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年为振兴建功立业(论文文献综述)
张国清[1](2021)在《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奋力开创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局面》文中认为同志们: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辽宁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中国共产党辽宁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是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加快推进辽宁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的主题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张春玲[2](2021)在《疫情防控形势下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文中认为爱国主义教育是时代的主题,是激励大学生立志成才的动力。将我国在新冠疫情防控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中国担当""中国速度""中国力量"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之中,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爱国主义的精神内涵,剖析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索疫情防控形势下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有效路径。
李鹏程,刘佰龙,张卫华,赵志倩[3](2021)在《贫困地区教育扶贫实践研究——以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大学生"三下乡"即文化、科技、卫生下乡,大学生利用假期深入社会基层,传播先进文化、科技和卫生知识,促进农村文化建设,改善农村社会风气,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调查社会基层现状。通过短期社会实践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能力,同时也更加坚定为人民服务的信心和决心。近年来,大学生社会实践得到广泛关注,特别是精准扶贫之教育扶贫,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同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大学生赴陕西省山阳县板岩镇石庄子村"三下乡"社会实践教育扶贫为例,通过调查分析农村未成年学生学习、思想和接受教育等方面特点,从意义、存在问题、方法、成效分析探讨,助力"扶教育之贫"。
丁宁[4](2021)在《让体育精神成为伟大复兴力量》文中认为体育精神是体育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体育运动的最高体现。体育精神的魅力在于能够产生较强鼓舞力、感染力和征服力,从而成为指导和影响人类生活方式的最积极因素之一。中国体育人在多年实践中,总结出以"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体育精神,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精神财富。
马跃[5](2021)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研究》文中指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党保持蓬勃生机的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始终把青年工作作为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在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近一百年来的历史进程中,始终代表青年、赢得青年、依靠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寄希望于新时代中国青年,对新时代中国青年赋予极高地位,号召新时代青年勇担时代使命,堪当时代重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接力奋斗,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青春智慧和力量。从外部条件来看,我们当前面对的时代潮流和国际大势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范围各种势力与我们争夺青年更趋激烈。中国共产党必须加强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来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提升党对青年意识形态的领导权,消除西方资产阶级思潮的毒瘤,避免“颜色革命”与“和平演变”。再加之新时代青年出现新的特征变化,以及青年发展存在滞后性的现实要求,党和国家要推动全社会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号召党团组织把青年工作做实、做细,用极大力量做好青年工作,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确保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系统梳理和深入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对于继续丰富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和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树立了时代自信,为新时代青年发展指明了方向,成为新时代做好青年工作的行动指南,体现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重大实践意义。本研究采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宏观的论证青年作为整个社会群体的一部分,对国家、民族、党以及世界的作用;微观的分析青年作为独立的社会群体在新时代下所表现出的新特点。采用历史研究与现实逻辑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新时代中国青年为什么要承担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分析新时代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与方向。采用比较分析法,分析新时代青年身上的优缺点;青年与基层群众的区别与联系。采用数据分析方法,以表格对比的形式分析新时代党员队伍结构发生的显着变化。最后,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以青年理论指导青年工作,助力青年成长成才。论文结构框架如下:第一章,绪论部分。分析论文的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通过深入剖析国外学者青年研究理论与派别,形成对青年学的初步认识,总结国内外学者对青年研究的现状综述,为研究提供理论参考。理清研究思路,确定研究方法,分析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论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第二章,分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概念和来源。第一部分,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所涉及的基本内涵进行理论诠释。分别对青年、青年观、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概念进行逐一解读。第二部分,探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来源,其分为理论来源和文化来源。理论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青年观,也来源于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青年观。文化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也来源于近代青年运动的文化自觉。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支撑。第三章,分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形成背景与发展历程。第一部分,分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形成背景,面对我国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国情要求、国际范围争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的世情需求、党要巩固和扩大青年群众基础、当前中国青年发展的滞后性和新时代青年呈现出新的特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应运而生。第二部分,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发展历程。这一理论的形成经历了“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的孕育阶段、实施人才战略的萌芽阶段、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探索阶段、以及形成与发展阶段。在实践中不断验证并丰富理论,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科学性提供了实践基础保障。第四章,重点阐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主要内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内涵丰富、意蕴深远,主要包含四方面的内容:一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地位与作用。包括新时代中国青年是党和国家的希望与未来,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和先锋力量,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力量,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力量。二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与担当。新时代中国青年承载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历史使命,新时代中国青年要通过树立远大理想、永葆爱国情怀、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这六点要求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三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教育与培养。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以理想信念激发青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青年,以综合素质教育实现青年全面发展。四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组织与领导。新时代要加强党对青年的全面领导,阐述共青团组织在新时代的改革再出发,共青团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团的工作主线,把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作为团的政治责任,将强“三性”去“四化”作为新时代的团改目标。深入剖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主要内容,为凝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理论特性和价值意蕴做铺垫。第五章,重点凝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理论特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体现出三方面的理论特征。培养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以中国精神为内在推动力,继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统一。提出“党管青年”原则,青年人才的重视与培养,青年干部的培养与任用以及“青年首先要发展”战略,体现出了政治性和战略性的统一。做知行合一的新时代青年,加强青年对外学习与交流,围绕青年特点开展青年工作体现出这一理论的实践性和规律性的统一。第六章,分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体现出的价值意蕴。理论价值体现为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新时代延伸,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实践价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树立了时代自信,为新时代青年发展指明了方向,是新时代做好青年工作的行动指南。第七章,提出要努力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从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层面,全方位多措并举,开展践行活动。一是要举国家之力,落实“青年首先要发展”战略,党和政府要做青年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增强团对青年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服务能力。二是要聚社会合力,统筹社会各方资源协同共育青年,家庭要帮助青年系好“第一粒扣子”,加强网络空间治理促进青年健康发展。三是要提升高校育人水平,高校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四是要践个人之行,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新时代青年运动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总之,通过系统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论文主要提出如下创新观点:一是论文根据习近平自身的青年生活经历、多年执政经验与治国理政的青年工作中探索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发展历程,体现出创新性。二是论文关于近代青年运动文化自觉性的文化来源探究,尤其是分析了五四精神对于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影响,体现出创新性。三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理论特性研究具有创新性。四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价值意蕴研究具有创新性。五是分别从国家、社会、学校、个人四方面提出要努力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路径选择体现出了创新性。
王东[6](2020)在《习近平关于青年成才的重要论述研究》文中提出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晴雨表,国家的兴旺和强盛离不开青年,特别是离不开一大批青年人才的智慧和力量。正值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时期,国家需要一大批青年人才艰苦奋斗、戮力同心、发挥才智,积极投身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实践中。习近平重视历史传承,紧扣时代脉搏,突出强调青年的历史作用和现实价值,围绕青年这一对象深刻阐述了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青年人才、新时代怎样培养青年成才、新时代青年自身应当怎么样成才等问题,经过不断升华发展形成了习近平关于青年成才的重要论述,这对于新时代党团的青年工作、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以及青年自身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对习近平关于青年成才的重要论述展开研究,对习近平关于青年成才重要论述的形成条件、主要内容、基本特征进行探析,进而总结出习近平关于青年成才重要论述的世界价值、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具体来看,主要从以下五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包含了对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重难点、创新与不足以及相关概念界定等内容的梳理与呈现。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习近平关于青年成才重要论述的形成条件。形成条件主要包括时代要求、理论来源、现实依据和主观条件。习近平关于青年成才重要论述的时代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影响青年成才、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急需青年成才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情催生青年成才。习近平关于青年成才重要论述的理论来源为: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青年成才思想提供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青年成才观提供直接来源。习近平关于青年成才重要论述的现实依据是基于:伟大复兴“中国梦”呼唤青年成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靠青年成才以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旨在培育青年成才的国情社情育情而来。习近平关于青年成才重要论述的主观条件则包括了习近平的成长经历和习近平的工作实践经历。第三部分主要梳理了习近平关于青年成才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主要内容部分包括五个方面:关于青年成才目标的重要论述、关于青年成才原则的重要论述、关于青年成才养分的重要论述、关于青年成才途径的重要论述以及关于青年成才环境的重要论述。第四部分主要揭示了习近平关于青年成才重要论述的基本特征。习近平关于青年成才重要论述的基本特征具体呈现为:引领性:强化青年成才价值引领、务实性:突出青年成才实践养成、针对性:遵循青年成才生成规律以及开放性:审视青年成才世界眼光。第五部分力求凝炼出习近平关于青年成才重要论述的当代价值,包括世界价值、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世界价值体现为: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需要的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以及为提升中国国际地位所匹配的人才素养提供参照。理论价值主要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青年成才的思想、继承了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的青年成才观、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价值主要表现为:为新时代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供理论指导、为当代青年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提供重要指引、为新时代党团青年工作的前进方向提供新的思路。
王香玉[7](2020)在《五四精神及其对当代青年的价值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是青年成长成才的历史方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在这一背景下,研究五四精神对于激励广大青年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运用文献研究法、系统研究法、归纳研究法,研究了五四精神的形成与诠释、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以及对当代青年的价值。五四精神是在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在五四运动的实践中,在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和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影响下,在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初步传播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在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时期,都对五四精神进行了诠释。从中国共产党对五四精神的诠释看,五四精神的主要内容包括:爱国主义精神、进步精神、民主精神、科学精神,其中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核心。五四精神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内容;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在民主革命时期激励着青年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激励着青年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进入改革开放时期激励着青年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五四精神对当代青年的价值主要表现在:有利于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有利于青年坚定爱国主义情怀;有利于青年培养科学意识和责任意识;有利于青年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有利于青年博学笃志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奋斗。
祝伶俐,胡子祥[8](2020)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五四精神传承弘扬的历程与经验——以《人民日报》为中心的考察》文中指出五四精神在百年历史发展中历久弥新。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日报》几乎每年均以重要版面和多种体裁发表纪念五四运动的报道文章。这些纪念性报道在重建历史现场、宣传纪念活动、拓新精神内涵、继承爱国奋斗传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回顾这段历程,对于当代青年事业的发展不无启示:一是清楚认识世界大势,走从爱国主义到共产主义的道路;二是科学把握历史规律,坚定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三是深刻理解历史任务,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四是自觉践行五四精神,建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五四精神跨越百年,青年需要不断从五四历史中挖掘资源、总结经验,使五四精神成为成长成才的源头活水。
雷梅珍,邹吉忠[9](2020)在《新时代高校传承与弘扬五四精神的三重维度》文中提出伟大精神引领伟大时代,新时代高校传承与弘扬五四精神有三重维度:从内涵维度看,是千万高校青年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的接力奋斗赋予了五四精神新的内涵;从价值维度看,五四精神是新时代高校青年继续凝聚中国力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点;从传承路径看,新时代要加强培育高校青年的历史使命感,更好地引领他们立足新时代建功立业。
贾兆帅[10](2019)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指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一历史背景,着眼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伟大梦想,对青年成长发展和青年工作等所作出的系列重要论述的科学理论概括,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重视青年、培养什么样的青年、怎样培养青年以及为谁培养青年等一系列根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青年学说的最新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生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期,“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和“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的重要历史时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与目标导向,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与实践基础,也具有鲜明的理论特征与实践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明确提出新时代中国青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值得信赖,大有可为,青年工作是中国共产党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明确提出新时代青年工作的目标任务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明确提出新时代青年工作要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党政齐抓共管、共青团履职尽责、高校带头示范、社会和家庭协同努力的工作运行机制;明确提出新时代青年工作的五项基本原则和五大基本方法。本文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和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文献出发,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综合分析、系统归纳,探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和青年工作系列重要论述的内在联系、逻辑关系,同时结合新时代青年成长发展实际、青年工作实际,研究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规律性,力求将关键问题讲清楚。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首次较为系统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的框架内容,较为全面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发展与青年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较为全面地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的生成基础,较为系统回答了这一重要思想从哪里来这一关键问题;提出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内在的理论建构逻辑、理论特征以及时代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仍处在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进程中,对它的研究尚处于起始阶段,仍具有广阔学术研究空间。
二、青年为振兴建功立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青年为振兴建功立业(论文提纲范文)
(1)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奋力开创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局面(论文提纲范文)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 |
二、今后五年的目标要求 |
三、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 |
(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振兴发展新优势 |
(二)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 |
(三)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辽宁 |
(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振兴发展动力活力 |
(五)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
(六)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凝聚推动振兴发展的强大合力 |
(七)加快文化强省建设,为振兴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
(八)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辽宁 |
四、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
(2)疫情防控形势下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疫情防控形势下对青年大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 |
(一)只有对大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才能筑牢思想根基,培养出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有用人才。 |
(二)只有对大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才能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把信仰转化为爱国主义的时代品质。 |
二、疫情防控形势下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方面存在的问题 |
(一)缺乏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和科学认识 |
(二)缺乏新时代大学生应有的政治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
(三)缺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深刻的认知 |
(四)缺乏理性爱国的意识 |
三、疫情防控形势下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不足的原因 |
(一)家庭教育重“智”轻“德”现象严重 |
(二)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未能实现育人工作与育人时效的完全结合 |
(三)新媒体时代社会舆论的参差不齐给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带来冲击 |
四、疫情防控形势下提高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工作针对性和时效性的措施与策略 |
(一)让青年大学生自觉地在坚定信仰中诠释爱国主义的时代内涵 |
(二)让青年大学生自信地在同舟共济中树立爱国主义情怀 |
1. 教育青年大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怀,应当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解释力、持续力和辐射力。 |
2. 教育青年大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怀,必须注意符合人的成长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避免立竿见影式地培养一些“表态党”。 |
(三)让青年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扛起爱国主义的责任 |
1. 做到全员育心。 |
2. 注重文化培根。 |
3. 发挥榜样的作用。 |
(四)找准着力点,引导青年大学生做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奋斗者 |
1. 对青年大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一定要用好现实为教学提供的宝贵素材。 |
2. |
结语 |
(3)贫困地区教育扶贫实践研究——以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教育扶贫的意义 |
二、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教育扶贫存在的问题 |
(一)教育扶贫主体方面 |
1. 教育扶贫之帮扶对象识别不准。 |
2. 教育扶贫对象需求信息对接不准。 |
3. 教育扶贫未形成长效机制。 |
(二)教育扶贫客体方面 |
1. 教育扶贫客体家庭平均受教育年限少。 |
2. 教育扶贫客体家庭留守儿童比例较高。 |
3. 教育扶贫客体家庭留守儿童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三)农村教育方面 |
1. 农村教育软件设施不到位。 |
2. 农村师资水平不高。 |
3. 农村教师流动性大导致学生频繁适应教师。 |
三、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教育扶贫的策略 |
(一)建章立制,建立健全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教育扶贫机制 |
1. 建立高校社会实践教育扶贫基地。 |
2. 确保“三下乡”社会实践教育扶贫对象要精准。 |
3. 成立“三下乡”社会实践教育扶贫小组。 |
(二)加强宣传,树立系统的教育脱贫观念 |
1. 做好教育扶贫的宣传工作。 |
2. 逐渐改变贫困地区教育观念。 |
3. 调研反馈,促进优化教育扶贫的资源配置。 |
4. 各方协同化解留守儿童问题。 |
四、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教育扶贫的成效 |
(一)对教育扶贫帮扶对象学生的影响 |
1. 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2. 有助于未成年学生增强学习动力,提升兴趣爱好。 |
(二)对教育扶贫大学生的影响 |
1. 有利于大学生坚定更加崇高的理想信念。 |
2. 有利于大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升。 |
3. 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就业、择业观念。 |
五、结语 |
(4)让体育精神成为伟大复兴力量(论文提纲范文)
把体育精神的旗帜举过头顶,放在心间,让爱国主义成为深入人心的力量 |
充分认识和发挥好奥运冠军榜样力量的价值引领,让奥运冠军成为鼓舞青年斗志的旗帜、指引新时代青年前进方向的灯塔 |
讲好以优秀运动员为核心的项目文化故事,打造和培育具有优秀个人品质和良好运动成绩的体育明星形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固本培元、凝心铸魂 |
铭记百年党史,塑造体育精神,把对体育的热爱和炽热情怀转变为推动体育事业发展具体举措,为体育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和力量 |
(5)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1.4.1 创新之处 |
1.4.2 不足之处 |
第2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概念与来源 |
2.1 相关概念辨析 |
2.1.1 青年与青年观的基本内涵 |
2.1.2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基本内涵 |
2.1.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基本内涵 |
2.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青年观 |
2.2.1 马克思、恩格斯的青年观 |
2.2.2 列宁的青年观 |
2.3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 |
2.3.1 毛泽东的青年观 |
2.3.2 邓小平的青年观 |
2.3.3 江泽民的青年观 |
2.3.4 胡锦涛的青年观 |
2.4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文化根基 |
2.4.1 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 |
2.4.2 来源于近代青年运动的文化自觉 |
第3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形成背景与发展历程 |
3.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形成背景 |
3.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国情召唤 |
3.1.2 国际范围争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的世情需求 |
3.1.3 新时代需要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
3.1.4 当前中国青年发展的滞后性 |
3.1.5 新时代青年展现新特征 |
3.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发展历程 |
3.2.1 孕育阶段 |
3.2.2 萌芽阶段 |
3.2.3 探索阶段 |
3.2.4 形成和发展阶段 |
第4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主要内容 |
4.1 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地位与作用 |
4.1.1 新时代中国青年是党和国家的未来与希望 |
4.1.2 新时代中国青年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与先锋力量 |
4.1.3 新时代中国青年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力量 |
4.1.4 新时代中国青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力量 |
4.2 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
4.2.1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
4.2.2 树立远大理想、永葆爱国情怀 |
4.2.3 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 |
4.2.4 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 |
4.3 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教育与培养 |
4.3.1 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 |
4.3.2 以理想信念教育激发青年 |
4.3.3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领青年 |
4.3.4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涵养青年 |
4.3.5 以综合素质教育实现青年全面发展 |
4.4 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组织与领导 |
4.4.1 新时代加强党对青年工作的领导权 |
4.4.2 新时代共青团改革再出发 |
4.4.3 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
4.4.4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
4.4.5 巩固与扩大青年群众基础 |
4.4.6 强“三性”去“四化” |
第5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理论特征 |
5.1 时代性和民族性的统一 |
5.1.1 培养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
5.1.2 以中国精神为内在推动力 |
5.1.3 继承与弘扬优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
5.2 政治性和战略性的统一 |
5.2.1 提出“党管青年”原则 |
5.2.2 青年人才的重视与培养 |
5.2.3 青年干部的培养与任用 |
5.2.4 提出“青年首先要发展”战略 |
5.3 实践性和规律性的统一 |
5.3.1 做知行合一的新时代青年 |
5.3.2 加强青年对外学习与交流 |
5.3.3 围绕青年特点开展青年工作 |
第6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价值意蕴 |
6.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理论价值 |
6.1.1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新时代延伸 |
6.1.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
6.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实践价值 |
6.2.1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树立了时代自信 |
6.2.2 为新时代青年发展指明了方向 |
6.2.3 是新时代做好青年工作的行动指南 |
第7章 努力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 |
7.1 举国家之力 |
7.1.1 落实“青年首先要发展”战略 |
7.1.2 党和政府要做青年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 |
7.1.3 增强团对青年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服务能力 |
7.2 聚社会合力 |
7.2.1 统筹社会各方资源协同共育青年 |
7.2.2 家庭要帮助青年系好“第一粒扣子” |
7.2.3 加强网络空间治理促进青年健康发展 |
7.3 提升高校育人水平 |
7.3.1 高校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 |
7.3.2 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
7.3.3 建立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
7.4 践个人之行 |
7.4.1 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
7.4.2 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 |
7.4.3 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攻读成果 |
致谢 |
(6)习近平关于青年成才的重要论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四、研究重难点 |
(一)研究重点 |
(二)研究难点 |
五、创新与不足 |
(一)创新之处 |
(二)不足之处 |
六、相关概念界定 |
(一)青年教育 |
(二)青年成才 |
(三)习近平关于青年成才的重要论述 |
第一章 习近平关于青年成才重要论述的形成条件 |
一、习近平关于青年成才重要论述的时代要求 |
(一)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影响青年成才 |
(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急需青年成才 |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情催生青年成才 |
二、习近平关于青年成才重要论述的理论来源 |
(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青年成才思想提供理论基础 |
(二)中国共产党青年成才观提供直接来源 |
三、习近平关于青年成才重要论述的现实依据 |
(一)伟大复兴“中国梦”呼唤青年成才 |
(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靠青年成才 |
(三)“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旨在培育青年成才 |
四、习近平关于青年成才重要论述的主观条件 |
(一)习近平的成长经历 |
(二)习近平的工作实践 |
第二章 习近平关于青年成才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
一、关于青年成才目标的重要论述 |
(一)理想远大之才 |
(二)本领过硬之才 |
(三)有责任担当之才 |
二、关于青年成才原则的重要论述 |
(一)坚持党管青年原则 |
(二)坚持发展原则 |
(三)坚持关怀原则 |
三、关于青年成才养分的重要论述 |
(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以“补钙” |
(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铸魂” |
(三)吸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修身” |
四、关于青年成才途径的重要论述 |
(一)修德明辨锤炼高尚品格 |
(二)勤学求真练就过硬本领 |
(三)笃实力行与人民一道奋斗 |
(四)励志开拓勇于创新创造 |
五、关于青年成才环境的重要论述 |
(一)营造爱才惜才的社会环境 |
(二)打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校环境 |
(三)提供良好严明的家庭环境 |
第三章 习近平关于青年成才重要论述的基本特征 |
一、引领性:强化青年成才价值引领 |
二、务实性:突出青年成才实践养成 |
三、针对性:遵循青年成才生成规律 |
四、开放性:审视青年成才世界眼光 |
第四章 习近平关于青年成才重要论述的当代价值 |
一、习近平关于青年成才重要论述的世界价值 |
(一)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需要的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
(二)为提升中国国际地位所匹配的人才素养提供参照 |
二、习近平关于青年成才重要论述的理论价值 |
(一)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青年成才的思想 |
(二)继承了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的青年成才观 |
(三)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三、习近平关于青年成才重要论述的实践价值 |
(一)为新时代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供理论指导 |
(二)为当代青年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提供重要指引 |
(三)为新时代党团青年工作的前进方向提供新思路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7)五四精神及其对当代青年的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 |
2 五四精神的形成与诠释 |
2.1 五四精神的形成 |
2.1.1 历史背景 |
2.1.2 实践基础 |
2.1.3 思想基础 |
2.2 中国共产党对五四精神的诠释 |
2.2.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诠释 |
2.2.2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诠释 |
2.2.3 改革开放至新世纪初期时的诠释 |
2.2.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时的诠释 |
3 五四精神的主要内容 |
3.1 爱国精神 |
3.2 进步精神 |
3.3 民主精神 |
3.4 科学精神 |
4 五四精神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 |
4.1 五四精神的历史地位 |
4.1.1 五四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
4.1.2 五四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内容 |
4.1.3 五四精神是时代精神的体现 |
4.2 五四精神的历史作用 |
4.2.1 在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激励青年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 |
4.2.2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激励青年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 |
4.2.3 在改革开放时期激励青年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 |
5 五四精神对当代青年的价值 |
5.1 五四精神有利于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
5.1.1 五四精神有利于实现青年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
5.1.2 五四精神有利于提升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
5.1.3 五四精神有利于青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5.2 五四精神有利于青年坚定爱国情怀 |
5.2.1 五四精神增强海内外青年民族认同感 |
5.2.2 五四精神塑造青年理性爱国品格 |
5.2.3 五四精神激发青年爱国责任意识 |
5.3 五四精神有利于青年培养科学意识与责任意识 |
5.3.1 五四精神有利于青年立足实践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
5.3.2 五四精神有利于青年高举伟大旗帜勇担时代重任 |
5.4 五四精神有利于青年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
5.4.1 五四精神有利于青年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
5.4.2 五四精神有利于培育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
5.5 五四精神有利于青年博学笃志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奋斗 |
5.5.1 五四精神是鼓舞青年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支柱 |
5.5.2 五四精神有助于培养青年人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简历 |
致谢 |
(8)新中国成立以来五四精神传承弘扬的历程与经验——以《人民日报》为中心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一、从《人民日报》看五四精神传承弘扬的基本历程 |
(一)新中国:以五四精神激励青年爱国热情(1949—1956) |
(二)曲折时期:以五四精神激励青年探索(1957—1977) |
(三)新时期:以五四精神激励青年创新、奋斗(1978—2019) |
二、从《人民日报》看五四精神传承弘扬的历史贡献 |
(一)重建五四历史现场,加强青年教育 |
(二)宣传五四纪念活动,密切联系青年 |
(三)拓新五四精神内涵,引领青年进步 |
(四)继承爱国奋斗传统,凝聚青年力量 |
三、从《人民日报》看五四精神传承弘扬的经验启示 |
(一)清楚认识世界大势,走从爱国主义到共产主义的道路 |
(二)科学把握历史规律,坚定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
(三)深刻理解历史任务,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 |
(四)自觉践行五四精神,建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
(9)新时代高校传承与弘扬五四精神的三重维度(论文提纲范文)
一、五四精神的时代内涵 |
(一)中国革命时期的五四精神 |
(二)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五四精神 |
二、五四精神的时代价值 |
(一)新时代,五四精神是继续凝聚高校力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点 |
(二)新时代,五四精神是继续激发时代担当、开拓创新的内生动力 |
(三)新时代,五四精神是继续伟大社会革命、攻坚克难的力量源泉 |
三、培育青年历史使命感,传承五四精神 |
(一)传承五四精神要加强高校历史观教育 |
(二)传承五四精神要加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
(三)传承五四精神要青年立足新时代建功立业 |
四、结束语 |
(10)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意义 |
1.1.1 助力马克思主义青年工作思想研究的创新 |
1.1.2 助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的持续深入 |
1.1.3 助力中国共产党领袖群体研究的拓展 |
1.2 研究现状述评 |
1.2.1 国内研究现状概述 |
1.2.2 国(境)外研究现状概述 |
1.2.3 对现有研究进展的评析 |
1.3 概念界定、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概念界定 |
1.3.2 研究目标 |
1.3.3 主要研究内容 |
1.3.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3.5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可行性分析 |
1.4.1 基础文献资料较为丰富 |
1.4.2 已有研究文献初具规模 |
1.4.3 高校是青年的重要聚集地 |
1.4.4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积累 |
1.5 研究创新性 |
第2章 习近平青年工作重要思想的生成基础 |
2.1 时代背景:国内国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 |
2.1.1 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 |
2.1.2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
2.2 逻辑起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
2.2.1 “中国梦”思想与新的历史方位 |
2.2.2 新时代青年运动的主题与方向 |
2.3 理论渊源 |
2.3.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青年学说 |
2.3.2 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青年工作思想 |
2.3.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 |
2.4 实践基础 |
2.4.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青年工作实践 |
2.4.2 习近平基层工作实践 |
2.4.3 习近平青年时期成长实践 |
2.5 小结 |
第3章 习近平关于新时代青年定位与成才路径的思想 |
3.1 新时代青年的历史地位 |
3.1.1 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 |
3.1.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力军和突击队 |
3.1.3 引风气之先的社会中坚力量 |
3.1.4 全社会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 |
3.1.5 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重要根基 |
3.2 新时代青年的时代使命 |
3.2.1 近代以来不同时代的青年使命担当 |
3.2.2 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 |
3.2.3 新时代青年的世界责任 |
3.3 新时代青年的群体特征 |
3.3.1 新时代青年群体基本特征的科学概括 |
3.3.2 “可爱、可信、可为”的内在逻辑 |
3.4 新时代青年的成才路径 |
3.4.1 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 |
3.4.2 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 |
3.4.3 把学习同思考、观察同思考、实践同思考紧密结合起来 |
3.4.4 选择吃苦就选择了收获 |
3.5 小结 |
第4章 习近平关于新时代青年工作体系的战略设计 |
4.1 新时代青年工作的目标任务 |
4.1.1 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的目标任务设计 |
4.1.2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
4.1.3 把最大多数青年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 |
4.2 新时代青年工作的运行机制 |
4.2.1 坚持和加强党对青年工作的领导 |
4.2.2 共青团是为党做青年群众工作的组织 |
4.2.3 高校是培育青年的重要园地和重要思想阵地 |
4.2.4 全社会担负青年成长的共同责任 |
4.2.5 家庭是青年成长的第一课堂 |
4.3 新时代青年工作的原则方法 |
4.3.1 新时代青年工作的基本原则 |
4.3.2 新时代青年工作的基本方法 |
4.4 小结 |
第5章 习近平青年工作重要思想的建构逻辑、理论特征与时代价值 |
5.1 理论建构的内在逻辑 |
5.1.1 从青年到青年工作的内在逻辑 |
5.1.2 从目标导向到实践导向的内在逻辑 |
5.1.3 从青年发展自觉到青年工作推动的内在逻辑 |
5.1.4 从家国情怀到人类情怀的内在逻辑 |
5.2 理论特征 |
5.2.1 政治性:突出青年工作的政治导向 |
5.2.2 时代性:把握青年工作的时代特点 |
5.2.3 民族性:增强青年工作的中国特色 |
5.2.4 世界性:彰显青年工作的全球视野 |
5.2.5 开放性:体现青年工作的动态多元 |
5.3 时代价值 |
5.3.1 新时代青年成长发展、建功立业的灯塔 |
5.3.2 新时代开展青年工作的根本遵循 |
5.3.3 新时代落实“党管青年”“党管人才”原则的行动指南 |
5.3.4 指引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思想武器 |
5.3.5 对国际青年运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5.4 小结 |
结语:新时代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
四、青年为振兴建功立业(论文参考文献)
- [1]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奋力开创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局面[N]. 张国清. 辽宁日报, 2021
- [2]疫情防控形势下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J]. 张春玲.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05)
- [3]贫困地区教育扶贫实践研究——以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为例[J]. 李鹏程,刘佰龙,张卫华,赵志倩. 教育教学论坛, 2021(35)
- [4]让体育精神成为伟大复兴力量[J]. 丁宁. 民生周刊, 2021(18)
- [5]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研究[D]. 马跃. 吉林大学, 2021(01)
- [6]习近平关于青年成才的重要论述研究[D]. 王东. 西南大学, 2020(01)
- [7]五四精神及其对当代青年的价值研究[D]. 王香玉. 河北农业大学, 2020(01)
- [8]新中国成立以来五四精神传承弘扬的历程与经验——以《人民日报》为中心的考察[J]. 祝伶俐,胡子祥.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9]新时代高校传承与弘扬五四精神的三重维度[J]. 雷梅珍,邹吉忠. 高教学刊, 2020(02)
- [10]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研究[D]. 贾兆帅.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