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抗击非典看学生工队伍建设

从抗击非典看学生工队伍建设

一、从抗击非典斗争看学工队伍建设(论文文献综述)

刘斌[1](2012)在《高校危机管理及其应急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摇篮而备受社会关注,而大环境的变化又使高校极易成为危机发生的场所。危机管理是管理科学的重要分支,在企业管理和公共管理学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而高校危机管理作为管理学的延伸,也已成为危机管理中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的一部分。本文在对国内外高校危机管理成果加以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高校危机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界定,系统地阐述了危机、突发事件、高校领域的危机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第三章引入机制理论,从广义的危机管理范畴入手,借鉴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理论,重点介绍了危机管理的机制分类和流程设置,认为高校应健全应急预防机制、事中处理机制和事后评估机制。第四章分析了我国高校危机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阶段策略(预防阶段、处理阶段和善后阶段)和层次策略两方面入手,对现有的缺陷进行检视。第五章则结合高校这一特定领域,从操作层面给出了一些实施建议,明确了高校危机管理的目标和依据,从实际出发,提出高校应转变观念,重视机构建设,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加大物质保障力度,加强制度建设,重视新媒体作用和与地方政府的合作等。最后,本文用两个典型事例说明高校应对危机事件的得失。本文对于扩展应急机制到整个危机管理的过程的尝试,希望起到抛砖引玉之效,也希望本文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的创建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甄雪燕[2](2011)在《近百年中国传染病流行的主要社会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传染病能够对人类社会造成严重伤害,同时又受到国家政治体制、经济状况、文化习俗、人口密度、自然环境等一系列社会因素的影响,社会因素决定了传染病的流行程度。本研究拟通过回顾近百年中国传染病流行的社会因素情况,深入分析社会因素在传染病流行中的影响途径和影响力度,为未来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借鉴。研究方法:本研究将运用文献研究法汇集近百年中国传染病流行基本资料,运用实证研究法、理论研究法等,分析社会因素对中国近百年传染病流行的决定性作用。研究结果:本课题研究结果主要包括:1.传染病的流行程度与流行趋势,是诸多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民国时期,传染病是人类死亡原因的第一杀手,当时全国总人口以4.5亿计,城镇人口约占20%,为0.9亿;农村人口约占80%,为3.6亿,乡村死于法定疫病者,每年就高达197.64万,城市19.251万。我国当时全国总死亡率为30%。左右,其中15%是因传染病而致死的,疫死人数每年达到600万之多。新中国成立以后,确立以“预防为主”的卫生方针,基本消灭了鼠疫、霍乱、天花等烈性传染病,传染病的发病率由建国前十年的平均值4034.26(1/10万),到八十年代降低为平均245.4(1/10万),传染病在居民死亡原因的排名中也下降到第13位。社会因素影响、制约,甚至决定着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2.传染病严重破坏人类的正常社会生活秩序,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产生。据民国学者推算,民国时期,每因传染病死亡1人,即有22人感染,按照当时30%。的死亡率推算,全国4亿人口中患病者达到2640万人,患者医药费每日以最低数目1角计算,共计花费医药费为5280万元。相对比,以2003年防治SARS的相关资料为例,据资料显示,平均每个病人的治疗费用大概是10万元,按此计算,我国5000多个确诊病例就需要5个亿以上。根据有关部门统计,各级地方政府用于防治SARS的总费用数已超100亿元。从根本上说,传染病流行对社会造成的冲击甚至超过了局部战争带来的损失。研究结论:近代以来,中国逐步建立并完善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建设,卫生防疫工作已经取得革命性胜利,包括:1.基本消灭烈性传染病;2.各种法定传染病得到较为稳定的控制;3.传染病死亡率大幅度下降;4.传染病防控体系逐步建立并完善;5.传染病在居民死亡原因排名中由第1位下降到目前的第13位。但是,由于经济全球化发展、人口流动加剧、病毒出现抗药性、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社会因素,促使传染病正以更新、更强的态势对人类发起进攻,传染病防控出现新问题:1.传染病能够影响全球经济稳定与增长:2.传染病能够引起国家安全与稳定;3.传染病会影响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整体形象;4.传染病流行能够影响国际人口的流动。政策建议:政府对传染病的管理将成为传染病防控的关键。政府应始终将传染病防控问题置于当代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与法律的大背景下,重视社会因素对传染病流行的决定性作用,明确政府在传染病防控体系中的主导作用,逐步建立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平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特别是卫生防疫服务体系。

李支敏[3](2003)在《从抗击非典斗争看学工队伍建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非典”像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噩梦一样突然降临到我们每一个人面前。这场战争考验着我们每一个人,更考验着我们每一个学生工作干部。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大多数学生工作干部经受住了血与火的考验,显示了北京大学学生工作干部敢打硬仗、能打硬仗、危急关头勇上前的优良传统和北大人特有的风采。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在这场斗争中电暴露了我们队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工作中喜欢喊口号、说空话、摆

二、从抗击非典斗争看学工队伍建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抗击非典斗争看学工队伍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高校危机管理及其应急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的来源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水平和发展趋势
        1.2.1 国内外研究水平比较
        1.2.2 高校危机管理的发展趋势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危机管理概论
    2.1 危机概述
        2.1.1 危机的定义
        2.1.2 危机状态与突发事件的区别
    2.2 危机管理
        2.2.1 危机管理的概念
        2.2.2 危机管理与应急管理的区别
    2.3 危机管理的分类
        2.3.1 按主客体关系分类
        2.3.2 按领域分类
第三章 危机管理中的应急机制
    3.1 机制理论论述
        3.1.1 应急机制的内涵
        3.1.2 应急机制的功能
    3.2 应急机制的分类
        3.2.1 应急机制中的监控与启动机制
        3.2.2 应急机制中的处置与协调机制
        3.2.3 应急机制中的运行与评价机制
        3.2.4 应急机制中的终止与补偿机制
        3.2.5 应急机制中的监督与问责机制
    3.3 建立应急机制的思考
        3.3.1 建立应急预防机制
        3.3.2 建立事中处理机制
        3.3.3 建立事后评估机制
第四章 我国高校危机管理
    4.1 我国高校危机管理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4.1.1 危机管理方面的研究薄弱
        4.1.2 危机管理的意识在增强
        4.1.3 应对危机的应急机制缺乏
    4.2 加强高校危机管理的阶段策略
        4.2.1 基于危机预防阶段的策略
        4.2.2 基于危机处理阶段的策略
        4.2.3 基于危机善后阶段的策略
    4.3 我国高校危机管理的层次策略
        4.3.1 蓝色色等级应急策略
        4.3.2 黄色等级应急策略
        4.3.3 橙色等级应急策略
        4.3.4 红色等级应急策略
第五章 高校危机管理及其应急机制的实施
    5.1 高校危机管理的目标和依据
        5.1.1 高校危机管理的目标
        5.1.2 高校危机管理的依据
    5.2 高校危机管理的具体实践
        5.2.1 全校上下提高认识,增强危机管理观念
        5.2.2 成立必要的危机应对机构
        5.2.3 立即完善各类危机事件的应急预案
        5.2.4 加大物质保障力度
        5.2.5 加强制度建设
        5.2.6 重视新媒体的作用
    5.3 加强与地方政府的交流与合作
第六章 高校危机管理的实例
    6.1 “6.27”校园群体性斗殴事件
        6.1.1 事情的经过
        6.1.2 事件的处理
        6.1.3 事件的反思
    6.2 上海商学院火灾事件
        6.2.1 危机事件陈述
        6.2.2 危机管理过程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附录:山东理工大学部分预案

(2)近百年中国传染病流行的主要社会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前言
    1 研究背景与依据
        1.1 研究背景
        1.1.1 传染病防控是当前医学领域的重要话题
        1.1.2 社会因素是传染病防控中的决定性因素
        1.2 立论依据
        1.2.1 理论依据
        1.2.2 现实依据
    2 研究现状与资料来源
        2.1 研究现状
        2.2 资料来源
    3 研究思路与方法
        3.1 研究思路
        3.2 研究方法
    4 创新点与难点
        4.1 创新点
        4.2 难点
    5 基本概念界定
        5.1 时间概念
        5.2 传染病
        5.3 社会因素
第二部分 近百年传染病流行的社会决定因素分析
    1 社会因素在民国时期传染病流行中的影响(1912-1949)
        1.1 传染病流行基本情况
        1.1.1 法定传染病种类
        1.1.2 传染病流行特点
        1.1.2.1 烈性传染病为主
        1.1.2.2 暴发频度比较高
        1.1.2.3 存在区域间差异
        1.1.2.4 存在人群间差异
        1.1.2.5 病死率居高不下
        1.2 主要社会因素对传染病影响概述
        1.2.1 国家对公共卫生的监管
        1.2.1.1 设立防疫机构
        1.2.1.2 制订政策法规
        1.2.1.3 开展卫生运动
        1.2.1.4 政府监管缺失
        1.2.2 经济转型中的防疫困扰
        1.2.3 中西防疫观念下的冲突
        1.2.4 流民潮中的传染病暗流
        1.2.5 连年战火下的瘟疫肆虐
        1.2.6 城市急速扩展中的混乱
        1.2.7 社会团体中的防疫热情
        小结
    2. 社会因素在改革开放前传染病流行中的影响(1949-1978)
        2.1 传染病流行基本情况
        2.1.1 法定传染病种类
        2.1.2 传染病流行特点
        2.1.2.1 有效控制烈性传染病
        2.1.2.2 寄生虫病的重点突击
        2.1.2.3 乙类传染病趋于稳定
        2.1.2.4 慢性传染病效果明显
        2.1.2.5 发病率与死亡率降低
        2.2 主要社会因素对传染病影响概述
        2.2.1 政治运动下的卫生防疫
        2.2.1.1 卫生防疫与政治动员
        2.2.1.2 疫病流行与政治风波
        2.2.1.3 基层防疫与政治号召
        2.2.2 计划经济下的防疫保障
        2.2.3 观念重塑中的防疫普及
        2.2.4 大串连中的传染病流行
        2.2.5 灾害抗争下的防疫出路
        小结
    3. 社会因素在改革开放后传染病流行中的影响(1978-2010)
        3.1 传染病流行基本情况
        3.1.1 法定传染病种类
        3.1.2 传染病流行特点
        3.1.2.1 新发传染病来势汹汹
        3.1.2.2 传统传染病难以对付
        3.1.2.3 发病率整体趋于平稳
        3.1.2.4 传染病病种变化不大
        3.1.2.5 高发病区域相对集中
        3.2 主要社会因素对传染病影响概述
        3.2.1 防疫政策制定的偏颇
        3.2.1.1 政府对公共卫生的投入重视不足
        3.2.1.2 政府对传染病法制建设力度不够
        3.2.1.3 政府对公共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
        3.2.2 防疫经费减少的忧患
        3.2.3 行为方式改变的威胁
        3.2.4 流动人口的防疫隐患
        3.2.4.1 流动人口特点
        3.2.4.2 流动人口管理
        3.2.5 大灾后无大疫的实现
        小结
第三部分 社会因素与传染病流行相互关系探讨
    1 传染病与政治
        1.1 政府在传染病防控中的作用
        1.1.1 领导职能
        1.1.2 组织职能
        1.1.3 监管职能
        1.2 传染病流行对政治的影响
        1.2.1 加重管理负担
        1.2.2 影响政府形象
        1.3 启示
        1.3.1 确立政府在卫生防疫事业中的主导地位
        1.3.2 健全卫生防疫体系的工作机制
        1.3.3 发挥群众运动在卫生防疫工作中的基础作用
    2 传染病与经济
        2.1 经济发展对传染病的影响
        2.1.1 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1.2 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2.2 传染病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
        2.2.1 传染病对个体收入的影响
        2.2.2 传染病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2.3 启示
    3 传染病与文化
        3.1 传染病流行的文化因素
        3.1.1 饮食习俗
        3.1.2 生产习俗
        3.1.3 生活习俗
        3.1.4 卫生习俗
        3.2 传染病流行对文化的影响
        3.2.1 负面影响
        3.2.2 正面影响
        3.3 启示
    4 传染病与人口
        4.1 人口流动导致传染病发生
        4.2 传染病影响人口数量变化
        4.3 启示
    5 传染病与灾害
        5.1 自然灾害影响传染病的方式
        5.1.1 水源污染
        5.1.2 食品污染
        5.1.3 居住条件改变
        5.1.4 人口流动
        5.1.5 卫生机构瘫痪
        5.1.6 生态环境破坏
        5.2 预防灾后传染病发生的措施
        5.2.1 保护生态环境
        5.2.2 基本卫生储备
        5.3 启示
第四部分 结语
    1 主要研究结论
    2 不足与继续研究设想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四、从抗击非典斗争看学工队伍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校危机管理及其应急机制研究[D]. 刘斌. 山东理工大学, 2012(01)
  • [2]近百年中国传染病流行的主要社会因素研究[D]. 甄雪燕. 华中科技大学, 2011(09)
  • [3]从抗击非典斗争看学工队伍建设[J]. 李支敏. 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 2003(04)

标签:;  ;  ;  ;  

从抗击非典看学生工队伍建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