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入世”后税收制度改革问题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罗秦,曾帅[1](2021)在《走向国际化的中国税收:“入世”二十周年的视角》文中认为入世二十年,我国经济深度融入全球化,税收国际化特征不断显现。通过从税制国际化和征管合作国际化两方面分别梳理入世二十年来我国税收改革大事,并与同时期的世界税收发展相比较,总结相关经验,可以得出三点启示:一是我国税收走向国际化是顺应经济全球化与改革开放的必然;二是国际化让我国税收改革的影响力延展至全球治理领域;三是国际化让我国税收改革实现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转变。在当前国际国内新形势下展望我国税收改革,有两点建议:一要坚持国际化方向,继续坚定维护本国税收权益;二要提升税收国际化程度,助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周莎[2](2020)在《国地税机构合并下昆明市Y县影响税收行政效率因素及优化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分税制的财税体制自1994年开始实行之后,有力地提高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在国地税机构改革初期稳步提高了中央财政预算收入占全国财政预算总收入的比重,逐渐打破“财政弱中央”的局面,财政秩序也得到了明显的发展与改善。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一体化的持续健康发展,国地税机构分设越来越不适应降低征纳成本、提高税收行政效率的时代发展要求,随着“营改增”等一系列税制结构性改革的深入实施和我国税收征管系统的完善,加之前期国税和地税的深入合作,在新时代的财税政策要求下,2018年我国正式开始了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独立运转长达24年的国税、地税两套管理机构合二为一。本文回顾了国税和地税机构分设到合并这一历史过程,阐述了税务机构设置对我国税收行政效率的重要性和影响,从税收征管成本、税收遵从成本和纳税人满意度方面探究昆明市Y县国地税机构合并前影响税收行政效率的因素,为评判国地税机构合并后税收行政效率的情况和如何优化提供了启示。通过分析Y县国地税机构合并后税收行政效率概况,探讨了国地税机构合并对优化税收行政效率具有降低征收管理成本、降低纳税遵从成本、提高纳税人满意度和提高税收工作积极性的积极作用,同时,研究了因处在合并初期,还存在配套制度不够完善、内部机构目标存在差距、税务干部队伍不够优化和征管、服务方式滞后于税收工作需求的现实困境及影响因素。最后,提出健全税收法制、优化部门职责分工、加强税务干部队伍建设、提升税收征管服务水平及优化营商环境配套措施等策略来提高税收行政效率,以期实现税收行政效率优化的目标,更好地体现税务机关的经济和社会职能。
王菲[3](2020)在《国地税机构改革后提升税收征管效率问题研究 ——以T市税务局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按照我国构建现代财政制度、深化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的部署,从2016年“营改增”全面铺开,到2018年的国地税合并的机构改革,税务系统垂直管理的各环节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革。无论是征管范围的变化、信息化程度的提升,还是国地税合并后税务机关内设机构职能整合、人力资源配置、纳税服务方式等均发生重大变化,对税收征管制度和纳税服务水平都提出了挑战。如何在税务机构合并后降低税收征管成本,提高税收征管效率,提高纳税人遵从度,是每个层级的税务机关都在考虑,也正在探索实施的重要课题。提升税收征管效率,充分涵养税源即是推进税务机关机构改革的源动力,也是评价税收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以T市税务机关为例,探索了税务机构改革后的税收征管效率提升的问题。介绍了自2018年6月份国地税合并后,T市税务机关的职能配置、绩效考评等影响征管效率的现实因素,通过对征管职责划转、人财物力资源再分配、内设机构整合以及全面加强信息化手段等政策效应分析,并据此结合T市实际,提出改善T市税务机构征管效率的措施和建议。本文认为,税收征管效率作为衡量税收工作水平的重要指标,不应只从投入与产出、成本与收益层面进行评价。提高税收收入固然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但是如何通过机构改革建立完善的财税管理体制,降低税收成本,优化税收服务,提高纳税人的遵从度,多方位、多层级提高税收征管效率,以更完整准确的绩效指标体系和纳税服务水平作为税收征管效率提升的重要导向。
付琳[4](2020)在《“放管服”背景下H市税收征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以及《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法令的颁行,“放管服”以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政府效能为发展的任务,逐步深入到我国税收领域中。这些颁行的政策法令拉开了我国税收征管改革的序幕,倡导以税收征管制度的改革推进深改,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整体进程相配合,尝试构建税种共治格局、推进税费业务和信息系统的整合和优化。H市作为东北地区核心城市之一,自2016年起实施在“放管服”背景下的税收征管改革。本文在对H市“放管服”背景下的税收执法水平、税收征管效率、税收成本情况以及社会满意情况等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对比分析等方法,对H市在“放管服”背景下税收执法水平、税收征管效率等方面进行评价。调查结果表明H市在“放管服”背景下税收征管的执法水平、税收征管效率、税收成本管控方面及社会满意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H市仍存在税收征管水平有待提升、税收征管覆盖性和有效性不足、服务纳税人程度较为有限及“放管服”效果难以衡量等问题。为提高H市“放管服”水平,优化税收征管,本文提出优化制度体制建设、提高税收征管机构管理效率等优化方案,并提出完善组织保障、优化制度保障等保障措施。
张澔[5](2020)在《征管体制改革后税收执法风险防范研究 ——以D区税务局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加快、税收体制改革的深化、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使得税务执法行为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监督和制约。2018年新一轮的税收征管体制改革正式启动,此次改革解决了许多之前难以解决的根本性税收执法风险防范的难题,但税收执法风险具有一定客观性,在任何历史时期都会出现,而征管体制的转变会带动执法主体、征管秩序、信息系统、人员机构设置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在改革初期,仍然存在着部分问题需要高度关注,税收执法风险仍有衍生演变的可能,相关工作依然还需持续深化。本论文以我国东部地区沿海城市中心区域的某基层税务局——D区税务局为研究对象,其相关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借助文献资料法、个案分析法,融合了风险管理理论等公共管理学的相关基本理论,梳理了新一轮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后,在税收执法风险上存在的在执法主体、税收外部环境、税收管理体制和税务部门内部控制等方面问题及其成因。最后,从提升税务干部执法能力素质、健全税收管理体系、规范税收制度建设、构建良好的外部执法环境体系,提出对策与建议,从而能有效的防范新一轮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后实际执法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税收执法风险。
孟梦[6](2020)在《国地税合并背景下H市税收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税收机构改革作为2018年全国两会政府机构改革的构成部分,是自1994年推行分税制后,我国税收系统分化和税收部分由统一走向分立,又由分立走向合作与合并的过程。国地税合并作为税收机构改革的核心内容,旨在将省级与省级以下国地税部门合并,实现国家税务总局与省级政府联动的税收领导体制变革。2018年《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正式将国地税合并作为深化国家税收领改革、调节税收征管机制、调控央地财政的制度手段。税收风险控制问题作为国家税收管理的重点问题,基于国地税合并的全新背景,其风险类型和表现形式与此前分税制呈现出极大差别。基于此,本文以国地税合并后H市税收风险管理为研究内容,尝试探索国地税合并后H市税收风险管理的全新方案与保障措施。本文概括国地税合并后H市税务局税收征管现状及风险分类,针对国地税合并制度改革演进、国地税合并进程概况以及税收征管体制改革进行阐述,并从税源管理风险、税收征管风险、税收执法风险和税收政策风险等角度诠释国地税合并后H市税收风险类别。结合其存在的区域内税源覆盖程度不高、税收征管精确性程度较低、税收执法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以及政策变化影响纳税遵循性等风险原因,进行了国地税合并背景下H市税收风险管理方案设计,将国地税合并背景下H市税收风险管理目标、税收风险管理架构、税收风险管理要点和税收风险管理方法作为主要探索内容,最后从制度保障、组织保障、人员保障、技术保障和内控保障等方面探索提升H市税收风险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在国地税合并的背景下推动H市税收风险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
严科益[7](2019)在《小微建筑企业“营改增”后税收问题研究 ——以A公司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伴随着2016年所有实施营业税的行业均归入营改增试点,营业税逐步退出了我国税制的发展历程。我国的税收改革进程得到进一步的深化,税收形式和内容均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营改增”其目的事实上是通过为企业减轻负担、疏通抵扣的环节、优化产业布局、为企业的转型升级创造更好的条件,同时,在此基础上,提高企业的高端的服务能力以及服务的科学化水平,从而与我国深化供给侧改革的目标相契合。营改增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规避我国企业在原有的税制结构中出现重复缴税的问题。建筑行业作为我国国家发展的重要产业以及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但却是我国最后将其吸纳到增值税税收体制中的行业。因此,相对而言建筑行业所推行的“营改增”实施了将近两年的时间,但事实上,尚有多数小规模的建筑企业对增值税的税制规范和运作的基本思路并未有充分的关注和理解。诸多企业在营改增的框架下,有效的实现纳税管理方式的转变,同时没有充分的对税制转变后的税制对企业经营所产生的诸多影响进行有效的估算,而往往是维系了以往的固有缴税管理方式。而在此状况下,诸多小微型建筑企业存在的一系列的问题也更加清晰的暴露出来。如企业违反规定虚开增值税的发票,试图减少税收的上缴,而收到税务机关追查的问题,使得流转税的税负增加,进一步增加纳税成本的现象。因此,就这个问题而言,深入研究分析“营改增”对纳税管理办法的转变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于发现我国新税制框架下出现的问题,以及规范建筑企业的纳税监管均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特别是“营改增”背景下中小规模的建筑型企业的纳税中呈现的诸多问题进行探讨,具有必要性。在本文中通过对我国税收体制的转换过程,以及近年来“营改增”的相关研究文献的详细整理,对税收相关的理论观点进行阐发,同时在现有政策文本以及理论基础上,对“营改增”的实施对小规模建筑行业产生的问题进行探讨。文章首先对全国建筑行业的在营改增前后的基本状况,如行业利润、建筑行业产值以及纳税的情况进行了探讨;其次将研究的重点转向国内中小规模的建筑行业在“营改增”后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的探讨。在对全国建筑行业的总体分析中,我们对“营改增”前后的五年时间内的国内建筑业产值、纳税状况以及收益情况等行业发展的总体面上的基本情况进行探讨,研究发现当前我国的建筑行业推行的“营改增”在基本的理论框架下进行的改革与已有的税收宏观调控以及增值税的优化等理论相互吻合,而且从实践状况来分析发现,我国当前推行的增值税税制的实施,是有利于加快企业的转型升级,促进建筑行业的壮行发展以及我国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其次,我国对小微型建筑企业推行增值税的基本的纳税制度和规范后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其中出现的管理风险主要包括:简易计税风险、收入确认风险、差额纳税风险、发票管理风险以及虚开增值税发票等,同时对“营改增”后小型建筑企业的税收中的政策适用性问题如,跨期合同的扣除风险、跨区经营的预缴风险、成本进项的抵扣风险以及工程结算中出现的风险进行了相应的分析。此外,结合小微建筑企业的相关个案对“营改增”后的税制对小微建筑企业的影响进行进一步的探讨。最后,本文对解决小微建筑企业营改增后的税收问题从转变纳税管理观念、强化税收的监管、合同的规范化、采购能力的提升、发票管理、供货商的选择以及预算报价制度的优化等层面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王哲[8](2019)在《国地税合并后税收征收管理研究 ——以内蒙古自治区X县税务局为例》文中指出2018年3月1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并通过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提出将省级及省级以下的国地税机构进行合并,这是对现行税收征管体制的一项历史性的变革。通过这一重大变革,基层税务机关可以降低税收成本,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同时减轻纳税人负担。但自1994年以来,国地税机构分设已二十余年,已分别形成了自己独立的税收征管方式,所以在合并初期的税收征管融合过程中,会存在着纳税服务融合深度不足、征管系统整合难度大等问题,影响合并后的税收征管融合进程以及征管效率的提高。本文将通过实例研究,寻求解决基层税务机关合并初期税收征管问题的对策建议,助力构建集高效、优化、规范于一体的新的税收征管体制。本文导论部分首先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概述了国内外在税收征管体制改革、税收征管方面的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近几年国内学者对国地税机构合并的设想探讨,也对论文中涉及到的相关概念进行了阐释,并提出了本文在研究过程中运用到的理论基础。然后简要介绍了税务机构的改革历程,提出了国地税机构合并对税收征管带来的新机遇与挑战。论文的重点是以基层税务机关内蒙古自治区X县税务局为研究样本,介绍了X县税务局国地税合并后采取的征管活动措施以及目前取得的成效,主要从纳税服务、征管信息系统、税收征管规范、税源管理四个方面分析了 X县税务局在合并初期,融合过程中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结合X县税务局的实际,从建立纳税服务体系、整合征管信息系统、统一税收征管规范、税源管理专业化四个方面,提出解决国、地税机构合并后基层税务机关面临征管问题的具体措施,为基层税务机关在合并初期提供税收征管新思路。
江冰[9](2019)在《“营改增”后L市税收征管机构改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文)规定,自2016年5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以下称“营改增”)试点,自此,“营改增”实现了四步走的实施步骤,完成了向全行业、全国范围的彻底扩围,同时,也标志着营业税彻底地退出了历史舞台。时隔两年后的2018年,我国实行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将省级和省级以下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具体承担所辖区域内各项税收、非税收入征管等职责。这是继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后,我国财税体制改革史上的又一次重大变革,对健全我国公平科学的税收制度、促进产业升级、优化经济结构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我国财税体系的形成背景和征管机构的表现形式及“营改增”政策为切入点,通过研究L市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营改增”前后的税收收入和人员设置的变化,特别是分析L市税务机构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的方向,结合2018年10月机构合并后由上而下实行的以国家税务总局为主与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双重领导管理体制,论述改革的趋向性和科学性,并针对现阶段L市税务局机构改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本文一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并介绍了国内外对税务机构改革的研究现状,同时明确了本文运用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在介绍了相关概念的基础之上,分别论述了我国“分税制”和“一体化”税制下的税收征管机构;第三章主要以L市税务系统作为基层税务机构的典型样本,对其税务机构改革现状进行分析;第四章选取了我国三个在征管机构改革方面有代表性的城市,介绍其税收征管机构改革经验;第五章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主要针对第三章所提出的弊端和问题,以第四章国内其他城市经验为参考蓝本,提出了针对L市的税收征管机构改革对策,也是本文研究创新成果:(1)运用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比较分析法,提出了机构合并后平稳安置人员、逐步消化冗员的解决对策。(2)运用扁平化组织理论和税收遵从理论,对L市机构“营改增”后的组织机构状况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精简组织机构的具体手段。(3)运用辩证借鉴法和以具体数据列表为依据,借鉴上海自贸区、广东自贸区的改革经验,提出了统一信息化管理,增强税收队伍的团队建设的构想。
朱丽立[10](2019)在《税收征管运行机制改革研究 ——以清远市为例》文中指出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对税务机关着力进行征管体制改革,推动税收现代化指明了方向。国务院提出要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优化税收营商环境,这就要求税务系统要尽快转变职能,优化征管流程,创新运行机制,提高征管效率,降低征税成本,逐步解决和突破影响税收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实现税收征管方式现代化。清远市税务局在国税地税合并之前在改革税收征管运行机制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也取得很好的成效,但是随着税收征管体制改革进入关键期、攻坚期和深水区,目前的税收征管方式尤其基层分局的全职能型税收征管运行机制,由于管理方式比较“粗放”、职权交叉、权责不清、业务流程不够清晰,税源监控不力,导致税收征管效率不高,税收资源没有得到合理配置,纳税人办税成本高,税务人从税风险增高,严重影响了清远市税务局税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随着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清远市税务局税收事业的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对于清远市税务局来说,如何在前期改革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税收运行新机制是摆在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认为,在税收专业化管理的基础上,强化税收风险管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优化税收业务流程,建立一套更加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的税收运行新机制是推动清远市税收事业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我国“入世”后税收制度改革问题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入世”后税收制度改革问题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走向国际化的中国税收:“入世”二十周年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入世与税收国际化 |
(一)学术研究的视角 |
(二)对外贸易税收收入的视角 |
二、入世二十年我国税收的国际化进程 |
(一)税收制度的国际化 |
(二)征管合作的国际化 |
三、入世二十年我国税收国际化的启示 |
(一)我国税收走向国际化是顺应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对外开放的必然 |
(二)国际化让我国税收改革的影响延展至全球治理领域 |
(三)国际化让我国税收改革实现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转变 |
四、国际新环境下对我国税收改革国际化的展望 |
(一)坚持税收国际化方向,继续坚定维护本国税收权益 |
(二)提升税收国际化程度,助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
(2)国地税机构合并下昆明市Y县影响税收行政效率因素及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意义 |
一、选题缘由 |
二、选题意义 |
第二节 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与重点、难点、创新之处 |
一、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
二、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 |
第三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及述评 |
一、国内文献综述 |
二、国外文献综述 |
三、研究述评 |
第四节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二、相关理论基础 |
第二章 国地税机构合并历史沿革、影响及启示 |
第一节 国地税机构合并历史沿革 |
一、1994年分税制改革的缘由与贡献 |
二、2015年国地税协同合作的探索 |
三、2018年国地税机构合并的起步 |
第二节 Y县国地税机构合并前影响税收行政效率的因素及启示 |
一、税收征管成本 |
二、税收遵从成本 |
三、纳税人满意度 |
第三章 国地税机构合并后影响税收行政效率的因素分析 |
第一节 Y县国地税机构合并后税收行政效率概况 |
一、税务机关职能部门架构 |
二、Y县国地税机构合并后税收行政效率概况 |
第二节 国地税机构合并对优化税收行政效率的积极作用 |
一、税收遵从成本降低 |
二、征收管理成本降低 |
三、纳税人满意度提高 |
四、税收工作积极性提高 |
第三节 国地税机构合并后优化税收行政效率的现实困境及因素 |
一、配套制度不够完善 |
二、内部机构目标有差距 |
三、税务干部队伍不够优化 |
四、征管和服务方式滞后于税收工作的需求 |
第四章 税收行政效率优化策略 |
第一节 不断健全税收法制 |
一、加强税收法制建设 |
二、健全监督审批制度 |
第二节 优化部门职责分工 |
一、合理设置职能部门 |
二、完善内部沟通机制 |
第三节 加强税务干部队伍建设 |
一、优化人员结构,细化分工合理配置 |
二、提高干部素质,健全奖惩激励机制 |
第四节 创新技术手段提升税收征管水平 |
一、建立供需对称的信息分析系统 |
二、创新征管手段加快信息化建设 |
三、更新理念优化税收征管方式 |
第五节 提升税收行政效率,优化营商环境的配套措施 |
一、加强依法征纳宣传 |
二、优化税务网络资源 |
三、加强部门之间协作 |
四、提高税收服务透明度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国地税机构改革后提升税收征管效率问题研究 ——以T市税务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 |
1.4.1 本文创新之处 |
1.4.2 本文不足之处 |
第2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税收征管 |
2.1.2 税收成本 |
2.1.3 税收行政效率 |
2.1.4 征管效率指标体系 |
2.2 理论基础 |
2.2.1 整体政府理论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3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 |
2.2.4 税收遵从理论 |
第3章 T市税务局合并后税收征管效率现状 |
3.1 T市税务局合并后基本情况分析 |
3.1.1 机构改革基本模式 |
3.1.2 职能变化现状分析 |
3.1.3 人员构成的变化 |
3.1.4 税收征管效率方面取得的系列成效 |
3.2 征管效率不足的表现 |
3.2.1 征管工作效率降低 |
3.2.2 办税软件使用不畅 |
3.2.3 纳税人获取政策咨询解答质量低 |
3.2.4 办税的便捷程度不高 |
3.2.5 征纳双方沟通效率低 |
3.2.6 信息化系统操作繁杂 |
3.3 T市税务局合并后税收征管效率不足的原因分析 |
3.3.1 缺少衡量税收征管征管效率科学绩效评价指标 |
3.3.2 税收征管体制机制流程再造进度缓慢 |
3.3.3 纳税服务社会化程度不够充分 |
3.3.4 信息化管税水平待提高 |
第4章 国外提高税收征管效率的经验借鉴 |
4.1 英国:推广预约上门服务,关闭办税中心 |
4.2 美国:从纳税人角度勾画纳税服务蓝图 |
4.2.1 制定实施《纳税服务蓝图》 |
4.2.2 美国税收征管的发展趋势 |
第5章 T市税务局提高税收征管效率的对策 |
5.1 提高税收征管效率的基本思路 |
5.1.1 全面树立现代服务理念 |
5.1.2 降低税收成本 |
5.2 建立科学税务绩效指标 |
5.3 提高纳税服务质量和层次 |
5.3.1 加快纳税服务社会化发展 |
5.3.2 注重纳税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
5.3.3 全面优化办税服务 |
5.3.4 完善多元化办税途径 |
5.4 整合优化税收征管职能 |
5.4.1 重新优化征管岗位设置 |
5.4.2 明确征管机构内部职责分工 |
5.4.3 优化税收征管流程 |
5.5 加强税收信息化建设 |
5.5.1 合理规划信息化系统数量 |
5.5.2 加强对税收数据的管理 |
5.5.3 加强信息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
5.5.4 推进建立完善的信息交互方式 |
5.5.5 加强智能化大数据风险管理能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附录 T市税务局纳税人满意度问卷 |
(4)“放管服”背景下H市税收征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思路、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主要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特色 |
第2章 “放管服”背景下H市税收征管的现状分析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2.1.1 税收征管 |
2.1.2 税收征管水平 |
2.1.3 “放管服”政策 |
2.1.4 “简政放权” |
2.1.5 新公共管理理论 |
2.2 H市税收征管政策演变 |
2.2.1 国地税合并 |
2.2.2 税收领域调整 |
2.3 H市税收征管现状 |
2.3.1 税收征管机构 |
2.3.2 税收征管方式 |
2.3.3 税收征管途径 |
2.3.4 税收征管对象 |
2.4 “放管服”前后H市税收征管变化分析 |
2.4.1 行政审批效率大幅度转变 |
2.4.2 各税种税收征管力度明显变化 |
2.4.3 服务于纳税人的方法及水平变化 |
2.4.4 税收控制机制和控制效果的变革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放管服”背景下H市税收征管水平评价 |
3.1 “放管服”背景下H市税收征管水平评价 |
3.1.1 评价原则 |
3.1.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3.1.3 数据收集方式 |
3.1.4 税收征管水平测评 |
3.2 “放管服”背景下H市税收征管水平评价结果 |
3.2.1 税收执法水平 |
3.2.2 税收征管效率 |
3.2.3 社会满意情况 |
3.2.4 税收成本情况 |
3.3 “放管服”背景下H市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 |
3.3.1 税收征管“放管服”水平有待提升 |
3.3.2 税收征管覆盖性与有效性有待提升 |
3.3.3 服务纳税人的程度十分有限 |
3.3.4 税收征管中“放管服”效果难以衡量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放管服”背景下H市税收征管优化方案 |
4.1 H市税收征管优化策略 |
4.1.1 税收征管优化目标 |
4.1.2 税收征管优化思路 |
4.1.3 税收征管优化依据 |
4.2 H市税收征管优化方案 |
4.2.1 优化制度体系建设 |
4.2.2 落实简政放权实践 |
4.2.3 提高税收征管机构管理效率 |
4.2.4 建立税收征管机制量化测量指标体系 |
4.2.5 提高税收征管制度合理性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放管服”背景下H市税收征管保障性措施 |
5.1 组织保障 |
5.2 制度保障 |
5.2.1 加强部门的横向纵向相互协调 |
5.2.2 发挥纳税人社会性监督的制度 |
5.2.3 强化税收征管机构内部监督机制 |
5.3 人力保障 |
5.3.1 提升对税收机关人员的教育水平 |
5.3.2 建立税收人员绩效奖惩激励机制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个人简历 |
(5)征管体制改革后税收执法风险防范研究 ——以D区税务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文献综述 |
1.3.2 国内文献综述 |
1.3.3 文献述评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和不足 |
1.5.1 创新之处 |
1.5.2 不足之处 |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税收执法 |
2.1.2 税收执法风险 |
2.1.3 税收风险管理 |
2.2 理论基础 |
2.2.1 风险管理理论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3 税收遵从理论 |
第3章 我国税收征管体制改革与执法风险防范的发展历程 |
3.1 计划经济时期的税收执法风险防范 |
3.2 改革开放初期的税收执法风险防范 |
3.2.1 制定税收征收管理暂行条例 |
3.2.2 划分税务部门内部职责 |
3.3 分税制改革时期的税收执法风险防范 |
3.3.1 正式颁布《税收征收管理法》 |
3.3.2 针对新形势及时修订《税收征收管理法》 |
3.3.3 建立办税服务厅 |
3.3.4 进一步完善税收执法风险防范 |
第4章 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后税收执法风险防范现状——以D区税务局为例 |
4.1 征管体制改革后税收执法风险防范现状 |
4.1.1 税收执法风险防范环境显着好转 |
4.1.2 税收执法风险防范工作还需进一步完善 |
4.2 D区税务局税收执法工作现状 |
4.2.1 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后的机构设置 |
4.2.2 D区税务局现行执法风险防范措施概况 |
4.3 D区税务局在税收执法风险防范方面存在的问题 |
4.3.1 税收执法法律风险 |
4.3.2 税收执法管理风险 |
(1)税收执法权责不一致 |
(2)税收执法管理模式落后 |
(3)税收执法征管工作不规范 |
(4)税收执法纳税评估不到位 |
4.3.3 税收执法检查风险 |
(1)税收执法检查证据收集不合法 |
(2)税收执法检查程序不规范 |
4.4 D区税务局税收执法风险防范方面问题原因分析 |
4.4.1 税收管理制度不完善 |
(1)征管体系设置不合理 |
(2)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不科学 |
(3)税收执法信息化建设不健全 |
4.4.2 税收执法依据不健全 |
(1)税收法律体系不完善 |
(2)税收法律制度操作性较差 |
4.4.3 执法环境有待改善 |
(1)纳税人税法遵从度不高 |
(2)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 |
(3)有关部门和单位的配合力度不够 |
第5章 国内外税收执法风险防范的经验借鉴与启示 |
5.1 国外防范税收执法风险的经验 |
5.1.1 以构建税收执法风险管理体系的美国做法 |
5.1.2 以强化内外监督为手段的德国经验 |
5.1.3 以借助第三方防控的意大利经验 |
5.2 国内防范税收执法风险的经验 |
5.2.1 突出信息化管理的北京经验 |
5.2.2 以信息技术和人才培养为依托的重庆市九龙坡经验 |
5.2.3 以扎实做好协税护税工作的湖北省十堰市经验 |
5.3 国内外税收执法风险防范经验的启示 |
5.3.1 完善税收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
5.3.2 加强纳税服务和税务中介管理 |
5.3.3 加强税收信息化建设 |
第6章 进一步加强税收执法风险防范的对策建议 |
6.1 提升税务干部执法能力素质 |
6.1.1 增强依法治税意识 |
6.1.2 增强税收执法能力 |
6.1.3 培养自我防范意识 |
6.2 健全税收管理体系 |
6.2.1 完善征管体系建设 |
6.2.2 加强内部执法监督 |
6.2.3 加快信息数据集成共享建设 |
6.3 规范税收制度建设 |
6.3.1 税收自由裁量权的规范执行 |
6.3.2 提高税收执法的统一性 |
6.3.3 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 |
6.4 构建良好的外部执法环境体系 |
6.4.1 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 |
6.4.2 加强对纳税人宣传教育 |
6.4.3 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合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6)国地税合并背景下H市税收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
1.1.2 论文研究的目的 |
1.1.3 论文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及方法 |
1.3.1 论文的研究思路 |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
1.4 论文研究特色 |
第2章 国地税合并后H市税务局税收征管现状及风险分类 |
2.1 税收机构演进与征管体制改革概况 |
2.1.1 国地税合并制度改革演进 |
2.1.2 国地税机构合并进程概况 |
2.1.3 税收征管体制改革的过程 |
2.2 国地税合并前后H市税收征管状况对比 |
2.2.1 发票开具状况对比 |
2.2.2 增值税抵扣区间对比 |
2.2.3 国地税共享征管系统对比 |
2.2.4 新税收票证样式口径对比 |
2.2.5 社保资金代征代管机制对比 |
2.3 H市税收风险分类 |
2.3.1 税源管理风险 |
2.3.2 税收征管风险 |
2.3.3 税收执法风险 |
2.3.4 税收政策风险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国地税合并后H市税收风险表现及成因 |
3.1 国地税合并背景下H市税收风险表现 |
3.1.1 发票管理口径与机构改革衔接差 |
3.1.2 增值税抵扣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
3.1.3 国地税双轨制征管系统过渡较难 |
3.1.4 税收发票口径及征管方式待统一 |
3.1.5 社保资金代管代征方式有待调整 |
3.2 国地税合并背景下H市税收风险原因 |
3.2.1 区域内税源覆盖程度不高 |
3.2.2 税收征管精确性程度较低 |
3.2.3 税收执法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
3.2.4 政策变化影响纳税遵循性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国地税合并背景下H市税收风险管理方案设计 |
4.1 国地税合并背景下H市税收风险管理目标 |
4.1.1 提升发票管理口径与改革水平 |
4.1.2 提升增值税抵扣机制优化水平 |
4.1.3 提升国地税双轨制征管系统性 |
4.1.4 提升税收发票一体化征管水平 |
4.1.5 提升社保资金的代管代征水平 |
4.2 国地税合并背景下H市税收风险管理架构 |
4.2.1 税收风险管理模型架构 |
4.2.2 税收风险管理过程架构 |
4.2.3 风险动态管理机制架构 |
4.3 国地税合并背景下H市税收风险管理要点 |
4.3.1 风险控制工具创新 |
4.3.2 风险管理人员合理配置 |
4.3.3 风险管理平台优化 |
4.3.4 税收惩罚机制创新 |
4.4 国地税合并背景下H市税收风险管理内容 |
4.4.1 税收风险事前预测 |
4.4.2 税收风险事中控制 |
4.4.3 税收风险事后缓解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国地税合并背景下H市税收风险管理保障措施 |
5.1 制度保障方面 |
5.1.1 提高央地事权划分的法制化水平 |
5.1.2 清晰化央地税收收入划分合理性 |
5.1.3 提高税收机关制度改革的遵循性 |
5.2 组织保障方面 |
5.2.1 廓清征管机构内部职能 |
5.2.2 厘清税收征管机构责权 |
5.3 人员保障方面 |
5.3.1 提高税务局人员划分合理性 |
5.3.2 建立税收机关内部一体化培训制度 |
5.3.3 落实税务局人员权责对应机制 |
5.4 内控保障方面 |
5.4.1 重构税务局内部控制体制 |
5.4.2 重构税务局内部治理结构 |
5.4.3 优化税务局监察纪检制度 |
5.5 技术保障方面 |
5.5.1 保障税控系统推广应用水平 |
5.5.2 提高电子发票开具监管水平 |
5.5.3 保障税收风险管理工具研发水平 |
5.5.4 建立税收风险管理预警机制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小微建筑企业“营改增”后税收问题研究 ——以A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方法 |
1.4 主要内容及框架 |
第二章 “营改增”的政策变迁及理论基础 |
2.1 “营改增”的政策变迁 |
2.1.1 “营改增”的渊源 |
2.1.2 “营改增”的历程 |
2.2 “营改增”的理论基础 |
2.2.1 税收宏观调控理论 |
2.2.2 税制优化理论 |
第三章 “营改增”前后建筑业的发展情况分析 |
3.1 我国建筑业2014-2018年度产值情况 |
3.2 我国建筑业2014-2018年度利润情况 |
3.3 我国建筑业重要性分析 |
第四章 “营改增”后小微建筑企业税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分析 |
4.1 小微建筑企业与大型标准建筑企业的差异性 |
4.1.1 小微建筑企业与大型标准建筑企业标准的划分 |
4.1.2 运营环境的差异性 |
4.1.3 运作模式的差异性 |
4.1.4 日常管理的差异性 |
4.2 “营改增”后小微建筑企业纳税管理问题 |
4.2.1 简易计税中的风险 |
4.2.2 收入确认风险 |
4.2.3 差额纳税中面临的风险 |
4.2.4 发票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
4.2.5 虚开增值税发票风险 |
4.3 “营改增”后小微建筑企业税收政策适用问题 |
4.3.1 跨期合同扣除风险 |
4.3.2 跨区经营预缴风险 |
4.3.3 挂靠经营纳税风险 |
4.3.4 成本进项抵扣风险 |
4.4 “营改增”对小微建筑企业增值税税负的影响 |
4.4.1 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实际税负状况 |
4.4.2 “营改增”对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税负的影响分析 |
第五章 案例分析:小微建筑企业“营改增”税负个案分析 |
5.1 典型样本企业概况 |
5.2 A建筑公司增值税基本状况分析 |
5.2.1 A建筑公司增值税申报状况 |
5.2.2 A公司工程项目税负分析 |
5.3 A公司税务筹划状况评析 |
5.3.1 税务管理工作尚不完备、管理体系尚未建立 |
5.3.2 增值税进项抵扣困难 |
5.3.3 管理风险控制难 |
5.3.4 成本进项抵扣难度大、缴税成本增高 |
5.4 “营改增”对小微建筑企业增值税税负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六章 小微建筑企业应对“营改增”的对策建议 |
6.1 转变纳税管理观念 |
6.2 扎实财务管理基础 |
6.3 细化合同订立条款 |
6.4 提升采购管理能力 |
6.5 重视对发票管理工作 |
6.6 完善预算报价制度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国地税合并后税收征收管理研究 ——以内蒙古自治区X县税务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 |
1.3.1 国内相关研究概况 |
1.3.2 国外相关研究概况 |
1.3.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之处与不足 |
1.5.1 创新之处 |
1.5.2 不足之处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阐释 |
2.1.1 国地税机构合并 |
2.1.2 税收征管体制 |
2.1.3 税收征收管理 |
2.1.4 税收征管模式 |
2.2 税收征管理论基础 |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
2.2.2 税收征管效率理论 |
2.2.3 税收遵从理论 |
2.2.4 流程再造理论 |
第3章 税务机构改革历程 |
3.1 税务机构改革历程 |
3.1.1 财税合一到国地税分设 |
3.1.2 国地税分设到国地税合作 |
3.1.3 国地税合作到国地税合并 |
3.2 合并后税收征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第4章 机构合并后基层税务机关税收征管实践 |
4.1 合并后X县税务局的税收征管现状 |
4.1.1 合并后X县税务局概况 |
4.1.2 合并后X县税务局税收征管主要措施 |
4.1.3 合并后X县税务局税收征管取得成效 |
4.2 合并后X县税务局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 |
4.2.1 纳税服务融合深度不足 |
4.2.2 征管系统整合难度大 |
4.2.3 税务执法标准步调不一致 |
4.2.4 合并后税源庞大税种繁多 |
4.3 合并后X县税务局税收征管存在问题的原因 |
4.3.1 纳税服务体系未建立 |
4.3.2 征管系统繁多且交叉少 |
4.3.3 税收征管不够规范 |
4.3.4 税源管理专业化建设滞后 |
第5章 完善基层税务机关税收征管的建议 |
5.1 建立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的纳税服务体系 |
5.1.1 更新服务理念和提高人员素质 |
5.1.2 优化纳税服务配置和提升纳税服务信息化水平 |
5.1.3 建立科学的纳税服务考评监督机制 |
5.2 有效整合国地税信息,提高征管信息化水平 |
5.3 推动税收征管规范、统一,提高征管效率 |
5.4 实施税源分类管理,提高税收管理效率 |
5.4.1 重点税源企业团队化管理 |
5.4.2 中小企业税源行业化管理 |
5.4.3 个体税源社会化管理 |
5.4.4 加紧税收管理员充电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9)“营改增”后L市税收征管机构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2 我国税收征管机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营改增 |
2.1.2 税收征管机构 |
2.2 理论基础 |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
2.2.2 税收遵从理论 |
2.2.3 扁平化组织理论 |
3 “营改增”后L市税收征管机构改革现状分析 |
3.1 L市原国税合并前机构运行状况 |
3.1.1 L市国税“营改增”后税收收入变化 |
3.1.2 L市原国税“营改增”后机构设置情况 |
3.1.3 L市“营改增”后原国税机构改革情况 |
3.1.4 L市原国税系统机构合并前存在的机构管理问题 |
3.2 L市原地税合并前机构运行状况 |
3.2.1 L市原地税“营改增”后税收收入变化 |
3.2.2 L市原地税“营改增”后机构设置及改革情况 |
3.2.3 L市原地税系统机构合并前存在的机构管理问题 |
3.3 L市原国、地税征管机构分设弊端 |
3.3.1 增加纳税成本,浪费办税资源 |
3.3.2 机构改革步伐不一致 |
3.3.3 合作机制缺乏,信息不对称 |
3.3.4 税收权威性被分散 |
3.4 L市税收征管机构合并后现状及问题 |
3.4.1 L市机构合并后机构设置情况 |
3.4.2 L市税收征管机构合并的意义 |
3.4.3 L市税收征管机构合并后存在的问题 |
4 “营改增”后我国其他城市税收征管机构改革经验借鉴 |
4.1 “营改增”后我国其他城市税收征管机构改革探索 |
4.1.1 上海自贸区税收征管制度创新 |
4.1.2 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税收征管制度创新 |
4.1.3 内蒙古乌海市国地税联合办税制度创新 |
4.2 对L市税务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的启示 |
4.2.1 整合原国、地税办税资源 |
4.2.2 精简机构,提高服务效能 |
4.2.3 提高信息一体化程度,加强大数据管理 |
5 L市税收征管机构改革对策 |
5.1 税收征管机构改革应坚持的原则 |
5.1.1 以人为本原则 |
5.1.2 精简统一高效原则 |
5.1.3 权责清晰平衡原则 |
5.1.4 优化资源配置原则 |
5.2 多措并举安置人员,逐步消化冗员 |
5.2.1 制定“一刀切”政策消化冗员 |
5.2.2 增加市局机关编制数 |
5.2.3 继续做好新录用公务员的招录工作 |
5.3 精简组织机构,推动高效运转 |
5.3.1 科学设置税务机关业务部门 |
5.3.2 合理界定部门间征管职能 |
5.3.3 推进行政管理流程标准化和统一化 |
5.3.4 加强“征”、“管”、“查”的配合和衔接 |
5.4 提高干部素质,加快队伍融合 |
5.4.1 开展业务培训,增强业务本领 |
5.4.2 加强人员交流,实现队伍融合 |
5.5 统一信息管理,优化征管系统升级 |
5.5.1 整合原国、地税信息,统一开发软件 |
5.5.2 完善征管系统,推进大数据管理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税收征管运行机制改革研究 ——以清远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税收管理理论研究综述 |
1.2.2 税收征管运行机制研究综述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二章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税收征管运行机制的基本概念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
2.2.2 税收风险管理理论 |
2.2.3 流程再造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税收征管运行机制沿革和新挑战 |
3.1 我国税收征管运行机制的沿革 |
3.1.1 征管统一的专责管理运行方式 |
3.1.2 “征、管、查”三者分离的税收征管运行方式 |
3.1.3 “三十字”税收征管运行方式 |
3.1.4 “互联网+税务”新时期征管运行方式 |
3.2 我国税收征管运行机制面临新的挑战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清远市税收征管运行机制改革分析 |
4.1 清远市税收征管改革的背景 |
4.1.1 基本情况 |
4.1.2 税收收入以及税源分布情况 |
4.2 清远市税收征管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 |
4.3 清远市税收征管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
4.3.1 全面推开分类分级改革 |
4.3.2 税收业务流程再造,理顺管理职责 |
4.3.3 全面调整分局职能 |
4.3.4 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强化大企业管理 |
4.4 清远市税收征管运行机制改革取得的成效与经验 |
4.4.1 县域征管运行机制改革夯实了分类分级改革基础 |
4.4.2 税收风险管理成效显着促使税源之基更加牢固 |
4.4.3 纳税服务和征收管理质效大幅度提升 |
4.5 清远市税收征管运行机制改革访谈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4.5.1 对于征管改革的访谈结果分析 |
4.5.2 税收征管运行机制改革成效问卷调查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清远市税收征管运行机制改革的思路和对策 |
5.1 税收征管运行机制尚需解决的问题 |
5.2 完善税收征管运行机制的对策 |
5.2.1 基于流程再造理论,对税收专业化管理进行优化升级 |
5.2.2 基于税收风险管理理论,强化税收风险管理 |
5.2.3 基于新公共服务管理理论,转变税收管理理念 |
5.2.4 提升信息管税能力,打造智慧型税务局 |
5.2.5 优化税收人力资源配置,加强税收人才培养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清远市税收征管运行机制改革成效调查问卷 |
附录2 访谈提纲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四、我国“入世”后税收制度改革问题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走向国际化的中国税收:“入世”二十周年的视角[J]. 罗秦,曾帅. 税务研究, 2021(11)
- [2]国地税机构合并下昆明市Y县影响税收行政效率因素及优化策略研究[D]. 周莎.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6)
- [3]国地税机构改革后提升税收征管效率问题研究 ——以T市税务局为例[D]. 王菲. 天津财经大学, 2020(06)
- [4]“放管服”背景下H市税收征管研究[D]. 付琳.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0(05)
- [5]征管体制改革后税收执法风险防范研究 ——以D区税务局为例[D]. 张澔. 天津财经大学, 2020(06)
- [6]国地税合并背景下H市税收风险管理研究[D]. 孟梦.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0(05)
- [7]小微建筑企业“营改增”后税收问题研究 ——以A公司为例[D]. 严科益. 厦门大学, 2019(12)
- [8]国地税合并后税收征收管理研究 ——以内蒙古自治区X县税务局为例[D]. 王哲. 天津财经大学, 2019(07)
- [9]“营改增”后L市税收征管机构改革研究[D]. 江冰.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2)
- [10]税收征管运行机制改革研究 ——以清远市为例[D]. 朱丽立.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