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蓝牙手机市场将高速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王红玉[1](2021)在《OneNET云平台下基于WiFi的智能家居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人类的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提升,开始追求更加智能、健康、安全的家居环境,智能家居作为追求高生活品质的必备产品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青睐。现阶段,在智能家居系统中实现对智能设备的远程控制所需要的编程复杂,服务器成本较高,那么如何高效率低成本的设计一款集成度高的智能家居系统来满足用户所需的家居环境成为各大厂商关注的重点。针对于此,本文提出并设计了一种有助于人们实时了解家居环境信息变化的智能家居远程监控系统。该系统整体设计以OneNET云平台为核心,实现设备控制端和用户终端间的双向通信;基于STM32F103C8T6的主控器控制多种传感器采集家居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以及声音等多种数据,利用人体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天然气传感器,随时监测是否有人非法进出,环境中气体浓度是否超标等,并通过蜂鸣器报警实现异常信息提醒;然后通过WiFi及MQTT协议将数据上传至OneNET云平台,并以图表的形式进行显示;用户能够利用浏览器WEB和手机APP等实时查看家居环境变化,随时根据数据变化对继电器等执行终端下发指令控制家居设备。同时,在OneNET云平台上设置触发器,家庭环境信息出现异常时会发送邮件提醒用户,用户可以根据收到的邮件判断是否做出紧急措施。最后为了解决日常生活中可能面临的断网问题,增加了蓝牙通信功能,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也能通过特有的蓝牙通信实现对家居环境的远程监测与控制。本文设计的智能家居远程监控系统经过多次功能测试,发现该系统功能设计满足要求,各项数据运行稳定,用户可以准确实现对家居设备的控制以及对家居环境的实时监测。基于单片机+无线通信技术+OneNET云平台+MQTT协议+移动智能终端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满足用户实时了解家居环境信息变化的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的开发成本,缩短了开发流程。该系统除了作为智能家居使用,将来通过调整还可以用于火灾防控,文物保护等多种场景。
潘粟城[2](2016)在《车载蓝牙胎压监测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汽车个人保有量的急速扩大,以及交通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汽车成为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之一,由此带来的出行安全问题更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作为汽车主配件的轮胎在行驶安全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轮胎的工作压力是轮胎行驶性能与使用寿命的重要参数之一。准确有效的实时获取轮胎压力监测数据可以有效的减少或预防由于轮胎气压问题导致或引发的交通事故的发生。论文阐述了汽车胎压监测器的结构及运作原理,汽车胎压监测器的技术发展的现状,汽车胎压监测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进而分析了国内外轮胎压力监测模块的研究现状,提出基于智能蓝牙手机的汽车胎压监测模块为本文的研究目标。为降低传感器功耗,本文从硬件和软件分别着手,对轮胎模块芯片的选型做了详细的分析,选择飞思卡尔公司的胎压检测专用芯片作为轮胎传感器模块的硬件部分核心芯片。利用FXTH87高度集成化的特点,实现重量轻低成本的研发目标。中央模块是由32位KLX46Z微控制器,专用多通道接收芯片TDA5235,加速度计芯片MMA8451Q, Nordic nRF51822系列蓝牙智能芯片及太阳能充电模块等组成。研究了基于无线射频技术和蓝牙技术的无线数据通信方法,设计了基于C语言的射频发送策略的软件算法以及基于智能手机端的数据通信显示界面,实现了在智能手机上对轮胎气压状态数据进行显示和存储,为后期实现大数据分析提供了基本数据。对轮胎模块的各项分项测试及实际装车测试结果表明,论文实现的基于智能蓝牙通信的汽车胎压数据监测模块能够完成胎压数据的准确监测,有效预防爆胎情况出现,可以满足实际的应用需求。实际系统已经产品化,并得到了较好的用户反馈。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块设计方法能有效预防轮胎爆胎,提高汽车高速行驶的安全性,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潘益斌[3](2015)在《基于OBD的汽车数据通信研究与应用》文中指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自己的汽车。获取汽车相关的数据信息,不仅是汽车生产厂商和汽车修理人员的需求,也成为了广大消费群体的需要。当前,手机技术蓬勃发展,功能与实用性越来越强,与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密不可分,而通过蓝牙手机获取汽车的相关数据,可靠便捷。手机与汽车的数据通信成为了一种研究发展的新方向。本文设计了一个与汽车数据通信的系统,通过汽车车载诊断系统(On-Board Diagnostics,OBD)获取汽车的实时数据,并通过蓝牙模组与手机实现数据的通信。本文研究了汽车总线协议,包括基于ISO-9141和ISO-14230的K线协议,SAE-J1850协议,以及基于CAN总线的SAE-J1939和ISO-15765协议,研究了汽车车载诊断系统OBD的数据通信方式以及蓝牙通信协议。对于汽车数据的获取实现了两种方式:基于ISO-15765-4协议的CAN总线和基于ISO-14230协议的汽车K线。获取到的汽车相关数据可以存储到EEPROM芯片24C02中,方便之后再次读取。对于基于ISO-15765-4协议的CAN总线的汽车数据通信,本文以MCP2515控制器和TJA1050为主要器件设计的CAN节点与汽车的OBD接口建立通信连接,实现两个独立的电路模块。一个模块电路与汽车OBD的CAN总线实现数据的收发,接收汽车对于请求命令的响应消息,数据发送内容由手机进行控制,通过蓝牙发送到MCU。另一模块电路进行CAN总线上传输数据的捕获。对于基于ISO-14230的汽车K线的数据获取,通过转换芯片MC33290与汽车K线建立通信。本文还实现了基于LabVIEW的PC机控制的汽车K线数据收发。本文测试了各个电路模块的功能,达到设计要求,数据采集模块有效采集到了汽车CAN总线的数据,通过蓝牙手机或PC机实现了数据通信,并实现数据存储。数据捕获模块成功接收到了CAN总线上传输的数据并显示。汽车K线也有效实现了数据采集及PC界面控制。最后,本文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了展望。
黄蓉[4](2014)在《基于Wi-Fi与蓝牙自组网混合通信的点餐系统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与发展,人们对于能随时随地接入移动互联网的需求变得更为迫切,但目前设备入网均依赖于预先架设的网络设施,以餐饮业为例,现有的点餐系统普遍存在敷设网络硬件设施施工周期长且维护成本高,操作终端固化,与通用网络不兼容等问题。因此,如何利用现有的手机等移动设备,不依赖预设的网络硬件设施组建移动自组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手机移动自组网点餐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在研究和参考Ad hoc研究领域相关技术成果的基础上,设计出可用于手机终端组建移动自组网络的通信算法,在此基础上设计和实现了一个基于Wi-Fi与蓝牙自组网混合通信的点餐系统并在实机环境下对该系统进行验证分析。具体来说,本文主要工作包括:(一)对基于手机自组网的点餐系统进行需求分析,分别从系统功能需求、组网需求和数据传输及网络性能需求等方面确立了系统的设计目标。(二)设计了蓝牙自组网路由算法和Wi-Fi与蓝牙混合网通信算法,通过算法可以实现Wi-Fi与蓝牙自组网的混合通信网络,网络中的节点均拥有移动终端功能和报文转发功能,具有无中心、自组织、多跳路由和动态拓扑等特点。(三)在Wi-Fi与蓝牙自组网混合通信算法的基础上设计实现一款基于手机的新型可协作无线点餐系统,可实现个性化设置、协同点餐、投票点评等功能,且不依赖预设的网络硬件设施和设备。(四)在实机测试的环境下对本点餐系统进行验证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突破目前Wi-Fi网络中连接数量限制,扩大网络覆盖范围,达到有效降低能耗,提高网络性能的目标,是对已有Wi-Fi网络下点餐系统的有力补充。本文设计的混合网通信算法不仅能够解决传统点餐系统依赖预设的网络设施、费用高以及无法协同点餐的问题,还可应用于各种没有铺设网络设施及需要快速自动组网的场合。
孙利江[5](2013)在《车载信息娱乐系统HTML5运行引擎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汽车市场和汽车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的构建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HTML5技术能加快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的构建,缩短研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而如何为HTML5车载应用提供稳定的运行平台,成为HTML5技术应用到车载领域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是设计适合车载应用的HTML5运行引擎。本文针对通用HTML5运行引擎应用到车载系统所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对象,选取了开源的Chromium浏览器,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针对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的实际需求,分析了其对车载应用的不足:Chromium不具备信息采集功能,尤其无法采集用户对第三方HTML5应用的操作信息;不能访问汽车特有的硬件设备。针对Chromium信息采集能力不足的问题,重点分析Chromium的多进程架构、WebKit渲染引擎的事件处理流程及Chromium的多进程通信机制。通过在WebKit中添加了信息获取模块,获取了用户操作元素的文本、链接、标签等信息。绕过Chromium的沙盒机制,通过Chromium的IPC机制将获取的信息保存到文件系统。对于无法访问汽车硬件设备的问题,对插件技术和JavaScript扩展进行了分析,深入研究了基于WebKit的JavaScript扩展。通过将串口通信,声音、网络控制,蓝牙免提的实现封装成库,在WebKit中添加相应的供JavaScript引擎调用的接口,并通过WebKit的绑定机制与JavaScript引擎进行绑定,实现对HTML5运行引擎的扩展。最后,本文对信息采集和HTML5运行引擎扩展的功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的分析证实了实现功能的有效性。同时对全文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展望。
岳少博[6](2011)在《蓝牙无线传输技术在农业专家系统中的应用》文中提出蓝牙技术,作为一种短距离无线通讯技术,在手机和PC等设备领域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作为一种全球规范的、开放性的无线通讯技术,可将之用于的替代数字设备和PC之间的电缆连线以实现数字设备之间的数据、语音通信。从1998年SIG小组正式成立至今,加盟成员已超过200多家,应用成员6000余家,几乎覆盖了全球各行各业。专家系统,是一种具有大量专业知识和专业经验的智能系统。可依据某一位或多位专家提供的某一领域的专门知识,模拟人脑就某一特殊复杂的问题进行处理并作出最终决策过程的一套人工智能应用技术。农业专家系统乃是专家系统的一个分支领域。无论是哪个领域,数据收集都是必须需要面对并解决的问题,农业专家系统也不例外。论文设计了一套基于蓝牙技术发送/接收数据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文章首先介绍了蓝牙技术的背景与现状,分析了蓝牙系统的组成并将之与其它无线技术进行比较。然后,着重分析了蓝牙协议的体系结构。在单片机数据收集端,以单总线温度传感器DS18S20为例,用C语言实现了现场数据的实时收集功能。在蓝牙无线传输端,通过Java ME语言实现蓝牙设备的典型应用功能,从而顺利实现了无线数据传输功能;应用上述设计的蓝牙软/硬件接口,实现了一个在单片机与手机之间实现无线数据传输的蓝牙数据传输系统,并实现了农业专家系统读取数据的目标。在实际开发中,本文在单片机端用Keil软件以C语言进行编程控制以蓝牙模块GC-02,并将以之作为中转站把现场实施收集到的数据通过蓝牙模块GC-02无线传输给蓝牙手机/蓝牙PC,最终实现了对数据读取的目标。在数据读取完成之后,将由由蓝牙手机/蓝牙PC端模拟专家解决问题的思路,对传送过来的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以最终确定解决方案。本文提供的蓝牙软硬件接口方案以及数据传输模块,不仅可应用于农业专家系统当中,而且还可以作为通用模块应用到多种无线通讯场合中去。
刘小群[7](2010)在《蓝牙技术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蓝牙技术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是光滑实现家庭信息化的利器。只有信息化的各个环节全部光滑实现,投资巨大的骨干网,光纤宽带才能充分发挥效用。基于此,国内企业,科研院所积极投入蓝牙技术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推出基于蓝牙技术的产品。本文介绍了蓝牙技术在手机、汽车领域里的应用,并指出了蓝牙在以后技术中遇到的问题。
范韬[8](2010)在《基于J2ME的蓝牙手机联网游戏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伴随移动通信技术及其硬件设备的飞速发展与成本的大幅降低,手机的普及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性能也不断的提高。高分辨率触摸手写屏幕、摄像、蓝牙、GPS等先进技术使手机功能愈发强大,手机逐渐成为一种多媒体智能移动终端。作为移动增值业务的主要组成部分,手机游戏发展迅速,其市场规模呈连年翻番态势,成为众多软件开发商争夺的焦点。J2ME作为Java技术专门为嵌入式系统定制的版本,为手机等设备的智能化和多样化提供了革命性的解决方案,已经成为当前业界流行的无线应用开发平台。与单机游戏相比,玩家更喜欢充满互动和竞技性的联网游戏。传统的手机联网方式主要为基于GPRS的广域互联和基于红外的局域互联。GPRS广域网游戏发展早已进入成熟阶段,而局域网游戏发展却因红外技术的局限性举步维艰。蓝牙技术的出现给局域互联指明了新的方向,鉴于蓝牙高速、低成本的特点,蓝牙联网游戏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本文就利用J2ME平台及JAVA蓝牙无线API进行手机蓝牙联网游戏开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文章详细阐述了J2ME的体系结构,如连接受限配置(CLDC)和移动信息设备简表(MIDP).通过对J2ME手机游戏开发过程的研究,探讨了开发和移植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与问题,分析了J2ME-POLISH技术的应用。在研究JAVA蓝牙通信模型,利用JAVA蓝牙API实现蓝牙通信的基础上,设计了一款蓝牙对战游戏。重点阐述了游戏的整体架构和主要类的设计,用关键代码说明类的实现及其在游戏中的功能,同时对程序设计中关键技术问题做了详细的说明。通过模拟器和实际手机环境的测试,分析运行结果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法和优化方法。最后,总结全文工作,并对未来手机游戏的设计和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
姚启昌[9](2010)在《蓝牙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展望》文中认为0引言"蓝牙"的英文为bluetooth,是以一位千年前统一丹麦、瑞典和挪威的丹麦国王哈拉德·布鲁图斯(Harald Bluetooth)的名字来命名的,用他的名字来命名这种新技术,含有将四分五裂的局面统一起来
高启飞[10](2009)在《基于MTK平台的双卡双待双蓝牙手机硬件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在移动通信终端研发领域,简单的语音通话功能已不能满足需求。用户的对一个手机集成多媒体和双卡双待功能的渴望,为终端研发领域增添了新的课题。本论文根据对MTK(联发科技)公司提供的基于ARM技术的MT622x套片在手机硬件设计中部分关键技术的研究,完成了基于GSM网络的双卡双待双蓝牙手机的硬件设计与实现。论文首先从硬件方面对以往的单卡和双卡手机的系统架构作了详细的对比介绍,对手机整体系统有一个比较深入的认识;进而根据作者实际项目开发经验,按照工程的项目需求分析,提出了具有多媒体功能的双卡双待手机的硬件总体设计方案。然后针对其中的双系统通信、射频模块、电源管理和音频模块等作了详细分析和具体实现;对电源管理、双卡双待功能、音频、LCD、CAMERA和BT等多媒体模块做了功能调试并对其过程进行了阐述,最终完成样机的开发并通过系统集成测试。文中的许多方法是笔者学习和工作经验的总结,有很强的实用性,并为后续产品研发提供宝贵经验。
二、蓝牙手机市场将高速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蓝牙手机市场将高速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OneNET云平台下基于WiFi的智能家居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智能家居发展现状 |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组织结构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系统相关技术及方案设计 |
2.1 系统需求分析 |
2.2 器件选型方案论证 |
2.2.1 单片机选型 |
2.2.2 液晶屏选型 |
2.3 无线通信技术 |
2.3.1 几种常用的无线通信技术 |
2.3.2 WiFi技术简介 |
2.3.3 蓝牙技术简介 |
2.4 物联网系统平台方案论证 |
2.4.1 阿里云平台 |
2.4.2 腾讯云平台 |
2.4.3 中国移动物联网平台OneNET |
2.5 物联网平台传输协议方案论证 |
2.5.1 几种传输协议比较 |
2.5.2 MQTT协议介绍 |
2.6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
3.1 主控器设计 |
3.1.1 STM32 单片机 |
3.1.2 STM32F103C8T6 的最小系统电路图 |
3.1.3 STM32ADC介绍 |
3.2 监控数据采集电路设计 |
3.2.1 按键输入开关电路设计 |
3.2.2 温湿度采集电路设计 |
3.2.3 光照强度采集电路设计 |
3.2.4 电池电压采集电路设计 |
3.2.5 声音采集电路设计 |
3.2.6 人体感应信号采集电路设计 |
3.2.7 烟雾采集电路设计 |
3.2.8 天然气采集电路设计 |
3.3 OLED液晶屏显示模块电路 |
3.4 无线通信电路设计 |
3.4.1 ESP8266WiFi模块介绍 |
3.4.2 WiFi通信电路设计 |
3.4.3 蓝牙通信电路设计 |
3.5 终端执行电路设计 |
3.5.1 RGB灯电路设计 |
3.5.2 继电器电路设计 |
3.5.3 蜂鸣器电路设计 |
3.6 电源管理电路设计 |
3.7 系统硬件实物图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软件设计 |
4.1 系统终端主程序设计 |
4.2 数据采集程序设计 |
4.2.1 按键输入开关程序设计 |
4.2.2 温湿度数据采集程序设计 |
4.2.3 光照和电池电压采集程序设计 |
4.2.4 声音等多种数据采集程序设计 |
4.3 OLED显示程序设计 |
4.4 无线通信程序设计 |
4.4.1 WiFi ESP8266 程序设计 |
4.4.2 蓝牙HC-05 控制程序设计 |
4.5 MQTT传输协议程序设计 |
4.6 物联网控制台应用程序创建 |
4.6.1 产品与设备创建 |
4.6.2 数据流查看 |
4.6.3 编辑监控界面 |
4.6.4 设置触发器 |
4.7 终端执行程序设计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功能的调试与测试 |
5.1 调试工具与系统安装 |
5.1.1 硬件调试工具 |
5.1.2 软件调试工具 |
5.1.3 系统的安装 |
5.2 设备接入测试 |
5.2.1 设备接入云平台测试 |
5.2.2 设备接入蓝牙测试 |
5.3 数据同步采集测试记录 |
5.3.1 温湿度测试记录 |
5.3.2 光照强度测试记录 |
5.3.3 声音测试记录 |
5.3.4 人体感应测试记录 |
5.3.5 烟雾测试记录 |
5.3.6 天然气测试记录 |
5.4 客户端控制测试 |
5.4.1 按钮测试 |
5.4.2 RGB灯测试 |
5.4.3 蜂鸣器测试与继电器测试 |
5.4.4 触发器警报测试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2)车载蓝牙胎压监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和发展现状 |
1.3.1 国外研究和发展现状 |
1.3.2 国内研究和发展现状 |
1.4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车载蓝牙轮胎压力监测模块的总体设计 |
2.1 轮胎压力监测的设计要求 |
2.1.1 TPMS测量与预警性能要求 |
2.1.2 TPMS技术要求 |
2.1.3 TPMS功能要求 |
2.1.4 工作环境对TPMS的要求 |
2.2 汽车轮胎压力监测工作原理分析 |
2.2.1 汽车轮胎压力监测类型比较与分析 |
2.2.2 主动式TPMS工作原理 |
2.3 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
2.3.1 硬件的总体设计 |
2.3.2 软件的总体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TPMS轮胎模块设计 |
3.1 TPMS传感器选型 |
3.2 轮胎模块硬件设计 |
3.2.1 FXTH87特点 |
3.2.2 FXTH87工作模式 |
3.2.3 FXTH87电路设计 |
3.3 轮胎模块软件设计 |
3.3.1 软件设计流程图 |
3.3.2 软件设计的关键问题 |
3.3.3 RF发送策略算法 |
3.3.4 算法的代码实现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TPMS中央模块设计 |
4.1 中央模块软硬件设计 |
4.1.1 微控制器 |
4.1.2 接收芯片 |
4.1.3 蓝牙模块 |
4.1.4 加速度计芯片 |
4.1.5 太阳能模块 |
4.1.6 显示及报警电路设计 |
4.2 数据通信控制协议 |
4.2.1 选择通信方式 |
4.2.2 数据通信控制协议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模块测试与结果分析 |
5.1 设计模块分项测试分析 |
5.1.1 温度测试实验 |
5.1.2 轮胎内压力测量试验 |
5.1.3 无线通信功能测试 |
5.1.4 系统报警功能测试 |
5.1.5 传感器寿命计算 |
5.1.6 轮胎模块频率测试 |
5.1.7 中央模块灵敏度测试 |
5.1.8 中央模块接收效率测试 |
5.1.9 蓝牙手机功能实现 |
5.2 车载测试模式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基于OBD的汽车数据通信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蓝牙技术 |
2.1 蓝牙技术概述 |
2.2 蓝牙协议体系 |
2.3 蓝牙跳频技术及数据包结构 |
2.3.1 蓝牙跳频技术 |
2.3.2 蓝牙数据包结构 |
2.4 蓝牙通信系统 |
2.5 蓝牙技术生活中的应用 |
2.6 本方案对于蓝牙的选择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汽车总线技术 |
3.1 汽车总线概述 |
3.1.1 汽车网络系统结构 |
3.2 基于ISO9141和ISO14230的K线 |
3.2.1 K线信号定义 |
3.2.2 诊断K线通信特点 |
3.3 SAE-J1850 |
3.4 汽车CAN总线 |
3.4.1 CAN总线介绍 |
3.4.2 CAN总线在汽车网络上的应用 |
3.4.3 CAN总线的基本特点 |
3.4.4 SAE-J1939协议简介 |
3.4.5 ISO-15765协议简介 |
3.5 诊断协议的比较 |
3.6 本方案涉及协议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汽车OBD |
4.1 OBD产生背景 |
4.2 OBD工作原理 |
4.3 OBD使用的通信协议 |
4.4 OBD数据连接 |
4.5 OBD工作模式 |
4.6 OBD本系统中的应用 |
4.7 本方案对于OBD的选择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硬件及软件设计 |
5.1 系统总体设计 |
5.1.1 CAN总线数据通信设计 |
5.1.2 汽车K线数据通信设计 |
5.2 系统硬件设计 |
5.2.1 CAN收发器及控制器 |
5.2.2 电源电路 |
5.2.3 串口通信模块 |
5.2.4 数据存储模块 |
5.2.5 蓝牙通信模块 |
5.2.6 汽车K线数据通信电路 |
5.2.7 汽车CAN总线数据通信电路 |
5.3 系统软件设计 |
5.3.1 CAN总线数据通信软件设计 |
5.3.2 汽车K线数据通信软件设计 |
5.3.3 PC机界面控制设计 |
5.3.4 蓝牙通信控制程序设计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与分析 |
6.0 CAN总线数据通信测试 |
6.0.1 标准帧测试 |
6.0.2 扩展帧测试 |
6.1 ISO-15765协议的汽车CAN数据测试 |
6.2 蓝牙手机与CAN节点数据通讯测试 |
6.3 汽车K线数据测试 |
6.4 系统总体测试 |
6.5 测试结果分析总结 |
6.5.1 汽车K线与汽车CAN总线分析比较 |
6.5.2 本方案实现的数据采集系统与现有产品EM327比较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4)基于Wi-Fi与蓝牙自组网混合通信的点餐系统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意义 |
1.5 论文组织结构 |
1.6 本章小结 |
第2章 理论基础及相关技术 |
2.1 现有无线通信技术研究与分析 |
2.1.1 Wi-Fi数据通信技术研究与分析 |
2.1.2 蓝牙数据通信技术研究与分析 |
2.2 Adhoc概述 |
2.2.1 Adhoc概念 |
2.2.2 移动AdHoc简介 |
2.2.3 移动AdHoc路由协议简介 |
2.3 自组网手机终端的操作系统平台介绍 |
2.3.1 Android平台概述 |
2.3.2 Android平台的特点 |
2.3.3 Android体系结构 |
2.4 混合网通信的数据交换技术和格式介绍 |
2.4.1 数据通信系统中的数据交换技术 |
2.4.2 网络数据交换格式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点餐系统需求分析与系统设计 |
3.1 点餐系统需求分析 |
3.1.1 系统需求分析原则 |
3.1.2 系统功能需求 |
3.1.3 系统通信网络需求 |
3.1.4 通信数据类型需求 |
3.1.5 网络性能需求 |
3.2 系统设计 |
3.2.1 系统架构设计 |
3.2.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3.2.3 网络通信设计 |
3.2.4 系统分层设计 |
3.2.5 系统数据库设计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Wi-Fi与蓝牙混合通信关键技术 |
4.1 Wi-Fi通信技术 |
4.1.1 Wi-Fi通信技术的优缺点 |
4.1.2 Wi-Fi通信设计 |
4.2 蓝牙通信设计 |
4.2.1 蓝牙通信设计的限制 |
4.2.2 蓝牙通信设计的目标 |
4.2.3 蓝牙通信的体系结构设计 |
4.2.4 蓝牙通信路由表构建算法设计 |
4.2.5 蓝牙通信路由表维护算法设计 |
4.2.6 蓝牙通信路由过程 |
4.3 Wi-Fi与蓝牙混合通信的设计 |
4.3.1 混合通信的需求现状 |
4.3.2 混合通信的方式设计 |
4.4 混合通信在点餐系统中的应用 |
4.4.1 混合通信在点餐系统中的应用模型 |
4.4.2 应用模型实现过程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
4.5 混合网通信的优点 |
4.6 应用场景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混合通信的点餐系统实现及测试 |
5.1 点餐系统功能实现及测试 |
5.1.1 手机端点餐功能的实现 |
5.1.2 PC端点餐功能的实现 |
5.1.3 测试的结果及分析 |
5.2 混合网组网功能测试 |
5.2.1 测试的目的及方法 |
5.2.2 测试的结果及分析 |
5.3 混合网通信性能测试 |
5.3.1 测试的目的及方法 |
5.3.2 测试的结果及分析 |
5.4 混合网和仅Wi-Fi网情况下通信性能比较测试 |
5.4.1 测试的目的、方法及结果 |
5.4.2 测试结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论文总结 |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与研发的项目 |
(5)车载信息娱乐系统HTML5运行引擎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
第2章 相关技术概述 |
2.1 HTML5技术概述 |
2.1.1 HTML5 |
2.1.2 CSS |
2.1.3 JavaScript |
2.1.4 DOM |
2.2 基于HTML5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架构 |
2.3 HTML5运行引擎的研究 |
2.3.1 Chromium介绍 |
2.3.2 WebKit引擎研究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信息采集的研究与实现 |
3.1 研究内容的提出 |
3.2 Chromium多进程架构分析 |
3.3 事件处理机制的研究 |
3.3.1 事件绑定 |
3.3.2 事件转发 |
3.3.3 点击测试 |
3.3.4 事件处理 |
3.4 信息的获取与保存 |
3.4.1 DOM树的遍历 |
3.4.2 信息采集的实现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HTML5运行引擎的扩展 |
4.1 HTML5运行引擎扩展技术研究 |
4.1.1 插件扩展 |
4.1.2 JavaScript API扩展 |
4.1.3 访问底层硬件架构 |
4.2 串口通信模块实现 |
4.2.1 串口设备的通信 |
4.2.2 串口通信的实现 |
4.3 网络控制模块实现 |
4.3.1 NetworkManager介绍 |
4.3.2 网络控制的实现 |
4.4 声音控制模块实现 |
4.4.1 ALSA的介绍 |
4.4.2 声音控制的实现 |
4.5 蓝牙免提模块实现 |
4.5.1 蓝牙协议体系 |
4.5.2 蓝牙免提应用框架 |
4.5.3 蓝牙免提功能的实现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HTML5运行引擎的测试 |
5.1 测试环境 |
5.2 标准测试 |
5.3 功能测试 |
5.3.1 信息采集测试 |
5.3.2 硬件设备访问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下一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蓝牙无线传输技术在农业专家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ion |
1 引言 |
1.1 农业专家系统与蓝牙技术的背景与现状 |
1.1.1 农业专家系统的背景与现状 |
1.1.2 蓝牙技术的背景与现状 |
1.2 蓝牙技术版本 |
1.3 蓝牙系统的组成 |
1.3.1 无线射频单元 |
1.3.2 链路控制单元 |
1.3.3 链路管理单元(LM) |
1.3.4 蓝牙协议软件单元 |
1.3.5 主机应用软件单元 |
1.4 蓝牙与其它无线技术的比较 |
1.5 本文解决的问题和所做的工作 |
2 蓝牙技术协议简介 |
2.1 蓝牙协议栈体系结构 |
2.2 蓝牙核心协议 |
2.2.1 基带协议(Baseband) |
2.2.2 链路管理协议(LMP) |
2.2.3 逻辑链路控制和适配协议(L2CAP) |
2.2.4 服务发现协议(SDP) |
2.3 电缆替代协议(RFCOMM) |
2.4 电话控制协议(TCS 二进制、AT 命令集) |
2.5 可选协议 |
2.5.1 点对点协议(PPP) |
2.5.2 对象交换协议(OBEX) |
3 蓝牙数据传输系统的单片机控制端设计 |
3.1 农业专家系统结构 |
3.2 单片机 STC89C51RC 简介 |
3.3 单片机的接口设计 |
3.4 温度收集部分功能设计 |
3.4.1 单总线温度传感器 DS18S20 简介 |
3.4.2 DS18S20 的数据操作 |
3.4.3 温度转换操作 |
3.4.4 单片机对数据的读取 |
3.5 温度数据收集模块的实现 |
3.6 基于单片机的蓝牙接口设计 |
3.6.1 文件发送指令 |
3.6.2 数据包发送指令 |
3.6.3 最后数据包发送指令 |
3.7 蓝牙接口设计的实现 |
4 蓝牙数据传输系统的蓝牙传输端设计 |
4.1 GC-02 蓝牙模块简介 |
4.2 API 及Java ME 简介 |
4.2.1 API 简介 |
4.2.2 Java ME 语言简介 |
4.3 蓝牙 API 及蓝牙 API 核心概述 |
4.3.1 蓝牙 API |
4.3.2 JAVA 蓝牙API 核心概述 |
4.4 蓝牙设备的典型应用 |
4.5 蓝牙设备的典型API 通信应用 |
4.5.1 初始化蓝牙程序 |
4.5.2 连接处理 |
4.5.3 服务端的蓝牙服务器的设置 |
4.5.4 搜寻服务端设备以及服务 |
4.6 服务端与客户端的连接 |
4.7 蓝牙连接安全性 |
5 蓝牙数据传输系统的开发 |
5.1 单片机与蓝牙模块的连接 |
5.2 系统测试与分析 |
5.2.1 系统的软件测试 |
5.2.2 系统的硬件测试 |
6 论文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总结 |
6.2 展望 |
6.2.1 应用方面的展望 |
6.2.2 功能扩展方面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Java ME 环境搭建 |
附录B 蓝牙模块与单片机之间的硬件连接图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简介 |
致谢 |
(7)蓝牙技术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蓝牙技术的特点[1] |
3. 蓝牙技术的应用 |
3.1 蓝牙技术在电话中的应用 |
3.1.1 蓝牙电话的介绍 |
3.1.2 蓝牙技术在摩托罗拉中的应用 |
3.2 蓝牙技术在汽车领域中的应用 |
3.2.1 蓝牙汽车音响[3] |
3.2.2 蓝牙后视镜 |
4. 总结 |
(8)基于J2ME的蓝牙手机联网游戏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手机游戏发展状况 |
1.2.1 国内发展现状 |
1.2.2 国外发展现状 |
1.3 论文组织结构 |
第2章 J2ME技术与开发环境 |
2.1 J2ME概述 |
2.2 J2ME的体系结构 |
2.2.1 KVM |
2.2.2 配置 |
2.2.3 简表 |
2.2.4 可选包 |
2.3 蓝牙相关技术 |
2.3.1 蓝牙概述 |
2.3.2 蓝牙应用模型 |
2.3.3 蓝牙API规范—JABWT |
2.4 开发环境及实现流程 |
2.4.1 J2ME程序开发环境 |
2.4.2 J2ME程序开发流程 |
第3章 J2ME手机游戏开发技术研究 |
3.1 MIDP2.0开发包概述 |
3.2 游戏容器GAMECANVAS类 |
3.2.1 屏幕缓冲 |
3.2.2 键值轮询 |
3.3 图层LAYER类 |
3.4 游戏精灵SPRITE类 |
3.4.1 Sprite帧 |
3.4.2 帧序列 |
3.4.3 碰撞检测 |
3.5 游戏背景TILEDLAYER类 |
3.6 图层管理LAYERMANAGER类 |
第4章 J2ME手机游戏性能优化及移植问题研究 |
4.1 游戏性能优化 |
4.1.1 内存优化 |
4.1.2 CPU使用优化 |
4.2 手机游戏移植问题及应对方法 |
4.2.1 手机游戏移植的主要问题 |
4.2.2 J2ME-POLISH |
第5章 蓝牙联网游戏《地狱逃亡》的设计与实现 |
5.1 开发概述 |
5.1.1 游戏概述 |
5.1.2 游戏规则 |
5.1.3 开发平台 |
5.2 系统结构设计 |
5.3 类设计 |
5.3.1 dytwMidlet类 |
5.3.2 蓝牙通讯类 |
5.3.3 dytwCanvas类 |
5.4 程序关键技术问题 |
5.4.1 屏幕设计 |
5.4.2 多线程 |
5.4.3 碰撞检测 |
5.4.4 数据的持久存储 |
5.5 程序的运行及使用 |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9)蓝牙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蓝牙技术的特征 |
2 蓝牙技术的发展 |
2.1 蓝牙1.0版本及1.0B版本 |
2.2 蓝牙1.1版本 |
2.3 蓝牙1.2版本 |
2.4 蓝牙2.0+EDR版本 |
2.5 蓝牙2.1+EDR版本 |
2.6 高速蓝牙技术 |
3 蓝牙市场的发展及现状 |
4 蓝牙技术的市场前景 |
4.1 蓝牙技术在未来手机市场的发展前景 |
4.2 蓝牙多媒体技术短期应用 |
5 结束语 |
(10)基于MTK平台的双卡双待双蓝牙手机硬件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双卡双待产生和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状况及课题研究的意义 |
1.3 本课题的主要任务 |
1.4 论文的章节划分 |
第二章 MTK多媒体手机硬件平台介绍 |
2.1 核心部分 |
2.1.1 基带 |
2.1.2 射频 |
2.1.3 电源 |
2.2 外设部分 |
2.2.1 SIM卡 |
2.2.2 LCD |
2.2.3 CAMERA |
2.2.4 BT |
2.3 总结 |
第三章 系统架构设计与具体实现 |
3.1 需求分析 |
3.2 MTK平台手机系统架构 |
3.3 双卡双待方案的设计与实现 |
3.3.1 双卡双待单通 |
3.3.2 双卡双待双通 |
3.4 各模块具体实现 |
3.4.1 基带 |
3.4.2 射频 |
3.4.3 电源 |
3.4.4 LCD |
3.4.5 CAMERA |
3.4.6 蓝牙 |
3.4.7 TF卡 |
3.5 总结 |
第四章 系统调试和测试 |
4.1 系统调试目的和环境搭建 |
4.1.1 系统调试目的 |
4.1.2 硬件调试环境的搭建 |
4.2 功能测试和调试 |
4.2.1 电源管理 |
4.2.2 双卡双待功能 |
4.2.3 音频功能 |
4.2.4 多媒体功能 |
4.2.5 整机电流测试 |
4.3 总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蓝牙手机市场将高速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OneNET云平台下基于WiFi的智能家居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王红玉.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2]车载蓝牙胎压监测技术研究[D]. 潘粟城. 华东理工大学, 2016(08)
- [3]基于OBD的汽车数据通信研究与应用[D]. 潘益斌.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5(04)
- [4]基于Wi-Fi与蓝牙自组网混合通信的点餐系统研究与实现[D]. 黄蓉. 湖南大学, 2014(01)
- [5]车载信息娱乐系统HTML5运行引擎的研究与实现[D]. 孙利江. 东北大学, 2013(03)
- [6]蓝牙无线传输技术在农业专家系统中的应用[D]. 岳少博. 河北农业大学, 2011(07)
- [7]蓝牙技术的应用[J]. 刘小群. 科技信息, 2010(30)
- [8]基于J2ME的蓝牙手机联网游戏研究与应用[D]. 范韬. 中国海洋大学, 2010(03)
- [9]蓝牙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展望[J]. 姚启昌. 数字通信, 2010(02)
- [10]基于MTK平台的双卡双待双蓝牙手机硬件设计与实现[D]. 高启飞.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9(01)
标签:通信论文; 蓝牙协议栈论文; 蓝牙功能论文; 蓝牙论文; android蓝牙开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