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5-Br-PADAP分光光度法测定环境水样中微量铀(论文文献综述)
徐博刚,李景旺[1](2021)在《溴代吡啶偶氮类特效指示剂5-Br-PADAP及3,5-diBr-PADAP的合成及应用》文中认为目的:在光度分析显色剂或者络合滴定显色剂中,尤以在吡啶环上引入卤素的衍生物较为优越,同时溴代衍生物作为显色剂,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方法:本文主要讨论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苯酚,简称5-Br-PADAP,和2-(3,5-二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苯酚,简称3,5-diBr-PADAP,这两种在该领域内最为重要的具有代表性意义的特效指示剂的合成方法。结论:以上两种溴代吡啶偶氮化合物中典型的特效指示剂,已经广泛应用于分光光度法分析检测、色谱分析法检测以及电化学分析法检测的应用,并具有更广泛的应用与使用精度的前景。
胡庆兰[2](2020)在《分光光度法测定铅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近年来学者对各类样品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铅含量的研究颇多,各类样品包括食品、化妆品、医药品(如中药,药品片剂)、矿物及合成材料、土壤和水。本文将从不同类显色剂在分光光度法测定铅中的应用的角度来进行综述。各类显色剂包括双硫腙显色剂、偶氮类显色剂、三苯甲烷类显色剂、卟啉类显色剂、其他类显色剂。分别综述了在分光光度法测定铅(Ⅱ)时的显色剂、反应介质pH、表面活性剂、掩蔽剂、样品处理及富集方法的选用和测定对象。
孙赛兰[3](2016)在《双水相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锌》文中提出新型的双水相萃取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金属分离与富集领域,因其与毒副性较大、不环保、操作步骤繁琐的传统有机溶剂萃取相比较,具有操作简单、检测条件温和、绿色环保、毒副作用小等优势,且应用领域广,使得这一技术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和认可。本实验项目使用双水相萃取技术结合分光光度法,对矿产丰富的湘西地区中矿渣、工业废水等样品中的锌进行测定,建立了更快、更便捷、环保型的分析测定痕量Zn(Ⅱ)的方法。本文的研究内容及实验结果如下:1.研究了在丙醇-氯化钠双水相体系中PAR(4-(2-吡啶偶氮)-间苯二酚)与Zn2+形成的配合物在其体系中的分配行为。结果表明,在p H=8.0的Na2B4O7-HCl缓冲溶液中,PAR与Zn2+形成的配合物被萃取到丙醇中,该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493nm。在该条件下,锌在0.0500.25μg·m L-1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其相关系数为0.9989,摩尔吸光系数为2.3×104L·mol-1·cm-1。2.在由乙醇和磷酸氢二钾组成的双水相体系中,Zn(Ⅱ)与KSCN和丁基罗丹明B形成稳定的三元离子缔合物的最佳分配条件。实验表明,在p H 4.0的HAc-Na Ac缓冲溶液中,Zn(SCN)42-与丁基罗丹明B形成的缔合物(BRh B)2[Zn(SCN)4]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59nm,锌(Ⅱ)在0.0200.30μg·m 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其相关系数为0.9996,摩尔吸光系数为3.4×105L·mol-1·cm-1。3研究了在由聚乙二醇-水-硫酸铵组成的双水相体系,在吐温-20存在的条件下,Zn2+与5-Br-PADAP形成的稳定的配合物在体系中的最佳分配条件。实验表明,在吐温-20存在的条件下p H=9.0 NH3·H2ONH4Cl缓冲溶液中,Zn2+与5-Br-PADAP生成的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53nm,锌(Ⅱ)在0.020.30μg·m L-1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其相关系数R为0.9993,摩尔吸光系数为4.3×105L·mol-1·cm-1。4.本研究使用分光光度法结合双水相萃取技术测定锌,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较高的灵敏度;能有效、快速的从含有共存金属离子的复杂样品中萃取锌离子,对环境污染小,应用范围广。
钟怡洲[4](2016)在《广州市河涌水体痕量重金属的浊点萃取分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环境介质中的重金属元素浓度往往是痕量的,甚至低于分析方法的检出限,且环境样品中组成成分多样,因此直接进行测定往往较为困难,一般需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将目标金属进行分离富集,实现样品的基质净化。浊点萃取作为经济、安全、高效、简便的样品前处理方法,适用水样中低含量重金属的分离与富集。本论文旨在建立浊点萃取-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环境水样中痕量金属元素的方法,并将之用于广州市海珠区的主要河涌重金属测定及污染评价。方法1.建立浊点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环境水样中痕量铅和镉的方法以茜素黄为R络合剂,与铅、镉生成络合物,以Triton X-114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萃取铅,以混合表面活性剂Triton X-114和十六烷基溴化吡啶(CPB)为萃取剂萃取镉,通过考察p H值、表面活性剂浓度、平衡温度和时间、络合剂浓度、干扰离子等因素,确定最佳实验条件。2.建立浊点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环境水样中痕量铜、锌和铁的方法以5-Br-PADAP和四苯硼钠(CPB)合成新的离子配合物,并作为螯合剂用于铜、锌、铁的测定。以Triton X-114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萃取剂进行萃取,对p H值,平衡温度,Triton X-114、鳌合剂浓度,平衡时间、干扰离子浓度能够干扰测量精度的因素进行分别测试。3.水样测定及分析采用上述建立的方法,对广州市海珠区河涌地表水采取定点采样、室内分析测定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评价海珠区主要河涌重金属污染情况。结果1.浊点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环境水样中痕量铅和镉在最佳条件下,铅和镉的检出限分别为0.13μg/L和0.008μg/L,在10m L样品溶液的富集倍数为15.26和14.29,方法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08和0.84(n=6),样品方法测定的加标回收率在94.9103.8%之间,可用于水样中痕量铅、镉的测定。2.浊点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环境水样中痕量铜、锌和铁在最优条件下,铜的线性范围为10160μg/L,锌为230μg/L,铁为20300μg/L。本方法铜、锌和铁的检出限分别为0.44μg/L、0.14μg/L和0.78μg/L,在50m L样品溶液的富集倍数为38.37、38.98和29.8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531.67(n=6),样品方法测定的加标回收率在95105%之间,适用于水样痕量金属的测定。3.广州市海珠区河涌水系重金属测定分析结果研究区域水样中,Pb的含量范围为0.00150.0078mg/L;平均值为0.0041mg/L;Cd的含量范围为0.00010.0003mg/L,平均值为0.0002mg/L;Cu的含量范围为00.0089mg/L,平均值为0.0029mg/L;Zn的含量范围为0.03600.1150mg/L,平均值为0.0760mg/L,Fe的含量为0.030.28mg/L,平均值为0.4784 mg/L。对检测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可将海珠区水样的污染类型分为4种。主成分得分情况显示琶洲中心段水质稍差,海珠湖水质最优。以单因素评价水样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发现研究区的水样中铁严重超标。内梅罗污染指数最小值为0.6689,最大为1.8067。结论(1)浊点萃取是一种萃取率高、操作简单、环保、快捷的分离富集痕量金属离子的方法。将浊点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浊点萃取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用于水样中的痕量铅、镉、铜、锌、铁测定。(2)测定的重金属铜、铅、镉含量未超过国家地表水I类水限值(GB3838-2002)。部分河段锌含量超过I类水限值,但未超过II类水限值,铁平均浓度超过了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水源地补充项目标准限值。(3)对研究区域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可将海珠区水样的污染类型分为工业污染类型,生活污水污染类型,交通主干道车辆尾气污染类型和清洁区域4种类型;基于主成分评价显示,琶洲中心段受重金属污染影响较大,海珠湖受重金属污染影响较小;单因素评价水样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显示研究区域的水样中铁严重超标;内梅罗污染指数显示海珠涌、黄埔涌、石溪涌存在污染。
赵朔[5](2014)在《土壤重金属元素分析方法研究》文中提出重金属元素是一类重要的环境污染物,主要原因不仅它们不能像有机物一样被微生物降解,而且易被微生物吸收转化为金属-有机化合物,毒性更大。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环境中的重金属正在改变人类和生物有机体的历史。环境污染的产生伴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因此与污染有关的疾病也明显增加。研究并建立一个正确、有效的分析方法,发现重金属元素在土壤、水体、岩石中的分布、迁移转化规律,对人类和其它生物具有重要意义。本工作主要目的是研究并确定适用于土壤中砷、汞、镉、铬、铅的多种分析方法,包括原子荧光光谱法(AF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对样品预处理方法,条件等进行了改进和优化并给出了解决办法。同时给出不同的方法组合的检出限、线性范围、精密度、准确度、加标回收率等质量参数。经国家标准土壤样品验证,方法的精密度符合分析要求,结果令人满意。研究表明,该方法适用于土壤样品中重金属元素的分析测定。
王剑[6](2014)在《荧光和共振瑞利散射测定环境中钯、银和铜的新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由于重金属的广泛应用,因此含重金属的污染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环境,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远远超出了环境对它的承载能力,污染问题日益凸显。重金属的种类很多,检测手段也很多,一些常见的重金属(如铅、铬、汞、镉、锌和铝等)的检测引起了人们的广泛研究,而一些不常见的金属离子相对研究较少,我们选择了钯、银和铜三种重金属离子为研究对象,研究和发展了吸收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和共振瑞利散射光谱法测定上述重金属的新体系和新方法,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1、荧光猝灭法测定Pd(Ⅱ)的研究(1)钯(Ⅱ)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荧光猝灭作用及其分析应用研究在弱酸性至近中性介质中,培氟沙星(PEF)、左氧氟沙星(LEV)、洛美沙星(LOM)和氟罗沙星(FLE)等4种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具有相似的激发光谱和荧光光谱,它们的最大激发波长和最大发射波长分别位于276~293nm和442~487nm之间。当它们分别与Pd(Ⅱ)反应形成配合物时,均能导致荧光的猝灭。文中以Pd(II)-PEF体系为例,研究了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的变化,并用量子化学的密度泛函方法(B3LYP)对Pd采用LanL2DZ赝势基组计算,对其他原子采用6-31G(d,p)基组计算,所有计算都采用极化连续介质溶剂化模型(PCM),同时考虑到溶剂的影响,对反应进行了全优化计算。结果表明,此时PEF分子由于质子的转移以两性分子(HL±)型体存在,它与Pd(Ⅱ)反应时Pd(Ⅱ)与2分子的PEF中-COO-和>C=O结合形成两个6元环结构的平面四边形螯合物。根据吸收光谱的变化,温度的升高使荧光猝灭值减小以及高的双分子猝灭常数Kq,表明这类荧光猝灭是由于Pd()与氟喹诺酮抗生素形成配合物产生的一种静态猝灭,荧光猝灭反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当用上述四种氟喹诺酮作荧光探针测定Pd(Ⅱ)时的检出限在1.74-3.42ng.mL-1之间,其中以Pd(II)-PEF体系最灵敏,它更适用于Pd(Ⅱ)的荧光测定。当用PEF作荧光探针时,方法有较好的选择性,多数金属离子和无机阴离子具有较大的允许量。方法简便、灵敏、快速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因此可用于某些环境水样中Pd(Ⅱ)的测定,结果与ICP-AES法一致。(2)钯(Ⅱ)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荧光的协同猝灭作用及其分析应用在弱酸性至中性介质中,当Pd(Ⅱ)或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分别与某些FLQs反应时,均能使FLQs的荧光发生不同程度的猝灭,但是当钯(Ⅱ)和SDBS同时与FLQs反应形成三元配合物时,能产生一种增强的荧光协同猝灭作用,可大大提高猝灭反应的灵敏度,其中Pd(II)-PEF-SDBS对Pd(Ⅱ)的检出限可达0.13ng.mL-1,方法有良好的选择性并且简便、快速,用于某些环境水样中钯的测定,得到了满意的结果。文中研究了某些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荧光光谱特征,Pd(Ⅱ)和SDBS对它们荧光的协同猝灭反应的适宜条件、影响因素、相关的分析化学特性及其分析应用。文中还以Pd(II)-PEF-SDBS体系为例,根据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的变化,以及量子化学的密度泛函法(B3LYP)和极化连续溶剂化模型(PCM),并使用化学计算方法对于FLQs的存在型体、电荷分布及三元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研究,表明此时FLQs是以HL±的两性型体存在,它与Pd(Ⅱ)反应形成2:1的四配位平面四边形结构的螯合物,而螯合物中两个PEF分子中另一端哌嗪环中带正电荷的质子化的氮原子则分别与2个SDBS结合而形成Pd(II):PEF:SDBS为1:2:2的三元配合物。实验结果还表明正是Pd(Ⅱ)和SDBS与FLQs之间形成的基态三元配合物导致了Pd()或SDBS对于FLQs具有更高的荧光猝灭效率。因此,对于钯的测定也具有更好的分析应用价值。(3)钯(Ⅱ)和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荧光的协同猝灭作用及其分析应用在弱酸性至中性介质中,当Pd(II)或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分别与四种氟喹诺酮类抗生素(FLQs)反应时,均能使FLQs的荧光发生不同程度的猝灭,但是当钯(Ⅱ)和CPB同时存在并与FLQs反应形成三元配合物时,产生一种荧光协同猝灭作用,使FLQs的荧光显着降低,协同猝灭的强度大于分别作用时的总和,大大提高猝灭反应的灵敏度,其中Pd(II)-PEF-CPB对Pd(Ⅱ)的检出限可达0.16ng.mL-,方法有良好的选择性并且简便、快速,用于某些环境水样中钯的测定,得到了满意的结果。文中研究了四种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荧光光谱特征,Pd(Ⅱ)和CPB对它们荧光的协同猝灭反应的适宜条件、影响因素、相关的分析化学特性及其分析应用。文中还以Pd(II)-PEF-CPB体系为例,根据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的变化,以及量子化学的密度泛函法(B3LYP)和极化连续溶剂化模型(PCM),并使用化学计算方法对于FLQs的存在型体、电荷分布及三元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研究,表明此时FLQs是以HL±的两性型体存在,PEF与CPB通过静电引力形成1:1的复合物,当加入Pd(Ⅱ)后,Pd(Ⅱ)嵌入复合物与-COO-和>C=O螯合形成Pd(II):PEF:CPB为1:2:2的三元配合物,实验结果还表明正是Pd(Ⅱ)和CPB与FLQs之间形成的基态三元配合物导致了Pd(Ⅱ)或CPB对于FLQs具有更高的荧光猝灭效率,猝灭过程为静态猝灭。2、环境中痕量银测定的新方法研究(1)Ag(Ⅰ)与赤藓红体系的吸收和共振瑞利散射光谱及其分析应用研究在4.4-4.6的弱酸性介质中,银(Ⅰ)能与赤藓红反应,形成疏水性的二元离子缔合物。反应产物的体积增大以及分子表面疏水性增强(分子的电荷被中和以及分子中含大量疏水的芳基和烷基骨架)使离子缔合物分子与水相之间形成一种疏水界面,产生一种表面增强的瑞利散射效应,引起共振瑞利散射(RRS)的显着增强,并出现新的发射光谱。据此可借共振瑞利散射发展出测定银的新方法。方法有很高的灵敏度,对银的检出限在0.12ng.mL-1.本文还研究了影响因素和适宜的反应条件,考察了共存物质的影响,表明方法有较好良好的选择性,此方法可用于环境水样中银的测定,得到了较好的结果。而且我们还对相关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2)银(Ⅰ)与曙红Y体系的吸收和荧光光谱及其分析应用研究在4.4-4.6的弱酸性介质中,Ag(Ⅰ)能与曙红Y(EY)反应,通过静电引力的作用形成一种二元离子缔合物,结合比为1:1。根据吸收光谱的变化,温度对荧光猝灭的影响以及高的双分子猝灭常数Kq,表明这类荧光猝灭是由于Ag(Ⅰ)直接作用于EY的氧原子上,引起溴原子电荷的显着变化使荧光光谱和吸收光谱发生变化,从而产生了一种静态猝灭过程,荧光猝灭反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据此可借荧光猝灭法发展出测定银的新方法。方法有很高的灵敏度,对银的检出限在0.24ng.mL-1.本文研究了荧光猝灭的最佳反应条件和影响因素,实验了共存物质的影响,表明方法有很好的选择性,此方法可用于环境水样中银的测定,测定结果与标准方法结果一致。我们还讨论相关的反应机理。3、环境中痕量铜测定的新方法研究(1)铜(Ⅰ)与赤藓红体系的吸收和共振瑞利散射光谱及其分析应用研究在4.4-4.6的弱酸性介质中,赤藓红以一价阴离子的形式存在,Cu(Ⅱ)被维生素C(VC)还原生成一价铜后,通过静电引力与赤藓红反应,形成疏水性的二元离子缔合物,反应导致共振瑞利散射(RRS)的显着增强,并出现新的发射光谱。由于RRS位于产物的吸收带中,反应产物的体积增大,极化率的降低以及分子表面疏水性增强使离子缔合物分子与水相之间形成一种疏水界面,产生一种表面增强的瑞利散射效应。据此可借共振瑞利散射技术可以建立一种测定铜离子的新方法。方法有很高的灵敏度,对铜的检出限在0.58ng.mL-1.本文研究了RRS适宜的反应条件和影响因素,实验了共存物质的影响,表明方法有较好的选择性,当以方法测定环境水样中Cu(Ⅱ)时,测定结果与标准方法一致,得到了较好的结果。同时我们还对相关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2)铜(Ⅰ)与曙红Y体系的吸收和荧光光谱及其分析应用研究我们的研究发现,在4.4~4.6的弱酸性介质中,Cu(II)被维生素C(VC)还原生成一价Cu,Cu(I)与曙红Y(EY)反应,形成二元离子缔合物,导致EY的荧光强度显着猝灭。根据吸收光谱的变化,温度对荧光猝灭的影响以及高的双分子猝灭常数Kq,可以推断该反应导致的荧光猝灭是由于Cu(I)与EY形成了一种二元离子缔合物,从而产生的一种静态猝灭过程,荧光猝灭反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据此建立了以EY为荧光探针,荧光猝灭法测定铜的新方法,对铜的检出限为3.7ng.mL-1.本文研究了适宜的反应条件和影响因素,考察了共存物质的影响,表明方法有较好的选择性,此方法可用于环境水样中铜的测定,测定结果与标准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一致,另外我们还对相关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
邹建平[7](2013)在《固相萃取新材料的研制及在痕量重金属分析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重金属污染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镉、铜、镍都是典型的重金属元素,银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危害性也日益显现。原子吸收光谱法是测定重金属的常用方法,尤其是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因操作简便、快捷,分析成本低,应用最为广泛。然而在很多情况下,由于环境样品中这些重金属元素含量甚低,且基体成分复杂,难以采用FAAS法直接测定。因此,测定前对样品进行分离富集往往必不可少。固相萃取(SPE)具有回收率和富集倍数较高、对环境友好、操作简单等优点,已成为最常用的样品前处理方法之一。固相萃取技术的核心是填料,多用C18键合硅胶,选择性明显不足,过柱时间长。所以,研制能够进行高效、快速富集分离的固相萃取新材料及相应技术,对重金属的痕量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部分:1、介绍了本研究工作的背景和意义,综述了镉、铜、镍和银的常用检测方法、简介了固相萃取技术、纳米材料和原子吸收光谱法,以及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2、以超细玻璃珠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法负载纳米二氧化钛,接着用离子液体1-辛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进行修饰,得到了一种离子液体表面改性的负载型纳米材料。采用扫描电镜、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材料进行了表征,并进行了热重分析。结果显示二氧化钛具有纳米级的粒径,其表面已成功地修饰上离子液体。吸附等温线试验结果表明,Cd2+和Cu2+在该材料上的吸附符合Langmuir方程。用该材料作为固相萃取小柱的填料,既改善了纳米二氧化钛的表面特性,还可避免普通纳米材料粒径小,过柱时容易堵塞的现象。3、建立了离子液体修饰玻璃珠负载纳米二氧化钛材料富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样中痕量镉和铜的新方法。考察了水样pH、吸附剂用量、螯合剂的用量、进样流速、洗脱剂等对镉离子和铜离子回收率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共存离子及多次重复再生利用的影响。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测试方法对Cd2+和Cu2+检出限和稳定性。对河水和湖水中的镉,铜进行检测,并做镉和铜加标回实验,结果令人满意。方法检出能力强、操作简便快捷、富集效率较高、分析成本低,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4、制备了十八烷基三甲氧基硅烷修饰二氧化硅包覆四氧化三铁的磁性纳米材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四氧化三铁磁基体,包覆二氧化硅涂层后形成具有核壳结构的磁性纳米材料。然后通过水浴加热搅拌的方式修饰十八烷基三甲氧基硅烷。采用扫描电镜、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材料进行了表征,并进行了磁性分析和热重分析。结果表明,材料具有纳米级的粒径,其表面上成功的修饰了十八烷基三甲氧基硅烷,饱和磁化强度为16.40emu/g。制备的功能材料对三种金属Cd2+、Ni2+和Ag+的吸附动力学符合HO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热力学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对三种离子,均有ΔH<0,表明它们的吸附过程都是放热反应。5、建立了十八烷基三甲氧基硅烷修饰磁性纳米材料富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样中痕量镉、镍和银的新方法。考察了水样pH、吸附剂用量、螯合剂的用量、吸附时间、洗脱剂等对镉离子、镍离子和银离子回收率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共存离子的影响。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方法对Cd2+、Ni2+.和Ag+的检出限分别为0.05、0.10和0.15μg/L,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4%-2%之间。对河水、湖水样品中的Cd2、Ni2+和Ag+进行测定,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3.53%~97.67%、90.23%~102.27%、85.00%~93.67%。
王文元,者为,段焰青,蒋举兴,夏建军,吴暇[8](2013)在《现代光度分析法测定痕量镉的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现代光度分析法,主要是普通光度法、胶束增溶分光光度法、固相光度法、催化光度法、流动注射光度法、荧光光度法等测定环境中痕量镉的研究进展作综述。
邱罡,吴双桃[9](2011)在《显色分光光度法在汞(Ⅱ)测定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对国内近年来(2004—2010年)显色分光光度法测定汞(Ⅱ)的进展作了回顾,主要涉及双硫腙、若丹宁类、三氮烯类、阳离子染料和其他高灵敏度显色试剂在汞的分光光度法测定中的应用等内容。
常世科,陈建祥[10](2010)在《光度法测定钒的进展》文中指出对近年来光度法测定铜的某些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国内经典分光光度法、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流动注射光度法及计算光度法在各种样品中微量钒测定中的应用。
二、5-Br-PADAP分光光度法测定环境水样中微量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5-Br-PADAP分光光度法测定环境水样中微量铀(论文提纲范文)
(1)溴代吡啶偶氮类特效指示剂5-Br-PADAP及3,5-diBr-PADAP的合成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应用 |
1.1 综述 |
1.2 铀元素检测 |
1.3 分光光度法 |
1.4 其它应用 |
2 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胺基酚(5-Br-PADAP)合成方法 |
2.1 第一步合成方法 |
2.2 第二步合成方法 |
2.3 第三步合成方法 |
3 2-(3,5-二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苯酚(3,5-di Br-PADAP)合成方法 |
4 结论 |
(2)分光光度法测定铅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研究进展 |
2.1 双硫腙显色剂 |
2.2 偶氮类显色剂 |
2.2.1 二溴对氯偶氮羧胂(DBCCA) |
2.2.2 二溴对磺酸基偶氮甲磺(DBS-MSA) |
2.2.3 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酚(5-Br-PADAP也称BP) |
2.2.4 1-(2-吡啶偶氮)-2-萘酚(PAN) |
2.3 三苯甲烷类显色剂 |
2.3.1 二甲酚橙(XO) |
2.3.2 铬天青S(CAS) |
2.3.3 孔雀绿 |
2.4 卟啉类显色剂 |
2.4.1 四(4-磺酸苯基)卟啉(TPPS4) |
2.4.2 meso-四(4一硝基苯基)卟啉(TNPP) |
2.4.3 meso-四-(3,5-二溴- 4-羟基苯)卟啉(T(DBHP)P) |
2.4.4 四(4氯苯基)卟啉(TClPP) |
2.5 其他类显色剂 |
2.5.1 邻羟基苯基荧光酮(o-HPF) |
2.5.2 甲基百里酚蓝(MTB) |
3 总结与展望 |
(3)双水相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
1.1.1 选题意义 |
1.1.2 研究内容 |
1.2 锌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
1.2.1 锌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
1.2.2 锌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
1.3 锌在全球的分布及其储量情况 |
1.4 锌的分析测定方法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原子吸收光谱法 |
1.4.2 色谱分析法 |
1.4.3 分光光度法 |
1.4.4 滴定法 |
1.4.5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光射光谱法(ICP-AES) |
1.4.6 荧光光谱分析法 |
1.4.7 溶出伏安法 |
1.4.8 流动注射结合法 |
1.5 双水相萃取原理以及优势 |
1.5.1 双水相萃取的原理 |
1.5.2 双水相的种类 |
1.5.3 双水相萃取技术的优势 |
1.5.4 双水相萃取技术的应用领域 |
第2章 正丙醇-氯化钠-PAR双水相萃取光度法 |
2.1 实验部分 |
2.1.1 实验仪器 |
2.1.2 实验试剂 |
2.2 实验方法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2.3.1 配合物的吸收光谱 |
2.3.2 分相条件的选择 |
2.3.3 反应条件对配合物的影响 |
2.3.4 标准曲线的绘制 |
2.3.5 干扰离子的影响 |
2.3.6 样品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乙醇-磷酸氢二钾-丁基罗丹明B双水相萃取光度法 |
3.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3.1.1 实验仪器 |
3.1.2 主要的实验试剂 |
3.2 实验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缔合物的吸收光谱 |
3.3.2 分相条件的选择 |
3.3.3 萃取条件的优化 |
3.3.4 标准曲线的绘制 |
3.3.5 干扰离子的影响 |
3.3.6 样品分析 |
3.4 结论 |
第4章 聚乙二醇-硫酸铵5Br-PADAP双水相萃取光度法 |
4.1 实验仪器和药品 |
4.1.1 实验仪器 |
4.1.2 实验药品与试剂 |
4.2 实验方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配合物的吸收光谱 |
4.3.2 分相条件的选择 |
4.3.3 萃取条件的优化 |
4.3.4 标准曲线的绘制 |
4.3.5 干扰离子的影响 |
4.3.6 样品分析 |
4.4 结论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4)广州市河涌水体痕量重金属的浊点萃取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水样中痕量铅、镉浊点萃取富集方法的优化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仪器、试剂 |
2.2 仪器工作条件 |
2.3 实验方法 |
3.结果与讨论 |
3.1 缓冲溶液p H值的影响 |
3.2 表面活性剂Triton X-114用量的影响 |
3.3 络合剂茜素黄R用量的影响 |
3.4 水浴温度和水浴时间的影响 |
3.5 离心率、离心时间因素 |
3.6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
3.7 共存离子的影响 |
3.8 工作曲线和线性范围、检出限、精密度 |
3.9 回收率实验 |
3.10 本方法与其他测定方法对比 |
4.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水样中痕量铜、锌、铁浊点萃取富集方法的优化 |
1.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仪器、试剂 |
2.2 仪器工作条件 |
2.3 实验方法 |
3. 结果与讨论 |
3.1 离子对试剂特性 |
3.2 缓冲溶液p H值的影响 |
3.3 表面活性剂Triton X-114用量的影响 |
3.4 螯合剂 5-Br-PADAP-TPB用量的影响 |
3.5 水浴温度和水浴时间的影响 |
3.6 离心时间和离心率的影响 |
3.7 共存离子的影响 |
3.8 工作曲线和线性范围、检出限、精密度 |
3.9 回收率实验 |
3.10 本方法与其他测定方法对比 |
4.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海珠区主要河涌重金属污染特征及评价 |
1.引言 |
2.材料与方法 |
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
2.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3.1 河涌水样中重金属含量的统计描述及特征 |
3.2 河涌水样中重金属含量的聚类分析 |
3.3 河涌水样中重金属含量主成分分析 |
3.4 河涌水样中重金属含量单因子评价 |
3.5 河涌水样中重金属含量内梅罗指数综合评价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校科研成绩 |
致谢 |
(5)土壤重金属元素分析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1.2 重金属元素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
1.2.1 试样预处理方法 |
1.2.2 光度分析法 |
1.2.3 电化学法 |
1.2.4 色谱法 |
1.2.5 原子光谱法 |
1.2.6 X-射线荧光光谱法 |
1.2.7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
1.2.8 重金属形态分析 |
1.2.9 小结 |
1.3 论文的研究目的、内容及意义 |
第二章 汞量、砷量的测定-原子荧光光谱法 |
2.1 实验部分 |
2.1.1 主要仪器与设备 |
2.1.2 主要试剂 |
2.1.3 分析步骤 |
2.2 结果与讨论 |
2.3 结论 |
第三章 砷量、镉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
3.1 实验部分 |
3.1.1 主要仪器与设备 |
3.1.2 主要试剂 |
3.1.3 分析步骤 |
3.2 结果与讨论 |
3.3 结论 |
第四章 铬量、镉量、铅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
4.1 实验部分 |
4.1.1 主要仪器与设备 |
4.1.2 主要试剂 |
4.1.3 分析步骤 |
4.2 结果与讨论 |
4.3 结论 |
第五章 铬量、铅量的测定-X 射线荧光光谱法 |
5.1 实验部分 |
5.1.1 主要仪器与设备 |
5.1.2 分析步骤 |
5.2 结果与讨论 |
5.3 结论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荧光和共振瑞利散射测定环境中钯、银和铜的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 金属离子测定在环境分析中的重要性和常用方法 |
1.1 金属离子测定在环境分析中的重要性 |
1.2 环境中金属离子测定的常用方法 |
2 钯的环境效应及主要分析方法 |
2.1 钯的环境效应 |
2.2 钯的主要分析方法 |
3 银的环境效应及主要分析方法 |
3.1 银的环境效应 |
3.2 银的主要分析方法 |
4 铜的环境效应及主要分析方法 |
4.1 铜的环境效应 |
4.2 铜离子的分析方法 |
5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6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荧光猝灭法测定环境样品中痕量Pd(Ⅱ)的研究 |
第一节 钯(Ⅱ)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荧光猝灭作用及其分析应用研究 |
1 实验部分 |
2 结果与讨论 |
第二节 钯(Ⅱ)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荧光的协同猝灭作用及其分析应用 |
1 实验部分 |
2 结果与讨论 |
第三节 钯(Ⅱ)和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荧光的协同猝灭作用及其分析应用 |
1 实验部分 |
2 结果与讨论 |
第三章 环境样品中痕量银测定的新方法研究 |
第一节 银(Ⅰ)与赤藓红体系的吸收和共振瑞利散射光谱及其分析应用研究 |
1 实验部分 |
2 结果与讨论 |
第二节 银(Ⅰ)与曙红Y体系的吸收和荧光光谱及其分析应用研究 |
1 实验部分 |
2 结果与讨论 |
第四章 环境样品中痕量铜测定的新方法研究 |
第一节 Cu(Ⅰ)与赤藓红体系的吸收和共振瑞利散射光谱及其分析应用研究 |
1 实验部分 |
2 结果与讨论 |
第二节 Cu(Ⅰ)与曙红Y体系的吸收和荧光光谱及其分析应用研究 |
1 实验部分 |
2 结果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7)固相萃取新材料的研制及在痕量重金属分析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CONTENTS |
第一章 绪论 |
1.1 重金属镉、铜、镍、银的污染与危害 |
1.2 重金属镉、铜、镍、银的检测方法 |
1.2.1 镉的检测方法 |
1.2.2 铜的检测方法 |
1.2.3 镍的检测方法 |
1.2.4 银的检测方法 |
1.3 固相萃取技术 |
1.4 纳米材料及其在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 |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离子液体修饰玻璃珠负载纳米二氧化钛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
2.1 引言 |
2.2 试剂和仪器 |
2.2.1 试剂 |
2.2.2 仪器及工作条件 |
2.3 实验方法 |
2.3.1 材料的制备方法 |
2.3.2 实验方法 |
2.3.3 水样采集和测定 |
2.4 结果和讨论 |
2.4.1 材料的表征 |
2.4.2 材料的性质 |
2.5 小结 |
第三章 离子液体修饰玻璃珠负载纳米二氧化钛材料用于水样中痕量镉和铜的测定 |
3.1 引言 |
3.2 试剂和仪器 |
3.2.1 试剂 |
3.2.2 仪器及工作条件 |
3.3 实验方法 |
3.4 水样采集和测定 |
3.5 结果和讨论 |
3.5.1 材料富集Cd~(2+)和Cu~(2+)的影响因素 |
3.5.2 材料的重复使用 |
3.5.3 材料修饰离子液体前后的回收率对比 |
3.5.4 共存离子的影响 |
3.5.5 方法分析性能 |
3.5.6 水样检测 |
3.6 小结 |
第四章 十八烷基三甲氧基硅烷修饰纳米二氧化硅包裹四氧化三铁磁性材料的研制及表征 |
4.1 引言 |
4.2 仪器和试剂 |
4.2.1 试剂 |
4.2.2 仪器及工作条件 |
4.3 材料的制备 |
4.3.1 Fe_3O_4磁流体的制备 |
4.3.2 Fe_3O_4-SiO_2复合材料的制备 |
4.3.3 Fe_3O_4-SiO_2-ODS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的研制 |
4.4 材料的表征与性质 |
4.4.1 材料的结构表征 |
4.4.2 材料的性质 |
4.5 小结 |
第五章 Fe_3O_4-SiO_2-ODS复合材料用于水样中痕量镉、镍和银的测定 |
5.1 引言 |
5.2 仪器和试剂 |
5.2.1 试剂 |
5.2.2 仪器及工作条件 |
5.3 实验方法 |
5.4 水样的采集 |
5.5 结果和讨论 |
5.5.1 有关因素对材料富集Cd~(2+)、Ni~(2+)和Ag~+的影响 |
5.5.2 方法分析性能 |
5.5.3 水样检测 |
5.6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9)显色分光光度法在汞(Ⅱ)测定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显色分光光度法在汞 (Ⅱ) 测定中的应用 |
2.1 双硫腙 |
2.2 若丹宁类 |
2.3 三氮烯类 |
2.4 阳离子染料 |
2.5 其他试剂 |
3 结论 |
四、5-Br-PADAP分光光度法测定环境水样中微量铀(论文参考文献)
- [1]溴代吡啶偶氮类特效指示剂5-Br-PADAP及3,5-diBr-PADAP的合成及应用[J]. 徐博刚,李景旺. 天津化工, 2021(06)
- [2]分光光度法测定铅的研究进展[J]. 胡庆兰.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0(08)
- [3]双水相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锌[D]. 孙赛兰. 吉首大学, 2016(02)
- [4]广州市河涌水体痕量重金属的浊点萃取分析研究[D]. 钟怡洲. 广东药科大学, 2016(02)
- [5]土壤重金属元素分析方法研究[D]. 赵朔. 吉林大学, 2014(03)
- [6]荧光和共振瑞利散射测定环境中钯、银和铜的新方法研究[D]. 王剑. 西南大学, 2014(10)
- [7]固相萃取新材料的研制及在痕量重金属分析中的应用[D]. 邹建平. 广东工业大学, 2013(05)
- [8]现代光度分析法测定痕量镉的研究与应用[J]. 王文元,者为,段焰青,蒋举兴,夏建军,吴暇. 云南化工, 2013(01)
- [9]显色分光光度法在汞(Ⅱ)测定中的应用[J]. 邱罡,吴双桃. 光谱实验室, 2011(03)
- [10]光度法测定钒的进展[J]. 常世科,陈建祥. 巢湖学院学报, 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