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发展嵌入式芯片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高敏[1](2021)在《嵌入式技术在电子通信节能中的应用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嵌入式系统体系越来越完善。本文分析了嵌入式技术的发展;嵌入式电子通信设备节能控制系统组成,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传输端、控制端、应用端、终端;阐述了嵌入式技术在电子通信的电源调度管理、电子通信功耗降低、安全功耗降低、显示功耗降低等方面的应用实例。
侯媛媛,彭寒,汪芳[2](2021)在《课程思政融入嵌入式系统A课程教学的思考》文中研究指明计算机专业课程由于课程内容的专业性和相对独立性,是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体系的重点和难点。结合专业课程思政的必要性,根据西安航空学院本科生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的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针对嵌入式系统A课程,提出要培养教师专业授课能力,提高思政意识,构建一套完善的教育评价体系,以期为课程思政有效融入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提供新思路。
郭建,蒲戈光[3](2021)在《半翻转课堂的嵌入式系统设计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文中提出基于嵌入式系统设计课程知识点多、硬件型号繁多、结构差异、软件与硬件结合紧密的特点,分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中的问题、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的关系,提出半翻转课堂、立体化的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给出教学指导方法,介绍教学内容的组织和课堂活动的实施过程,最后点明课程教学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季彬浩[4](2021)在《智能无线货盒系统开发》文中提出近几年,新零售业态发展迅猛,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消费者能够更方便的选购商品,“无人”服务也正在不断深入我们的生活。本文围绕智能货盒主题进行了研究,结合嵌入式平台以及边缘计算主机进行智能货盒系统的开发。首先,本文提出了一种嵌入式边缘计算主机,它具备多种外设接入接口,可与云计算平台进行无线数据交互,同时具备本地进行计算分析的能力。该主机以双瑞芯微RK3399芯片为核心,设计实现了千兆以太网接口、HDMI接口、SMA天线接口、USB接口、RS232接口等丰富的外设扩展接口,具备单主机加多从机架构通信协议的交互能力。其次,本文提出和实现了多种适用于新零售店铺和无人货架的传感器方案。第一种是用于商品重量探测的压力传感器货架模块;第二种是用于近似重量商品区分的电容传感器货架模块;第三种是用于客流检测的距离传感器模块;第四种是基于反向RFID的商品识别技术,提出了在商品放置状态具有电磁屏蔽特性的的RFID标签货架结构,通过用户拿取货品解除该屏蔽来达到互动识别的目的。最后,本文通过边缘计算主机结合多种传感器进行综合应用,提出了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智能货盒以及零售智能识别系统。第一种是基于电子秤的货盒系统,不同种类的商品可以根据重量进行识别。第二种是针对应用场景中某些质量相似但材质体积不同的商品设计了基于压力和电容传感交互的货盒系统。提出了基于二维输入特征向量的商品检测算法,结合压力和电容传感数据,能够在不采用摄像头情况下区别不同材质不同体积的商品。第三种是基于反向RFID的商品识别系统。它设计了对商品附着的RFID标签具有电磁屏蔽特性的货架结构,用户拿取货品可解除该屏蔽来达到识别的目的。此外,距离传感器作为一种可以选择的配件安装在任意一个货架上提供客流的检测服务,证明了本系统的设计在各种商业情景中应用的可行性。本文设计的货盒系统以及商品识别系统在多种商业情景中都能得到很好的应用,满足线下商家吸引客流、加大销量的需求。
陈新欣[5](2021)在《靶场环境参数集成监测系统及LoRa组网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靶场环境包括飞机、导弹、运载火箭、飞船等诸多试验靶场,对于靶场试验来说,靶场背景环境参数的监测必不可少,靶场环境参数决定了试验任务能否顺利完成。然而面对复杂的靶场环境,如何进行多种环境参数集中采集、对于覆盖范围广的靶场环境如何进行大范围内的组网监测、对于数据如何进行远距离传输,都是靶场环境监测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结合LoRa无线技术、ARM嵌入式技术、多传感器集成技术和北斗定位技术设计了一套符合复杂靶场背景下的环境数据集成监测系统。主要内容包括:1.比较分析现有环境监测系统,并结合靶场背景环境的实际需求,进行系统方案设计。根据方案设计进行处理器、传感器和操作系统的选型。结合ARM嵌入式技术、多传感器集成技术和μC/OS-II实时操作系统进行环境监测终端软硬件设计,实现对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大气压强、降雨量、太阳总辐射、PM10、PM2.5、风速、风向等十多种环境参数集成采集,解决了靶场背景环境监测数据采集单一,集成度低等问题。2.对WiFi、ZigBee、LoRa等无线传输技术进行比较,利用LoRa技术的优势,将LoRa无线技术应用于靶场背景环境监测系统。进行LoRa无线模块节点硬件电路和软件通信设计,实现环境数据的远距离低功耗传输和大范围内靶场环境的星形组网监测设计。利用北斗定位技术实现环境监测终端的位置信息定位功能。3.根据系统构架设计远程监测终端的上位机软件。远程监测终端通过LoRa无线模块接收各个环境监测终端采集到的环境数据和位置信息,进而对环境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人机交互设计,并且实现定位信息地图显示功能。系统方案设计完成后进行系统外观模型设计和系统组装,最后进行系统调试,调试包括环境终端采集测试、LoRa通信性能测试和上位机软件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环境监测终端可以对环境中十多种环境参数进行集中采集,并且准确获取到终端位置信息。LoRa无线模块的传输距离、丢包率和节点组网性能都可以达到预期设计目标。远程监测终端上位机软件可以准确接收处理环境数据和位置信息。本文通过对靶场环境参数集成监测及LoRa组网系统设计,实现了对靶场环境数据的集中准确测量、设备集成度高、数据传输距离远、组网方式灵活等目标,为靶场环境监测提供了一套有效的监测设备。
高浩博[6](2021)在《接触网作业地线管控手持终端研制》文中指出接触网是沿铁路线上空架设的向电力机车供电的输电线路,为了保证供电的可靠性,铁路供电段需要对接触网展开日常巡视和停电检修作业。挂接地线操作是保障接触网停电检修作业安全进行的重要措施,传统的挂接地线作业信息主要依靠人工传递,自动化程度不高。现有的接地线监测装置可以自动获取接地线的状态信息和地理位置信息并通过4G移动网络发送至调度中心,但是这种工作流程忽略了现场工作领导人实时了解接地线信息的需求,并且每台监测装置均需要依托于运营商提供的数据卡才可以连接网络,不仅增加了额外上网费用,而且数据卡的数量较多,不便于管理,在山区、隧道内还会有网络覆盖盲区。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自组网通信的接地线管控技术方案,研制了一款用于收集地线监测装置信息的智能手持终端。首先根据接触网停电检修作业的特点,对手持终端进行了功能需求分析并构思其软硬件总体设计方案。其次对手持终端的硬件进行了选型分析和电路设计,搭建了以STM32F429IGT6微处理器为主控单元,以射频识别单元、人机交互单元、图像采集单元以及LoRa自组网和4G网络通信单元作为外围电路的硬件平台。再次针对软件设计部分,裁剪并移植了 uC/OS-Ⅲ实时操作系统和emwin图形界面库,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层次化软件设计,编写了工作票申请、射频识别、二维码解析、数据交互、图像采集等任务程序以及开发了人机交互界面,使得工作领导人能实时查看接地线状态信息,并且可通过射频识别单元采集射频卡信息,快速认证并确定工作人员的使用权限,确保了接地线作业安防管控的可靠性,而且能够对现场工作遇到的问题进行拍照记录方便后续查询。最后对制作出的手持终端样机进行实验验证,测试其各模块的各项性能。经过测试表明,该手持终端操作简单,功能丰富,极大的提升了用户体验和工作流程的便捷性;可通过自组网方式与多组接地线监测装置远距离连接,同时收集多组接地线装置发来的信息,提高了停电检修工作中信息传输的及时性和可靠性,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孙俊文[7](2021)在《ATE测试信号监测设备研制》文中认为
赵伟[8](2021)在《水下机械臂控制方法与系统集成研究》文中指出水下机械臂是广泛使用的水下装置,但水下环境复杂,水流的冲击与干扰增加了水下机械臂的控制难度,因此研究高性能的运动控制系统对水下机械臂的设计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基于R5M水下机械臂,开展了关于水下机械臂运动学与动力学建模、运动控制方法与控制系统集成的研究。使用D-H表示法建立了水下机械臂的正运动学方程,在此基础上运用代数求解法进行了逆运动学求解与分析。在Matlab仿真环境中,结合运动学方程与蒙特卡洛法求解出水下机械臂的运动空间。对水下机械臂在水环境中的受力情况进行了分析,求解了水下机械臂在水环境中受到的水作用力,在Lagrange动力学方程的基础上,建立了水下机械臂在水环境中的动力学模型。通过动力学仿真实验,分析了水作用力对水下机械臂运动的影响。针对水下机械臂的运动控制,提出了一种基于动力学模型分块逼近的RBF(Radial Basis Function)神经网络滑模控制方法。该方法在滑模控制的基础上,使用了五个RBF神经网络逼近水下机械臂的名义模型参数,并将控制律中的符号函数替换为饱和函数。经仿真实验验证,该方法可以快速补偿计算模型与实际模型的误差,并减弱了控制系统的抖振效应,从而提升水下机械臂控制的响应速度与稳态精度。利用ROS的分布式特性,设计了远程PC与嵌入式系统协同工作的水下机械臂控制系统。在Zynq-7020硬件平台中完成了硬件接口电路的设计与ROS操作系统的部署;在ROS软件框架下完成运动控制、运动规划功能模块的设计。搭建了实验平台,进行了 R5M水下机械臂控制实验。
王红[9](2021)在《基于激光雷达的旋翼无人机检测与跟踪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倪光南,朱新忠[10](2021)在《自主可控关键软硬件在我国宇航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建议》文中研究说明针对复杂国际形势与国内薄弱的工业基础,"十一五"以来我国通过"核高基"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持续投入,已在核心电子器件、基础软件产品、配套成套工艺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作为航天装备主要研制单位,积极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主动推动国产核心器件与操作系统软件的应用验证与型号应用,为国产关键软硬件研制平台能力提升作出了积极贡献。为适应新时代装备自主、安全的发展需求,本文从支持元器件正向研制、提升"研用"转换能力和推动国产操作系统应用3个方面提出重点发展建议。
二、中国发展嵌入式芯片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发展嵌入式芯片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嵌入式技术在电子通信节能中的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嵌入式技术的发展概述 |
(一)微处理器是嵌入式系统的基础。 |
(二)计算机技术是嵌入式系统的核心。 |
(三)软件技术是嵌入式系统的灵魂。 |
二、嵌入式技术在电子通信节能中的应用分析 |
(一)嵌入式电子通信设备节能控制系统框架。 |
(二)电子通信节能低功耗方案设计。 |
(三)节能效果分析。 |
三、应用举例分析 |
(一)在电源调度管理中的应用。 |
(二)在电子通信功耗降低中的应用。 |
(三)用于降低安全功耗。 |
(四)用于降低显示功耗。 |
四、结语 |
(2)课程思政融入嵌入式系统A课程教学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嵌入式系统A课程思政现状 |
(一)教师和学生思政教育意识不足 |
(二)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过于形式化 |
(三)课程思政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 |
二、嵌入式系统A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建议 |
(一)提升专业教师的授课能力 |
(二)加强教师思政意识 |
(三)构建完善的教育评价体系 |
三、课程思政融合教学范例 |
(一)学生自生情感 |
(二)教师引导作用 |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2. 四个自信 |
(三)学生情感升华 |
四、结语 |
(3)半翻转课堂的嵌入式系统设计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点问题 |
2 教学指导方法 |
2.1 一体化教学理念促进知识系统化 |
2.2 案例教学促进理论实践相结合 |
2.3 课外兴趣小组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 |
2.4 前沿讲座扩展学生视野 |
3 教学内容的组织和课堂活动的实施 |
3.1 课程教学内容 |
3.2 课堂活动的实施 |
3.2.1 讨论阶段的组织实施 |
3.2.2 授课阶段的组织实施 |
3.2.3 实验阶段的立体化组织实施 |
3.3 课程成绩评定方式 |
3.4 课程评价及改革成效 |
4 课程思政引领 |
5 结语 |
(4)智能无线货盒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智能货架的发展历程 |
1.2.2 无人零售业的发展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章节安排 |
2 基于嵌入式开发的智能无线货盒系统 |
2.1 边缘计算主机 |
2.1.1 系统网络方案 |
2.1.2 系统硬件设计方案 |
2.2 通信协议 |
2.3 软件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3 无线货盒系统传感器设计 |
3.1 压力传感器 |
3.2 电容传感器 |
3.3 距离传感器 |
3.4 反向RFID传感器 |
3.4.1 原理介绍 |
3.4.2 RFID标签屏蔽结构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智能无线货盒的商品识别系统 |
4.1 基于电子秤的商品识别系统 |
4.1.1 系统方案设计 |
4.1.2 商品检测算法 |
4.1.3 系统测试 |
4.2 基于压力和电容传感器的商品识别系统 |
4.2.1 系统方案设计 |
4.2.2 商品检测算法 |
4.2.3 系统测试 |
4.3 基于反向RFID的商品识别系统 |
4.3.1 系统方案设计 |
4.3.2 外接硬件选型 |
4.3.3 系统测试 |
4.4 基于距离传感器的客流检测 |
4.4.1 系统方案设计 |
4.4.2 客流统计算法 |
4.5 本章小结 |
5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5)靶场环境参数集成监测系统及LoRa组网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靶场环境监测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无线传输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框架 |
2 靶场环境参数集成监测及LoRa组网系统整体设计 |
2.1 靶场环境参数集成监测及LoRa组网系统框架 |
2.1.1 系统需求分析 |
2.1.2 系统方案设计 |
2.2 环境术语及监测标准 |
2.3 LoRa技术及卫星定位技术 |
2.3.1 LoRa技术 |
2.3.2 卫星定位技术 |
2.4 本章小结 |
3 靶场环境参数集成监测及LoRa组网系统硬件设计 |
3.1 环境监测终端硬件电路整体方案设计 |
3.2 硬件选型方案 |
3.2.1 系统硬/软件平台比较选型 |
3.2.2 传感器选型 |
3.3 ARM微处理器最小系统设计 |
3.4 多传感器采集电路设计 |
3.4.1 IIC采集电路设计 |
3.4.2 RS-485采集电路 |
3.4.3 UART采集电路设计 |
3.5 LoRa无线传输电路设计 |
3.6 北斗定位电路设计 |
3.7 外围电路设计 |
3.7.1 显示电路设计 |
3.7.2 电源电路设计 |
3.8 本章小结 |
4 靶场环境参数集成监测及LoRa组网系统软件设计 |
4.1 环境监测终端软件开发语言和工具 |
4.2 嵌入式操作系统μC/OS-Ⅱ |
4.2.1 μC/OS-Ⅱ系统移植 |
4.2.2 μC/OS-Ⅱ系统软件设计 |
4.3 传感器数据采集驱动程序设计 |
4.3.1 IIC总线驱动电路程序设计 |
4.3.2 RS-485驱动电路程序设计 |
4.3.3 UART驱动电路程序设计 |
4.4 LoRa无线传输 |
4.4.1 LoRa通信协议 |
4.4.2 LoRa无线传输软件设计 |
4.5 北斗定位模块软件设计 |
4.6 ISP显示模块软件设计 |
4.7 上位机软件设计 |
4.7.1 Qt开发环境 |
4.7.2 上位机软件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
4.8 本章小结 |
5 系统组网调试与运行 |
5.1 系统环境监测终端性能测试 |
5.2 系统LoRa无线组网通信性能调试 |
5.2.1 LoRa通信质量测试 |
5.2.2 组网通信范围测试 |
5.3 上位机软件功能调试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6)接触网作业地线管控手持终端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接地线监测装置研究现状 |
1.2.2 智能终端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2 接地线管控手持终端总体方案设计 |
2.1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与要求 |
2.2 自组网通信方式的选择及组网方案的研究 |
2.2.1 自组网通信方式的选择 |
2.2.2 LoRa组网方式的研究 |
2.3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选择及移植过程 |
2.3.1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选择 |
2.3.2 uC/OS-Ⅲ操作系统的移植过程 |
2.4 本章小结 |
3 手持终端的硬件设计 |
3.1 微处理器选型 |
3.2 射频识别电路的设计 |
3.3 人机交互模块的设计 |
3.4 图像采集模块的设计 |
3.5 存储电路的设计 |
3.5.1 SD卡存储电路的设计 |
3.5.2 SPI FLASH存储电路的设计 |
3.5.3 SDRAM存储电路的设计 |
3.6 通讯模块的选择及接口电路设计 |
3.6.1 自组网模块的选择及电路设计 |
3.6.2 4G通信模块的选择 |
3.7 供电电路设计 |
3.8 本章小结 |
4 手持终端的软件设计 |
4.1 手持终端主程序设计 |
4.2 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 |
4.3 射频识别任务程序设计 |
4.4 图像采集及存储程序设计 |
4.4.1 图像采集任务程序设计 |
4.4.2 图像存储任务程序设计 |
4.5 二维码识别任务程序设计 |
4.6 通信任务程序设计 |
4.6.1 LoRa自组网通信任务程序设计 |
4.6.2 自定义通信协议的设计 |
4.6.3 4G网络通信任务程序设计 |
4.7 本章小结 |
5 手持终端功能测试及结果分析 |
5.1 测试目的及主要测试内容 |
5.2 手持终端硬件功能测试 |
5.3 手持终端软件功能调试与测试 |
5.4 联调实验功能测试 |
5.5 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
5.6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8)水下机械臂控制方法与系统集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水下机械臂研究现状 |
1.2.1 国外水下机械臂研究 |
1.2.2 国内水下机械臂研究 |
1.3 水下机械臂控制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水下机械臂动力学建模研究现状 |
1.3.2 水下机械臂运动控制方法研究现状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2 水下机械臂运动学分析 |
2.1 引言 |
2.2 D-H表示法 |
2.3 水下机械臂运动学分析 |
2.3.1 R5M水下机械臂 |
2.3.2 水下机械臂正运动学分析 |
2.3.3 水下机械臂逆运动学分析 |
2.4 水下机械臂运动学仿真 |
2.5 本章小结 |
3 水下机械臂动力学分析 |
3.1 引言 |
3.2 水下机械臂动力学分析 |
3.2.1 水下机械臂动力学参数求解 |
3.2.2 Lagrange动力学建模 |
3.2.3 水下机械臂动力学建模 |
3.3 水下机械臂动力学仿真 |
3.4 本章小结 |
4 水下机械臂运动控制方法研究 |
4.1 引言 |
4.2 控制方法原理简述 |
4.2.1 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 |
4.2.2 RBF神经网络控制方法 |
4.3 控制器设计 |
4.3.1 控制律设计 |
4.3.2 稳定性分析 |
4.4 水下机械臂仿真控制实验及分析 |
4.4.1 仿真实验参数设置 |
4.4.2 仿真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水下机械臂控制系统研究 |
5.1 引言 |
5.2 控制系统软硬件平台简介 |
5.2.1 ROS机器人操作系统简介 |
5.2.2 Zynq-7020硬件平台简介 |
5.3 水下机械臂控制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5.4 水下机械臂控制系统硬件功能设计 |
5.4.1 水下机械臂控制器硬件结构 |
5.4.2 串口通信IP核设计 |
5.4.3 图像采集IP核设计 |
5.4.4 嵌入式系统部署 |
5.5 水下机械臂控制系统软件功能设计 |
5.5.1 水下机械臂URDF模型设计 |
5.5.2 水下机械臂MoveIt!功能包配置 |
5.5.3 水下机械臂ROS控制器配置 |
5.6 水下机械臂控制实验 |
5.7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10)自主可控关键软硬件在我国宇航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电子信息产业形势现状 |
2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自主可控总体思路 |
3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自主可控取得成就 |
4 重点发展建议 |
4.1 支持核心器件正向研制 |
4.2 提升“研用”转化能力 |
4.3 推动国产操作系统应用 |
5 结束语 |
四、中国发展嵌入式芯片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嵌入式技术在电子通信节能中的应用分析[J]. 高敏.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1(23)
- [2]课程思政融入嵌入式系统A课程教学的思考[J]. 侯媛媛,彭寒,汪芳. 现代交际, 2021(15)
- [3]半翻转课堂的嵌入式系统设计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J]. 郭建,蒲戈光. 计算机教育, 2021(08)
- [4]智能无线货盒系统开发[D]. 季彬浩. 浙江大学, 2021(01)
- [5]靶场环境参数集成监测系统及LoRa组网的设计与实现[D]. 陈新欣.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6]接触网作业地线管控手持终端研制[D]. 高浩博.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7]ATE测试信号监测设备研制[D]. 孙俊文.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
- [8]水下机械臂控制方法与系统集成研究[D]. 赵伟.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9]基于激光雷达的旋翼无人机检测与跟踪技术研究[D]. 王红.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
- [10]自主可控关键软硬件在我国宇航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建议[J]. 倪光南,朱新忠. 上海航天(中英文), 2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