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打造“数字经济”看欠发达省区IT人才的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戴钰[1](2012)在《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研究 ——以湖南地区为例》文中指出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各国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日益重视,纷纷采取各种措施促进本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壮大。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多个国家都通过政府的计划以大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的迅速成长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普遍趋势。我国对文化产业的重视也越来越高,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曾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目前,中国部分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传统产业,正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文化产业,又被称作或引申为“文化工业”、“创意经济”、“内容产业”“版权产业”等,其内涵因国家或研究者的理解不同而存在差异。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文化产业的经济贡献、竞争力等方面,关于产业集聚的研究大多都侧重于制造业,对文化产业集聚的研究尚少,且缺乏系统研究。其次,对我国文化产业集聚过程中政府作用的研究,主要借鉴制造业较为成熟的以产业园区为主导的政策支持做法,忽略了文化产业发展中区域发展特殊性以及政府支持的方向性不同;研究区域选择都集中在北京、上海、浙江等文化产业集聚发展较高城市,较少选择且具有文化集聚潜力且文化产业实现快速发展的城市。湖南作为我国中部城市,“电视湘军”、“出版湘军”、“演艺湘军”、“动漫湘军”的名气享誉全国,湖南文化产业已凸显出向支柱产业发展的态势,文化产业的“湖南现象”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其发展具有代表性,同时也存在着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截取并对其实践进行理论分析研究,探究文化产业空间集聚形成的因素及其发展模式,对促进湖南乃至我国整个文化产业发展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全球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文化产业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趋势进一步增强。为了更好地研究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形成与发展,通过文献梳理、经验借鉴基础上,探究湖南文化产业空间集聚发展规律,以此为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和城市竞争力提升提供理论支持与操作思路。全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探讨,主要体现在论文中第一章至第六章,在产业集聚的理论和文化产业集聚的相关述评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分析影响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因素、文化产业空间集聚形成机理和集聚模式以及文化产业空间集聚测度方法,然后通过国际比较方法,分别撷取了美国、英国、韩国等地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典型,从文化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文化投资、文化人才、文化国际市场这四个方面提出我国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可借鉴的经验。第二个部分国际经验比较是论文的第七章。从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其问题出发,通过借鉴国外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模式,提出适用于我国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经验。第三个部分实证研究是论文的第八章,在第一部分的理论梳理基础上,结合湖南地区的实际情况,提炼影响湖南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因素主要包括文化消费、文化人才、文化资源、区位因素、公共文化服务、持续创新力、政府的重视与政策支持。从宏观、中观到微观角度试图分析湖南文化产业空间格局基于产业结构升级客观要求、政府的公共政策导向和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实践,三者相辅相成推进了文化产业集聚的形成;同时以湖南文化产业集聚基地和园区为研究对象,归纳湖南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推进历程和四种基本集聚模式。最后采用产业集聚指数、空间计量方法对湖南空间集聚程度进行测算,结果显示湖南省文化集聚程度不高,文化产业空间依赖作用和正的空间溢出效应较弱,湖南文化集聚过程中创新能力不足。第四部分是基本结论与对策。依据定量与定性研究结果,总结湖南文化产业空间集聚问题,并提出在政府管理与服务能力、文化消费、文化中介建设、文化人才培育、文化投融资、文化集聚机构联动性六个方面完善湖南文化产业集聚发展路径,最后从全局角度对论文研究做了进一步思考,总结了论文后续研究需要改进的地方。
李菡[2](2010)在《我国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其区域差异研究》文中提出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旅游业也快速发展起来,然而,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urism Developm- ent and Economic Growth,简称为RTDEG)并不很明确。全面、科学地度量RTDEG,正确认识RTDEG的地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提升旅游业的产业地位、促进旅游业的整体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阐述了RTDEG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的研究,分析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并综述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为后文的研究做好理论铺垫。其次,分析了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从资源要素、行业结构、市场结构和旅游教育培训情况四方面综合分析了旅游产业现状;简述了近些年全国经济发展态势,还对旅游业的发展环境进行了PEST分析。再次,综合运用时间序列数据和面板数据来研究RTDEG,多角度着手分析以减少估计误差。利用1985-2009年的中国旅游总收入(Total Tourism Revenue,简称为TTR)和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为GDP)两个时间序列分析了我国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整体相关性。借助Eviews6.0来研究两个序列之间的协整关系和Granger因果关系,求出误差修正模型。鉴于各省之间的动态差异性本文还利用面板数据研究分析31个省市的RTDEG,构建各省TTR与GDP的面板数据模型;运用Ward聚类法找出RTDEG的区域发展差异,将31个省份聚为三类,分析了各类省份的旅游业发展情况和产生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最后,根据前面对RTDEG的整体研究以及区域差异分析,从长期和短期两方面提出了发展旅游业的政策建议,旨在促进我国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良性互动。同时为了缩小RTDEG的区域差异,对三类省份分别提出了发展对策。
朱翠玲[3](2006)在《企业备件管理若干管理模型及其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备件管理是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通过研究备件管理各个环节的规律,合理利用新兴的技术和商业模式,能够挖掘出各个层面的效益,在满足生产维修需要的前提下,降低企业采购、库存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本文针对备件管理的分类、需求预测、采购、库存、维修五大内容,通过对企业备件管理实际状况的调查和分析,归纳总结出导致备件管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围绕企业备件管理的目标,运用管理学、经济学、运筹学的原理和工具,构建备件采购、管理、库存各环节的数学模型,并结合当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创新备件管理模式和理念,以最小化成本解决这些问题,以达到在一定理论和现实约束条件的前提下节约备件采购、管理和库存综合成本、降低备件库存、提高备件收益的现代管理要求。 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备件管理研究中常用的分类方法;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建立了供应商对其质量和采购提前期混合努力水平下的单目标决策模型及分别考虑供应商质量和采购提前期努力水平的多目标决策模型,及关于采购问题的两阶段代理模型;其次,回顾了传统分散管理的库存控制方法和弊端,重点分析了备件虚拟共享库存模式、业务流程和库存控制方法,深入分析了虚拟共享库存和实体共享库存的主要差异和适用性情况,认为当前加强同行企业的合作和资源共享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方法,探索与不同管理环境相适应的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再次,通过分析大唐集团虚拟备件库存的案例,验证了虚拟共享库存不仅在理论上可行,在现实中也具有良好效果:提出了存量负资产备件的问题,并给出了一种二次联合库存的解决方案;最后,研究了基于信息技术手段的备件精益管理模式,对库存备件的价值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建立虚拟备件库存系统的构想,并详细分析了构建虚拟备件库存系统的条件,给出了建设方法和步骤,客观地分析了虚拟备件库存系统的优缺点,建立了备件价值构成的三变量模型并进行了深入研究,给出了研究实例,明确了下一步深化研究的内容和方向。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 (1)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建立了供应商对其质量和采购提前期混合努力水平下的单目标决策模型及分别考虑供应商质量和采购提前期努力水平的多目标决
朱翠玲,方明[4](2004)在《从打造“数字经济”看欠发达省区IT人才的培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资源与环境是推进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我国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在实施信息化,推动数字经济所必须的各种资源中,人力资源特别是IT专业人才已经成为超越资金、软硬件设施、项目和技术等其他资源的首要资源。相对而言,欠发达省区IT专业人才的引进更为困难,IT人才的缺失将严重制约区域数字经济的发展,甚至造成人才缺失———数字经济发展缓慢的恶性循环。本文从建设“数字经济”的实际需要出发,分析了当前IT专业人才的培养和选拔过程中的种种误区和不足,提出了一些较为切实可行的改进意见和实际操作手段。
二、从打造“数字经济”看欠发达省区IT人才的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打造“数字经济”看欠发达省区IT人才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研究 ——以湖南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 |
1.2.2 国内研究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章 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研究的基础 |
2.1 文化产业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文化产业定义 |
2.1.2 文化产业分类 |
2.2 文化产业的特殊性 |
2.2.1 意识形态的属性 |
2.2.2 低耗能产业 |
2.2.3 高风险的生产与运作 |
2.2.4 产业关联度较高 |
2.2.5 创新能力要求较高 |
2.3 产业空间集聚的理论基础 |
2.3.1 马歇尔的外部规模经济理论 |
2.3.2 韦伯集聚理论 |
2.3.3 克鲁格曼的集聚理论 |
2.3.4 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 |
2.4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
2.4.1 地域综合体理论 |
2.4.2 增长极理论 |
2.4.3 新产业区理论 |
2.4.4 区域创新理论 |
2.5 产业组织理论 |
2.5.1 交易费用理论 |
2.5.2 企业价值链的组织形式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 |
3.1 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界定及其特征 |
3.2 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类型 |
3.2.1 政策主导型 |
3.2.2 区位诱导型 |
3.2.3 垂直关联型 |
3.2.4 水平关联型 |
3.3 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 |
3.3.1 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内部因素 |
3.3.2 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外部因素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机理 |
4.1 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形成条件 |
4.2 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行为系统 |
4.2.1 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行为主体 |
4.2.2 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行为客体 |
4.3 文化产业空间集聚运行与联动机制 |
4.3.1 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演进历程 |
4.3.2 创新环境下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运行系统 |
4.3.3 文化产业空间集聚主体的联动机制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模式 |
5.1 根据文化产业空间集聚形成过程中主导力量划分 |
5.1.1 市场主导的自发型模式 |
5.1.2 政府引导型模式 |
5.1.3 市场需求与导向协同型模式 |
5.2 根据文化产业集聚中资源导向划分 |
5.2.1 依托原有资源自发形成的模式 |
5.2.2 原有资源改造利用模式 |
5.2.3 原有资源提升与改版的模式 |
5.2.4 政府引导的全新规划建设模式 |
5.3 依据文化产业空间集聚要素划分 |
5.3.1 依托成本优势的集聚 |
5.3.2 依托消费市场的集聚 |
5.3.3 依托高新技术的集聚 |
5.3.4 依托“产学研”模式的集聚 |
5.3.5 依托适宜环境的集聚 |
5.4 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阶段性模式选择 |
5.4.1 萌芽阶段 |
5.4.2 成长与成熟阶段 |
5.4.3 停滞阶段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文化产业集聚的测度体系 |
6.1 产业集聚测度方法综述 |
6.2 产业集聚的测度体系 |
6.2.1 产业集聚基础测度 |
6.2.2 产业集聚测度方法的扩展 |
6.2.3 产业集聚测度方法的比较 |
6.3 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测度体系 |
6.3.1 文化产业空间集聚测度指标的构建 |
6.3.2 文化产业集聚的空间计量方法选择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文化产业集聚的国际比较 |
7.1 国内外文化产业的发展 |
7.1.1 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 |
7.1.2 国外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 |
7.2 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模式的国际比较 |
7.2.1 美国——“知识产权保护”为核心的市场主导型集聚 |
7.2.2 英国——“资源禀赋”自发型与政策引导结合集聚 |
7.2.3 韩国——“政策引导”的政府主导型集聚 |
7.2.4 发达国家文化产业集聚模式的经验借鉴 |
7.3 本章小结 |
第8章 文化产业空间集聚实证研究——以湖南为例 |
8.1 湖南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 |
8.1.1 文化消费市场 |
8.1.2 文化资源禀赋 |
8.1.3 区位环境 |
8.1.4 文化人力资源 |
8.1.5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
8.1.6 持续创新能力 |
8.1.7 政府的重视与政策支持 |
8.2 湖南文化产业的空间集聚的形成与发展 |
8.2.1 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特征 |
8.2.2 湖南文化产业空间集聚形成条件 |
8.3 湖南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模式 |
8.3.1 湖南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格局 |
8.3.2 湖南文化产业集聚的发展历程 |
8.3.3 湖南文化产业集聚的基本模式 |
8.4 湖南文化产业集聚程度的测算 |
8.5 湖南省文化产业集聚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 |
8.5.1 经典计量模型的理论假说与实证分析 |
8.5.2 空间计量模型的构建与实证分析 |
8.6 湖南文化产业空间集聚测度的实证结论 |
8.7 本章小结 |
第9章 基本结论与政策建议 |
9.1 湖南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基本结论 |
9.2 湖南文化产业空间集聚优化的建议 |
9.2.1 优化政府的管理与服务能力 |
9.2.2 积极促进文化消费 |
9.2.3 加强文化中介组织建设 |
9.2.4 重视人才队伍引进与培养 |
9.2.5 完善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体系 |
9.2.6 强化文化产业集聚的联动功能 |
9.3 论文创新点与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及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2)我国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其区域差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RTDEG 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主要研究方法 |
第2章 旅游业发展及经济增长的理论概述 |
2.1 旅游业和经济的相关概念 |
2.1.1 旅游业 |
2.1.2 经济与经济增长 |
2.2 相关理论概述 |
2.2.1 经济增长理论 |
2.2.2 非均衡发展理论 |
2.2.3 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4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我国旅游业与经济的发展现状分析 |
3.1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
3.1.1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 |
3.1.2 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
3.2 我国经济增长情况分析 |
3.3 旅游业发展环境的PEST 分析 |
3.3.1 政治环境分析 |
3.3.2 经济环境分析 |
3.3.3 社会环境分析 |
3.3.4 科技环境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时间序列的RTDEG 整体研究 |
4.1 计量方法简介 |
4.1.1 单位根检验 |
4.1.2 协整及误差修正模型 |
4.1.3 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 |
4.2 序列的选取及描述统计分析 |
4.2.1 数据的选取和预处理 |
4.2.2 序列的描述统计分析 |
4.3 我国RTDEG 的实证计量分析 |
4.3.1 序列的单位根检验 |
4.3.2 序列的协整检验 |
4.3.3 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
4.3.4 Granger 因果关系实证检验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RTDEG 的面板协整分析及区域差异研究 |
5.1 面板数据及模型的估计 |
5.1.1 面板数据模型及其设定检验 |
5.1.2 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 |
5.1.3 面板数据协整检验与协整关系估计 |
5.1.4 Ward 聚类 |
5.2 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 |
5.2.1 数据说明 |
5.2.2 面板数据计量分析 |
5.3 模型结果的Ward 聚类分析 |
5.3.1 Ward 聚类分析 |
5.3.2 聚类结果分析 |
5.3.3 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我国旅游业与经济的互动发展对策 |
6.1 长期须加固旅游业发展的经济后盾 |
6.1.1 以三次产业融合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转型 |
6.1.2 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
6.1.3 扩大内需促发展 |
6.2 短期应加快旅游业的发展 |
6.2.1 构建区域旅游合作机制 |
6.2.2 加大旅游业的宣传促销力度 |
6.2.3 积极引导旅游企业转变经营理念 |
6.2.4 创新拓展旅游产品体系 |
6.2.5 完善服务配套设施以提高旅游公共服务水平 |
6.3 缩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的对策 |
6.3.1 第一类省区旅游业发展对策 |
6.3.2 第二类省区旅游业发展对策 |
6.3.3 第三类省区旅游业发展对策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企业备件管理若干管理模型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2 本文研究的背景 |
1.1.1 备件管理的目标 |
1.1.2 备件管理的主要内容 |
1.1.3 备件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
1.2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相关研究领域文献综述 |
1.3.1 备件采购问题相关文献及研究趋势 |
1.3.2 维修备件相关研究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
1.5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 |
第二章 备件分类方法研究 |
2.1 ABC分类方法 |
2.2 设备维修模式分类方法 |
2.3 AHP层次分析法 |
2.4 模糊分类法 |
2.5 慢速流动和快速流动分类法 |
2.6 备件储备形式分类 |
2.7 价值分类法 |
2.8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企业备件采购问题研究 |
3.1 委托代理关系理论 |
3.1.1 备件采购管理中的委托代理问题及其特点 |
3.2 采购过程中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分析 |
3.2.1 一次采购过程中的完全信息静态分析博弈分析 |
3.2.2 无限次采购博弈分析 |
3.3 非对称信息下的备件采购管理的激励和约束设计 |
3.3.1 单目标模型 |
3.3.2 多目标模型 |
3.3.3 实例分析 |
3.3.4 两阶段委托代理模型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可维修备件库存共享问题研究 |
4.1 备件分散管理方法 |
4.2 可修复备件的共享库存和集中维修管理模式 |
4.3 可修复备件共享库存决策 |
4.4 备件共享的其他方法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中国大唐集团共享库存案例分析 |
5.1 中国大唐集团简介 |
5.2 中国大唐集团备件共享库存背景情况 |
5.3 大唐国际备件共享库存实施过程 |
5.3.1 备件共享库存要达到的目标和效果 |
5.3.2 具体实施方法 |
5.3.3 实施过程简介 |
5.4 大唐国际备件共享库存项目总结和分析 |
5.4.1 总结 |
5.4.2 分析 |
5.5 存量负资产类型备件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
5.5.1 存量负资产类型备件问题的提出 |
5.5.2 联合共享库存存量负资产类型备件价值模型 |
5.5.3 存量负资产类型备件问题的解决方法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信息技术手段的备件精益管理模式研究 |
6.1 问题的提出 |
6.2 虚拟备件库存系统的建立 |
6.2.1 建立虚拟备件库存系统需要满足的条件 |
6.2.2 构建虚拟备件库存系统相关条件分析 |
6.2.3 建立虚拟备件库存系统的步骤 |
6.2.4 采用期权方式建立虚拟备件库 |
6.3 虚拟备件管理系统特点分析 |
6.3.1 优点 |
6.3.2 缺点 |
6.3.3 虚拟备件库存区别于服务外包的特点 |
6.4 虚拟备件库存系统的深入研究 |
6.4.1 引入备件价值组成的三变量模型 |
6.4.2 三变量模型的简化研究对策 |
6.4.3 对简化研究对策的补充和优化:以逆向物流为例 |
6.4.4 复杂条件下三变量模型的研究对策 |
6.4.5 复杂条件下三变量虚拟备件库存模式研究案例:泉州民营通讯企业生产对讲机的备件策略 |
6.5 备件库存精益管理模式的提出和扩展应用 |
6.5.1 备件库存精益管理模式的提出 |
6.5.2 备件库存精益管理模式的特征 |
6.5.3 备件库存精益管理模式的扩展应用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读博期间发表论文和项目工作情况 |
四、从打造“数字经济”看欠发达省区IT人才的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 [1]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研究 ——以湖南地区为例[D]. 戴钰. 武汉理工大学, 2012(04)
- [2]我国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其区域差异研究[D]. 李菡. 燕山大学, 2010(02)
- [3]企业备件管理若干管理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 朱翠玲.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6(04)
- [4]从打造“数字经济”看欠发达省区IT人才的培养[J]. 朱翠玲,方明.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