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留置套管采集血液病患者血液标本的探讨

用留置套管采集血液病患者血液标本的探讨

一、应用留置套管为血液病病人采血标本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常英红[1](2013)在《视锐5超声引导下MST行PICC置管导针器分离时机的研究与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视锐5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modified Seldinger technique,MST)行PICC置管时导针器分离的最佳时机。方法:采用视锐5超声引导MST行PICC置管的患者17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7例,两组均采用视锐5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即穿刺针尖进入血管,血从穿刺针尾部溢出时停止进针,探头和导针器即与穿刺针分离,左手放好探头后接替右手扶住穿刺针,右手将导丝沿着穿刺针送入。实验组采用延迟导针器分离的方法,即针尖进入血管见回血从穿刺针尾部溢出时停止进针,将导丝送入穿刺针内,随即将超声探头、导针器与穿刺针一起降低角度,继续推送导丝入血管,然后再将探头和导针器与穿刺针分离。结果:两组各失访7例,最终纳入各8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BMI、诊断分布、血管直径、左右侧肢体均无统计学差异。总体一次性导丝送入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直径<5mm病例中一次性导丝送入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血管直径≥5mm病例中一次性导丝送入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次性导管置入成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炎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在操作中疼痛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操作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迟导针器分离可降低出血量,提高直径<5mm血管导丝送入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程金燕[2](2012)在《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文中提出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该文介绍了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范围、操作方法、封管方法、留置时间及主要护理措施的最新进展。

李春燕,李锐[3](2011)在《PICC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文中研究指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技术,是指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使导管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的方法[1]。PICC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具有操作简单、穿刺成功率高、带管时间长(7 d至1年)、并发症少等优点,它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的、安全有效

曾蓉[4](2011)在《临床成人静脉血标本采集进展》文中提出从采血前的准备、血标本的采集、标本采集故障的处理、标本的运送及保存等方面综述对临床成人静脉血标本采集的进展。

谢炳娣,黄梅[5](2011)在《老年患者手背静脉自然伸直穿刺法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老年患者手背静脉自然伸直状态穿刺时对穿刺成功率和疼痛反应的影响。方法:800例需静脉穿刺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组(试验组,自然伸直法,400例)和B组(对照组,握拳法,400例),观察两组患者一次成功穿刺率及疼痛反应程度。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疼痛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手背静脉穿刺自然伸直法较传统穿刺法成功率高且疼痛反应小。

速凤媛,孟海萍,马艳敏,李丛芳[6](2011)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采血检测血常规及生化90例的探讨》文中认为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是指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使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的深静脉穿刺技术。我科自2009年1月~2009年9月对90

蔡珩玉[7](2010)在《PICC导管在肿瘤病人治疗中的应用与护理研究》文中认为化疗是治疗肿瘤的有效手段之一,化疗药物常常会对患者的血管产生强烈刺激,通过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应用于临床以来,以其低痛苦、对血管损伤小、并发症少的特点在肿瘤化疗中得到广泛使用,与外周静脉穿刺化疗相比,患者容易坚持,并发症相对发生较少,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静脉输注手段,不仅在肿瘤化疗上应用,还在其他需要长期大量反复输液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虽然PICC置管与锁骨下穿刺、外周静脉穿刺相比优点多,损伤小,可是在使用和护理过程中仍存在问题,在PICC置管的穿刺方法选择上、是否采用设备辅助等方面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对置管患者的护理的精细程度直接关系到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导管在患者体内存留的时间的长短。本课题主要研究PICC导管在肿瘤病人治疗中的应用与护理,探索PICC导管不同使用方法的疗效对比,观察采用血管彩超辅助和采用赛丁格置管技术的效果。总结PICC置管术后的护理对并发症发生的影响以及护理条件与PICC导管体内保留时间的关系。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发现PICC导管在肿瘤病人治疗中的合理使用及护理的方法。结果表明,赛丁格穿刺法的应用解决了普通穿刺不适合但需要置管病人的问题;采用血管彩超辅助穿刺的PICC导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盲穿,且在穿刺前通过血管彩超进行血管选择,大大减少了进针困难、送管障碍、并发症的发生;护理的手法和程度可以直接影响并发症的发生。恰当有效的使用PICC导管、采用正确合理的护理手法对肿瘤病人行PICC导管化疗具有重要意义。

梁丹,黄显实,韦云英[8](2010)在《浅静脉留置针与传统腹腔穿刺引流大量腹水的临床比较》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浅静脉留置针引流大量腹水的效果。方法对41例大量腹水患者按入院单双号随机分为两组,单号21例为观察组,用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法排放腹水;双号20例为对照组,用传统腹腔穿刺法排放腹水。结果两组穿刺成功率及引流通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疼痛的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操作时间显着缩短(P<0.05)。两组均无严重的并发症。结论浅静脉留置针引流腹水效果好,操作便捷,并发症少,值得推广使用。

廖素霞,江斓燕,方利娟,刘霞,蒙好好,廖宇霞[9](2009)在《经脐静脉导管采集血液标本化验的可行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从脐静脉导管采集血液标本化验的可行性和正确采血方法。方法将留置脐静脉导管的80例早产儿随机分成采血组和非采血组各40例,比较两组导管相关并发症和不良反应。采血组40例在暂停输液30s后先抽出一定量的血液(观察1组2 ml、观察2组4ml)再采血标本,对照组同时在外周血管穿刺采血标本,检测3组标本的血常规、血生化、肝功能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1组、观察2组与对照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血组和非采血组脐静脉导管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着性(P>0.05)。结论观察1组采血法即在脐静脉导管暂停输液30s后先抽出血液2 ml再采血检验对结果影响不明显;脐静脉导管采血对导管正常使用无明显影响,具有无痛苦、成功率高、可反复采集等优点,可作为NICU采集血标本的途径之一。

廖素霞,刘霞,江斓燕,李卫林,叶爱娴,蒙好好,廖宇霞[10](2009)在《经脐静脉导管采血对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从脐静脉导管采集血液标本对导管使用情况和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留置脐静脉导管的早产儿,随机分为采血组和非采血组各40例,比较2组患儿住院天数、导管留置时间和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采血组40例分别经脐静脉导管采血作为实验组、经外周血管常规穿刺采血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采血时间、采血成功率及对患儿的影响。结果采血组和非采血组患儿住院天数、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实验组和采血对照组采血时间、采血成功率、采血时患儿出现不良反应比较有差异。结论脐静脉导管采血只要方法正确、操作程序规范对导管正常使用无明显影响,并具有无痛苦、成功率高、保护外周血管等优点,可作为危重新生儿采集血标本的途径之一。

二、应用留置套管为血液病病人采血标本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应用留置套管为血液病病人采血标本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视锐5超声引导下MST行PICC置管导针器分离时机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与分组
        1.1.1 研究对象
        1.1.2 分组
    1.2 用物
    1.3 操作人员
    1.4 操作方法
        1.4.1 置管前准备
        1.4.2 置管方法
        1.4.3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处理
    1.6 伦理原则
    1.7 可行性分析
第二章 结果
    2.1 两组研究对象入组和完成病例比较
    2.2 两组人群一般人口学资料比较
    2.3 两组一次性导丝送入成功率(总样本)比较
    2.5 两组一次性导丝送入成功率(血管管径≥5mm)比较
    2.6 两组一次性导管置入成功率比较
    2.7 两组一次性导管置入成功率比较
    2.8 两组出血量比较
    2.9 两组术中操作疼痛评分比较
    2.10 两组操作时间比较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2)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应用范围
    1.1 输液输血
    1.2 采血标本
    1.3 替代尿路导尿
    1.4 用于腰麻
2 操作方法
    2.1 穿刺部位和留置针的选择
        2.1.1 部位的选择
        2.1.2 留置针型号的选择
3 封管方法
    3.1 封管液的选择
        3.1.1 肝素钠稀释液
        3.1.2 生理盐水
        3.1.3 原液
    3.2 封管技术
        3.2.1 静脉推注正压封管法
        3.2.2 输液器快输法
        3.2.3 双重正压封管法
4 留置时间
5 主要的护理措施
    5.1 宣教
    5.2 局部观察
    5.3 导管的护理
    5.4 防止皮下血肿、漏液渗液
    5.5 防止静脉炎及局部炎症反应的发生
    5.6 防止静脉血栓形成
6 小结

(4)临床成人静脉血标本采集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采血前的准备
    1.1 护理人员准备
    1.2 标本采集的准备
        1.2.1 时间因素
        1.2.2 情绪及活动因素
        1.2.3 体位因素
2 血标本的采集
    2.1 采集时间
    2.2 采血部位的选择
        2.2.1 经外周静脉采血
        2.2.2 经中心静脉置管采血
    2.3 采血的方法
        2.3.1 经外周静脉采血的方法
        2.3.1.1 注射器采血
        2.3.1.2 一次性采血针头和真空采血管采血
        2.3.1.3 经外周静脉留置套管针采血
        2.3.2 经中心静脉置管采血
        2.3.2.1 经PICC采血的方法
        2.3.2.2 经深静脉置管采血的方法
3 标本采集故障的处理
    3.1 穿刺失败
    3.2 局部淤肿
    3.3 采血针头脱出
    3.4 接上真空管后血流不畅
    3.5 血液漏出
    3.6 凝血、溶血现象
    3.7 体检者疼痛刺激、精神紧张或晕血
4 标本的运送及保存

(7)PICC导管在肿瘤病人治疗中的应用与护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PICC 导管的概述
        1.1.1 PICC 的概念
        1.1.2 PICC 导管的发展历史及使用现状
    1.2 PICC 导管的应用
        1.2.1 PICC 导管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1.2.2 PICC 导管应用的优点
        1.2.3 PICC 导管应用的并发症及异常情况
        1.2.4 PICC 导管的使用方法
    1.3 PICC 导管的护理
        1.3.1 PICC 导管置管的常规护理
        1.3.2 PICC 导管置管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1.3.3 PICC 导管置管过程中的健康教育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及分组
        2.1.1 研究对象
        2.1.2 分组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方法
        2.3.1 PICC 的血管选择方法
        2.3.2 PICC 置管方法
        2.3.3 护理方法对并发症的影响
    2.4 统计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进行PICC 置管的患者的一般情况
    3.2 PICC 传统置管法与赛丁格置管法的比较
    3.3 肉眼选择血管与血管超声辅助选择血管对并发症的影响
    3.4 颈外静脉不同分型对并发症的影响
    3.5 三种固定方法发生导管进出体内的情况
    3.6 采用改良护理方法对PICC 置管疗效的影响
    3.7 置管后院内患者与院外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第4章 讨论
    4.1 PICC 置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4.2 传统置管法与赛丁格置管法疗效的比较
    4.3 肉眼选择与血管超声辅助疗效的比较
    4.4 不同颈外静脉分型与并发症
    4.5 三种固定方法与并发症
    4.6 两种护理方法疗效的比较
    4.7 置管后院内与院外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比较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浅静脉留置针与传统腹腔穿刺引流大量腹水的临床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穿刺方法
    1.4 评定指标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四、应用留置套管为血液病病人采血标本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视锐5超声引导下MST行PICC置管导针器分离时机的研究与应用[D]. 常英红. 青岛大学, 2013(S1)
  • [2]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J]. 程金燕.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2(04)
  • [3]PICC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 李春燕,李锐. 现代临床医学, 2011(04)
  • [4]临床成人静脉血标本采集进展[J]. 曾蓉. 全科护理, 2011(16)
  • [5]老年患者手背静脉自然伸直穿刺法研究[J]. 谢炳娣,黄梅. 中国当代医药, 2011(14)
  • [6]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采血检测血常规及生化90例的探讨[J]. 速凤媛,孟海萍,马艳敏,李丛芳. 云南医药, 2011(02)
  • [7]PICC导管在肿瘤病人治疗中的应用与护理研究[D]. 蔡珩玉. 吉林大学, 2010(05)
  • [8]浅静脉留置针与传统腹腔穿刺引流大量腹水的临床比较[J]. 梁丹,黄显实,韦云英. 广西医学, 2010(07)
  • [9]经脐静脉导管采集血液标本化验的可行性研究[J]. 廖素霞,江斓燕,方利娟,刘霞,蒙好好,廖宇霞.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9(10)
  • [10]经脐静脉导管采血对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影响[J]. 廖素霞,刘霞,江斓燕,李卫林,叶爱娴,蒙好好,廖宇霞.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9(19)

标签:;  ;  ;  ;  ;  

用留置套管采集血液病患者血液标本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