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慢性病态细胞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朱安娜[1](2021)在《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显效成分和作用机制》文中认为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探究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显效成分和作用机制。方法:(1)通过TCMSP数据库及查阅文献搜集整理麻黄附子细辛汤化学成分及相关潜在靶点信息,对未搜集到靶点的成分应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补充,综合得到麻黄附子细辛汤化学成分及潜在靶点数据集;(2)于Gene Cards数据库筛选得到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相关靶点,整理得到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相关的疾病靶点数据集;(3)利用Cytoscape软件展示中药、化学成分和疾病靶点间的关系,构建“麻黄附子细辛汤药物-化学成分-靶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生物网络,通过Cyto NCA拓扑分析,得到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显效成分及相关靶点;(4)应用Le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关键化学成分与核心靶点结合的可靠性;(5)利用DAVID、Metascape数据库,分别对作用靶点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作用机制。结果:(1)通过对麻黄附子细辛汤作用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相关靶点的生物网络进行分析,预测得到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199个显效成分,包括芦丁、去甲乌药碱、β-细辛醚等;(2)由拓扑分析得到网络中木犀草素、准葛尔乌头碱、山奈酚等10个关键化学成分及ADRB2、SCN5A、AR等10个核心靶点;(3)经分子对接证实了除外KCNH2的9个核心靶点与关键化学成分都具有较强结合活性,佐证了关键化学成分与核心靶点的可靠性;(4)通过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推测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SSS的作用机制可能为:(1)调节细胞因子活性,抑制甚逆转心肌纤维化,改善SSS发生的病理基础;(2)调节细胞对炎性刺激、缺氧、老化的反应,保护心肌细胞,减轻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的功能单位损伤;(3)调控蛋白质活力和细胞对机械刺激的反应,诱导质膜受体表达,增强窦房结细胞“钙钟”“膜钟”活性,扩张血管,促进窦房结细胞电生理活动正常,改善心律失常和组织器官血流灌注不足症状;(4)影响可能导致SSS发生的相关疾病,限制多疾病对SSS发生的诱导、加重。结论:本研究通过对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网络药理学分析及分子对接验证,初步预测了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显效成分和作用机制,为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分子生物学层面的理论支持,为其治疗SSS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和复方的二次开发提供了一定量的参考信息。
李志爽[2](2021)在《参仙升脉口服液调节Ca2+/CaM-CaMKⅡ通路延缓窦房结纤维化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参仙升脉口服液能否通过抑制钙超载来减轻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小鼠窦房结纤维化,进而改善窦房结功能,并探究其机制是否与Ca2+/Ca M-Ca MKII通路相关。材料与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方法将SPF级别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模型组(SSS)、参仙升脉口服液处理组(SXSM),每组10只;于各组小鼠皮下置入微量渗透泵,其中SSS组和SXSM组持续泵入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 II)诱导慢性窦房结损伤以模拟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HAM组泵入生理盐水;SXSM组小鼠于建模次日给予参仙升脉口服液15ml/kg/d灌胃处理,余两组小鼠每日灌胃相应剂量生理盐水;各组小鼠分别于建模前(即第0d)、建模后第7d、14d、21d及28d规律监测心率变化;28日后取材,使用HE染色及MASSON染色法观察小鼠窦房结区域组织学改变及纤维化程度;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小鼠窦房结细胞内Ca2+含量变化;Western-blot法检测Ca2+/Ca M-Ca MKII通路相关蛋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纤维化相关因子I型胶原蛋白α1链(COL1A1)、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L型(Cav1.2、Cav1.3)及T型(Cav3.1)蛋白的表达;q RT-PCR法检测各组小鼠窦房结组织Ry R2、SERCA2a、Cav1.2、Cav1.3、Cav3.1 m RNA的水平。结果:1.心率:参仙升脉口服液处理后显着提升SSS小鼠心率(P<0.05)。2.组织学改变:参仙升脉口服液明显改善SSS小鼠窦房结组织病理改变及纤维化程度。3.Ca2+含量变化:参仙升脉口服液降低SSS小鼠窦房结区域Ca2+浓度(P<0.05)。4.Western-blot法检测:参仙升脉口服液显着下调Ca2+/Ca M-Ca MKII通路相关蛋白及MMP-2、COL1A1、Ry R2、Cav1.2、Cav1.3、Cav3.1蛋白的表达,上调了SERCA2a蛋白的表达(P<0.05)。5.q RT-PCR法检测:参仙升脉口服液下调Ry R2、Cav1.2、Cav1.3、Cav3.1 m RNA的水平,上调SERCA2a m RNA的水平(P<0.05)。结论:1.参仙升脉口服液能显着减轻血管紧张素II诱导的窦房结损伤,改善窦房结功能。2.参仙升脉口服液改善SSS小鼠窦房结纤维化与抑制窦房结细胞钙超载有关。3.参仙升脉口服液对窦房结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能够抑制Ca2+/Ca M-Ca MKII信号通路降低窦房结细胞病理性钙内流有关。
彭文斌[3](2021)在《Holter指导下中西医结合治疗心率变异超常病人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究Holter指导下中西医药物结合治疗心率变异超常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就诊于我院及余干仁和医院门诊及住院的60例心率变异超常病人,符合:白天心率过快(心率大于100次/分占据大于50%的时间),夜间心率过慢(平均心率<50次/分,最长RR间期出现2.1-2.9s之间),根据动态心电图结果来进行中西医药物结合个体化治疗,例如晚上心率慢,使用心宝丸治疗,白天心率快,可使用酒石酸美托洛尔控制心室率,根据动态心电图显示的不同时间的心率情况,将酒石酸美托洛尔与心宝丸的剂量按心率调整(夜间平均心率不低于50次/分,白天平均心率不大于80次/分),疗程为4周,疗程完成后复查24h动态心电图,分析比较治疗前后动态心电图所示最高心率、最低心率、平均心率、异位心律数、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SDNN、SDANN、r MMSD、PNN50)以及中医证候总积分和主要症状单症状积分,评价中医证候疗效,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治疗后患者最高心率、异位心律总数、24h总心搏数较治疗前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最慢心率较治疗前提升(p<0.01);平均心率治疗前后对比无显着差异(p>0.05)。2.治疗后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SDANN、r MSSD、PNN50)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证候:(1)中医证候疗效:根据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显效32例(53.3%),有效20例(33.4%),无效8例(13.3%),总有效率86.7%。(2)中医证候总积分治疗后(14.33±3.36)较治疗前症候总积分(20.80±2.98)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主要症状单症状积分前后对比:治疗后心悸(3.47±1.32)、气短(3.25±1.38)、头晕(2.78±1.72)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心悸(4.23±1.43)、气短(4.17±1.57)、头晕(4.60±1.66)显着下降,p值均<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胸闷积分前后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通过动态心电图指导下,个体化指导中药心宝丸与西药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心率变异超常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快速性心律失常发作和缓慢心律发作,心率变异性降低。
朱红杨[4](2021)在《非甲状腺性病态综合征与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非甲状腺性病态综合征(NTIS)临床特点,探讨不同射血分数CHF患者合并NTIS差异性及CHF危险因素与NTIS相关性,旨在为CHF患者危重程度评估提供新思路,新指标。方法:选择新医大一附院心脏中心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1138例CHF病人,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临床资料,记录病人的年龄、性别、民族、吸烟、饮酒、血压、BMI、CHF病因、CHF合并症、NT-Pro BNP,甲功七项、血常规、肾功能、血脂、电解质、心脏彩超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与单纯心衰组比较,CHF合并NTIS组患者年龄更大(P<0.001),心率更快(P<0.001);心功能IV级患者占比更多(P<0.001)。NT-pro BNP,左室舒末压力,血肌酐,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肽C,C-反应蛋白水平显着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及舒张压,射血分数,肥胖者占比,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血钠水平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HFp EF、HFmr EF和HFr EF组分别占NTIS为14.7%,28.4%及56.9%,其中HFr EF组中NTIS患者比例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综合计算NTIS在CHF病人中总发生率为35.85%。(3)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水平与射血分数(r=0.093,P=0.002),白蛋白(r=0.378,P<0.001),血红蛋白(r=0.354,P<0.001)及BMI(r=0.247,P<0.001)呈正相关。与NT-Pro BNP(r=-0.460,P<0.001),年龄(r=-0.257,P<0.001)及肌酐水平(r=-0.285,P<0.001)呈负相关。结论:不同射血分数CHF患者中,HFr EF患者合并NTIS比例最高。T3水平和年龄和NT-Pro BNP水平呈反比关系。CHF合并NTIS患者心功能和营养状态更差,贫血更重,需早期干预。
王柯娜[5](2021)在《心复康治疗心肾阳虚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目的本课题通过观察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人使用心复康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心电图观察指标的改善情况,证明其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2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0例心肾阳虚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患者,依据随机原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使用心复康联合常规西药治疗6周,对照组使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常规西药治疗6周。治疗满6周后,复查相关指标,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Holter总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总疗效、长RR间期的个数、最长RR间期秒数、24小时平均心率、最慢心率。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数值变量资料采用t检验,无序变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有序变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并且评估患者肝肾功能、尿常规、大便常规加隐血等安全性指标。3结果(1)中医证候总疗效: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2%;对照组有效率为68%;在中医证候的改善方面两组均有疗效(P<0.05),且观察组中医症候总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动态心电图总疗效: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8%;对照组有效率为64%;在动态心电图的改善方面两组均有疗效(P<0.05),且观察组动态心电图总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3)中医证候总积分:分别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均有显着降低(P<0.01),分别比较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均有显着降低(P<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4)24小时动态心电图中平均心率和最慢心率: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后24小时平均心率以及24小时最慢心率均有明显提高(P<0.01),观察组24小时平均心率、最慢心率的提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5)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长RR间期个数:观察两组治疗前后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长RR间期个数均有明显减少(P<0.01)。且观察组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长RR间期个数的减少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6)24小时动态心电图最长RR间期的秒数: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后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最长RR间期秒数均有明显减短(P<0.01)。且观察组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最长RR间期秒数的减短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7)安全性指标: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指标、大便常规、潜血试验及尿常规均无明显异常,受试患者治疗前后以上安全性指标均无显着变化(P>0.05)。均未见不良反应。4结论心复康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患者在提高患者心率、改善患者症状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有显着疗效,并且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安全性高。
加倩[6](2020)在《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文中提出目的:基于北京市全部急诊医保病例统计资料,比较大寒急诊患者的禀赋特点、疾病特点与前一年六之气(大雪、冬至、小寒)及后一年初之气(立春、雨水、惊蛰)的相似性,及大寒是否新出现与后一年运气相应的疾病,从而验证运气交接节气为大寒或立春。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为禀赋特点分析与疾病特点分析两个角度。禀赋特点分析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患者禀赋构成比较,以北京市2014-2018年的大寒及其前后3节气的全部急诊医保统计资料,计算各时间段内全部患者禀各岁运各客气的急诊人次及占比,代表该时间段的10岁运禀赋构成及12客气禀赋构成,通过曼哈顿距离(差的绝对值之和)比较大寒急诊患者的禀赋构成与其前3节气及后3节气急诊患者的相似性大小,若大寒与其前3节气的曼哈顿距离小于大寒与其后3节气的曼哈顿距离,说明大寒患者的禀赋特点与其前3节气更接近,即于大寒时运气并未转换交接,则立春应为运气交接节气,反之则大寒应为运气交接节气;另一部分为高发与低发禀赋变化的比较,即将各节气内10岁运及12客气各禀赋的急诊人次按从高到低排序,通过各节气急诊人次较高与较低的禀赋发生变化的节点判断运气交接节气。疾病特点分析以北京市2015年1月20日-2020年1月19日5年全部急诊医保统计资料,根据当年的总医保人数,计算各疾病在各节气的发病率,与各疾病120个节气的平均发病率相比较得到高发疾病;进而将5年同节气重复出现的高发疾病视为该节气的反复高发疾病;在各年各节气高发疾病中去除该节气于5年中的反复高发疾病,即去除节气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以表示该节气客运客气影响下的高发疾病,结合临床经验及中医典籍,分析比较2016-2019年大寒及其前后3节气高发疾病相似性,及大寒的高发疾病特点是否更符合下一年的运气特点,进而判断运气交接节气。结果:禀赋特点分析结果显示2014-2018年大寒不论男性女性患者均与其后一年初之气的曼哈顿距离更小,即大寒与后一年初之气各禀赋构成的相似性更高;同时各节点不论男性与女性患者均于大寒开始出现与后一年初之气相同/相近的高发及低发禀赋的变化,且符合在某岁运、客气当令时,该岁运、客气禀赋为低发禀赋,而太少相反的岁运、司天在泉相反或阴阳五行属性相反的客气则为高发禀赋这一大体规律。疾病特点分析的结果亦显示各个大寒的疾病特点更符合后一年初之气的运气相应疾病特点,出现典型的与后一年初之气运气相应的疾病群。故本研究结果支持大寒为运气交接节气。结论:本研究利用目前较为丰富的医疗大数据及规范统计学分析方法验证五运六气的交接节气,为运气交接时刻的争议提供临床数据支持,开拓五运六气周期的验证性研究,为运气起始时刻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尚可为疾病与五运六气理论的印证提供临床依据,深化五运六气理论的内涵,并为疾病预测、治未病提供指导,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
郑笑[7](2020)在《慢性肾脏病5期非透析患者合并非甲状腺疾病综合征的相关因素分析及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5期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各项指标、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等与非甲状腺疾病综合征(Nonthyroid illness syndrome,NTIS)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影响CKD5期患者合并NTIS对贫血程度、脂代谢、钙磷代谢等方面的影响,并分析中医证型分布规律、证型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相关性等方面进行研究,旨在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理论依据,进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1月30日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住院治疗的CKD5期非透析患者,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124例患者。记录患者基本信息、相关化验指标,运用中医四诊合参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将资料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2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124例CKD5期患者原发病因组成中糖尿病肾病患者所占比例最大,为43.5%,慢性肾小球肾炎为14.5%、高血压肾损害为11.3%。2、NTIS组较非NTIS组,年龄、Scr、BUN、24h尿蛋白定量、TC、TG、LDL-C、HCY偏高,体重、BMI、FT3、TT3、TT4、GFR、ALB、Hb、HCT偏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TSH、FT4、UA、HDL-C、Ca、P、PTH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CKD5期患者,其FT3水平与体重、BMI、TT4、ALB、Hb、HCT、GFR呈正相关,与TG、LDL-C、Scr、24小时尿蛋白定量、TC、HCY等化验指标呈负相关,其中与ALB呈中度正相关,与HCY呈中度负相关;其TT3水平与体重、BMI、ALB、Hb、HCT、GFR呈正相关,与P、Scr、BUN、24小时尿蛋白定量、TC、HCY呈负相关,与ALB、Hb、HCT、GFR呈中度正相关,与Scr、HCY中度负相关。4、CKD5期患者中,年龄、HCY升高和TT4、GFR、ALB降低是诱发NTIS的危险因素,HCY升高和ALB降低是诱发低FT3的危险因素,BUN、HCY升高和ALB降低是诱发低TT3的危险因素。5、124例CKD5期患者中,本虚证以脾肾阳虚证患者最多见,其次为脾肾阳虚证、阴阳两虚证;标实证以血瘀证最为多见,其次为湿浊证与溺毒证。6、本虚证中NTIS的发生率和与证型分布相关,由高到低依次脾肾阳虚证、阴阳两虚证、脾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其中,脾肾阳虚证和阴阳两虚证中NTIS的发生率显着高于脾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脾肾阳虚证中低FT3的发生率显着高于脾肾气虚证,阴阳两虚证中低FT3的发生率显着高于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和阴阳两虚证中低TT3的发生率显着高于脾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标实证证型分布与NTIS的发生率无明显相关性。7、本虚证中FT3、TT3的水平与证型分布相关,阴阳两虚证、脾肾阳虚证中FT3及TT3的水平显着低于脾肾气虚证、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标实证中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证型分布无明显相关性。结论:1、CKD5期非透析患者NTIS的发生率随着肾功能的减退不断增加,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其NTIS的发生与低代谢状态、高毒素状态、贫血状态、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有关。2、CKD5期患者,其FT3水平降低与体重、BMI、TT4、ALB、Hb、HCT、GFR降低,与TG、LDL-C、Scr、24小时尿蛋白定量、TC、HCY升高有关;其TT3水平降低与体重、BMI、ALB、Hb、HCT、GFR降低,与P、Scr、BUN、24小时尿蛋白定量、TC、HCY升高有关。3、CKD5期患者中,年龄、TT4、GFR、ALB、HCY是诱发NTIS的危险因素;ALB、HCY是诱发低FT3的危险因素;BUN、ALB、HCY是诱发低TT3的危险因素。4、CKD5期患者在脾肾阳虚证和阴阳两虚证分型中,NTIS及低FT3、TT3的发病率更高,且FT3及TT3的水平更低。
范腾[8](2020)在《复方青黄散调控HIF1A/GATA信号通路改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红系造血》文中研究指明临床研究表明,复方青黄散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安全、临床有效。为进一步完善复方青黄散临床疗效、复方青黄散的药效学及作用机制研究,本研究在课题组研究基础上,对复方青黄散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并利用MDS转基因模型小鼠进行药效学和作用机制探讨。研究一 复方青黄散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研究目的:分析复方青黄散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1月到2016年10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血液科接受复方青黄散治疗1年半的6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分析患者使用复方青黄散的临床疗效及影响疗效相关因素。患者一般资料描述采用统计描述,计数资料的描述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结果:(1)61例MDS患者接受复方青黄散治疗后:16例获得血液学改善(16/61,26.2%),40例获得血液学稳定(40/61,65.6%),5例治疗无效(5/61,8.2%),血液学进步率为91.8%。(2)61例患者治疗后血红蛋白水平(85.59±26.6g/L)较治疗前(79.23±21.28g/L)显着升高(p=0.016)。(3)61例患者治疗后中性粒细胞计数(1.14±0.63×109/L)较治疗前(1.01±0.53×109/L)升高,无显着差异(p=0.12)。(4)61 例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计数(43.67±37.79 × 109/L)较治疗前(44.35±38.23×109/L)无显着改变(p=0.93)。(5)61 例患者在治疗后 3 月(260ml)、6月(180ml)以及1年半(80ml)的输血量较治疗前(350ml)显着减少(p=0.0004)。(6)年龄小于60岁,染色体核型预后好和中等及IPSS-R低危和中危患者复方青黄散治疗后疗效较好。(7)61例患者使用复方青黄散后未见肝肾功能异常。结论:复方青黄散治疗MDS患者的血液学进步率为91.8%,复方青黄散对红系改善较为明显。研究二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复方青黄散的药效学研究目的:为了解复方青黄散药效学,本研究建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基因小鼠模型并进行复方青黄散的药效学研究。方法:本研究利用M11PTD/WT/Runx1Δ/Δ和TPM+移植小鼠的转基因MDS模型小鼠。M11PTD/WT/Runx1Δ/Δ和TPM+小鼠发病后,将其骨髓移植到受体鼠体内(B6J和B6J*129),TPM+移植小鼠给予多西环素食物诱导发病,M11PTD/WT/Runx1Δ/Δ移植小鼠则等待发病。移植后监测小鼠移植物嵌合度。小鼠发病后将16只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复方青黄散或PBS灌胃治疗,每周5次,连续4周。复方青黄散给药小鼠药物剂量为4.2mg/kg/天,PBS组给予100ul/天。评价给药前、后小鼠血常规的变化,记录小鼠的生存时间。结果:(1)M11PTD/WT/Runx1Δ/Δ和TPM+移植小鼠移植1月后移植物嵌合度检测:M11PTD/WT/Runx1Δ/Δ移植小鼠CD45.2+细胞群所占百分比为76.19±3.21%,TPM+移植小鼠中,GFP+细胞群所占百分比为74.59±7.22%。(2)复方青黄散和PBS治疗组小鼠治疗前血常规基线。PBS组和复方青黄散组小鼠血红蛋白、红细胞、血小板的基线一致(p=0.32,0.19,0.55)。(3)复方青黄散和PBS组小鼠治疗后血常规变化。①治疗后第8,15,21天,复方青黄散组小鼠血红蛋白较PBS组小鼠血红蛋白显着升高(p=0.009,0.026,0.015);②治疗后第8,15,21天,复方青黄散组小鼠红细胞较PBS组红细胞显着升高(p=0.005,0.012,0.004);③治疗后第21天,复方青黄散组小鼠血小板较PBS组小鼠显着升高(p=0.029)。(4)复方青黄散组和PBS组小鼠生存时间:PBS对照组小鼠中位生存时间为47.5天;复方青黄散组小鼠记录至128天,仍未得到中位生存时间,复方青黄散治疗组小鼠的生存时间较PBS组显着延长(p=0.04)。结论:复方青黄散可改善MDS模型小鼠贫血、血小板减少,延长其生存时间。研究三 复方青黄散改善贫血的作用机制研究目的:为了解复方青黄散改善贫血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利用MDS小鼠和正常小鼠及MDS患者和正常人的细胞进行体内、外作用机制和分子作用机制研究。方法:(1)采用CCK-8法分析复方青黄散对正常小鼠和人的细胞以及MDS小鼠和人的细胞的细胞活力的作用;(2)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MDS小鼠复方青黄散和PBS干预后骨髓造血干细胞和红细胞前体细胞分化;(3)采用克隆形成簇、红细胞爆发集落形成簇和红细胞集落形成簇分析,对MDS小鼠骨髓和正常小鼠骨髓进行体外培养,研究复方青黄散对红系分化的体外作用;(4)采用免疫蛋白电泳和定量PCR,探讨复方青黄散对MDS克隆和正常克隆的分子学作用机制。结果:(1)复方青黄散对MDS小鼠细胞、MDS患者细胞、正常小鼠和人脐带血细胞无细胞活力抑制作用,可促进MDS-L细胞分化。(2)MDS小鼠给予复方青黄散治疗后,红细胞前体细胞群Ⅰ、Ⅱ较PBS组显着增加(p=0.014,p=0.031),成熟红细胞群Ⅳ较PBS组显着减少(p=0.039);复方青黄散组正常造血干细胞群较PBS组显着增加(p=0.006),复方青黄散组小鼠脾脏较PBS组显着减小(p=0.032)。(3)体外TPM+骨髓移植小鼠骨髓细胞、TPM+、TPM-小鼠骨髓细胞和正常小鼠骨髓的BFU-E和CFU-E培养结果显示:复方青黄散组BFU-E和CFU-E的克隆计数和细胞数均较PBS组增加(p<0.05)。(4)正常小鼠给予复方青黄散治疗后,小鼠的LSK,MPP2,MPP3,MPP4及Pre-CFU-E、Pro-E+CFU-E细胞群均较PBS组增加(p<0.05),两组小鼠的脾脏重量和血常规改变无差异(p>0.05)。(5)复方青黄散可下调M11PTD/WT/Runx1Δ/Δ细胞HIF1A蛋白及下游Binp3,Binp31,Ldha,Hk2,Ddit4基因表达,上调M11PTD/WT/Runx1Δ/Δ细胞P53、MDM2、VHL蛋白的表达。(6)复方青黄散可上调正常细胞GATA1、GATA2、GATA3蛋白表达。结论:复方青黄散通过促进MDS克隆和正常细胞的红系分化而改善贫血。复方青黄散改善贫血的分子作用机制为:下调MDS克隆HIF1A表达,发挥抑制MDS克隆作用,使MDS克隆向正常红系分化;上调正常细胞的GATA1、GATA2、GATA3,促进正常细胞的红细胞系分化。
王秀君[9](2020)在《不同部位起搏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希氏束起搏(His Bundle Pacing,HBP)、右室心尖部起搏(Right Ventricular Apical Pacing,RVAP)和右室间隔部起搏(Right Ventricular Septal Pacing,RVSP)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的心功能指标、血浆脑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6分钟步行实验(6-Minute Walk Test,6-MWT)结果、房颤发生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9年5月就诊于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济南市中心医院和烟台毓璜顶医院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且安装起搏器患者108例,其中希氏束起搏植入成功患者32例(HBP组),右室心尖部起搏植入成功患者38例(RVAP组),右室间隔部起搏植入成功患者38例(RVSP组)。通过6分钟步行试验(6-MWT)、心脏超声、B型利钠肽(BNP)方面评价患者心功能情况,使用SF-36生活质量调查表等作为评价生活质量的手段,对比分析三组患者于术前、术后6个月的6-MWT结果、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左房舒张末期内径(Left Atrial End-Diastolic Dimension,LAEDD)、左心房容积指数(Left Atrial Volume Index,LAVI)及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心房颤动(房颤)发生率、血浆BNP值和SF-36生活质量调查表的评分,评价三组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1.一般资料分析结果表明: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合并疾病、吸烟情况以及是否心房颤动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可比性。2.三组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各项心功能指标对比结果表明:术前三组患者的各项心功能指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三组患者的的LAEDD较术前均有提高,但三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HBP组6个月后的LVEDD、LAVI及LVEF均高于RVAP组及RVS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6-MWT结果表明:术前三组患者的6-MWT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HBP组的6-MWT结果均高于RVAP组及RVS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三组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血浆BNP水平结果表明:术前三组患者的血浆BNP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HBP组的BNP值均低于RVAP组及RVS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三组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房颤发生情况结果表明:术前三组患者的房颤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HBP组的房颤发生率明显低于RVAP组及RVS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6.三组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表明:分别从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生理机能和情感职能等五个方面对三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术前三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三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较术前均有改善,其中术后6个月HBP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明显优于RVAP组及RVS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相较于右室心尖部起搏和右室间隔部起搏方法,希氏束起搏对于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疗效较好。2.希氏束起搏可以显着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降低房颤的发生率以及提高患者的多项生活质量评分,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张新凡[10](2020)在《益气温阳补肾方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低危/中危-1)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益气温阳补肾方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低危/中危-1)(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治疗MDS患者提供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17年10月-2019年10月在湖北省中医院血液科住院或门诊49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按国际积分预后系统IPSS(International Integral Prognosis System)分组属于MDS(低危/中危-1)。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治疗组25例,两组在性别、年龄、门诊或住院分布、诊断分型、IPSS积分和危险度、首诊合并症方面统计学无显着差异(P>0.05),无脱落病例发生。对照组患者给予安特尔及西医常规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益气温阳补肾方加减治疗,疗程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常规、骨髓象、输血情况及不良反应,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经过3个月的治疗,治疗组临床疗效为6例基本缓解,12例部分缓解,4例改善,3例无效,总有效率88.0%;对照组临床疗效为1例基本缓解,8例部分缓解,5例血液学进步,10例无效,总有效率58.3%,两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显着(P<0.05)。2.治疗后两组血常规比较,两组血红蛋白均明显高于治疗前水平(P<0.05),其中治疗组血红蛋白和白细胞升高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3.骨髓增生程度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不大(P>0.05)。治疗组红系病态造血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组间和组内比较巨核系及粒系病态造血均无显着差异(P>0.05)。4.经治疗后治疗组输血量明显减少,输血减少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5.经3个月的治疗,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下降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痊愈1例,显效8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84%;对照组患者痊愈0例,显效5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50%,治疗组中医疗效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6.安全性评价:治疗组患者未出现明显肝肾功能损伤,1名患者出现口腔溃疡,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对照组中2名患者出现轻度肝功能异常,考虑与安特尔副作用相关,予护肝治疗后转氨酶恢复正常。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尿常规、粪常规及心电图均未见显着性差异。结论:益气温阳补肾方治疗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低危/中危-1)患者临床疗效显着,能有效患者提高血红蛋白水平;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血常规和骨髓象,减少输血量,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性良好。
二、慢性病态细胞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慢性病态细胞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显效成分和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一章 综述 |
1.1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研究现状 |
1.1.1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研究 |
1.1.2 SSS的分型与临床表现 |
1.1.3 SSS的西医治疗 |
1.1.4 SSS的中医学研究现状 |
1.2 麻黄附子细辛汤研究现状 |
1.2.1 麻黄附子细辛汤的现代药理作用研究 |
1.2.2 麻黄附子细辛汤在SSS治疗中的应用 |
1.3 网络药理学简介及其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
1.3.1 网络药理学概述 |
1.3.2 网络药理学常用数据库及研究方法 |
1.3.3 网络药理学与中医药研究 |
第二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显效成分和作用机制 |
2.1 数据收集与研究方法 |
2.1.1 流程图 |
2.1.2 数据收集 |
2.1.3 网络构建与分析 |
2.1.4 分子对接验证 |
2.1.5 靶点通路注释分析 |
2.2 研究结果 |
2.2.1 构建麻黄附子细辛汤化学成分及潜在靶点数据集 |
2.2.2 构建SSS相关的疾病靶点数据集 |
2.2.3 麻黄附子细辛汤化学成分潜在靶点与SSS相关靶点的交集基因 |
2.2.4 麻黄附子细辛汤-化学成分-靶点-SSS网络及显效成分 |
2.2.5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SSS的关键化学成分和核心靶点 |
2.2.6 分子对接结果 |
2.2.7 靶点通路注释分析 |
2.3 分析与结论 |
2.3.1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SSS的显效成分分析 |
2.3.2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SSS的关键成分和核心靶点分析 |
2.3.3 靶点通路注释分析 |
2.3.4 结论 |
2.3.5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参仙升脉口服液调节Ca2+/CaM-CaMKⅡ通路延缓窦房结纤维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西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3)Holter指导下中西医结合治疗心率变异超常病人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1章 研究对象 |
1.1 入组标椎 |
1.2 排除标椎 |
第2章 研究方法 |
2.1 入组患者一般信息采集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3.1 中医证候积分 |
2.3.2 动态心电图结果 |
2.3.3 心率变异性指标 |
2.3.4 异位心搏数 |
2.4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心率变异超常患者动态心电图特征 |
3.2 治疗前后心率水平对比 |
3.3 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HRV)对比 |
3.4 治疗前后异位心律总数对比 |
3.5 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对比 |
3.5.1 中医证候疗效 |
3.5.2 中医证候积分 |
第4章 讨论 |
4.1 概述 |
4.2 研究结果讨论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综述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治疗的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4)非甲状腺性病态综合征与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2.入选标准 |
3.排除标准 |
4.研究方法 |
5.统计学分析 |
6.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非甲状腺性病态综合征与慢性心衰患者相关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5)心复康治疗心肾阳虚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选择标准 |
2 一般资料 |
3 研究方案 |
3.1 治疗方法 |
3.2 研究指标 |
3.3 疗效评定标准 |
3.4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总疗效 |
1.1 中医证候总疗效 |
1.2 动态心电图总疗效 |
2 研究性指标 |
2.1 中医证候积分 |
2.2 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化 |
2.3 长RR 间期(RR 间期≥2 秒)的个数及最长RR 间期的秒数 |
3 安全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 |
3.1 不良反应 |
3.2 尿常规、大便常规及隐血试验 |
3.3 肝、肾功能 |
讨论 |
1.西医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认识 |
1.1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发病机制的认识 |
1.2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相关检查手段 |
1.3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治疗 |
2.古代中医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认识 |
3.现代医家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认识 |
4.心复康的来源及方解 |
5.心复康的现代药理研究 |
6.心复康的前期研究基础 |
7.参松养心胶囊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 |
8.心复康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疗效讨论 |
8.1 心复康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中医症候积分及疗效讨论 |
8.2 心复康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动态心电图指标讨论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中医药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致谢 |
(6)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文献综述一 二十四节气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1. 二十四节气起源 |
2. 二十四节气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二 五运六气交接时刻的研究方法探讨 |
1. 经文解读 |
2. 天文历法溯源 |
3. 气象数据分析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 |
前言 |
(一) 以急诊患者禀赋特点分析运气交接节气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二) 以急诊患者疾病特点判断运气交接节气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讨论 |
1 关于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可信度分析 |
2 与同类研究比较 |
3 研究意义 |
4 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以立春为运气起始节气的禀赋特点比较 |
附录2 2016-2018年大寒前后3节气的高发疾病 |
简历 |
(7)慢性肾脏病5期非透析患者合并非甲状腺疾病综合征的相关因素分析及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研究一 CKD5期非透析患者合并非甲状腺疾病综合征的相关因素分析 |
1.研究目的 |
2.研究资料 |
3 研究方法 |
4 研究结果与附表 |
研究二 CKD5期非透析患者合并非甲状腺疾病综合征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资料 |
3 研究方法 |
4 研究结果与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慢性肾脏病合并低T3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复方青黄散调控HIF1A/GATA信号通路改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红系造血(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复方青黄散治疗MDS的临床研究 |
1. 研究内容 |
1.1 研究目的 |
1.2 病例来源 |
1.3 研究方案 |
1.4 病例选择 |
1.5 纳入和排除标准 |
1.6 治疗方法 |
1.7 疗效评价标准 |
1.8 患者资料 |
1.9 统计学分析 |
2. 研究结果 |
2.1 临床疗效 |
2.2 外周血细胞计数 |
2.3 输血量改变 |
2.4 不同年龄疗效比较 |
2.5 不同性别疗效比较 |
2.6 不同染色体核型疗效比较 |
2.7 不同IPSS-R危度疗效比较 |
2.8 安全性评价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复方青黄散的药效学和作用机制研究 |
第一节 MDS小鼠模型建立及复方青黄散的药效学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骨髓细胞提取 |
1.3 药物干预方案 |
1.4 外周血细胞计数 |
1.5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记物 |
1.6 动物实验伦理 |
1.7 仪器和设备 |
1.8 试剂 |
1.9 统计学分析 |
2. 研究结果 |
2.1 MDS小鼠移植物嵌合度检测 |
2.2 复方青黄散干预前MDS小鼠外周血细胞计数 |
2.3 复方青黄散干预后MDS小鼠外周血细胞计数 |
2.4 复方青黄散干预后MDS小鼠生存时间 |
3. 讨论 |
第二节 复方青黄散改善贫血的作用机制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动物 |
1.2 细胞 |
1.3 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 |
1.4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记物 |
1.5 q-PCR检测目的基因表达 |
1.6 Western-bolt检测目的蛋白表达 |
1.7 克隆形成蔟分析 |
1.8 实验仪器及耗材 |
1.9 统计学分析 |
2. 研究结果 |
2.1 复方青黄散对小鼠和人源细胞细胞活力的作用 |
2.2 复方青黄散对MDS小鼠骨髓造血的作用 |
2.3 复方青黄散对MDS小鼠骨髓红系分化的体外作用 |
2.4 复方青黄散对正常小鼠造血的作用 |
2.5 复方青黄散对正常小鼠骨髓红系分化的体外作用 |
2.6 复方青黄散对MDS克隆的分子作用机制 |
2.7 复方青黄散对正常细胞的分子作用机制 |
2.8 复方青黄散中雄黄、青黛对正常小鼠骨髓红系分化的体外作用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文献综述 |
(一) 中医论治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
(二) 西医诊治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
(三) 红细胞分化成熟机制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附录 |
(9)不同部位起搏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
1.1 组织器官病变 |
1.2 离子通道的改变 |
1.3 遗传因素 |
2.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
2.1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
2.2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临床诊断 |
3.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治疗 |
3.1 药物治疗 |
3.2 心脏起搏器植入治疗 |
资料与方法 |
1、实验资料 |
1.1 病例的选择 |
1.2 入选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实验仪器 |
2.实验方法 |
2.1 希氏束起搏方法 |
2.2 右室间隔部起搏方法 |
2.3 右室心尖部起搏方法 |
2.4 心功能指标的测定 |
2.5 血浆BNP水平变化 |
2.6 六分钟步行试验 |
2.7 生活质量评分 |
2.8 心房颤动发生情况 |
3.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三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
1.1 患者年龄 |
1.2 患者性别 |
1.3 合并疾病 |
1.4 吸烟方面 |
1.5 心房颤动方面 |
2.三组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各项心功能指标对比 |
3.三组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6-MWT结果对比 |
4.三组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血浆BNP结果对比 |
5.三组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心房颤动发生情况对比 |
6.三组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 |
致谢 |
(10)益气温阳补肾方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低危/中危-1)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语 |
前言 |
1.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标准 |
1.4 治疗方法 |
1.5 观察项目 |
1.6 疗效判定标准 |
1.7 统计学方法 |
1.8 技术路线图 |
2.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 |
2.1 性别构成 |
2.2 年龄分布 |
2.3 门诊和住院分布 |
2.4 诊断分型 |
2.5 IPSS积分和危险度 |
2.6 首诊合并症 |
3.结果 |
3.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比较 |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髓增生情况比较 |
3.3 两组治疗前后病态造血比较 |
3.4 两组患者治疗后输血量比较 |
3.5 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
3.6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
3.7 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疗效比较 |
4.不良反应 |
讨论 |
1.现代医学对MDS的认识 |
1.1 MDS发病机制 |
1.2 MDS分型及预后 |
1.3 MDS治疗 |
2.祖国医学对MDS的认识 |
2.1 中医病名 |
2.2 MDS中医病因病机分析 |
2.3 髓毒劳中医辨证论治 |
2.4 不同医家的对髓毒劳的辨证论治 |
3.陈斌教授对MDS的中医认识 |
4.“益气温阳补肾”方组方原理及现代药理学分析 |
4.1 组方原理 |
4.2 组方特点 |
4.3 组方的中医理论基础 |
4.4 现代药理学研究 |
5.结果分析 |
5.1 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分析 |
5.2 临床疗效分析 |
5.3 血常规分析 |
5.4 骨髓象分析 |
5.5 输血情况分析 |
5.6 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
5.7 安全性分析 |
6.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慢性病态细胞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显效成分和作用机制[D]. 朱安娜. 河北大学, 2021(11)
- [2]参仙升脉口服液调节Ca2+/CaM-CaMKⅡ通路延缓窦房结纤维化研究[D]. 李志爽.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Holter指导下中西医结合治疗心率变异超常病人的临床疗效观察[D]. 彭文斌. 南昌大学, 2021(01)
- [4]非甲状腺性病态综合征与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性研究[D]. 朱红杨.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5]心复康治疗心肾阳虚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D]. 王柯娜.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D]. 加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7]慢性肾脏病5期非透析患者合并非甲状腺疾病综合征的相关因素分析及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D]. 郑笑.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8]复方青黄散调控HIF1A/GATA信号通路改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红系造血[D]. 范腾.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9]不同部位起搏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D]. 王秀君. 青岛大学, 2020(01)
- [10]益气温阳补肾方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低危/中危-1)临床观察[D]. 张新凡.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0)
标签: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论文; 心率过快论文; 成分分析论文; 中医论文; sss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