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荒山拍卖,倡导自主发展——平阴县小流域管理新举措

实施荒山拍卖,倡导自主发展——平阴县小流域管理新举措

一、实施荒山拍卖 提倡自主开发——平阴县小流域治理出新招(论文文献综述)

济南市人民政府[1](2021)在《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文中研究说明济政发[2021]9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单位):《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查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2021年5月28日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2021年5月

李博[2](2018)在《保护和发展的双重规制:县一级林业治理的转型与变革 ——以阳县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从政府治理理论出发对其所实施的林业治理从保护一发展的二重维度进行了考查,旨在回答县一级林业治理在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过程中所遭受的规制以及背后的动因。在研究过程中以陕西省西南部一个县林业治理中的转型与变革为微观个案,主要通过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的方式来获取资料。阳县的林业治理经历了从以经济发展为主导的林业治理到以生态保护为主导的林业治理的转型,同时林业治理的转型集中反映了县一级在面临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时秉持的治理逻辑。在县一级林业治理中,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始终是其面临的主要治理目标,而从这二者之中的任何一个目标来看,均不构成对县一级林业治理的制约,但是从目前林业治理的基本路径来看,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重目标已经成为县一级林业治理的一大困境。本研究发现,在县一级的林业治理中,地方政府在其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而地方政府以经济发展为主导的治理目标在很大程度上规制了国家生态保护的有效实施。具体而言,从以经济发展为主导的林业治理向以生态保护为主导的林业治理转型过程中,受自然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转型倒逼,以保护为主导的林业治理并没有实现其治理方式的转型,在县一级以生态保护为主导的林业治理中仍然采用经济发展的治理方式,主要表现为项目制的治理方式和从生态保护中所追求的县域经济的发展、条块部门利益的最大化、农民增收和地方的脱贫,即县一级以生态保护为主导的林业治理仍然遵从着以经济发展为主导的林业治理方式,而形成这种治理逻辑的原因客观上是由于国家对于县一级考核的不合理以及治理机制的不健全;主观上是由于县一级财政、贫困和林业所针对的治理对象所造成的。与此同时,本研究认为,在政府的林业治理过程中,农民已经成为除政府之外的另一大治理主体,并且成为了政府的新的“代理人”,这种代理主要表现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之后农民代替国家和集体对于森林资源进行管护。而在此过程中,作为政府新的“代理人”的农民又通过各种方式试图改变政府对林业的治理方式,在此过程中政府和农民的博弈从一定程度上形塑和纠正了政府的治理逻辑。林业治理作为当前国家治理体系中部门治理的典型代表,在其治理过程中所遭遇的保护和发展的双重规制也集中的反映了部门治理中部门与地方政府,部门与国家之间的张力,这种张力的存在从一定程度上导致林业治理在保护和发展二者之间来回摇摆,从而使林业治理走上了一条钟摆式的治理模式。林业作为县一级治理中的一个条,集中反映了其在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重规制中所经历的转型与变革,而这种转型与变革并没有实现治理方式和治理逻辑的适时调整和完善。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林业治理有必要从治理目标、治理方式等方面来转型。

裔兆宏[3](2013)在《美丽中国样本》文中提出引子伯禹愎鲧,夫何以变化?纂就前绪,遂成考功。何续初继业,而厥谋不同?洪泉极深,何以(?)之?……河海应龙?何尽何历?鲧何所营?禹何所成?这是屈原在《天问》中几句关系治水的诘问。我始终相信苍天有眼。大自然的一切变化,都是有规律的,任何对大自然的犯罪行为,都将会受到惩罚,只有顺应自然,利用规律,才能趋利避害。

吕吉山[4](2012)在《走近阎刚平 感悟文化的力量》文中提出岚县在思想观念、政治基础、经济建设、文化发展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县级财政收入在2010年仅有1.7亿元的基础上,在2011年又实现翻番,达到3.76亿元;2012年预计会再次翻番,有望突破10亿元大关。全县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农民人均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也实现了大幅增长;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在全国、全省、全市宏观经济艰难运行,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困难情况下,岚县以"五五发展方略"为统领,三步并作两步走,财政总收入完成5.1亿元,同比增长177.09%,增速位居吕梁市第一,实现连续翻番,总量超过吕梁市的方山县、文水县,全市排名比过去前进两位。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48亿元,同比增长271.68%,增速在吕梁市名列第一,总量跃进全市第八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4亿元,同比增长17.6%,投资总额位居全市第三。签约项目总投资1500多亿元、全县1000亿元的新增项目已全面展开实施;涉及教育民生的工程总投资有2.95亿元,占地面积245亩的30轨制新建岚县中学主体工程已经完工;投资2亿多元并拥有490支床位的岚县新建二甲医院工程即将全面竣工。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超过20万亩,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马铃薯生产示范基地县"。常言道"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记者到岚县采访先后历时半年,强烈感受到岚县这三年巨变给全县广大群众带来的实惠。

董家田[5](2012)在《基于共生理论的城乡一体化园区建设新模式:新乡村综合体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以山东肥城德汇田源新乡村综合体及安徽来安耘泰新乡村综合体规划案例为例》文中认为按照共生理论,我们可以把城市与乡村作为两个共生单元,它们之间通过各种要素流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构成区域共生系统的两个子系统,客观上组成了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地域系统。目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已逐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城乡之间统筹发展已成为当前阶段的新目标、新要求。“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以及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均有赖于城乡之间的协调一体化发展。本文在共生理论的指导下,以如何实现城乡统筹这一命题为核心出发点,以城乡统筹路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总结归纳和推演创新,试图构建出一个以现代农业园区为现实载体,以“综合体”思想为内核,走城乡融合发展道路的新型城乡统筹路径分支——新乡村综合体。它是以城乡规划学为基底,通过规划空间的手段来使区域城乡统筹格局得到良性优化的一个新的着力点;它能够为在特定情况下,符合主客观条件基础上而规划建设的现代农业园区提供新的发展思路。本文运用文献研读法、理论学习法、综合系统整治法和案例实证法等研究方法,首先通过理论研究推演,构建出新乡村综合体及其特征与内涵;然后通过对新乡村综合体所需的土地、资金、政策、区位等先决条件的论述,证明其开发建设的可行性;接着根据城乡统筹规划的相关内容,对如何规划建设新乡村综合体进行理论和方法上的探究;最后通过相关实证案例的解析,对所提出的规划理论和方法进行佐证。本文共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对城乡统筹中共生理论的运用与研究,分析当前出现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以内涵不断发展现代农业园区的为载体,结合“综合体”的本质,明确本文意欲创建的新型路径的方向。在此基础上,提出并明晰地界定“新乡村综合体”的定义、特征及内涵,以利于读者形成清晰的认知体系。第二部分:通过土地利用规划学、农业经济学、金融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对新乡村综合体建设中涉及到的土地、资金、区位、技术模式四大影响因素进行系统性论述,对“新乡村综合体”开发建设的可行性这一命题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新乡村综合体开发建设所需的各项条件目前已初具雏形,且就发展趋势来看是大势所趋。第三部分:提出新乡村综合体的规划模式。基于以上分析研究,从规划理论和规划方法两个层面对新乡村综合体如何实现合理规划进行论述。在规划方法中,本文按照明确选址、定位功能、布局产业、配套设施、运营管理等步骤对新乡村综合体进行详细、有序的分层规划,最后总结出切实可行的规划模式。第四部分:依据前文研究成果,以规划理论为指导,将规划模式运用到笔者亲身参与的两个实际项目的规划中,在实际案例中进行检验,佐证模式的可操作性。总起来说,新乡村综合体这一城乡统筹新路径的本质,就是把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市民与农民纳入到一个系统里面进行统一规划,把城市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相互联系及其存在的问题综合起来进行统一研究、统筹解决,构建有利于转换城乡二元结构的空间格局和体制机制,并在政策制度方面提供参考建议,以达到实现城乡共兴、和谐一致发展的最终目的。

李文训[6](2008)在《山东省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在对国内外小流域综合治理实践和理论研究进行全面总结的基础上,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系统分析方法,对山东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模式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提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是由生态治理模式、经济治理模式、社会治理模式三个系统共同组成的复合系统思想,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三个组成系统之间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三者之间高度关联,各自又具有自身的特征、功能和运行规律。最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李沟小流域和韩刘风沙片分别代表山东省山丘区和平原区进行案例分析,并提出山东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优化模式。其成果对于指导山东省小流域综合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阐述了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有关理论依据:径流调控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系统论,在此基础上,解释了小流域、小流域综合治理及其模式的有关概念、内涵。明确提出了小流域综合治理不单纯是一个生态问题,而是一个由生态治理、经济治理、社会治理等诸多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总结了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发展的四个阶段:探索阶段、试点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2)系统分析了山东省山丘区和平原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特征,应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系统分析方法,分别从生态治理模式、经济治理模式、社会治理模式三个方面探讨了适合山东省山丘区小流域和平原区风沙片的综合治理模式,每种治理模式又包含若干次一级的治理模式。通过研究提出的治理模式,有助于促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实现“三个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即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3)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利用线性规划lindo6.5软件对山东省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进行实证研究,探讨了小流域(风沙片)综合治理的优化模式,这些优化模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仅有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而且可以带动区域经济增长、促进社会进步。

谢金岭,姚绪启[7](2000)在《实施荒山拍卖 提倡自主开发——平阴县小流域治理出新招》文中研究指明 平阴县地处泰山西脉,黄河南岸,是济南市的市郊县。全县境内山丘区面积达554km2,占总面积的67%,山区人口22万,占总人口的63%,是一个典型的山丘区农业县。裸露的荒山,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了平阴恶劣的自然条件,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为改变过去小流域治理“年年修路路不通,年年植树不见树,年年治水不兴利”的局面,平阴县建立起“县出政策拿规划,乡村会战扎框架,农户承包搞开发”的小流域治理新机制。即:县里制定

二、实施荒山拍卖 提倡自主开发——平阴县小流域治理出新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施荒山拍卖 提倡自主开发——平阴县小流域治理出新招(论文提纲范文)

(1)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目录
第一章开启全面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新征程
    一、发展基础
        (一)综合实力跨越提升.
        (二)动能转换成效明显.
        (三)发展格局加快优化.
        (四)城乡建设成果丰硕.
        (五)生态环境大幅改善.
        (六)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
        (七)民生保障全面加强.
        (八)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二、总体思路
    三、奋斗目标
    四、主攻方向
第二章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
    一、高水平建设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
    二、全力保障黄河长治久安
    三、加快建设绿色生态走廊
    四、聚力创建节水典范城市
    五、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六、更好发挥黄河流域中心城市作用
第三章全面塑造创新发展新优势
    一、增强基础创新能力
    二、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三、营造一流创新发展生态
    四、加快建设人才强市
第四章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一、全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
    二、全面促进服务业提质升级
    三、着力提升建筑业发展水平
    四、大力优化产业生态
第五章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
    一、超前布局新型基础设施
    二、培育发展数字经济
    三、加快城市数字化
第六章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
    一、大力促进消费升级
    二、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三、加快融入国内大循环
    四、深度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
第七章构建“东强西兴南美北起中优”城市发展新格局
    一、做强东部加快建设科创智造之城
    二、振兴西部加速建设活力康养之城
    三、做美南部持续建设绿色生态之城
    四、崛起北部全力建设未来希望之城
    五、做优中部精心建设魅力品质之城
第八章全面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一、创新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二、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
    三、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会标杆
    四、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第九章加快构建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
    一、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二、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
    三、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
    四、提高经济调控水平
第十章打造新时代对外开放新高地
    一、强化陆海统筹战略支点作用
    二、建设高能级开放平台
    三、拓展全方位开放新空间
    四、营造高水平开放发展环境
第十一章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泉城
    一、加强国土空间管控
    二、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三、持续抓好污染防治
    四、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第十二章建设独具魅力的历史文化名城
    一、强化先进文化引领
    二、提高城市文明素养
    三、加强文化服务供给
    四、传承弘扬优秀文化
第十三章构筑共建共治共享的美好家园
    一、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二、落实就业优先战略
    三、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四、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五、加快建设健康城市
    六、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第十四章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济南
    一、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二、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
    三、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四、全面加强经济安全
    五、维护社会安定和谐
第十五章建立科学有效的规划落实机制
    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二、健全完善规划体系
    三、抓好目标任务分解
    四、开展规划实施评估
名词解释
    1.“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2.云管端:
    3.开源社区:
    4.泉城链:
    5.触发式监管模式:
    6.云仓储:
    7.众包物流:
    8.城市家具:
    9.三品一标:
    1 0.法治乡村“十个一”:
    1 1.四个不摘:
    1 2.标准地:
    1 3.四减四增:
    1 4.六个100%:
    1 5.“信易+”工程:
    16.公共卫生“六大中心”:
    17.医疗能力“双十”提升计划:

(2)保护和发展的双重规制:县一级林业治理的转型与变革 ——以阳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问题
    1.2 研究目标与意义
    1.3 理论基础和研究路径
    1.4 研究方法
    1.5 田野调查点介绍
    1.6 核心概念界定
    1.7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研究综述
    2.1 治理理论的产生与演化
    2.2 林业治理的机制和体制研究
    2.3 中国林业治理的变迁史
第三章 发展中木材资源的获取与林业治理目标的转型
    3.1 木材生产与林业治理
    3.2 县域经济发展与政府林业治理
    3.3 林业治理与资源型经济
    3.4 林业治理目标转型的动因
    3.5 小结
第四章 保护与发展双重规制中林业治理的机制
    4.1 退耕还林中部门之间的关系平衡
    4.2 林业治理中的项目制
    4.3 林业治理中的扶贫开发
    4.4 以社区发展为主导的林业治理
    4.5 小结
第五章 保护和发展双重规制中国有林场的集权与分权
    5.1 以林场为单位的林业治理模式
    5.2 林业治理改革中的人权与财权
    5.3 县一级林业治理改革中的约束
    5.4 小结
第六章 保护和发展双重规制中的政府与农民
    6.1 林业治理中的政府和农民
    6.2 基层治理对林业治理的影响
    6.3 政府林业治理中林业部门的两面性
    6.4 林业治理中基层政府的“共谋”和农户的应对
    6.5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结论
    7.2 政策建议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

(5)基于共生理论的城乡一体化园区建设新模式:新乡村综合体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以山东肥城德汇田源新乡村综合体及安徽来安耘泰新乡村综合体规划案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城乡统筹进行过程中遇到瓶颈
        1.1.2 当前我国农业的发展趋势
        1.1.3 我国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及遇到的问题
        1.1.4 综合体的建设方兴未艾
        1.1.5 研究缘起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的主要方法和内容
        1.3.1 研究的主要方法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3 研究的基本框架与思路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城乡统筹发展进程综述
        2.1.1 国内外城乡统筹的发展过程
        2.1.2 城乡统筹的理论研究进展
        2.1.3 以城乡统筹为核心的新乡村综合体构建的理论支撑解析
    2.2 国内外现代农业园区发展进程综述
        2.2.1 国外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概况
        2.2.2 国内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状况及研究进展
    2.3 国内外综合体发展进程及研究进展综述
        2.3.1 综合体的由来以及城市综合体的发展
        2.3.2 城市综合体研究进展综述
    2.4 我国企业主导型农业园区的分析与评价
        2.4.1 13个代表案例基本情况介绍
        2.4.2 对企业主导型农业园区的思考与讨论
    2.5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新乡村综合体构建的理论解析
    3.1 新乡村综合体概念构建的逻辑解析与提出
        3.1.1 基于共生理论指导下的新乡村综合体
        3.1.2 结合综合体内涵推广下的新乡村综合体
    3.2 新乡村综合体的概念界定
        3.2.1 新乡村综合体的定义
        3.2.2 新乡村综合体名字提出的缘起与释义
    3.3 新乡村综合体的特征解析
        3.3.1 内部特征
        3.3.2 外部特征
    3.4 新乡村综合体的内涵解读
        3.4.1 促进两大统筹协调:城乡统筹协调、三农统筹协调
        3.4.2 配置两大核心要素:循环农业项目群、山水共生景观资源
        3.4.3 实现三大发展重构:社会结构重构、空间建设重构、经济模式重构
        3.4.4 促进三农升级发展:促进农业升级、促进农村升级、促进农民升级
        3.4.5 构建三次产业完整体系:全新一产奠基、精品二产配套、优质三产服务
        3.4.6 规划六大功能板块
        3.4.7 三资——资质、资源、资本相结合才可成功打造综合体
    3.5 新乡村综合体的构建动因
        3.5.1 新乡村综合体是对城乡统筹建设的积极探索
        3.5.2 新乡村综合体是农业转型发展的需要
        3.5.3 新乡村综合体是现代农业园区升级需求的产物
    3.6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新乡村综合体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4.1 土地统筹利用问题
        4.1.1 土地类型与发展方向方面
        4.1.2 新乡村综合体获得土地使用权的途径
        4.1.3 新乡村综合体土地统筹利用的方式
        4.1.4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的使用
        4.1.5 其他土地利用相关政策解析
        4.1.6 总结
    4.2 建设资金运筹问题
        4.2.1 目前我国农业园区常见的融资方式
        4.2.2 新乡村综合体资金筹措的几种创新方式
        4.2.3 涉农企业融资体系分析
        4.2.4 涉农企业创新融资渠道
        4.2.5 政府项目资金支持方面
    4.3 政府扶持政策问题
        4.3.1 国家密集出台相关指导性政策
        4.3.2 税收扶持涉农龙头企业建设农业园区
        4.3.3 财政扶持涉农龙头企业建设农业园区
        4.3.4 其他方式扶持涉农龙头企业建设农业园区
    4.4 适宜区位规模问题
        4.4.1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4.4.2 区位条件
        4.4.3 交通条件
        4.4.4 风景生态资源条件
        4.4.5 主导企业开发特色与农业主导产业
    4.5 循环农业发展问题
        4.5.1 循环农业的基本理念
        4.5.2 循环农业层次与产业体系
        4.5.3 循环农业园区型发展路径与模式
        4.5.4 将循环农业经济与拓展传统农业空间和功能相结合
        4.5.5 总结
    4.6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新乡村综合体规划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5.1 新乡村综合体规划建设的理论依据
        5.1.1 城乡规划学科
        5.1.2 农业学科
        5.1.3 土地利用规划学科
        5.1.4 农业经济学科
        5.1.5 风景园林学科
        5.1.6 生态学科
    5.2 新乡村规划建设的基础条件
        5.2.1 新乡村综合体的选址研究
        5.2.2 新乡村综合体区域发展基础
        5.2.3 新乡村综合体资源分析与评价
    5.3 新乡村综合体规划模式的体系构建
        5.3.1 综合体建设发展的发展定位
        5.3.2 综合体建设发展的规划原则
        5.3.3 综合体建设发展的规模与范围
        5.3.4 园区功能板块配置和项目布局方法
        5.3.5 园区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安排
        5.3.6 园区基础设施规划研究
        5.3.7 园区景观生态规划
        5.3.8 园区循环农业产业体系及技术支撑模式
    5.4 新乡村综合体建设管理与运行模式的研究
    5.5 新乡村综合体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分析
    5.6 新乡村综合体规划流程与模式结构图
    5.7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基于新乡村综合体建设模式的规划实践——肥城德汇田源新乡村综合体、来安耘泰新乡村综合体的规划案例
    6.1 肥城德汇田源新乡村综合体规划设计研究
        6.1.1 项目所在地的基础条件分析
        6.1.2 规划的总体发展定位与建设目标
        6.1.3 规划布局思路分析
        6.1.4 规划中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6.1.5 园区空间结构的规划
        6.1.6 基于空间结构分析的园区功能板块配置规划
        6.1.7 园区基础设施规划研究
        6.1.8 园区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规划
        6.1.9 园区产业结构分析与土地利用规划
        6.1.10 肥城德汇田源新乡村综合体循环经济模式建立及技术支撑体系
        6.1.11 肥城德汇田源新乡村综合体的建设管理与运行模式分析
        6.1.12 园区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分析评价
    6.2 安徽来安耘泰新乡村综合体规划设计研究
        6.2.1 项目区基本概况
        6.2.2 园区土地利用现状与规划
        6.2.3 园区功能分区与项目布局规划
        6.2.4 园区综合体的经济效益分析
        6.2.5 园区建设管理与运行模式分析
第七章 主要结论、创新点和研究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存在的不足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图表来源
附录2 中国行政区划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项目研究

(6)山东省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
2 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的理论基础
    2.1 理论依据
        2.1.1 径流调控理论
        2.1.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1.3 系统论
    2.2 小流域综合治理及其模式的内涵
        2.2.1 小流域的内涵
        2.2.2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内涵
        2.2.3 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的内涵
    2.3 我国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的变迁
        2.3.1 探索阶段
        2.3.2 试点阶段
        2.3.3 发展阶段
        2.3.4 成熟阶段
3 山东省山丘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
    3.1 山东省山丘区概况
        3.1.1 自然环境概况
        3.1.2 社会经济概况
        3.1.3 水土流失现状
    3.2 山东省山丘区小流域生态治理模式
        3.2.1 坡面生态治理模式
        3.2.2 沟谷生态治理模式
        3.2.3 径流生态治理模式
    3.3 山东省山丘区小流域经济治理模式
        3.3.1 集约农业模式
        3.3.2 特色农业模式
        3.3.3 生态旅游模式
        3.3.4 产业化发展模式
        3.3.5 规模化发展模式
    3.4 山东省山丘区小流域社会治理模式
        3.4.1 组织治理模式
        3.4.2 人口治理模式
        3.4.3 村庄治理模式
    3.5 典型小流域综合治理优化模式
        3.5.1 李沟小流域概况
        3.5.2 综合治理数学模型
        3.5.3 综合治理优化模式
4 山东省平原区风沙片综合治理模式
    4.1 山东省平原区概况
        4.1.1 自然环境概况
        4.1.2 社会经济概况
        4.1.3 水土流失现状
    4.2 山东省平原区风沙片生态治理模式
        4.2.1 河滩高地生态治理模式
        4.2.2 决口扇形地生态治理模式
        4.2.3 砂质河槽地生态治理模式
        4.2.4 缓坡平地生态治理模式
        4.2.5 沉沙高地生态治理模式
    4.3 山东省平原区风沙片经济治理模式
        4.3.1 特色农业模式
        4.3.2 高效农业模式
        4.3.3 生态农业模式
        4.3.4 观光农业模式
        4.3.5 农牧一体化模式
    4.4 山东省平原区风沙片社会治理模式
        4.4.1 组织管理模式
        4.4.2 人口控制模式
        4.4.3 村镇治理模式
    4.5 典型风沙片综合治理优化模式
        4.5.1 韩刘风沙片概况
        4.5.2 综合治理数学模型
        4.5.3 综合治理优化模式
5 结语
    5.1 主要结论
    5.2 主要创新点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实施荒山拍卖 提倡自主开发——平阴县小流域治理出新招(论文参考文献)

  • [1]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J]. 济南市人民政府. 济南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1(12)
  • [2]保护和发展的双重规制:县一级林业治理的转型与变革 ——以阳县为例[D]. 李博. 中国农业大学, 2018(12)
  • [3]美丽中国样本[J]. 裔兆宏. 中国作家, 2013(20)
  • [4]走近阎刚平 感悟文化的力量[J]. 吕吉山. 中国科技投资, 2012(28)
  • [5]基于共生理论的城乡一体化园区建设新模式:新乡村综合体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以山东肥城德汇田源新乡村综合体及安徽来安耘泰新乡村综合体规划案例为例[D]. 董家田. 南京农业大学, 2012(01)
  • [6]山东省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研究[D]. 李文训. 山东师范大学, 2008(08)
  • [7]实施荒山拍卖 提倡自主开发——平阴县小流域治理出新招[J]. 谢金岭,姚绪启. 山东水利, 2000(01)

标签:;  ;  ;  ;  ;  

实施荒山拍卖,倡导自主发展——平阴县小流域管理新举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