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特禽养殖业现状与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郭玲[1](2019)在《畜禽养殖行业排污许可管理研究》文中提出我国畜禽养殖行业不断朝着规模化方向发展,规模化养殖导致产生的粪污量大且集中,未经处理利用的粪污直接排放,造成大气、土壤和水环境污染严重。排污许可制度作为我国环境管理最基础的制度,国务院于2016年印发《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随后环境保护部发布《关于印发排污许可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明确了排污许可制度改革的重点内容及思路,接着又印发《排污许可证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7年版)》中的行业企业,于2020年完成相应排污许可证的发放工作,而畜禽养殖行业就在名录管理范畴内。本文主要从畜禽养殖业排污许可证的发放范围、纳入许可证中的污染物指标及许可排放限值如何确定三个方面对畜禽养殖行业排污许可证管理进行深入分析,对实现养殖行业规范化管理,促进畜禽养殖业良性、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对我国养殖的畜禽品种进行统计分析,建议将养殖量大、产污量大的全国性养殖品种生猪、家禽(鸡、鸭、鹅)、肉牛、奶牛和羊纳入畜禽养殖业排污许可证,从国家层面对其进行许可管理;其他地方性养殖品种由各地方政府根据环境管理需要确定是否纳入排污许可进行管理。全面分析我国不同情况下提出的畜禽养殖规模标准,通过数据对比、文献调研及管理现状分析等手段,建议发放排污许可证的畜禽养殖规模为生猪年出栏量≥500头、肉牛年出栏量≥100头、奶牛存栏量≥100头、蛋鸡存栏量≥10000只、肉鸡年出栏量≥50000只、肉羊年出栏量≥100只的规模化养殖场。2、根据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行业标准,确定纳入畜禽养殖业排污许可进行浓度控制的污染物指标包括:COD、BOD5、氨氮、总磷、悬浮物、粪大肠杆菌及蛔虫卵;根据畜禽养殖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与当前水环境污染物主要类型,结合我国水环境管理要求,建议将COD、总氮、总磷、氨氮4种污染物作为总量控制指标。3、建议畜禽养殖行业排污许可污染物指标浓度限值为《畜禽养殖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中的排放限值,地方根据环境质量需求颁布了更严格标准的从其标准要求。根据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特点和现阶段环境管理状况,结合国内已实施排污许可管理的行业许可限值计算方法,提出了畜禽养殖行业排污总量许可限值确定的基本原则和计算方法。基本原则是在满足水环境质量要求的前提下,从严确定许可排放量限值。畜禽养殖行业污染物许可排放量确定流程为:(1)确定许可证发放规模(2)确定许可排放量限值计算公式(3)数据收集和材料审核(4)识别数据漏洞,剔除无效数据(5)现场调研养殖场,对养殖场生产及粪污处理工艺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6)参考养殖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确定污染物浓度排放限值(7)根据公式算出许可排放量,对比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统计数据、排污申报登记数据和总量控制数据等,综合确定排放量限值(8)判断初步确定的排放限值是否满足水质要求,若不满足则计算基于水质的排放量限值,从严确定许可排放量。
贾佳丽[2](2017)在《我国特禽养殖现状与疾病防治对策》文中指出特禽养殖业的发展可以促使濒临灭绝的珍惜禽鸟繁衍下去。所以,做好特禽养殖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本文对我国特禽养殖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特禽养殖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疾病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防治对策,以供参考。
李启军,宋超,邢秀梅,宁浩然,徐超,高兵,吴琼[3](2017)在《我国家养雉鸡养殖现状分析》文中提出我国家养雉鸡资源丰富,主要有河北亚种雉鸡、左家雉鸡、中国环颈雉(美国七彩雉鸡)、黑化雉鸡、白雉鸡、特大型雉鸡、浅黄色雉鸡、天峨六画山鸡、蒙古雉鸡和绿雉等。我国雉鸡养殖业经历30多年的发展,已摸索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饲养管理技术,在饲养管理、繁殖育种、营养标准和产品加工方面都有相关研究。本文对雉鸡资源和养殖现状进行总结,同时也提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陈海霞[4](2016)在《多业经营的农业企业组织优化问题研究 ——以河南省联兴油茶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为例》文中认为随着农业多功能的开发,农业领域的多业化经营型的农业企业逐渐增多,农业企业的组织形式也通过横向、纵向创新逐步得到优化和完善。在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十三年聚焦“三农”的大背景下,农业企业焕出新的活力,更多的涉农企业选择多业化、产业化经营模式不断优化自身的产业组织结构,从而进行调整合理的生产方式、适度的经营规模和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不断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河南省联兴油茶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作为河南省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其发展既符合国家政策的宏观背景,又符合农业企业经营规模的微观基础,涉及农业、林业、养殖业、加工业、服务业等领域的多业态经营模式,企业现处于重要转型期,急需产业升级和组织建设完善,若组织结构不能及时得到优化完善,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将面临多种阻碍因素,这也是当前我国众多农业企业发展不起来的“通病”,所以本案例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具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从企业的产业链组织建设入手,依据产业版块的分类深入解析企业的组织构造,对规整出的四大产业版块的发展现状、组织结构、组织形式、组织运营以及政策环境逐一分析,同时借助2012--2015年这四年的财务评价指标对产业的经济效益做出详细分析,得出产业当前发展属于较理想的行业趋势,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大于经济效益。通过对组织结构的具体分析找出制约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如企业组织经营管理体系不健全、没有形成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缺乏有效的融资渠道、企业产品市场化程度低、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以及缺乏切实的地方政府扶持等。最后,根据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健全企业组织经营管理体系、完善与农户之间利益联结机制,拓宽并形成多样化的融资渠道、提升企业产品的市场化程度、吸纳农民加入产业组织建设,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引导作用等企业组织结构优化的对策建议。
綦爱平,曲香云,张梅[5](2014)在《我国特禽养殖业的现状及对策措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些年,我国特禽养殖数量持续增加,养殖技术逐步完善,特禽养殖己成为我国养禽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农业结构调整的热点和出口创汇的优势产品。我国特禽养殖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盲目养殖,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指导,规模化程度低、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1现状我国特禽养殖快速发展始于上世纪80年代,目前,约有3 000多家饲养场,现己成为养禽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热点和出口创汇的优势产品。
王艳艳[6](2010)在《我国特禽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特禽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盲目养殖,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指导,规模化程度低、技术力量薄弱等,各方面应高度重视,同时加强政府引导与管理,推进其产业化发展,提高技术水平,保证特禽产品质量与卫生安全,从而推动特禽业健康、稳定有序地发展。
申秋红[7](2008)在《中国家禽产业的经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在畜牧业发展中,家禽产业在解决“三农”问题、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满足人民群众对肉类产品需求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家禽产品仍将是我国食物结构中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并将为未来可持续农业的发展继续作出巨大的贡献。家禽产品生产近年来发展迅速,禽肉产量增长较快,且在肉类中所占比重逐年上升,禽肉主产省有山东、广东、江苏等省份,其产量约占全国的47%。禽蛋生产聚集在东北、华中和华东地区。在分析家禽生产情况的基础上本文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家禽产品的物质投入、劳动力和技术进步的贡献率进行了测算,得出这三项投入的贡献率禽肉分别为86%、16%和17%;禽蛋为43%、-9%、71%。20世纪90年代以来,家禽产品消费基本保持上升趋势。1985-2006年,禽肉消费年均增长率12.2%,禽蛋4.1%。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快餐消费的日渐盛行,家禽产品的户外消费日益增加。在对家禽产品消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之后本文设定了家禽产品消费模型,分别计算出家禽产品的城乡居民户内和户外消费的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家禽产品流通和加工对家禽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家禽产品市场价格趋于平稳,且略呈下降趋势。影响其价格变化的因素有饲料价格、相关品价格、居民收入等。禽肉加工中,只有5%左右经过深加工,禽蛋的95%是以鲜蛋的形式上市的。目前,我国家禽产品加工业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对家禽产业的未来发展十分不利。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全面成为禽肉的净进口国,我国除进口一定数量的种禽蛋外,禽蛋一直保持出口优势地位。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一个包括生产、消费、流通和外贸在内的中国家禽产业局部均衡模型,这也是本文的创新点之一。该模型分析了宏观经济重大影响因素,例如收入、饲料价格、汇率对中国家禽产业的影响。在通过模型预测精度检验的前提下,预测了中国家禽产业在人均收入、饲料价格和汇率变动等情况下的家禽产品供给、需求、进出口、均衡价格的未来发展趋势。具体地,拟定了五个预测方案,即基准方案、经济增长方案、饲料价格上涨方案、汇率方案以及综合方案。预计到2020年,综合考虑人均收入以中速速度9%增长,饲料价格上涨15%,人民币汇率以2%的速度上升,结果显示,禽肉产量、净进口、总供给、均衡价格、总需求分别比基准方案下降0.97%,提高40%,上升1.8%,提高10.5%,增加34.5%;禽蛋产量、净进口、总供给、均衡价格、总需求分别比基准下降3.1%、0.9%、2.6%,提高30%,下降2.9%。基于此,对中国家禽产业提出以下建议:生产方面,适当控制家禽散养数量,发展规模化养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健全基层兽医组织和培训,形成疫病防治网络。消费方面,恢复消费者信心,建议政府、媒体和行业协会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正面宣传。加工方面,提高家禽产品的附加值,增加花色品种,积极开展精深加工,培育一批家禽加工出口基地,促进家禽产品出口。关于外贸,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巩固传统出口渠道,开发新兴消费市场;同时加强对家禽产业的宏观调控。
曹丽萍[8](2006)在《甘肃省特禽新城疫流行病学调查与综合防制技术研究》文中认为20世纪90年代末期,特禽养殖业在甘肃不断兴起并呈发展态势,在一些地区有些品种已成规模。但饲养管理及疫病防治等技术匮乏,疫病危害突出,制约了其健康稳定发展。为此,开展了特禽饲养品种、规模、饲养管理水平、疫病防治现状以及新城疫等主要疫病的流行态势、危害情况等方面的调查和防治技术研究。通过对省内64个特禽养殖场的调查,基本查清了我省特禽养殖的主要品种、规模、主要流行疫病种类及流行现状。调查结果表明:我省饲养的特禽品种繁多,达50个品种;饲养规模较大;疫病种类较多,能引起家禽发病的病原几乎都能感染特禽,危害严重,特禽疫病的平均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分别为28.80%和10.90%;其中新城疫(ND)仍是危害特禽较严重的疫病之一,ND的平均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30.67%和26.89%;基本情况调查反映出,我省特禽养殖场总体卫生防疫条件较差,人员素质不高,疫病综合防治意识低下,存在着疫病流行的潜在危险。对省内63个特禽场17个品种的特(珍)禽未免血清947份和3个品种的243份ND免疫血清的血清学调查表明:17个品种中有山鸡、鹧鸪、鹌鹑、肉鸽、鸭、乌骨鸡、鸵鸟、火鸡感染了ND;新城疫免疫后鸽、山鸡、珍珠鸡对ND苗能产生免疫应答反应,但群体免疫抗体水平较低。病原学研究从具有临床症状的病鸽群采集组织样品,采用鸡胚尿囊腔接种法,首次在甘肃分离并鉴定了鸽NDV。该病毒具有血凝活性,用NDV的阳性血清作HI试验检测收获的尿囊液,其血凝活性能被抑制,首次ND HA价达1:16,盲传1代ND HA价达1:64,盲传2代ND HA价达1:256;经送检鉴定分离的病毒属中发型NDV;对其HN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后与国内外21株NDV比较显示为第6个基因型。鸽和鸵鸟的免疫试验结果表明以鸽ND油乳剂苗和鸽ND灭活苗加活苗免疫鸽的抗体效价最高,鸽灭活苗次之,禽L系苗对鸽免疫效果不理想。鸵鸟用禽L系苗免疫的最小剂量应为鸡剂量的20倍,首次免疫时间可根据母源抗体情况,在20~35日龄接种,强化免疫时间可在首次免疫后约90日龄进行,而且每隔约90 d都应强化免疫一次。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诊断结果,针对不同品种特禽新城疫的特点,通过免疫效果试验及查阅国内外有关资料,制定了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付金花[9](2005)在《我国特禽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文中指出特禽业是特种经济禽类养殖业的简称,其养殖的对象是指具有较高的特殊的经济价值和用途的禽类。特禽肉质一般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价值,以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和独具风味为特点。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我国特禽业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邓蓉[10](2003)在《中国肉禽产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众多的国家,尽管农业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已从原有的30%左右下降到目前的15%左右,但农业的发展仍然直接影响着占总人口60%以上的8亿乡村人口的生活。从这个角度来看,研究我国的农业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从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的实践来看,农业越是发达,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越大,由于我国目前畜牧业比重还较低,因此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潜力很大。 近二十年来,我国的畜牧业发展很快。从食物营养角度看,发展畜牧业有助于改善我国人民的膳食结构,提高我国人民的身体素质;从农民增收的角度来看,农民可以通过从事畜牧业生产和经营获取更多的收入;从农业结构调整的角度来看,发展畜牧业可以改进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产品增值。在食品类畜产品中,近年来发展最快的是肉禽产品生产。由于肉禽养殖业发展很快,肉禽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肉类产品增长的有生力量,肉禽业的发展也推动了我国畜牧业的迅速发展。因此,对我国肉禽业进行深入研究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的肉禽业起步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已形成了较大的规模,到2000年产量已相当可观,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位。肉禽业是我国畜牧业发展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也是市场化程度和规模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我国肉禽业的发展特点如下。第一,我国肉禽产业发展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同步。第二,我国肉禽业的发展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较小,从一开始发展就是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第三,在我国肉禽业的养殖方式中,专业户养殖是主要方式,产业化经营对肉禽业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第四,我国的肉禽业较早地初步实现了规模化和区域化发展。第五,现代化肉禽生产所需的良种繁育、商品生产、产品加工及市场销售等环节基本形成。第六,一部分生产出口产品的企业,其生产水平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尤其是在禽肉的精细分割产品市场上,中国占有较大的优势。第七,我国肉禽业在地区间发展不平衡,而且省际间相差较大,东部、中部和西部之间的差距也较大。 本研究采用了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及比较研究等方法,对我国的肉禽业进行了全面分析。论文的内容分为八大部分,第一部分通过产业发展理论和消费理论分析了我国肉禽产业发展的动因,第二部分对我国肉禽业进行了生产发展分析、分省分析和不同饲养方式下的效益分析,第三部分分析了我国肉禽业的产品结构和家禽品种资源的保护问题,第四部分分析了我国肉禽业的饲料经营状况、肉禽养殖经营问题和肉禽产品流通问题,第五部分对我国肉禽业的产业化经营问题作了详尽的分析,第六部分主要分析了肉禽业的规模化发展和区域发展问题,第七部分分析了我国肉禽业的进出口状况和比较优势,第八部分我国肉禽业的发展策略和政策建议。 对我国肉禽产业从发展动因,到生产、经营、消费和贸易进行全方位的系统研究尚属首次。论文的创新之处首先是从产业发展规律、国内消费推动和出口带动的角度研究我国肉禽业的发展动因。其次表现在,以往的研究是分别对饲料业、畜产品养殖业、畜产品加工流通和畜产品消费进行研究,本次研究力求通过产业链将四部分统一起来进行分析研究。第三是不仅在全国的层面上进行分析,而且深入到各省区的层面上进行研究,并分别以中东西三个地区和不同的饲养方式对我国肉禽业的成本效益进行了深入分析。第四是对我国肉禽产业的产品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第五是对我国不同饲养方式下的肉禽业进行了比较优势的测算。
二、我国特禽养殖业现状与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特禽养殖业现状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畜禽养殖行业排污许可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国外研究进展 |
1.2.2 国内研究进展 |
1.3 研究方法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畜禽养殖业排污许可证发放范围研究 |
2.1 排污许可证发放管理的畜禽品种研究 |
2.1.1 不同畜禽养殖量分析 |
2.1.2 不同畜禽产污量分析 |
2.2 畜禽养殖业排污许可发放规模研究 |
2.2.1 不同省份畜禽养殖划分标准 |
2.2.2 畜禽养殖出栏量占比分析 |
2.2.3 规模养殖粪污消纳有配套土地 |
2.2.4 不同粪污处理模式下的许可证发放 |
2.2.5 畜禽养殖环境监管能力及治理现状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畜禽养殖业排污许可指标研究 |
3.1 排污许可证中许可浓度的指标分析 |
3.2 排污许可证中许可排放量的指标分析 |
3.2.1 我国水环境质量状况 |
3.2.1.1 地表水环境主要污染物 |
3.2.1.2 湖库主要污染物指标 |
3.2.1.3 重点水利工程污染物指标 |
3.2.1.4 地下水主要污染物指标 |
3.2.2 纳入养殖业排污许可管理进行总量控制的指标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畜禽养殖排污许可限值确定方法 |
4.1 许可限值核算方法的研究 |
4.2 许可排放量的核算方法体系构建 |
4.2.1 具体步骤 |
4.2.2 许可限值确定具体流程图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结论 |
5.2 创新之处 |
5.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我国特禽养殖现状与疾病防治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珍禽与特禽的概念 |
1.1 珍禽概念 |
1.2 特禽概念 |
2 我国特禽养殖现状 |
3 特禽养殖的疾病防治对策 |
3.1 特禽养殖的疾病类型 |
3.2 防治对策 |
4 结语 |
(3)我国家养雉鸡养殖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家养雉鸡的种类 |
1.1 河北亚种雉鸡(地产雉鸡) |
1.2 左家雉鸡 |
1.3 中国环颈雉 |
1.4 黑化雉鸡 |
1.5 白雉鸡 |
1.6 特大型雉鸡 |
1.7 天峨六画山鸡 |
2 我国雉鸡资源的分布 |
3 我国家养雉鸡的养殖现状 |
3.1 雉鸡养殖发展历程 |
3.2 雉鸡养殖发展对策 |
4 展望 |
(4)多业经营的农业企业组织优化问题研究 ——以河南省联兴油茶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4 本文结构和基本内容 |
1.5 本文的创新点、难点及不足之处 |
1.5.1 论文的创新点 |
1.5.2 论文的难点 |
1.5.3 论文的不足之处 |
2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农业企业多业经营 |
2.1.2 农业企业产业化经营 |
2.1.3 农业企业组织结构 |
2.2 理论基础 |
2.2.1 企业多业经营理论 |
2.2.2 农业企业产业化经营理论 |
2.2.3 农业企业组织结构理论 |
3 多业经营的联兴油茶产业的基本情况 |
3.1 河南省联兴油茶产业开发公司简介 |
3.2 企业多业态经营发展背景及条件 |
3.2.1 企业发展背景 |
3.2.2 企业发展条件 |
3.3 联兴油茶企业的产业链发展 |
3.3.1 油茶种植业 |
3.3.2 特禽养殖业 |
3.3.3 苗木花卉产业 |
3.3.4 油茶生态旅游业 |
3.3.5 油茶生态科技产业园 |
4 联兴油茶多业经营的企业组织结构建设 |
4.1 企业组织结构的发展现状 |
4.1.1 实体公司组织 |
4.1.2 特禽养殖产业组织 |
4.1.3 苗木花卉产业组织 |
4.1.4 生态旅游开发组织 |
4.2 企业多业经营的效益分析 |
4.2.1 经济效益 |
4.2.2 社会效益 |
4.2.3 生态效益 |
5 联兴油茶企业组织建设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
5.1 企业组织建设发展的有利因素 |
5.1.1 土地资源及农村劳动力资源优势 |
5.1.2 具有较完善的产业链优势 |
5.1.3 形成了企业与农户之间长效的利益联结机制 |
5.2 企业组织发展的制约因素 |
5.2.1 企业组织经营管理体系不健全 |
5.2.2 缺乏有效的、足够的融资渠道 |
5.2.3 企业产品市场化程度低 |
5.2.4 农民组织化程度低 |
5.2.5 缺乏切实的地方政府扶持 |
6 联兴油茶企业组织优化方案及发展对策建议 |
6.1 联兴油茶企业组织优化方案 |
6.2 联兴油茶产业组织发展对策建议 |
6.2.1 健全企业组织经营管理体系 |
6.2.2 完善与农户之间利益联结机制 |
6.2.3 拓宽并形成多样化的融资渠道 |
6.2.4 提升企业产品的市场化程度 |
6.2.5 吸纳农民加入产业组织建设 |
6.2.6 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引导作用 |
7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5)我国特禽养殖业的现状及对策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现状 |
1.1 养殖品种多 |
1.2 养殖数量大 |
1.3 养殖水平不断提高 |
1.4 多种饲养模式并存 |
2 存在的问题 |
2.1 规模化程度低、技术力量薄弱 |
2.2 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指导 |
2.3 特禽的疾病防疫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
3 对策措施 |
3.1 增强规模化、产业化建设, 提高技术水平 |
3.2 政府积极指导, 加强法制管理 |
3.3 加强疫病防治, 实现安全生产 |
(6)我国特禽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特禽业存在的问题 |
2 发展对策 |
3 结语 |
(7)中国家禽产业的经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家禽产业的研究现状 |
1.2.2 国外家禽产业的研究现状 |
1.2.3 对家禽产业研究现状的评析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概念说明与界定 |
1.5 研究的理论基础、方法与技术路线 |
1.6 数据来源 |
1.7 论文可能的创新点和困难 |
第二章 家禽业发展的总体概况 |
2.1 家禽起源 |
2.2 全球家禽业发展概况 |
2.2.1 禽肉生产 |
2.2.2 禽蛋生产 |
2.2.3 家禽产品贸易 |
2.2.4 家禽产品消费 |
2.3 中国家禽产业发展概况 |
2.3.1 中国家禽产业发展的历史沿革 |
2.3.2 中国家禽产业发展现状 |
2.3.3 中国家禽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2.4 中国家禽产业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
2.4.1 畜牧业在农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
2.4.2 家禽产业在畜牧业乃至整个农业经济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
2.4.3 加入WTO 与中国家禽产业的发展 |
2.4.4 禽流感疫情与中国家禽产业 |
第三章 中国家禽产品生产的历史变化和成因 |
3.1 家禽生产的历史阶段划分 |
3.2 家禽产品生产的历史趋势 |
3.2.1 家禽品种 |
3.2.2 家禽存栏 |
3.2.3 家禽出栏 |
3.2.4 禽肉生产 |
3.2.5 禽蛋生产 |
3.3 家禽产品生产的区域分布 |
3.4 中国家禽产业规模化发展趋势 |
3.4.1 肉鸡的规模化生产 |
3.4.2 蛋鸡的规模化生产 |
3.5 中国家禽产业生产增长的动因分析 |
3.6 家禽产品生产成本与收益分析 |
3.6.1 家禽产品生产成本与收益的构成分析 |
3.6.2 不同饲养规模的成本与收益变化趋势 |
3.6.3 区域间成本与收益的比较分析 |
3.6.4 影响成本与收益变动的因素分析 |
3.7 家禽产品生产者对价格变动的供给反应 |
3.7.1 家禽产品生产模型 |
3.7.2 家禽产品生产模型变量及含义 |
3.7.3 家禽产品生产模型解释 |
第四章 中国家禽产品消费 |
4.1 历史趋势 |
4.1.1 总量消费及其发展变化 |
4.1.2 人均消费量 |
4.2 区域差异 |
4.3 城乡差异 |
4.4 新的消费方式:在外消费及其他 |
4.5 家禽产品消费行为的实证分析 |
4.5.1 家禽产品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
4.5.2 模型设定及估计结果 |
4.6 家禽产品消费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
第五章 中国家禽产品流通与加工 |
5.1 中国家禽产品物流发展的历史变迁及现状分析 |
5.1.1 家禽产品流通体制的历史变迁 |
5.1.2 中国家禽产业流通现状分析 |
5.2 中国家禽产品价格波动及其影响因素 |
5.2.1 家禽产品市场价格 |
5.2.2 家禽产品价格波动因素分析 |
5.3 家禽产品加工及其产业化发展状况 |
5.3.1 发展现状 |
5.3.2 存在问题 |
5.3.3 家禽产品加工业发展趋势 |
第六章 中国家禽产业的国际贸易 |
6.1 家禽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趋势 |
6.1.1 家禽产品贸易在我国畜产品贸易中的地位 |
6.1.2 家禽产品贸易发展趋势 |
6.2 进出口结构 |
6.2.1 进口品种和种类分析 |
6.2.2 出口品种和种类分析 |
6.3 家禽产品进出口国别分析 |
6.3.1 来源国分析 |
6.3.2 进口省区分析 |
6.3.3 出口目的地情况分析 |
6.3.4 出口省区分析 |
6.4 我国家禽产业对外贸易存在问题 |
6.5 对我国禽肉进出口的回归分析 |
第七章 中国家禽产业部门均衡模型 |
7.1 中国家禽产业部门均衡模型 |
7.1.1 模型概况及结构 |
7.1.2 数据来源及技术处理 |
7.1.3 部门均衡模型参数估计 |
7.1.4 模型精度检验 |
7.2 宏观经济发展对中国家禽产业发展的影响 |
7.2.1 中国家禽产品供求平衡情况 |
7.2.2 中国家禽产业供需变动预测的假定 |
7.2.3 中国家禽产业未来发展的模拟预测结果 |
7.3 改进模型的设想及其他 |
第八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8.1 结论 |
8.2 中国家禽产业及相关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8)甘肃省特禽新城疫流行病学调查与综合防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文献综述参考文献 |
试验一 甘肃省特禽新城疫等主要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
1 材料与方法 |
2 调查内容与结果 |
3 讨论与小结 |
试验二 甘肃特禽养殖场新城疫血清学流行病学调查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与小结 |
试验三 病原学诊断与病毒分离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与小结 |
试验四 鸽和鸵鸟不同新城疫疫苗免疫效果观察和免疫抗体水平检测试验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与小结 |
试验五 综合防治技术的制定 |
1 甘肃省规模化特禽场ND 综合防治技术要点 |
2 甘肃省规模化养鸽场 ND 综合防控技术要点 |
3 甘肃省规模化鸵鸟场ND综合防治技术要点 |
试验研究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科研成果 |
导师简介 |
(10)中国肉禽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目录 |
图表目录 |
第一章 导论 |
一.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二. 文献综述 |
三.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
四. 论文的基本结构 |
第二章 我国肉禽产业的发展动因 |
第一节 产业发展理论 |
一. 产业的形成和产业结构 |
二. 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 |
三. 产业结构演进规律 |
四.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
第二节 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分析 |
一. 农业产业内部结构演进规律 |
二. 类比配第-克拉克定理分析农业内部结构 |
三. 农民不离开农村实现增收的途径--发展畜牧业实现粮食的转化增值 |
第三节 国内消费动因 |
一. 现代消费理论 |
二. 我国人民的消费特点 |
三. 我国人民食物结构的改变 |
四. 禽肉产品的消费发展趋势 |
第四节 出口动因 |
一. 通过肉禽产品出口增加我国农民的收入 |
二. 通过增加肉禽产品的出口促进农业经营方向和结构的转变 |
第三章 我国肉禽业发展分析 |
第一节 我国肉禽业发展总体分析 |
一. 我国肉禽业发展概况 |
二. 我国肉禽业生产水平分析 |
三. 我国肉禽业的发展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
第二节 我国肉禽业发展的分省分析 |
一. 我国各省区家禽存栏量和家禽出栏量分析 |
二. 我国各省区禽肉产量分析 |
三. 我国各省区每只存栏家禽产肉量分析 |
四. 我国各省区人均禽肉占有量分析 |
第三节 我国肉禽业不同饲养方式的效益分析 |
一. 国营集体饲养方式的效益分析 |
二. 专业户饲养方式的效益分析 |
三. 不同饲养方式的比较和结论 |
第四章 我国肉禽业的产品结构问题 |
第一节 我国肉禽产品结构分析 |
一. 肉禽品种结构和最终产品结构分析 |
二. 肉禽产品消费结构分析 |
第二节 黄羽肉鸡发展分析 |
一. 国内外市场对黄羽肉鸡的需求分析 |
二. 我国黄羽肉鸡的开发和生产情况分析 |
三. 黄羽肉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四. 对我国黄羽肉鸡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三节 水禽业发展分析 |
一. 我国水禽业发展概述 |
二. 我国水禽资源的开发利用 |
三. 我国肉鸭发展分析 |
四. 我国肉鹅的发展分析 |
五. 促进我国水禽业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
第四节 特种家禽发展分析 |
一. 我国特禽业的现状分析 |
二. 我国特禽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三. 特禽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
四. 我国特禽业未来的发展对策 |
第五节 我国种禽场概况和家禽品种资源的保护问题 |
一. 全国种禽场分布概况 |
二. 我国禽类遗传资源工作的不平衡性 |
三. 我国家禽主要品种的来源和生产性状 |
四. 我国家禽选育工作发展展望 |
第五章 我国肉禽产业经营现状分析 |
第一节 肉禽业的饲料经营 |
一. 我国饲料业发展的历史 |
二. 我国饲料业的发展现状 |
三. 我国肉禽业的饲料生产状况 |
四. 我国饲料业面临的问题 |
第二节 我国畜牧业经营方式的变革和肉禽业的家庭经营 |
一. 建国以来我国畜牧业经营方式的四次大变革 |
二. 家庭经营是我国肉禽业的主要经营形式 |
第三节 肉禽产品的加工与流通 |
一.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意义及我国肉禽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趋势 |
二. 我国畜产品流通特点和畜产品流通渠道 |
三. 我国肉禽产品的流通特点和流通渠道 |
四. 我国肉禽产品流通的发展趋势 |
第六章 我国肉禽业的产业化经营分析 |
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理论探讨 |
一.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理论基础 |
二. 我国现阶段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原因 |
三. 对我国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绩效的评价 |
第二节 我国肉禽业的产业化经营分析 |
一. 肉禽业小生产者的组织化--产业化经营的基本内涵 |
二. 我国肉禽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形式 |
三. 对我国肉禽业产业化经营的几点建议 |
第七章 我国肉禽产业的规模化和区域发展问题 |
第一节 规模经济理论 |
一. 狭义的规模经济与广义的规模经济 |
二. 聚集规模经济 |
第二节 我国肉禽业的规模化发展分析 |
一. 从劳均年产禽肉的水平分析 |
二. 从养殖场和专业生产农户的出栏水平分析 |
三. 对我国肉禽规模化发展的评价 |
第三节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
一. 区域发展理论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
二. 区域发展与劳动的地域分工理论 |
三. 区域发展的大协调全息经济运行理论 |
四. 区域发展的梯度推移理论 |
第四节 我国肉禽产业的区域发展 |
一. 我国禽肉产量在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分布情况 |
二. 我国规模化养殖场户的地区分布 |
三. 我国规模化肉禽生产的区域布局变化 |
四. 对我国肉禽业区域布局的评价 |
第八章 我国肉禽业的进出口状况和比较优势分析 |
第一节 我国肉禽业的进出口分析 |
一. 世界肉禽业发展现状 |
二. 中国与世界肉禽产品进出口状况 |
第二节 我国肉禽业的比较优势分析 |
一. 比较优势的测度方法 |
二. 选择方法及参数确定 |
三. 测算结果及分析 |
第三节 我国肉禽业竞争优势的国际比较 |
一. 世界各国肉禽产品出口国际竞争力比较 |
二.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肉禽业发展的影响 |
第九章 基本结论与政策建议 |
一. 基本结论 |
二. 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我国特禽养殖业现状与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畜禽养殖行业排污许可管理研究[D]. 郭玲. 湖南农业大学, 2019(08)
- [2]我国特禽养殖现状与疾病防治对策[J]. 贾佳丽. 乡村科技, 2017(06)
- [3]我国家养雉鸡养殖现状分析[J]. 李启军,宋超,邢秀梅,宁浩然,徐超,高兵,吴琼. 中国家禽, 2017(03)
- [4]多业经营的农业企业组织优化问题研究 ——以河南省联兴油茶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为例[D]. 陈海霞.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6(03)
- [5]我国特禽养殖业的现状及对策措施[J]. 綦爱平,曲香云,张梅.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4(05)
- [6]我国特禽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 王艳艳. 湖南农机, 2010(11)
- [7]中国家禽产业的经济分析[D]. 申秋红.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8(10)
- [8]甘肃省特禽新城疫流行病学调查与综合防制技术研究[D]. 曹丽萍. 甘肃农业大学, 2006(01)
- [9]我国特禽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 付金花. 吉林畜牧兽医, 2005(10)
- [10]中国肉禽产业发展研究[D]. 邓蓉.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