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1例(论文文献综述)
刘栋,胡敏,张翠杰,李芳华,翟亚玲[1](2020)在《他克莫司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和恩替卡韦对HBV相关性膜性肾病的疗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他克莫司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和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膜性肾病的疗效,为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2017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HBV相关性膜性肾病患者80例进行研究。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均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给予0.5 mg/d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0.05 mg/(kg·d)他克莫司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0.5 mg/(kg·d)醋酸泼尼松]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24 h尿蛋白定量及血清白蛋白水平、肝功能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变化,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病情总缓解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823,P<0.05)。治疗3~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HBV DNA、HBsAg、HBeA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1例失眠,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例恶心、5例失眠、1例感染,不良反应发生率1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00,P<0.05)。结论他克莫司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和恩替卡韦治疗HBV相关性膜性肾病的疗效显着,能有效控制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的同时,保护患者的肝肾功能,且不良反应情况较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白玲[2](2020)在《PLA2R抗原抗体水平在儿童特发性膜性肾病诊治及预后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分析血清抗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Ig G4及补体I因子(CFI)检测在儿童特发性膜性肾病(IMN)诊断和预后价值的评估;2)分析不同水平血清PLA2检测在儿童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儿疗效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3)研究血清PLA2R抗体与肾组织PLA2R抗原水平与儿童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关系及补体激活在IMN患儿肾损伤中的作用,进一步了解血清抗PLA2R抗体与肾组织PLA2R抗原的相互关系,了解补体系统与IMN肾损伤的相关性。方法:1)选取2013年8月2018年4月于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确诊的IMN患儿40例,继发性膜性肾病(SMN)患儿38例,微小病变肾病(MCD)36例,同时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40例,比较各组血清抗PLA2R抗体、Ig G4及CFI水平。分析IMN患儿抗PLA2R抗体、Ig G4及CFI阳性组与阴性组血清白蛋白(Alb)、24h尿蛋白(24h TP)、血清肌酐(Scr)、血红蛋白(Hb)、总胆固醇(TG)、肾小球滤过率(e GFR)等血清学指标的差异及治疗6个月的缓解率和预后情况;2)选取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及乌鲁木齐市儿童医院2013年8月至2018年4月确诊的114例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儿,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清PLA2R水平,将IMN患儿分为阳性组(PLA2R表达阳性)、阴性组(PLA2R表达阴性),比较两组治疗12个月期间的24h尿蛋白(24h-UP)、血清白蛋白(Alb)、血肌酐(Scr)变化,计算总有效率并绘制两组有效患者的缓解时间曲线。绘制血清抗PLA2R抗体与Alb、Scr、24h UP变化量的散点图,并分析相关性,并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PLA2R水平对IMN患儿12个月缓解事件的预测价值;3)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2月于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医院儿科确诊的IMN患儿86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患儿血清抗PLA2R抗体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患儿肾组织PLA2R抗原,Ig G,Ig G1,Ig G4,C1q,C3,C4在肾组织中的表达。并同时留取血标本检测患儿血清白蛋白(Alb)、24h尿蛋白(24h TP)、血清肌酐(Scr)、血红蛋白(Hb)、总胆固醇(TG)、肾小球滤过率(e GFR)等血清学指标。结果:1)154例研究对象中,36例(23.4%)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全部为IMN组的患儿;36例(23.4%)血清Ig G4阳性,IMN组患儿占34例(85.0%);38例(24.7%)血清CFI阳性,IMN组患儿占33例(82.5%)。IMN患儿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在血清白蛋白、尿蛋白、治疗6个月的缓解率及发生终点事件等方面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Ig G4与CFI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的对比结果与抗PLA2R抗体相似;2)114例IMN患儿中血清PLA2R抗体阳性率67.54%,阳性组治疗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24h UP高于阴性组,Alb白低于阴性组,PLA2R不同滴度患儿24h-UP白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阴性组整体疗效优于阳性组(P<0.001)。阴性组总有效率为100%,显着高于阳性组71.43%(P<0.001)。血清抗PLA2R抗体水平与血清Alb变化量(r=-0.853,P<0.001)、24h UP变化量(r=-0.769,P<0.001)均呈明显负线性相关,与血清Scr变化量(r=0.132,P=0.162)之间无明显相关性。血清PLA2R抗体滴度水平预测IMN患者1年内发生缓解事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血清PLA2R抗体抗体滴度为1:32时预测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1.7%、58.3%。而ROC曲线分析显示,PLA2R抗体测IMN患者缓解事件的曲线下面积为0.814,截断值为65.57RU/m L,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为0.700、0.881、0.794;3)在86例研究对象中,63例(73.25%)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80例(93.02%)肾组织PLA2R抗原阳性;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组及肾组织PLA2R抗原阳性与阴性组的血清白蛋白水平、24h-UP水平变化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滴度的血清PLA2R水平与肾组织的PLA2R抗原阳性率、Ig G4阳性率、C1q阳性及其病理分期和节段硬化的比例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肾组织中C1q,C3,C4的表达,提示补体活化可能参与IMN的致病,经典途径,MBL途径及旁路途径的激活均可能参与IMN的致病。结论:1)血清抗PLA2R抗体、Ig G4及CFI检测在IMN的鉴别和诊断中起重要作用,抗PLA2R抗体、Ig G4及CFI阴性的IMN患者的治疗缓解率及未发生终点事件的比例较高;2)血清PLA2R抗体水平对IMN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有较大影响,阴性患者的血清Alb与24h UP恢复幅度更大,且与血清抗PLA2R抗体水平呈线性负相关,总有效率相对更高。可将血清抗PLA2R抗体水平作为IMN患儿诊断及临床治疗效果及预测预后的指标;3)血清PLA2R抗体和肾组织PLA2R抗原对于IMN的诊断有很大的意义,尤其是肾组织PLA2R抗原在IMN诊断方面更为敏感,血清抗PLA2R抗体和肾组织PLA2R抗原相互结合将很大程度提高IMN的诊断率,对于血清抗PLA2R抗体和肾组织PLA2R抗原均为阴性的IMN患儿,肾组织Ig G4表达,也是IMN诊断的补充。血清抗PLA2R抗体和肾组织PLA2R抗原都能有效的反映IMN患儿临床的严重程度。肾组织PLA2R抗原水平也能反应疾病临床的严重程度及活动性,但其与肾脏病理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MN肾组织活检中可以检出Ig G,Ig G1,Ig G4,C1q,C3,C4表达,提示补体激活的三条途径可能均参与了IMN的致病过程。
刘群[3](2020)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临床及病理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epatitis B virus-associated glomerulonephritis,HBV-GN)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类型及实验室指标,分别比较不同临床表现、不同血清学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HBsAg)状态的HBV-GN的特点,提高对HBV-GN的认识,为临床诊治提供新的观察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9年12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肾病内科行肾穿刺活检且符合1989年在我国召开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座谈会制定的诊断标准的HBV-GN患者96例。根据不同临床表现、不同血清学HBsAg状态分组,采用SPSS19.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不同组间的一般情况、病理类型、血清学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标志物和实验室资料。结果:1、2010年10月-2019年12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肾病内科行肾穿刺活检者共3598例,其中96例明确诊断为HBV-GN,占同期肾活检的2.7%。96例包括男性68例,女性28例,男:女=2.43:1,平均年龄43.86±15.07岁。37.5%的患者既往有乙肝病史,其余62.5%的患者以肾脏疾病表现为首发症状。2、96例HBV-GN患者中,HBsAg阳性者49例,HBsAg阴性者47例,其中血清学全阴性者9例。高病毒载量者共36例,占37.5%。所有患者均有蛋白尿,4.2%患者可见肉眼血尿,89.6%患者伴有显性水肿,79.2%患者表现为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20.8%患者表现为肾炎综合征。转氨酶升高者24例,占25.0%。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者14例,占14.6%。3、96例HBV-GN患者共有3种病理类型,包括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87例(占90.6%)、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embrano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MPGN)6例(占6.3%)以及继发性IgA肾病3例(占3.1%)。病理免疫荧光见多种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沉积,其中“满堂亮”现象23例,占24.0%。4、96例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分为NS组76例和肾炎综合征组20例。两组均以HBV-MN为主要病理类型,肾炎综合征组继发性IgA肾病发生率高于NS组(P<0.05)。与肾炎综合征组相比,NS组血清IgG水平低(P<0.01),血清学HBsAg和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epatitis B virus e antigen,HBeAg)阳性率低(P<0.05),肾脏组织IgG沉积阳性率高(P<0.05),两组肾脏组织“满堂亮”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肾炎综合征组相比,NS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水平低(P<0.01),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低(P<0.05),总胆固醇、甘油三酯、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定量高(P<0.01),胆碱酯酶、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水平高(P<0.05)。两组间血肌酐、血尿酸、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水平、高病毒载量患者比例、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96例患者根据血清学HBsAg状态分为HBsAg阴性组49例和HBsAg阳性组47例。两组均以HBV-MN为主要病理类型。HBV-MPGN在HBsAg阳性组的分布高于HBsAg阴性组(P<0.05),且6例HBV-MPGN患者均为血清学HBsAg、HBeAg和抗-HBc阳性并具有高病毒载量。与HBsAg阳性组相比,HBsAg阴性组血清IgG水平低(P<0.01),补体C4水平高(P<0.01),补体C3水平高(P<0.05),肾脏IgM、C1q沉积率、“满堂亮”患者比例低(P<0.01),肾脏IgA、C4沉积率低(P<0.05)。与HBsAg阳性组相比,HBsAg阴性组间接胆红素水平低(P<0.05),高病毒载量患者比例、AST、ALT、总蛋白、球蛋白、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水平低(P<0.01),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定量、胆碱酯酶、甘油三酯水平高(P<0.05)。两组间血肌酐、血尿酸、eGFR、白蛋白、胆固醇、LDL、HD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研究中,HBV-GN患者以男性多见,膜性肾病为主要病理类型,免疫荧光可见多种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沉积,IgG沉积率最高,部分患者可见“满堂亮”现象。部分患者血清学HBV标志物全阴性,但肾组织可检测到HBV标志物,推荐对肾活检进行HBV标志物常规染色。2、本研究中,HBV-GN的病理类型与临床表现、血清学HBsAg状态间存在一定关联。病理类型为继发性IgA肾病的HBV-GN患者以肾炎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血清学HBsAg阳性的HBV-GN患者,尤其是“大三阳”患者更易发生HBV-MPGN。3、表现为NS的HBV-GN患者血清学HBsAg、HBeAg阳性率、肝组织炎症活动度低于表现为肾炎综合征的患者,考虑表现为NS的HBV-GN患者HBV感染的实际病程长,对于HBV-GN患者出现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即使未达到NS水平也应给予重视。4、与血清学HBsAg阴性HBV-GN患者相比,血清学HBsAg阳性者血清补体水平及尿蛋白定量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肾组织“满堂亮”患者比例高。
康成栋[4](2019)在《一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致系统性红斑狼疮样病变儿童及文献复习》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不仅引起肝脏疾病,而且还引起肝外表现。约20%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出现肝外表现。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外表现通常是非特异性的,包括血清疾病样综合征、肾小球肾炎、多关节炎、多动脉炎、皮肤病、冷球蛋白血症、自身抗体的产生。然而,目前尚没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模拟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例报道。我们通过报告一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样病变儿童,提高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外表现及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样病变的认识。病人与方法:1例9岁男孩因“关节肿痛4周,皮疹3周,蛋白尿2周”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福总临床医学院儿科。我们询问该患儿的病史,并对他进行了体格检查。同时测定患儿的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自身抗体、补体C3、补体C4、病原体(包括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Epstein-Barr病毒)等指标,并进行肾活检组织病理检查。给于患儿静脉滴注甲基强的松龙48mg,每日1次,连续2周,然后在6周内逐渐减量直至停用,同时口服恩替卡韦0.5mg,每日1次,疗程3个月。之后随访患儿1年。结合患儿的症状、体征、实验室化验结果和肾脏病理及文献复习对该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患儿于入院前4周,双下肢出现疼痛和肿胀,并逐渐出现双下肢红色皮疹。入院体检时发现臀部和双下肢有明显的紫癜样皮疹。实验室检查提示肾病水平蛋白尿、肾小球源性血尿、补体C4<0.07g/L、补体C3 1.08g/L、抗核抗体1:100、抗双股DNA抗体阳性,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拷贝数为1.6×108,血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阴性,血清丙型肝炎病毒、Epstein-Barr病毒和巨细胞病毒DNA拷贝数<1.0×103。肾脏病理光镜检查显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免疫组化显示IgM、IgG、C3d、C4D沿肾小球血管襻沉积,IgA、C1q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HBsAg在肾小球基底膜沉积;电镜显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肾小球系膜区可见电子致密物。经过8周的甲基强的松龙和3个月的恩替卡韦治疗后,患儿的关节疼痛消失,皮疹消失,尿蛋白和尿隐血转阴,抗核抗体和抗双股DNA抗体阴性,补体C40.156 g/L,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拷贝数4.88×104。随访1年,患儿未诉任何不适,无关节痛、脱发、光过敏、皮疹等表现,尿白蛋白和尿隐血均阴性,补体C4 0.147g/L,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拷贝数1.12×108,抗核抗体1:100和抗双股DNA抗体阳性。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以模拟系统性红斑狼疮,提示当临床拟诊系统性红斑狼疮时需检测乙型肝炎病毒。
李叶平[5](2019)在《激素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乙肝相关性肾炎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文中指出背景和目的:全球估计有4亿HBV感染者,其中约3%会继发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1]。约30%的成人HBV-GN患者可能进展为慢性肾衰竭,其中多达10%的患者将要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2]。故HBV-GN的诊治至关重要,抗病毒及对症治疗是目前公认的治疗方法。然而,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HBV-GN至今仍存在分歧。故检索激素联合核苷(酸)类似物(NAs)治疗HBV-GN的相关文献,评估激素治疗HBV-G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Medline、Embas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和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2000年01月—2018年12月的文献,不限语种。检索标题或关键词中含有“hepatitis B virus-associate glomerulonephritis”、“HBV-GN”、“glucocorticoids”、“prednisone”、“prednisolone”、“Methylpredn-isolone”、“Prednisone acetate”、“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泼尼松”、“强的松”、“泼尼松龙”的相关文献。结果:纳入11个符合标准的临床研究,共679名HBV-GN成年患者。试验组治疗前后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相比:24h尿蛋白定量减少更显着(MD=-1.24,95%CI[-1.54,-0.94],P<0.00001);ALB升高更明显(MD=3.98,95%CI[2.59,5.37],P<0.00001);ALT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1.21,95%CI[-0.47,2.88],P=0.16);AST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02,95%CI[-0.39,0.34],P=0.90);Scr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1.48,95%CI[-9.18,6.21],P=0.71);HBV-DNA滴度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5,95%CI[0.93,1.19],P=0.46);HBeAg转归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24,95%CI[0.89,1.73],P=0.20);完全缓解率更高(RR=1.45,95%CI[1.20,1.75],P=0.0001);部分缓解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12,95%CI[0.93,1.35],P=0.25);总有效率更高(RR=1.27,95%CI[1.18,1.38],P<0.00001);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72,95%CI[0.80,3.73],P=0.17)。结论:对于成人HBV-GN患者,激素联合NAs比单用NAs抗病毒治疗的疗效更好,而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万启军,董小慧,祝卫红,胡豪飞[6](2016)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单中心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HBV-GN)的患病率、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1月间,本院共1235例肾活检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总结HBV-GN的患病率、临床特征及其病理表现。结果:HBV-GN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的阳性检出率分别达到:80%、45%、85%。血清HBV-DNA拷贝数大于500者60%。病理类型依次为:膜性肾病45%、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40%、IgAN伴乙肝病毒沉积10%、肾小球轻微病变5%。结论:本中心HBV-GN的患病率较低。HBs Ag、HBc Ag、HBe Ag的阳性检出率分别是80%、45%、85%。各病理类型的临床表现以慢性肾炎综合征为主、病理类型以膜性肾病为主。
贺晓雯,马刚[7](2014)在《替比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替比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10月—2013年6月西电集团医院收治的HBV-GN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均给与相应的对症治疗,对照组口服拉米夫定片,1片/次,1次/d。治疗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口服替比夫定片,1片/次,1次/d。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12个月。治疗后,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同时对其肝肾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63%、6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治疗后两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总胆红素(STB)、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蛋白/肌酐比(Up/cr)均较治疗前显着降低,肾小球滤过率(GFR)、血清白蛋白(Alb)均较治疗前显着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各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比夫定对各种HBV-GN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均在75%以上,其中对于局灶阶段性肾小球硬化症和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效果最好,总有效率高达100%。结论替比夫定治疗HBV-GN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疾病相关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黄兰婷,陈友明,魏立新[8](2014)在《25例乙肝相关性肾炎与17例乙肝病毒感染合并肾炎临床资料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感染与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间的关系。方法对42例HBV相关性肾炎和HBV感染合并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血清HBVAg阳性患者的性别差异即病理类型病变程度。结果在确诊为HBv-GN的血清HBVAg阳性患者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P<0.05);HBV相关性肾炎和HBV感染合并肾炎的病理类型和病变程度对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感染及其复制状态与HBV—GN的发生密切相关;但HBV的复制状态似乎并不明显影响HBV—GN患者肾、肝组织的病变程度。
刘思逸[9](2014)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病理及免疫治疗的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乙肝病毒(HBV)感染日渐成为是一个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慢性HBV感染者人数超过1.3亿。HBV除引起肝炎、肝硬化、肝癌外,还可累及肾脏,导致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HBV-GN现已成为常见的继发性肾脏病之一。但目前HBV-GN的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明确,治疗尚无明确、统一的方案可循;加之,该病进入终末期肾衰竭的趋势逐年增加,治疗费用也随之上涨。因此,深入研究HBV-GN发病机制和发病特点,探讨可能影响HBV-GN疗效的因素及可行的治疗方案,不仅是一个临床医学问题,还具有重要的社会学和经济学意义。目的:(1)本研究总结我科HBV-GN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分析HBV-GN的临床、病理特点,并探讨HBV复制与HBV-GN的临床和病理表现之间的关系。本研究的结果可为HBV-GN的诊断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2)探讨单独应用霉酚酸酯治疗方案与霉酚酸酯联合中小量激素治疗方案对HBV-GN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初步筛选HBV-GN的最优治疗方案。方法:(1)回顾性收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我科住院,经肾活检诊断为HBV-GN的病例124例。对此124例HBV-GN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血清病毒学、肾活检病理学等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进行相关统计学比较。(2)收集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住我科,有完整住院及门诊随访资料,并接受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治疗的HBV-GN患者,共有46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霉酚酸酯联合中小剂量激素组(以下简称为治疗组)32例,单用霉酚酸酯治疗组(以下简称为对照组)14例。观察12个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实验室指标、治疗缓解率、不良反应,及不同病理类型的缓解率、不同血清病毒学的缓解率等,进行回顾性对比评价。结果:一、一般情况1、124例HBV-GN患者中,各种病理类型均为男性多见,男女比为2.26:1。青年患者最多见,平均年龄27.5岁。37.9%患者发病前有明确乙型肝炎病史。2、HBV-GN以肾病综合征最多见,占55.65%,其他临床表现依次为蛋白尿合并血尿(20.07%),单纯蛋白尿(17.74%),镜下血尿(4.03%),肉眼血尿(1.61%)。发病时62.1%合并有水肿;16.94%合并有贫血;20.97%合并有高血压。3、HBV-GN以MN最多见,占65.32%。其他病理表现依次为IgAN(占14.52%)、MsPGN(占7.26%)、MPGN(占6.45%),其他类型少见,如MCD(占2.42%)、EPGN(占2.42%)、FSGS(占1.61%)。4、HBV-GN患者中,15.32%患者有肾功能异常,各种病理类型中FSGS最常发生;20.16%出现肝功能异常,MPGN的发生率最高。多数患者有血清补体下降,C3下降率(51.19%)高于C4(28.23%)。5、在肾活检免疫荧光检测中,可见有多种免疫复合物在肾脏沉积。以IgG沉积率最高(94.35%),其余依次为IgM(87.1%)、C3(86.29%)、IgA(83.6%)、C1q(69.35%)、FRA(67.74%)、C4(50%);并可见多种免疫复合物同时沉积,44.35%患者呈现“满堂亮”。HBV抗原在肾组织中几乎均可被检出,其中HBsAg检出率为94.35%,HBcAg检出率为91.13%,HBsAg和HBcAg同时阳性的检出率为87.9%。免疫复合物的沉积不仅可见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基底膜内、上皮下、内皮下),还可见于系膜区。且发现乙肝抗原的沉积部位及分布特点与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沉积基本一致。二、HBV病毒复制状态与肾炎的关系1、血清学HBeAg阳性组与阴性组的病理类型和临床表现比较无差异。2、HBeAg阳性组的肾功能异常(24%)、肾衰竭(8%)、肝功能异常(28%)、低补体血症(68%)的发生率高于HBeAg阴性组,P<0.05。HBeAg阳性组的HBV-DNA滴度的平均值高于HBeAg阴性组,P<0.05。HBeAg阴性组合并高血压的发病率高于HBeAg阳性组,P<0.05。3、HBeAg阳性组的“满堂亮”的发生率(58%)高于HBeAg阴性组(33.33%),P<0.05。4、HBV-DNA阴性、低病毒载量、高病毒载量组的病理类型比较无差异。高病毒载量组的肾病综合征发病率(71.875%)高于其他两组,P<0.05。5、HBV-DNA高病毒载量组的大量尿蛋白(75%)、低蛋白血症(71.88%)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组,P<0.05。6、HBV-DNA阴性、低病毒载量、高病毒载量组的肾组织中免疫球蛋白、补体、乙肝标志物沉积比较无差异,但HBV-DNA高病毒载量组“满堂亮”的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组,P<0.05。三、霉酚酸酯的疗效评价1、治疗12个月时,54.35%HBV-GN患者完全缓解,30.43%部分缓解,15.22%无效,总有效率为84.78%(39/46)。其中膜性肾病(85.71%)总有效率略高于系膜增生性肾病(83.33%),高于膜增生性肾病(7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及总有效率均显着增加,P<0.05;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膜性肾病与系膜增生性肾病中,治疗组的完全缓解率及总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3、对乙肝标志物HBsAg、HBeAg、HBcAb均阳性(俗称乙肝“大三阳”)HBV-GN患者来说,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对HBsAg、HBeAb、HBcAb均阳性(俗称乙肝“小三阳”)HBV-GN患者来说,治疗组的完全缓解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相比霉酚酸酯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尿蛋白均显着减少,血浆白蛋白均显着升高,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治疗3个月时,治疗组的血脂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肝肾功能、血白细胞计数、HBV-DNA滴度的变化无显着统计学差异。5、治疗过程中有4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2例出现腹泻,1例出现白细胞下降,经对症处理后均得以缓解,未改变原治疗方案。2例HBV-DNA滴度进行性增高,由拉米夫定改为阿德福韦酯或恩替卡韦后,滴度下降至原水平或更低。3例患者血肌酐轻度升高;另有2例患者血肌酐升高超过50%,其中1例还停用了免疫抑制剂。2例出现轻度肝功能异常,给予护肝治疗后恢复正常;无爆发性肝炎病例发生。未见骨髓抑制等免疫抑制剂的其他副作用出现。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HBV-GN患者以青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临床表现以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病理类型主要为膜性肾病(且表现为非典型膜性肾病)。2、HBV抗原抗体复合物在肾组织中沉积可能是HBV-GN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3、HBV-GN的确诊依赖于肾活检。4、血清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患者在肾脏病理类型上未见差异,临床表现上也未见差异,均以肾病综合征多见;但在肾病的严重性方面略有差异。5、HBV-DNA阴性、低病毒载量、高病毒载量组的病理类型未见差异。高病毒载量组的肾病综合征发病率及大量尿蛋白、低蛋白血症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组。6、单用霉酚酸酯或联合激素治疗HBV-GN均有确切疗效,且随着治疗时间延长,总有效率增加。且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少而轻,安全性较高。霉酚酸酯联合激素治疗HBV-GN的总有效率高于单用霉酚酸酯。7、在膜性肾病与系膜增生性肾病中,霉酚酸酯联合激素的总有效率高于单用霉酚酸酯。8、对乙肝“大三阳”与乙肝“小三阳”的HBV-GN,单用霉酚酸酯或联合激素,疗效未见明显差异。
李玉峰,卫敏江,吴伟岚,陈慧敏,沈加,董瑜,金晶[10](2014)在《儿童肾活检977例病理及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回顾性分析小儿肾脏疾病的病理类型及临床特点。方法收集977例接受经皮肾活检患儿的病理诊断和临床资料,分析比较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病理类型和临床特征。结果成功肾活检971例,其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755例(77.8%),继发性肾小球疾病183例(18.8%),先天性遗传性代谢性肾小球疾病18例(1.9%)。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临床诊断前3位依次为孤立性血尿、肾病综合征和迁延性肾小球肾炎;病理类型前3位依次为肾小球轻微病变、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和局灶性肾小球肾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中,临床诊断前3位依次为紫癜性肾炎、乙型肝炎相关性肾小球肾炎和狼疮性肾炎;病理类型前3位依次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轻微病变和膜性肾病。在18例先天性遗传性代谢性肾脏疾病中,有7例为薄基膜肾病。在临床诊断为孤立性血尿的患儿,肾活检病理类型中肾小球轻微病变所占百分比随患儿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P<0.05),而IgA肾病和局灶性肾小球肾炎所占百分比随患儿年龄的增长逐渐升高(P<0.05)。结论本组资料中,儿童肾小球疾病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为主,临床表现和病理类型以血尿和肾小球轻微病变最为常见;小儿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以紫癜性肾炎最为常见,病理类型以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轻微病变和膜性肾病为主;先天性遗传性肾脏疾病中薄基膜肾病最为常见。建议对6岁以上的孤立性血尿患儿行肾穿刺活检术。
二、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1例(论文提纲范文)
(1)他克莫司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和恩替卡韦对HBV相关性膜性肾病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血清检测方法 |
1.5 疗效评定标准[6] |
1.6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
2.2 两组患者病情缓解情况比较 |
2.3 两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水平比较 |
2.4 两组患者不同时段肝功能情况比较 |
2.5 两组患者治疗后HBV DNA、HBs Ag、HBe Ab变化比较 |
2.6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
3 讨论 |
(2)PLA2R抗原抗体水平在儿童特发性膜性肾病诊治及预后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血清PLA2R抗体、IGG4及CFI检测在儿童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评估及预后的影响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诊断标准 |
1.5 实验方法 |
1.6 结果判定 |
1.7 随访及观察指标 |
1.8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血清抗PLA2R抗体水平在儿童特发性膜性肾病治疗及预后检测的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基本资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儿童特发性膜性肾病血清抗PLA2R抗体与肾组织PLA2R抗原及补体相关性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诊断标准 |
1.5 实验方法 |
1.6 结果判定 |
1.7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儿童特发性膜性肾病病因和病理机制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个人简历 |
导师评阅表 |
(3)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临床及病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1章 绪论 |
第2章 综述 |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1.1 入选标准 |
3.1.2 排除标准 |
3.2 研究方法 |
3.2.1 研究对象分组 |
3.2.2 临床指标观察 |
3.2.3 临床诊断标准 |
3.2.4 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计算 |
3.3 统计学方法 |
第4章 结果 |
4.1 HBV-GN患者的一般情况 |
4.1.1 HBV-GN患者性别、发病年龄、乙型肝炎病史 |
4.1.2 HBV-GN患者的临床表现 |
4.1.3 HBV-GN患者的肾活检病理分析 |
4.2 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和肾炎综合征的HBV-GN比较 |
4.2.1 两组间一般情况比较 |
4.2.2 两组间肾脏病理类型比较 |
4.2.3 两组间血清学HBV标志物比较 |
4.2.4 两组间血清学及肾脏组织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分析 |
4.2.5 两组间实验室指标比较 |
4.3 血清学HBsAg阴性和HBsAg阳性的HBV-GN比较 |
4.3.1 两组间一般情况比较 |
4.3.2 两组间肾脏病理类型比较 |
4.3.3 两组间血清学及肾脏组织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分析 |
4.3.4 两组间实验室指标比较 |
第5章 讨论 |
5.1 96例HBV-GN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实验室指标分析 |
5.2 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和肾炎综合征的HBV-GN比较 |
5.3 血清学HBsAg阴性与HBsAg阳性的HBV-GN比较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4)一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致系统性红斑狼疮样病变儿童及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2 病人与方法 |
3 结果 |
3.1 简要病史 |
3.2 诊疗经过 |
3.3 治疗及转归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激素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乙肝相关性肾炎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A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文献检索策略 |
2.2 文献纳入标准 |
2.3 文献排除标准 |
2.4 纳入文献的各项数据提取 |
2.5 文献质量评估 |
2.6 数据统计学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纳入文献的选择及其特征 |
3.2 24h尿蛋白定量减少比较 |
3.3 血清白蛋白(ALB)比较 |
3.4 ALT比较 |
3.5 AST比较 |
3.6 Scr比较 |
3.7 HBV-DNA复制比较 |
3.8 HBeAg转阴及转抗体HBeAb比较 |
3.9 完全缓解率(CR)比较 |
3.10 部分缓解率(PR)比较 |
3.11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
3.12 不良反应发生率 |
3.13 敏感性分析 |
3.14 异质性分析 |
3.15 亚组分析 |
3.16 发表偏移 |
第4章 讨论 |
4.1 对meta分析结果的讨论 |
4.2 纳入研究的不良反应 |
4.3 发病机制 |
4.4 HBV-GN治疗的研究现状 |
4.5 糖皮质激素治疗HBV-GN的相关问题 |
4.6 与既往相关meta分析对比 |
4.7 本meta分析的局限性 |
第5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6)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单中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3 研究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7)替比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药物 |
1.3 分组和治疗方法 |
1.4 疗效评价标准[4] |
1.5 观察指标 |
1.6 不良反应 |
1.7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2.2 两组观察指标比较 |
2.3 治疗组各病理类型的疗效 |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
3 讨论 |
(8)25例乙肝相关性肾炎与17例乙肝病毒感染合并肾炎临床资料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临床资料 |
1.3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肾脏病理资料分析 |
2.1.1 病理类型所占比例 |
2.1.2 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 |
2.2 临床指标资料分析 |
3 讨论 |
(9)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病理及免疫治疗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临床及病理分析 |
前言 |
1.1 资料与方法 |
1.1.1 病例选择 |
1.1.2 诊断标准 |
1.1.3 临床观察项目 |
1.1.4 病理学检查 |
1.1.5 病理类型及临床表现分类标准 |
1.1.6 统计方法 |
1.2 结果 |
1.2.1 总体资料 |
1.2.2 分组资料 |
1.3 讨论 |
1.4 结论 |
第二部分 免疫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疗效分析 |
前言 |
2.1 对象与方法 |
2.1.1 观察对象 |
2.1.2 方法 |
2.2 结果 |
2.2.1 HBV-GN患者治疗组与对照组一般情况比较 |
2.2.2 HBV-GN患者疗效分析 |
2.2.3 HBV-GN患者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主要临床指标的变化 |
2.2.4 不良反应 |
2.2.5 合并应用ACEI或ARB类药物情况 |
2.3 讨论 |
2.4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10)儿童肾活检977例病理及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
1. 1临床资料 |
1. 2经皮肾活检 |
1. 3肾脏病理检查 |
1. 4统计学分析 |
2结果 |
2. 1临床诊断 |
2. 2病理诊断 |
2. 3各年龄段肾活检患儿的肾脏病理诊断分布 |
2. 4肾小球疾病临床诊断与病理类型分布情况 |
2. 5不同年龄段孤立性血尿患儿的肾脏病理类型分布 |
3讨论 |
四、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他克莫司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和恩替卡韦对HBV相关性膜性肾病的疗效研究[J]. 刘栋,胡敏,张翠杰,李芳华,翟亚玲. 热带医学杂志, 2020(09)
- [2]PLA2R抗原抗体水平在儿童特发性膜性肾病诊治及预后的研究[D]. 白玲.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3)
- [3]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临床及病理研究[D]. 刘群. 吉林大学, 2020(08)
- [4]一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致系统性红斑狼疮样病变儿童及文献复习[D]. 康成栋.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 [5]激素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乙肝相关性肾炎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D]. 李叶平. 南昌大学, 2019(01)
- [6]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单中心分析[J]. 万启军,董小慧,祝卫红,胡豪飞.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03)
- [7]替比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研究[J]. 贺晓雯,马刚.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4(10)
- [8]25例乙肝相关性肾炎与17例乙肝病毒感染合并肾炎临床资料分析[J]. 黄兰婷,陈友明,魏立新. 中外医疗, 2014(20)
- [9]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病理及免疫治疗的探讨[D]. 刘思逸. 南昌大学, 2014(01)
- [10]儿童肾活检977例病理及临床分析[J]. 李玉峰,卫敏江,吴伟岚,陈慧敏,沈加,董瑜,金晶.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