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猕猴桃高效栽培管理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翟敬华,戢小梅,李秀丽,陈镇,陈志伟,乐有章,张鸿[1](2020)在《猕猴桃特征特性及繁殖栽培技术》文中提出阐述了猕猴桃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以及猕猴桃的繁殖方式,总结了猕猴桃的高效栽培技术要点,为生产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张放,肖田,饶述军[2](2014)在《依托资源与技术优势,全力打造区域特色品牌 苍溪县猕猴桃产业发展初步调查》文中研究说明位于四川盆地北部的苍溪县,是我国猕猴桃资源分布较广、人工栽培较早的地区之一。上世纪80年代以来,该县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积极开展猕猴桃人工育种和栽培试验,培育出了独具特色的"红阳"等系列猕猴桃新品种。在政府的长期重视和引导下,如今苍溪猕猴桃产业已逐渐发展成为活跃区域农村经济、助农增收的特色优势农业产业。
本刊编辑部[3](2011)在《2011年《果农之友》1~12期总目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易守华[4](2020)在《成都蒲江万亩猕猴桃产业化基地经营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深入探究猕猴桃规模化基地经营模式问题,以成都蒲江万亩猕猴桃基地(以下简称基地)经营模式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综述、基地访谈、数据调查等方法,对该基地的历史及当前经营模式进行了提炼,对基地当前经营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基地今后的经营发展提出了建议。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梳理了该基地从成立至2019年间14年的发展历程,总结出初期的组织季节用工经营模式(2006年-2010年),中期的承租倒包经营模式(2011-2014年),中后期的OEM代种模式(2014-2017年)、当前的新组织季节用工经营模式(2017年-至今)4种经营模式。(2)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基地所采用的各类经营模式在产量提高、效益提升方面各有优缺点。四种经营模式的运行、更新替代,给国内规模化、超大规模水果种植基地运营带来很多启发。(3)基地当前采用的新组织季节用工经营模式存在的问题包括:一是用工成本攀升;二是生产执行不佳;三是人才流失严重;四是劳动生产率低;五是投资信心不强。(4)针对基地现阶段经营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大胆推行社会化服务托管模式;二是小范围试点“三权”改革;三是多方面加强生产技术团队建设;四是打造科技服务型辐射示范基地,发挥规模化基地自身产业价值、提升产业凝聚力,提振经营信心;五是推行“市场+品种授权+合作基地”农业生产模式,动员更多农户建设适度规模猕猴桃基地,规避自建大型基地所面临的经营风险。
王琰,王仁才,石浩,庞立,刘炯杉[5](2020)在《长沙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为促进长沙地区猕猴桃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本文采用实地调查地区、资料收集整理等方法,对长沙地区猕猴桃产业现状、产品开发与销售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长沙地区猕猴桃栽培历史悠久;具有良好的猕猴桃研究与生产发展基础;近年种植面积快速增加,以红阳猕猴桃栽培面积最大;猕猴桃果酒、果脯等加工产品开发较为突出;产品流通快,经济效益高。此外,仍需重视果园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布局,加强品牌建设与完善营销体系。
安娇[6](2020)在《软枣猕猴桃果实发育过程中糖酸组分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变化》文中提出果实中组成糖酸的种类、含量及其动态变化对果实风味的形成起着基础性作用,是近年来果实品质的重要研究主题。为了探究软枣猕猴桃果实中的糖酸组分及其积累、代谢和调控的规律,为制定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和奠定调控果实内在品质的科学依据,我们以‘魁绿’、‘桓优1号’和‘蛟河08-03’软枣猕猴桃品种(系)为试材,通过HPLC测定果实中的酸组分,分光光度计测定糖组分以及糖酸相关酶的活性,研究果实中的糖酸组分和在果实生长过程中糖酸含量的变化以及相关酶的活性变化,确定果实中的糖酸组分以及糖酸的累积与其相关酶活性的相关关系。其试验结果如下:(1)3个供试品种(系)的果实属于蔗糖优势型果实,‘魁绿’、‘桓优1号’和‘蛟河08-03’果实中的蔗糖含量分别占总糖的66.0%、69.4%和74.2%。在果实的生长过程中各可溶性糖组分的变化趋势大体相同,至果实生长的中期果糖含量的绝对值最高,其次是葡萄糖,最低的是蔗糖,而且果糖含量远高于蔗糖和葡萄糖含量。‘魁绿’和‘蛟河08-03’蔗糖含量从8月10日开始,‘桓优1号’果实的蔗糖含量从8月30日开始迅速增加,采收期蔗糖含量均跃居第一位;但葡萄糖却从8月30日逐渐增加,采收时葡萄糖、果糖含量相近。(2)在果实生长过程中3个软枣猕猴桃品种(系)的SPS和SS共同参与蔗糖的合成,SS活性增加点稍早于SPS,但活性较低且增加缓慢,综合考虑认为SPS的贡献度较大。在蔗糖累积过程中分解酶类物质AI、NI虽然有所上升,但与SS、SPS相比,其分解的作用较微弱,所以,保持了总的累积趋势。(3)3个软枣猕猴桃品种(系)果实属于柠檬酸优势型果实。3个供试品种(系)果实主要含有柠檬酸、奎宁酸、抗坏血酸、苹果酸、草酸和莽草酸,在‘魁绿’中还检测出了乳酸,但均未检测出酒石酸。柠檬酸含量在‘魁绿’、‘蛟河08-03’与‘桓优1号’果实中分别占53.1%、43.8%和48.7%。三个软枣猕猴桃品种(系)果实生长过程中有机酸组分的变化趋势大体相同。奎宁酸在果实生长初期远远地高于柠檬酸、苹果酸和抗坏血酸,而柠檬酸、苹果酸和抗坏血酸在果实生长的初期其含量水平相当;奎宁酸随着果实的生长而呈下降的趋势,但柠檬酸逐渐增加,在果实成熟后柠檬酸跃居第一位,奎宁酸却退居第二位,而苹果酸和抗坏血酸含量变化不大。(4)在果实生长过程中3个软枣猕猴桃品种(系)的CS、PEPC、NAD-MDH和Cyt-ACO共同参与了柠檬酸的合成。CS和柠檬酸表现为极显着正相关关系,其贡献度大于PEPC,NAD-MDH促进苹果酸的合成,间接参与了柠檬酸的合成,其作用也不容忽视。Cyt-ACO和柠檬酸虽表现为显着的正相关关系,但其活性水平较低,对柠檬酸的累积影响并不大。Mit-ACO和NAD-IDH不利于柠檬酸的积累。
姜正旺,钟彩虹[7](2020)在《试论猕猴桃科普与果实品质提升的重要性》文中研究指明自1978年以来,猕猴桃在我国商业化研发和种植已超过40年,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已位居世界第一,但果实品质良莠不齐,很难与国外果品比拼。根据多年的从业经验并结合国内外产业考察及技术咨询中的问题进行总结,探讨了我国目前猕猴桃果实品质整体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猕猴桃作为雌雄异株栽培的果树,果农及大部分管理者对其栽培技术缺乏了解导致盲目引种、措施落实不到位、技术应用缺乏针对性和创新不足、社会化服务与供给侧改革不完善、品牌意识淡薄、缺乏市场引导机制与消费者需求信息等方面,都是从不同层面影响到猕猴桃果实品质的主要因素。猕猴桃产业发展和果实品质提升是一个系统性工程,统筹和协调控制好与果实品质相关的主要因子,促成猕猴桃果实内部品质的整体提升,才能"管"出高品质的猕猴桃,引导产业向纵深发展。
方金豹,钟彩虹[8](2019)在《新中国果树科学研究70年——猕猴桃》文中认为中国是猕猴桃属植物的起源中心,猕猴桃属54个种中有52个种为中国特有分布或中心分布。笔者回顾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猕猴桃产业发展的历程及科研成就;综述了猕猴桃种质资源分布、发掘和生物技术、功能基因组学研究进展;介绍不同时期我国选育的主要猕猴桃品种;简述了猕猴桃栽培管理技术发展,展望了猕猴桃产业及科研发展的方向。
陈建婷[9](2019)在《探究猕猴桃的栽培及管理技术要点》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变好,经济收入也变得越来越多,更多的人喜欢吃水果,水果可以带来与其他食品不一样的口感,也可以极大地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猕猴桃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水果,不仅味道甜,而且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猕猴桃在日常栽培过程中所涉及的农业技术较为全面。因此,必须加强猕猴桃栽培管理,严格控制猕猴桃栽培技术要点,按照猕猴桃栽培的有关标准,提高猕猴桃生产水平。对猕猴桃的栽培要点及其管理技术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为猕猴桃的栽培管理提供参考。
马元波[10](2019)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的都江堰猕猴桃产业提质增效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十九次代表大会提出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央农村工作会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本文以都江堰猕猴桃产业为例,针对本地区该产业发展的历史延革、取得的成效、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在乡村振兴战略驱动下促进本地猕猴桃产业提质增效进行总结研究,提出都江堰猕猴桃提质增效对策建议,力求解决猕猴桃产业转型发展、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从而推进都江堰区域猕猴桃产业提质增效加快转型发展,支持区城广大果农持续增收达小康,也为各猕猴桃产区提供猕猴桃产业提质增效,强化乡村振兴产业支撑实践示范和有益借鉴,推动猕猴桃特色产业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起到“产业兴旺”的示范带动作用。内容主要包括:(1)梳理猕猴桃产业发展状况。立足国内及四川和都江堰等区域,收集整理猕猴桃产业发展状况,进行面积、产量、产值和品种等方面的数据比较。重点对都江堰市近十年的猕猴桃产业发展数据进行梳理整理和典型总结,以及该产业在都江堰区域经济中的作用表现研究和发展态势分析,为都江堰下一步猕猴桃产业提质增效提供借鉴。(2)进行猕猴桃产业提质增效的潜力分析。对猕猴桃提质增效内涵进行认定,围绕土壤环境、种植技术、政策导向、经营主体等方面分析了都江堰猕猴桃产业提质增效方面的6大制约因素,即土壤退化与地力下降、生产物化技术管理水平偏低、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经营主体内在活力不强、支持发展政策不配套、社会化技术服务体系专业水平不高。(3)提出猕猴桃产业提质增效的对策建议。根据制约因素分析,提出了都江堰猕猴桃产业提质增效的所需的规划、建设、队伍、科技、政策等五个方面10项条讨论建议,即明确发展思想与思路、科学制定规划、改善土壤与生产配套、完善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强化职业化培训以及经营能力、人才队伍建设和病虫害防治科技攻关,加强政策体系、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本论文结合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都江堰猕猴桃提质增效对策研究,不仅与引领我国猕猴桃产业发展新常态相对应,有助于推进都江堰区域猕猴桃产业提质增效加快转型发展,支持区城广大果农持续增收达小康。而且也将为四川乃至全国各猕猴桃产区提供猕猴桃产业提质增效,强化乡村振兴产业支撑实践示范和有益借鉴。
二、猕猴桃高效栽培管理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猕猴桃高效栽培管理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猕猴桃特征特性及繁殖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猕猴桃的特征特性 |
1.1 猕猴桃的植物学特征 |
1.1.1 根 |
1.1.2 枝 |
1.1.3 叶 |
1.1.4 花与果实 |
1.1.5 结果习性 |
1.2 生物学特性 |
1.2.1 温度 |
1.2.2 水分 |
1.2.3 光照 |
1.2.4 土壤 |
2 猕猴桃的繁殖方式 |
2.1 播种繁殖 |
2.1.1 种子采集 |
2.1.2 种子处理 |
2.1.3 播种 |
2.2 嫁接繁殖 |
2.2.1 嫁接时间 |
2.2.2 砧木和接穗 |
2.2.3嫁接方法 |
3 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
3.1 栽植地的准备 |
3.2 猕猴桃的栽植 |
3.3 肥水管理 |
3.3.1 施肥 |
3.3.2 排水灌溉 |
3.4 猕猴桃的修剪 |
3.4.1 架式修剪 |
3.4.2 夏季修剪 |
3.4.3 冬季修剪 |
3.5 花果管理 |
3.5.1 人工辅助授粉 |
3.5.2疏花疏果 |
3.5.3果实套袋 |
3.5.4 适时采收 |
3.6 病虫害防治 |
(2)依托资源与技术优势,全力打造区域特色品牌 苍溪县猕猴桃产业发展初步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资源挖掘 |
产业培育 |
技术配套 |
市 场 拓 展 |
记 者 调 查 |
(4)成都蒲江万亩猕猴桃产业化基地经营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
2.1.2 农业产业化 |
2.1.3 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
2.2 理论基础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2.2.2 产业链理论 |
2.2.3 制度变迁理论 |
2.2.4 分工协作理论 |
第3章 成都蒲江万亩猕猴桃基地经营模式分析 |
3.1 基地概貌 |
3.1.1 蒲江猕猴桃产业现状 |
3.1.2 成都蒲江万亩猕猴桃基地现状 |
3.2 成都蒲江万亩猕猴桃基地经营模式的变迁 |
3.2.1 季节用工经营模式(2006-2010年) |
3.2.2 承租倒包模式(2011-2014年) |
3.2.3 OEM代种模式(2014-2017年) |
3.2.4 新季节用工经营模式(2017-至今) |
第4章 基地当前经营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
4.1 基地当前经营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1 用工成本攀升 |
4.1.2 生产执行不佳 |
4.1.3 人才流失严重 |
4.1.4 劳动生产率较低 |
4.1.5 投资信心不强 |
4.2 原因分析 |
4.2.1 劳动力资源缺乏、利益联结共享机制未建立 |
4.2.2 规模化基地经营管理难度大 |
4.2.3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稳固 |
4.2.4 机械化水平严重不足 |
4.2.5 整体收益不高,缺乏模式创新动力 |
第5章 优化基地经营模式的对策及建议 |
5.1 大胆推行托管模式 |
5.2 小范围试点“三权”改革 |
5.3 加强生产技术团队建设 |
5.4 打造科技服务型辐射示范基地 |
5.5 推行“市场+品种授权+合作基地”农业产业模式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长沙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概况 |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2.1 数据来源 |
2.2 研究方法 |
2.2.1 查阅资料法 |
2.2.2 询问法 |
2.2.3 实地调查法 |
2.2.4 问卷调查法 |
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 长沙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 |
3.1 猕猴桃品种与人工栽培 |
3.2 猕猴桃栽培生产情况 |
3.2.1 栽培面积、产量及分布 |
3.2.2 栽培品种 |
3.2.3 产品开发与销售情况 |
(1)加工产业凸显优势。 |
(2)销售形式多样,售价高,效益好。 |
4 长沙猕猴桃产业发展分析 |
4.1 产业发展特点与优势 |
4.1.1 地域条件优越,区位优势明显 |
4.1.2 研究与生产基础良好 |
4.1.3 种植经济效益与日俱增 |
4.2 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4.2.1 缺乏统一规划,建园质量低,果园管理差 |
4.2.2 主栽品种不足,商品果率低,市场销售竞争力弱 |
4.2.3 销售渠道欠通畅,品牌意识较淡薄 |
4.3 产业发展的方向 |
4.3.1 重视果园基础设施及配套条件建设 |
4.3.2 优化产业布局,加强果园标准化管理 |
4.3.3 加强品牌建设,完善营销体系,实行多元化销售 |
5 结语 |
(6)软枣猕猴桃果实发育过程中糖酸组分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2.1 软枣猕猴桃果实品质测定 |
1.2.2 软枣猕猴桃果实糖含量的测定 |
1.2.3 软枣猕猴桃果实酸含量的测定 |
1.2.4 软枣猕猴桃果实糖相关酶活性的测定 |
1.2.5 软枣猕猴桃果实酸相关酶活性的测定 |
1.3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软枣猕猴桃果实发育过程中品质的变化 |
2.1.1 软枣猕猴桃果实的生长曲线 |
2.1.2 软枣猕猴桃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形指数的变化 |
2.1.3 软枣猕猴桃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及可滴定酸含量变化 |
2.2 软枣猕猴桃果实中糖组分及其积累规律 |
2.2.1 软枣猕猴桃成熟果实中的糖组分及含量 |
2.2.2 软枣猕猴桃果实发育过程中糖含量的动态变化 |
2.2.3 软枣猕猴桃果实发育过程中糖相关酶活性变化 |
2.2.4 软枣猕猴桃果实发育过程中糖与其相关酶活性的关系 |
2.3 软枣猕猴桃果实中酸组分及其积累规律 |
2.3.1 软枣猕猴桃果实中酸的HPLC分析 |
2.3.2 软枣猕猴桃成熟果实中有机酸组分和含量 |
2.3.3 软枣猕猴桃果实发育过程中有机酸含量的动态变化 |
2.3.4 软枣猕猴桃果实发育过程中有机酸相关酶活性的变化 |
2.3.5 软枣猕猴桃果实发育过程中有机酸与其相关酶活性的关系 |
3 讨论 |
3.1 软枣猕猴桃果实中可溶性糖的积累 |
3.2 软枣猕猴桃果实中蔗糖积累与其相关酶活性的关系 |
3.3 软枣猕猴桃果实中有机酸的积累 |
3.4 软枣猕猴桃果实中柠檬酸积累与其相关酶活性的关系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
附录2: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7)试论猕猴桃科普与果实品质提升的重要性(论文提纲范文)
1 科普推广促进新技术的应用 |
1.1 科学引种与规划果园 |
1.2 改良土壤是关键 |
1.3 树冠控制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
1.4 高效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及果园生草 |
1.5 合理负载与科学修剪 |
1.6 果实适时采收与包装是提升品质的重要措施 |
2 管理理念与品质提升 |
2.1 苗木质量 |
2.2 果园选址的重要性 |
2.3 品牌打造贵在保持 |
3 自觉执行产业标准更重要 |
3.1 制订建园标准和栽培技术体系 |
3.2 以产业化思路来管理, 保证农户果品质量的一致性 |
3.3 政府和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也尤为重要 |
3.4 科研帮助产业增长 |
3.5 需要坚持创新, 用科技帮助产业增长 |
3.6 规范化的供应体系与渠道建设 |
4 品牌助推猕猴桃产业持续发展 |
(8)新中国果树科学研究70年——猕猴桃(论文提纲范文)
1 猕猴桃产业发展历程 |
2 种质资源研究 |
2.1 种质资源分布 |
2.2 生物技术及基因组学研究 |
3 品种选育研究 |
4 栽培管理技术研究 |
5 展望 |
5.1 猕猴桃科学研究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 |
5.2 发展潜力依然巨大,类型将更为丰富 |
5.3 选用抗性砧木,提高苗木质量 |
5.4 加强产业战略研究,适应市场变化 |
(9)探究猕猴桃的栽培及管理技术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 猕猴桃种植技术 |
1.1 选址 |
1.2 猕猴桃的授粉调控 |
1.3 猕猴桃栽培架式、施肥、修剪 |
2 管理猕猴桃 |
2.1 种植管理 |
2.2 修剪管理 |
2.3 湿度与肥料 |
2.4 病虫害防治 |
3 结语 |
(10)乡村振兴战略下的都江堰猕猴桃产业提质增效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2 猕猴桃产业发展及提质增效研究动态 |
2.1 猕猴桃产业发展状况 |
2.1.1 国内外猕猴桃产业发展状况 |
2.1.2 都江堰猕猴桃产业发展状况 |
2.2 研究动态 |
2.2.1 猕猴桃产业提质增效内涵认定 |
2.2.2 相关研究 |
3 本文研究内容及方法 |
3.1 研究内容 |
3.2 研究方法 |
3.2.1 基础理论 |
3.2.2 主要方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都江堰猕猴桃产业逐步发展成熟 |
4.1.1 由零星分散化种植向集约规模化种植发展 |
4.1.2 由农户单一投入向社会多元化投入发展 |
4.1.3 由传统粗放种植向绿色标准化生产发展 |
4.1.4 由家庭式产销向组织化经营发展 |
4.1.5 由单一物化服务向科技专业化服务发展 |
4.2 都江堰猕猴桃产业发展模式创新不断 |
4.2.1 组织模式不断创新 |
4.2.2 质量监管不断创新 |
4.2.3 生态防控不断创新 |
4.2.4 产业互动不断创新 |
4.3 都江堰猕猴桃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作用明显 |
4.3.1 促进农业种植结构优化 |
4.3.2 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
4.4 都江堰猕猴桃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作用明显 |
4.4.1 促进地方经济增长作用明显 |
4.4.2 促进农民增长作用明显 |
4.5 都江堰猕猴桃产业提质增效面临的主要问题 |
4.5.1 土壤退化与地力下降的问题 |
4.5.2 生产物化技术与管理水平不配套的问题 |
4.5.3 基础设施配套与抵御自然风险能力低下的问题 |
4.5.4 经营主体内在活力不强的问题 |
4.5.5 促进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不完善的问题 |
4.5.6 社会化专业技术服务体系不完善的问题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对策建议 |
5.2.1 明确指导思想与发展思路 |
5.2.2 加大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
5.2.3 加强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
5.2.4 开展病虫害防治科技攻关 |
5.2.5 加快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
5.2.6 加快培育专业化服务体系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猕猴桃高效栽培管理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猕猴桃特征特性及繁殖栽培技术[J]. 翟敬华,戢小梅,李秀丽,陈镇,陈志伟,乐有章,张鸿. 湖北农业科学, 2020(S1)
- [2]依托资源与技术优势,全力打造区域特色品牌 苍溪县猕猴桃产业发展初步调查[J]. 张放,肖田,饶述军. 中国果业信息, 2014(11)
- [3]2011年《果农之友》1~12期总目次[J]. 本刊编辑部. 果农之友, 2011(12)
- [4]成都蒲江万亩猕猴桃产业化基地经营模式研究[D]. 易守华. 西南大学, 2020(05)
- [5]长沙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J]. 王琰,王仁才,石浩,庞立,刘炯杉. 湖南林业科技, 2020(03)
- [6]软枣猕猴桃果实发育过程中糖酸组分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变化[D]. 安娇. 延边大学, 2020(05)
- [7]试论猕猴桃科普与果实品质提升的重要性[J]. 姜正旺,钟彩虹. 中国果树, 2020(01)
- [8]新中国果树科学研究70年——猕猴桃[J]. 方金豹,钟彩虹. 果树学报, 2019(10)
- [9]探究猕猴桃的栽培及管理技术要点[J]. 陈建婷. 农业与技术, 2019(13)
- [10]乡村振兴战略下的都江堰猕猴桃产业提质增效对策研究[D]. 马元波. 四川农业大学, 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