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寿:用IT增强竞争优势(论文文献综述)
史天俊[1](2021)在《浙江东方定向增发资产注入中的隧道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定向增发除了发行成本低、程序简单之外,还可以让大股东将其持有的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减少上市公司与集团之间的竞争以及降低公司现金流压力,在十八大以来国企改革的大背景下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大股东在此过程中的隧道行为,将会对中小股东和上市公司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如何更好地识别和规避这种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往大多数关于定向增发过程中隧道行为的研究都偏向于大样本,而对于以资产注入进行定向增发的具体案例研究较少。本文以2016年浙江东方定向增发为案例,采用业绩修正的琼斯(Jones)模型和事件研究等方法,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浙江东方本次定向增发的动因可归纳为提高市场竞争力、引入战略投资寻求转型和大股东完成自身的利益输送。其次,在定向增发资产注入过程中,浙江东方的大股东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实施隧道行为:第一,负向盈余管理,即间接操控股票价格,使得其在定向增发前不断降低;第二,通过定价时机选择,降低大股东认购成本;第三,操纵注入资产,包括控制注入资产质量和自主选择资产评估机构。从短期来看,通过定向增发产生的正公告效应使得大股东的在发行之后财富迅速增长;但从中长期来看,浙江东方大股东在定向增发资产注入中的隧道行为使得其在后续财务表现恶化。最后,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包括:(1)强化事前监督,规范资产注入行为;(2)完善定向增发定价制度,优化资产评估机制;(3)优化资产评估机制优化信息披露机制,保障中小投资者权益,为不同主体应对定向增发资产注入过程中隧道行为问题提供了有益的视角。
李晶[2](2020)在《新华保险黑龙江分公司客户服务问题的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冯庭[3](2020)在《互联网视阈下寿险公司保全服务优化策略研究 ——以A公司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保险行业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健全金融体系、改善民生保障、助推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社会发展进步、居民保险需求增多、人口老龄化推进等诸多因素也在推动着保险行业驶入广阔的“蓝海”。中国银保监会官网公布2019年全国保险保费收入达42645亿元,其中寿险保费收入为22754亿元,占比53.36%。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市场需求结构在不断调整,消费者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在提升,人们不再单纯地要求标准化、规范化服务,而是更愿意得到便捷、高效、特定的优质服务。此需求的转变使得寿险业中的客户服务环节变得尤为重要,客户的服务体验需求,决定了寿险公司的服务必须以客户为中心,行业的竞争也必然要从传统的单一的价格竞争转向多元服务价值的竞争,寿险业进入服务创新、寻求差异化的改革之路。保险保全是人身保险合同生效后,为维护合同双方的利益,保持合同持续有效,保险公司根据合同约定及相应权益人的要求而提供的一系列服务,是保单生命周期中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是保单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保全服务作为与客户交互最为直接和频繁的保单服务环节,如何通过高质量的服务,提升客户服务体验,进而培育公司在互联网时代中的服务竞争力,成为了寿险企业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课题。本文研究目的是从以互联网视阈下A寿险公司的保全服务现状为例,深入分析寿险企业保单保全服务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分析方法和模型、经验借鉴与思考,探讨互联网视阈下寿险企业保全服务的优化策略,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本论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通过对寿险业及A公司的保全服务模式、保全作业流程图等现状进行分析,运用SERVPERF模型设计调查问卷并分析A公司的线上保全服务质量,从互联网服务视角深剖A公司保全服务存在的问题,包括线上服务项目少、风险技术简单、技术投入不足、服务支持需完善等。2.运用SCP范式分析原理,对保险行业的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及经营绩效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寿险业虽然竞争程度不断提高,但仍存在寡头垄断的现象;市场进退壁垒较高,进退难度较大;企业内部管理能力不足;由于寿险行业价格行为及产品差异化不明显,非价格行为的竞争及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等结论。而保全服务作为服务质量竞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非价格竞争的一部分,保全服务水平对企业的形象塑造和品牌建设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同时,着眼至A公司保全服务存在的问题,从如何加强内部管理、如何将保全服务融入互联网服务体系、如何发挥营销队伍服务优势并提升其保全服务技能、如何将互联网技术应用至保全服务等方面进行思考。3.借鉴国内几家寿险公司从互联网服务视角来改进保险保全服务的经验,平安人寿蕴于金管家服务体系下的线上保全服务、泰康人寿泰行销基于销售人员代办线上保全服务、中国人寿保全管家“保单服务+社交”的线上保全服务规划体系,分别从客户自助端APP、销售队伍参与保全服务、紧密连接销售人员与客户自助服务的脉络三个不同的角度设计、开发线上保全服务,为互联网视阈下如何优化保全服务提供了不同的思路。4.针对A公司保全服务现状、分析结论、先进经验借鉴,提出了互联网视阈下寿险公司保全服务优化措施,通过深化科技运用、加强业务规则风险控制、以客户为中心体系化地推进服务转型、加大资金、人才、技术的创新投入保障保全服务品质等方面来提升保全服务效率、减少公司运营成本、提升客户体验感知,为寿险公司提供一些帮助。
谢腾达[4](2018)在《S人寿湖南分公司个险市场竟争战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保险意识的不断增强,保险业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尤其在经济增速放缓和保险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寿险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多变。对于寿险公司而言,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提升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已经成为所有寿险公司面临的共同问题。本文系统地综述了国内寿险公司市场竞争战略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以S人寿湖南分公司个险市场竞争战略为研究对象,以PEST理论、波特的五力模型为指导,分析了影响其个险市场发展的问题。研究发现S人寿湖南分公司有以下问题:一是缺乏高素质的营销员与保险内勤人才。营销员产能不足、留存率低,营销员队伍部、组结构不合理,内勤工作技能不足,影响了公司整体的业绩产能;二是公司以万能险与分红险为主打产品,产品新业务内涵价值低且结构不合理,加之个险市场产品高度同质化,导致产品竞争力不足;三是分支机构建设停滞、不均衡。由于合规问题,分公司两年内不能开设分支机构,导致其无法通过新设机构来拓展全省市场,此外部分分支机构发展滞后,降低了整体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分析了相关原因并建议S人寿湖南分公司重点发展营销员人力规模,建立内涵新增与外部引进标准,强化营销员、内勤技能与合规培训,提升销售技能与工作效率,调整产品结构及组合实现差异化,以期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
孙永兴[5](2018)在《SL人寿保险公司核心业务系统项目成本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核心业务系统是保险公司将所有业务数据进行信息化的项目,核心业务系统作为保险公司最重要的系统,是保险公司核心竞争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支撑着保险公司业务的快速发展。和大保险公司相比,多数中小型保险公司创始资金有限,项目成本管理就成为决定公司核心业务系统项目运转效率的关键。如果核心业务系统项目成本管理和控制出现问题,不仅直接影响公司业务的正常开展和公司的业绩,更会对公司的信誉和品牌造成损伤而影响长期发展。因此,如何在成本约束下优化项目成本管理机制,提高核心业务系统运转效率,是中小型保险公司在信息化和大数据时代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本文选取某新开业保险公司SL人寿保险公司为样本,以其核心业务系统项目成本管理为研究对象,运用项目成本管理的相关理论及案例分析和比较研究等方法,从SL公司的核心业务系统项目成本的管理现状着手,深入分析SL公司核心业务系统项目管理在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基于调研数据深入探究问题的成因。基于此,本文根据当前保险业的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针对性的提出SL公司核心业务系统项目成本管理的优化策略。研究表明,SL人寿保险公司在项目成本管理方面,存在核心业务系统实施方案成本过高、项目过程中人力投入不符合实际要求、项目成本超支严重这三方面的问题,本文针对问题进行分析,发现问题的成因并提出优化策略。具体成因和优化策略如下:(1)核心业务系统项目人员成本意识欠缺,本文针对提出了加强项目成本管理意识和完善成本制度的优化策略。(2)成本管理相关制度不完善,这方面包含项目成本管理流程欠缺、项目考核体系不健全、项目奖惩激励制度不完善这三点,本文针对提出了完善项目成本管理相关制度的优化策略,主要包含优化项目成本管理流程、调整考核体系、健全项目奖惩激励制度这三点。(3)项目过程中成本控制不当,这方面包含项目开发前需求范围不明确、项目开发中人力利用率不高、项目开发后验收测试流程不规范这三点,本文针对提出了注重项目过程中成本控制的优化策略,主要包含项目开发前明确需求范围、项目开发中提高人力成本利用率、项目开发后优化验收测试流程这三点。
董子杭[6](2017)在《寿险公司保险业务结构转型问题研究》文中指出尽管近年来寿险公司已经开始关注并着手解决承保业务结构失衡问题,一些保险公司在保险产品功能配置、期限结构和业务渠道上的问题仍十分突出,进而直接间接导致了寿险产品风险保障功能弱化、短期化倾向严重、过分追求现金流规模、保险业务与投资业务主辅倒置、经营风险日渐显现及偿付能力下降等不良后果。因此,加快寿险公司保险业务结构的合理转型以促进我国寿险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保险的独特需求就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实际调查、综合研判和理性归纳的基础上,从描述我国寿险业保险业务结构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寿险业务在产品、期限和渠道方面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并客观评估了这些问题的影响。结合我国具体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保险业自身的发展规律论述了保险业务结构转型的条件和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参考国际成熟寿险市场的发展历程和转型经验,给出了推进我国寿险业务顺利转型的一些建议和举措。在这方面,我国中大型的新华人寿保险公司的寿险业务转型发展历程颇具代表性,给我们的分析研究提供了一则典型实证。研究得出目前我国寿险公司保险业务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产品功能、期限设置和营销渠道上,具体表现为风险保障型产品即传统寿险产品占比较低、长期期缴业务发展停滞不前、对银行邮政等兼业代理渠道的依赖性过强等。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寿险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经营与发展上的规模与市场份额导向;营销人员的高流动性及单一的佣金激励;消费者对保险功能的误解与不当消费诉求等等。为解决上述问题以求更好地发展,已有一部分颇具先见之明的寿险公司理性而冷静地进行着保险业务结构转型,比如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和新华人寿保险公司等。有些保险公司的转型比较成功,但也有一部分保险公司在转型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转型不够彻底,收效也不明显。当前,寿险公司在转型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正确看待与对待伴随结构转型出现的问题;把握好转型节奏;转变以保费规模论英雄的发展理念;提升公司治理水平、技术水平与创新能力;转型应因(公)司而异,不能“一刀切”,要应情况变化而变化等。应正确借鉴发达市场寿险业务转型的经验,摸索我国转型发展路径。基于以上分析,我国寿险公司进行保险业务转型的相应举措是:产品方面要适当降低投资理财型产品比例,更多地开发销售风险保障型品种;加大宣传投入,强化投保人的风险意识,端正其保险消费理念与目的;响应监管要求停售一部分短期产品、趸缴产品,提高中长期期缴保险产品的比重;坚持传统的个人代理人渠道,调整控制银行邮政等兼业销售渠道;积极稳妥地建立和拓展网销等新兴渠道。在这方面,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寿险业务的转型思路、转型目标、遇到的困难及做法,以及转型前后的不同效果,其经验和教训的若干启示可能有助于我国寿险业对合适的业务转型路径的探寻。
乔全喜[7](2016)在《基于AHP的中小寿险公司盈利能力提升研究》文中指出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极大增加了保险业的深度和广度,保险业务迅猛发展,与2005年相比,2009年全国保费就翻了一番,实现了万亿元突破,超前达成了十一五的保费目标。陆家嘴论坛上吴定富主席宣布了我国保险业在十二五期间的战略地位,指出在此战略期间,我国保险业面临的众多机遇与挑战。2014保险国十条的出台,标志着保险行业定位发生重大转变,保险将成为人们的必需品。且依照国际经验,人均GDP 1000美元至10000美元之间,即将进入保险业加速发展阶段,而我国的已达到7500美元,①也预示保险发展即将进入下一个黄金时代。 我国保险业将如何迎接重大发展机遇,首先确保扭亏为盈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基础。中小寿险公司一直以来是寿险市场最活跃的元素,但随着竞争环境的激化,很大一部分中小寿险公司盈利周期拖长,一些公司成立10年后仍无法扭亏为赢,这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保险市场的稳定与深入的良性发展,当然更不利于中小保险公司本身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中小寿险公司盈利能力迫在眉睫。本文以农银人寿作为中小寿险公司的实例,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和专家意见,归纳出影响农银人寿盈利能力的最主要是销售阶段、投资阶段、成本控制阶段和人力资源水平四个方面,再进一步分层到销售阶段的新单比例、产品期限结构、产品险种结构和成本控制阶段的费用、赔付和准备金留存。运用层次分析法依次分析出中间层占到最终目标层的权重,对策层占到中间层的权重,然后最终得出对策层占到目标层的权重大小。得出结论,影响农银人寿盈利能力的各因素中,投资阶段影响权重最大,高达37%,其次是产品期限结构因素占到18.6%,再依次是新单比例、费用和人力资源水平,对盈利能力影响最小的因素是产品险种结构、赔付和准备金留存。同样方法即可以得出其他中小寿险公司的影响盈利能力的因素的权重排名,从而引起中小保险公司的管理层感性的认识,在解决公司盈利能力的过程中给予需要重视的因素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加以研究,及早做出相关方面策略与对策,早日转亏为盈,更好的在保险市场上服务。
陈剑若[8](2016)在《泉州太平寿险营销战略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保险是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寿保险更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金融产品。商业人寿保险在减轻国家经济负担和经济成本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我国的人寿保险的发展是从改革开放才开始恢复和起步,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从20世纪80年代中国成立第一家专业保险公司、《保险法》的颁布实施、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设立逐步开始发展,90年年代初美国友邦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开启了中国保险业的市场化进程,随之而来的平安保险、太平洋保险等一大批的中资、外资及中外合资的保险公司陆续成立,并逐渐的发展和壮大,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寿保险在中国经过近30年的发展,逐步得到中国老百姓和社会的认可以及国家政府越来越多的扶持。在这个发展快速的行业中,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不论是竞争的格局还是竞争的力度都在不断的加大。不同的保险公司由于起点不同,基础不同,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稳定的地位,不断的争先进位,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必须在不同的时期匹配不同的营销战略。对于目前激烈的竞争环境,特别是众多的银行纷纷进入寿险市场,泉州太平寿险如何摆脱困境,最大限度的提升市场份额、扩大市场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成为泉州寿险市场的领先者,这是目前至关重要的问题。作者从泉州太平人寿的营销现状问题为切入点,对泉州太平人寿在当今的保险行业发展环境下结合当地市场情况应采取的营销战略对策和配套的保障改进措施进行详细论述,以期能够通过营销战略对策的调整,在当今的泉州寿险市场上争先进位,取得更大的发展。
秦阳[9](2016)在《保险集团估值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些年,我国保险行业和金融混业都正在高速发展期,但传统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很难适用于寿险公司和新兴的保险集团估值。本文将在回顾国内外研究及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借鉴部分相关研究方式和成果,运用现金流折现估值和内含价值的方法建立模型对保险集团进行估值,并做相关估值研究。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总结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说明了保险集团估值的研究背景、意义、思路和结构。第二部分列举传统估值方法的相关理论并指明其存在的问题,从现金流折现估值理论出发建立了资产增值折现估值模型。第三部分对比介绍了美国一般公认会计原则和欧洲内含价值,再根据我国保监会颁布的《保险合同相关会计准则处理规定》,介绍了寿险责任准备金的精算原理和核算原则,然后通过一个30年期缴终身传统寿险案例的计算结果,分析了我国现行保险负债计量模式的影响、计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公司价值评估的影响,随后探讨了保监会的监管方式等问题,并根据上述内容推断出大型寿险公司的“护城河”优势。接下来一节介绍了内含价值基础理论,深入挖掘寿险内含价值的产生原理和估值合理性,并以中国平安集团寿险业务为例分析了内含价值的增值、估值方法和投资收益变动的敏感性分析研究。第四部分从中国平安集团资金调度出发,综合分析互联网金融和综合金融的发展趋势,论述平安集团的综合金融生活服务提供商战略,对平安集团非寿险传统业务和陆金所等新型互联网金融业务的估值,并完成集团合并估值。第五部分总结上述内容,得出估值研究结论,并展望今后研究方向。
陈思敏[10](2015)在《SC财险鄂尔多斯分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保险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国民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于保险行业来说,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经济规模的扩大、社会财富的增长以及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促进了保险需求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市场竞争日激趋激烈,参与竞争的主体日益增多,保险公司传统的经营模式受到严峻挑战。如何在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下改善经营模式,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提升市场竞争能力,成为各大保险公司面临的重要任务。本文以SC财险公司鄂尔多斯分公司为研究对象,在充分借鉴国内外保险公司战略发展理论和案例的基础上,分别借助PEST分析模型和迈克尔·波特的“五力模型”对SC财险公司鄂尔多斯分公司的外部发展环境和行业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到影响鄂市保险行业的五种力量中,新的进入者和卖方议价能力的威胁较小,而替代品、买方议价能力和现有竞争者的威胁较大的结论。再从资源和能力两方面对该公司的内部环境进行分析,指出该公司的优势有发展优势、营销渠道优势、服务优势和声誉优势,劣势为市场占有率低、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和创新能力不强。在此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将SC财险公司鄂尔多斯分公司的机会、威胁、优势和劣势相结合起来,指出多元化的增长战略是适合该公司发展的战略。最后从组织结构、制度建设、人力资源和技术保障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保障SC财险公司鄂尔多斯分公司发展战略顺利实施的具体措施。
二、人寿:用IT增强竞争优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寿:用IT增强竞争优势(论文提纲范文)
(1)浙江东方定向增发资产注入中的隧道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本文主要创新 |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回顾 |
2.1 文献综述 |
2.1.1 定向增发资产注入中的隧道行为研究 |
2.1.2 定向增发资产注入中的盈余管理研究 |
2.1.3 定向增发的经济后果研究 |
2.1.4 文献评述 |
2.2 相关理论回顾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3 控制权理论 |
2.2.4 业绩修正的Jones模型 |
第3章 定向增发资产注入中隧道行为的理论分析 |
3.1 我国定向增发资产注入的现状 |
3.2 定向增发资产注入中隧道行为的表现形式 |
3.2.1 通过盈余管理控制定向增发价格 |
3.2.2 通过选择有利时间进行定向增发 |
3.2.3 通过操纵所注入资产的质量和估值 |
第4章 案例介绍 |
4.1 公司简介 |
4.2 案例选择原因 |
4.3 本次定向增发资产注入的方案及过程 |
4.3.1 本次定向增发的对象及方案 |
4.3.2 本次定向增发时间进程及结果 |
4.4 本次定向增发资产注入的背景和动因 |
4.4.1 本次定向增发的背景 |
4.4.2 本次定向增发的动因 |
第5章 案例分析 |
5.1 本次定向增发资产注入中隧道行为的体现方式分析 |
5.1.1 负向的盈余管理-基于业绩修正的Jones模型 |
5.1.2 操控定向增发定价时机:定价基准日选择 |
5.1.3 大股东操纵注入资产:劣质资产注入和资产估值虚增 |
5.2 本次定向增发资产注入中隧道行为的经济后果分析 |
5.2.1 本次定向增发的短期经济后果分析-公告效应 |
5.2.2 本次定向增发的长期经济后果分析-财务状况 |
5.2.3 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6.1 结论 |
6.2 政策建议 |
6.2.1 强化事前监督,规范资产注入行为 |
6.2.2 完善定向增发定价制度,优化资产评估机制 |
6.2.3 优化信息披露机制,保障中小投资者权益 |
6.3 本文的局限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互联网视阈下寿险公司保全服务优化策略研究 ——以A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
一、论文的创新点 |
二、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一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寿险客户服务 |
二、保全服务 |
三、保全服务模式 |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依据 |
一、SCP范式分析 |
二、服务质量管理 |
三、服务创新理论 |
第二章 寿险业及A寿险公司保全服务现状分析 |
第一节 寿险业保全服务模式分析 |
一、线下保全服务模式分析 |
二、线上保全服务模式分析 |
第二节 A公司保全服务现状分析 |
一、A公司保全服务模式 |
二、A公司保全作业流程 |
第三章 A公司保全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运用SERVPERF模型分析A公司的线上保全服务质量 |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
二、调查问卷的投放与回收 |
三、调查问卷的结构分析 |
四、服务质量得分情况分析 |
第二节 A公司保全服务存在的问题 |
一、服务项目太少,服务内容不统一 |
二、风控技术简单,业务操作流程不规范 |
三、界面设计单调,服务应用场景简陋 |
四、系统稳定性不够强,服务支持不完善 |
第三节 A公司保全服务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市场集中度、行业壁垒较高而产品差别不足 |
二、保险企业非价格市场行为投入不足 |
三、保险业市场绩效创造空间还很大 |
四、总结与思考 |
第四章 国内寿险公司改进保全服务经验借鉴 |
第一节 国内各家寿险公司改进保全服务的做法 |
一、平安人寿蕴于金管家服务体系下的线上保全服务 |
二、泰康人寿泰行销基于销售人员代办线上保全服务 |
三、中国人寿保全管家“保单服务+社交”的线上保全服务 |
第二节 相关公司经验对寿险公司优化保全服务的启示 |
一、“一键连空客”为线上复杂保全业务提供了解决方法 |
二、泰行销为营销与服务融合提供了思路 |
三、保全管家“保单服务+社交”的定位推动互联网寿险保全服务更多元 |
第五章 寿险公司保全服务优化措施 |
第一节 依托科技开启保全智慧服务 |
一、深化科技运用,实施分层级运营策略 |
二、以客户需求为驱动,拓宽保全业务应用范围 |
三、深化服务融合,探索线上保全服务应用场景 |
第二节 通过风险控制加固安全防线 |
一、线上保全项目风险等级划分及风险规则设置 |
二、设置线上保全业务事后监督系统 |
第三节 以体系化运营推进服务转型升级 |
一、围绕客户认知,加强品牌建设 |
二、围绕客户感知,提升客户活跃度 |
三、围绕客户服务,丰富功能模块 |
第四节 加大创新投入保障线上服务品质 |
一、加大长期资金投入 |
二、引进人才创新支持 |
三、强化技术运营管理 |
结论与展望 |
附录 A公司线上保全服务质量评价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S人寿湖南分公司个险市场竟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关于企业竞争战略理论的研究 |
1.2.2 关于国内寿险公司面临的竞争战略问题研究 |
1.2.3 关于寿险公司竞争战略选择的研究 |
1.2.4 相关文献简评 |
1.3 研究内容和框架安排 |
2 市场竞争战略理论及针对个险市场的相关分析法 |
2.1 常用的市场竞争战略 |
2.1.1 成本领先战略 |
2.1.2 差异化战略 |
2.1.3 集中化战略 |
2.2 我国寿险市场竞争的特点 |
2.2.1 我国寿险市场保费收入快速增长 |
2.2.2 我国寿险市场处于寡头垄断局面 |
2.2.3 我国寿险市场业务结构变化明显 |
2.2.4 我国寿险市场产品高度同质化 |
2.3 PEST与五力模型对制订个险市场竞争战略的优势 |
2.3.1 PEST分析法对制订个险市场竞争战略的优势 |
2.3.2 五力模型分析法对制订个险市场竞争战略的优势 |
3 S人寿湖南分公司个险市场竞争现状分析 |
3.1 S人寿湖南分公司概况 |
3.2 S人寿湖南分公司个险市场竞争现状PEST分析 |
3.2.1 S人寿湖南分公司竞争的政治环境现状 |
3.2.2 S人寿湖南分公司竞争的经济环境现状 |
3.2.3 S人寿湖南分公司竞争的社会环境现状 |
3.2.4 S人寿湖南分公司竞争的技术环境现状 |
3.3 S人寿湖南分公司个险市场竞争现状五力模型分析 |
3.3.1 S人寿湖南分公司行业潜在进入者威胁分析 |
3.3.2 S人寿湖南分公司的替代品威胁分析 |
3.3.3 S人寿湖南分公司的供方议价能力分析 |
3.3.4 S人寿湖南分公司的买方议价能力分析 |
3.3.5 S人寿湖南分公司的行业竞争对手竞争强度分析 |
4 S人寿湖南分公司个险市场竞争面临的问题 |
4.1 S人寿湖南分公司个险市场地位 |
4.2 S人寿湖南分公司个险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 |
4.2.1 缺乏高素质营销员与保险内勤人才 |
4.2.2 主打产品设计及结构亟待调整 |
4.2.3 分支机构建设停滞或发展不均衡 |
5 S人寿湖南分公司个险市场竞争战略设计及实施措施 |
5.1 S人寿湖南分公司个险市场竞争战略目标的再确定 |
5.2 S人寿湖南分公司差异化竞争战略的选择及设计 |
5.2.1 产品结构差异化 |
5.2.2 服务差异化 |
5.2.3 营销队伍建设差异化 |
5.2.4 机构发展差异化 |
5.3 S人寿湖南分公司差异化竞争战略的实施措施 |
5.3.1 调整产品结构及组合 |
5.3.2 重点发展营销员人力规模 |
5.3.3 强化营销员培训工作 |
5.3.4 改进内勤培训与奖励机制 |
5.3.5 定期开展内外勤合规培训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SL人寿保险公司核心业务系统项目成本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1.3.1 本文研究目的 |
1.3.2 本文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
1.4.1 本文的研究方法 |
1.4.2 本文的研究框架 |
1.5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
2.1 国内外项目成本管理文献综述 |
2.1.1 国外对项目成本管理的研究 |
2.1.2 国内对项目成本管理的研究 |
2.2 项目管理理论 |
2.3 项目成本管理理论 |
2.3.1 项目成本估算 |
2.3.2 项目成本预算 |
2.3.3 项目成本控制 |
第三章 核心业务系统项目成本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
3.1 公司项目简介 |
3.2 核心业务系统项目成本管理现状 |
3.3 核心业务系统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
3.3.1 项目实施方案成本过高 |
3.3.2 项目开发人力投入与实际需求不匹配 |
3.3.3 项目项目成本超支严重 |
第四章 核心业务系统项目成本管理问题的成因 |
4.1 核心业务系统项目成本管理意识欠缺 |
4.2 核心业务系统项目成本管理相关制度不完善 |
4.2.1 项目成本管理流程欠缺 |
4.2.2 项目考核体系不健全 |
4.2.3 项目奖惩激励制度不完善 |
4.3 核心业务系统项目开发成本控制不当 |
4.3.1 项目开发前需求范围不明确 |
4.3.2 项目开发中人力资源利用率不高 |
4.3.3 项目开发后验收测试流程不规范 |
第五章 核心业务系统项目成本管理优化 |
5.1 加强核心业务系统项目成员成本控制意识 |
5.2 完善项目成本管理相关制度 |
5.2.1 优化项目成本管理流程 |
5.2.2 调整项目考核体系 |
5.2.3 健全项目奖惩激励制度 |
5.3 注重项目过程中成本控制 |
5.3.1 项目开发前明确需求范围 |
5.3.2 项目开发中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 |
5.3.3 项目开发后优化验收测试流程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寿险公司保险业务结构转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标与框架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及框架 |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 |
1.4.1 文献和理论研究法 |
1.4.2 数据分析法 |
1.4.3 经验总结法 |
1.5 本文研究的重点及难点 |
1.5.1 本文研究的重点 |
1.5.2 本文研究的难点 |
1.6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
2 寿险公司保险业务转型的意义 |
2.1 寿险公司的保险业务 |
2.1.1 寿险公司及其保险业务 |
2.1.2 寿险业务的品种、期限与渠道 |
2.2 寿险公司业务转型的意义 |
2.2.1 利于保险独特功能与作用的正确发挥 |
2.2.2 利于保险公司经营成本节约与经营效益的提高 |
2.2.3 利于寿险公司对经营风险的有效控制 |
2.2.4 利于寿险公司减少对资产端投资收益的过度依赖 |
3 寿险公司保险业务结构现状 |
3.1 寿险公司产品责任与功能现状 |
3.2 寿险产品期限配置现状 |
3.3 寿险产品销售渠道现状 |
4 寿险业务发展中的问题及其根源 |
4.1 寿险产品责任与功能设计偏投资 |
4.2 寿险产品期限配置偏短期 |
4.3 寿险产品销售渠道偏银保 |
4.4 当前寿险业务结构三大问题的根源分析 |
5 世界发达寿险市场保险业务结构的演变历程及启示 |
5.1 产品结构由投资型为主回归保障 |
5.2 期限结构始终以期缴为主 |
5.3 渠道结构始终以个险为主 |
5.4 成熟寿险市场保险业务结构及变化给予我国的启示 |
6 促进寿险业务合理转型的建议与举措 |
6.1 重新思考与设计保险产品责任 |
6.1.1 加大风险保障功能 |
6.1.2 适当降低投资理财型产品的比重 |
6.1.3 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保险消费理念 |
6.2 合理调整配置寿险产品期限 |
6.2.1 降低短期产品占比 |
6.2.2 提高中长期产品占比 |
6.3 适应内外部环境条件变化,改革寿险营销渠道 |
6.3.1 坚持传统的个人代理人渠道 |
6.3.2 调整控制银行渠道 |
6.3.3 积极稳妥地发展新兴渠道 |
7 寿险公司在推进保险业务转型中应注意的问题 |
7.1 正确看待伴随结构转型出现的问题 |
7.2 寿险业务结构转型要把握好节奏 |
7.3 转变重保费轻效益的发展理念 |
7.4 不断提升管理、技术、创新能力 |
7.5 业务结构转型应因司而异 |
7.6 寿险公司应注意契合和完备寿险业务转型的内外部条件 |
8 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保险业务结构转型的历程与经验 |
8.1 新华人寿保险业务结构转型的历程 |
8.2 新华人寿的产品转型策略 |
8.3 新华人寿的期限结构调整 |
8.4 新华人寿的渠道转型策略 |
8.5 新华人寿业务结构转型对我国寿险业发展的启示 |
9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7)基于AHP的中小寿险公司盈利能力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2 论文思路与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3 论文内容与框架 |
1.3.1 研究内容 |
1.3.2 论文框架 |
1.4 论文创新与不足 |
1.4.1 论文创新 |
1.4.2 论文不足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国外研究 |
2.2 国内研究 |
2.3 研究评述 |
第3章 中小寿险公司盈利能力的利源 |
3.1 盈利能力 |
3.1.1 盈利能力 |
3.1.2 寿险公司盈利能力 |
3.1.3 动态环境下寿险公司的盈利能力 |
3.2 中小寿险公司盈利能力现状 |
3.3 寿险公司盈利能力的利源 |
第4章 中小寿险公司盈利能力的AHP分析 |
4.1 AHP(层次分析法) |
4.1.1 AHP(层次分析法)定义 |
4.1.2 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
4.2 影响中小寿险公司盈利能力的因素 |
4.3 基于AHP的某寿险公司改进盈利能力的模型 |
4.3.1 某寿险公司改进盈利能力模型的建立 |
4.3.2 某寿险公司改进盈利能力模型的分析 |
4.3.2.1 数据的来源 |
4.3.2.2 数据的处理 |
第5章 中小寿险公司盈利能力提升措施 |
5.1 投资方面改革 |
5.1.1 投资渠道 |
5.1.2 投资资金组合策略 |
5.2 产品方面改进措施 |
5.2.1 设计产品方面 |
5.2.2 渠道和长期短期险种结构改进 |
5.2.3 产品销售思路 |
5.2.4 险种结构和各险种的现状 |
5.3 营销渠道改革 |
5.3.1 银保渠道自身的改革 |
5.3.2 个险渠道自身的改革 |
5.3.3 互联网渠道的改革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8)泉州太平寿险营销战略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研究理论 |
2.1 相关概念 |
2.1.1 市场营销 |
2.1.2 保险营销 |
2.1.3 寿险营销 |
2.2 研究理论 |
2.2.1 STP理论 |
2.2.2 品牌营销理论 |
2.2.3 客户服务理论 |
第3章 泉州太平寿险营销战略问题分析 |
3.1 泉州太平寿险简介 |
3.2 泉州太平寿险营销战略存在的问题 |
3.2.1 与竞品相比较,市场差异性不大 |
3.2.2 品牌知名度较弱 |
3.2.3 目标市场不清晰,产品同质化严重 |
3.2.4 没有针对性的竞争战略 |
3.2.5 营销员内部培训及管理机制不完善 |
第4章 提升泉州太平寿险营销战略的对策分析 |
4.1 优化市场目标,清晰营销定位 |
4.1.1 分析泉州市场情况,完善市场细分 |
4.1.2 评估、选择准确的目标市场 |
4.1.3 根据市场竞争状况,确定泉州市场定位 |
4.2 依托央企背景,提升品牌影响力 |
4.3 锁定目标人群,推动针对性产品 |
4.4 强化保险宣传,分析客户潜在需求 |
4.5 建立精英团队,以质量求发展 |
第5章 泉州太平寿险营销战略对策实施的保障 |
5.1 与时俱进的营销思路 |
5.2 健全营销网点布局 |
5.3“三高”标准增员,强化营销员招募和培训体系 |
5.4 运营后台创新 |
第6章 结论与不足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创新之处 |
6.3 研究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9)保险集团估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文献综述 |
1.2 研究目的及思路 |
第二章 估值理论基础研究 |
2.1 传统估值方法及其存在问题 |
2.2 资产增值折现估值模型的建立 |
第三章 寿险公司估值的相关研究 |
3.1 大型寿险公司的“护城河”优势 |
3.1.1 欧洲的内含价值与美国的一般公认会计原则(GAAP) |
3.1.2 寿险责任准备金计量及其对公司价值评估的影响分析 |
3.1.3 保监会的监管要求 |
3.1.4 寿险公司的“护城河”优势 |
3.2 以平安集团寿险为例的寿险业务估值研究 |
3.2.1 内含价值的基础理论 |
3.2.2 内含价值产生的根本原理及估值合理性 |
3.2.3 内含价值的增值及平安人寿的估值研究 |
3.2.4 内含价值及估值对投资收益变动的敏感性分析 |
第四章 以平安集团为例的保险集团估值研究 |
4.1 平安集团的资金调度和战略分析 |
4.2 基于资产增值折现估值模型的财险等传统业务估值 |
4.3 陆金所等互联网金融业务估值 |
4.4 保险集团合并估值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10)SC财险鄂尔多斯分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选题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思路、方法和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发展战略理论 |
2.2 发展战略的类型 |
2.3 战略分析工具 |
2.3.1 PEST分析法 |
2.3.2 波特的五力模型 |
2.3.3 SWOT分析法 |
第三章 SC财险鄂尔多斯分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
3.1 宏观环境分析 |
3.1.1 政策法律环境 |
3.1.2 经济环境 |
3.1.3 社会文化环境 |
3.1.4 技术环境 |
3.2 行业环境分析 |
3.2.1 鄂尔多斯市财险行业基本现状 |
3.2.2 基于五力模型的行业特征 |
第四章 SC财险鄂尔多斯分公司资源和能力分析 |
4.1 公司发展概况 |
4.2 公司资源分析 |
4.2.1 公司组织结构 |
4.2.2 人力资源结构 |
4.2.3 公司财力状况 |
4.2.4 公司声誉资源 |
4.3 公司能力分析 |
4.3.1 承保能力 |
4.3.2 营销能力 |
4.3.3 产品创新能力 |
4.3.4 服务能力 |
第五章 SC财险鄂尔多斯分公司发展战略的选择和制定 |
5.1 SC财险鄂尔多斯分公司发展战略的SWOT分析 |
5.1.1 优势 |
5.1.2 劣势 |
5.1.3 机会 |
5.1.4 挑战 |
5.2 SC财险鄂尔多斯分公司战略目标 |
5.3 SC财险鄂尔多斯分公司战略选择 |
5.4 SC财险鄂尔多斯分公司职能战略 |
5.4.1 市场拓展战略 |
5.4.2 人才战略 |
5.4.3 营销战略 |
5.4.4 产品开发战略 |
5.4.5 服务战略 |
5.4.6 文化战略 |
第六章 SC财险鄂尔多斯分公司战略实施保障措施 |
6.1 组织保障 |
6.2 制度保障 |
6.3 人力资源保障 |
6.4 技术保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人寿:用IT增强竞争优势(论文参考文献)
- [1]浙江东方定向增发资产注入中的隧道行为研究[D]. 史天俊.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2]新华保险黑龙江分公司客户服务问题的对策研究[D]. 李晶.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
- [3]互联网视阈下寿险公司保全服务优化策略研究 ——以A公司为例[D]. 冯庭. 福建师范大学, 2020
- [4]S人寿湖南分公司个险市场竟争战略研究[D]. 谢腾达. 湖南师范大学, 2018(01)
- [5]SL人寿保险公司核心业务系统项目成本管理研究[D]. 孙永兴. 南京师范大学, 2018(01)
- [6]寿险公司保险业务结构转型问题研究[D]. 董子杭.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7(02)
- [7]基于AHP的中小寿险公司盈利能力提升研究[D]. 乔全喜. 山东大学, 2016(03)
- [8]泉州太平寿险营销战略问题及对策研究[D]. 陈剑若. 华侨大学, 2016(02)
- [9]保险集团估值研究[D]. 秦阳. 天津大学, 2016(02)
- [10]SC财险鄂尔多斯分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陈思敏. 内蒙古财经大学, 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