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田径运动的损伤(论文文献综述)
徐建伟[1](2018)在《田径运动中速度能力训练方法与分析》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科学和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传统及单一的田径运动中速度能力训练方法对于改善运动员速度能力有其很大的局限性和制约性,笔者对各类不同且多变的训练方式,如阻力速度训练、上下坡速度训练、沙滩跑和水中跑速度训练、高速跑步机速度训练等方法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升运动员的速度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建议广大教练员和体育教师在策划训练计划中可多设计不同速度的训练内容,整合不同负重式速度训练、专项体能或肌力训练方式和方法,以提升运动员的速度能力和综合的竞技水平。
冯浩然[2](2018)在《甘肃省普通高校田径选项课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田径运动项目是我国传统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曾经在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并被公认为是所有体育运动项目的基础,有“运动之母”的美称。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改善和提高,人们对运动、休闲和娱乐的要求越来越高,新潮的体育项目受到当代青少年的追捧,在学校体育中,传统的田径运动项目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代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需求。再则,近几年来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开始实施选项课教学,大学生们更愿意选那些新兴、时尚、轻松的体育运动项目,而古老呆板、缺乏新意的田径项目却越来越无人问津。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该地区的高校每年向社会输送大量的大学生,而大学生身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工作效率和健康水平。本文通过对甘肃省普通高校田径选项课开展现状及对策的研究,力求为田径课在高校的开设和持续发展,进而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提供参考。本研究以甘肃省17所高校中2016级、2017级全日制本科生和担任公共体育教学工作的体育教师为调查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以及逻辑分析法,通过对甘肃省普通高校田径选项课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归纳、总结,得出以下结论:1.甘肃省普通高校体育课以选项课为主,约有一半的普通高校已经停开田径课,并且开设田径课的高校,田径课开展情况也不乐观,田径课在高校体育课中逐渐边缘化。2.大学生认同田径运动能够提高身体素质,但并不了解田径运动具有的较全面的健身功能和健身价值以及其他体育项目所不能达到的健身效果。3.随着众多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进入高校,学生更喜欢集娱乐性、趣味性、游戏性等为一体的体育课,导致传统的田径课不能满足学生对体育课兴趣的需要。4.现有高校田径课教材中,内容竞技性强、教学模式落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没有融入现代体育元素,不能满足大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爱好和身心发展的需要。5.甘肃省高校田径课考核标准多数是技评和专项达标,并没有意识到考核对田径课的重要性,在设定考核内容时也没有综合多个方面考虑,以至于考核标准陈旧,考核方式单一。6.甘肃省高校开展的田径课只重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忽略培养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以及高校田径活动和赛事较少也导致田径课在高校中举步维艰。针对甘肃省普通高校田径选项课开展现状及影响因素,提出以下对策:1.将田径课设为基础课或必修课;2.提高学生对田径运动健身价值的了解;3.增加田径课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参与田径运动的兴趣;4.制编适合当前高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田径课教材;5.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注重个体间的差异;6.加大田径文化的宣传力度,增加田径活动和赛事。
李丹[3](2016)在《女子100米栏运动员赛前竞技状态调控的研究 ——以康亚在2015年中日韩对抗赛为例》文中提出通过对我国优秀的女子100米栏运动员康亚在2015中日韩田径对抗赛赛前的训练进行研究,分析了女子100米栏运动员赛前调控的方法。为我国女子100米栏的运动训练提供启示和借鉴,推动我国女子100米栏的发展,努力使之成为我国田径的优势项目,推动田径事业的发展,促进我国实现体育强国的理想。本文以湖南籍100米栏运动员康亚为研究对象,采用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数据分析法以及个案分析法等,研究了其赛前训练阶段的训练阶段划分和时间安排,通过对康亚在各阶段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以确认各阶段具体的调控目标,通过针对性安排训练内容、基于生理指标调节训练强度以及结合心理能力调控,对影响康亚竞技状态的主要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康亚2015年中日韩对抗赛的赛前训练阶段为期4个半月,该周期分为三个阶段:3月份、4月份为赛前训练第一阶段,5月份、6月份上旬和中旬为赛前训练第二阶段,6月份下旬、7月份上旬为赛前训练第三阶段。赛前训练第一阶段为竞赛准备期,第二阶段为强化期,第三阶段为竞赛期。康亚在赛前训练各阶段具有不同的调控目标,根据目标以力量素质调控、速度调控、专项技术调控以及心理能力调控为主要调控内容;且各阶段体现出不同的调控重点,第一阶段以体能为主,第二阶段以技术为主,第三阶段以体能和技术的结合而获得最佳强度为主。专项技术包括跨栏技术和栏间节奏两方面的调控,主要采用的调控手段有跨栏技术3种、栏间节奏2种;速度素质包括短跑速度能力和速度耐力能力的调控,主要采用的调控手段有短跑速度4种、速度耐力4种;而运动员力量素质则包括最大力量、一般力量和专项力量素质的调控,主要采用的调控手段有最大力量4种、一般力量21种、专项力量15种。再者,结合运动员生理指标的变化,根据各阶段调控目标和运动员实际情况的不同对训练强度进行调控,第一阶段训练强度为运动量大强度小,第二阶段调整为运动量中强度大,第三阶段为运动量小强度最佳强度。并在赛前进行心理状态的调整。
高丹[4](2015)在《青少年短跑训练中间歇训练法运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青少年时期是运动员专门能力的成长期和成型期,在此期间不仅要提高其运动能力,更加应该培养其良好的训练习惯,以防其出现错误动作的定型以及身体关节器官的损害,这就要求在平时的训练中一定要采用最为科学的训练方法与手段。间歇训练法是目前针对符合有氧和无氧混合代谢供能特点运动项目训练的主要训练方法和手段,能够发展机体无氧代谢系统与有氧代谢系统混合供能能力,通过训练能够提高机体的糖酵解供能系统和非乳酸运动能力,发展机体的有氧运动能力。其特点是用于训练的总量小,所用时间少,有助于机体在激烈和复杂的比赛环境中确保技术动作的稳定发挥;机体通过大强度的心率刺激,可以提高乳酸的耐受能力,保证运动员在较高强度下的持续运动能力。短跑运动的特点就是速度快、时间短、强度大,供能形式主要为磷酸原供能和乳酸供能。因此,间歇训练法对发展青少年的短跑成绩有着重要影响。经过调查,间歇训练法在青少年短跑训练中应用的较为广泛,但是实际运用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立足于此,进一步探究在青少年短跑训练中间歇训练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对此提供发展性的建议。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测量法等研究方法,首先对间歇训练法在青少年短跑训练中的现状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的存因进行调查与分析,最后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研究得出结论:1、青少年短跑训练中间歇训练法的运用还存在很多问题,具体体现在间歇时间、间歇强度以及间歇距离中;2、教练员对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研究的还不够透彻,无法做到因人而异;3、影响间歇训练法在青少年短跑训练中的运用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教练员受教育背景、运动员的训练动机及配合程度、训练条件的不足以及竞赛制度的制约;4、间歇训练的错误运用有可能会导致运动员的速度障碍和“早衰”现象。
张玉良[5](2013)在《短跑功能动作体系的研究》文中指出短跑功能动作训练体系的重要意义在于优化短跑运动员技术动作的动作模式、加强康复效果和质量、预防中运动损伤、延长短跑运动员的运动寿命、降低肌肉和韧带的伤害度。在我国田径运动训练中,短跑功能动作作为前沿还是比较新的领域,现代田径功能动作的理论与其训练体系的应用还较少,因此短跑功能动作训练体系的训练中,日益体现其重要性和深入地实施短跑功能动作训练,为短跑运动队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保驾护航。短跑功能动作是竞技运动的起始点,其已经成为今后短跑竞技运动必不可却少的基本组成部分。美国训练专家库克所说:“我们的身体本身就是奇迹,能够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耐用性和坚韧性,创造惊人的运动成绩和身体能力。我们生来就被创造成能够生长而变得强壮,并且优雅地变老;而开垦真正的动作却是起始点。”而他所强调的“真正的动作”,就是优化的功能动作,此类功能动作具有高度的稳定性、灵活性、安全性对称性,不存在疼痛、限制、代偿功能型不良。为了更高,更快,更强为目标,科学化训练在训练阶段就是要尊重训练客观规律和运动员生长发育生理规律,帮助运动员实事求是的不断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就会在现有的成绩更上一个台阶,使田径运动得到飞速发展。短跑功能动作是运动训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与短跑训练相关的功能性活动,如上肢、躯干、下肢等。功能动作或功能训练原本是临床康复医学的专用词汇,后向健身训练和竞技体育渗透,具体到竞技体育的体能及康复训练又发展为功能动作训练(functional movement training)。随着运动员训练实践活动的不断丰富,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短跑功能动作训练的理论也在逐渐地向竞技体育学的理论扩展。短跑功能动作训练体系在于优化短跑运动员技术动作的动作模式、加强康复效果和质量、预防中运动损伤、延长短跑运动员的运动寿命、降低肌肉和韧带的伤害度。短跑功能动作训练体系是专门设计成一种动作测试的集合使用,他把各种测试集合形成一种基本的动作图谱。它包括:上肢功能动作模式:1)肩部灵活性动作模式。2)肩部伸展性(后背手拉手、肩关节内收旋和外展外旋的能力);躯干功能动作模式:1)躯干稳定性动作模式(俯卧撑,上肢在对称运动俯卧撑时躯干在矢状面的稳定性)。2)躯干转体稳定性(躯干在上下肢旋转时躯干的稳定性)。3)两头起、背起(屈上体);下肢功能动作模式:1)深蹲(身体前后侧对称性)。2)仰卧收腿。弓步走等七种图谱。本研究的任务针对教练员的指导思想、训练方式和更新训练理念进行探讨。对短跑运动员的运动训练方法和手段;身体训练;训练过程的计划和控制;运动员的选材、负荷和恢复等内容进行分析。国内外许多优秀运动员成长历程可以看出,凡是基础时期的基础训练好的运动员,到成年后运动成绩提高的更加迅速,专项成绩稳步提高。因此,我国田径运动要跻身于世界田径强国之林,在全过程训练中,就必须确定运动训练的位置,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训练模式。
刘艳华[6](2010)在《山东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田径选项课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长期以来,普通高校田径选项课教学以传授田径运动的技术、技能、知识为目的构成,基本上没有考虑到田径的健身属性,也没有考虑到高校大学生身体健康的促进作用以及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调查表明:山东省普通高校田径选项课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随着普通高校大学生选课自主权的不断扩大,田径选项课越来越不为学生所认同,并且在逐步走向萎缩,田径选项课越来越受到质疑,导致普通高校田径选项课教学处于“边缘化”状态。研究表明:经常系统、科学地参加田径运动,能够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改善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和内脏器官功能,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和工作能力。田径运动是各专项体育运动的基础,普通高校田径选项课既可以增进学生身体健康、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又可以增强学生适应社会能力,同时还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田径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因此,普通高校田径选项课的开展具有积极意义,改革普通高校田径选项课教学已刻不容缓。笔者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山东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田径选项课教学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目的在于找出当前山东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田径选项课教学现状的不足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结论主要如下:1.山东省普通高校田径选项课考试难度大、教学内容过于单调、教学方法无创新,大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健身价值认识不足,最主要的是田径选项课在室外进行教学,导致大学生选择田径选项课的人数不断减少。2.山东省普通高校田径选项课教学方法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而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探究式、发现式、兴趣式教学方法在现代教学方法中运用较少。3.重新审视田径运动的两种属性-健身属性与竞技属性。田径运动的健身属性固然重要,但是也应该加强田径理论课的教学。4.山东省普通高校田径选项课教学首先要确立“健康体育”和“终身体育”为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还要加强田径选项课的评价方法,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肖军,刘勇[7](2009)在《大学生业余田径训练中运动损伤情况调查——以咸宁学院田径队为例》文中认为通过调查研究,对大学生业余田径队员运动损伤的产生原因、各项目运动损伤的分布特点,以及运动损伤的性质等进行分析,提出减少运动损伤的建议和方法。
靳辽[8](2008)在《我国跳高运动水平滞后的主要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跳高运动同其他田径项目一样,是人类在大自然的生活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早在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用“逾高超距”作为挑选和训练士兵的手段,在民间也流传着跳高的游戏。最早的跳高比赛大约在公元1700年左右,当时跳高是体操的跳跃项目,1864年跳高才被列为田径运动的一个比赛项目,至今仅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从加拿大人沃弗兰德的1.69米的第一个跳高世界纪录到古巴的索托马约尔的2.45米,世界纪录提高了76厘米,而且先后出现了跨越式、剪式、滚式、俯卧式、背越式五种过杆姿势,可以说跳高运动在这一百多年的历史过程中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是作为田径比赛中最受人们喜爱的项目之一的跳高运动,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的整体水平出现了停滞的局面。我国更是与世界水平之间拉开了一定的距离,在世界大赛中几乎见不到中国跳高运动员参加比赛,而且在亚洲也失去霸主的地位。造成我国跳高运动成绩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图就这一现状运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我国跳高运动的后备人才、教练员、运动员、训练、科研以及体制进行研究,找出阻碍我国跳高运动水平提高的因素,探究我国跳高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努力为我国的跳高运动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张艳燕[9](2003)在《谈田径运动的损伤》文中研究表明在竞技体育运动中,运动损伤是十分常见的。我们要了解运动损伤的危害,高度重视运动损伤的危害性,从而努力预防。《体育保健学》及有关文献中涉及到关于运动损伤的问题,其观点措施阐述比较精辟,但不尽完善。本文对运动员损伤的发生、原因、特点及预防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为广大运动员、教练员提供预防运动损伤的最佳途径。下面就田径运动的损伤作一下详细介绍。一、研究方法和对象1.研究方法:文献、调查法。2.研究对象:唐山市丰润区综合职教2002级全体
毕红星[10](2000)在《试谈田径运动损伤的预防》文中认为
二、谈田径运动的损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田径运动的损伤(论文提纲范文)
(1)田径运动中速度能力训练方法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速度跑的结构与影响因子 |
2 把握速度能力的训练时机和强度 |
3 田径运动中速度的分类 |
4 田径训练中各种速度练习方法分析与探析 |
4.1 阻力速度训练 |
4.2 上下坡速度训练 |
4.3 沙滩跑和水中跑速度训练 |
4.4 高速跑步机速度训练 |
5 小结 |
(2)甘肃省普通高校田径选项课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目前大学生的体质状况 |
1.1.2 高校体育田径课开展的现状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田径运动的概念 |
2.2 田径运动的健身价值 |
2.3 培养学生对田径课兴趣的研究现状 |
2.4 高校田径选项课开展的现状 |
2.5 高校田径课改革对策的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专家访谈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甘肃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情况 |
4.2 甘肃省普通高校田径课开展情况 |
4.3 影响甘肃省普通高校开展田径课的因素 |
4.3.1 学生方面的因素 |
4.3.2 教师方面的因素 |
4.3.3 其他因素 |
5 结论 |
6 对策 |
6.1 将田径课设为基础课或必修课 |
6.2 提高学生对田径运动健身价值的了解 |
6.3 增加田径课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参与田径运动的兴趣 |
6.4 制编适合当前高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田径课教材 |
6.5 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注重个体间的差异 |
6.6 加大田径文化的宣传力度,增加田径活动和赛事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3)女子100米栏运动员赛前竞技状态调控的研究 ——以康亚在2015年中日韩对抗赛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女子100栏研究概述 |
2.1.1 国外女子100米栏研究概述 |
2.1.2 国内女子100米栏研究概述 |
2.2 赛前竞技状态研究概述 |
2.2.1 赛前竞技状态的概念和内容研究概述 |
2.2.2 赛前竞技状态的影响因素及调控方式研究概述 |
2.2.3 赛前竞技状态的调控方式研究概述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数据分析法 |
3.2.3 访谈法 |
3.2.4 逻辑分析法 |
3.2.5 个案分析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2015年中日韩对抗赛赛前训练时间安排及阶段划分 |
4.2 赛前训练第一阶段竞技状态调控分析 |
4.2.1 赛前训练第一阶段的基本情况目标分析 |
4.2.2 第一阶段训练内容的调控分析 |
4.2.3 第一阶段生理指标的调控分析 |
4.2.4 赛前训练第一阶段竞技水平的体现 |
4.3 赛前训练第二阶段竞技状态调控分析 |
4.3.1 赛前训练第二阶段的基本情况目标分析 |
4.3.2 第二阶段训练内容的调控分析 |
4.3.3 第二阶段生理指标的调控分析 |
4.3.4 赛前训练第二阶段竞技水平的体现 |
4.4 赛前训练第三阶段竞技状态调控分析 |
4.4.1 赛前训练第三阶段的基本情况目标分析 |
4.4.2 第三阶段训练内容的调控分析 |
4.4.3 赛前训练第三阶段竞技水平的体现 |
4.4.4 赛前训练第三阶段结束的竞技能力分析 |
4.5 赛前训练心理能力调控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件 1 |
附件 2 |
致谢 |
(4)青少年短跑训练中间歇训练法运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文献综述 |
1.1.1 青少年短跑训练的研究现状 |
1.1.2 青少年短跑训练的特点及规律 |
1.1.3 间歇训练法的研究现状 |
1.1.4 间歇训练法在青少年短跑训练中的应用 |
1.2 选题依据与意义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专家访谈法 |
2.2.3 实地测量法 |
2.2.4 问卷调查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概念及其实际运用 |
3.1.1 间歇训练法的概念 |
3.1.2 间歇训练法的分类及在短跑训练中的实际运用 |
3.2 青少年短跑训练中间歇训练法运用存在的问题 |
3.2.1 间歇时间安排存在的问题 |
3.2.2 训练强度控制存在的问题 |
3.2.3 训练距离设计存在的问题 |
3.3 间歇训练法出现运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1 教练员因素 |
3.3.2 运动员因素 |
3.3.3 训练条件 |
3.3.4 竞赛主、副项矛盾 |
3.4 可预见的不良影响 |
3.4.1 速度障碍 |
3.4.2 运动员早衰 |
4 结论 |
5 建议 |
6 附录 |
7 参考文献 |
8 致谢 |
(5)短跑功能动作体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1.1 学术价值 |
1.1.2 应用前景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文献综述 |
1.2.2 国外文献综述 |
1.3 概念界定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实验法 |
2.3 技术路线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
3.1 短跑功能动作的概述 |
3.1.1 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的特点和专项力量的特征分析 |
3.1.2 短跑训练过程中负荷、时间和强度特征分析 |
3.1.3 短跑功能动作训练的提出缘由 |
3.1.4 短跑功能动作的目标概述 |
3.1.5 短跑功能动作的理论依据 |
3.2 短跑功能动作的筛查与评价 |
3.2.1 短跑功能动作的筛查测试内容 |
3.2.2 短跑功能动作的筛查的评价标准 |
3.2.3 短跑功能动作前后伤病发生率情况的对比分析 |
3.2.4 实验结果分析 |
3.3 短跑功能动作的原则和要点 |
3.3.1 短跑功能动作的原则 |
3.3.2 短跑功能动作的要点 |
3.4 短跑躯干力量对短跑功能动作的影响及其原理的分析 |
3.4.1 短跑躯干力量的分析 |
3.4.2 短跑功能动作训练体系的原理 |
3.5 短跑功能动作体系的构建 |
3.5.1 短跑功能动作科学的训练分析 |
3.5.2 测试与评价中分析短跑功能动作 |
3.5.3 短跑功能动作的基本和专门动作模式分析 |
3.5.4 建立短跑功能动作模式的框架 |
3.5.5 短跑功能动作训练体系的构想 |
3.6 短跑功能动作体系检验与应用 |
3.6.1 实验过程 |
3.6.2 实验实证的过程 |
第4章 结论 |
4.1 结论 |
4.1.1 |
4.1.2 |
4.1.3 |
4.2 建议 |
4.2.1 |
4.2.2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附件 |
(6)山东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田径选项课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对田径运动的健身价值 |
1.2.2 对田径选项课改革的研究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访谈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山东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田径选项课开设现状 |
3.1.1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田径选项课基本情况 |
3.1.2 普通高校学生对田径选项课的认知与选课情况 |
3.1.3 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对田径选项课的认知与配备情况 |
3.1.4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物质资源状况 |
3.2 山东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田径选项课教学状况与分析 |
3.2.1 普通高校田径选项课的教学内容设计 |
3.2.2 普通高校田径选项课的教学手段运用 |
3.2.3 普通高校田径选项课的教学方法选择与创新 |
3.3 山东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田径选项课教学评价与分析 |
3.4 健康体育和终身体育思想对普通高校田径选项课教学的指导意义 |
3.4.1 健康体育与高校体育 |
3.4.2 终身体育与高校体育 |
3.4.3 普通高校学生对终身体育手段的选择 |
3.4.4 改革教学目标,综合教学内容,多角度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5 参考文献 |
附件1:《山东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田径选项课教学现状(学生问卷)》 |
附件2:《山东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田径选项课教学现状(教师问卷)》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7)大学生业余田径训练中运动损伤情况调查——以咸宁学院田径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1)问卷调查法。 |
(2)访谈法。 |
二、结果与分析 |
1. 从项目分析 |
(1)跳跃项目受伤最多的原因。 |
(2)跑的损伤分析。 |
(3)跨栏跑损伤分析。 |
(4)投掷项目的损伤分析。 |
2. 从损伤部位统计 |
3. 从运动成绩分析 |
4. 损伤成因分析 |
(1)解剖学特点与技术原因。 |
(2)肌肉力量不足。 |
(3)局部负担过重。 |
(4)缺乏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正确。 |
(5)上下肢不协调。 |
三、建议 |
1. 重视准备活动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
2. 坚持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提高整体机能水平 |
(1)坚持全面发展身体素质。 |
(2)加强易拉伤部位的练习。 |
(3)重视训练后的恢复与营养。 |
四、结语 |
(8)我国跳高运动水平滞后的主要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1.1 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后备人才因素 |
3.2 教练员因素 |
3.3 运动员因素 |
3.4 训练因素 |
3.5 科研因素 |
3.6 体制因素 |
4 结论 |
5 对策 |
5.1 拓宽选材视野,强化科学选材,重视后备人才培养,扩大后备队伍规模 |
5.2 培养高素质教练队伍,完善教练员考核制度、奖励制度 |
5.3 提高运动员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完善运动员的保障体系 |
5.4 科学训练,形成特色,参加国际大赛,提高运动员综合能力 |
5.5 重视科研工作 |
5.6 深化体制改革,完善体育体制 |
6 参考文献 |
附件 |
致谢 |
四、谈田径运动的损伤(论文参考文献)
- [1]田径运动中速度能力训练方法与分析[J]. 徐建伟.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8(05)
- [2]甘肃省普通高校田径选项课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冯浩然. 西北师范大学, 2018(06)
- [3]女子100米栏运动员赛前竞技状态调控的研究 ——以康亚在2015年中日韩对抗赛为例[D]. 李丹. 湖南师范大学, 2016(12)
- [4]青少年短跑训练中间歇训练法运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高丹. 南京师范大学, 2015(02)
- [5]短跑功能动作体系的研究[D]. 张玉良.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3(03)
- [6]山东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田径选项课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D]. 刘艳华. 山东师范大学, 2010(05)
- [7]大学生业余田径训练中运动损伤情况调查——以咸宁学院田径队为例[J]. 肖军,刘勇. 企业导报, 2009(11)
- [8]我国跳高运动水平滞后的主要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D]. 靳辽. 南京师范大学, 2008(11)
- [9]谈田径运动的损伤[A]. 张艳燕. 中国当代教育文集(十二卷), 2003
- [10]试谈田径运动损伤的预防[J]. 毕红星.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