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酸及胃液氨浓度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刘婷婷,张颖秋,朱梁[1](2016)在《幽门螺旋杆菌与肝病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类寄生于消化道的微需氧菌,与慢性胃炎、胃溃疡等消化性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目前有研究表明在肝病的发生中也存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但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具体作用机制尚未阐明。本文通过复习相关文献,对幽门螺旋杆菌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性脑病、肝癌、脂肪肝等肝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李广鉴,姚淑文,于艳辉,蒋晓忠[2](2015)在《不同方案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根除对肝硬化患者血氨水平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不同方案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根除对Hp阳性的肝硬化患者血氨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72例Hp阳性的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给予埃索美拉唑(20 mg,2次/d)加阿莫西林(1 000 mg,2次/d)加左氧氟沙星(500 mg,1次/d),疗程10天。B组给予埃索美拉唑(20 mg,2次/d)加阿莫西林(1000 mg,2次/d)加甲硝唑(400 mg,2次/d),疗程10天。疗程结束4周后复查Hp,观察Hp根除率,并比较治疗前及停止根除Hp治疗后4周空腹血氨水平。结果 (1)A组和B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91.7%和75.0%,A组HP根除率明显高于B组(P<0.05);(2)Hp根除治疗前,A组肝硬化患者的血氨水平为(82.8±8.1)μmol/L,B组肝硬化患者的血氨水平为(83.9±9.3)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根除治疗后,A组肝硬化患者的血氨水平为(34.3±6.3)μmol/L,B组肝硬化患者的血氨水平为(48.7±7.4)μmol/L,A组肝硬化患者的血氨水平显着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除Hp治疗可以降低Hp阳性的肝硬化患者血氨水平,Hp根除率越高,血氨水平降低越明显,因而提高Hp根除率可能有助于预防和治疗Hp阳性的肝硬化肝性脑病的发生。
黎莉,杨卫文,杨景林[3](2013)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肠外疾病的关系》文中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是定植于胃黏膜表面与黏膜之间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为微需氧菌,临床上将HP菌株大体分为两类:Ⅰ类,高毒力株,含有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CagA),表达CagA蛋白和空泡毒素(VacA)蛋白;Ⅱ类,低毒力株,含vacA基因,但不表达CagA蛋白和VacA蛋白。
李钰伶[4](2011)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对乙肝后肝硬化常见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 pylori)感染对肝硬化的影响尚有争议。因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的胃肠道血管黏膜病变可致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HGB),而H. pylori分解尿素酶产氨,又可能诱发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故本课题研究了H. pylori在乙肝后肝硬化中的感染率,以及H. pylori感染与乙肝后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PHG)严重程度和血氨水平的关系,旨在明确H. pylori感染对乙肝后肝硬化常见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的影响。材料和方法:1.选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2002年-2011年来符合条件的主要诊断为乙肝后肝硬化患者23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选取相同时期住院的第一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患者198例做对照,分别统计H. pylori感染率。2.对同期住院符合条件的乙肝后肝硬化伴有食管和/或胃底静脉曲张的155例(H. pylori阳性82例,H. pylori阴性7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寻找H. pylori感染情况跟曲张严重程度的关系。3.对同期住院符合条件的乙肝后肝硬化伴有PHG的97例(H. pylori阳性51例,阴性4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寻找H. pylori感染情况跟PHG严重程度的关系。4.选取2010年-2011年住院及门诊符合条件的乙肝后肝硬化患者32例(H. pylori阳性17例,阴性15例),检测H. pylori感染情况及化验空腹静脉血氨水平,统计H. pylori感染对血氨水平的影响。结果:1. H. pylori感染率的比较:乙肝后肝硬化组H. pylori阳性者190例(80.85%),阴性者45例(19.15%),慢性浅表性胃炎组H. pylori阳性者122例(61.62%),阴性者76例(38.38%),两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 H. pylori感染与乙肝后肝硬化伴食管和/或胃底静脉曲张的严重程度的关系:轻度曲张的H. pylori阳性者46例,阴性者45例;中度曲张的H. pylori阳性者17例,阴性者22例;重度曲张的H. pylori阳性者19例,阴性者6例,轻度、中度、重度三组间及两两间结果比较,除轻度与中度组之比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 H. pylori感染与乙肝后肝硬化伴PHG的严重程度的关系:轻度组H. pylori阳性者26例,阴性者34例;重度组H. pylori阳性者25例,阴性者12例,轻度与重度两组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 H. pylori感染与乙肝后肝硬化血氨水平的关系:H. pylori阳性组17例,血氨浓度62.76±13.43μmol/L;阴性组15例,血氨浓度47.20±12.51μmol/L,H. pylori阳性与阴性两组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H. pylori感染率比普通人群高。2. H. pylori感染对乙肝后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PHG的严重程度有影响,可增加其门脉高压致HGB并发症的发生风险。3.H. pylori感染对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氨水平有影响,可增加其HE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王学祥[5](2010)在《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肝硬化患者血氨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根治疗法对肝硬化患者血氨浓度的影响。方法将确诊Hp感染的肝硬化患者40例,在护肝及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质子泵抑制剂、甲硝唑、阿莫西林治疗,疗程10d。对照组30例仅常规肝硬化护肝及对症疗法,未用根治HP药物。结果治疗组A级及B级肝功能血氨浓度明显下降(P<0.05),C级肝功能患者的则无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氨浓度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导致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血氨升高,Hp感染根治疗法可明显降低A级及B级肝功能肝硬化患者的血氨浓度,对预防肝性脑病的发生具有一定作用。
常少琼[6](2010)在《半夏泻心汤对感染幽门螺杆菌亚健康人群的作用》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亚健康状态与幽门螺杆菌两者都是医学上需要解决的问题。本人通过查看文献资料,认识到中医药对于两者的作用,特别是本人导师常用的半夏泻心汤对于亚健康状态的改善及幽门螺杆菌的根除都有一定疗效。因此,本人希望借此研究,初步探讨运用半夏泻心汤对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亚健康人群的干预作用。研究方法:从2009年3月-2010年5月自愿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人,其通过相关检查,确立为感染幽门螺杆菌并处于亚健康状态,同时排除不符合研究要求者,纳入本次研究观察。随机分为治疗组跟对照组两组。调查人员对符合研究者收集其病历资料,给予填写《简明SF-36健康状况调查问卷(中文版)》。治疗组给予半夏泻心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心理开导及生活方式指导,不予药物干预,干预后再次填写《简明SF-36健康状况调查问卷(中文版)》,并行14C呼气试验检查。之后每隔3个月回访一次,填写《简明SF-36健康状况调查问卷(中文版)》,并复查14C呼气试验。最后,收集以上数据,运用SPSS 17.0中文版统计软件进行统计。结果:实际收集有效病例102份,治疗组52份,对照组50份。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病例性别比例及年龄分布没有显着差异(P>0.05)。经医师判定后,两组病例的中医症候表现相当。干预后,治疗组半夏泻心汤的有效率为42.31%。两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生存质量评分在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7个维度上明显较前改善(P<0.05),而对照组干预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干预后,在生理职能、社会功能及情感职能3个维度上,治疗组比对照组评分高。在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及精神健康4个维度上,治疗组经干预后评分较前提高,而在对照组前后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可以认为治疗组在那4个方面的评分已达到对照组水平。治疗组中HP根除与否生存质量变化不大(P>0.05)结论:①对于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亚健康人群,单纯用半夏泻心汤干预时,其有效率为42.31%,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38.46%。治疗组中HP根除的人3个月后回访均无复发,对照组中HP根除的人因课题结题时间所限,皆未回访,故两者幽门螺杆菌复发率不能比较。所得疗效并不如目前相关报道,这可能与半夏泻心汤对于亚健康人群机体功能改善是“微调”,反应并不如疾病人群明显有关。半夏泻心汤的根除率虽然不高,但是因为中药是从本质上调整人体情况,其复发率应该比西药低。今后将会继续该方面的研究。②经半夏泻心汤干预后,感染幽门螺杆菌亚健康人群在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7个维度上都有所改善。对于感染幽门螺杆菌亚健康人群,结合半夏泻心汤的干预,对比于单纯生活方式的调整,能更好地提高其生存质量,改善其亚健康状态。③正确生活方式的调整结合中药调理,对比于单纯生活方式的调整,更能提高感染幽门螺杆菌亚健康人群的生存质量。④半夏泻心汤对于预防幽门螺杆菌危险的近期表现不明显,而远期影响仍需要进行长时间的追访研究。
黎莉,杨卫文,杨景林,胡志恒,谭松[7](2008)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肠外疾病的关系》文中研究说明自1983年Warren和Marshall等报道从胃粘膜中分离出HP后,众多研究发现HP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胃粘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的发病有关,其重要作用已得到医
金红艳[8](2008)在《不同证型肝硬化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血氨水平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临床调查研究,探讨肝硬化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后血氨浓度的变化情况以及与不同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采用临床流行性调查研究,设计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一般资料、肝硬化病因、中医四诊以及Hp感染情况、血氨水平、肝功、肾功、凝血三项等实验室指标。肝硬化中医证型分为六型,即肝气郁结型、水湿内阻型、湿热蕴结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和瘀血阻络型,由专科医生填写调查表,中医证型由2名副高职称以上专家根据辨证标准最后核定,经过研究人员培训,修改调查问卷后,实施临床观察。统计方法:将资料输入电脑,建立数据库,整理数据,应用SPSSl3.O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不同证型肝硬化患者Hp感染与血氨水平的相关性,其中率的比较采用X。(卡方)检验,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t检验,方差不齐采用秩合检验,相关性研究采用等级相关性分析等,检验水平Q=O.05。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肝硬化患者217例,其中Hp阳性组87例,阴性组130例,Hp感染率为40.1%;辨证分型后肝气郁结型20例,其中Hp阳性者8例,占3.7%;水湿内阻型41例,其中Hp阳性者16例,占7.4%;湿热蕴结型86例,其中Hp阳性者33例,占15.2%;肝肾阴虚型14例,其中Hp阳性者6例,占2.8%;脾肾阳虚型25例,其中Hp阳性者9例,占4.1%;瘀血阻络型31例,其中Hp阳性者15例,占6.9%;各证型Hp感染情况无显着性差异(P>0.05)。肝功能分级按Child-Pugh分级标准,其中A级57例,Hp阳性者27例;B级101例,Hp阳性者33例;C级59例,Hp阳性者27例,不同肝功能分级Hp感染情况亦无显着性差异(P>0.05)。Hp阳性组与Hp阴性组相比,Hp阳性组血氨浓度明显高于Hp阴性组,差异有显着性(P<0.01)。在Hp阳性组中六个不同证型比较,瘀血阻络型患者的血氨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五个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型相比血氨浓度无明显差别(P>0.05);不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之间相比,A级与B级、A级与C级之间血氨浓度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经等级相关性分析,肝硬化患者Hp感染后血氨水平与肝功能分级呈正相关(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不同肝功能分级及中医证型分型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无关;Hp感染是引起肝硬化患者血氨浓度升高的一个重要因素,瘀血阻络型肝硬化患者血氨水平显着高于其他分型组:肝功能越差,血氨水平越高。
安黎云,李仕英,李芳,李玮,白云,刘艳丽,王缚鲲[9](2007)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胃液pH、尿素、氨及抗-HpIgA含量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测定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不同胃肠疾病患者胃液胃酸pH、尿素、氨及抗-HpIgA的含量,分析其在Hp感染中作用。方法用微玻璃电极法测定胃液pH值;用干式化学分析仪测定胃液尿素和氨的含量;Hp感染的鉴定采用尿素酶试验及组织wS银染方法,两者均阳性者确定为Hp阳性;采用ELISA方法测定胃液抗-HpIgA含量。结果Hp感染患者胃液pH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有显着差异(p<0.05),尿素、氨含量差异更为显着(p<0.01);不同胃酸分泌情况下Hp的阳性率有显着差异(p<0.05);胃液pH与抗-HpIgA含量呈强正线性相关(r=0.926,p<0.01)。结论测定胃液胃酸、尿素和氨有助于Hp感染的诊断,胃液pH可能会影响IgA的含量及Hp的感染情况。
陈建双,赵蕾,孙阁,王艳辉[10](2006)在《幽门螺杆菌研究近况》文中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寄生于人体的细菌,全世界感染率为50%以上。它是许多慢性胃病、胃癌以及胃粘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发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致病因子。近年来研究表明,其感染与多种胃肠外疾病有关,所以各国专家学者对于Hp的研究也日趋深入。以下对幽门
二、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酸及胃液氨浓度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酸及胃液氨浓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幽门螺旋杆菌与肝病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HP及其致病机制 |
2 HP与肝病 |
2.1 HP与病毒性肝炎 |
2.2 HP与肝硬化 |
2.3 HP与肝性脑病 |
2.4 HP与肝癌 |
2.5 HP与脂肪肝 |
3 小结 |
(2)不同方案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根除对肝硬化患者血氨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H.pylori感染诊断标准 |
1.2.2 血氨水平检测及分组 |
1.2.3 H.pylori根除治疗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Hp感染根除率 |
2.2 Hp根除治疗前后血氨水平的变化 |
3 讨论 |
(3)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肠外疾病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肝胆胰疾病 |
1.1 肝脏疾病 |
1.2 胆管疾病 |
1.3 胰腺疾病 |
2 糖尿病 |
3 心脑血管疾病 |
3.1 冠心病 |
3.2 脑动脉硬化 |
4 呼吸系统疾病 |
4.1 慢性支气管炎 |
4.2 肺结核 |
4.3 支气管扩张 |
4.4 肺癌 |
5 皮肤病 |
5.1 慢性荨麻疹 |
5.2 食物过敏和特应性皮炎 |
5.3 酒糟鼻 |
6 血液系统疾病 |
6.1 缺铁性贫血 |
6.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 |
6.3 白血病 |
7 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内分泌代谢疾病 |
8 其他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的疾病 |
8.1 幽门螺杆菌的口腔定植与牙周疾病 |
8.2 儿童和胎儿的发育生长迟缓 |
(4)幽门螺杆菌感染对乙肝后肝硬化常见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摘要 |
(一) 中文摘要 |
(二) 英文摘要 |
二、正文 |
(一) 前言 |
(二) 材料与方法 |
(三) 结果 |
(四) 讨论 |
(五) 结论 |
(六) 参考文献 |
三、综述 |
(一) 正文 |
(二) 参考文献 |
四、致谢 |
(5)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肝硬化患者血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 |
1.2 检查方法 |
1.3 治疗方法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6)半夏泻心汤对感染幽门螺杆菌亚健康人群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正文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1章 亚健康研究概述 |
1.1 亚健康的认识 |
1.2 中医对亚健康的诊疗优势 |
1.3 存在问题 |
第2章 幽门螺杆菌研究概述 |
2.1 幽门螺杆菌的发病机制 |
2.2 幽门螺杆菌的危害性 |
2.3 幽门螺杆菌诊断治疗现状 |
2.4 存在问题 |
2.5 影响HP根除的因素 |
2.6 幽门螺杆菌的预防 |
2.7 中医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认识 |
2.8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亚健康 |
第3章 半夏泻心汤研究概述 |
3.1 半夏泻心汤方义 |
3.2 半夏泻心汤与幽门螺杆菌 |
3.3 半夏泻心汤与亚健康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资料与方法 |
第三部分 结果分析及讨论 |
1 结果分析 |
2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不同证型肝硬化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血氨水平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一、肝硬化的中医研究 |
(一) 中医病因病机 |
(二) 中医辨证分型的研究 |
二、幽门螺杆菌(H.pylori,Hp)感染及其与肝硬化患者高氨血症的关系 |
(一) 认为Hp感染与肝硬化患者血氨增高有关 |
(二) Hp根除治疗在肝硬化高氨血症中的作用研究 |
(三) 关于Hp感染与肝硬化高氨血症无相关性的研究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一、材料与方法 |
(一) 研究对象 |
(二) 观察指标及项目 |
(三) 统计方法 |
二、结果 |
(一) 一般资料比较 |
(二) 肝硬化患者中医各证型的分布规律 |
(三) Hp感染情况 |
(四) 肝硬化患者Hp感染情况与血氨浓度的关系 |
(五) 不同证型Hp感染与血氨浓度的关系 |
(六) 不同肝功能分级与血氨浓度的关系 |
三、讨论 |
(一) 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 |
(二) 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的分析 |
(三) 肝硬化患者Hp感染情况与血氨浓度的关系探讨 |
(四) 不同中医证型与血氨水平的关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胃液pH、尿素、氨及抗-HpIgA含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胃液pH值测定:用微玻璃电极法测定胃液 |
1.2.2 胃液尿素和氨含量测定:使用美国强生 |
1.2.3 病理学检查:将活检组织切片、染色, 进行病理诊断 |
1.2.4 Hp阳性鉴定:尿素酶试验及组织 |
1.2.5 胃液抗-HpIgA含量测定:采用 |
1.2.6 数据处理:采用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酸及胃液氨浓度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幽门螺旋杆菌与肝病的研究进展[J]. 刘婷婷,张颖秋,朱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16(06)
- [2]不同方案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根除对肝硬化患者血氨水平的影响[J]. 李广鉴,姚淑文,于艳辉,蒋晓忠.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26)
- [3]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肠外疾病的关系[J]. 黎莉,杨卫文,杨景林.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02)
- [4]幽门螺杆菌感染对乙肝后肝硬化常见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的影响[D]. 李钰伶. 大连医科大学, 2011(06)
- [5]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肝硬化患者血氨的影响[J]. 王学祥. 医药论坛杂志, 2010(23)
- [6]半夏泻心汤对感染幽门螺杆菌亚健康人群的作用[D]. 常少琼.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10)
- [7]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肠外疾病的关系[A]. 黎莉,杨卫文,杨景林,胡志恒,谭松. 2008年贵州省医学会消化及内镜学分会学术大会论文汇编, 2008
- [8]不同证型肝硬化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血氨水平的相关性研究[D]. 金红艳.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8(09)
- [9]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胃液pH、尿素、氨及抗-HpIgA含量分析[J]. 安黎云,李仕英,李芳,李玮,白云,刘艳丽,王缚鲲. 医学动物防制, 2007(08)
- [10]幽门螺杆菌研究近况[J]. 陈建双,赵蕾,孙阁,王艳辉.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