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层建筑外墙饰面砖防坠落施工法(论文文献综述)
丁颖[1](2018)在《高层新型工业化住宅设计与建造模式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我国亟待提高的城市化水平与紧缺的城市土地资源共同决定了住宅高层化、工业化这一发展方向。为完善我国高层住宅的技术体系、改变技术同质化倾向、改进原有粗放的管理模式,探索让普通民众乐于接受、适合国情的高层工业化住宅设计—建造模式,本文通过研究文献、实地调查、结合建筑实例进行跨学科的探索,提出一套符合当前愿景的高层工业化住宅设计—建造模式。论文首先通过梳理国外、国内高层工业化住宅的发展历程,研究设计与建造模式以及相关技术体系、理论的演变与发展,通过比较与分析,找出我国已有体系的不足,以及解决这一问题的技术策略。在此基础之上,构建了基于构件体系的高层工业化住宅面向建造的产品设计理论及整套标准化设计、空间设计原则与方法;同时,结合案例及既有研究成果,提出基于钢筋混凝土现浇工业化的新型建造模式理论,在当前钢筋混凝土现浇建造的四大技术体系的基础上,找出其不足并进行技术优化,探索新型现浇工业化建造方法,并提出构件三级工业化装配建造原理;此外,以BIM技术、物联网技术为技术支撑,进行BIM信息化协同平台搭建,提出构件分类和编码新方法,为设计—建造一体化协同工作提供技术保障。论文从设计与建造模式的角度出发,梳理了高层工业化住宅发展的技术脉络,提出了基于构件体系的、面向建造工业化的产品设计模式的整套设计方法论,填补了国内相关研究的空白;构建了基于新型钢筋混凝土现浇工业化的建造模式理论,提出高层工业化住宅构件三级工业化装配原理,拓展了我国高层工业化住宅的研究角度和研究内容;提出设计—建造全过程协同的理论,并进行基于BIM技术和物联网技术支撑下信息化协同平台搭建,提出构件分类和构件编码的新方法,为我国实现住宅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新思路。
艾克思[2](2016)在《高层建筑外墙饰面砖防坠落施工》文中提出在当前的建筑施工中,高层建筑外墙饰面砖是一种全新的施工环节,可以让建筑的外观变得更加美观。但是外墙饰面砖在施工的过程中却极容易出现坠落的现象,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将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本文提出了一项防坠落的施工技术,并且针对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找出有效的解决措施,这样可以为今后高层建筑外墙饰面砖的防坠落施工起到一定的作用,让我国的建筑行业朝着更美好的方向发展。
刘宇明[3](2015)在《高层建筑外墙饰面砖防坠落施工》文中提出在很多高层建筑外墙饰面砖工程中,普遍存在坠落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建筑物结构的稳定性,还极大的危及了现场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为此,通过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针对高层建筑外墙饰面砖防坠落施工进行了研究讨论,从而得出相关结论。
李福[4](2015)在《高层建筑外墙饰面砖防坠落的施工方法》文中研究表明高层建筑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常见,施工工程对施工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无论是在施工材料的选择还是在施工技术的应用中都应该符合建筑施工的要求。通过多年的深入研究和施工经验的积累,对于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上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建筑施工中的病害问题也日益突出,其中比较严重的就是高层建筑的外墙饰面出现了脱落的现象。因此,施工人员需要针对这一问题来提出规范的防治措施,进而提升建筑工程的稳定性。
邵岩[5](2014)在《高层建筑外墙饰面砖防坠落施工方案》文中研究指明在现代化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于居住空间的需求逐渐增大,但受到城市用地面积的限制,建筑只能够不断扛长,以满足人们的需求。而在高层建筑中,外墙装饰是展现建筑物美观的重要因素,但是在外墙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不当,极容易导致饰面砖坠落,出现安全事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就高层建筑的外墙饰面砖施工中防坠落方案进行分析,以供大家参考。
张璐璐[6](2013)在《高层建筑外墙饰面砖防坠落施工》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就外墙饰面砖防坠落施工技术进行分析,针对一些常见问题提出有效的控制措施。
李杨[7](2014)在《砖作为建筑表皮的表现力研究》文中指出在当代建筑理论回归建筑本体,在越来越关注建筑材料和建筑表皮的形势下,砖作为一种传统意义上的建筑材料,几经沉寂,近来也以表皮的姿态出现在一些所谓文化建筑,或者小型居住建筑之中。研究分析砖作为建筑表皮的表现力,与传统上砖作为主要建筑材料时代的表现相对比,整理归纳出砖表皮的表现特征和实现其表现力的特殊手段,一是可以认清当今砖表皮表现与传统表现的异同,二是拨开建筑宣传与个人设计崇拜的迷雾,对砖表皮的意义进行剖析,认清语言游戏背后的实际意义,探讨其必要性和可行性。三是举一反三,希望对今后的建筑表皮设计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本文专注于砖作为建筑表皮材料的表现力研究,结合大量的建筑实例与具体分析,从客观造型表现和主观认知心理体验两个不同角度,通过对于砖表皮的色彩,形态,肌理,质感的表现,归纳总结具体分析了建筑砖建筑表皮的细部表现,组合表现和技术表现,整理出了砖能作为建筑表皮的表现方式以及特性特征,明确砖作为建筑表皮的具体意义。全文首先从两个层面界定了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砖作为建筑表皮材料和表现力研究。然后以时间顺序为轴,简要介绍砖做表皮的应用发展历史,分析了建筑技术的进步给砖建构带来的解放并继而产生了新的砖语言,并且简要介绍了砖的技术特性,主要是他的性能和外形特征,和砖材料特有的加工工艺。砖作为建筑表皮材料的表现特点是基于其自身的技术特性,从材料的色彩,形态和质感;材料的连接,材料的转角和收头来体现材料的细部表现力。而从砖表皮中材料的形状的组合,色彩组合,和肌理的组合以及表皮与建筑形态,表皮与光线和环境的组合可以实现砖表皮的组合表现力。砖作为建筑表皮的技术表现主要是体现在其构造特点和应用与砖表皮的相关构造技术。正是基于砖表皮的细部特征,组合技术和构造特性,形成的多样的基于砖特性的表情和形态。横向比较,国内外对砖表皮的态度大同小异,竖向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砖作为建筑表皮材料的作品将会往小众化和个性化发展。
喻杰[8](2013)在《剪力墙复合加气混凝土保温体系粘结性能及裂缝控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加气混凝土复合墙保温体系是由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层、加气混凝土保温层以及外墙饰面层组成的新型复合墙保温体系。这种复合墙体系不但能够满足节能65%的要求,同时还综合了外墙内保温体系以及外墙外保温体系的优点,把保温、隔热、防火以及抗震等性能综合在了一起。不仅如此,相对于其他墙体保温体系来说复合墙保温体系在节省工程造价以及节省建筑使用空间方面也具有较大的优势。针对这一新型的墙体保温体系,通过试验和分析计算,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根据复合墙体系各层界面在环境和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实际受力情况,设计了一套用于测量混凝土结构在拉-剪复合受力作用下粘结强度的试验仪器。2)通过试验的方法测定了混凝土与加气混凝土之间在不同的拉-剪复合受力下的粘结强度;总结归纳出了试件破坏的三种主要形式并分析了其对应的原因;利用数据拟合的方法得到了混凝土与加气混凝土在复合受力情况下的破坏准则;并测试界面剂对试件粘结强度的影响。3)通过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界面剂以及不同的粘结砂浆组分对加气混凝土与外墙瓷砖之间粘结性能的影响,得到了普通水泥砂浆不能满足粘结要求的结论,并研制了适用于复合墙体系的专用瓷砖粘结砂浆。4)采用复合材料力学中的力学模型分析并得到了加气混凝土与剪力墙的内力分量及应力分量,同时结合前文得到的界面破坏准则提出了在加气混凝土表面划设分仓缝的方法来控制裂缝产生的措施;并根据复合墙体系土本身的特点,研制了复合墙配套用的分仓缝嵌缝密封胶。本文研究的成果为加气混凝土复合墙体系的研究提供了经验积累,为今后复合墙体系在实际工程当中的应用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王舒扬[9](2011)在《我国华北寒冷地区农村可持续住宅建设与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基于“寒冷气候区住宅节能技术标准与专题论证研究”课题(2008BAJ08B12-02),对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等地18个镇42户农宅进行实地调研。调研对象在建筑设计、能源利用、营建方式、用能设备、基础设施等方面都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导致农宅建设问题的直接诱因来自政策、经济、人力资源、思想观念多个层面,而我国城乡二元的结构矛盾与人地关系紧张的国情矛盾是导致农宅建设问题的根本原因。在此背景下,华北地区农村可持续住宅建设和设计的宏观定位是以农村居民的利益为核心,以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使可持续农宅的建设在农村经济、社会、生态复合循环系统中发挥积极作用。研究分析了国家政策、民众参与、经济发展、规划定位在可持续农宅建设中的作用,提出创建支持可持续农宅建设与设计外部宏观环境的构想,即“欲支农,功夫在宅外”。研究从“适居”与“宜居”两个角度探讨了可持续农宅建筑设计与环境设计的手段。可持续农宅对于“适居”的追求,体现在运用适应性空间设计手段,通过住宅构件部品化、支撑体与可分体分离、弹性空间设计,颠覆预设农宅布局静止不变的传统思想,使农宅在空间上具有灵活性和包容性,以适应家庭生活横向的差异性和纵向的动态性;可持续农宅对于“宜居”的追求,体现在对农宅内外环境的设计中,提出以视觉设计、听觉设计、触觉设计、嗅觉设计作为自然美的表达途径,挖潜农村生活亲近自然的独特魅力。研究从“开源、节流”两方面探讨了可持续农宅的能源利用手段。“开源”即“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探讨了华北地区农宅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的手段;“节流”即“高效利用能源”,借鉴城市住宅的设计经验,结合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及建材资源特色,通过墙体、地面、地下构件、屋面、门窗、热桥处理的设计,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黄凯[10](2010)在《高层建筑外墙饰面砖防坠落施工工艺》文中提出由于施工外墙饰面砖基层处理及铺贴方法不妥,各地曾多次出现外墙面砖甚至连同基层一起坠落的事故。必须在基层处理和铺贴方法上狠下工夫,才能保证面砖铺贴质量,现提出以下关于铺贴外墙面砖的施工工艺。
二、高层建筑外墙饰面砖防坠落施工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层建筑外墙饰面砖防坠落施工法(论文提纲范文)
(1)高层新型工业化住宅设计与建造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城市住宅的高层化和高层住宅的工业化趋势 |
1.1.2 工业化背景下传统建筑设计与建造模式的反省与思考 |
1.1.3 我国住宅产业化面临的困境 |
1.1.4“唯预制装配式”工业化住宅的困惑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1.2.1 工业化 |
1.2.2 建筑工业化与住宅工业化 |
1.2.3 工业化住宅与装配式住宅 |
1.2.4 高层住宅 |
1.2.5 高层工业化住宅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
1.3.1 住宅工业化的研究 |
1.3.2 高层工业化住宅的研究 |
1.3.3 目前国内研究的不足之处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1 问题提出 |
1.4.2 研究的目的 |
1.4.3 研究的意义 |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1.6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高层工业化住宅的设计与建造模式的历史沿革及相关理论 |
2.1 国外高层工业化住宅设计—建造的演变与发展研究 |
2.1.1 历史与社会背景 |
2.1.2 高层住宅工业化建造工艺的萌芽:1990s~2010s |
2.1.3 大量性与个性化:1940s~1960s |
2.1.4 体系化、通用化与多样化:1970s~1990s |
2.1.5 智能化与可持续:21 世纪 |
2.2 我国高层工业化住宅设计——建造的演变与发展研究 |
2.2.1 历史与社会背景 |
2.2.2 高层住宅工业化技术的起步:1950s~1970s |
2.2.3 预制装配体系的的没落和现浇体系的兴起:1980s~1990s中期 |
2.2.4 预制装配整体式工业化住宅的复兴:1990s末期 ~2010s |
2.2.5 科学工业化模式的探索:2010s至今 |
2.2.6 香港与台湾地区高层工业化住宅设计—建造的演变与发展研究 |
2.3 高层工业化住宅设计—建造相关理论研究 |
2.3.1 工业化建造方式的相关理论 |
2.3.2 高层工业化住宅结构体系的材料分类 |
2.3.3 高层工业化住宅的结构体系 |
2.3.4 体系的专用与通用理论 |
2.4 对我国高层工业化住宅技术策略的启示 |
2.4.1 总结与评述 |
2.4.2 对我国高层工业化住宅发展技术策略的启示 |
第三章 基于构件体系的高层工业化住宅设计模式 |
3.1 建筑构件体系 |
3.1.1 建筑构件体系的定义 |
3.1.2 建立建筑构件体系的重要性 |
3.1.3 信息技术对建筑构件体系的影响 |
3.2 构件体系的分类原则 |
3.2.1 科学性和体系化原则 |
3.2.2 唯一性原则 |
3.2.3 等寿命周期的原则 |
3.2.4 建造流程为准的原则 |
3.2.5 重连接逻辑的原则 |
3.3 构件体系的分类方法与步骤 |
3.3.1 分类方法 |
3.3.2 分类步骤 |
3.4 高层工业化住宅构件体系的分类 |
3.4.1 结构体系 |
3.4.2 外围护体系 |
3.4.3 内分隔体系 |
3.4.4 内装修体系 |
3.4.5 管线设备体系 |
3.5 基于构件体系的高层工业化住宅设计模式 |
3.5.1 面向工业化建造的产品设计模式 |
3.5.2 基于构件体系的高层工业化住宅设计原则 |
3.5.3 基于构件体系的高层工业化住宅标准化设计方法 |
3.5.4 基于构件体系的高层工业化住宅空间设计原则与方法 |
第四章 基于新型钢筋混凝土现浇工业化技术体系的高层工业化住宅建造模式 |
4.1 钢筋混凝土现浇工业化 |
4.1.1 现浇工业化概念廓清 |
4.1.2 钢筋混凝土现浇技术的发展 |
4.1.3 既有现浇建造体系解读 |
4.1.4 当前建造体系的评述与启示 |
4.2 钢筋混凝土建造模式的四大技术体系 |
4.2.1 混凝土体系 |
4.2.2 模板体系 |
4.2.3 钢筋体系 |
4.2.4 脚手架体系 |
4.3 新型钢筋混凝土现浇工业化建造的目标 |
4.3.1 充分发挥混合一体化材料特性 |
4.3.2 实现整体性与可靠性 |
4.3.3 追求经济性与适应性 |
4.3.4 现场化与工厂化的优化结合 |
4.4 基于新型钢筋混凝土现浇工业化的高层工业化住宅建造技术体系架构 |
4.4.1 混凝土工厂化、商品化 |
4.4.2 结构体刚性钢筋笼生产工厂化、建造装配化 |
4.4.3 模架工具化、模板一体化 |
4.4.4 架子装备化 |
4.4.5 建造智慧化 |
4.5 基于新型钢筋混凝土现浇工业化的高层工业化住宅构件的三级工业化装配建造 |
4.5.1 一级工业化装配——标准件的生产 |
4.5.2 二级工业化装配——组合件的生产 |
4.5.3 三级工业化装配——整体性连接 |
第五章 基于BIM信息化平台的高层工业化住宅设计—建造协同 |
5.1 协同的概念及设计—建造协同的支撑技术 |
5.1.1 协同的概念 |
5.1.2 BIM技术概述 |
5.1.3 物联网与电子定位技术 |
5.2 设计—建造关联性的演化进程 |
5.2.1 远古时代:建造的本源 |
5.2.2 手工艺时代:原生同一 |
5.2.3 机械化时代:分化自治 |
5.2.4 工业化时代:趋向并行 |
5.2.5 信息化时代:数字协同 |
5.3 基于BIM的设计—建造协同目标与原则 |
5.3.1 协同目标 |
5.3.2 基于BIM的设计—建造协同原则 |
5.4 基于BIM的高层工业化住宅设计—建造协同平台搭建 |
5.4.1 构件库的创建步骤及其关键技术 |
5.4.2 基于构件体系的构件分类与编号 |
5.4.3 建筑构件的编码体系 |
5.4.4 信息创建的插件体系 |
5.4.5 建筑构件定位追踪体系 |
5.5 设计—建造协同工作内容 |
5.5.1 设计阶段工作内容 |
5.5.2 生产阶段工作内容 |
5.5.3 构件运输阶段工作内容 |
5.5.4 建造阶段工作内容 |
第六章 装配式刚性钢筋笼高层保障性住房设计与建造实践 |
6.1 项目概况及场地布局 |
6.1.1 项目概况 |
6.1.2 场地布局 |
6.2 高层保障性工业化住宅构件体系设计 |
6.2.1 结构体系设计 |
6.2.2 外围护体系设计 |
6.2.3 内分隔体系设计 |
6.2.4 内装修体系设计 |
6.2.5 管线设备体系设计 |
6.3 新型钢筋混凝土现浇工业化建造体系的技术构成 |
6.4 构件的三级工业化装配式建造 |
6.4.1 工地工厂的准备 |
6.4.2 一级工业化装配:标准件工厂化生产 |
6.4.3 二级工业化装配:组合件现场化生产 |
6.4.4 三级工业化装配:构件工位上整体性连接 |
6.5 协同技术的运用 |
6.5.1 设计—建造协同实践 |
6.5.2 构件编码在项目中的应用 |
6.6 建造实践总结 |
第七章 结语 |
7.1 主要观点与结论 |
7.2 论文创新点 |
7.3 发展趋势与思考 |
参考文献 |
附录 |
31 层保障房主要建造图纸 |
作者简介 |
致谢 |
(3)高层建筑外墙饰面砖防坠落施工(论文提纲范文)
1 外墙面砖的施工工艺 |
2 基层处理 |
3 界面剂 |
4 基层抹灰 |
5 弹线排砖 |
5.1 排砖要求: |
5.2 安装各类型窗、留置滴水线。 |
(4)高层建筑外墙饰面砖防坠落的施工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外墙面砖的施工工艺介绍 |
2 各主要工序施工要求 |
3 结论 |
(7)砖作为建筑表皮的表现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研究缘起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 研究对象及其概念阐述 |
1.2.1 建筑的表皮概念 |
1.2.2 材料的表现力 |
1.2.3 建筑“表皮”与材料的“表现力” |
1.2.4 研究对象和范围 |
1.3 研究方法 |
1.3.1 研究的方法 |
1.3.2 研究框架 |
1.4 砖在建筑中的发展简介 |
1.4.1 砖的出现和应用概述 |
1.4.2 砖建筑在中国的应用发展 |
第二章 砖材料的技术特性 |
2.1 砖的分类 |
2.1.1 砖材料的分类 |
2.1.2 不同材料砖的特点 |
2.2 砖材料的性能和外形特征 |
2.2.1 砖材料的性能 |
2.2.2 砖材料的外形特征 |
2.3 砖材料的工艺 |
2.3.1 砖的制作工艺 |
2.3.2 砖的砌筑工艺 |
2.4 砖应用与建筑表皮的表现新原则与相关理论 |
2.4.1 砖材料的表现原则 |
2.4.2 砖材料表皮的整体表达 |
2.4.3 细部设计的符号传承 |
2.4.4 适宜技术 |
第三章 砖作为建筑表皮的表现力的构成 |
3.1 水平性砖构件:梁 |
3.2 垂直性砖构件:柱与扶壁 |
3.3 由垂直转向水平性线性构件:砖券 |
3.4 水平面性构件:地板,楼房,平屋顶 |
3.5 垂直性构件:墙 |
3.6 平面构件上的开洞和过梁及门、窗套 |
3.7 由垂直向水平转化的空间构件:拱顶——面的单向弯曲 |
3.8 由垂直向水平转化的空间构件:肋——线的三维弯曲 |
3.9 由垂直向水平转化的空间构件:穹隆—面的三维弯曲 |
3.10 简介拱和穹隆的基本建造方式 |
3.11 空间构件上的开洞处理 |
3.12 各个构件之间的连接总结 |
第四章 砖作为建筑表皮的表现力的形式 |
4.1 砖作为建筑表皮的细部表现力 |
4.1.1 砖表皮的形态特征 |
4.1.2 砖表皮的连接与固定 |
4.1.3 砖表皮的转角与收头处理 |
4.1.4 二次质感,三次质感与立体砌筑 |
4.1.5 砖作为建筑表皮的细部表现应注意的问题 |
4.2 砖作为建筑表皮的组合表现力 |
4.2.1 砖表皮组合表现的特点 |
4.2.2 材料形式与建筑形态的组合表现 |
4.2.3 砖表皮中材料色彩的组合表现 |
4.2.4 砖表皮中材料质感与肌理的组合表现 |
4.2.5 砖表皮中材料与光线、环境的组合 |
4.2.6 砖表皮的组合表现应注意的问题 |
4.3 砖作为建筑表皮的技艺表现力 |
4.3.1 构造以及材料技术的丰富 |
4.3.2 适宜技术与可持续生态技术 |
4.3.3 数字技术与建造 |
第五章 综合评价与未来展望 |
5.1 当代中国砖建筑的发展新趋势 |
5.1.1 砖建筑建造表皮化 |
5.1.2 计算机技术改变设计生产 |
5.1.3 设计与生产重组 |
5.1.4 砖属性发生巨大变化 |
5.2 对于当前砖建筑状态的理性思考 |
5.2.1 向务实方向转变 |
5.2.2 以适宜技术为前提的建筑技术 |
5.2.3 设计细节的深入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8)剪力墙复合加气混凝土保温体系粘结性能及裂缝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粘结的机理及其破坏形式 |
1.2.1 粘结机理 |
1.2.2 胶粘剂的破坏形式及其影响因素 |
1.2.3 粘结的破坏形式 |
1.3 不同材料间粘结性能研究现状 |
1.3.1 新老混凝土粘结性能及其研究现状 |
1.3.2 外墙外保温体系粘结性能研究现状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试验装置设计 |
2.1 设计思想及原理 |
2.2 试验装置说明 |
2.2.1 加载仪的组成 |
2.2.2 加载装置用途 |
2.2.3 正应力施加方式 |
2.2.4 界面剪力施加方式 |
2.2.5 加载仪操作步骤 |
2.2.6 试验数据的处理 |
第三章 复合墙体系混凝土- 保温层界面粘结强度研究 |
3.1 试验方案 |
3.2 量测内容 |
3.3 试验结果及破坏模式 |
3.3.1 试验结果 |
3.3.2 破坏模式 |
3.3.3 界面剂对界面粘结强度的影响 |
3.4 破坏准则 |
3.4.1 混凝土与加气混凝土界面的粘结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
3.4.2 材料破坏的破坏准则 |
3.4.3 粘结破坏的破坏准则 |
3.5 结语 |
第四章 复合墙保温体系饰面层粘贴面砖研究 |
4.1 前言 |
4.2 材料及测试方法 |
4.2.1 材料 |
4.2.2 试验方法 |
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4.3.1 界面剂对抹灰砂浆粘结性能的影响 |
4.3.2 砂浆性能对抹灰砂浆粘结强度的影响 |
4.3.3 不同瓷砖粘结砂浆对瓷砖粘结性能的影响 |
4.4 复合墙自保温体系专用瓷砖粘结砂浆的研制 |
4.4.1 瓷砖胶粘剂性能指标的确定 |
4.4.2 粘结砂浆掺料的选用 |
4.4.3 配比确定 |
4.5 结语 |
第五章 复合墙保温体系应力分析及裂缝控制 |
5.1 前言 |
5.2 复合墙体在温度应力作用下的力学模型 |
5.2.1 加气混凝土与剪力墙的内力分量 |
5.2.2 加气混凝土与剪力墙的应力分量 |
5.3 加气混凝土保温层裂缝分析与控制 |
5.3.1 空鼓、脱落 |
5.3.2 加气混凝土裂缝 |
5.3.3 饰面层抗裂措施 |
5.4 复合墙自保温体系分仓缝配套用嵌缝密封胶 |
5.4.1 聚氨酯密封胶的优点及化学组份的确定 |
5.4.2 底涂剂、衬垫材料及填缝深度的选择 |
5.4.3 体系分仓缝配套用嵌缝密封胶的确定 |
5.5 结语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 A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项目) |
(9)我国华北寒冷地区农村可持续住宅建设与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实践 |
1.2.1 国内外有关可持续住宅的研究成果 |
1.2.2 国内外有关农村可持续住宅的研究成果 |
1.3 研究对象的范围界定 |
1.3.1 有关"华北地区"的界定 |
1.3.2 有关"寒冷地区"的界定 |
1.3.3 有关"农村"的界定 |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 |
1.5 论文的框架与内容 |
1.6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问题探查——实地调研现状剖析 |
2.1 调研测试基本情况 |
2.1.1 调研目的 |
2.1.2 调研对象与时间 |
2.1.3 调研内容 |
2.2 农宅设计问题探析 |
2.2.1 农宅建设规模超标 |
2.2.2 空间设计使用不便 |
2.2.3 建筑形式缺少美感 |
2.2.4 缺少节能意识 |
2.3 农宅能源利用问题探析 |
2.3.1 太阳能利用现状 |
2.3.2 沼气利用现状 |
2.3.3 秸秆利用现状 |
2.3.4 生土利用现状 |
2.4 与农宅相关其它问题探析 |
2.4.1 农宅的营建方式 |
2.4.2 农宅用能设备 |
2.4.3 家庭人口构成 |
2.4.4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 |
2.4.5 土地利用与景观环境 |
2.5 小结 |
第三章 追本探源——农宅问题产生的根源与可持续农宅的宏观定位 |
3.1 农宅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 |
3.1.1 历史政策与未到位的农村改革 |
3.1.2 农村经济发展不充分 |
3.1.3 就地就业不成功 |
3.1.4 村民对本土文化无信心 |
3.2 农宅问题背后潜藏的深层次矛盾 |
3.2.1 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 |
3.2.2 人地关系紧张的国情矛盾 |
3.3 华北地区可持续农宅的宏观定位 |
3.3.1 经济效益——创新型产业,显乘积增值效应 |
3.3.2 社会效益——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 |
3.3.3 生态效益——应万物顺天时的基层村落细胞 |
3.4 小结 |
第四章 功夫在宅外——创建可持续农宅的外部宏观环境 |
4.1 行政支持 |
4.1.1 政策倾斜,加强监管 |
4.1.2 绿色奖罚,引导市场 |
4.1.3 依托法律,倡导节约型消费文化 |
4.1.4 政府示范工程引导 |
4.2 民众参与 |
4.2.1 挖潜本土组织资源 |
4.2.2 "参与型"设计 |
4.2.3 建立村民利害共同体 |
4.3 经济可行 |
4.3.1 多渠道筹集建房资金 |
4.3.2 降低农宅建设成本 |
4.3.3 赢取远期增值效益 |
4.4 规划先导 |
4.4.1 整治旧村环境 |
4.4.2 慎选新村址 |
4.4.3 适度超前规划基础设施 |
4.4.4 空间整复维系自然伦理秩序 |
4.5 小结 |
第五章 适居与宜居——可持续农宅的建筑与环境设计 |
5.1 适居——可持续农宅的建筑设计 |
5.1.1 适应性住宅设计的发展历程 |
5.1.2 可持续农宅的适应性设计手段 |
5.2 宜居——可持续农宅的环境设计 |
5.2.1 环境设计的策略 |
5.2.2 环境设计的手段 |
5.3 小结 |
第六章 开源节流——可持续农宅的能源利用 |
6.1 开源——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 |
6.1.1 太阳能的利用 |
6.1.2 地热能利用 |
6.1.3 风能利用 |
6.1.4 生物质能利用 |
6.2 节流——高效用能,减少能源损失 |
6.2.1 墙体设计 |
6.2.2 地面与地下构件设计 |
6.2.3 屋面设计 |
6.2.4 门窗设计 |
6.2.5 热桥处理 |
6.3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 |
7.1 论文研究的难点 |
7.1.1 地理位置限定带来的难度和复杂性 |
7.1.2 住宅研究类型限定带来的难度和复杂性 |
7.2 论文研究成果 |
7.2.1 第一、二章的研究成果 |
7.2.2 第三章的研究成果 |
7.2.3 第四章的研究成果 |
7.2.4 第五章的研究成果 |
7.2.5 第六章的研究成果 |
7.3 小结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附录 |
(10)高层建筑外墙饰面砖防坠落施工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2 外墙面砖的施工工艺 |
2.1 基层处理 |
2.2 界面剂 |
2.3 基层抹灰 |
2.4 弹线排砖 |
2.4.1 排砖要求 |
2.4.2 安装各类型窗、留置滴水线 |
2.5 浸砖 |
2.6 粘贴 |
2.7 勾缝 |
2.8 清理 |
2.9 检查、修补 |
3 总结 |
四、高层建筑外墙饰面砖防坠落施工法(论文参考文献)
- [1]高层新型工业化住宅设计与建造模式研究[D]. 丁颖. 东南大学, 2018(05)
- [2]高层建筑外墙饰面砖防坠落施工[J]. 艾克思. 科学中国人, 2016(29)
- [3]高层建筑外墙饰面砖防坠落施工[J]. 刘宇明. 民营科技, 2015(06)
- [4]高层建筑外墙饰面砖防坠落的施工方法[J]. 李福.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16)
- [5]高层建筑外墙饰面砖防坠落施工方案[J]. 邵岩. 门窗, 2014(02)
- [6]高层建筑外墙饰面砖防坠落施工[A]. 张璐璐. 第二届“科协文化——中关村论坛”论文集, 2013
- [7]砖作为建筑表皮的表现力研究[D]. 李杨. 沈阳建筑大学, 2014(05)
- [8]剪力墙复合加气混凝土保温体系粘结性能及裂缝控制研究[D]. 喻杰. 长沙理工大学, 2013(S2)
- [9]我国华北寒冷地区农村可持续住宅建设与设计研究[D]. 王舒扬. 天津大学, 2011(06)
- [10]高层建筑外墙饰面砖防坠落施工工艺[J]. 黄凯. 科学之友, 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