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80例疗效观察

蒙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80例疗效观察

一、蒙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80例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胡晓[1](2021)在《补肾健脾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估补肾健脾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符合条件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开展完全随机对照的中西医结合优化方案临床研究,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补肾健脾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48周,对照组给予单药恩替卡韦治疗48周,检验及记录各个观察点(0周、24周、48周)两组患者HBs Ag(定量)、肝功能(ALT、AST)、HBV-DNA、中医症候积分的变化情况及不良事件。结果:1.两组患者HBs Ag阴转率、HBV-DNA阴转率、ALT复常率比较:接受治疗24周,观察组和对照组HBs Ag阴转率均为0,治疗48周后,两组HBs Ag阴转率仍为0。经治疗24周、48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HBV-DNA阴转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上升,且观察组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24周、48周后,观察组ALT复常率分别为80.00%、96.67%,对照组ALT复常率分别为76.67%、86.67%,两组患者ALT复常率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比较两组治疗24周后ALT复常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8周后,观察组ALT复常率仍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两组患者HBs Ag滴度比较:治疗24周,两组HBs Ag滴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用药48周后,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ALT、AST)比较:治疗后第24周、48周,观察组与对照组ALT、AST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第24周时,观察组AST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LT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48周,观察组ALT、AST仍低于对照组且P<0.05。4.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比较:治疗24、48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中医症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有下降,且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改善较对照组更佳,P<0.05。5.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疗效比较:用药48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7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的安全性比较:治疗期间,试验组2名患者出现腹泻,未经其他药物治疗,腹泻症状可在3日内缓解痊愈,不考虑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余未发现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补肾健脾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确切,在改善临床症状,降低HBs Ag定量,改善肝功能等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单用恩替卡韦,说明补肾健脾方联合恩替卡韦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方面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孟根斯立木[2](2020)在《蒙古山萝卜花总黄酮提取物抗肝纤维化作用及对ITGB4/FAK/p38通路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蒙古山萝卜花总黄酮提取物(TFS)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及其机制,为开发抗肝纤维化蒙药提供实验数据。方法: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TFS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给予2ml/kg CCl4灌胃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每周2次;同时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200mg/kg、100mg/kg、50mg/kg的TFS灌胃治疗。实验进行十周后麻醉取材,收集血液和肝组织进行后续实验。1.检测血清ALT、AST、ALP含量;测定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计算肝系数。2.HE、Masson染色观察各组病理学改变。3.用肝组织做转录组测序,结果用GO、KEGG等方法功能富集分析并筛选和肝纤维化相关的通路。4.体外培养HSC-T6细胞,绘制生长曲线,掌握其生长特点。5.用不同浓度的TFS分别干预HSC-T6细胞24h、48h、72h后用MTT法检测TFS对各组细胞的抑制情况并计算IC50,确定给药浓度及作用时间。6.提取各组肝组织及HSC-T6细胞RNA,用RT-q PCR方法检测α-SMA、CollagenⅠ、ITGB4、FAK、p38 m RNA表达量。7.提取各组肝组织及HSC-T6细胞蛋白质,用western blot法检测α-SMA、CollagenⅠ、ITGB4、p-FAK、p38、p-p38蛋白表达量。8.将HSC-T6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TFS高剂量组、TFS中剂量组、TFS低剂量组并分别用相应剂量TFS作用24h后用MTT法检测TFS对HSC-T6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9.将HSC-T6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TFS高剂量组、TFS中剂量组、TFS低剂量组,分别用相应剂量TFS作用24h后用Annexin V-FITC染色,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ALT、AST、ALP、羟脯氨酸含量及肝系数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TFS高、中、低剂量组ALT、AST、ALP、羟脯氨酸含量及肝系数显着下降(P<0.05)。2.HE、Masson染色结果显示,和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有纤维样病变及炎性细胞浸润;和模型组比较,TFS高、中、低剂量组纤维样病变及炎性细胞浸润明显改善。3.GO、KEGG富集结果显示,和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ITGB4/FAK/p38信号通路上调,经TFS治疗后下调。4.HSC-T6细胞生长曲线显示第2到5天为HSC-T6细胞对数生长期。5.用不同浓度的TFS干预HSC-T6细胞24、48、72后发现同一时间不同浓度TFS对HSC-T6细胞的抑制率随着药物浓度的增高而升高(P<0.05),不同时间,同一浓度TFS对HSC-T6细胞抑制率随时间延长而无变化(P<0.05),IC50为25μg/ml,因此将给药浓度确定为12.5μg/ml、25μg/ml、37.5μg/ml,作用时间确定为24h。6.肝组织RT-q PCR结果显示,和空白组比较模型组α-SMA、CollagenⅠ、ITGB4、p38 m RNA表达量显着增加(P<0.05);和模型组比较TFS各剂量组α-SMA,CollagenⅠ,ITGB4,p38 m RNA表达量显着下降(P<0.05),FAK m RNA表达量各组无差异。HSC-T6细胞RT-q PCR结果显示和对照组相比TFS各剂量组α-SMA、CollagenⅠ、ITGB4、FAK、p38 m RNA表达均下降(P<0.05)。7.肝组织WB结果显示,和空白组比较,模型组α-SMA、CollagenⅠ、ITGB4、p-FAK、p38、p-p38蛋白表达量显着增加(P<0.05);和模型组比较,TFS各剂量组α-SMA、CollagenⅠ、ITGB4、p-FAK、p38、p-p38蛋白表达量显着下降(P<0.05)。HSC-T6细胞WB结果显示,和对照组比较,TFS各剂量组α-SMA、CollagenⅠ、ITGB4、p-FAK、p38、p-p38蛋白表达量均下降(P<0.05)。8.MTT结果显示,和对照组比较,TFS各剂量组对HSC-T6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增殖抑制作用。9.细胞凋亡结果显示,和对照组相比TFS各剂量组凋亡细胞数增加(P<0.05)。结论:1.蒙古山萝卜花总黄酮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2.蒙古山萝卜花总黄酮提取物具有抑制HSC-T6细胞活化、增殖、促进其凋亡的作用。3.蒙古山萝卜花总黄酮提取物的抑制HSC-T6细胞活化、增殖、促进其凋亡的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ITGB4/FAK/p38通路实现的。

乌日嘎[3](2020)在《给旺-9对D-氨基半乳糖诱导急性肝衰竭大鼠肝损伤的作用》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本研究应用化学性肝毒剂D-Gal N制造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通过观察给旺-9对D-Gal N诱导的急性肝衰竭大鼠一般情况、肝功指标、肝脏病理学变化的影响以及对D-Gal N诱导急性肝衰竭大鼠存活率及存活时间,阐明给旺-9对D-Gal N诱导急性肝衰竭大鼠预防作用及治疗作用。研究方法:1.给旺-9对大鼠D-氨基半乳糖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SPF级雄性SD大鼠72只,将大鼠随机分为六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美能)组、蒙药给旺-9低、中、高剂量组各12。适应性喂养3天。蒙药给旺-9组和美能组给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溶解相应药物。给予相应药物灌胃20ml/kg每日一次,连续给药10天。阳性对照组:0.45g/kg;给旺-9高、中、低剂量组各1.6g/kg、0.8g/kg、0.4g/kg;空白组与模型组给予等容量0.5%CMC-Na溶液。禁食12h,末次给药后2小时,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单次腹腔注射600mg/kg D-Gal N进行造模,正常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造模后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D-Gal N造模48h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麻醉,腹主动脉采血,用生化法测定血清ALT,AST,D-Bil,T-Bil,TP,ALB,CHE,的含量。用血浆分析法检测PT、APTT。取肝组织观察肝脏色泽、瘢痕、形状,将肝右叶固定于10%甲醛溶液固定,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动物处死前24h禁食不禁水。2.给旺-9对大鼠D-Gal N急性肝损伤的治疗作用分组与给药剂量与试验相同,各组大鼠均腹腔注射1 D-Gal N 600mg/kg进行造模,药物剂量与实验相同,造模1 2h开始灌胃给药,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0.5%CMCNa溶液,其他组分别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1天1次,连续给药5天。建模后连续观察96小时,详细记录各组大鼠活动、睡眠、毛发色泽、摄食量变化及体重变化。造模前2天始每天早9点、下午3点测大鼠体温2次,每只鼠连续测量3次体温,取平均值作为正常大鼠的基础体温,剔除温差大于1℃及单次体温高于℃的大鼠,39筛选出温度符合的大鼠。腹腔注射D-Gal N造模2小时开始每隔2小时测量1次体温,连续记录72h观察各组用药后体温变化,记录各自变化温度值,对退热效果进行对比与评价。⑷生存时间与死亡率:以造模时间为准记录各组大鼠死亡时间与数量,计算死亡率与生存时间。结果:1.一般情况(1)空白组大鼠皮毛光泽度好,活动自如,反应灵敏,进食正常,大小便正常,体重增长正常。(2)模型组大鼠于造模24h后出现进食及活动明显减少,反应迟钝、精神萎靡、嗜睡、毛蓬松、竖立或全身皮毛为汗液浸湿、瘙痒也可呈激惹状态。48h发展至昏睡状态、痛觉反应迟钝或消失、尿深黄、可见四肢或全身抽搐、狂躁、腹腔胀气、口腔四肢末端出血。(3)阳性对照组、给旺-9组大鼠出现上述症状的次数较少,程度较轻,无全身皮毛蓬松汗液浸湿、瘙痒等症状,给旺-9组尿液颜色较模型组浅。2.肝功指标:(1)ALT、含量: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ST ALT、AST值均明显升高(P<0.01,P<0.01)。与模型组比较,蒙药给旺-9低、中剂量组和美能片组ALT含量显着降低,(P<0.05),给旺-9高剂量组亦能降低ALT含量,但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均能降低AST水平,但无显着差异(P>0.05)。(2)TBil、D-Bil含量: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Bil、D-Bil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给旺-9高、中剂量组大鼠血清T-Bil含量较模型组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对照组、给旺-9低剂量组大鼠血清T-Bil值较模型组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旺-9低、中、高剂量组D-Bil含量与模型组相比,显着下降(P<0.05),阳性对照组血清D-Bil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TP、ALB、CHE水平: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P、ALB、CHE均显着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给旺-9高、中、低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ALB、CHE均无显着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给旺-9高、中剂量组大鼠血清TP值升高(P<0.05),阳性对照组大鼠血清CHE显着降低(P<0.05)。3.凝血功能指标:(1)PT: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血浆PT延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给旺-9高、中、低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大鼠血浆PT无显着缩短(P>0.05)。(2)APTT: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浆APTT值明显延长,(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给旺-9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血浆APTT无显着缩短(P>0.05)。肝组织病理学观察4.⑴肝脏形态学观察:(1)空白组:肝脏色泽红润,大小正常,未见淤血及坏死斑点;(2)模型组:大鼠肝脏色泽变暗,部分区域呈现紫红色,偶见淤血斑,多数肝脏见颜色较浅的大片或斑状坏死;(3)阳性对照组:肝脏色泽较模型组红润,淤血斑点较模型组轻,坏死区域或斑点较少;(4)给旺-9组:肝脏呈红紫色,淤血区域较大,只见点状坏死灶或者坏死斑点;⑵病理学观察:(1)空白组:肝索条排列清晰完整、形态正常,中央静脉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细胞质丰富,细胞核完整、汇管区无坏死、无炎细胞浸润;(2)模型组:肝细胞结构紊乱、肝细胞肿胀变形,偶可见脂肪变性,汇管区可见不同程度的炎细胞浸润,除此之外可见窦内皮轻到中度增生以及不同程度的胆管增生,汇管区周围细胞弥漫性大片状及桥接样坏死为主,可见弥漫性出血;(3)阳性对照组:肝组织结构紊乱、肝索条不清晰、肝细胞重度水肿较模型组减轻,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减少、汇管区及肝叶未见大片状坏死,桥接坏死较模型组减少;(4)给旺-9组:肝板排列,肝索形态未见明显好转、水肿程度无明显改善,高、中剂量组脂肪变性较模型组减轻,汇管区周围炎细胞浸润减轻,高、中低剂量组胆管增生均明显改善,低剂量组肝细胞坏死仍有桥接坏死及碎片状坏死,中、高剂量组坏死区域明显改善以点状坏死和碎片状坏死为主,多见弥漫性出血。(3)肝组织病理评分: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病理评分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给旺-9高、中、低剂量组病理评分数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对照组病理评分显着降低(P>0.05)。5.体温变化:(1)24h内模型组大鼠体温较空白对照组高,给旺-9低剂量组大鼠体温较模型组低,(2)24-8h模型组大鼠体温较空白组低,给旺-9高、中、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大鼠体温较模型组低。(3)48-72h模型组大鼠体温逐渐上升,接近空白对照组大鼠体温,给旺-9高、中、低剂量及阳性对照组大鼠体温较模型组低。6.行为学观察:(1)空白组大鼠皮毛光泽度好,活动自如,反应灵敏,进食正常,大小便正常,体重增长正常。(2)模型组12-24h活动次数进一步减少,反应迟钝、精神萎靡、嗜睡、呼吸频率增多;24-48h嗜睡大鼠数增多,毛蓬松、竖立或全身皮毛为汗液浸湿、瘙痒也可呈激惹状态。48h后发展至昏睡状态、痛觉反应迟钝或消失、尿深黄、可见四肢或全身抽搐、狂躁、腹腔胀气、口腔四肢末端出血、鼻溢血到窒息。(3)给旺-9组尿液颜色较模型组浅无明显皮毛蓬松汗液浸湿、瘙痒等症状嗜睡、精神萎靡等较模型组轻,多数大鼠口腔、鼻腔及四肢末端出血导致失血,窒息。(4)阳性对照组大鼠出现上述症状的次数较少,程度较轻,无全身皮毛蓬松汗液浸湿、瘙痒等症状,少数大鼠口腔、鼻腔及四肢末端出血严重者窒息死亡。7.生存时间及死亡率的影响:(1)死亡率: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死亡率显着增多(P<0.05)给旺-9高、中、低剂量、阳性对照组大鼠死亡率较模型组增多(P>0.05)。(2)生存时间: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生存时间显着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大鼠生存时间延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旺-9高、中低剂量组大鼠生存时间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D-Gal N诱导的急性肝衰竭大鼠行为,饮食量,肝功能指标ALT、AST等变化显着,表明该模型符合蒙医中毒引起的体素相傅,导致毒热增多,肝脏受损出现中毒症状的病理机制。2.给旺-9对D-Gal N诱导的急性肝衰竭大鼠皮毛发黄,瘙痒,嗜睡,尿液黄染,粪便干燥等症状有良好的改善作用。3.给旺-9对D-Gal N诱导的急性肝衰竭大鼠肝功能转氨酶指标ALT及肝脏代谢功能指标T-Bil、D-Bil的升高有抑制作用,可升高肝脏合成功能指标TP值,防治肝脏功能受损。4.给旺-9对D-Gal N诱导的急性肝衰竭大鼠组织病理:肝细胞受损,坏死变性及炎细胞浸润等变化有显着改善作用。5.给旺-9对D-Gal N诱导的急性肝衰竭大鼠反应迟钝,皮毛发黄,嗜睡等症状改善,缓解肝脏代谢功能,防治杆细胞坏死,变性抗炎细胞等作用较阳性对照药强。本研究表明,给旺-9可缓解由D-Gal N引起的肝衰竭大鼠中毒症状,防治肝脏受损及肝功能减退。

李艳红[4](2020)在《蒙医验方舒肝灵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蒙医验方舒肝灵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收治的7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借助蓝红双色数列分布均分两组。36例纳入对照组,予以基础保肝治疗;36例纳入实验组,予以蒙医验方舒肝灵胶囊治疗。结果:药物使用前,两组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差异均衡(P>0.05)。药物使用后,两组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均不同程度降低;实验组各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采用蒙医验方舒肝灵胶囊效果显着,对于患者肝功能转归具有显着增益效果。

莫镜邻,毛德文,马玉珍,周小博,吕超[5](2019)在《民族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民族医药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方面有独特的优势且疗效显着。通过查阅近年来我国民族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相关文献,从其病因病机、治则治法,临床用药及研究等方面就民族医药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研究及应用情况进行归纳,为民族医药防治慢性乙型肝炎提供一些可参考的思路和方法。

孔德昭[6](2019)在《小柴胡汤及针灸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循证评价与证据质量可视化工具的应用探索》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评估中药复方小柴胡汤和针灸疗法(包括手针、电针、激光针刺、灸法、药物穴位注射、药物贴敷、穴位按压)分别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获益和风险,为临床决策者提供临床决策依据。2.评估中药复方小柴胡汤和针灸疗法分别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的方法学质量,为中医药未来临床试验研究指明方向。3.以中药复方小柴胡汤和针灸疗法分别干预慢性乙型肝炎为例,构建评估中医临床证据体的可视化工具-三维误差证据矩阵,通过系统误差、随机误差、设计误差三个维度全面评估中医临床证据体的质量,补充常用的证据质量评估方法对设计误差重视不足的缺陷,从系统误差、随机误差、设计误差三个维度提出中医临床研究设计改进建议,提高中医临床研究质量,促进中医疗法的临床实施。资料与方法:1.中药复方小柴胡汤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循证评价检索全球范围内运用中药复方小柴胡汤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构建Cochrane系统综述分析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以评估中药复方小柴胡汤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获益和风险。运用试验序贯分析(TSA)探索要获得“充分证据”所需要的样本量大小(IS),并对获得的证据进行统计显着性检验和无效性检验,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更多的临床试验以进一步提供证据,指明未来临床研究方向。通过GRADE分级评估所获得证据质量的确定性,为临床决策制定提供依据。2.针灸疗法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循证评价检索全球范围内运用针灸疗法(包括手针、电针、激光针刺、灸法、药物穴位注射、药物贴敷、穴位按压)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构建Cochrane系统综述分析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以评估针灸疗法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获益和风险。运用试验序贯分析(TSA)探索要获得“充分证据”所需要的样本量大小(IS),并对获得的证据进行统计显着性检验和无效性检验,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更多的临床试验以进一步提供证据,指明未来临床研究方向。通过GRADE分级评估所获得证据质量的确定性,为临床决策制定提供依据。3.三维误差证据矩阵在中医临床证据评价中应用的探索分析以小柴胡汤和针灸疗法(包括手针、电针、激光针刺、灸法、药物穴位注射、药物贴敷、穴位按压)干预慢性乙型肝炎为例,评估获得的临床证据体(Evidence body)的质量。通过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随机误差(Random error)和设计误差(Design error)评估获得证据的内部真实性和外部真实性。运用证据等级水平对临床证据的系统误差风险大小进行排序,运用‘Risk of bias tool’评估临床证据的具体系统误差。运用标准误(Standard Error)评估临床证据的随机误差风险大小。根据“结局指标”的重要性对临床证据的设计误差风险大小进行分级,并对影响临床证据的设计误差的其他因素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最终从系统误差、随机误差、设计误差三个纬度构建可视化“三维误差证据矩阵”(error matrix),将获得的临床证据按照这三个纬度进行等级排序,提出临床证据质量改进方法及建议。结果:1.中药复方小柴胡汤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循证评价我们纳入了10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共随机分配926例参与者。所有纳入研究均比较小柴胡汤联合常规疗法对照常规疗法。纳入的研究包含传统小柴胡汤及小柴胡汤加减方,疗程为3-8个月左右。其中有一项研究纳入合并肺结核的人群,有一项研究纳入合并肝硬化人群,其余研究只纳入患有慢性乙肝人群。所有纳入研究均被评价为高风险偏倚研究,并且所有结局指标的证据的确定性均极低。没有一项研究对全因死亡率、严重不良事件、健康相关生存质量、乙肝相关死亡率、或乙肝相关并发症这些结局指标进行评估和报告。对于非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综合报告)这一结局指标,小柴胡汤联合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较,干预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43,95%CI[0.02,11.98];I2=69%;P=0.62;纳入两项研究;240例参与者;证据确定性极低)。对于HBV-DNA阳性检测率改变这一结局指标,小柴胡汤联合常规治疗与常规治疗相比,小柴胡汤可降低HBV-DNA阳性人群比例(RR=0.62,95%CI[0.45,0.85];I2=0%;P=0.003;纳入三项研究;222例参与者;证据确定性极低)。对于HBeAg阳性检测率改变这一结局指标,小柴胡汤联合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干预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72,95%CI[0.50,1.02];I2=38%;P=0.003;纳入两项研究;160例参与者;证据确定性极低)。对于分开报告的非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小柴胡汤联合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较,干预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事件恶心的发生率(RR=5,95%CI[0.24,102.53];P>0.05;仅纳入一项研究);不良事件恶心及呕吐的发生率(RR=2,95%CI[0.19,21.18];P>0.05;仅纳入一项研究);不良事件头晕及失眠的发生率(RR=0.11,95%CI[0.01,2.03];P>0.05;仅纳入一项研究);不良事件头晕及乏力的发生率(RR=1,95%CI[0.06,15.44];P>0.05;仅纳入一项研究);不良事件口干及口苦的发生率(RR=1,95%CI[0.06,15.44];P>0.05;仅纳入一项研究);不良事件腹胀及嗳气的发生率(RR=1,95%CI[0.06,15.44];P>0.05;仅纳入一项研究);不良事件食欲不振的发生率(RR=1,95%CI[0.06,15.44];P>0.05;仅纳入一项研究)。各不同小柴胡汤组成、疗程、剂型、剂量的亚组分析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参与者血清ALT水平这一结局指标,小柴胡汤联合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小柴胡汤可降低参与者血清ALT水平(MD=-18.94,95%CI[-29.42,-8.45];I2=97%;P=0.0004;纳入七项研究;633例参与者;证据确定性极低)。对于参与者血清AST水平这一结局指标,小柴胡汤联合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小柴胡汤可降低参与者血清AST水平(MD=-22.75,95%CI[-44.64,-0.85];I2=99%;P=0.04;纳入六项研究;867例参与者;证据确定性极低)。10项研究中有两项研究接受了政府或者医院的学术资金资助,其余研究未报告资助资金来源。此外,47项研究由于无法获得必要的方法学信息,不符合本研究的纳入标准而没有纳入本研究中。2.针灸疗法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循证评价我们纳入了8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共随机分配552例参与者。所有纳入研究均比较针灸疗法(包括手针、电针、激光针刺、灸法、药物穴位注射、药物贴敷、穴位按压)联合常规疗法对照常规疗法,有两项试验研究穴位注射疗法,三项试验研究穴位贴敷疗法,两项试验研究手针疗法,一项试验研究艾灸疗法。有7项研究只纳入患有慢性乙肝人群,有一项研究纳入合并肺结核人群,纳入研究的疗程范围为14天-12个月。所有纳入研究均被评价为高风险偏倚研究,并且所有结局指标的证据的确定性均极低。没有一项研究对全因死亡率、严重不良事、健康相关生存质量、乙肝相关死亡率、或乙肝相关并发症这些结局指标进行评估和报告。对于非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综合报告)这一结局指标,针灸疗法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干预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67,95%CI[0.43,1.06];I2=0%;P=0.09;纳入3项研究;203例参与者;证据确定性极低)。对于HBV-DNA阳性检测率这一结局指标,针灸疗法联合常规治疗与常规治疗组相比,针灸疗法可降低HBV-DNA阳性人群比例(RR=0.45,95%CI[0.27,0.74];仅纳入一项研究;58例参与者;证据确定性极低)。对于HBeAg阳性检测率改变这一结局指标,针灸疗法联合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干预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64,95%CI[0.11,3.68];I2=98%;P=0.61;纳入两项研究;158例参与者;证据确定性极低)。对于分开报告的非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针灸疗法联合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较,干预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事件乏力的发生率(RR=0.67,95%CI[0.12,3.78];P>0.05;仅纳入一项研究);不良事件食欲不振的发生率(RR=0.60,95%CI[0.15,2.34];P>0.05;仅纳入一项研究);不良事件胁肋疼痛的发生率(RR=0.67,95%CI[0.26,1.70];P>0.05;仅纳入一项研究);不良事件心动过缓的发生率(RR=2.81,95%CI[0.12,66.17];P>0.05;仅纳入一项研究);不良事件血常规显着异常的发生率(RR=0.62,95%CI[0.30,1.29];P>0.05;仅纳入一项研究)。针灸疗法联合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较,可能增加不良事件腹胀的发生率(RR=4.5,95%CI[1.04,19.54];P<0.05;仅纳入一项研究)。各不同针灸疗法、疗程、诊断标准、参与者合并疾病的亚组分析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参与者血清ALT水平这一结局指标,针灸联合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针灸可降低参与者血清ALT水平(MD=-21.35,95%CI[-33.60,-9.09];I2=81%;P=0.0006;纳入四项研究;275例参与者;证据确定性极低)。对于参与者血清AST水平这一结局指标,针灸联合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针灸可降低参与者血清AST水平(MD=-18.31,95%CI[-35.44,-1.18];I2=94%;P=0.04;纳入四项研究;275例参与者;证据确定性极低)。8项研究中有三项研究接受了政府或者医院的学术资金资助,其余研究未报告资助资金来源。此外,79项研究由于缺少必要的方法学信息,不符合本研究的纳入标准而没有纳入本研究中。3.三维误差证据矩阵在中医临床证据评价中应用的探索分析我们以小柴胡汤和针灸疗法分别干预慢性乙型肝炎为例构建临床证据体质量评估工具-三维误差证据矩阵。共有两项meta分析、52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小柴胡汤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由于存在高风险的系统误差和设计误差,和小风险的随机误差,两项评估小柴胡汤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meta分析被评为低质量研究,并且均不属于系统综述。17%(9/54)的证据表现为高风险的随机误差。100%的证据表现为高风险的系统误差。对于设计误差,没有研究报告全因死亡率,2%(1/54)的证据报告了严重不良事件,20%(11/54)的证据报告了非严重不良事件,72%(39/54)的证据仅报告替代结局指标,43%(23/54)的证据清楚定义了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57%(31/54)的证据清楚报告了联合干预措施的实施方案,19%(10/54)的证据报告小柴胡汤的化裁组成,0%的证据可被评估为实用性研究,4%(2/54)的证据采用多中心试验设计。位于证据矩阵最西北角的证据代表了目前所获得的最高质量证据,为一项低质量的meta分析研究。共有两项meta分析,77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以及两项病例系列报告研究针灸疗法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由于存在高风险的系统误差和设计误差,和小风险的随机误差,两项评估针灸疗法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meta分析被评为低质量研究,并且均不属于系统综述。22%(18/81)的证据表现为高风险的随机误差。100%的证据表现为高风险的系统误差。对于设计误差,没有研究报告全因死亡率,1%(1/81)的证据既报告了全因死亡率又报告了乙肝相关并发症,19%(15/81)的证据报告的严重不良事件,36%(29/81)的证据报告了非严重不良事件,12%(10/81)的证据报告了健康相关生存质量,7%(6/81)报告了乙肝相关并发症。58%(47/81)的证据清楚定义了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44%(36/81)的证据清楚报告了联合干预措施的实施方案,9%(3/33)报告了针灸疗法的个体化裁,0%的证据报告了医疗措施实施者的资格标准,0%的研究可被评估为优效性研究或实用性研究,4%(3/81)的证据采用多中心试验设计。位于证据矩阵最西北角的证据代表了目前所获得的最高质量证据,为一项低质量的RCT研究。结论:1.获得的小柴胡汤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证据缺少对于全因死亡率、健康相关生存质量、严重不良事件、乙肝相关死亡率、乙肝相关发病率这些结局指标的评估和报告。通过评价低质量的证据,我们发现小柴胡汤联合常规疗法对比单用常规疗法可降低HBV-DNA阳性检测率,降低参与者血清ALT、AST水平,但对于非严重不良事件和HBeAg阳性检测率改变这两个结局指标,目前尚不能表明小柴胡汤联合常规疗法对比单用常规疗法具有显着有效性。由于检索到的研究具有高风险偏倚,HBV-DNA阳性检测率、参与者血清ALT、AST水平是未经证实的替代结局指标,并且纳入的研究其确定性较低,未达到所需样本量,因此结论尚不能确证。2.获得的针灸疗法(穴位注射、中药贴敷、手针、艾灸疗法)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证据缺少对于全因死亡率、健康相关生存质量、严重不良事件、乙肝相关死亡率、乙肝相关发病率这些结局指标的评估和报告。通过评价低质量的证据,我们发现手针疗法联合常规治疗对比常规治疗可降低HBV-DNA阳性检测率,手针、艾灸、穴位贴敷联合常规治疗对比常规治疗可降低参与者血清ALT、AST水平,但对于非严重不良事件和HBeAg阳性检测率改变这两个结局指标,目前尚不能表明针灸疗法联合常规疗法对比单用常规疗法具有显着有效性。针灸疗法联合常规治疗与常规治疗相比较,可能增加不良事件腹胀的发生率。但由于检索到的研究具有高风险偏倚,HBV-DNA阳性检测率、参与者血清ALT、AST水平是未经证实的替代结局指标,且未达到所需样本量,纳入的研究其确定性较低,因此关于针灸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有益性结论尚不能确证。而对于针灸疗法增加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腹胀事件的风险,同样由于只有一项研究能够提供数据,未达到所需样本量,且纳入的研究其确定性较低,其结论同样不能确证。3.纳入的小柴胡汤和针灸疗法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均具有高风险偏倚,研究质量均很低。未来的研究应该对于研究人群的诊断标准以及合并疾病进行更严格清晰的限定,并且应针对不同的合并疾病进行分层随机;应设计更长随访期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应设计更多针对以患者为中心的结局指标(如死亡率、严重不良事件、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等)的临床试验,并应设计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以验证替代结局指标与以患者为中心的结局指标的关系。对于小柴胡汤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应针对不同的小柴胡汤方剂组成、不同的剂量以及不同的疗程进行试验设计;更多设计对比小柴胡汤与安慰剂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试验。对于针灸疗法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应设计如激光针刺等更多疗法,或者多种疗法联合应用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更多设计针刺疗法对比假针刺疗法的临床试验。4.由于高质量的系统综述是证据体中证据等级最高者,我们建议在临床实践中,实施任何干预措施前,先从高质量的系统综述中获得各种误差最小化、质量最高的证据,并且在进行系统综述时运用试验序贯分析以及GRADE分级以辅助评价证据体的质量。5.运用本研究建立的可视化“三维误差证据矩阵”发现目前小柴胡汤和针灸疗法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证据在系统误差、随机误差、设计误差三个方面存在较严重问题。我们提出提高中医临床证据质量的相关建议:在未来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设计中应对导致高风险系统误差的试验要素(如随机化、盲法、随机分配隐藏、不完整的结局指标、选择性报告)进行严谨的设计、实施和报告;应设计足够样本量以及多样性参与者的随机对照试验,以减少随机误差;应更多设计以患者为中心的结局指标(如死亡率、严重不良事件、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等)的临床试验;应在研究设计阶段即明确疾病的诊断标准、参与者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并详细报告;应设计实施多中心临床试验,尽可能的进行实效性及优效性研究;针对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对于中医药疗法的临床研究,应当在试验设计和实施阶段清楚定义个体化裁的细节,并制定医疗干预措施实施者的资格标准。6.“三维误差证据矩阵”可应用于中医临床研究的证据体质量的可视化及证据评估,与目前常用的偏倚评估工具“Risk of bias tool”以及Grade分级标准既相互支撑,又可弥补后两者对于设计误差具体影响因素评估的不足。

孟根斯立木,梁洁,金蓉,苏晓丽,马月宏[7](2018)在《蒙医药治疗肝病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酒量也随之增加,因此酒精性肝纤维化、酒精性肝硬化等发病率也急剧上升,严重影响着人们身心健康,尤其肝癌直接威胁人类生命,缩短寿命。所以找到有效,低毒,治本的治疗肝脏疾病的药物及其重要。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民族医药也有很多门类,虽然很多民族医药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以及应用,但是在本民族聚居地应用广泛,有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临床经验,能够治疗系统性疾病,疗效确切。且其作用于多靶点,不良反应少

王永杰,唐满柱子[8](2018)在《蒙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应用蒙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应用的方法与取得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本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计7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蒙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蒙医症候积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患者显着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蒙医药进行治疗,取得了显着的治疗效果,这种方法是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的。

李杰,王秀兰,奥·乌力吉[9](2016)在《蒙药红花清肝十三味丸》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红花清肝十三味丸是蒙医传统用药。作者以不同的检索词,从2016年6月起追溯至无文献报道为止,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红花清肝十三味丸的组方、功能与主治、安全性研究、临床应用等研究情况,以求指导并推进蒙药红花清肝十三味丸的广泛应用。

白福贵,巧云,张专才,吴哈达,乌恩白乙拉,哈斯巴根,罗阿其拉图[10](2016)在《恩替卡韦联合优宁-8味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临床观察恩替卡韦联合蒙药优宁-8味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血清酶影响。方法 3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观察给予恩替卡韦分散片0.5mg,1次/d,口服;同时服用蒙药优宁-8味丸3.0g,2次/d,疗程均为8wk。结果治疗8wk后,观察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glutamic-oxalacetic transaminase,AST)、和谷氨酰转移酶(γ-GT)值分别为33.54±17.26U/L,36.48±20.83U/L和26.26±14.10U/L均显着低于治疗前(70.10±90.76U/L、72.93±103.13U/L和89.26±21.30U/L,P<0.05),差异均具有显着性意义。治疗过程中,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恩替卡韦联合蒙药优宁-8味散可以有效地改善肝功能,同时不影响恩替卡韦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二、蒙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80例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蒙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80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补肾健脾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理论研究
    1.1 慢性乙型肝炎的西医研究
        1.1.1 慢性乙型肝炎的概述
        1.1.2 慢性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
        1.1.3 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和自然史分期
        1.1.4 慢性乙型肝炎的西医治疗
    1.2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药研究
        1.2.1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概述
        1.2.2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病因病机
        1.2.3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药治疗
        1.2.4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2 临床研究
    2.1 研究资料与方案
        2.1.1 研究对象
        2.1.2 病例标准
        2.1.3 实验方案
        2.1.4 观察指标
        2.1.5 疗效评价
        2.1.6 统计学方法(数据处理)
    2.2 研究结果
        2.2.1 两组患者HBsAg阴转率、HBV-DNA阴转率、ALT复常率比较
        2.2.2 两组患者HBsAg滴度比较
        2.2.3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比较
        2.2.4 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2.2.5 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疗效
        2.2.6 治疗的安全性及不良事件
        2.2.7 脱落病例分析
3 讨论
    3.1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治疗难点和挑战
    3.2 补肾健脾方临床疗效探讨
4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略词表
    附表1 中医症候积分量表
综述 慢性乙型肝炎中西医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2)蒙古山萝卜花总黄酮提取物抗肝纤维化作用及对ITGB4/FAK/p38通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材料与试剂
3 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6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一 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肝纤维化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蒙医药治疗肝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及科研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3)给旺-9对D-氨基半乳糖诱导急性肝衰竭大鼠肝损伤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正文
参考文献
附件

(4)蒙医验方舒肝灵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药物使用前后肝功能指标分析
    2.2 两组药物使用前后肝纤维化指标分析
3 讨论

(5)民族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2 用法治则
    2.1 脏腑辨证
    2.2 分期辩证
3 药物治疗
    3.1 中医用药
    3.2 肝炎病毒携带者的中药治疗
    3.3 有保肝护肝及抗肝纤维化作用的中药提取物
    3.4 藏药
    3.5 瑶药
    3.6 朝药
    3.7 蒙药
    3.8 壮药
    3.9 其他民族医药
4 思考

(6)小柴胡汤及针灸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循证评价与证据质量可视化工具的应用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一 中药复方小柴胡汤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循证评价
    资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二 针灸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循证评价
    资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三 三维误差证据矩阵在中医临床证据评价中应用的探索分析
    资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表
综述一 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的评价与综合的重要性和方法学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证据评价的工具现状及研制新的多维质量评价工具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7)蒙医药治疗肝病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蒙医药基本理论
    1.1 蒙医药基本理论简述
    1.2 蒙医药对肝病病因的认识:蒙医认为, 肝在胁下, 胆附
2 蒙医药对肝病的治疗
    2.1 肝炎
        2.1.1 蒙医药实验研究
        2.1.2 蒙医药临床研究:
    2.2 脂肪性肝病
        2.2.1 蒙医药实验研究
        2.2.2 蒙医药临床研究
    2.3 肝纤维化
        2.3.1蒙医药实验研究
        2.3.2 蒙医药临床研究
3 结果与展望

(8)蒙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疗效评价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症候积分情况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情况
3 讨论

(9)蒙药红花清肝十三味丸(论文提纲范文)

1 方解
2 功能与主治
3 安全性研究
4 药理研究
5 临床研究
    5.1 治疗肝脏疾病
        5.1.1 防治酒精和药物性肝损:
        5.1.2 治疗乙型肝炎:
        5.1.3 治疗脂肪肝:
        5.1.4 治疗瘀胆型肝炎:
        5.1.5 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肝热症):
    5.2 治疗高脂血症:
    5.3 治疗高血压:
    5.4 治疗“亚玛”病:
    5.5 治疗眼疾:
    5.6 治疗心绞痛和脑梗死:
    5.7 治疗皮肤病
        5.7.1 治疗湿疹:
        5.7.2 治疗痤疮:
        5.7.3 治疗银屑病:
    5.8 治疗肾热症:
    5.9 治疗其他疾病:
6 结语

(10)恩替卡韦联合优宁-8味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治疗
        1.2.2 检测
        1.2.3 不良反应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四、蒙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80例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补肾健脾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D]. 胡晓.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
  • [2]蒙古山萝卜花总黄酮提取物抗肝纤维化作用及对ITGB4/FAK/p38通路的影响[D]. 孟根斯立木.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3]给旺-9对D-氨基半乳糖诱导急性肝衰竭大鼠肝损伤的作用[D]. 乌日嘎.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4)
  • [4]蒙医验方舒肝灵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J]. 李艳红.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20(04)
  • [5]民族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J]. 莫镜邻,毛德文,马玉珍,周小博,吕超. 大众科技, 2019(08)
  • [6]小柴胡汤及针灸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循证评价与证据质量可视化工具的应用探索[D]. 孔德昭.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1)
  • [7]蒙医药治疗肝病的研究进展[J]. 孟根斯立木,梁洁,金蓉,苏晓丽,马月宏.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8(08)
  • [8]蒙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 王永杰,唐满柱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04)
  • [9]蒙药红花清肝十三味丸[J]. 李杰,王秀兰,奥·乌力吉.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6(12)
  • [10]恩替卡韦联合优宁-8味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J]. 白福贵,巧云,张专才,吴哈达,乌恩白乙拉,哈斯巴根,罗阿其拉图.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95)

标签:;  ;  ;  ;  ;  

蒙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80例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