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钢材成材率有什么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庞宏磊[1](2020)在《油酸咪唑啉类缓蚀剂的合成与复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金属是结构和装饰应用中最重要的材料,由于暴露在不同的腐蚀介质中,容易受到不同腐蚀的影响。使用缓蚀剂是保护金属和合金免受腐蚀的最佳选择之一。油酸咪唑啉类缓蚀剂能够在金属材料表面形成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层,具有较高的缓蚀性能。而缓蚀抑雾剂主要应用于金属材料抑制带钢、盘条、钢丝及其他材料酸洗工艺中的腐蚀和酸雾挥发。开发成本低、性能好、环境友好型的缓蚀抑雾剂是大势所趋。首先,用传统热缩合方法,油酸与二乙烯三胺反应合成油酸咪唑啉,并进一步采用氯化苄、氯乙酸钠、硫酸二甲酯进行季铵化,得到三种油酸咪唑啉季铵盐OLA-n(n=1,2,3)。通过考查不同季铵化试剂、缓蚀剂浓度、盐酸浓度、温度、时间对缓蚀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的复配实验条件为:OLA-1浓度0.1%,盐酸浓度20%,实验时间4 h,酸洗温度60℃。其次,将OLA-1与助剂进行复配,通过静态挂片失重法筛选出配比量最佳、缓蚀性能最好的配方为OLA-1 0.1%,KI 0.04%,抗坏血酸0.03%,乙二胺四甲叉磷酸钠(EDTMPS)0.05%,氟碳表面活性剂(FC-1100)0.03%。并采用电化学方法(极化曲线法、交流阻抗法)研究了其缓蚀机理,证明为阴极型缓蚀剂,主要以抑制阴极反应为主,反应时在电极表面形成吸附膜,使电荷阻力增大从而产生很好的缓蚀作用。将筛选出的最佳缓蚀抑雾剂SX-1配方应用于河北三个酸洗厂,结果如下:抑雾率不低于80%,能够完全消除或者大大减轻酸雾挥发导致的环境污染;缓蚀率不低于85%,减少铁损,提高了钢材的成材率,与不加缓蚀剂比较节约盐酸15%30%,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图13幅;表31个;参77篇。
王永周[2](2019)在《热轧中厚板组板及板坯设计的智能优化方法和系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厚板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机械、造船等下游产业的重要钢铁产品。下游产业的多样化使得中厚板的市场订单具有多规格、多品种、小批量等特点,不利于发挥钢铁企业低成本规模化制造的优势。通过将大量小批量订单组合到若干轧制母板上,并为母板选择合适的二切坯规格,从而形成可大规模批量化生产的中厚板坯,以充分发挥钢铁企业大型设备的生产能力,减小无订单委托余材的产生,达到快速订单响应,提高客户满意度和企业竞争力的目的。论文面向中厚板组板及板坯设计问题,主要研究以下内容:(1)研究了中厚板存钢组板问题。论文考虑子板组合约束、库存板坯规格约束等,建立了以最小化匹配余材为目标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将模型求解分为订单和库存板坯预处理、订单子板组合优化两个阶段,提出了一种基于专家经验的启发式算法。测试结果表明,相比人工设计方法,论文所提出算法的匹配余材率平均降低1.67%。(2)研究了中厚板炼钢组板及板坯设计问题。论文考虑非定尺订单子板规格和母板规格柔性以及母板多断面选择不确定性,以母板上余材最小化为目标建立了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将模型分为订单预处理、母板设计和板坯设计三个阶段进行求解。在母板设计阶段,将订单子板组合问题归结为多背包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专家经验和背包问题的启发式算法,并设计解改进策略以提升母板设计质量。测试结果表明,相比人工设计方法,论文所提出算法的设计成材率平均提高0.37%,设计余材率平均降低0.92%。(3)针对国内某一中型钢铁企业中厚板组板及板坯设计问题的实际需求,嵌入论文提出的模型和算法,设计并开发了“自动组板及板坯设计系统”。系统不仅能够快速提供优化的设计结果,而且可以根据生产需要快速对设计结果进行调整。系统目前已与该钢铁企业现有生产管理系统实现完全信息对接,并且已投入在线运行,运行效果达到了预期目标。论文提出的模型和算法的测试以及系统的在线应用表明:论文提出的算法能够有效降低组板及板坯设计的余材率,提高产品成材率,自动组板及板坯设计系统能够为钢铁企业实现大规模定制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也对其他工序的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具有借鉴作用。
赵智刚,顾文涛,张龙,马群,冯桂萍,刘金鑫,李刚,李飞扬[3](2018)在《控制高铝钢45CrAlMo中Al2O3夹杂的工艺实践》文中研究说明45CrAlMo钢(/%:0.40~0.50C,≤0.60Mn,0.15~0.45Si,1.30~1.70Cr,0.15~0.30Mo,0.85~1.20Al)的生产工艺流程为60 t EAF-LF-VD-氩气保护浇铸2.1 t锭-锻成120 mm×120 mm材。分析了电弧炉冶炼和LF精炼过程脱氧,VD脱气、浇铸过程的工艺参数对钢中氧含量和Al2O3夹杂的影响。通过将LF终点S含量从≤0.015%降至0.008%,喂铝线改成加铝锭、VD真空度从100 Pa降至67 Pa,加CaSi改成不进行Ca处理,浇铸温度从1 585~1 595℃降至1 570~1 580℃等工艺措施,消除了低倍点状夹杂,B类和D类夹杂分别从1.5级降至0.5级,探伤合格率从67%提高到98%,成材率由55%提高到68%。
王建武[4](2016)在《提高钢材综合成材率的生产实践》文中提出轧钢生产工艺过程中烧损,飞剪切头切尾,冷剪切头切尾,中间轧废,短尺废钢,负偏差等,是影响成材率的主要因素。为了降本成本提高效益,轧钢厂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把提高成材率作为工作重点。本文具体分析了影响成材率的各种因素及通过采取一些列有效的措施,提高成材率、降低能源消耗、增加效益,对轧线的降本增效有重要意义。
张英杰[5](2013)在《提高Q690D高强宽厚钢板成材率的研究》文中认为成材率是轧钢行业一项重要的技术经济指标。成材率提高不仅意味着金属损耗减少和钢材产量增加,同时也使综合能耗降低。尤其是在当前低迷的市场形式下,提高钢材成材率是企业降本增效的一项有效手段。为了提高济钢中厚板厂Q690D高强宽厚钢板成材率以增加经济效益,本文通过生产统计、现场试验和理论分析,针对导致该板较大切损量的两种主要缺陷-边部缺陷和平面形状不良进行了系统研究;揭示了它们的存在状态、影响因素、形成原因、控制措施等;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显着改善了该板的成材率。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该板表面缺陷主要涉及边横裂、边直裂和平面形状不良,分别由残存的连铸坯表面横裂纹,板边部厚向变形不均和翻平宽展以及成形-展宽轧制阶段轧板头尾端不均匀变形所致。(2)采用结晶器的二冷冷却规范优化、窄边足辊排列调整、窄边铜板倒锥度等措施可控制边横裂引起的切边损耗。(3)采用提高钢坯加热均匀性、合理匹配连铸坯和成品板宽度、适当增加轧制道次压下量等措施可控制边直裂引起的切边损耗。(4) PVPC宽向补偿值减小可有效抑制钢板鼓肚,且结合料型优化或减小展宽比可控制更宽板(展宽比>2.0)的平面形状不良;其长向补偿值减小有益于抑制厚板头尾端舌头。(5)现场实施相关措施后,该板成材率得到明显改善。
肖静[6](2009)在《天降大任——吴栋材与一个村庄的命运》文中提出引言不久前我去了一个颇为神奇的村庄——每天有许多城市精英开着轿车来这里上班,一些着名的专家学者每月乘飞机往返于这个乡村;这里有近百名农民开着轿车送自己的孩子去城市读重点高中;这里投资了埃塞俄比亚最大的国家级的工业园
何青松,胡建华,朱兴元,段正祥[7](2008)在《提高中厚板成材率的方法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成材率是钢铁企业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之一,它体现了钢铁企业从坯料到钢材,即轧钢生产工艺范围内的投入与产出。本文从管理、装备、技术等几个方面来探究提高成材率的方法。
刘铁敏[8](2007)在《中国粗钢及铁矿石需求计量经济预测》文中指出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作为钢铁产业的主要原料,铁矿石的供给与利用对钢铁工业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科学预测铁矿石需求有助于制定铁矿资源利用战略,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铁矿石与市场的联系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生铁—粗钢—钢材、钢铁制品进入市场的。中国大部分铁矿石生产企业是钢铁企业的下属企业,矿山生产的成品矿直接进入钢铁企业使用,二者之间的“交易”是内部核算,与市场基本上没有联系,在市场上直接交易的矿石量有限。因此,直接把国民经济指标与铁矿石相联系预测铁矿石需求不符合中国国情。驱动铁矿石需求的动力是国民经济发展对钢铁及其制品的需求。然而,铁矿石的用途非常单一,即用于钢铁冶炼,而钢铁及其制品完全市场化。因此,本文采用的铁矿石预测思路是:首先将粗钢与国民经济相联系,建立粗钢需求预测模型,然后依据铁钢比、矿铁比,并考虑废钢使用和钢材进口等因素,从粗钢需求反推到铁矿石需求。本文对粗钢需求的预测建立了以下模型:(1)单因素模型。本文建立的单因素模型有粗钢需求的生长曲线函数模型和线性函数模型,生长曲线函数模型分别选用时间和GDP作自变量进行建模分析,结果表明,GDP作为自变量的生长曲线函数模型具有更好的模拟检验指标;单因素线性模型以GDP作自变量,通过设置滞后变量和哑变量,模型也具用较好的模拟检验指标。(2)多因素总量模型。本文建立了两个多因素总量模型,分别是按支出法核算GDP的组成作为解释变量和按生产法核算GDP的组成作为解释变量的中国粗钢需求预测模型,建模分析结果表明,按支出法核算GDP的组成作为解释变量的模型具有更好的统计检验、计量经济学检验和预测评价检验指标,同时对该模型进行了分阶段建模分析,得到了更加切合实际的模型函数。(3)多因素单耗模型。本文建立的单耗模型以单位GDP粗钢需求为被解释变量,以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例为解释变量,通过对粗钢单耗的预测来预测粗钢需求总量。由于对铁矿石的需求是钢铁的生产,所以必须依据粗钢需求得出粗钢产量,才能进一步得到铁矿石需求量,为此,必须预测粗钢进口量。本文建立了一个简单的钢材进口预测模型,将预测的进口钢材量依据钢材综合成材率转换为粗钢进口量,然后从粗钢需求量和进口量得出中国的粗钢产量。最后,通过对历史数据的系统分析,计算出中国钢铁生产的铁钢比、矿铁比、废钢利用等数据,将这些数据与上述的粗钢产量结合,求得铁矿石需求量。应用上述预测体系,对中国2005-2012年的粗钢及铁矿石需求进行了预测,并对各模型预测结果做了分析对比,取作者认为较好的预测作为最终结果。预测结果表明:2005—2012年中国粗钢及铁矿石需求呈逐步上升趋势,2010年之前仍快速增长,2010-2012年增长速度放慢;预测2012年中国的粗钢需求为6.3390×108t,粗钢产量为5.9374×108t,生铁产量为5.8084×108t,铁矿石总需求量(国产原矿品质)为16.2634×108t,国内铁矿石产量为4.5000×108t,进口铁矿石数量为5.8817×108t。根据世界铁矿石的资源禀赋特点、生产和贸易情况,结合对中国铁矿石需求的预测,中国铁矿资源利用战略应该是国内矿山供应、国外矿石开发和进口矿石三种来源的最佳配置。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抓住了钢铁产品与实际经济指标联系更紧密、钢铁产品市场化程度高的特点,结合整个钢铁工业生产过程,建立从粗钢需求到铁矿石需求的比较全面、符合中国国情的系统的预测体系,预测结果不仅得出了铁矿石需求量,而且得出了粗钢需求量、粗钢产量和生铁产量等。
李庆云[9](2000)在《连铸坯定重剪切自动控制系统》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从涟钢实际出发 ,为提高轧钢成材率、成材定尺率 ,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提出了连铸坯实现定重剪切自动控制方案 ,并对系统的控制精度进行了讨论
韦弦,贾柱国[10](1999)在《安钢提高钢材综合成材率研究与实践》文中提出介绍了安钢近年来依靠科技进步,强化科学管理,大力发展连铸,实现一火成材,推广负偏差轧制等项措施,提高钢材综合成材率的实践及效果。
二、提高钢材成材率有什么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提高钢材成材率有什么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油酸咪唑啉类缓蚀剂的合成与复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金属腐蚀 |
1.1.1 金属腐蚀的分类 |
1.1.2 金属腐蚀的防护 |
1.2 缓蚀剂 |
1.2.1 缓蚀剂定义及特点 |
1.2.2 缓蚀剂分类与作用机理 |
1.2.3 咪唑啉及其衍生物概述 |
1.2.4 咪唑啉类缓蚀剂作用机理 |
1.2.5 咪唑啉类缓蚀剂的合成 |
1.2.6 协同效应 |
1.3 工业酸洗概述 |
1.3.1 工业酸洗定义 |
1.3.2 工业酸洗分类 |
1.3.3 工业酸洗原理 |
1.3.4 盐酸酸洗 |
1.3.5 酸洗缺陷 |
1.4 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1 研究背景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章 油酸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的合成及性质 |
2.1 油酸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的合成 |
2.1.1 实验原料及仪器 |
2.1.2 实验原理 |
2.1.3 实验步骤 |
2.2 油酸咪唑啉季铵盐的基本性质测定 |
2.3 油酸咪唑啉季铵盐的红外表征 |
2.4 小结 |
第3章 油酸咪唑啉季铵盐的缓蚀性能研究 |
3.1 缓蚀性能评价方法及相关计算 |
3.1.1 静态挂片失重法 |
3.1.2 盐酸的配制 |
3.1.3 腐蚀速率及缓蚀率的计算方法 |
3.2 实验原料及实验仪器 |
3.3 油酸咪唑啉季铵盐浓度、季铵化方式对缓蚀性能的影响 |
3.4 温度对缓蚀性能的影响 |
3.5 盐酸浓度对缓蚀性能的影响 |
3.6 实验时间对缓蚀性能的影响 |
3.7 小结 |
第4章 油酸咪唑啉季铵盐的复配及缓蚀抑雾性检测 |
4.1 抑雾率检测实验及计算方法 |
4.2 实验原料及实验仪器 |
4.3 缓蚀增效剂的筛选实验 |
4.4 铁离子还原剂筛选实验 |
4.5 铁离子络合剂筛选实验 |
4.6 酸雾抑制剂筛选实验 |
4.7 酸洗缓蚀抑雾剂成品在不同温度时的缓蚀性能、抑雾性能 |
4.8 小结 |
第5章 电化学方法测试缓蚀性能 |
5.1 极化曲线测试 |
5.2 交流阻抗实验 |
5.3 小结 |
第6章 油酸咪唑啉季铵盐复配缓蚀抑雾剂的现场应用 |
6.1 SX-1型缓蚀抑雾剂生产配比 |
6.2 油酸咪唑啉季铵盐复配缓蚀抑雾剂应用效果分析 |
6.2.1 玉田某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带钢) |
6.2.2 安平市某酸洗厂(盘条) |
6.2.3 迁安某金属制品有限公司(钢丝) |
6.3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
(2)热轧中厚板组板及板坯设计的智能优化方法和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2 课题研究意义 |
1.2 中厚板组板及板坯设计问题概述 |
1.2.1 组板及板坯设计问题分类 |
1.2.2 组板及板坯设计问题特点 |
1.3 中厚板组板及板坯设计问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存钢组板问题研究现状 |
1.3.2 炼钢组板及板坯设计问题研究现状 |
1.3.3 组合优化问题常用算法概述 |
1.3.4 现有研究局限性 |
1.4 论文主要内容及结构 |
1.4.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2 论文结构 |
2 中厚板组板及板坯设计问题 |
2.1 中厚板组板及板坯设计问题描述 |
2.1.1 存钢组板问题 |
2.1.2 炼钢组板及板坯设计问题 |
2.2 中厚板组板及板坯设计问题分析 |
2.2.1 子板组合模式 |
2.2.2 组板及板坯设计工艺规则 |
2.2.3 设计约束 |
2.2.4 优化目标 |
2.3 问题求解思路和方法 |
2.3.1 存钢组板问题求解思路 |
2.3.2 炼钢组板及板坯设计问题求解思路 |
2.4 小结 |
3 中厚板存钢组板设计问题 |
3.1 中厚板存钢组板问题 |
3.1.1 存钢组板问题目标 |
3.1.2 存钢组板问题约束 |
3.2 存钢组板模型建立 |
3.2.1 模型假设 |
3.2.2 符号说明 |
3.2.3 存钢组板问题数学模型 |
3.3 结合贪婪策略的存钢组板设计算法 |
3.4 存钢组板模型和算法测试 |
3.4.1 存钢组板案例设计 |
3.4.2 存钢组板案例测试结果和分析 |
3.5 小结 |
4 中厚板炼钢组板及板坯设计 |
4.1 中厚板炼钢组板及板坯设计问题描述 |
4.1.1 中厚板炼钢组板及板坯设计问题 |
4.1.2 中厚板组板及板坯设计问题的目标 |
4.2 考虑非定尺的炼钢组板及板坯设计问题模型建立 |
4.2.1 假设条件 |
4.2.2 符号说明 |
4.2.3 考虑非定尺的炼钢组板及板坯设计模型 |
4.3 基于背包思想的启发式算法设计 |
4.3.1 背包问题简介 |
4.3.2 基于多背包问题的母板设计模型 |
4.3.3 结合背包思想的启发式算法求解组板及板坯设计问题 |
4.4 炼钢组板及板坯设计模型和算法测试 |
4.4.1 炼钢组板案例设计 |
4.4.2 炼钢组板案例测试结果和分析 |
4.5 小结 |
5 中厚板组板组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5.1 组板及板坯设计系统的总体架构 |
5.1.1 组板及板坯设计系统功能设计 |
5.1.2 组板及板坯设计系统架构 |
5.2 组板及板坯设计系统详细设计 |
5.2.1 组板及板坯设计系统界面设计 |
5.2.2 组板及板坯设计系统数据库设计 |
5.3 组板及板坯设计系统实现 |
5.4 小结 |
6 组板及板坯设计系统应用案例 |
6.1 系统存钢组板案例 |
6.1.1 存钢组板案例设计 |
6.1.2 存钢组板案例测试结果和分析 |
6.2 系统炼钢组板及板坯设计案例 |
6.2.1 不同订单规模对系统优化效果的影响测试 |
6.2.2 添加小块与带出品的对比测试 |
6.2.3 解改进策略的优化效果测试 |
6.3 系统在线应用案例 |
6.3.1 指定设计断面调整功能应用案例 |
6.3.2 设计结果调整功能应用实例 |
6.3.3 系统在线运行情况跟踪测试 |
6.4 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专利 |
B.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C.学位论文数据集 |
致谢 |
(5)提高Q690D高强宽厚钢板成材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概论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2 课题来源 |
1.3 研究目标及技术路线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钢铁工业及我国中厚板成材率的现状 |
2.1 全球钢铁工业发展现状 |
2.1.1 全球钢铁生产现状 |
2.1.2 全球钢铁贸易现状 |
2.2 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现状 |
2.2.1 我国钢铁生产现状 |
2.2.2 我国钢铁贸易现状 |
2.3 我国中厚板生产的发展 |
2.3.1 产品结构 |
2.3.2 技术经济指标 |
2.3.3 高端产品开发 |
2.4 中厚板成材率及其影响因素 |
2.4.1 中厚板成材率 |
2.4.2 影响中厚板成材率的主要因素 |
2.5 提高成材率的方法 |
2.5.1 提高管理水平 |
2.5.2 平面形状控制技术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影响成材率的钢板缺陷 |
3.1 连铸坯横裂纹 |
3.1.1 连铸坯横裂纹的形成机理 |
3.1.2 连铸坯横裂纹的影响因素 |
3.1.2.1 钢水成分 |
3.1.2.2 结晶器 |
3.1.2.3 矫直温度 |
3.1.2.4 连铸机拉速 |
3.1.2.5 保护渣 |
3.1.2.6 其他因素 |
3.2 轧板边直裂 |
3.2.1 轧板边直裂的形成机理 |
3.2.2 轧板边直裂的影响因素 |
3.2.2.1 连铸坯厚向温度不均 |
3.2.2.2 展宽道次压下量 |
3.3 板坯平面形状不良 |
3.3.1 平面形状不良的形成机理 |
3.3.2 平面形状不良的影响因素 |
3.3.2.1 连铸坯和展宽板的尺寸 |
3.3.2.2 其它影响因素 |
3.3.3 平面形状控制技术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板边部缺陷的试验研究 |
4.1 连铸坯角部横裂纹的分析及控制 |
4.1.1 角横裂的产生及分析 |
4.1.1.1 现场的观察与试验 |
4.1.1.2 形成机理 |
4.1.1.3 影响成材率的后果 |
4.1.2 角横裂产生的实际原因 |
4.1.3 角横裂控制措施 |
4.2 边直裂的分析及控制 |
4.2.1 边直裂的产生与分析 |
4.2.1.1 现场的统计分析 |
4.2.1.2 现场实验 |
4.2.2 边直裂产生的实际原因 |
4.2.3 可采取的控制措施 |
4.3 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粗轧机PVPC参数的调整与现场试验 |
5.1 粗轧机PVPC存在的实际问题及调整 |
5.1.1 粗轧机PVPC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
5.1.2 PVPC参数的调整方法 |
5.1.2.1 板坯鼓肚与缩腰 |
5.1.2.2 板坯头尾端的舌头与燕尾 |
5.2 PVPC宽向补偿值调整的现场试验 |
5.2.1 试验材料和方法 |
5.2.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5.3 PVPC参数全面调整的现场试验 |
5.3.1 试验材料和方法 |
5.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5.4 粗轧机PVPC参数调整原则 |
5.5 现场实施效果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8)中国粗钢及铁矿石需求计量经济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概述 |
1.1 研究背景 |
1.2 资源需求预测的研究现状 |
1.2.1 铁矿石需求预测研究现状 |
1.2.2 钢铁需求预测方法及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 |
1.3.1 基本思路 |
1.3.2 研究步骤 |
1.3.3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世界及中国铁矿石资源概述 |
2.1 世界铁矿石资源 |
2.1.1 世界铁矿石资源储量及特点 |
2.1.2 世界铁矿石的生产状况 |
2.1.3 国外主要铁矿产品质量 |
2.2 世界铁矿石贸易现状 |
2.2.1 世界铁矿石贸易量 |
2.2.2 世界铁矿石市场价格 |
2.3 中国铁矿石资源及铁矿生产 |
2.3.1 中国铁矿石资源储量及特点 |
2.3.2 中国铁矿石的生产历史及现状 |
2.4 中国铁矿石的国际贸易 |
2.4.1 中国铁矿石进口 |
2.4.2 中国铁矿石出口 |
2.5 中国铁矿石消费 |
第三章 铁钢比分析 |
3.1 铁钢比及其计算 |
3.2 铁钢比因素分析 |
3.2.1 铁钢比现状 |
3.2.2 转炉吨钢生铁消耗 |
3.2.3 电炉吨钢生铁消耗 |
3.2.4 电炉钢比的分析 |
3.3 铁钢比场景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中国粗钢需求预测 |
4.1 中国粗钢需求量 |
4.2 中国粗钢需求量与GDP |
4.3 中国粗钢需求强度分析 |
4.3.1 中国粗钢需求强度 |
4.3.2 粗钢需求强度与人均GDP |
4.3.3 粗钢需求强度与产业结构 |
4.4 中国粗钢需求量增长率分析 |
4.5 中国粗钢需求单因素模型 |
4.5.1 生长曲线 |
4.5.2 中国钢铁产业生长曲线分析 |
4.5.3 中国粗钢需求量的生长曲线函数模型 |
4.5.4 中国粗钢需求量线性预测模型 |
4.5.5 中国粗钢需求量单因素模型对比 |
4.6 中国粗钢需求多因素模型 |
4.6.1 支出法核算GDP的粗钢需求预测模型 |
4.6.2 生产法核算GDP的粗钢需求预测模型 |
4.6.3 粗钢需求强度(SIU)模型 |
4.6.4 多因素模型比较分析 |
4.7 中国粗钢需求预测 |
4.7.1 生长曲线函数的单因素模型预测中国粗钢需求量 |
4.7.2 线性函数的单因素模型预测中国粗钢需求量 |
4.7.3 支出法核算GDP的多因素模型预测中国粗钢需求量 |
4.7.4 SIU模型预测中国粗钢需求量 |
4.7.5 四种模型预测结果的比较分析 |
4.8 支出法核算GDP的粗钢需求模型的深入分析 |
4.8.1 中国钢铁需求发展趋势分析 |
4.8.2 中国粗钢需求预测的深入分析 |
4.8.3 模型预测结果比较分析 |
4.9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中国废钢需求供给分析 |
5.1 中国废钢需求分析 |
5.1.1 废钢需求 |
5.1.2 炼钢废钢需求量分析 |
5.2 中国废钢供给分析 |
5.2.1 废钢供给渠道 |
5.2.2 废钢供给影响因素分析 |
5.2.3 世界废钢资源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中国铁矿石需求预测 |
6.1 粗钢产量预测 |
6.1.1 进口钢材预测 |
6.1.2 钢材综合成材率的取值 |
6.1.3 粗钢产量的计算 |
6.2 预测期生铁产量估计 |
6.3 矿铁比分析 |
6.3.1 矿铁比影响因素分析 |
6.3.2 矿铁比预测期取值 |
6.4 中国铁矿石需求量的预测 |
6.4.1 铁矿石需求总量的预测 |
6.4.2 预测期国产铁矿石产量估计 |
6.4.3 预测期进口铁矿石估计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 |
7.1 本文主要结论 |
7.2 论文不足与改进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着 |
(9)连铸坯定重剪切自动控制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 问题的提出 |
2 连铸坯定重剪切自动控制系统分析 |
2.1 连铸坯长度检测精度分析 |
2.2 连铸坯自动称量精度分析 |
2.3 连铸坯自动剪切精度分析 |
3 连铸坯定重剪切自动控制方案 |
4 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
4.1 手动与自动方式 |
4.2 硬件设计 |
4.3 应用软件设计 |
5 结束语 |
四、提高钢材成材率有什么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油酸咪唑啉类缓蚀剂的合成与复配研究[D]. 庞宏磊.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2]热轧中厚板组板及板坯设计的智能优化方法和系统[D]. 王永周. 重庆大学, 2019
- [3]控制高铝钢45CrAlMo中Al2O3夹杂的工艺实践[J]. 赵智刚,顾文涛,张龙,马群,冯桂萍,刘金鑫,李刚,李飞扬. 特殊钢, 2018(03)
- [4]提高钢材综合成材率的生产实践[A]. 王建武. 2016年全国轧钢生产技术会议论文集, 2016
- [5]提高Q690D高强宽厚钢板成材率的研究[D]. 张英杰. 山东大学, 2013(10)
- [6]天降大任——吴栋材与一个村庄的命运[J]. 肖静. 雨花, 2009(08)
- [7]提高中厚板成材率的方法探究[J]. 何青松,胡建华,朱兴元,段正祥. 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 2008(05)
- [8]中国粗钢及铁矿石需求计量经济预测[D]. 刘铁敏. 东北大学, 2007(05)
- [9]连铸坯定重剪切自动控制系统[J]. 李庆云. 计算技术与自动化, 2000(04)
- [10]安钢提高钢材综合成材率研究与实践[J]. 韦弦,贾柱国. 河南冶金, 199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