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物学知识在化学试题中的渗透举例(论文文献综述)
刘倩[1](2021)在《学科前沿知识融入高中生物学教学的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要充分反映科技发展和学科发展前沿,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如今,生物学研究正蓬勃发展,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为使学生紧跟时代步伐,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探索将生物学前沿知识融入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切入点。生物学科研成果应用于生物学教学中,能筑牢学生生物学理论基础,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创新型人才,赋予课堂生命力和时代性,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然而,生物学前沿知识种类繁杂、体系庞大,且涉及的理论深奥复杂,一线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将前沿知识有效应用于教学困难重重。因此,本研究以探究生物学前沿知识融入教学的有效策略作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梳理教科书和高考试题涉及的前沿知识,基于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前沿知识融入现状的调查结果,分析前沿知识教学面临的问题,构建前沿知识融入教学的原则和策略。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内容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和案例分析法。首先,查阅文献了解国内外“生物学前沿知识教学”的研究进展,并将“生物学前沿知识”的概念界定为生物学领域最新取得的研究成果或正在进行的研究热点。采用内容分析法从相关教学内容、呈现栏目、呈现方式和反映学科核心素养几方面梳理人教版五册高中生物学教科书涵盖的学科前沿知识,并统计了2016-2020年高考生物学试题涉及的学科前沿知识。明确高中教学和高考对前沿知识的要求,侧面印证前沿知识对于高中生物学教学的必要性。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从学生对前沿知识的了解情况、学习现状和学习态度三个维度了解生物学前沿知识的教学现状,采用课堂观察法对一线生物学教师的常态课堂进行观察,分析学科前沿知识融入高中生物学教学面临的困难。为改善教学现状,提出生物学前沿知识融入教学的原则和策略,以《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节为例,设计学科前沿知识教学案例在实践中的应用,并邀请两名一线教师评课,进行案例分析和优化。研究结果显示,高中生物学教师对生物学前沿知识融入生物学教学均持积极态度,部分教师会主动搜集生物学前沿知识,并将前沿知识通过新课导入、习题巩固等方式融入教学。但总体来看,生物学前沿知识教学存在以下问题:前沿知识融入教学的广度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前沿知识融入教学的方式有一定局限性;前沿知识教学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联系不紧密。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学科前沿知识教学应遵循的四条原则,即科学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关联性原则和教育性原则,并沿课堂内、外两条路线提出了前沿知识融入教学的策略:课堂内可以通过导入新课、知识拓展、深度学习、习题巩固四个环节融入前沿知识;课堂外可以采用发放前沿知识卡片、举办前沿知识科普讲座以及指导学生自主获取前沿知识三条路径。最后,通过教学实践表明了生物学前沿知识教学的可行性。本研究提出了生物学前沿知识教学的原则和策略,以期为教育工作者进行生物学前沿知识教学提供有效参考。
冯春艳[2](2021)在《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行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当今时代的科学教育也越来越强调实效性,科学教育的目标由只关注知识的获得转向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观念性思考在聚合碎片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形成科学素养的过程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高阶思维。《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了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这四个学科核心素养,其中“生命观念”置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首位,生命观念最具学科特色属性,是这四个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标志和关键。然而,教师们仍未真正进入教学改革的浪潮之中,他们的教学仍旧停留于传统概念教学范式之内:重内涵轻外延、重结果轻过程、重传授轻探查、重表象轻深度。在培养学生形成核心素养的时代,高中生物碎片化教学必须要改革,传统概念教学必须要转型,那么,为落实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概念教学将是一个必然的选择,通过生命观念这样一个概念聚合器将相关概念关联起来,交织成概念网络,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内容的深度理解。本研究聚焦于生命观念,依据概念转变理论、知识结构理论以及逆向教学设计理论构建出生命观念的认知路径和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三轮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行动研究,并证明了利用“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是可行的。首先,本研究利用文献法梳理了与学科观念、生命观念、概念教学相关的研究,并对观念、生命观念、概念教学进行概念界定,明确指出生命观念是对生命现象和生命本质的纵观性认识和理解,是在生物学事实、概念基础之上对概念之间关系的高度概括或对核心概念的概括性表述和系统阐释。其次,本研究以S学校为个案,通过访谈法、课堂观察法对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进行问题诊断,分析、概括出一线生物学教师们在落实“生命观念”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理解上,一线生物学教师对生命观念的内涵认识模糊;在实践上,教师们滞于传统的概念教学范畴之内:缺少促进学生自我构建观念的教学过程,缺乏对概念关系的抽象概括,探查生命观念的过程仍存在不足。再次,本研究基于对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问题诊断的深入思考,构建出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路径,包括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价值意蕴、目标定位、内容分析,并基于与学科观念相关的理论、逆向教学设计理论,构建出生命观念形成的认知路径和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最后,本研究在S学校的高一年级的X班级,利用“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教学实施流程”进行了三轮行动研究,通过“确定问题——制定计划——行动实施——效果检测——总结反思”的步骤程序,不断改进和完善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培养学生形成“系统观”、“结构与功能观”等生命观念。通过对整个研究过程的深入总结、反思,本研究得出这样五条结论:生命观念是集知识、思想与意识为一体的结构化认识体系、生命观念是以生物学事实和概念为基础经由图式构建形成、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生命观念需激发学生的主动认知、学生形成生命观念最终表现为基于概念性理解的表达与应用、在概念教学中渗透生命观念能够促进教师对教学设计的重构。提出这样四条建议:《课标》应进一步明确生命观念的基本内涵及具体内容、生物学科的师范教育应关注对师范生的生命观念的培养、学校应为教师开展生命观念素养的评价提供一定的空间、高中生物学教师应在概念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生命观念。
尹丹丹[3](2021)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STSE教育理念的实践研究 ——以《化学反应原理》教学为例》文中认为新时代背景下的高中化学课程倡导教学应从社会发展和学生自身的需要出发,课程改革应凸显化学学科自身的特点与优势,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和学习主动性,并强调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STSE是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英文首字母缩写,STSE教育强调化学教学应从四者的关联性出发,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本研究主要围绕在《化学反应原理》教学实践中渗透STSE教育理念进行研究,研究目的是通过渗透STSE教育理念优化《化学反应原理》教学,提高A中学教学质量、推进新课程改革、探究STSE教育开展范式并为一线教师开展STSE教学提供参考。本文采用了问卷调查、文献研究、实验和访谈等相关研究方法,以实习学校为例调查STSE教育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现状,呈现出的问题主要有:STSE教学资源的开发不足、部分师生对STSE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教师缺乏对STSE素材的积累和挖掘、部分师生对《化学反应原理》与STSE教育的密切关系认识不足、教学评价中缺乏对STSE教育理念的渗透等,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有考试制度的要求、化学课时不充裕、教师自身因素的限制等等。基于此,对2019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教材进行系统的分析,并对2018-2020年高考化学全国卷中的STSE试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相关教学设计策略。最后在高二年级两个平行班进行教学实验,实践教学后对学生和教师分别进行访谈,利用SPSS23.0软件对学生成绩进行数据分析,综合分析实践教学效果。在进行了一学期的实践研究后,得出以下结论:(1)渗透STSE理念的教学能提高学生化学成绩;(2)渗透STSE理念的教学能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提升学生“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素养。
教育部[4](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提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赵玲玉[5](2020)在《高中生物学必修3中数学思维的运用研究》文中提出2018年中国教育部颁布实施的《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指出:以发展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科课程的宗旨,并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数学思维的运用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在普通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数学思维有望达成新课标培养新一代人才科学素养的要求。目前对于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运用的研究大多数倾向于建议采用某种具体的数学方法应用于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而对于教材本身所呈现的数学思维,并将其结合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及学生在学习中数学思维的迁移能力等方面研究较为缺乏。因此,将数学思维有效的运用于普通高中生物学教学,并尝试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生物学概念或生物学知识是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本研究采用比较分析法、行为观察法、教学实践法和数据统计法进行研究。首先,以比较分析法对20152019年的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学全国新课标卷中的数学模型试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年来学业水平考试注重以数学模型试题形式考查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分析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教材中与数学思维的呈现形式,研究发现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3教材中与数学相关的许多生物学知识内容主要以数学模型形式呈现,且数学思维对部分生物学概念的理解至关重要。其次,对普通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数学思维的运用进行课堂观察,统计结果表明数学建模方法有利于将数学思维应用于生物学教学,且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最后,笔者借助在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教学实践机会,选取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1中与数学思维相关的部分章节内容,以数学建模方法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以第5章第4节《光合作用的过程》为教学案例。通过对实习学校高一年级171班和172班在为期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后的学业水平测试成绩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评估数学思维结合在普通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有效性。依据实践结果,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普通高中生物学教学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思维解决生物学问题,符合新课标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这一目标;数学思维是科学思维最核心的内容,将数学思维有效运用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在新课标培养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要求下,高中生物学教师应理解并掌握教材中相关的数学知识,注重数学思维在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达成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的目标。
段美英[6](2020)在《高中生生物学科学思维达成现状研究 ——基于SOLO层级-科学思维水平对应关系模型》文中指出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及“中国核心素养”的提出,我国教育的目的也从知识本位逐步转向核心素养。这意味着,生物学高考和其他各类考试将从注重知识的考查,逐步转向以检测学科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科学思维作为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之一,亦是检测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达成水平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客观分析和评价学生的科学思维达成现状对于深化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SOLO分类理论可以从学习结果在结构上的复杂程度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评价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有学者根据SOLO分类理论与科学思维的关系建立了“SOLO层级-科学思维水平对应关系模型”,并验证了该模型在生物学学科中,用于评价和分析科学思维水平的可行性和独特优势性,而国内对科学思维达成现状的研究还很少。基于此,本研究以“SOLO层级-科学思维水平对应关系模型”作为确定科学思维水平的重要依据,对2016-2019年生物学全国Ⅲ卷和贵阳市2020届四校联考生物学试题(二)至试题(五)必修部分所考查的科学思维进行分析和比较,从中把握生物学教学培养科学思维的方向和方式。并以贵阳市2020届四校联考试题(五)为调查问卷,对科学思维达成现状进行了分析,为教师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方式提供一定的指导,其结果表明:(1)整体对比可知,全国Ⅲ卷和贵阳市四校联考卷均以科学思维的第二水平考查为主,但全国Ⅲ卷较贵阳市四校联考卷对科学思维的考查要求更高一些,且全国Ⅲ卷区分度更为明显。(2)分析试题题型可知,全国Ⅲ卷客观题部分对科学思维第二水平的考查约在50%-66.7%之间,贵阳市四校联考卷则在67.7%-83%之间。主观题部分,两类试题考查均较为灵活,无明显考查特点。(3)分析各知识模块考查特点可知,全国Ⅲ卷和贵阳市四校联考卷各知识模块对科学思维的考查在水平和能力要求上有一定的差异性。其中,在“分子与细胞”模块,两类试题均以科学思维第二水平的考查为主,且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基本概念的识记和图表分析能力。“遗传与进化”模块,全国Ⅲ卷以科学思维第三、第四水平考查为主,而贵阳市四校联考卷则以科学思维的第三水平考查为主。且两类试题对科学思维第三水平的考查多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基因分离定律”的灵活运用为主,而对科学思维第四水平的考查则以学生实验设计能力为主。“稳态与环境”模块对科学思维的考查两类试题均较为灵活,无明显考查趋势,但该模块对科学思维第三水平的考查多以学生对问题本质原因的探索和知识的迁移能力为主。(4)分析试题特点可知,试题常以实验或生活情境作为试题背景,开放性程度较高,且主观题相比客观题更能真实检测和反映出学生科学思维的达成情况。(5)分析学生科学思维达成现状可知,学生科学思维的第一和第二水平达成情况较好,但只有少部分学生达到了科学思维的第三和第四水平,且随着科学思维水平的提高其达成人数就越少。(6)通过学生答题情况反映出影响科学思维培养的主要因素是学生对知识网络的构建能力、图表分析能力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还很差。其次,缺乏对问题延伸和拓展的能力。再者,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不能用简洁和规范性的语言进行表达,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基于此,本研究根据试题分析结果以及学生科学思维达成现状,以提高学生科学思维的高水平层次、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为目的,提出了概念教学、创设情境、探寻本质、客观评价的教学建议以及试题情境背景化、答案设置开放化、模块层级多样化的试题命制建议,以期为一线教师培养学生科学思维高水平的达成提供具有一定指向性和方向性的参考。
周依[7](2020)在《概念图在高中生物学试卷解析中的应用》文中认为概念图是一种组织以及表征知识的工具,是一种视觉化后的组织图,可以丰富学习者对新概念的理解。从20世纪60年代,美国着名教育学家Novak首次提出概念图,由于其有助于澄清给定概念的意义,准确理解概念的本质,已被广泛应用于各学科和领域,融入到许多国家的教育教学改革。我国概念图的引入较晚,教育工作者已对概念图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做了许多的尝试和探索,但主要集中在课堂教学中,鲜有学者将概念图用于中学试卷解析。生物学学科概念众多,概念图策略在生物学学科的教学中的应用是一个理想的手段,将概念图策略用于试卷解析,是概念图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的补充,可充分发挥概念图在生物学概念学习中易于理解的优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丰富中学生物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通过自主构建概念图,学生可以更加清楚各个题目知识点间的区别和联系,并与教材建立逻辑连接,进而完善知识框架和结构,达到系统学习的目的。本文以贵阳一中高一年级两个班为研究对象,其中二班为对照班,六班为实验班,在实验班的月考试卷解析中实施概念图策略,而对照班保持原有的教学方法。结合问卷调查、教学成绩及学生反馈信息,考察概念图策略在高中生物学试卷解析中的实际应用效果。通过问卷调查可知,发现大部分学生学习生物学多靠死记硬背,生物学基础知识不扎实,且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概念间逻辑关系混乱,做题容易出错;从而认为高中生物学课程繁琐无味,学习兴趣不高。对于概念图,部分学生甚至不知道是什么,但多数学生愿意并希望在老师的帮助下,将概念图应用于生物学学习中,从而将零碎、片段性的生物学知识有效组织起来,激发生物学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在实验班实施概念图策略教学的前后测成绩平均分分别为63.42分和66.02分;对照班前后测成绩平均分分别为66.50分和65.34分。表明将概念图策略应用于高中生物学试卷解析中是有一定效果的。进行T检验结果也说明,实验班实施概念图策略前后测成绩(P1<0.05)存在显着差异;对照班前后测成绩不存在显着差异(P2>0.05)。且P1<P2,也说明概念图在试卷试题解析中的应用存在一定价值。后期研究中,在实验班选取后测成绩在80分以上、70~79、60~69、50~59、低于50分的5个分数区间的学生代表进行访谈,根据访谈结果大多数学生对概念图的应用持积极的态度,愿意应用概念图进行生物学试卷解析。且研究对象能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以及同学构建的概念图,说明概念图的应用对学生分析、评价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当然,概念图的应用过程也碰到一些困难,如在引入概念图初期,学生对概念图的概念模糊、构建概念图有一定难度等,都会阻碍概念图策略的推行,不过通过教师悉心指导,循序渐进,克服学生学习初期的不适应甚至抵触后,概念图还是凸显出其在生物学教学中的优势。综上所述,将概念图策略应用在高中生物学试卷解析中,不仅能使学生加强巩固和加深理解生物学概念,还能在教材与试卷之间建立知识纽带,利于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形成脉络清晰、层层递进、具有较强逻辑性的知识网络,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进一步发展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符合新课标对生物学学习要求。
吴梢琪[8](2020)在《基于社会热点试题分析的高中生物教学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学习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环境科学极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并且生物学正在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注重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是贯穿生物学课程的重要主线之一,也是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达成的重要途径。20世纪以来,生物学科飞速发展,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等领域取得的一些新成果以及面临的一些传染病问题都成了社会大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生物学社会热点问题的教学应用体现了重视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的教育,关注和参加与生物科学技术有关的个人与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决策,这是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因此,将生物学社会热点应用于教学活动和试题中实现了活学活用,学生能在现实生活情境中学习生物科学与技术,将课程内容与社会热点相结合。本课题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了解目前社会热点在高中生物教学方面的研究现状,前人对于社会热点问题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践的研究较少,并且没有涉及对生物学试题中社会热点类情境素材的研究。同时,本文对生物学社会热点、生物学社会热点试题和高中生物学社会热点教学等相关概念进行了归纳和总结。通过定量研究法对社会热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必要性分析,总结近五年出现的生物学社会热点试题进行分类,分析生物学社会热点试题的考查趋势。将近五年出现的生物学社会热点试题划分为生态环境类(Ⅰ)、人类健康与疾病类(Ⅱ)、生命科学前沿与诺贝尔奖类(Ⅲ)、生活体育类(Ⅳ)。在考查能力方面,生物学社会热点试题注重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对学科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逐渐重视以人类健康与疾病类(Ⅱ)和生命科学前沿与诺贝尔奖(Ⅲ)类的热点素材考查实验与探究能力。通过收集近年来生态环境类、人类健康与疾病类、生命科学前沿与诺贝尔奖类社会热点类型素材,建立了三个生物学社会热点素材资源库。在高一生物教学实践中结合三个“生命科学前沿”类的热点素材即“体细胞克隆猴”、“科学家颜宁解析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和“袁隆平和海水稻”等进行教学设计,分别在导入、重难点突破和活动探究中侧重训练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学生在课堂中的活动或习题反馈情况中表明将社会热点应用于高中生物课堂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物学社会热点问题的能力。本文通过对生物学社会热点试题分析,构建生物学社会热点素材库并制定教学应用策略,为高中生物教学和高考命题试题情境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雷婷[9](2020)在《STSE教育理念在高考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STSE 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环境(Environment)的英文首字母缩写,STSE教育的基本理念是把教育活动与当前科学发展、技术进步、社会生活和环境现状等进行有机的结合。无论是国家的教育改革纲要还是教育部发布的课程标准中,均明确要求教育中要加强与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社会发展建设新成就及环境发展之间的联系。本论文研究了近10年高考全国卷化学部分中对于STSE教育理念的应用情况,结合教材中STSE内容的设计情况、STSE教育在当前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对当前的中学化学课堂教学和高考复习提出了建议,设计了基于STSE教育的高中化学教学案例,通过对教学实践的分析和评价,为教育研究者和中学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研究概述。论文从研究的必要性、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情况、研究的内容与方法和STSE教育的相关理论基础等五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二部分:STSE教育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与分析。通过学生问卷和教师访谈调查了 STSE教育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发现教师在课堂中渗入的STSE相关内容较少、对于教材中的STSE相关内容应用不足及学生面对综合性STSE试题无从下手的问题。第三部分: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STSE相关内容分析。对高中化学人教版教材中的STSE相关内容及分析其考查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能够看出教材中设计的STSE内容非常全面,且已经根据对学生掌握程度的要求将相关内容编排在教材的不同板块中,必修部分涉及的STSE相关内容在高考选择题中考查频繁,选修部分的STSE内容常作为情境出现在题干中。第四部分:高考试题中STSE试题的考查分析及建议。对照课程标准和高考大纲,对STSE相关内容的要求进行了分析,并对近十年全国卷化学部分中涉及到STSE的试题从分值、题型、素材情景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考核的关键,提出对中学教学的启示。建议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所授知识点的特点和学生情况,最大限度的将STSE教育渗透于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建议在高考复习中设置专项针对的训练,来提高学生对STSE试题的解题能力。第五部分:基于STSE教育理念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实践。依据STSE教育的教学现状,采用上述提出的教学建议,本文设计出《发展中的化学电源》和《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的两个具体的教学设计,在银川某中学进行了教学实践,通过对实践效果的评价与分析,能够发现实践效果良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均有显着提高,并且让学生切身的体会到了化学与各领域的紧密联系,达到了提升学生综合核心素养的目的。第六部分:结论和展望。通过分析得到,目前高考试题中加大了 STSE试题的比重,其对于教材中STSE知识点的考查能够符合考纲和课标的要求。以高考试题为依据提出的STSE教育理念与教学建议确实可行,所设计的STSE教学案例实践的效果良好。论文对于中学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参考作用。
王欢[10](2020)在《基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生物高考试题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在我国,众多学子想进入到高等学府继续深造学习的途径一般是高考。然而在高考中,生物是理科生的必考科目之一。在全球范围来看,人类对生命科学的研究探索已取得巨大成功,然而这些科学知识也将直接影响着我国高考生物试题内容命制。尤其随着教育不断发展,高考生物试题也不断渗透着最新的教育理念,其相关研究势在必行。本论文以2017—2019年全国高考生物新课标试题为研究对象,在建构主义、人文主义等理论基础上,采用了比较分析、T检验等方法。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及高考生物说明对近三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试题分别从题号、分值、能力要求考查、生物科学要素知识点、素养体现等方面进行分析。根据统计图表对试题进行特征分析和典型试题案例分析,对于其中核心素养在试题中的体现进行详细解读,最终根据统计结果总结出试题考查核心素养的特征,并为一线教师更好的把握考试热点提供一点自己的建议。基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高考生物试题分析结果如下:近三年,不同年份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比值情况以及同一年份中各个素养因素的发展总趋势是相对稳定的。当利用热图法对相关数据进行绘制,可看出科学思维在历年试卷体现的更为明显(其中蓝色越深就代表它所占比例越低,然后红色越深代表它占得比例越高)。在生物核心素养的分布数据分析中,利用T检验分析近三年各个因素占总分值的波动大小,检测表明没有显着差异(P≥0.05)。研究表明:近三年全国高考生物新课标试卷考查生物核心素养的试题特点如下:(1)生命观念的试题特点:第一,在学科概念中发展提升学生的生命观念;第二,在真实的生物教学环境下,培养学生生命观。(2)科学思维素养的试题特点:第一,运用模型表征规律,分析解释影响规律变化的因素,探讨阐明生命现象及规律,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和逻辑能力;第二,结合日常生活情境,分析说明生命活动及细胞代谢并对其进行归纳概括,发展学生阐释生命现象及规律的能力。(3)科学探究素养的试题特点:第一,以现实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或现象背景进行探究逐步增强好奇心和求知欲;第二,面对特定的生物生命现象及问题进行实验探究设计并对实验结论进行相互交流。(4)社会责任素养的试题特点:第一,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将问题生活化、实际化,这样有助于学生思考并关注周围生活和现象;第二,以科学技术为背景考察学生对科学信息掌握程度,使生物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得以了解,同时也将课本上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得以应用。
二、生物学知识在化学试题中的渗透举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生物学知识在化学试题中的渗透举例(论文提纲范文)
(1)学科前沿知识融入高中生物学教学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
五、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二、理论基础 |
第三章 高中生物学的前沿知识资源统计 |
一、高中生物学课程的前沿知识资源统计 |
二、高考生物学试题涵盖的前沿知识统计 |
三、生物学前沿知识的获取途径 |
第四章 学科前沿知识融入高中生物学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一、学科前沿知识学习的现状调查 |
二、学科前沿知识教学的课堂观察 |
三、调查结果讨论 |
第五章 学科前沿知识融入高中生物学教学的原则和策略 |
一、学科前沿知识融入高中生物学教学的原则 |
二、学科前沿知识融入高中生物学教学的策略 |
第六章 学科前沿知识融入高中生物学教学的案例 |
一、教学案例设计 |
二、教学案例评价 |
三、案例实施反思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一、主要研究结论 |
二、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学教科书前沿知识统计 |
附录2 生物学前沿知识学习现状调查问卷(学生) |
附录3 教学案例专家评审表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件 |
(2)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背景 |
(一)科学教育对于深度理解的需要 |
(二)落实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诉求 |
(三)高中生物学教学改革的迫切需求 |
(四)传统概念教学转型的现实指向 |
(五)个人对于生命观念的研究旨趣 |
二、 研究问题 |
(一)研究的基本问题 |
(二)研究的具体问题 |
三、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四、 概念界定 |
(一)核心概念 |
(二)相关概念 |
(三)小结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一、 有关学科观念的研究 |
(一)学科观念基本内涵的研究 |
(二)学科观念构建的教学的研究 |
二、 有关生命观念的研究 |
(一)生命观念内涵的研究 |
(二)生命观念教学的研究 |
(三)生命观念评价的研究 |
三、 有关概念教学的研究 |
(一)关于前概念的研究 |
(二)国外概念转变理论的研究 |
(三)国外概念转变教学的相关研究 |
(四)国内概念教学的相关研究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对象的选取 |
(一)S学校的基本情况介绍 |
(二)选取S学校的原因分析 |
三、 研究取向 |
(一)质的研究 |
(二)个案研究 |
四、 具体研究方法 |
(一)文献法 |
(二)访谈法 |
(三)观察法 |
(四)文本分析法 |
(五)行动研究法 |
五、 研究过程与资料分析 |
(一)身处研究现场——研究者的双重身份 |
(二)资料搜集与整理 |
六、 研究的效度与伦理 |
(一)研究的效度 |
(二)研究的伦理 |
第三章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问题诊断 |
一、 理解上的偏颇:对内涵认识模糊 |
(一)对生命观念定义的理解偏于一隅 |
(二)对生命观念的具体内容认识不清 |
二、 实践上的退缩:滞于传统概念教学 |
(一)单向度传授概念,缺少学生自我构建观念的过程 |
(二)面面俱到理概念,缺乏对概念关系的抽象概括 |
(三)重重测试考概念,探查生命观念的过程仍不足 |
三、 理解与实践困境之因 |
(一)自身之维:思维与行为的怯于尝试 |
(二)环境之维:学校与社会的压力制约 |
第四章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路径 |
一、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理论基础 |
(一)概念转变理论 |
(二)知识结构理论 |
(三)逆向教学设计理论 |
二、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价值意蕴 |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事物的深度理解 |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迁移应用能力 |
(三)有利于完善学生的科学的世界观 |
(四)有利于教师精简教学内容 |
(五)有利于教师重构教学方式 |
三、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目标定位 |
(一)高中生物学中生命观念的内涵 |
(二)确定高中生物学中的观念目标 |
(三)对观念素养层级水平的分析 |
(四)基于“理解”指向表达与应用 |
(五)生命观念教学目标的具体表述 |
四、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内容分析 |
(一)高中生物学科内容特点分析 |
(二)系统分析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的生命观念 |
(三)解析高中生物学教学内容中的生命观念 |
五、 生命观念形成的认知路径分析 |
(一)对生命观念形成的认知路径的整体性分析 |
(二)本研究构建的生命观念形成的认知路径模型 |
六、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 |
(一)单元教学是实现生命观念整体素养的优选路径 |
(二)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的系统分析 |
(三)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的阶段阐释 |
第五章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第一轮行动研究:尝试与探索 |
一、 对教与学的分析 |
(一)教学分析 |
(二)学情分析 |
二、 第一轮行动研究的研究问题 |
三、 制定行动计划 |
(一)确定行动目标 |
(二)确定研究对象 |
(三)制定行动计划 |
四、 行动实施 |
(一)系统提取 |
(二)揭示前概念 |
(三)激发元认知 |
(四)抽象概括 |
五、 效果检测 |
(一)通过集体审议确定观念性试题 |
(二)对观念性试题测试结果的分析 |
六、 总结反思 |
(一)研究成效 |
(二)反思不足 |
第六章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第二轮行动研究:调整与改进 |
一、 第二轮行动研究的研究问题 |
二、 制定行动计划 |
(一)确定行动目标 |
(二)制定行动计划 |
三、 行动实施 |
(一)任务型预习的教学实施 |
(二)活动化教学策略的实施 |
(三)加强表达指导的教学实施 |
(四)精简教学内容的教学实施 |
四、 效果检测 |
(一)通过集体审议确定观念性试题 |
(二)对观念性试题测试结果的分析 |
五、 总结反思 |
(一)研究成效 |
(二)反思不足 |
第七章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第三轮行动研究:提升与应用 |
一、 第三轮行动研究的研究问题 |
二、 制定行动计划 |
(一)确定行动目标 |
(二)制定行动计划 |
三、 行动实施 |
(一)设计任务型学习活动 |
(二)针对任务型学习活设计表现性评价 |
(三)角色扮演学习活动的实施 |
(四)方案设计学习活动的实施 |
四、 效果检测 |
(一)对任务型学习活动的效果分析 |
(二)对观念性试题测试的效果分析 |
五、 基于整体行动研究的总结反思 |
(一)研究成效 |
(二)研究反思 |
第八章 结论与反思 |
一、 研究结论 |
(一)生命观念是集知识、思想与意识为一体的结构化认识体系 |
(二)生命观念是以生物学事实和概念为基础经由图式而构建形成 |
(三)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生命观念需激发学生的主动认知 |
(四)学生形成生命观念最终表现为基于概念性理解的表达与应用 |
(五)在概念教学中渗透生命观念能够促进教师对教学设计的重构 |
二、 研究建议 |
(一)《课标》应进一步明确生命观念的基本内涵及具体内容 |
(二)生物学科的师范教育应关注对师范生的生命观念的培养 |
(三)学校应为教师开展生命观念素养的评价提供一定的空间 |
(四)高中生物学教师应在概念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生命观念 |
三、 研究不足 |
(一)缺乏对更大范围内的高中生物学教师的调查 |
(二)教学行动研究的范畴需进一步扩大 |
(三)在考查学生生命观念形成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 |
四、 研究展望 |
(一)促使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与深度学习的有机融合 |
(二)持续推进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行动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3)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STSE教育理念的实践研究 ——以《化学反应原理》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
1.1.2 课程标准对渗透STSE教育理念的要求 |
1.1.3 教学现状的启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意义、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意义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理论 |
2.2.2 人本主义理论 |
2.2.3 情境认知理论 |
第3章 高中化学STSE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3.1 调查目的 |
3.2 调查问卷设计 |
3.3 调查结果及问题分析 |
3.3.1 问卷信效度分析 |
3.3.2 问卷结果与分析 |
3.4 调查总结 |
第4章 渗透STSE教育理念的《化学反应原理》教学设计 |
4.1 《化学反应原理》教材中STSE教学内容统计与分析 |
4.1.1 《化学反应原理》教材中STSE教学内容统计 |
4.1.2 《化学反应原理》教材中STSE教学内容分析 |
4.2 高考试题中的STSE内容分析 |
4.3 STSE教学设计策略 |
4.3.1 注重新授课教学 |
4.3.2 实验过程强化STSE教育理念 |
4.3.3 开展STSE第二课堂 |
4.3.4 习题中渗透STSE教育理念 |
第5章 渗透STSE教育理念的《化学反应原理》教学实践 |
5.1 实验目的 |
5.2 实验对象 |
5.3 实验过程 |
5.4 教学实践案例 |
5.5 实验结果分析 |
5.5.1 基于学生成绩的分析 |
5.5.2 基于访谈结果的分析 |
5.6 研究结论 |
第6章 研究反思与展望 |
6.1 反思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STSE教育在高中《化学反应原理》教学中的渗透现状调查(学生问卷) |
附录2 STSE教育实践后访谈提纲 |
致谢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5)高中生物学必修3中数学思维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1.1 生物学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
1.1.2 学业水平考试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
1.1.3 生物学教学要求掌握并善于运用数学知识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2.3 研究的创新点 |
1.3 研究思路 |
1.4 研究方法 |
1.4.1 比较分析法 |
1.4.2 行为观察法 |
1.4.3 教学实践法 |
1.4.4 数据统计法 |
2 研究背景及理论基础 |
2.1 国内外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数学思维的重要性体现 |
2.2 相关教学理论 |
2.2.1 皮亚杰的认知理论 |
2.2.2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
2.3 STEM教育模式的出现 |
3 相关概念的内涵 |
3.1 核心素养 |
3.1.1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
3.1.2 科学思维 |
3.2 数学思维 |
3.2.1 数学思维的概念 |
3.2.2 数学与生物学的融合 |
3.3 数学模型 |
3.3.1 数学模型的概念 |
3.4 数学模型的类型 |
3.5 数学模型的构建 |
3.6 基于数学建模的“种群数量的变化”一节教学设计案例 |
4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3教材中数学思维的研究 |
4.1 研究对象 |
4.2 研究方法 |
4.3 研究结果及分析 |
4.3.1 2015~2019年学业水平考试试题中数学模型分析 |
4.3.2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3教材中生物学与数学思维的综合形式 |
4.3.3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3教材中生物学概念分析 |
5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堂中数学思维运用教学情况研究 |
5.1 研究对象 |
5.2 研究方法 |
5.3 结果分析 |
5.3.1 普通高中生物学教师运用数学思维教学情况结果分析 |
5.3.2 普通高中生物学学生数学思维迁移能力结果分析 |
5.3.3 数学思维运用的教学情况小结 |
6 普通高中生物学中数学思维教学实践效果的评估 |
6.1 教学实践目的 |
6.2 教学实践对象 |
6.3 教学实践方法 |
6.4 教学实践结果分析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Ⅰ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堂观察统计表 |
附录 Ⅱ 2019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期中文化检测生物科试卷(选择题) |
附录 Ⅲ《光合作用的过程》教学设计案例 |
附录 Ⅳ 崇左市2019年秋学期高一期未考试生物试题(选择题) |
附录 Ⅴ 学生课堂笔记、课堂教学活动图 |
致谢 |
(6)高中生生物学科学思维达成现状研究 ——基于SOLO层级-科学思维水平对应关系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科学思维 |
1.2.2 SOLO分类理论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意义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研究法 |
1.5.2 抽样调查法 |
1.5.3 统计分析法 |
1.5.4 比较研究法 |
2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 思维 |
2.2 科学思维 |
2.3 SOLO分类理论 |
2.3.1 SOLO分类理论起源 |
2.3.2 SOLO分类理论主要内容 |
3 SOLO分类理论对科学思维水平的评价 |
3.1 SOLO分类理论评价科学思维水平的依据 |
3.1.1 SOLO层级的确定依据 |
3.1.2 科学思维水平的确定方法 |
3.2 SOLO分类理论评价科学思维水平范例 |
3.2.1 单点结构水平的试题范例 |
3.2.2 多点结构水平的试题范例 |
3.2.3 关联结构水平的试题范例 |
3.2.4 抽象拓展水平的试题范例 |
4 基于SOLO分类理论分析试题科学思维的考查层次 |
4.1 2016-2019年全国Ⅲ卷科学思维考查情况 |
4.1.1 2016年全国Ⅲ卷科学思维考查情况 |
4.1.2 2017年全国Ⅲ卷科学思维考查情况 |
4.1.3 2018年全国Ⅲ卷科学思维考查情况 |
4.1.4 2019年全国Ⅲ卷科学思维考查情况 |
4.1.5 2016-2019年全国Ⅲ卷科学思维考查情况整体分析 |
4.2 贵阳市四校联考卷科学思维考查情况 |
4.2.1 贵阳市四校联考二卷科学思维考查情况 |
4.2.2 贵阳市四校联考三卷科学思维考查情况 |
4.2.3 贵阳市四校联考四卷科学思维考查情况 |
4.2.4 贵阳市四校联考五卷科学思维考查情况 |
4.2.5 贵阳市2020届四校联考科学思维考查整体分析 |
4.3 全国Ⅲ卷与贵阳市四校联考卷科学思维考查情况总结 |
5 SOLO层级下试题各知识模块科学思维考查情况 |
5.1 2016-2019年全国Ⅲ卷各知识模块科学思维水平考查情况分析 |
5.1.1 2016年全国Ⅲ卷各知识模块科学思维水平考查情况 |
5.1.2 2017年全国Ⅲ卷各知识模块科学思维水平考查情况 |
5.1.3 2018年全国Ⅲ卷各知识模块科学思维水平考查情况 |
5.1.4 2019年全国Ⅲ卷各知识模块科学思维水平考查情况 |
5.1.5 2016-2019年全国Ⅲ卷各知识模块科学思维考查整体分析 |
5.2 贵阳市四校联考卷各知识模块科学思维考查情况分析 |
5.2.1 贵阳市四校联考二卷各知识模块科学思维考查情况 |
5.2.2 贵阳市四校联考三卷各知识模块科学思维考查情况 |
5.2.3 贵阳市四校联考四卷各知识模块科学思维考查情况 |
5.2.4 贵阳市四校联考五卷各知识模块科学思维考查情况 |
5.2.5 贵阳市四校联考知识模块科学思维考查整体分析 |
5.3 各知识模块科学思维考查情况总结 |
6 高中生物学科学思维发展水平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6.1 调查对象介绍 |
6.2 问卷详情分析 |
6.3 学生科学思维水平达成现状 |
6.3.1 客观题部分科学思维达成现状 |
6.3.2 主观题部分科学思维达成现状 |
7 研究结论、建议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建议 |
7.2.1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教学建议 |
7.2.2 客观评价科学思维水平的试题命制建议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高中生物学知识细目表 |
附录2 贵阳市2020届高三四校联考卷 |
致谢 |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7)概念图在高中生物学试卷解析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概念图的定义 |
1.3 概念图的功能 |
1.3.1 概念图作为学习工具 |
1.3.2 概念图作为教学工具 |
1.3.3 概念图作为评价工具 |
1.3.4 概念图作为反思工具 |
1.4 概念图的特征 |
1.4.1 直观性 |
1.4.2 逻辑性 |
1.4.3 整体性 |
1.5 构建概念图的建构及评价方法 |
1.6 概念图的基本理论 |
1.6.1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
1.6.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1.6.3 有意义学习理论 |
1.7 研究现状 |
1.7.1 国外研究现状 |
1.7.2 国内研究现状 |
1.8 问题的提出 |
1.8.1 研究内容 |
1.8.2 研究目的、意义和特色 |
1.8.3 研究方法 |
1.9 技术路线 |
2 概念图在高中生物学试卷解析中的应用研究 |
2.1 研究对象及特征 |
2.1.1 研究对象 |
2.1.2 研究对象的特征 |
2.2 研究过程 |
2.2.1 准备阶段 |
2.2.2 实施阶段 |
2.2.3 完成阶段 |
2.3 研究结果数据分析 |
2.3.1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2.3.2 试卷题型及测试意图分析 |
2.3.3 学生学习成绩分析 |
2.3.4 访谈结果分析 |
2.3.5 构建概念图的效果评价 |
3 结论与反思 |
3.1 结论 |
3.2 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学生对概念图的了解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2 贵阳一中2022届高一生物第一次月考试卷试题 |
附录3 第一次月考总成绩、识记题得分、能力题得分原始数据 |
附录4 贵阳一中2022届高一生物第二次月考试卷试题 |
附录5 第二次月考总成绩、识记题得分、能力题得分原始数据 |
附录6 概念图在高中生物学试卷解析中的应用访谈提纲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8)基于社会热点试题分析的高中生物教学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需求 |
1.1.2 生物学课程的学科特点和育人价值的体现 |
1.1.3 应对高考的命题趋势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关于STSE教育的研究现状 |
1.2.2 社会热点问题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 |
2.1 概念界定 |
2.1.1 生物学社会热点 |
2.1.2 生物学社会热点试题 |
2.1.3 高中生物社会热点教学 |
2.2 相关理论概述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2.2.3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
第3章 社会热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的必要性 |
3.1 新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的要求与社会热点教学的关联 |
3.2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与生物学社会热点的关联 |
3.3 生物学社会热点与高考生物试题考查能力的关联 |
第4章 生物学社会热点试题考查分析 |
4.1 2015-2019年生物学社会热点试题情境分类情况 |
4.1.1 生态环境类社会热点试题情境分析 |
4.1.2 人类健康与疾病类社会热点试题情境分析 |
4.1.3 生命科学前沿与诺贝尔奖类社会热点试题情境分析 |
4.1.4 生活体育类社会热点试题情境分析 |
4.2 2015-2019年生物学社会热点试题考查能力类型 |
4.3 2015-2019年生物学社会热点试题考查核心素养类型 |
4.4 生物学社会热点命题规律与趋势 |
4.4.1 考查内容 |
4.4.2 考查题型和难度 |
4.4.3 考查能力类型与核心素养类型 |
第5章 社会热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
5.1 生物学社会热点素材库的建立 |
5.1.1 生物学社会热点素材的收集途径 |
5.1.2 生物学社会热点素材的应用原则 |
5.1.3 生物学社会热点素材库的建立 |
5.2 生物学社会热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
5.2.1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 |
5.2.2 以社会热点为教学情境,组织探究性学习 |
5.2.3 设置灵活、开放的社会热点为习题 |
5.3 生物学社会热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的注意事项 |
5.3.1 找准社会热点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 |
5.3.2 合理把控社会热点素材的难度和时间 |
5.3.3 注重社会热点情境的科学严谨性 |
第6章 社会热点应用于高中生物的教学设计案例 |
6.1 在高中生物社会热点教学中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 |
6.2 在高中生物社会热点教学中培养实验与探究能力 |
6.3 在高中生物社会热点教学中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
6.4 社会热点情境教学结果分析 |
6.4.1 社会热点情境教学测验 |
6.4.2 测验结果分析 |
6.4.3 访谈结果分析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1.1 分析了近五年生物学社会热点试题的命题趋势 |
7.1.2 建立了生物学社会热点素材库 |
7.1.3 生物学社会热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
7.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9)STSE教育理念在高考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STSE教育研究的必要性 |
1.1.1 STSE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
1.1.2 STSE教育是化学课程改革的需要 |
1.1.3 STSE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
1.1.4 STSE教育是教育评价机制发展的需要 |
1.2 STSE教育的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1.2.1 STSE教育 |
1.2.2 STSE教育理念 |
1.2.3 STSE试题 |
1.2.4 STSE教育理论基础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课标和考纲中对于STSE相关内容的要求 |
1.4.1 课程标准中对于STSE相关内容的要求 |
1.4.2 2019年考纲中对于STSE相关内容的要求 |
1.5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
1.5.1 研究目的 |
1.5.2 研究意义 |
1.6 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
1.6.1 研究内容 |
1.6.2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STSE教育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与分析 |
2.1 学生调查问卷的调查与结果分析 |
2.1.1 学生问卷设计与实施 |
2.1.2 效度和信度分析 |
2.1.3 学生问卷的统计结果与分析 |
2.2 教师访谈记录与结果分析 |
2.3 化学教学中实施STSE教育现状的结果和建议 |
第三章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STSE相关内容分析 |
3.1 必修模块STSE相关内容分析 |
3.1.1 必修1 STSE相关内容分析 |
3.1.2 必修2 STSE内容分析 |
3.2 选修模块STSE内容分析 |
3.2.1 选修3 STSE内容分析 |
3.2.2 选修4 STSE内容分析 |
3.2.3 选修5 STSE内容分析 |
第四章 高考试题中STSE试题的考查分析及建议 |
4.1 近十年理综卷出题情况 |
4.2 STSE试题考查情况分析 |
4.2.1 STSE试题分值统计 |
4.2.2 选择题中STSE考查情况 |
4.2.3 必考大题中的STSE试题 |
4.2.4 选考题中的STSE试题 |
4.2.5 STSE试题中的素材情境分析 |
4.3 STSE试题的解题建议 |
4.3.1 化学与生活类题目的解题建议 |
4.3.2 化学与社会类题目的解题建议 |
4.3.3 化学与环境类题目的解题建议 |
4.4 STSE试题研究对化学教学及高考复习的启示和建议 |
4.4.1 教学启示 |
4.4.2 高考复习建议 |
第五章 基于STSE教育理念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实践 |
5.1 基于STSE教育理念的教学设计 |
5.1.1 教学设计的内容选择 |
5.1.2 《发展中的化学电源》的教学设计 |
5.1.3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的教学设计 |
5.2 教学设计的实施 |
5.3 教学设计实践后的效果分析 |
5.3.1 学生反馈 |
5.3.2 教师反馈 |
5.3.3 教学实施效果总结 |
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 |
6.2.1 研究不足 |
6.2.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论文发表情况 |
(10)基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生物高考试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2 相关研究理论基础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知识模块分类方法界定 |
3.2 能力要求分类方法界定 |
3.3 素养类型分类方法界定 |
3.4 研究内容 |
3.5 研究方法 |
第四章 2017-2019全国新课标高考生物试题整体分析 |
4.1 2017 -2019高考生物核心素养的全国新课标试题综合分析 |
4.2 考察生命观念素养的试题分析 |
4.3 考察科学思维素养的试题分析 |
4.4 考察科学探究素养的试题分析 |
4.5 考察社会责任素养的试题分析 |
4.6 2017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标中考察生物核心素养整体分析 |
第五章 结论 |
5.1 研究结论 |
5.2 启示与建议 |
5.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四、生物学知识在化学试题中的渗透举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学科前沿知识融入高中生物学教学的策略研究[D]. 刘倩. 石河子大学, 2021(02)
- [2]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行动研究[D]. 冯春艳.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3]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STSE教育理念的实践研究 ——以《化学反应原理》教学为例[D]. 尹丹丹. 喀什大学, 2021(11)
- [4]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5]高中生物学必修3中数学思维的运用研究[D]. 赵玲玉.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6)
- [6]高中生生物学科学思维达成现状研究 ——基于SOLO层级-科学思维水平对应关系模型[D]. 段美英. 贵州师范大学, 2020(12)
- [7]概念图在高中生物学试卷解析中的应用[D]. 周依. 贵州师范大学, 2020(12)
- [8]基于社会热点试题分析的高中生物教学应用研究[D]. 吴梢琪.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2)
- [9]STSE教育理念在高考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雷婷. 宁夏大学, 2020(03)
- [10]基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生物高考试题分析[D]. 王欢. 延安大学, 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