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年患者的心态及护理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董杨婷[1](2022)在《预见性防范对策在降低内科老年患者护理安全隐患中的作用效果》文中认为目的:探究预见性防范对策在降低内科老年患者护理安全隐患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1月退休老干部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预见性防范对策。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及生命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预见性防范对策,可以明显提高老年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保证生命质量各项指数良性稳定,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陈杰,宋苏华,王屹然,乔春艳[2](2021)在《心理护理对老年结肠镜检查患者负性情绪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老年结肠镜检查患者负性情绪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于2019年5月~2021年7月的67例老年结肠镜检查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信封法将其分组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3),观察组行心理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比较指标:护理后两组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护理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检查依从性。SDS、SAS和护理质量评分采用 t 检验,不良事件发生率、检查依从性采用 x2 检验。结果护理1个月后,观察组SDS与SAS评分为 40.08±3.24、40.36±3.58 分,均低于对照组的 47.59±3.65、52.76±3.74,差异显着(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服务态度、护理技术、环境、护理效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5.88%)低于对照组(27.27%),差异显着(P<0.05);观察组检查依从性(97.06%)高于对照组(75.76%),差异显着(P<0.05)。结论心理护理应用在老年结肠镜检查患者的护理中,可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升检查依从性,进一步提升了护理质量。
王朝强[3](2021)在《个案工作介入养老院失能老人社会支持缺失问题研究 ——以桂林市T医养结合养老院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加深,失能老人数量也在日趋增多,他们的养老护理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重点关注。失能老人不仅身体机能受损,而且很多还饱受着慢性疾病的折磨,由于传统家庭照料功能的弱化,越来越多的失能老人选择到专业的养老院接受照护服务。但是对于在养老院居住的失能老人来说,他们相比于其他老人显得更为弱势,所能获得的社会支持就更少,长期面临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压力。所以,针对养老院内失能老人社会支持不甚完善的情况,通过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服务介入,帮助失能老人获得全方位的社会支持,恢复和发展受损的社会功能和社会关系,扩大社会支持系统,提高失能老人在养老院内的生活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选取了具备医养结合资质的且失能老人较多的桂林市T养老院作为研究场域,以该院的失能老人个案为研究对象,以院内失能老人群体为观察对象和访谈对象,将个案服务行动研究方法与观察法、访谈法相结合,对养老院失能老人社会支持缺失的问题展开实地研究。论文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该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梳理和分析与本研究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并对老年个案工作、失能老人等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对所采取的社会支持理论、生态系统理论进行了分析,以及对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研究方法进行了介绍。第二部分是对养老院失能老人社会支持缺失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该部分介绍了T养老院的基本情况、失能老人的需求评估、社会支持缺失问题的表现以及造成问题的相关原因。通过日常观察及对资料的分析发现,失能老人社会支持缺失主要表现在经济支持力度小、生活支持不充分、医疗支持不完善、情感支持难满足、社交支持明显不足这五个方面。究其困境产生的原因,笔者认为是由于政府对失能老人相关保障政策不足、养老机构服务功能不健全、医养结合实践不充分、老人与家庭亲情关系淡薄以及失能老人个人社会交往程度低等因素造成的。第三部分是个案工作在改善养老院失能老人社会支持缺失问题中的具体运用。该部分主要介绍了采用个案工作通用实务过程对服务对象的介入经过,首先对服务对象的资料进行收集分析以及对其问题和需求进行评估,其次为服务对象制定了三个阶段的服务计划,着重描述了服务介入过程。在实务介入的前期阶段是对服务对象微观系统的介入,用直接治疗技巧对服务对象个人的心理问题开展辅导;在实务的中期阶段是介入服务对象的中观系统,分别介入了服务对象的家庭系统、养老机构系统、医疗资源系统、朋辈群体系统,为服务对象获取有效支持;实务的后期阶段是对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进行强化,通过一些活动的开展来调动服务对象的积极性,提升服务对象运用社会支持的能力。另外采用了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对个案工作服务效果进行检验,通过实务介入后,服务对象获得了有效的社会支持,在院内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升。第四部分是对研究的反思和相关建议。该部分主要是对实务工作及理论运用进行反思,并对改进服务效果和改善失能老人社会支持提出相关建议。通过研究发现个案工作的介入对于改善失能老人社会支持缺失问题具有积极作用,但也存在其局限性,所以笔者分别从个案工作介入的优势和不足、理论运用以及相关伦理问题三个方面进行了反思和讨论。其次针对个案工作实务的不足之处,笔者对今后如何改进服务效果提出了一些看法。另外基于前面对失能老人社会支持缺失问题的分析以及个案实践探索,笔者从社会工作者的角度对改善失能老人社会支持提出了以下建议:一是要促进失能老人心态转变,提升人际交往能力;二是增强家属对老人的关怀,发挥家庭支持作用;三是完善养老机构服务功能,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四是推动医养结合实践,为失能老人获取更多医疗支持;五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完善相关保障政策。
王利春[4](2021)在《个案工作在老年癌末患者临终关怀服务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老年人的临终关怀事业日益受到重视。在医院中临终关怀服务的主要对象是老年癌末患者,而医院临终关怀在采取的居家式临终关怀服务中帮扶不足,且服务方案缺乏针对性。进而影响到了老年癌末患者生存期的生活质量,无法在老年癌末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等方面做到全面服务。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尝试用社会工作中的个案工作方法来解决,以期更好的满足老年癌末患者的晚期需求,弥补医院在临终关怀服务方面的不足。基于临终关怀服务现状,笔者把社会工作中的个案工作方法运用到解决老年癌末患者临终关怀服务中。在众多老年癌末患者中选择出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需求具有普遍性的老人做研究对象,把减轻患者生理疼痛、缓解患者及其家属心理压力、尽力完成患者未了心愿、帮助家属更好的接纳新生活作为开展活动的主要内容。在应用研究中,笔者运用了文献分析法、深度访谈法、参与式观察法等研究方法来达到效果。在个案工作的应用过程中,经历了服务对象的需求评估、服务方案的制定、服务方案的实施、服务方案的效果评估、服务方案总结和反思。应用总结来看,个案工作在老年癌末患者临终关怀服务中的应用能达到一定效果,而且在病痛缓解、心理疏导、善后服务各个环节中,最重要的是在心理疏导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本次服务过程中,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个案工作方法在解决医院对老年癌末患者居家式临终关怀服务不足的问题中是有效果的,且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能够通过居家式的临终关怀弥补医院服务的不足。希望能把这种方式广泛推广和应用到老年癌末患者的临终关怀服务中。
王洁[5](2021)在《社会工作介入日间照料中心发展困境的研究 ——以天津市某日间照料中心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已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压力也随之扑面而来。为了减轻社会压力,提高养老服务能力,在传统养老模式的基础上,目前发展出多元的社区养老模式,日间照料中心就是其中之一。但是,日间照料中心的发展仍然处于摸索阶段,面临着资金短缺、专业人员储备不足、专业人员能力水平低等问题。社会工作的专业功能,在养老服务方面特别是在日间照料方面能发挥巨大优势。社会工作的理念和专业方法能为日间照料中心提供专业化和人本化支持,提升服务品质,实现日间照料中心发展困境的突破。本文是以社会工作介入日间照料中心的发展困境为依托进行社会工作的实务研究,但是在社会工作介入的过程中,也遇到了社会工作者专业水平低、老年人对社工的认知低,日间照料中心的设施利用率低下等问题。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的反思,为社会工作介入日间照料中心的发展困境提出进一步合理化建议,对未来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指明方向。
陈思思[6](2021)在《护士适应性领导力及其提升对策框架的构建》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通过循证研究构建护士适应性领导力及其提升对策框架,为提升临床护士适应性领导力、更好地解决患者的适应性问题提供参考。研究方法:1.对循证所获取的护士适应性领导力及其提升对策相关文献进行严格评价和证据提取、汇总及分级,初步拟定护士适应性领导力及其提升对策的基本框架。2.运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对浙江省8家三甲综合医院和湖州师范学院共15名临床护理管理专家和护理教师进行函询,并分析其结果的权威性和可靠性,确立护士适应性领导力及其提升对策框架。研究结果:1.最终纳入31篇文献,包括17篇系统评价及综述、3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2篇类实验研究、4篇分析性横断面研究和5篇质性研究;初步构建的基本框架涵盖了适应性领导力和适应性领导力提升对策两方面内容。2.两轮函询问卷统计结果如下: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意见权威系数均为0.825;专家对条目重要性的均数赋值及满分比分别均为4.13~5.00和0.40~1.00,专家对条目可操作性的均数赋值及满分比分别均为4.20~5.00和0.40~1.00;条目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变异系数均为0.00~0.24,Kendall和谐系数分别为0.151和0.283(P<0.01);最终构建的框架有2个维度,其均包含4个二级条目,分别包含19个三级条目和13个三级条目。研究结论:基于循证和德尔菲专家函询构建的护士适应性领导力及其提升对策框架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可靠性和合理性,对临床护士适应性领导力的提升和患者适应性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理论和指导意义。
田茂宇[7](2021)在《医务社会工作介入失能老人的服务研究 ——以重庆市渝中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银色浪潮的到来,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人口老龄化成为目前我国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49亿人,占总人口的17.9%,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67亿人,占总人口的11.9%。2018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到77岁,但是人均健康预期寿命仅为68.7岁,意味着我国老年人平均有超过8年是带病生存,其中患一种以上慢性病老年人的比例达到75%,患病人数接近1.9亿。但是,目前我国失能老人服务供给主体单一,社会力量参与度偏低,政府、家庭的负担重,失能老人的养老服务问题日益凸显。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完善,国外发达国家对于失能老人的照护体制以及社会保障体系已经较为完善,且重点放在养老服务资源的整合上,最大效率地为失能老人群体提供长期有效、高质量的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心理疏导服务。由于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尚不完善,社区养老、居家养老服务起步较晚,目前部分地区也在开展失能老人养老服务的探索和实践。但由于不同地区之间经济文化水平存在差异,提供服务的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不同主体在失能老人服务过程中的功能划分不清晰。鉴此,本文立足于失能老人服务,在梳理国内外有关失能老人服务、医务社会工作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确定了研究具体步骤;结合目前重庆市对于失能老人服务的供给现状,对失能老人目前的需求展开了调研,简要探讨影响失能老人健康的因素,突出失能老人自身需求以及目前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定医务社会工作介入的重点方面;通过访谈法和问卷法,探究失能老人服务目前存在的困境,分析医务社会工作介入失能老人服务的可行性;探究目前失能老人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医务社会工作介入失能老人服务的有效性,并针对不同组织提出了对策建议,希望对以后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徐翠[8](2020)在《济南市居家老年人医养护一体化健康服务需求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济南市社区老年人对养老的态度和看法。调查老年人医养护一体化社区居家养老健康服务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了解社区老年人自我健康管理水平。从积极老龄化、福利多元主义理论、自我健康管理角度,提出改善医养护一体化社区居家养老的建议。方法应用质性研究及横断面调查的研究方法。根据老年人养老访谈提纲,以资料饱合为标准,用最大差异抽样法抽取15名老年人进行深度访谈,采用Colaizzi现象学分析法进行分析。在专家函询基础上自行设计医养护一体化社区居家养老健康服务需求问卷,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医养护一体化社区居家养老健康服务需求问卷、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工具及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量表对济南市所辖5个社区(涉及4个行政区)60岁及以上符合纳入标准的310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问卷有效回收300份。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质性访谈结果显示,老年人养老心态乐观,社区养老方式日渐接受,强调养老机构质量改善的重要性;大部分老年人对于医养护一体化养老模式尚不熟悉,认为医养护一体化服务费用较高,承担较大经济压力;部分老年人希望有健康问题时,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指导,增强医疗、护理上门服务能力;有生活照料、健康管理、精神文化生活、中医养生的需求;希望获得一定的经济支持和养老政策的完善。2.老年人医养护一体化社区居家养老健康需求中医疗救护维度需求最高,(3.99±0.97)分,其次分别为个案健康管理维度(3.88±0.74)分、社会保障服务维度(3.77±0.69)分、中医养生服务维度(3.76±0.94)分、生活照料维度(3.73±0.80)分、健康教育维度(3.70±0.89)分、慢性病康复指导维度(3.56±0.91)分、家庭护理维度(3.46±0.69)分、心理服务维度(3.45±0.64)分。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婚姻状态、受教育程度、职业、经济来源、家庭人均收入、医疗付费方式、子女数、居住情况、养老政策了解程度、养老承担费用在医养护一体化社区居家养老健康总需求上存在显着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养老承担费用、医疗付费方式(省直医疗保险)、家庭人均收入、养老政策了解程度对社区居家养老健康需求产生显着正影响(P<0.05),医疗付费方式(自费)对社区居家养老健康总需求产生显着负影响(P<0.05)。4.医养护一体化社区居家养老健康需求与自我健康管理总分、健康自我管理行为、健康自我管理环境、健康自我管理认知均呈正相关(r=0.343,P<0.01;r=0.184,P<0.01;r=0.358,P<0.01;r=0.281,P<0.01)。【结论】1.部分老年人养老持乐观心态,较晚考虑养老相关问题,养老观念发生转变;大部分老年人对医养护一体化养老模式了解较少,医养护一体化养老模式有待成熟完善;老年人渴望获得专业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养老需求主要集中在生活照料、健康管理、精神文化生活、中医养生;部分老年人承担较大经济压力;大部分老年人希望国家养老模式日渐成熟和完善,给予养老一定的补助和支持。2.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对医养护一体化社区居家养老健康服务需求强烈。发展医养护一体化养老服务,能够满足社区老年人健康养老需求。3.老年人医养护一体化社区居家养老健康服务需求在性别、婚姻状态、受教育程度、职业、经济来源、家庭人均收入、医疗付费方式、子女数、居住情况、养老政策了解程度、养老承担费用方面存在差异。其中受教育程度、养老承担费用、医疗付费方式、养老政策了解程度、家庭人均收入是社区居家养老健康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4.医养护一体化社区居家养老健康需求与自我健康管理及各维度均呈正相关。
李淑玲[9](2020)在《老年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小组实务研究 ——以H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能力提升小组为例》文中指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健康情况开始下滑,开始出现不同类型或程度的疾病,尤其是老年常见慢性病的困扰。而高血压作为一种心脑血管类的慢性病在老年人群体中发生率非常高,其死亡率高且不断攀升。加之,我国医疗资源又供不应求,社区高血压管理服务工作和高血压防控工作仍处在较低的水平。又由于高血压慢性病的特殊性,患者的预防性干预和日常卫生保健通常需要长期在家中进行,患者和患者家庭成为慢性疾病的自我管理承担者和实施场所,但患者本身及家庭照顾者重视度与能力的不足等原因导致高血压患者及其家庭自我管理的现状不容乐观。因此,社会工作在社区层面介入老年人高血压慢性病的自我管理势在必行。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发现,国外介入老年高血压自我管理相关研究较多,当前国内对高血压慢性病的研究集中在医学领域,小组工作介入相关研究极少,有着较大的探索研究空间。本研究通过问卷法、访谈法、文献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佛山南海区H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这一特殊群体自我管理现状和需求,秉承社会工作的理念,运用小组工作的方法为高血压慢性病研究对象提供会工作服务,对研究对象的日常生活管理、疾病医学管理和情绪认知管理三方面进行科学引导的并对整个小组服务效果进行评估,从而为更好地满足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需求,提供了一个实践性的解决思路和参考。本次研究发现,小组工作在介入老年高血压自我管理教育有着显着的优势,科学回应需求,学习效果显着;建立相互支持系统,实现助人自助;整合社区资源,多方联动介入;显着提升参与者的自信心和高血压自我管理能力。本次老年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小组的开展是一个实务探索的过程,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还需继续探索与研究。
韩建军[10](2020)在《“身心灵”全人健康模式提升心衰患者自我效能感的研究 ——以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严重心血管疾病发展到晚期出现的一种临床慢性医学综合征。很多被诊断为心力衰竭的患者伴有轻度抑郁、焦虑症状,病痛的折磨也会使他们对生活失去信心。由于心衰患者病种的特殊性,他们不仅给自身及家庭带来了极大困扰,也在一定程度上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心衰群体需要引起社会群众的广泛关注。笔者发现,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医务人员因时间、精力有限只能照顾到心衰患者的外在生理疾病,很少能关注患者的内在心理问题。我国现代医疗模式强调“身心灵”全人健康理念,而医务社工能为心衰患者提供心理支持、情绪疏导,这与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取向不谋而合。本研究旨在提升心衰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帮助心衰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研究方式主要立足于“身心灵”全人健康模式视角,运用了个案和小组工作等专业方法,试图从身体健康、心理问题、精神层面实施服务,相应提出了不同层面医务社工的角色丛,并对在实际过程中遇到的重重障碍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对策。本研究选取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了冥想练习、呼吸练习、音乐治疗等技巧,结合写贺卡、合唱团等小组活动为患者提供服务,虽取得了一定层面的良好反响,但在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困境,大致可以分为:一、身体层面。医务社会工作者自身专业性缺乏及角色定位不清等;二、心理层面。包括服务对象对医务社会工作专业性的质疑以及小组成员目的的直接;三、精神层面。患者的流动性大以及医务社工的“选择性”服务等。上述问题性质不仅涉及医院、患者、医务社工等主体,也在整个实践过程和服务效果等层面被客观地反映出来。为解决上述矛盾冲突,笔者针对性地提出了缩短小组活动周期、培养小组“意见领袖”、引入专业社工机构、开放包容+适度宣传等建议。本研究的亮点在于:一、研究对象的选择具有代表性;二、以“身心灵”全人健康模式为主线贯穿全文;三、结合实践直观地提出身心灵不同层面可充当的角色;四、个案和小组工作同时进行为心衰患者提供全方位服务;五、分别以身、心、灵三个角度划分组建活动实施专项服务。
二、老年患者的心态及护理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老年患者的心态及护理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预见性防范对策在降低内科老年患者护理安全隐患中的作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2)心理护理对老年结肠镜检查患者负性情绪及护理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SDS、SAS评分 |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 |
2.3 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
2.4 两组患者检查依从性对比 |
3 讨论 |
(3)个案工作介入养老院失能老人社会支持缺失问题研究 ——以桂林市T医养结合养老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现实意义 |
(三)国内外相关文献回顾 |
1.国外文献回顾 |
2.国内文献回顾 |
3.文献评述 |
(四)基本概念界定 |
1.医养结合养老院 |
2.失能老人 |
3.个案工作 |
(五)理论基础 |
1.社会支持理论 |
2.生态系统理论 |
(六)研究内容与思路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思路 |
(七)研究方法 |
1.观察法 |
2.访谈法 |
3.社会工作行动研究法 |
二、T养老院失能老人社会支持缺失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一)T养老院的基本情况 |
1.机构的运行现状 |
2.入住老人的情况 |
(二)养老院失能老人的需求评估 |
1.日常生活照顾方面 |
2.医疗健康服务方面 |
3.心理情感慰藉方面 |
4.社会交往参与方面 |
(三)养老院失能老人社会支持缺失问题的表现 |
1.正式及非正式系统所给予的经济支持力度小 |
2.失能老人所能获得的生活照料支持不充分 |
3.医疗资源有限,医疗服务支持不完善 |
4.精神慰藉的忽视使得老人情感支持难满足 |
5.失能老人所需的社交支持明显不足 |
(四)养老院失能老人社会支持缺失问题的原因分析 |
1.国家相关的政策保障不足 |
2.养老机构的服务功能不健全 |
3.医养结合实践不充分 |
4.失能老人与其家人的亲情关系淡薄 |
5.失能老人个人的社会交往程度低 |
三、个案工作介入养老院失能老人社会支持缺失问题的实践探索 |
(一)案主基本情况介绍 |
(二)接案与建立专业关系 |
(三)预估 |
1.服务对象的问题分析 |
2.老年个案工作介入模式运用 |
(四)服务计划的制定 |
1.服务目标 |
2.服务计划 |
(五)介入过程 |
1.第一阶段:情绪调整 |
2.第二阶段:改善支持 |
3.第三阶段:强化支持 |
(六)评估 |
1.过程评估 |
2.结果评估 |
3.服务对象评估 |
(七)结案与跟进 |
四、个案工作在失能老人社会支持缺失问题运用中的反思与建议 |
(一)实务工作的反思与讨论 |
1.对实务工作的反思 |
2.对理论运用的反思 |
3.对相关专业伦理问题的反思 |
(二)改进个案工作服务效果的建议 |
1.扎根服务场地,开展系统性服务 |
2.提升社工专业素质,为失能老人获取有效支持 |
3.灵活运用社会工作介入方法,推动服务多元化发展 |
(三)改善养老院失能老人社会支持缺失问题的相关建议 |
1.促进失能老人心态转变,提升人际交往支持 |
2.增强家属对老人的关怀,发挥家庭支持作用 |
3.完善养老机构服务功能,提高养老服务水平 |
4.推动医养结合实践,为失能老人获取更多医疗支持 |
5.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完善相关保障政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养老机构失能老人访谈提纲 |
附录二:ADL评定量表 |
附录三: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 |
致谢 |
(4)个案工作在老年癌末患者临终关怀服务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3.文献述评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四)理论工具 |
1.优势视角理论 |
2.社会支持理论 |
(五)概念界定 |
1.个案工作 |
2.癌末患者 |
3.临终关怀 |
一、N医院老年癌末患者临终关怀服务现状和问题 |
(一)N医院老年癌末患者临终关怀服务现状 |
1.医院人员构成及工作分工 |
2.医院场地及设施情况 |
3.医院临终关怀服务开展情况 |
(二)老年癌末患者临终关怀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
1.没有关注到老年癌末患者的特殊性 |
2.在“居家式临终关怀”方面所提供的服务有限 |
3.临终关怀服务资源缺乏 |
二、个案社会工作介入老年癌末患者临终关怀服务的优势分析和设计依据 |
(一)个案社会工作介入老年癌末患者临终关怀服务的优势分析 |
1.服务理念上的优势 |
2.服务方法上的优势 |
3.服务原则上的优势 |
(二)个案社会工作介入老年癌末患者临终关怀服务的设计依据 |
1.专业化服务依据 |
2.理论依据 |
三、个案工作在老年癌末患者临终关怀服务中的应用 |
(一)接案 |
1.应用前的准备 |
2.初步建立联系 |
(二)问题判断与需求评估 |
1.问题判断 |
2.需求评估 |
(三)服务方案设计 |
1.服务目标 |
2.方案设计 |
(四)服务方案的实施 |
1.第一阶段:讲授护理技巧,提供健康资讯 |
2.第二阶段:释放心理压力,缓解负面情绪 |
3.第三阶段:缓和家庭矛盾,感受亲情温暖 |
4.第四阶段:引导生命回顾,完成未了心愿 |
5.第五阶段:关注患者家属,提供心理咨询 |
(五)结案与评估 |
1.结案 |
2.评估 |
3.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社会工作介入日间照料中心发展困境的研究 ——以天津市某日间照料中心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研究 |
1.2.2 国外研究 |
1.2.3 简要评述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理论基础 |
1.4.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1.4.2 ERG理论 |
1.4.3 社区照顾理论 |
1.5 相关概念界定 |
1.5.1 社会工作 |
1.5.2 社区日间照料中心 |
第二章 日间照料中心发展现状及困境分析 |
2.1 日间照料中心发展现状 |
2.1.1 日间照料中心产生的背景 |
2.1.2 日间照料中心发展现状 |
2.2 日间照料中心的发展困境 |
2.2.1 日间照料中心专业人才少 |
2.2.2 日间照料中心的服务供需存在矛盾 |
2.2.3 日间照料中心的设施发挥效率不高 |
2.2.4 日间照料中心依附性发展带来的困境 |
第三章 社会工作介入日间照料中心的专业优势和可行性分析 |
3.1 社会工作介入日间照料中心的专业优势 |
3.1.1 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 |
3.1.2 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 |
3.1.3 社会工作拥有专业的人才队伍 |
3.2 社会工作介入日间照料中心的可行性 |
3.2.1 日间照料中心与社会工作的目标群体具有一致性 |
3.2.2 日间照料中心提供专业岗位 |
3.2.3 国家对日间照料中心发展的政策扶持 |
第四章 社会工作介入日间照料中心的实务探索 |
4.1 社会工作介入日间照料中心的案例背景 |
4.1.1 L日间照料中心简介 |
4.1.2 L日间照料中心服务需求分析 |
4.2 社会工作介入日间照料中心的实务过程 |
4.2.1 个案工作 |
4.2.2 小组工作 |
4.3 社会工作介入日间照料中心的成效评估 |
4.3.1 提升了老年人的个人能力和信心 |
4.3.2 提高了日间照料中心的服务品质 |
4.3.3 营造了社区居家养老的良好家庭环境和社区环境 |
第五章 社会工作介入日间照料中心的反思及其对策建议 |
5.1 社会工作介入日间照料中心的反思 |
5.1.1 发挥了日间照料中心设施的作用 |
5.1.2 日间照料中心的服务供需矛盾得到一定缓解 |
5.1.3 社会工作的认可度需要提高 |
5.1.4 社工专岗的职业能力有待提升 |
5.2 社会工作介入日间照料中心的对策建议 |
5.2.1 传扬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 |
5.2.2 提高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度 |
5.2.3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
5.2.4 灵活使用社会工作介入方法 |
5.3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访谈提纲 |
附录 B:部分日间照料中心相关政策文件汇总 |
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和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6)护士适应性领导力及其提升对策框架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1 概述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适应性领导力及其提升对策的研究现状 |
1.2.2 国内适应性领导力及其提升对策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基于循证初步构建护士适应性领导力及其提升对策的基本框架 |
1.3.2 基于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构建护士适应性领导力及其提升对策框架 |
1.4 技术路线图 |
2 基于循证初步构建护士适应性领导力及其提升对策的基本框架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方法 |
2.2.1 检索策略 |
2.2.2 文献的纳入、排除标准 |
2.2.3 文献筛选 |
2.2.4 文献质量评价与资料提取 |
2.2.5 证据汇总 |
2.3 质量控制 |
2.3.1 研究者的自身准备 |
2.3.2 控制选择偏倚 |
2.3.3 控制实施偏倚 |
2.4 研究结果 |
2.4.1 文献筛选结果 |
2.4.2 文献质量评价及资料提取结果 |
2.4.3 证据汇总结果及基本框架 |
3 基于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构建护士适应性领导力及其提升对策框架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方法 |
3.2.1 拟定专家函询问卷 |
3.2.2 函询专家的遴选 |
3.2.3 函询过程 |
3.2.4 数据的统计分析 |
3.2.5 条目筛选 |
3.3 质量控制 |
3.3.1 编制函询问卷 |
3.3.2 遴选专家 |
3.3.3 发放与回收问卷 |
3.3.4 整理资料 |
3.4 研究结果 |
3.4.1 专家的基本情况 |
3.4.2 第1 轮函询结果 |
3.4.3 第2 轮函询结果 |
3.4.4 两轮函询的可靠性分析 |
3.4.5 确立框架 |
4 讨论 |
4.1 构建护士适应性领导力及其提升对策框架的必要性 |
4.2 护士适应性领导力及其提升对策框架的科学性分析 |
4.3 护士适应性领导力及其提升对策框架的可靠性分析 |
4.4 护士适应性领导力及其提升对策框架的条目分析 |
4.4.1 护士适应性领导力 |
4.4.2 适应性领导力提升对策 |
5 总结 |
5.1 研究的结论 |
5.2 研究的创新性 |
5.3 研究的局限性与进一步的研究设想 |
5.3.1 研究的局限性 |
5.3.2 进一步的研究设想 |
附录 |
参考文献 |
综述 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培养的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7)医务社会工作介入失能老人的服务研究 ——以重庆市渝中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失能老人养老服务问题日益凸显 |
1.1.2 失能老人服务体系仍不建全 |
1.1.3 医务社会工作弥补失能老人养老服务的不足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主要概念界定 |
1.3.1 失能老人 |
1.3.2 医务社会工作 |
1.4 理论基础 |
1.5 研究设计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方法 |
1.5.3 研究亮点 |
第2章 相关文献综述 |
2.1 失能老人养老服务研究 |
2.1.1 国外关于失能老人养老服务的研究 |
2.1.2 国内关于失能老人养老服务的研究 |
2.2 社会工作介入失能老人的服务研究 |
2.2.1 国外的社会工作介入失能老人服务研究 |
2.2.2 国内的社会工作介入失能老人服务研究 |
2.3 医务社会工作介入失能老人的服务研究 |
2.3.1 国外关于医务社会工作的研究 |
2.3.2 国内关于医务社会工作的研究 |
2.4 简要评述 |
第3章 重庆市渝中区失能老人养老服务现状及问题 |
3.1 失能老人的服务现状 |
3.1.1 失能老人养老服务工作情况 |
3.1.2 失能老人基本情况及需求 |
3.1.3 影响失能老人健康状况的因素 |
3.2 失能老人服务存在的问题 |
3.2.1 大部分失能老人仍没有机会享受经济补贴 |
3.2.2 失能老人养老服务供给尚未成体系 |
3.2.3 养老服务过程中社会支持网络建设薄弱 |
3.3 失能老人服务的困境 |
3.3.1 心理负担 |
3.3.2 经济负担 |
3.3.3 照护负担 |
第4章 医务社会工作介入失能老人的服务实践 |
4.1 医务社会工作介入失能老人服务的可行性 |
4.1.1 社会支持理论的支持 |
4.1.2 医务社会工作队伍的专业性 |
4.2 医务社会工作服务架构 |
4.2.1 服务对象 |
4.2.2 服务方式 |
4.3 实践情况 |
4.3.1 个案服务的实践情况 |
4.3.2 小组活动的实践情况 |
第5章 医务社会工作介入失能老人服务的效果分析 |
5.1 对失能老人的效果分析 |
5.1.1 实验组失能老人量表前后得分变化情况分析 |
5.1.2 对照组自身量表前后得分变化情况分析 |
5.1.3 实验组与对照组量表得分变化情况对比分析 |
5.2 对失能老人家属的效果分析 |
5.2.1 实验组家属在服务前后的焦虑、抑郁情况变化分析 |
5.2.2 对照组家属在服务前后的焦虑、抑郁情况变化分析 |
5.2.3 实验组与对照组家属在服务前后的焦虑、抑郁变化情况对比分析 |
第6章 医务社会工作介入失能老人服务的对策建议 |
6.1 发挥好政府的引导作用 |
6.2 发挥好社区的促进作用 |
6.3 发挥好家庭的关键作用 |
6.4 发挥好社会组织的协调作用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失能老人养老服务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二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情况 |
(8)济南市居家老年人医养护一体化健康服务需求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意义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医养护一体化养老模式 |
1.1 概念 |
1.2 医养护一体化养老模式政策依据 |
1.3 医养护一体化养老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 |
1.4 医养护一体化发展现状 |
2 自我健康管理 |
2.1 概念 |
2.2 自我健康管理的研究现状 |
2.3 自我健康管理的影响因素 |
3 研究理论依据 |
3.1 积极老龄化 |
3.2 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
3.3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
4 小结 |
第二章 医养护一体化社区居家养老健康服务需求的质性访谈 |
1 研究对象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形成访谈提纲 |
2.2 资料收集与分析 |
2.3 伦理性考虑 |
3 访谈结果 |
3.1 访谈对象的一般资料 |
3.2 访谈内容转录稿 |
3.3 访谈结果 |
4 讨论 |
4.1 部分老年人对养老持乐观心态,养老观念转变 |
4.2 老年人希望获得专业的社区卫生服务 |
4.3 部分老年人渴望生活照顾 |
4.4 大部分老年人重视对健康的管理 |
4.5 多数老年人需要精神文化活动 |
4.6 中医养生服务需求迫切 |
4.7 老年人承担较大经济压力 |
4.8 大部分老年人希望养老模式日益完善 |
5 结论 |
第三章 医养护一体化社区居家养老健康服务需求问卷的编制 |
1 调查表的编制与修订 |
1.1 成立研究小组 |
1.2 编制调查问卷 |
1.3 专家函询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专家基本情况 |
2.2 专家积极系数 |
2.3 专家意见权威程度 |
2.4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
2.5 专家意见集中程度 |
2.6 两轮专家函询结果 |
3 预调查与信效度检验 |
第四章 医养护一体化社区居家养老健康服务需求的现状调查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纳入排除标准 |
1.2 样本量 |
2 研究工具 |
2.1 一般资料调查表 |
2.2 医养护一体化社区居家养老健康服务需求问卷 |
2.3 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工具 |
2.4 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量表 |
3 资料收集 |
4 统计学方法 |
5 质量控制 |
5.1 研究设计阶段 |
5.2 问卷收集 |
5.3 统计学处理过程 |
6 伦理性考虑 |
研究结果 |
1 社区老年人一般状况 |
1.1 老年人一般资料 |
1.2 老年人疾病情况 |
1.3 老年人对养老模式的认知 |
1.4 老年人医养护一体化社区居家养老健康需求得分情况 |
1.5 老年人工具性日常活动能力得分情况 |
2 医养护一体化社区居家养老健康服务需求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
3 医养护一体化社区居家养老健康服务需求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
4 医养护一体化社区居家养老健康服务需求与自我健康管理相关研究结果 |
4.1 老年人自我健康管理状况 |
4.2 医养护一体化社区居家养老健康服务需求与自我健康管理的关系 |
讨论 |
1 老年人一般资料分析 |
2 医养护一体化社区居家养老健康服务需求现状 |
3 医养护一体化社区居家养老健康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 |
3.1 受教育程度 |
3.2 养老承担费用 |
3.3 医疗付费方式 |
3.4 养老政策了解程度 |
3.5 家庭人均收入 |
4 医养护一体化社区居家养老健康服务需求与自我健康管理的关系 |
5 建议 |
5.1 加强医养护一体化养老模式宣传,转变养老观念 |
5.2 促进养老方式的成熟完善 |
5.3 提高老年人自我健康管理水平,加强健康管理 |
5.4 提高老年人主观能动性,鼓励部分需求的自我满足 |
5.5 建立基于“互联网+”与三方护理融合的养老模式 |
5.6 以需求为导向,提高社区医养护一体化养老服务供给能力 |
5.7 政府政策支持 |
结语 |
1 研究结论 |
2 研究创新性 |
3 研究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9)老年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小组实务研究 ——以H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能力提升小组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1、老龄化背景下常见慢性病的病发与死亡率极高 |
2、医疗资源短缺迫切要求慢性病患者强化自我管理 |
(二)研究意义 |
1、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
2、促进社会工作在老年慢性病自我管理领域的发展 |
3、将慢性病自我管理模式在小组工作中实践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1、老年高血压等慢性病自我管理的相关研究 |
2、社会工作介入老年高血压自我管理的研究 |
(四)研究内容 |
1、对象与目标 |
2、思路与框架 |
(五)研究方法 |
1、问卷法 |
2、访谈法 |
3、观察法 |
二、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1、慢性病 |
2、高血压 |
3、自我管理 |
(二)理论基础 |
1、社会学习理论 |
2、小组动力学理论 |
三、H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现状与提升需求 |
(一)H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基本情况 |
1、社区概况 |
2、老年高血压患者概况 |
(二)H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现状 |
1、疾病医学自我管理意识薄弱 |
2、日常生活自我管理动力不足 |
3、社会支持与情绪认知管理欠佳 |
(三)H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升需求 |
1、疾病医学管理层面:提升疾病医学管理能力 |
2、疾病日常生活管理层面:提高日常生活自我管理能力 |
3、疾病情绪认知管理层面:提升缓解负面情绪能力 |
四、H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小组的实务过程 |
(一)小组设计 |
1、小组基本信息 |
2、小组目标的设定 |
(二)组员招募与遴选 |
1、组员招募 |
2、组员遴选 |
(三)实施过程 |
1、形成期:建立信任,营造氛围 |
2、转折期:掌握技能,逐步赋权 |
3、成熟期:技能升级,组员主导 |
4、结束期:分享收获,保持进步 |
(四)成效评价 |
1、高血压知识掌握程度明显提高 |
2、高血压疾病医学管理能力提升显着 |
3、高血压日常生活管理能力有一定提高 |
4、疾病情绪认知管理主要体现在自信心增强 |
5、服务满意度高 |
(五)不足与反思 |
1、小组成员的同质性不高 |
2、小组内容难度与组员能力匹配度欠佳 |
3、小组成员的激励不够及时 |
五、提升老年慢性病患者能力提升小组成效的对策 |
(一)强调专业性,提高小组成效 |
1、精准把握需求,针对介入 |
2、搭建互助系统,实现互相支持 |
3、整合社区资源,多方联动介入 |
(二)注重艺术性,提高参与度与积极性 |
1、巧用生动语言,提高老年人主动参与意愿 |
2、注重小组互动,提高组员投入度 |
3、强调正强化,激发组员的主观能动性 |
(三)准确把握小组工作阶段性特征 |
1、小组筹备期: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
2、小组形成期:协助小组成员建立良好关系 |
3、小组转折期:激发小组凝聚力,促进学习 |
4、小组成熟期:加强互动,实现小组目标 |
5、小组结束期:进一步巩固小组成效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一)学术期刊文献 |
(二)学术着作 |
(三)学位论文 |
附件一 H社区老年人高血压自我管理需求调查问卷 |
附件二 高血压自我管理前测后测问卷 |
附件三 小组活动过程记录表 |
附件四 参加者意见反馈表 |
附件五 访谈提纲 |
致谢 |
附件 |
(10)“身心灵”全人健康模式提升心衰患者自我效能感的研究 ——以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针对心衰患者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现状 |
1.3.2 医务社工介入心衰群体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3 针对身心灵全人健康模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1.4.1 核心概念 |
1.4.2 理论基础 |
1.5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
2 研究环境介绍及实务过程设计 |
2.1 研究环境介绍 |
2.1.1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务社工部简介 |
2.1.2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简介 |
2.2 医务社会工作的可介入空间 |
2.2.1 身:身体行动不便,适应环境难 |
2.2.2 心:情绪波动大,缺乏自信心 |
2.2.3 灵:不良的人生信念和态度 |
2.3 接案与建立专业关系 |
2.3.1 接案失败之经验借鉴 |
2.3.2 个案工作专业关系建立 |
2.3.3 小组活动延续与准备 |
2.4 服务对象的困境及需求分析 |
2.4.1 身体健康层面 |
2.4.2 心理问题层面 |
2.4.3 精神世界层面 |
2.5 服务计划制定与实施 |
2.5.1 个案工作服务计划制定 |
2.5.2 小组工作服务计划制定 |
2.5.3 服务计划的实施 |
3 养身:守好健康生活的首要关卡 |
3.1 对自身疾病的认知 |
3.2 身体健康介入 |
3.2.1 手指操练习 |
3.2.2 “病房里的课堂” |
3.2.3 做身体检查 |
3.3 医务社工扮演的角色 |
3.3.1 教育引导者 |
3.3.2 临床诊断协助者 |
3.4 服务过程遇到的困境 |
3.4.1 医务社工角色定位不清,专业价值难以体现 |
3.4.2 医务社工专业教育缺乏,未能满足角色期待 |
3.4.3 个案刻意回避,小组设计不断调整 |
3.4.4 服务对象较为被动,小组活动成员招募难 |
4 养心:书写身心相悦的和谐篇章 |
4.1 对不良情绪的认知 |
4.2 心理健康介入 |
4.2.1 正念冥想减压练习 |
4.2.2 呼吸练习 |
4.2.3 音乐与情绪 |
4.3 医务社工扮演的角色 |
4.3.1 信息提供者 |
4.3.2 心理治疗师 |
4.4 服务过程遇到的困境 |
4.4.1 医务社工社会知晓率低,难以建立信任关系 |
4.4.2 患者目的直接,经济需求意愿强烈 |
4.4.3 患者认知能力不足,积极性被打压 |
4.4.4 患者行动不便、表述不清,言语沟通困难 |
4.4.5 医务社工专业认同感低,自身立场不坚定 |
5 养神:奏响超然自得的美好生活 |
5.1 对生命存在价值的讨论 |
5.2 精神层面介入 |
5.2.1 “一份情书”:增进社交能力 |
5.2.2 “欢乐华尔兹”:自我价值升华 |
5.3 医务社工扮演的角色 |
5.3.1 临终关怀者 |
5.3.2 院后回访者 |
5.4 服务过程遇到的困境 |
5.4.1 患者住院周期短,小组活动难以衔接 |
5.4.2 患者存在“趋避”的两极情感 |
5.4.3 反馈趋于形式化,帮扶效果不稳定 |
5.4.4 实务过程多采用“选择性”服务 |
6 对整个服务过程的评估 |
6.1 案主及家属对服务过程的评价 |
6.2 病友对社工服务的体会 |
6.3 医护人员对社工服务的评价 |
6.4 医务社工的自我反思 |
7 结论与反思 |
7.1 对研究结果的讨论 |
7.1.1 “个案+小组”的服务模式 |
7.1.2 身心灵全人健康模式的应用 |
7.1.3 身心灵各层面的角色表现 |
7.2 对实践过程的反思 |
7.2.1 缩短小组活动周期 |
7.2.2 地方本土社工参与 |
7.2.3 培养小组“意见领袖” |
7.2.4 引入专业社工机构 |
7.2.5 “包容接纳+适度宣传” |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访谈提纲 |
附录2:服务满意度量表 |
致谢 |
四、老年患者的心态及护理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预见性防范对策在降低内科老年患者护理安全隐患中的作用效果[J]. 董杨婷. 中国社区医师, 2022(02)
- [2]心理护理对老年结肠镜检查患者负性情绪及护理质量的影响[J]. 陈杰,宋苏华,王屹然,乔春艳. 心理月刊, 2021(24)
- [3]个案工作介入养老院失能老人社会支持缺失问题研究 ——以桂林市T医养结合养老院为例[D]. 王朝强.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4]个案工作在老年癌末患者临终关怀服务中的应用[D]. 王利春.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5]社会工作介入日间照料中心发展困境的研究 ——以天津市某日间照料中心为例[D]. 王洁. 天津理工大学, 2021(08)
- [6]护士适应性领导力及其提升对策框架的构建[D]. 陈思思. 湖州师范学院, 2021(12)
- [7]医务社会工作介入失能老人的服务研究 ——以重庆市渝中区为例[D]. 田茂宇. 重庆工商大学, 2021(09)
- [8]济南市居家老年人医养护一体化健康服务需求的调查研究[D]. 徐翠.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9]老年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小组实务研究 ——以H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能力提升小组为例[D]. 李淑玲.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10]“身心灵”全人健康模式提升心衰患者自我效能感的研究 ——以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为例[D]. 韩建军.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0)
标签: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论文;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论文; 养老服务论文; 社会支持论文; 失能老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