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两种评定方法的差异看糖尿病患者的依从性特点(论文文献综述)
张芹,王伟丽,宋雪楠,孙乐,张雨健[1](2021)在《基于精准护理理念的标准化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基于精准护理理念的标准化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10日~2020年3月10日收治的125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抛硬币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2例和研究组63例,对照组给予糖尿病常规护理教育方式,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精准护理理念的标准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教育时间、满意度、对疾病及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认知度[采用疾病认知量表(IPQ)]、依从性、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LI)]。结果:研究组教育时间、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1,P<0.05);试验后,研究组对疾病及OGTT认知度、依从性、SAS、HAMA评分及满意度均优于试验前及对照组(P<0.01,P<0.05)。结论:基于精准护理理念的标准化健康教育,可优化OGTT教育流程,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郭玉佩,王海燕,段丽娜,苗世超[2](2020)在《述情障碍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述情障碍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90例,并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对患者进行述情障碍评分,根据得分高低分为低TAS评分组以及高TAS评分组,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血糖控制水平、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1)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评分结果,低TAS评分患者54例,高TAS评分患者36例;(2)低TAS组患者的面对因子评分显着高于高TAS组患者(t=12.108,P<0.01);而回避、屈从因子评分均明显低于高TAS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148、-9.900,P<0.01);(3)低TAS组患者在饮食控制、合理用药、正确运动治疗、合理自我监测血糖以及定期复查方面的依从性显着优于高TAS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50、11.253、6.675、9.702、6.960,P均<0.05);(4)低TAS组患者干预后的SAS、HAMA评分均显着低于高TAS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28、-3.842,P均<0.01);(5)低TAS组患者的心理健康、躯体健康以及社会功能的3个生活质量评价维度的评分均显着高于高TAS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27、5.315、3.536,P均<0.01);(6)低TAS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明显优于高TAS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73、10.295;P均<0.05)。结论述情障碍使患者面对疾病多采用回避以及屈服应对方式,不仅降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使患者的血糖水平不能有效的控制,而且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治疗期间要更加重视患者的心理干预。
黄心塬,查耀蕾,夏娟,刘家东,张海滨[3](2019)在《糖尿病患者心理社会因素与医嘱依从性相关性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调查2型糖尿病(T2DM)患者医嘱依从性不佳的心理社会因素,分析研究其相关性并提出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60名病程五年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对获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嘱依从性好者有14例,占23.3%;依从性差者有46例,占76.6%。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社会因素中的健康信念、对疾病了解程度、自控能力、居住情况(群居、独居)是造成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医嘱依从性差,影响因素多,需特别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再加强家庭支持等措施,能提高医嘱依从性。
白小琼[4](2019)在《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理念的应用对糖尿病患者心理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理念的应用对糖尿病患者心理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7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常规护理,而对观察组患者在予以传统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理念对患者完善相关护理。护理干预3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血糖控制情况,以及对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焦虑量表(SA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在护理干预3周后,观察组患者在饮食控制、合理用药、正确运动治疗、合理自我监测血糖及定期复查方面依从性均显着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285、10.769、5.714、6.248、6.437,P=0.022、0.001、0.017、0.012、0.011);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71、-3.624,P<0.05);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SAS、HAMA评分均较干预前显着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934、5.757、17.043、3.059,P<0.05);且观察组患者显着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71、-3.624,P<0.05)。结论:结合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理念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相关护理,能有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及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并且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宋俊丽,刘学智,郭茜,党雯,段金菊[5](2018)在《2型糖尿病患者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文中指出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并改进相关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6年12月在内分泌科住院的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及纳排标准的共19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利用SPSS 20. 0软件进行相关资料的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根据患者依从性调查表得分将研究对象分为依从性好及依从性差2组。195份问卷中,依从性好的患者共69例,依从率为35. 4%。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中,用药前是否习惯阅读说明书、是否定期复查以及是否坚持运动的依从率在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对象的社会支持评分以及糖尿病知识量表得分在2组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依从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强调用药前习惯性阅读说明书、定期复查、坚持运动、加强对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教育,并且尽可能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程度对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是有益的。
王慧,周虹,麦吉娥,翁晓芳,谢霞梅[6](2018)在《马斯洛层次论理念的应用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心理以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马斯洛层次论理念的应用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心理以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在予以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应用马洛斯层次理论对患者完善相关护理。护理干预6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及相关代谢指标水平的差异,以及对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希望水平、心理状态评分以及生存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在护理干预6周后,观察组患者在饮食控制、合理用药、正确运动治疗、合理自我监测血糖以及定期复查方面的依从性显着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尿氮素以及尿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SAS、HAMA评分均较干预前显着降低(P<0.01),且观察组患者显着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希望水平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马斯洛层次论理念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相关护理,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并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及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
周艺[7](2018)在《冠心病患者服药依从性预测模型的构建》文中提出目的:通过编制服药依从性问卷和冠心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问卷,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构建冠心病患者服药依从性预测模型。方法:本研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参考Morisky服药依从性问卷及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构建服药依从性问卷初始条目池;基于WHO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框架,结合本课题组前期质性研究深入挖掘基于患者体验和经历的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并回顾大量文献,构建冠心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问卷条目池,经过两轮专家咨询形成初始问卷。采用便利抽样方法,于2017年7-8月,选取保定市三甲医院符合纳排标准的161名冠心病患者进行信、效度检验。资料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统计学方法包括: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因子分析、Cronbanch’sα系数。第二阶段: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于2017年9-12月,选取保定四所综合医院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冠心病患者,共发放370份,有效回收356份,调查内容包括:一般社会人口学及疾病相关资料、服药依从性、冠心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及R软件进行分析,以服药依从性为因变量,一般社会人口学及疾病相关资料、冠心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回归树统计建模。结果:第一阶段:1、服药依从性问卷最终确立度6个条目,所有条目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均>0.3,范围是0.684~0.833;计算所有条目的CR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问卷Cronbanch’sα系数为0.820;两周后重测信度为0.866。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KMO值为0.833,Bartlett球形检验为490.455(P<0.001),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9.156%。2、自编冠心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问卷最终包括15个因素36个条目,除条目2、条目10、条目36外,其余条目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均>0.3,范围为0.478~0.804;各条目的CR值,除条目2、条目10和条目36以外,其他所有条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问卷Cronbach’s α系数为0.767,两周后重测信度为0.724。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KMO值为0.678,Bartlett球形检验为1704.689(P<0.001),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0.750%。第2阶段:1、冠心病患者服药依从性:服药依从性总分为(14.51±3.31),其中条目4“您是否按照医嘱要求从未间断服药”及条目6“您是否按时复查,并按医嘱要求继续服药或调整药物"得分较低。冠心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好的有78例(21.35%),一般的有224例(62.92%),差的有56例(15.73%)。2、冠心病患者服药依从性预测模型:比较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回归树构建的预测模型,结果显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性能优于回归树预测模型,最终选择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冠心病患者服药依从性预测模型公式:Y=-1.004+1.261 X家庭所在地+0.970X工作状态+0.774 ×支架+1.363 X搭桥+0.298 X合理用药自我效能+0.257X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认知+0.754 X对疾病的重视程度+0.527 X服药管理-0.903 X担心药物副作用。3、合理用药自我效能、对疾病的重视程度、担心药物副作用、服药管理、家庭所在地、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认知、工作状态、支架、搭桥为冠心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预测因素。结论:1、冠心病患者服药依从性总体不容乐观,只有大约20%冠心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好。2、冠心病患者服药依从性预测模型公式:Y=-1.004+1.261X家庭所在地+0.970X工作状态+0.774X支架+1.363 X搭桥+0.298 X合理用药自我效能+0.257×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认知+0.754X对疾病的重视程度+0.527×服药管理-0.903X担心药物副作用。3、居住在农村、无业或在职、未进行支架或搭桥手术的患者服药依从性差;合理用药自我效能越高,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认知水平越高、对疾病的重视程度越高、服药管理越好的服药依从性越好。患者越担心药物副作用,其服药依从性越可能不好。
刘春辉[8](2017)在《上海市中心城区2型老年糖尿病患者依从性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上海市中心城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依从性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以期能为家庭医生责任制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于2013年3月,选取上海市静安区石门二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2个居委,与家庭医生签约的,年龄56岁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个人基本情况、近期主要化验检查情况、依从性问卷、老年抑郁量表(G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等的问卷调查,最终共获得108份有效问卷。数据分析是在SPSS19.0环境下进行。结果本次参与调查的居民,依从性评分达到21.49±4.22,GDS得分为4.18±4.76,SAS标准分得分为42.38±6.23。回归结果显示,患有糖尿病足、高脂血症、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人,糖尿病的治疗依从性会更差,而年龄越大的人,其对糖尿病治疗依从性会更好。结论社区在开展糖尿病患者的规范化管理时,需对未获并发症的人群普及并发症的诱因及危害,做好早预防;而对于已经有并发症的患者,医务人员需要对其关于并发症的认知进行了解,并引导其采用正确的方式应对并发症和缓解病情;此外,还需要尤其关注年轻群体,及时为其普及糖尿病相关知识,引导其正确的生活行为方式。
刁和凤[9](2016)在《老年糖尿病居家护理干预预防糖尿病足及相关心血管事件的作用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初步分析居家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对糖尿病足及相关心血管事件的预防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收集的老年糖尿病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n=32)与对照组(n=30)。在相同用药方案基前提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居家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护理1个月及3个月后的用药依从性、护理前、护理3个月后的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及2年随访期间糖尿病足发生率及心血管发生率。结果两组护理前依从问卷评分、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个月与3个月后,观察组依从问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护理3个月后的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期间均未出现糖尿病足与心血管事件,对照组糖尿病足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0.5%(4/30)、13.2%(5/30),对照组糖尿病足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居家护理贴近生活,可强化患者对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意识,并将必要自护措施融入患者生活,更为细化、全面,利于患者血糖的稳定控制、依从性的提高及糖尿病足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降低,可操作性与实用性强。
赵延良[10](2016)在《探讨糖尿病社区预防干预效果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糖尿病社区预防干预研究及效果分析,以此来为今后临床治疗中提供可借鉴参考的经验。方法本文资料选择在我社区管辖范围内患有糖尿病的70例患者资料,并自愿随机抽取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35例,观察组患者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常规血糖控制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控制血糖基础之上进行社区预防干预,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遵循医嘱行为和心里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进行社区干预后,患者在进行按时吃药和戒烟、定期进行检查等方面的遵循医嘱率是明显要高于对照组的,进而提升了糖尿病治疗效果。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在进行社区干预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全部有显着的改善,但是相对比较下观察组比对照组评分要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患有糖尿病疾病的患者在给予社区干预治疗后,是可以提高患者的遵医嘱行为,改善不良习惯和心理状态,疗效效果十分显着,建议广大同仁在临床上可以广泛的推广和使用。
二、从两种评定方法的差异看糖尿病患者的依从性特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两种评定方法的差异看糖尿病患者的依从性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精准护理理念的标准化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2.1 对照组 |
1.2.2 研究组 |
1.3 评价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教育时间、满意度比较 |
2.2 两组试验前后认知、依从性评分比较 |
2.3 两组试验前后SAS、HAMA、GQLI评分比较 |
3 讨论 |
(2)述情障碍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述情障碍评分 |
1.2.2 施测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3.1 医学应对情况比较 |
1.3.2 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
1.3.3 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 |
1.3.4 生活质量评分 |
1.3.5 血糖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述情障碍评分情况 |
2.2 两组患者的MCMQ评分比较 |
2.3 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比较 |
2.4 两组患者的SAS、HAMA评分比较 |
2.5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
2.6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
3 讨论 |
(3)糖尿病患者心理社会因素与医嘱依从性相关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医嘱依从性评判 |
1.2.2 问卷设计 |
1.2.3 问卷发放 |
1.2.4 实验分析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结论 |
3.1 健康信念 |
3.2 对疾病的了解 |
3.3 自控能力 |
3.4 居住情况 |
3.5 治病负担 |
3.6 医护信任度 |
3.7 治疗效果 |
3.8 文化层次 |
3.9 经济状况 |
3.1 0 就医环境 |
(4)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理念的应用对糖尿病患者心理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对患者生理需要的满足 |
1.2.2 对患者安全需要的满足 |
1.2.3 对患者归属与爱需要的满足 |
1.2.4 对患者尊重需要的满足 |
1.2.5 对患者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 |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
1.3.1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 |
1.3.2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 |
1.3.3 两组血糖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 |
2.2 两组患者SAS、HAMA评分比较 |
2.3 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比较 |
3 讨论 |
(5)2型糖尿病患者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工具 |
1.2.1 患者基本资料调查表 |
1.2.2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
1.2.3 糖尿病患者 (成人) 知识量表 |
1.2.4 糖尿病患者依从性调查表 |
1.3 调查方法 |
1.4 数据处理和分析 |
2 结果 |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及量表的信度和效度 |
2.2 用药依从性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
2.2.1 调查对象的一般特征 |
2.2.2 社会支持度 |
2.2.3 患者糖尿病知识 |
2.3 研究对象依从性相关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
3 讨论 |
(6)马斯洛层次论理念的应用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心理以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对照组 |
1.2.2 观察组 |
1.2.2. 1 对患者生理需要的满足 |
1.2.2. 2 对患者安全需要的满足 |
1.2.2. 3 对患者归属与爱需要的满足 |
1.2.2. 4 对患者尊重需要的满足 |
1.2.2. 5 对患者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 |
1.3 观察指标 |
1.3.1 代谢指标 |
1.3.2 治疗依从性 |
1.3.3希望水平 |
1.3.4 心理状态评分 |
1.3.5 生存质量评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比较 |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比较 |
2.3 两组患者的希望水平比较 |
2.4 两组患者的SAS、HAMA评分比较 |
2.5 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比较 |
3 讨论 |
(7)冠心病患者服药依从性预测模型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注释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服药依从性定义 |
1.2.2 服药依从性的测量方法 |
1.2.3 服药依从性的现状 |
1.2.4 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研究 |
1.3 理论框架图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第2章 冠心病患者服药依从性问卷及影响因素问卷编制 |
2.1 问卷的初步编制 |
2.1.1 初始问卷形成 |
2.1.2 问卷的预实验 |
2.2 问卷信、效度检验 |
2.2.1 研究对象 |
2.2.2 样本量计算 |
2.2.3 调查工具 |
2.2.4 资料收集 |
2.2.5 质量控制 |
2.2.6 统计方法 |
2.2.7 研究结果 |
2.2.8 问卷信、效度分析与讨论 |
第3章 冠心病患者服药依从性预测模型的构建 |
3.1 研究类型 |
3.2 研究对象 |
3.3 样本量及抽样方法 |
3.4 研究工具 |
3.4.1 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及疾病相关资料 |
3.4.2 服药依从性问卷 |
3.4.3 冠心病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调查表 |
3.5 资料收集 |
3.6 数据分析 |
3.7 质量控制 |
3.8 技术路线 |
3.9 研究结果 |
3.9.1 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 |
3.9.2 疾病相关资料 |
3.9.3 服药依从性现状 |
3.9.4 冠心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得分情况 |
3.9.5 冠心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单因素分析 |
3.9.6 冠心病患者服药依从性预测模型的构建 |
第4章 分析与讨论 |
4.1 冠心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现状不容乐观 |
4.2 冠心病患者服药依从性预测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
4.3 冠心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预测因素 |
4.3.1 合理用药自我效能 |
4.3.2 对疾病的重视程度 |
4.3.3 担心药物副作用 |
4.3.4 服药管理 |
4.3.5 家庭所在地 |
4.3.6 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认知 |
4.3.7 工作状态 |
4.3.8 PCI术后 |
4.3.9 搭桥术后 |
4.4 冠心病患者服药依从性预测模型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的创新点 |
5.3 本研究的局限性 |
5.4 建议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8)上海市中心城区2型老年糖尿病患者依从性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工具 |
1.2.1 依从性问卷 |
1.2.2 老年抑郁量表 (GDS) |
1.2.3 焦虑自评量表 (SAS)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2.2 糖尿病患者依从性、抑郁和焦虑情况 |
2.3 影响糖尿病患者依从性的单因素分析 |
2.4 影响糖尿病患者依从性的多因素分析 |
3 讨论 |
3.1 中心城区2型老年糖尿病患者依从性现况 |
3.2 中心城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依从性影响因素提示糖尿病有效管理方向 |
3.3 本研究的价值和下一步方向 |
(9)老年糖尿病居家护理干预预防糖尿病足及相关心血管事件的作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用药依从性 |
2.2 血糖水平 |
2.3 随访结果 |
3 讨论 |
(10)探讨糖尿病社区预防干预效果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患病因素: |
1.3 方法 |
1.3.1 对照组: |
1.3.2 观察组: |
1.4 疗效判定: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从两种评定方法的差异看糖尿病患者的依从性特点(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精准护理理念的标准化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 张芹,王伟丽,宋雪楠,孙乐,张雨健. 齐鲁护理杂志, 2021(15)
- [2]述情障碍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郭玉佩,王海燕,段丽娜,苗世超. 广东医学, 2020(17)
- [3]糖尿病患者心理社会因素与医嘱依从性相关性的研究[J]. 黄心塬,查耀蕾,夏娟,刘家东,张海滨.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9(31)
- [4]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理念的应用对糖尿病患者心理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 白小琼. 中外医学研究, 2019(02)
- [5]2型糖尿病患者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J]. 宋俊丽,刘学智,郭茜,党雯,段金菊.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2018(05)
- [6]马斯洛层次论理念的应用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心理以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 王慧,周虹,麦吉娥,翁晓芳,谢霞梅. 广东医学, 2018(15)
- [7]冠心病患者服药依从性预测模型的构建[D]. 周艺. 河北大学, 2018(01)
- [8]上海市中心城区2型老年糖尿病患者依从性及影响因素分析[J]. 刘春辉. 智慧健康, 2017(14)
- [9]老年糖尿病居家护理干预预防糖尿病足及相关心血管事件的作用分析[J]. 刁和凤. 贵州医药, 2016(12)
- [10]探讨糖尿病社区预防干预效果的分析[J]. 赵延良. 中国医药指南, 201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