的平均年龄为6-7岁,93%的TS患者在10岁前出现症状。患者症状程度从轻微到严重不等,约1/2至2/3的患者在18岁前症状完全消失或者大幅度降低。TS好发于男性,并且常常伴有注意力缺陷障碍(attention defici hyperactivity t disorder,ADHD)及强迫障碍(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0CD)。TS能不同程度干扰和损害儿童的认知功能和心理健康发育,影响患者社会适应能力,目前可通过心理行为治疗、药物治疗减轻症状。事实上,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氟哌啶醇和吡莫齐特可以有效地减少抽动频率。然而,多伴有药物的不良反应,轻者表现为嗜睡、乏力、头昏,严重者可出现锥体外系症状(EPS,如肌张力障碍、静坐不能、帕金森氏病样震颤等)和迟发性运动障碍(TD)。其他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局部肌肉注射肉毒杆菌毒素,严重难治性病例对深部脑刺激手术有一定反应。这些治疗方法虽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却都不能完全治愈这种疾病。中医药因其疗效好、副作用少,在对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的治疗中越来越受到医生及患者的重视。宁动颗粒(Ningdong granule,NDG)是导师根据多年治疗TS的经验研制的中药复方制剂,临床及动物试验证明宁动颗粒对缓解抽动症有明显的疗效。天麻素是中药天麻的主要活性成分,自1978年被提取出来以后就被广泛应用,天麻素对治疗头痛、偏头痛、头晕、婴儿抽搐、手足抽搐有较好作用。基于天麻素对抽搐治疗的有效性,我们推测天麻素可能对TS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3,3-亚氨基二丙腈(IDPN)常被用于诱导抽搐的动物模型,因为它会导致持续性的动物行为异常综合征,包括摇头、旋转、过度活跃等,这些刻板行为与TS的症状极为相似。本研究采用IDPN诱导TS大鼠模型,观察宁动颗粒及天麻素对大鼠刻板活动的影响。应用微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Micro-PET)评估分析动物模型大脑中感兴趣区域多巴胺受体(D2Rs)、DA转运体(DATs)、5-羟色胺受体(5-HT2ARs)和5-羟色胺转运体(SERTs)在大脑中的分布与变化,从而探讨宁动颗粒及天麻素对TS模型大鼠DA及5-HT系统的影响,阐明宁动颗粒及天麻素治疗TS的分子机制。目的1.观察宁动颗粒及天麻素对TS大鼠刻板活动的影响。2.观察宁动颗粒及天麻素对TS大鼠脑内DA受体、DA转运体、5-HT受体和5-HT转运体含量的影响。探讨宁动颗粒及天麻素治疗TS的作用机制。方法1.实验对象雄性Wistar大鼠30只(体重150± 10g),置于有空调的动物房中,控制温度在22±2℃、湿度在50±10%下进行光照/暗循环12小时。大鼠可随意饮水和进食,喂养一周以适应新环境。一周后,大鼠被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1)空白对照组(Control);(2)3,3-亚氨基二丙腈组(IDPN);(3)氟哌啶醇组(Hal);(4)宁动颗粒组(NDG);(5)天麻素组(Gas)。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5ml/kg,其余四组腹腔注射IDPN 150mg/kg,每日注射一次,连续七天。七天后,空白对照组和3,3-亚氨基二丙腈组给予生理盐水10mml/kg,氟哌啶醇组给予Hal 1mg/kg,宁动颗粒组给予NDG 22g/kg,天麻素组给予Gas 20mg/kg。各组大鼠均灌胃给药,每日10:00am给药一次,连续给药8周。2.Micro-PET扫描每只动物分别进行四种神经受体示踪剂的Micro-PET扫描,18F-Fallypride(多巴胺受体D2R显像剂)扫描方式为尾静脉注射示踪剂(150-250 μ L,250±50μ Ci)后 10min 行 Micro-PET 扫描 10mmin;18F-FECNT(多巴胺转运体 DAT 显像剂)扫描方式为尾静脉注射示踪剂(150-250 μL,250±50 μ Ci)后15min行Micro-PET扫描10min;18F-Altanserin(5-HT2AR显像剂)扫描方式为尾静脉注射示踪剂(150-250 μ L,250±50 μCi)后50min行Micro PET扫描10min;18F-FBPM(SERT显像剂)扫描方式为尾静脉注射示踪剂(150-250 μ L,250±50 μ Ci)后50min行Micro PET扫描10min。扫描过程中动物处于麻醉状态,维持麻醉方式是异氟烷气体麻醉。每种示踪剂扫描时间间隔一周,待大鼠排除体内示踪剂后再进行下次扫描。3.研究内容(1)大鼠行为评分测定大鼠用药后行为变化;(2)Micro-PET扫描分析大鼠脑内药物干预后多巴胺受体及转运体,5-羟色胺受体及转运体的变化情况。结果1.大鼠行为评估与空白对照组相比,IDPN可以显着导致大鼠刻板活动增多。药物治疗8周后,Hal组、NDG组和Gas组大鼠刻板活动较IDPN组明显减弱(P<0.05),且三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PET扫描2.1 D2R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IDPN组大鼠纹状体内D2R含量明显升高(P<0.05)。药物治疗后,Hal组、NDG组和Gas组大鼠纹状体内D2R含量较IDPN组明显减少(P<0.01),且三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 DAT与空白对照组相比,IDPN组大鼠纹状体内DAT含量明显升高(P<0.05)。药物治疗后,NDG组和Gas组大鼠纹状体内DAT含量较IDPN组更加升高(P<0.05),两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a1组较IDPN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 5-HT2AR与空白对照组相比,IDPN组大鼠脑内5-HT2AR含量轻微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治疗后,与IDPN组相比,NDG组大鼠脑内多个部位5-HT2AR含量升高,尤以海马、丘脑、小脑升高明显(P<0.01)。Gas组大鼠基底节内5-HT2AR含量较IDPN组轻微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1组较IDPN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SERT与空白对照组相比,IDPN组大鼠脑内SERT含量均无明显变化。药物治疗后,NDG组大鼠脑内多个部位,主要包括伏隔核、壳核、纹状体、皮层、海马、下丘脑、丘脑及小脑内SERT含量较IDPN组明显降低(P<0.01)。Gas组伏核、壳核、皮层、下丘脑、丘脑内SERT含量较IDPN组明显降低(P<0.01)。Ha1组大鼠伏隔核、壳核内SERT含量较IDPN组降低(P<0.05)。结论宁动颗粒和天麻素均能有效缓解TS大鼠的刻板行为。宁动颗粒的作用机制为通过降低DA受体同时升高DAT含量,促进DA代谢,从而抑制DA系统的兴奋性;另外通过升高5-HT受体含量同时降低SERT含量,提高5-HT系统活性。天麻素主要通过对DA系统的调节达到缓解抽动的治疗效果,对5-HT系统调控作用较小。
陈朝阳[5](2021)在《耳穴贴压辅助治疗抽动障碍风痰证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观察耳穴贴压配合熄风涤痰汤治疗抽动障碍风痰证的临床研究,验证耳压辅助治疗抽动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促进中医特色疗法在抽动障碍治疗方面的推广应用。方法: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共纳入6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仅予以熄风涤痰汤口服,治疗组服用熄风涤痰汤同时配合耳压治疗。按4周1疗程,合计观察2疗程。分别在初诊时及第4、第8周针对患儿来前1周的症状进行详细问诊,并填写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ale Global Tie Severity Scale,YGTSS)和中医证候量表,将两组数据录入SPSS17.0,处理分析后比较相关差异。结果:(1)完成病例:共纳入60例,两组各30例,在治疗期间,对照组脱离2例,治疗组脱离3例,共完成55例。(2)基线结果:性别,年龄,病程及治疗前YGTSS量表、中医证候量表评分,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差异:治疗4周后、8周后,对两组YGTSS量表、中医证候量表评分及减分率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内差异:治疗4周后、8周后,两组YGTSS量表、中医证候量表评分与治疗前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疗效差异:治疗4周后YGTSS量表评分总有效率对照组、治疗组分别为78.57%、92.59%;中医证候量表评分总有效率对照组、治疗组分别为82.14%、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YGTSS量表评分总有效率对照组、治疗组分别为89.29%、96.30%;中医证候量表评分总有效率对照组、治疗组分别为92.86%、1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安全性: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1)两组有效率均随疗程增加而增长,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耳穴贴压配合熄风涤痰汤治疗抽动障碍风痰证的有效性、安全性值得肯定。(2)在抽动障碍治疗初期,可配合应用耳穴贴压更好更快的改善临床症状,稳定病情,其长期的辅助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徐亚男[6](2020)在《抑肝散加减治疗儿童抽动障碍(脾虚肝旺型)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抑肝散加减治疗儿童抽动障碍(脾虚肝旺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门诊患儿按照平行对照的的原则分为治疗组(抑肝散组)和对照组(地牡宁神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口服抑肝散中药颗粒、对照组给予口服地牡宁神口服液,1疗程为4周,共计治疗2个疗程,随访6个月。分别完成记录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中医症候量化分级评分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测量表、安全性观察指标等,并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资料处理,根据统计学结果总结分析其疗效。结果:治疗组在证候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在疾病疗效方面与对照组相似,两组在观察期间无发现明显不适。结论:1.抑肝散加减和地牡宁神口服液在治疗儿童脾虚肝旺型抽动障碍方面均有显着疗效;2.抑肝散加减和地牡宁神口服液均可改善患儿的中医证候,且抑肝散加减优于地牡宁神口服液组;3.两组在改善患儿运动性抽动、发声性抽动方面疗效相当,且西医疾病疗效相近;4.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5.抑肝散加减治疗儿童抽动障碍值得应用于临床。
许可,韩新民[7](2020)在《韩新民教授治疗慢性寰枢关节半脱位型儿童抽动症经验》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总结韩新民教授内外合治慢性寰枢关节半脱位型儿童抽动症经验。[方法]通过跟随韩新民教授门诊,记录整理相关病历,从病因病机、诊断要点、治疗方法等几个方面探讨分析、归纳韩新民教授对于慢性寰枢关节半脱位型儿童抽动症的临床诊断思路及治疗经验,并举验案一则以证其实。[结果]韩新民教授认为,慢性寰枢关节半脱位型儿童抽动症属枢椎齿状突与寰椎两侧块结构异常的一种病理状态,多由上呼吸道感染导致,治疗应在辨证与辨部位的基础上着重行气活血、养血柔筋、舒经活络,强调针灸等外治法的必要性。所附验案属风痰扰动,予平肝泻火、熄风化痰,内服自拟熄风涤痰汤加减,外用辨症选穴局部针刺,取得较好疗效。[结论]韩新民教授治疗慢性寰枢关节半脱位型儿童抽动症有独到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内服与外治兼具的诊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行之有效,为中医治疗儿童抽动症提供新思路,值得推广应用。
许可[8](2020)在《小儿肝系疾病虫类药复方的用药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结合计算机技术对小儿肝系疾病虫类药复方进行数据挖掘,揭示虫类药在小儿肝系疾病的运用规律,为临床科学合理地使用虫类药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学术论文总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200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间发表的含小儿肝系疾病虫类药复方的文献,筛选符合标准的复方,按照文献标题、主治中医病名、主治西医病名、药物组成等要素录入计算机Excel(微软办公电子表格处理软件)数据表,规范化整理后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建立小儿肝系疾病虫类药复方数据库,采用软件集成的改进互信息法、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组方药物频次、药物种类、药物四气五味归经、常用药对、潜在组合、新方以及具体疾病的用药特点等。结果:整理出小儿肝系疾病虫类药复方126首。高频药物26味,包括钩藤、僵蚕、白芍、全蝎、石菖蒲、天麻等;虫类药6味,平肝息风类虫类药使用频次占所有虫类药的78.54%;毒性药物17味,占本研究所有药物的7.91%;药物分类18种,频次出现较高的是平肝息风药、补虚药、解表药、清热药、化痰止咳药等。组方药物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味以甘、辛、苦味居多,主要入肝、脾、肺、心、胃、肾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出常用药物组合有钩藤—僵蚕、白芍—钩藤、白芍—僵蚕、钩藤-天麻、茯苓-石菖蒲等18组;熵聚类分析得出潜在药物组合10组,新方4首。本研究包含治疗儿童多动症的虫类药复方12个,高频药物有石菖蒲、蝉蜕、龙骨、牡蛎、僵蚕等;药物分类14种,频次出现较高的是补虚药、平肝息风药、清热药、解表药、安神药等。本研究包含治疗抽动障碍的虫类药复方76个,高频药物有钩藤、白芍、僵蚕、甘草、全蝎等;药物分类16种,频次出现较高的是平肝息风药、补虚药、解表药、清热药、化痰止咳药等。本研究包含治疗癫痫的虫类药复方38个,高频药物有石菖蒲、全蝎、胆南星、天麻、僵蚕等;药物分类18种,频次出现较高的是平肝息风药、补虚药、化痰止咳药、清热药、安神药等。结论:小儿肝系疾病虫类药复方的用药规律,主要为僵蚕、全蝎、蝉蜕、地龙、蜈蚣与平肝息风药、补虚药、解表药、清热药、化痰止咳药等配伍。药物以寒温平性居多,甘辛苦味为主,主入肝、脾、肺、心、胃、肾经。常用药对多为平肝息风药、补虚药、开窍药、化痰理气药相配伍。熵聚类分析得出潜在药物组合和新方,以活血化瘀、清热泻火、理气化痰、补益肝肾、平肝息风为主,其疗效和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小儿肝系疾病虫类药复方应用于抽动障碍、癫痫居多。虫类药复方治疗儿童多动症时,注重配伍开窍药安神志,消食药理脾胃;治疗抽动障碍时,注重配伍理气药调气机;治疗癫痫时,注重配伍化痰止咳药除痰湿。蝉蜕、僵蚕是治疗儿童多动症的常用虫类药对,全蝎、僵蚕是治疗抽动障碍及癫痫的常用虫类药对。虫类药治疗小儿肝系疾病有规律可循,在该领域的应用有待拓展,为临床治疗小儿肝系疾病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周娟,叶丽妍,赖东兰,陈晓刚,李宜瑞[9](2019)在《基于数据分析李宜瑞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用药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析研究李宜瑞教授治疗儿童抽动障碍(TD)的用药经验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和专家访谈结合设计,将临床收集的120例TD患儿的基本资料及临床用药信息,以Epidate软件进行数据录入整理后,采用统计描述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证型和初步的主药及加减变化,然后进行专家访谈讨论形成最终的证型及用药。结果:最终确定了4个证型6味主药,证型包括风邪犯肺证、肝亢风动证、痰热动风证、脾虚肝亢证,6味主药包括钩藤、炒僵蚕、法半夏、天麻、甘草、龙骨,并确定了加减变化等用药信息。结论:本病的基本病机为"风动痰扰",病位主要在肝,与肺、脾、心、肾相关,总的治疗原则为祛风化痰、平肝息风。
王伟州,胡霜[10](2019)在《关于儿童抽动症治疗的中医心理学与现代心理学的比较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通过归纳、比较、分析有关儿童抽动症治疗的中医心理学和现代心理学的相关文献,发现研究者们虽然普遍认为应用中医心理疗法配合传统中医治疗抽动症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使用传统中医药治疗,但单纯应用中医心理疗法进行治疗的研究却极为少见。认为中医心理疗法的研究、发展,可借鉴现代心理咨询与治疗学的体系、内容和研究方式,使中医心理疗法基础理论系统化、概念体系明确化、操作技法清晰化,才能促进其彰显优势弥补不足,更好地为临床疾病治疗服务。
二、儿童抽动症的治疗经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儿童抽动症的治疗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中医治疗小儿抽动症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疾病的病因学概述 |
2 中医内治法(中药口服) |
3 中医外治法 |
3.1 针灸治疗 |
3.2 推拿疗法 |
3.3耳穴疗法 |
4 其他疗法 |
4.1 推拿联合中药治疗 |
4.2 针药配合耳穴贴压 |
4.3 中西医结合疗法 |
5 讨论 |
(2)心理干预联合强志息风颗粒对儿童抽动症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抽动症患儿的CGI评分以及YGTSS评分对比 |
2.2 两组抽动症患儿的合群、行为、躯体外貌、焦虑、智力与学校、幸福与满足评分对比 |
2.3 两组抽动症患儿的认知满意度、总体满意度以及情绪满意度评分对比 |
3 讨论 |
(4)PET分析宁动颗粒及天麻素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分子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西医学关于TS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医学关于TS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PET分析宁动颗粒及天麻素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分子机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表、附图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论文1 |
论文2 |
(5)耳穴贴压辅助治疗抽动障碍风痰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耳穴疗法治疗抽动障碍研究概况 |
1.1 文献资料 |
1.2 研究概况 |
1.3 讨论 |
2 现代医学对抽动障碍的研究概况 |
2.1 流行病学 |
2.2 病因及发病机制 |
2.3 共患病 |
2.4 药物治疗 |
2.5 非药物治疗 |
2.6 预后 |
3 中医学对对抽动障碍的研究概况 |
3.1 病名 |
3.2 病因病机 |
3.3 内治法 |
3.4 外治法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病例筛选 |
2 研究方法 |
3 治疗方案 |
3.1 对照组(熄风涤痰汤组) |
3.2 治疗组(熄风涤痰汤配合耳压组) |
3.3 注意事项 |
4 疗效判定标准及安全性 |
4.1 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 |
4.2 中医证候量表 |
4.3 安全性评价 |
5 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
6 研究结果 |
6.1 一般资料分析 |
6.2 组间比较 |
6.3 组内比较 |
6.4 不同疗程疗效对比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组方选穴分析 |
2 结果分析 |
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病例记录表 |
附录二 |
附录三 中医证候量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抑肝散加减治疗儿童抽动障碍(脾虚肝旺型)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一、研究目的 |
二、病例来源 |
三、诊断标准 |
(一)西医诊断标准 |
(二)中医诊断标准 |
四、病例选择 |
(一)纳入标准 |
(二)排除标准 |
(三)脱落病例标准 |
五、病例资料分析 |
(一)病例分组 |
(二)两组性别分布 |
(三)两组年龄分布 |
(四)两组病程分布 |
(五)两组主要中医证候分布 |
六、研究方法 |
(一)治疗用药 |
(二)观察指标 |
(三)疗效判定标准 |
(四)统计方法 |
七、研究结果 |
(一)用药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
(二)用药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
(三)两组患儿用药后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
(四)用药前两组抽动积分对比 |
(五)用药后两组抽动积分对比 |
(六)两组患儿用药后西医疾病疗效分析 |
(七)两组患儿安全性指标分析 |
讨论 |
一、中医对儿童抽动障碍的研究 |
(一)中医病名沿革 |
(二)病因病机 |
(三)辨证论治 |
(四)其他治疗方法 |
二、西医学对本病的认知、研究 |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
(二)西医治疗 |
三、立法组方依据 |
四、方药分析 |
(一)组方立药 |
(二)组方单味药分析 |
(三)单味药现代药理学分析 |
五、综合疗效分析 |
(一)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
(二)西医疾病疗效分析 |
(三)不良反应分析 |
(四)结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中医诊治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论文着作 |
(7)韩新民教授治疗慢性寰枢关节半脱位型儿童抽动症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
1.1 生理特性 |
1.2 发病机制 |
2 诊断要点 |
3 治疗方法 |
3.1 辨证论治 |
3.2 部位论治 |
3.3 针灸论治 |
4 验案举例 |
5 结语 |
(8)小儿肝系疾病虫类药复方的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小儿肝系疾病概述 |
1.1 儿童多动症 |
1.2 抽动障碍 |
1.3 癫痫 |
2 虫类药治疗小儿肝系疾病述要 |
2.1 虫类药的定义 |
2.2 虫类药治疗小儿肝系疾病的理论依据 |
2.3 虫类药治疗小儿肝系疾病的现代研究 |
第二部分 课题研究 |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
1.1 复方来源 |
1.2 复方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中药的规范 |
1.4 复方主治疾病规范 |
1.5 复方的录入与核对 |
2 数据分析与结果 |
2.1 高频单味药物频数统计 |
2.2 复方中所有虫类药的使用频次统计 |
2.3 毒性药物频数统计 |
2.4 药物类别频数统计 |
2.5 药物四气、五味、归经频数统计 |
2.6 关联规则运算 |
2.7 熵聚类分析 |
2.8 三大疾病用药分析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高频单味药物与药物类别配伍规律分析 |
1.1 配伍平肝息风药 |
1.2 配伍补虚药 |
1.3 配伍解表药 |
1.4 配伍清热药 |
1.5 配伍化痰止咳药 |
1.6 配伍安神药 |
1.7 配伍活血化瘀药 |
2 虫类药物分析 |
3 毒性药物分析 |
4 药性分析 |
5 药味分析 |
6 归经分析 |
7 关联规则结果分析 |
8 熵聚类结果分析 |
9 三大疾病用药结果分析 |
10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基于数据分析李宜瑞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和排除标准 |
1.4 测量指标和结局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疾病的证型和证素分布 |
2.2 疾病各证型下的中药分布 |
2.3 基于单因素分析和临床经验的二分类回归分析 |
2.4 基于专家访谈的疾病证治分析 |
3 讨论 |
(10)关于儿童抽动症治疗的中医心理学与现代心理学的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传统治疗 |
1.1 中药治疗 |
1.2 中医外治法 |
2. 中医学和心理学结合治疗 |
2.1 中医药疗法为主,辅以心理治疗 |
2.1.1 中药配合心理治疗 |
2.1.2 外治法配合心理治疗 |
2.2 以中医心理疗法为主治疗 |
3. 现代心理干预 |
3.1 家庭支持治疗疗法 |
3.2 行为治疗 |
3.2.1 习惯逆转训练 |
3.2.2 暴露和阻止应答疗法 |
3.2.3 放松训练 |
3.3 感觉统合训练 |
3.4 认知-行为治疗 |
4. 总结 |
四、儿童抽动症的治疗经验(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医治疗小儿抽动症的临床研究进展[J]. 杨仙鸿,李贵平. 内蒙古中医药, 2021(12)
- [2]心理干预联合强志息风颗粒对儿童抽动症的疗效分析[J]. 王金龙,甲宗琳,赵志刚,孙丽娟,杨鑫. 心理月刊, 2021(23)
- [3]小儿推拿结合针刺对儿童抽动症患者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D]. 王紫玄.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1
- [4]PET分析宁动颗粒及天麻素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分子机制[D]. 王媛. 山东大学, 2021(11)
- [5]耳穴贴压辅助治疗抽动障碍风痰证的临床观察[D]. 陈朝阳.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抑肝散加减治疗儿童抽动障碍(脾虚肝旺型)的临床观察[D]. 徐亚男.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12)
- [7]韩新民教授治疗慢性寰枢关节半脱位型儿童抽动症经验[J]. 许可,韩新民.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04)
- [8]小儿肝系疾病虫类药复方的用药规律研究[D]. 许可.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9]基于数据分析李宜瑞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用药规律研究[J]. 周娟,叶丽妍,赖东兰,陈晓刚,李宜瑞.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9(11)
- [10]关于儿童抽动症治疗的中医心理学与现代心理学的比较分析[A]. 王伟州,胡霜. 第六届国际中医心理学大会论文集,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