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统计预测在妇幼保健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锐杰[1](2021)在《创新加工类企业管理新思路》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通过对大型机械制造加工类企业的薪酬绩效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发现,该类企业薪酬绩效管理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从内外部薪酬绩效水平调查来看,其仍需通过内部薪酬绩效的完善与优化,提升整体管控水平,从而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期待本次研究能够为大型机械制造加工类企业的薪酬绩效管理,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沐婷玉[2](2018)在《基于社会支持理论的产后抑郁网络干预策略及网络平台的构建》文中认为目的初步构建以社会支持理论为基础的产后抑郁网络干预平台,为孕产妇提供信息和情感支持,以消除或减少孕产期女性产后抑郁危险因素,降低产后抑郁发生的风险,从而有效预防产后抑郁的发生。方法本研究包括两部分。研究一:产后抑郁网络干预策略的构建。依据多阶段优化策略(MOST)所提出的健康干预策略的构建方法,通过理论分析、文献回顾、孕产妇的个体化访谈,初步形成产后抑郁网络干预的策略。目的性抽取21名孕产妇,运用半结构式访谈深入探讨孕产妇对产后抑郁的了解及围产期保健需求;再对129名孕产妇进行结构式访谈,了解孕产妇网络使用现状和通过网络干预可能性。研究二:产后抑郁网络干预平台(妈咪go)的构建。与信息技术人员合作进行网络技术构建,将研究一中形成的产后抑郁网络干预策略构建为干预平台,再使用系统可用性量表对20名孕产妇进行网络平台的可用性测试,了解孕产妇使用平台的意愿及反馈意见,进一步完善产后抑郁网络干预平台。结果研究一:产后抑郁网络干预的策略。干预对象,选择存在产后抑郁发生风险或存在产后抑郁的孕妇。干预周期,网络学习时间不少于4周。干预结局指标,产后抑郁发生率、网络运转指标、孕产妇对网络平台的评价等。干预内容包括信息支持和情感支持,信息支持主要包括产前阶段、产后阶段和在线咨询。情感支持主要有在线音乐和同伴交流。研究二:初步构建的产后抑郁网络平台。产后抑郁网络干预平台“妈咪go”,包括用户使用界面(信息支持、情感支持、在线咨询、个人中心、用户注册)和后台管理界面(会员信息管理、问卷信息管理、干预信息管理、在线留言管理、数据统计分析及系统管理)。“妈咪go”平台可用性测试达到“良”的水平,并根据孕产妇反馈意见对平台注册、信息支持内容、在线咨询提醒设置进行调整。结论本研究经理论分析、文献回顾及孕产妇个体化访谈形成产后抑郁网络干预策略,并与信息技术人员合作形成产后抑郁网络干预平台—“妈咪go”。同时,根据孕产妇个体化访谈了解到孕产妇获取围产期知识的途径多样,但主要通过母婴APP和百度等网站获取知识,网络在孕产妇健康指导中占优势。基于社会支持理论、贝克抑郁理论中的情感与认知反馈模型和Ritterband网络干预模式构建的产后抑郁网络干预平台可用性良好,使用过程中孕产妇更为注重网络平台使用的方便性、内容的丰富性和功能的创新性。
刘铁诚[3](2021)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影响因素及完善策略研究 ——以山东省济南市考核评价结果为实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自2009年我国新医改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制度以来,有效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便成为政府重要的政策目标。为保证这一政策目标的有效落实,各级政府强化措施建设,保证了相关工作的有序推进。但由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涉及范围的广泛性和问题解决的复杂性,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影响因素成为目前研究的短板。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和对实践工作的考察分析认为,服务项目政策目标在妇幼保健和预防接种等项目上落实良好,但在慢性病健康管理等方面始终较差。为此,从研究角度有必要弄清楚哪些因素是决定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关键变量?供需双方在影响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过程中的作用关系及影响变量是什么?体制机制方面的障碍有哪些?在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关键阶段,厘清这些影响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将有利于关键问题的解决。研究目的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探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从而为解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关键问题、完善相应措施提供政策建议。具体研究目标包括:(1)分析典型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现状及实施问题;(2)明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主要影响因素;(3)分析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过程中影响变量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4)提出解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关键问题的措施和政策建议。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本研究将山东省济南市作为典型地区开展研究。资料来源包括三部分,包括(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结果。内容包括2018年济南市15个区县和449家基层卫生机构的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情况以及组织管理和资金管理工作得分和扣分原因。(2)关键知情人访谈资料。选取市区两级卫生行政部门、市区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基层卫生机构的相关负责人和业务骨干35人作为供方关键知情人;采用偶遇抽样法收集基层卫生机构门诊患者90人作为需方关键知情人。采用半结构化访谈问卷进行深入访谈。(3)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相关影响因素数据。通过卫生统计年鉴和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提取区县和基层卫生机构的社会人口、卫生资源和医疗服务等指标数据。本研究首先采用方差分析和Student-Newman-Keuls检验分析比较各区县和机构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评估结果,总结典型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整合“结构-过程-结果”模型和安德森卫生服务利用行为模型,从供需双方角度构建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影响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形成影响因素分析的应用框架。通过文献研究收集既往研究结果中的影响因素,采用扎根理论质性分析方法对典型地区供需双方关键知情人访谈资料进行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和核心编码,梳理影响因素间的逻辑关系,形成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影响因素分析框架。最后基于分析框架筛选供需双方变量作为自变量,将以慢性病管理为核心的健康防控项目工作指标作为因变量,进行实证分析。先采用多水平线性模型分析区县和机构两层面上供需变量对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影响方向和效应大小,再通过中介效应分析和交互作用分析探索机构层面供需双方变量间的影响路径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现状及实施问题。①各区县以慢性病健康管理为核心的项目工作指标距离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差距较大。健康档案管理、高血压健康管理、糖尿病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等服务项目政策目标未达标的区县比例分别为100%、66.67%、73.33%和86.67%,机构服务项目工作指标在各区县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妇幼保健、疾病防治、协查管理等服务项目政策目标在各区县间均已达成或超额达成。②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和基层卫生机构的组织管理工作绩效考核得分在区县间分布差异较大。区县组织管理平均得分11.4分(9-13.5分),主要问题是制度建设、分工协调和问题整改等方面落实不到位;机构组织管理平均得分8.13分(2-10分),主要问题为制度建设和绩效工作落实不到位。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管理绩效考核得分在区县层面无扣分,机构平均得分8.62分(5-10分),得分在区县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要问题为预算执行不到位和资金使用不合规。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影响因素。本研究首先构建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和形成分析框架。具体过程是通过研究整合相关卫生服务模型,构建了“供方影响因素-需方影响因素-项目政策目标”理论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系统收集影响因素建立分析框架。分析要素可以归纳为供方和需方两类,其中供方影响因素包括政策制度(配套政策、配套制度、项目设计)、资源保障(人力资源、项目经费、硬件设备)、组织保障(运行模式、部门协作、信息化建设);需方影响因素包括倾向特征(人口学、社会结构、健康信念)、促进资源(经济能力、社会组织)、健康需要(感知需要、评估需要、效果评价)。其次是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通过多水平线性模型分析发现,机构水平上健康档案管理、高血压健康管理、糖尿病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等四个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不同程度上受区县和机构层面供需双方因素的共同影响。人力资源(区县每千人护士数、区县每千人公共卫生人员和区县每万人全科医生数)、硬件设施(区县基层卫生机构平均床位数)、项目经费(机构资金管理得分)、组织保障(区县和机构组织管理得分)等供方要素与不同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间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均为独立正相关;机构公卫医师人均负担目标人群数与四个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均呈独立负相关。区县基层需方社会人口要素中,区县人均GDP和人口增长率与不同项目工作指标间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均为独立正相关,区县人口密度和死亡率均是独立负向影响因素。机构层面需方要素中,效果评价(辖区居民满意度)和健康信念(辖区居民知晓率)均是健康档案管理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正向影响因素,健康信念(辖区居民知晓率)同时是高血压健康管理、糖尿病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等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负向影响因素。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过程中影响变量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中介效应分析发现,辖区居民满意度和知晓率等需方变量在供方变量影响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过程中存在显着部分中介效应。在每机构公卫医师人均负担目标人群数、资金管理得分、组织管理得分、医生满意度等供方变量影响各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总效应中,居民满意度的中介效应比例为50.30%~73.09%,居民知晓率的中介效应比例为13.04%~71.90%。交互作用分析发现,在影响健康档案管理、高血压健康管理和糖尿病健康管理等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过程中,居民满意度和知晓率等需方变量与机构供方变量间存在交互效应。居民满意度和知晓率高于全市平均值时,可以降低每机构公卫医师人均档案数对健康档案管理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负向阻碍作用、增强机构资金管理得分的正向促进作用、削弱医生满意度的正向促进作用。结论与建议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需要系统性制度安排。项目评估发现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项目建设的系统性措施落实不到位,包括项目设计结构与布局不尽合理、绩效考核制度不够完善等;(2)项目建设保障要素落实不协同,包括人力资源和硬件设施等基层卫生资源保障水平不足;(3)组织管理工作执行不到位;(4)资金管理制度执行不规范等,影响了以慢性病管理为核心健康防控项目政策目标的落实。这提示我国卫生行政部门需要从政策建设角度进行系统性制度安排,完善项目服务内容和绩效考核制度的制度设计,建立服务包动态调整机制,重视区县和机构间人力资源、硬件设施等方面的资源保障,加强区县和机构的组织管理和资金管理工作,促进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2.建立项目落实的动态评估模型,有助于及时发现项目政策目标落实和管理工作执行中的问题。本研究从供方和需方两个角度系统地整理了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影响因素分析框架的核心、模块和要素三级维度,并通过实证研究在典型地区区县和基层卫生机构两个层面验证了“结构-过程-结果”模型和安德森模型的理论整合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影响因素研究领域的适用性和有效性。以上研究结果可作为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动态评估模型构建的工作基础。3.政府牵头建立供需多方参与的协同机制可有效提高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效率和质量。实证研究验证了区县和机构层面上人力资源、硬件设施、项目经费、组织保障等供方要素和社会人口、健康信念、效果评价等需方要素共同影响机构层面服务项目政策目标的落实,进一步揭示了辖区居民满意度和知晓率等需方变量作为中介变量在供方变量影响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过程中的中介作用和交互作用,探析了供需双方因素影响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影响路径和潜在机制。研究结果提示应该重视需方要素在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中的重要作用,利用社区居民满意度和知晓率指标识别重点干预人群,切实提高居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认知水平和利用水平。创新性1.本研究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服务本质出发,整合“结构-过程-结果”模型和安德森模型,从供需双方角度系统梳理了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影响因素的指标维度,构建了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和分析框架。既考虑了影响因素分析理论上的规范性,也考虑到了分析过程中变量的可变性,为开展影响因素分析的系统研究提供了变量筛选工具,从方法学角度具有一定的创新性。2.本研究在区县和基层卫生机构两个层面上对供需双方影响因素在影响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过程中的作用强度和相互作用关系进行了定量测算,明确了供方因素影响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直接作用路径和通过需方因素的间接影响路径,探讨了需方关键影响因素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服务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促进作用和政策干预意义。这对不同层面的政策制定者统筹卫生资源、制定干预策略、完善目标措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局限性本研究以山东省济南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考核评估问题发现和影响因素分析为例进行的研究,研究结果虽具一定的代表性,但结论外推至客观条件差异较大的地区时存在一定局限性。实证分析时尽管对典型地区区县和基层卫生机构两级变量信息挖掘较为详尽,但区县和机构两个层面难以涵盖理论模型和分析框架涉及的全部影响领域。同时由于本研究是横断面研究,不能够反映时序变化的影响,也可能会对本研究方法学的推广应用带来一定的影响。
赵雯[4](2020)在《“互联网+医疗”在L医院门诊服务流程优化中的应用》文中指出医疗就诊问题是当今社会发展人们最关心的现实问题之一。作为患者需要得到最及时最满意的就诊服务,作为医疗机构希望通过提供令患者满意的医疗服务从而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由于医疗资源的稀缺性以及社会生活的快节奏,在我国就诊需求和供给方面依然存在较大的矛盾。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及人们对于妇幼保健问题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L医院作为一家沿海中等城市的民营妇幼专科医院,也开始慢慢出现之前只有大型综合医院才会存在的现象:日常门诊业务量大与就诊患者等待时间长的矛盾,造成患者抱怨、投诉、满意度不高,甚至患者也出现了流失的现象,因此需要对L医院的门诊服务流程进行优化研究。论文通过实地观察、数据分析和问卷调研等方式,收集整理了L医院门诊就诊流程的相关信息,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探讨,总结归纳其门诊就诊流程中主要问题有:患者就医成本高、患者流无序、原流程繁琐导致排队频繁、原有预约就诊制度矛盾突出等。通过进一步分析找到其产生原因主要有:(1)医院原有门诊流程重在考虑医院自身业务划分而忽视患者体验;(2)当前流程中人工服务模式占据主导,对新的网络技术应用不充分造成服务效率低下,影响了门诊的整个服务效率,降低了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3)在医院的运营管理中存在运营数据管理不到位、人员考核机制不健全等薄弱环节。为了企业的良好发展,所以需要对L医院的门诊服务流程进行重组及优化。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与传统医疗行业逐渐融合,正在兴起的“互联网+医疗”成为解决L医院门诊服务流程这一问题的契机。业务流程重组中的阶段-任务框架方法包含六个步骤,分别是:(1)构建思想阶段;(2)项目启动阶段;(3)流程诊断阶段;(4)流程设计阶段;(5)流程重组阶段;(6)监测评估阶段,运用该方法对L医院的门诊服务流程进行重组,初步应用“互联网+医疗”对门诊流程进行优化,通过预约挂号、移动支付、远程监护、导诊机器人等对流程环节进行精简,去除重复、多余环节,为患者提供更便捷的服务,节约就医时间及费用,也为医院降低了经营成本。最后利用排队论模型对于新流程的绩效进行评估,发现门诊流程得到优化、患者排队次数及等待时长显着缩短、平均就诊效率明显提高、客户满意度提升,验证了实施“互联网+医疗”项目的效果。
董佳倩[5](2020)在《全面开放二孩政策背景下上海生育保障措施完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依靠着人口红利,在经济及社会发展取得了显着的突破,但也伴随着独生子女政策实施逐渐消失,生育率低、人口老龄化严重、失独家庭等问题逐渐凸显。为解决中国人口出生率增长速度缓慢的问题,优化人口年龄结构,避免社会出现老龄化、漏斗化,中央于2015年10月29日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正式通过了全面开放二孩政策。2016年1月1日,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法》第十八条第一款规定:“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然而,在全面开放二孩政策的4年后,上海市人口出生率并未如同政策设立初衷那样出现明显增长,社会人口依旧向老龄化发展。故本研究主要以上海市育龄阶段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在梳理上海市生育保障措施和影响生育率因素的基础上,阐述了上海市生育保障措施的现状,并结合供给侧理论、贝克尔生育经济理论分析影响生育率提升的因素、原因及提出改进对策,从而形成一套完善的、可复制的生育保障措施。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查阅并解了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提升生育率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对周围育龄人员或是一孩父母进行深度访谈,确定影响生育意愿的因素。并编制了关于上海市生育保障措施的调查问卷,随机选取了上海5个区育龄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了育龄人员的基本情况、对上海市生育保障措施的知晓度和对提升生育行为的建议。调查发现育龄人员的二孩生育行为低于生育意愿,受作为配套政策的生育保障措施影响较深,并且受潜在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建议基于贝克尔生育经济理论基础,现代社会家庭更倾向于提升育儿的质量而非数量,所以在配合运用供给侧理论条件下,创造优质的保障体系,提升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从侧面提升育龄人员的满意度,以此为契机提升生育率。通过对上海市生育保障措施进行完善,来促进全面开放二孩政策在上海市城镇内的开展与实施,激励上海市人民对养育二孩的积极性,从而提升上海市人口的出生率,达到优化社会年龄结构的最终目的。
刘成凤[6](2020)在《苏州市妇幼保健院运行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妇幼保健院是我国医疗服务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医疗机构组成部分。妇幼保健对于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由此,妇幼保健院的服务质量,对于国家卫生防病体系的健全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占据着优先的位置。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数据处理与深度访谈法、理论分析法、归纳总结法等研究方法,梳理我国妇幼卫生工作方针、法律法规及政策、苏州市妇幼保健院现状,探讨建设苏州市妇幼保健院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深度剖析苏州市妇幼保健院存在部分问题:无独立妇幼保健院,区域功能设置繁杂;妇幼卫生人才紧缺,卫生服务供给不足;服务就诊流程复杂,患者就诊满意度较低;信息化应用水平低,医疗服务便捷性较低;基层妇幼服务不足,诊疗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基于运用公共产品理论、流程再造理论和系统论,本文提出了苏州市妇幼保健院的发展路径选择:建设独立的妇幼保健院,合理设置功能中心;强化妇幼保健人才队伍,提升卫生服务供给;优化医疗服务就诊流程,提升患者就诊满意度;加强信息工具全面应用,逐步实现智慧医疗;构建妇幼保健医疗网络,保障全环节妇幼保健;加强社区妇幼保健技能培训,提升基层诊疗服务水平等对策。
卢璐[7](2021)在《“互联网+”背景下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策略研究 ——以昆明市妇幼保健院为例》文中提出在企业化改革的大环境下,昆明市妇幼保健院也在向着企业单位的方向转型。昆明市妇幼保健院与通策医疗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在9年前开始合作,于2011年11月5日签订《昆明市妇幼保健院与通策医疗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建设生殖中心合作协议》,共同出资设立昆明市妇幼保健生殖医学医院有限公司,同年通策医疗投资有限公司对昆明市妇幼保健院投资3亿元进行分院的建设。在昆明市妇幼保健院在向企业转型这一过程中,如何加强市场收益和提升医疗资源的良性循环,是企业化改革的关键,也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本文以昆明市妇幼保健院作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国内妇幼保健和“互联网+”医疗的概念和作用。然后对国外妇幼保健发展现状和国外“互联网+”医疗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国外妇幼保健可看出:1、开展新的“互联网+”医疗模式,使医疗资源能够发挥更大效能,适应市场的扩大;2、扩大云端系统覆盖面,补充完善基层妇幼保健服务未能涵盖的部分;3、与其他产业进行网络连接,扩大产业业务范围。通过国外“互联网+”医疗可看出:1、应用“互联网+”对于复杂繁琐的诊疗流程进行简化和整合,可以节省很多医疗行业不必要的人力成本。2、利用“互联网+”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便利,可以节省大量的物质成本和时间成本。3、通过“互联网+”医疗与其他产业进行非产权战略联盟,可以节省开展新业务的技术成本。再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昆明市妇幼保健院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通过SWOT分析发现传统的医疗模式下,昆明市妇幼保健院的局限性日渐凸显,无法满足妇幼群体保健市场的迅速增长,通过“互联网+”平台可以加强市场收益和医疗资源提升的良性循环。最后,基于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和非产权战略联盟,提出“互联网+”背景下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的对策建议。通过业务流程重组和非产权战略联盟,改善就诊模式,扩展业务,加强营销和宣传,提高市场收益,促进市场收益和医疗资源提升的良性循环,使医院在企业化改革的道路上可持续发展。
邓婷[8](2020)在《基于平衡计分卡的衡阳县妇幼保健院临床科室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文中提出绩效考核是企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强其绩效评价研究极其重要,也具有重大价值。本文以衡阳县妇幼保健院(下文简称妇幼保健院)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主要构建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评价体系,以有效评价妇幼保健院临床科室绩效,促进其临床科室的发展。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二部分介绍医院绩效考核的内涵,平衡计分卡理论及优势。第三部分介绍衡阳县妇幼保健院的基本情况与临床科室现有绩效评价模式,分析临床科室现有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为是本文重点章节,构建了一套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妇幼保健院临床科室的绩效管理体系。首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同类别医院临床科室的绩效指标,对指标进行初选;其次,通过专家调查法对初定指标进行再次筛选;最后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由此建立一套基科学合理的妇幼保健院临床科室的绩效评价体系。第五部分采用TOPSIS法,运用所构建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妇幼保健院各临床科室综合绩效进行评价,以此验证文章所构建的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评价体系是符合妇幼保健院的实际情况。第六部分为结论和展望。本文将平衡计分卡理论应用县级二甲医院的绩效评价中,对妇幼保健院有一定实际价值,对同类别的医院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姚新颖[9](2020)在《公立医疗机构儿科医生离职倾向与离职行为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1.研究目的自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以来,儿童医疗健康服务水平大幅提升,但儿科医生短缺问题却日益严峻,儿科医生流失相对于其他专业偏高,儿科医生队伍稳定性有待加强。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民生大计,儿科医生是儿童健康事业的守护人,公立医疗机构是儿童医疗健康保障的主体,公立医疗机构儿科医生短缺和流失问题严重影响我国儿童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通过对比分析公立医疗机构在职儿科医生的离职倾向及已离职儿科医生离职行为的影响因素,找出儿科医生离职的深层次动因并提出对策和建议。2.研究对象由于儿科医生离职倾向及离职行为涉及到儿科医生离职过程的不同状态,因此研究对象的选取不一致。离职倾向研究对象为全国范围内公立医疗机构在职儿科医生,离职行为影响因素对象选取广东省公立医疗机构离职儿科医生。理论上,对比广东省范围内公立医疗机构儿科医生离职倾向研究,我们发现其具有相对一致性;实践上,由于全国离职儿科医生数据难以获取,因此从调查的实际情况出发选取广东省公立医疗机构离职儿科医生进行调查。3.研究方法3.1文献分析法通过在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等相关网站检索关键词“儿科医生离职”、“儿科医生离职倾向”、“儿科医生离职行为”,搜索儿科医生离职问题相关领域的文献资料,研究国内外关于离职倾向及离职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梳理公立医疗机构儿科医生离职倾向及离职行为影响因素研究思路。3.2问卷调查法在文献分析与回顾的基础上科学设计儿科医生离职倾向调查问卷,选择职业认同、工作满意度以及离职倾向等变量进行概念操作化、量化,对全国范围内公立医疗机构儿科医生离职倾向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共抽取4906名当日在岗儿科医生进行离职倾向影响因素调查。在文献分析与回顾的基础上科学设计儿科医生离职行为影响因素调查问卷,选择离职行为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概念操作化、量化,对广东省公立医疗机构儿科医生离职行为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滚雪球抽样方法,共寻访407名已离职儿科医生进行离职行为影响因素调查。3.3统计分析法以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SPSS、SPSS Process、AMOS等分析工具,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中介效应分析、主成分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及结构方程模型等统计处理,从而探究全国范围内公立医疗机构儿科医生离职倾向及其影响因素;探究广东省公立医疗机构儿科医生流失现状,并分析儿科医生离职行为及其影响因素。3.4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分析公立医疗机构在职儿科医生的离职倾向及已离职儿科医生的离职行为影响因素,深入了解儿科医生流失原因,提出缓解儿科医生短缺及流失问题的应对策略。4.研究结果4.1公立医疗机构儿科医生离职倾向分析(1)单因素方差分析可知,不同年龄段、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地区、医疗机构类型、医疗机构等级、职业职称等级、工作年限、管床数(工作量)、周休息天数和月收入的儿科医生离职倾向有统计学意义。(2)依次回归分析可知,年龄、性别、周休息天数、职业认同、内部工作满意度及外部工作满意度对儿科医生离职倾向的影响存在统计学意义,当纳入外部工作满意度变量时,医疗机构等级及月收入变量的回归系数随之不显着。(3)中介效应分析可知,内部工作满意度及外部工作满意度是职业认同对离职倾向影响的中介变量,起部分中介效应作用。4.2广东省公立医疗机构儿科医生离职行为影响因素分析(1)儿科医生流失现状分析可知,2008-2018年广东省公立医疗机构儿科医生执业地点、范围、资格(注销)的变更数量处于上升趋势,执业范围变更人数占总变更人数的78.65%,中青年儿科医生流失现象严重。(2)离职原因分析可知,职业发展、工作压力及社会地位是促使其离职的主要原因,薪资福利是次要原因。(3)离职行为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可知,组织与回报因素和个人与发展因素的相关程度最高(0.53),其次是工作与前景和社会与家庭因素的相关程度(0.37),工作与前景和个人与发展的相关程度(0.21)。单位文化是组织与回报的主要观测变量,社会认同是工作与前景的主要观测变量,晋升发展机会是个人与发展的主要观测变量,家庭关系是社会与家庭的主要观测变量。5.研究结论(1)对比分析公立医疗机构儿科医生离职倾向及离职行为影响因素可知,儿科医生的离职倾向及离职行为呈现一致性特点:中青年儿科医生的离职倾向较强,且这部分儿科医生流失最严重;综合医院的儿科医生离职倾向及离职行为较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儿科医生离职倾向及离职行为较高;收入越低,儿科医生的离职倾向及离职行为越高。(2)对比分析公立医疗机构儿科医生离职倾向及离职行为影响因素可知,儿科医生的离职倾向及离职行为呈现差异性特点:相对不发达地区的儿科医生离职倾向较高,而较为发达地区的儿科医生离职行为较高;工作满意度调查中,月收入是儿科医生最不满意的因素,却非导致儿科医生产生离职行为的首要因素;职业认同调查中,儿科医生职业认同度处于中度水平,但社会认同是工作与前景的主要观测变量;晋升发展机会是个人与发展的主要观测变量,也是儿科医生离职的首要原因。(3)分析儿科医生离职动因可得,儿科医生认同感与价值感缺失是导致其离职的深层次动因,主要表现在自我感知社会认同度低、劳动与回报不相符、职业晋升不平衡等方面。因此应当建立健全儿科医生的职业晋升和发展机制,有效缓解儿科医生的工作压力,积极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加快促进儿科医生的队伍培养和建设,合理优化儿科的医疗资源配置,大幅提高儿科医生的薪酬待遇,从而推动整个儿科领域的良性发展,为儿童健康事业打下牢固的根基。
孙敏[10](2020)在《移动医疗平台在高危儿健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运用移动医疗平台实施高危儿健康管理,探索信息化管理平台在高危儿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电子问卷调查我市167名儿童保健工作人员。结合现状调查结果,构建高危儿健康管理平台。采用类实验研究,以便利抽样法选取在镇江市妇幼保健院登记进行专案管理的140例高危儿作为研究对象。2018年1月-9月管理的高危儿为对照组,接受常规管理,2018年12月-2019年8月管理的高危儿为观察组,应用移动医疗平台实施高危儿健康管理,分析两组高危儿的一般资料、2月龄、4月龄、6月龄的体格发育、神经运动发育、发育商、再入院率及再就诊率、母亲育儿胜任感评分间的差异,运用?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独立样本t检验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法统计分析数据。结果:1调查结果显示基层机构、辖区、市级妇幼保健机构在宣传高危儿分类分级管理政策、培训、工作开展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分类分级管理实施的主要原因为医务人员缺乏信息沟通、基层人员配置不足,能力有限、转诊通道不畅。2两组高危儿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高危儿体格发育在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高危儿体格发育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时间和模式在高危儿的体格发育中存在交互作用(p<0.05);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提示观察组高危儿2月龄的体重、4月龄、6月龄的身高、体重、头围发育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01)。观察组高危儿4月龄时神经运动发育异常率、6月龄的神经运动发育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高危儿6月龄的智力发育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高危儿的再就诊率与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育儿胜任感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得分在不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得分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时间和不同的干预模式存在交互作用(p<0.001),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提示,观察组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1提高各级医疗机构的高危儿健康管理积极性及基层机构服务能力的同时,应重视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2运用移动医疗平台对高危儿实施健康管理促进了高危儿体格发育,有利于高危儿的神经运动发育及智力发育,降低了高危儿的再就诊率与再住院率,提升母亲的育儿胜任感。
二、统计预测在妇幼保健管理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统计预测在妇幼保健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创新加工类企业管理新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研究目的与方法 |
●研究目的 |
●方法 |
●数理统计分析方法 |
结果 |
●员工薪酬绩效满意度的整体调查结果 |
●影响员工内部薪酬绩效满意度的相关因素 |
●影响员工外部薪酬绩效满意度的相关因素 |
结论 |
(2)基于社会支持理论的产后抑郁网络干预策略及网络平台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Abbreviation)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总体思路 |
3 操作性定义 |
研究一 产后抑郁网络干预策略的形成 |
1 理论分析 |
2 文献回顾 |
3 孕产妇个体化访谈 |
4 产后抑郁网络干预策略 |
研究二 产后抑郁网络干预平台(妈咪 go)的构建 |
1 技术构建 |
2 可用性测试 |
结论 |
本研究的创新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产后抑郁网络干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影响因素及完善策略研究 ——以山东省济南市考核评价结果为实证(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目标 |
1.4 研究内容 |
1.5 结构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公共卫生服务实施状况的国际研究 |
2.2 公共卫生服务实施状况的国内研究 |
2.3 国内外同类研究的借鉴与启示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
3.1 相关概念 |
3.2 理论基础 |
3.3 资料来源 |
3.4 质量控制 |
3.5 研究方法 |
3.6 技术路线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本公卫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现状 |
4.1 基本公卫项目绩效考核结果 |
4.2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策现状 |
4.3 基本公卫项目建设存在问题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本公卫项目政策目标落实影响因素分析框架构建 |
5.1 影响因素文献研究 |
5.2 关键知情人访谈 |
5.3 扎根理论质性分析 |
5.4 影响因素分析框架构建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本公卫项目政策目标落实影响因素作用关系研究 |
6.1 研究对象的确定 |
6.2 影响因素描述性分析 |
6.3 多水平模型分析结果 |
6.4 中介效应分析结果 |
6.5 交互作用分析结果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讨论 |
7.1 研究方法学选择与应用 |
7.2 基于研究发现有关问题的明确 |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8.1 研究结论 |
8.2 完善项目政策目标落实措施的策略 |
研究创新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件1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方案(济南市) |
附件2 关键知情人访谈问卷 |
附件3 关键知情人访谈资料整理示例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互联网+医疗”在L医院门诊服务流程优化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2.3 研究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研究综述及相关理论 |
2.1 国外医院管理研究综述 |
2.1.1 国外医院管理的发展 |
2.1.2 国外医院流程管理从理论到实践 |
2.1.3 国外医院门诊服务流程改进办法 |
2.2 国内医院管理研究综述 |
2.2.1 国内医院管理发展 |
2.2.2 国内医院门诊流程管理方法 |
2.3 基本概念及方法 |
2.3.1 门诊服务的概念 |
2.3.2 业务流程重组的概念 |
2.3.3 医院门诊服务流程优化方法 |
2.3.4 排队论模型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L医院门诊服务流程现状 |
3.1 L医院所在区域医疗资源现状 |
3.2 L医院组织结构和概况 |
3.2.1 L医院组织结构 |
3.2.2 L医院概况 |
3.3 L医院原有门诊服务流程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互联网+医疗”的门诊流程的优化 |
4.1 L医院门诊流程优化项目愿景设计 |
4.1.1 社会愿景 |
4.1.2 经济愿景 |
4.1.3 信息化愿景 |
4.2 L医院门诊流程优化项目启动 |
4.3 L医院原有门诊服务流程诊断 |
4.3.1 门诊管理存在问题诊断 |
4.3.2 患者路线分析 |
4.3.3 患者就诊等待时长分析 |
4.4 运用“互联网+医疗”解决原有门诊服务流程问题 |
4.4.1 门诊管理方式优化 |
4.4.2 患者路线优化 |
4.4.3 患者就诊等待时长优化 |
4.5 L医院新门诊服务流程绩效评估 |
4.5.1 优化后门诊管理方式评估 |
4.5.2 优化前后患者路线对比 |
4.5.3 优化前后患者等待时长对比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研究总结 |
5.2 研究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问卷1(患者版) |
附录2 问卷2(医护人员版) |
附录3 访谈大纲(管理人员版) |
致谢 |
(5)全面开放二孩政策背景下上海生育保障措施完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 |
1.3.1 深度访谈法 |
1.3.2 调查问卷法 |
1.3.3 文献研究法 |
1.4 研究路线 |
1.5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 |
1.5.1 创新之处 |
1.5.2 不足之处 |
第二章 主要概念及理论基础介绍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生育政策 |
2.1.2 生育保障措施 |
2.2 理论基础梳理 |
2.2.1 贝克尔生育经济理论 |
2.2.2 供给侧理论 |
第三章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效果及上海生育保障措施发展历程 |
3.1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效果 |
3.1.1 全国政策实施效果 |
3.1.2 上海市政策实施效果 |
3.2 上海市生育保障措施发展历程 |
3.2.1 全国统筹阶段 |
3.2.2 独立发展阶段 |
3.2.3 生育保险政策变革阶段 |
第四章 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 |
4.1 问卷调查内容介绍 |
4.2 问卷调查数据统计 |
4.2.1 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
4.2.2 调查对象对二孩政策态度 |
4.2.3 调查对象对生育保障措施的评价与建议 |
4.3 基于贝克尔生育经济理论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4.3.1 “固定成本”——医疗保障水平不足 |
4.3.2 “可变成本”——福利津贴不完善 |
4.3.3 “儿童弹性”——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 |
4.3.4 “儿童效用”——社会配套设施未普及 |
第五章 上海市生育保障措施不完善的原因分析 |
5.1 配套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
5.2 生育医疗保障服务供给不足 |
5.2.1 上海市医疗机构及卫生技术专业人才供给不足 |
5.2.2 上海市妇幼保健院供给不足 |
5.2.3 上海市生育医疗费补贴保障供给不足 |
5.3 生育保障服务供给不足 |
5.3.1 上海市生育生活津贴保障供给不足 |
5.3.2 上海市生育假期保障供给不足 |
5.4 教育保障服务供给不足 |
5.4.1 上海市幼儿园教育供给不足 |
5.4.2 上海市幼儿师资教育供给不足 |
5.4.3 上海市幼托资源供给不足 |
5.5 生育配套措施等服务供给不足 |
5.5.1 生育经济补偿供给不足 |
5.5.2 女性就业保障供给不足 |
5.5.3 社会配套设施供给不足 |
第六章 上海市生育保障措施改进对策 |
6.1 优化生育医疗服务 |
6.1.1 加强医疗机构设置,完善区域性规划 |
6.1.2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补齐人才缺失软肋 |
6.1.3 提升医疗补贴水平,降低生育医疗成本 |
6.1.4 优化生育服务水平,提升生育服务满意度 |
6.2 提升生育保障水平 |
6.2.1 提升生育生活津贴水平,保障生育生活水平 |
6.2.2 均衡生育假期水平,强化父亲的养育责任 |
6.3 均衡教育资源配置 |
6.3.1 增加幼儿园教育资源供给,合理分配优质资源 |
6.3.2 扩大托班教育资源规模,强化社会养育责任 |
6.3.3 建立市场资源准入机制,鼓励教育机构社会化 |
6.4 合理配置社会资源供给 |
6.4.1 完善生育保险福利性质,推动二孩养育社会化 |
6.4.2 提升妇幼配套设施供给水平,落实友善型服务措施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1 调查问卷 |
(6)苏州市妇幼保健院运行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综述 |
(一) 国内研究综述 |
(二) 国外研究综述 |
三、研究意义 |
(一) 理论意义 |
(二) 实践意义 |
四、研究方法 |
(一) 文献研究法 |
(二) 访谈法 |
(三) 理论分析法 |
(四) 比较研究法 |
(五) 归纳总结法 |
第一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工具 |
一、基本概念 |
(一) 妇幼保健 |
(二) 妇幼保健院 |
(三) 妇幼保健服务模式与基本职责 |
二、相关理论工具 |
(一) 公共产品理论 |
(二) 流程再造理论 |
(三) 系统论 |
第二章 苏州市妇幼保健院历史沿革及运行现状 |
一、苏州市妇幼保健院历史沿革 |
二、苏州市妇幼保健院运行现状 |
(一) 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 |
(二) 运行现状 |
第三章 苏州市妇幼保健院运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妇幼保健院未独立运行,区域功能设置混乱 |
二、妇幼卫生人才紧缺,卫生服务供给不足 |
三、服务就诊流程复杂,患者就诊满意度较低 |
四、信息化应用水平低,医疗服务便捷性较低 |
五、基层妇幼服务水平低下,诊疗服务不能满足需求 |
第四章 国内外妇幼保健院运行与启示 |
一、国外妇幼保健院运行经验 |
(一) 美国模式: 构建以社区为基石的服务网络 |
(二) 英国模式: 创立发达国家的基本服务模式 |
(三) 日本模式: 使用颇具特色的《母子保健手册》 |
二、国内妇幼保健院运行经验 |
(一) 上海长宁区模式: 以强化学科建设推动妇幼保健发展 |
(二) 连云港模式: 大部制集中妇幼保健服务 |
(三) 柳州模式: 基于医疗体的资源共享 |
三、启示 |
(一) 建立家庭-社区-妇幼保健院服务体系 |
(二) 无缝链接的服务流程 |
(三) 优化人性化服务模式 |
第五章 完善苏州市妇幼保健院发展的对策研究 |
一、建立独立运行的妇保医院,打造妇幼保健医疗航母 |
二、强化妇幼保健人才队伍,提升卫生服务供给 |
三、优化医疗服务就诊流程,提升患者就诊满意度 |
四、加强信息工具全面应用,逐步实现智慧医疗 |
五、构建妇幼保健医疗网络,保障全环节妇幼保健 |
六、加强妇幼保健技能培训,提升基层诊疗服务水平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访谈提纲 |
后记 |
(7)“互联网+”背景下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策略研究 ——以昆明市妇幼保健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三、综合评述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非产权战略联盟和业务流程再造理论 |
一、非产权战略联盟 |
二、业务流程再造 |
第五节 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
一、技术路线 |
二、创新点 |
第二章 国内妇幼保健和“互联网+”医疗现状 |
第一节 国内妇幼保健现状 |
一、妇幼保健的概念 |
二、国内妇幼保健发展现状 |
第二节 国内“互联网+”医疗现状 |
一、“互联网+”医疗的概念 |
二、“互联网+”医疗的作用 |
第三章 国外妇幼保健和“互联网+”医疗发展现状 |
第一节 国外妇幼保健发展现状 |
一、发达国家妇幼保健现状 |
二、发展中国家妇幼保健现状 |
三、国外妇幼保健的启示 |
第二节 国外“互联网+”医疗的现状 |
一、国外“互联网+”医疗现状 |
二、国外“互联网+”医疗的小结 |
第四章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SWOT分析 |
第一节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简介 |
一、医院简介 |
二、医院发展现状 |
第二节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的优势分析 |
一、专业性强 |
二、医疗资源丰富 |
第三节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的劣势分析 |
一、覆盖地域局限 |
二、就诊模式耗时费力 |
第四节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面临的机遇 |
一、逐渐普及的健康意识 |
二、不断增大的市场需求 |
三、国家政策的辅助 |
第五节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面临的挑战 |
一、妇幼医疗机构竞争日益激烈 |
二、医患关系日益紧张 |
三、患者对医疗过程体验感的要求日益增高 |
第六节 妇幼保健SWOT综合分析表及总结 |
第五章 “互联网+”背景下妇幼保健机构发展对策建议 |
第一节 对内——业务流程再造 |
一、简化诊疗流程 |
二、加强远程会诊 |
三、完善妇幼电子档案 |
四、优化人力资源结构 |
五、实现物力资源智能管控 |
六、构建妇幼保健医疗网模式 |
七、探索妇幼保健远程医疗模式 |
第二节 对外——非产权战略联盟 |
一、开展私人订制医疗服务 |
二、开展基于社会化营销的医疗服务和宣传 |
三、开展基于移动游戏的医疗服务 |
第三节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发展对策建议 |
一、对内——业务流程再造 |
二、对外——非产权战略联盟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基于平衡计分卡的衡阳县妇幼保健院临床科室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3.1 关于平衡计分卡理论的相关研究 |
1.3.2 关于医院绩效管理的相关研究 |
1.3.3 关于平衡计分卡应用于医院绩效管理的相关研究 |
1.3.4 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述 |
1.4 研究方法和内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内容 |
1.5 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概述 |
2.1 医院绩效考核的内涵 |
2.2 平衡计分卡理论 |
2.2.1 平衡计分卡基本理论 |
2.2.2 平衡计分卡的优势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妇幼保健院绩效考核现状分析 |
3.1 妇幼保健院简介 |
3.2 妇幼保健院愿景及战略目标 |
3.2.1 妇幼保健院愿景 |
3.2.2 妇幼保健院战略目标 |
3.3 妇幼保健院临床科室绩效现状 |
3.4 妇幼保健院临床科室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
3.4.1 经济指标权重过大 |
3.4.2 忽视公立医院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 |
3.4.3 可持续发展视角不够 |
3.4.4 考核结果缺乏后续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妇幼保健院临床科室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 |
4.1 平衡计分卡应用于妇幼保健院的可行性研究 |
4.1.1 国内优秀的医院绩效管理经验 |
4.1.2 平衡计分卡在妇幼保健院实行的可行性研究 |
4.2 妇幼保健院临床科室绩效管理体系的前期准备 |
4.2.1 组织架构调整 |
4.2.2 设置绩效管理部门 |
4.2.3 开展绩效管理培训 |
4.3 基于平衡计分卡四个维度的战略目标划分 |
4.4 妇幼保健院绩效评价指标初选 |
4.5 指标再次筛选 |
4.6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
4.7 指标体系权重配置情况 |
4.8 本章小结 |
第5章 妇幼保健院临床科室绩效的综合评价 |
5.1 平衡计分卡结合TOPSIS法综合评价绩效 |
5.1.1 TOPSIS法的基本原理 |
5.1.2 临床科室指标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
5.1.3 临床科室绩效考核结果的分析与评价 |
5.2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妇幼保健院临床科室绩效管理实施保障 |
5.2.1 信息支持保障 |
5.2.2 思想观念保障 |
5.2.3 沟通保障 |
5.2.4 组织以及制度保障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公立医疗机构儿科医生离职倾向与离职行为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儿科医生在儿童健康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
1.1.2 公立医疗机构儿科医生离职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理论综述 |
1.2.1 相关概念界定 |
1.2.2 国内外离职模型研究综述 |
1.2.3 国内外学者对离职倾向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 |
1.2.4 国内外学者对离职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
1.4.1 研究对象 |
1.4.2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公立医疗机构儿科医生离职倾向影响因素分析 |
2.1 公立医疗机构儿科医生离职倾向影响因素分析假设 |
2.2 公立医疗机构儿科医生离职倾向影响因素问卷及信效度检验 |
2.2.1 儿科医生离职倾向影响因素问卷调查设计 |
2.2.2 儿科医生离职倾向影响因素问卷信效度检验 |
2.3 公立医疗机构儿科医生离职倾向影响因素调查结果 |
2.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2.3.2 个体特征与离职倾向的差异性分析 |
2.3.3 工作相关特征与离职倾向的差异性分析 |
2.3.4 相关分析 |
2.3.5 回归分析 |
2.3.6 职业认同与工作满意度对离职倾向的作用机制 |
第三章 广东省公立医疗机构儿科医生离职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
3.1 广东省公立医疗机构儿科医生流失现状分析 |
3.1.1 数据来源与收集 |
3.1.2 调查结果 |
3.2 离职行为影响因素研究变量设计 |
3.3 广东省公立医疗机构儿科医生离职行为影响因素问卷及信效度检验 |
3.3.1 儿科医生离职行为影响因素问卷调查 |
3.3.2 儿科医生离职行为影响因素问卷信效度检验 |
3.4 广东省公立医疗机构儿科医生离职行为影响因素调查结果 |
3.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3.4.2 离职因子分析 |
3.4.3 工作相关特征与离职因子的差异性分析 |
3.4.4 结构方程模型 |
第四章 讨论与建议 |
4.1 儿科医生离职倾向影响因素分析 |
4.1.1 个体特征变量对儿科医生离职倾向的影响 |
4.1.2 工作相关特征变量对儿科医生离职倾向的影响 |
4.1.3 职业认同、工作满意度对儿科医生离职倾向的影响 |
4.2 儿科医生离职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
4.2.1 儿科医生流失现状分析 |
4.2.2 儿科医生离职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
4.3 儿科医生离职倾向与离职行为影响因素对比分析 |
4.3.1 个体特征变量对比分析 |
4.3.2 工作相关特征变量对比分析 |
4.3.3 儿科医生离职动因分析 |
4.4 建议 |
4.4.1 建立健全儿科医生职业晋升与发展机制 |
4.4.2 有效缓解儿科医生工作压力 |
4.4.3 积极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
4.4.4 加快促进儿科医生队伍培养与建设 |
4.4.5 合理优化儿科医疗资源配置 |
4.4.6 大幅提高儿科医生薪酬待遇 |
4.5 本研究的创新 |
4.6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致谢 |
(10)移动医疗平台在高危儿健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立题背景 |
1.2 高危儿健康管理的意义 |
1.3 国内外高危儿健康管理现状 |
1.3.1 国外高危儿健康管理现状 |
1.3.2 国内高危儿健康管理现状 |
1.4 信息化健康管理的优势 |
1.5 研究目的 |
1.6 技术路线图 |
第2章 镇江市高危儿分类分级管理现状调查 |
2.1 研究对象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1.3 样本量计算 |
2.2 研究方法 |
2.2.1 问卷设计 |
2.2.2 问卷发放与收集 |
2.2.3 统计方法 |
2.3 伦理学问题 |
2.4 质量控制 |
2.5 结果 |
2.5.1 一般资料描述 |
2.5.2 医务人员对高危儿分类分级管理的认知及参与培训情况 |
2.5.3 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分类分级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
2.6 讨论 |
2.6.1 提高医务人员分类分级管理的主动性 |
2.6.2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建设 |
2.6.3 加强儿童健康管理的信息化应用建设 |
第3章 移动医疗平台在高危儿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
3.1 研究对象 |
3.1.1 纳入标准 |
3.1.2 排除标准 |
3.1.3 样本量计算 |
3.2 研究方法 |
3.2.1 对照组 |
3.2.2 观察组 |
3.2.3 评价指标 |
3.2.4 资料收集与分析 |
3.3 伦理学问题 |
3.4 质量控制 |
3.5 结果 |
3.5.1 两组高危儿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比较 |
3.5.2 两组高危儿体格发育比较 |
3.5.3 两组高危儿神经运动发育监测情况比较 |
3.5.4 两组高危儿智力发育筛查结果比较 |
3.5.5 两组高危儿再就诊率与再住院率比较 |
3.5.6 两组高危儿母亲的育儿胜任感比较 |
3.6 讨论 |
3.6.1 基于移动医疗平台的健康管理模式有效促进高危儿体格发育 |
3.6.2 基于移动医疗平台的健康管理模式有利于高危儿神经运动及智力发育 |
3.6.3 基于移动医疗平台的健康管理模式可降低高危儿的再就诊率及再住院率 |
3.6.4 基于移动医疗平台的健康管理模式有利于提升高危儿母亲育儿胜任感 |
第4章 总结 |
4.1 结论 |
4.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4.3 本研究存在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发表情况 |
附录 |
附录A 高危儿分类分级管理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B 高危新生儿分类表 |
附录C 中文版育儿胜任感量表 |
附录D 知情同意书 |
四、统计预测在妇幼保健管理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创新加工类企业管理新思路[J]. 王锐杰. 人力资源, 2021(22)
- [2]基于社会支持理论的产后抑郁网络干预策略及网络平台的构建[D]. 沐婷玉. 安徽医科大学, 2018(01)
- [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影响因素及完善策略研究 ——以山东省济南市考核评价结果为实证[D]. 刘铁诚. 山东大学, 2021(12)
- [4]“互联网+医疗”在L医院门诊服务流程优化中的应用[D]. 赵雯.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2)
- [5]全面开放二孩政策背景下上海生育保障措施完善研究[D]. 董佳倩.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3)
- [6]苏州市妇幼保健院运行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研究[D]. 刘成凤. 苏州大学, 2020(03)
- [7]“互联网+”背景下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策略研究 ——以昆明市妇幼保健院为例[D]. 卢璐.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8]基于平衡计分卡的衡阳县妇幼保健院临床科室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D]. 邓婷. 南华大学, 2020(01)
- [9]公立医疗机构儿科医生离职倾向与离职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 姚新颖.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10]移动医疗平台在高危儿健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 孙敏. 江苏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