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长跑放松技术在体育课1500m项目教学中的效果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董连凯[1](2021)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研究 ——以烟台市蓬莱区小学为例》文中指出
吴敏[2](2021)在《情境教学法对初中生中长跑学习兴趣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顾黎明[3](2021)在《“游戏化”体育教学模式在高中田径课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在国家不断提倡素质教育的前提下,新课程改革也进一步深入人心,学生身体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在高中由于高考的压力,以及家长对学生文化课的过分追求,大部分学校不得不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学生的文化课学习上,因此在有限的体育与健康课上,如何将课堂充分利用就显得格外重要,但是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无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上体育课提不起精神,课堂参与度低下,也这就加剧导致了学校体育的发展相对落后,学生的体质健康无法得到进一步提高这类问题的出现。现如今学校采用新型的体育教学模式案例并不多,“游戏化”体育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将它应用到高中的田径课堂之上,探索其对激发学生田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以及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等多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也是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是对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的不足进行弥补和完善。基于此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一年级两个班级为本次教学实验的实验对象,将他们分为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班应用“游戏化”体育教学模式,对照班则应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在经过共12周的教学实验后,对实验前后两个班级学生多次测试的各项成绩以及发放的量表和问卷所取得各项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1)“游戏化”体育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田径学习兴趣(2)“游戏化”体育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3)“游戏化”体育教学模式更有利于促进学生体质健康,但依然有不足(4)“游戏化”体育教学模式产生了更好的田径学习效果(5)“游戏化”体育教学模式得到学生认可,希望未来可以继续实施与此同时在本次教学实验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例如教学实验的周期不够长,学生部分身体素质提高不明显等问题,为此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教师在应用“游戏化”体育教学模式时,适当延长一定的教学时间,确保教学效果更加明显(2)将“游戏化”体育教学模式与其他教学模式相融合交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建立长期学习小组,促进学生互帮互助共同提高(4)关注学生课后自主学习与游戏,促进体育学习课上课下相结合(5)将“游戏化”体育教学模式应用于其他的体育项目教学之上,进一步探讨“游戏化”体育教学模式的可靠性(6)学校鼓励一线教师采用“游戏化”体育教学模式,并组织教师进行相关学习
金宇[4](2021)在《秦皇岛市海港区小学开展少儿趣味田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国际田联和德国联合推出“少儿趣味田径项目”,该项目是为了在体育运动中满足当前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打破在学校体育课中田径项目不能激发学生兴趣,不能使学生得到更好的锻炼等问题,来缓解田径运动目前所处的尴尬境地。这一项目的推行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也符合我国体育课程标准,同时也是一个系统的教学体系,具备很好的发展前景。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结合秦皇岛市海港区目前的体育课中田径运动项目教学现状与少儿趣味田径的现状对推行少儿趣味田径项目所存在因素进行深入的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在秦皇岛市海港区小学推行开展少儿趣味田径项目具有一定的可行性。2.秦皇岛市海港区小学目前体育课上开展田径运动在场地器材有所限制,教学方法枯燥,教学内容单一,需要引进新的项目。3.秦皇岛市海港区的教学环境与师资力量可以促进少儿趣味田径项目的推广,教师认同该项目的理念,小学生也非常的喜爱,学生家长对该项目持支持态度。4.在秦皇岛市海港区推广少儿趣味田径项目有国家政策大力支持、足够的师资、一定的经济基础、项目具有普及性、教学模式创新器材更加专业的优势。5.秦皇岛市海港区推广少儿趣味田径项目有领导重视程度不够、资金不足、宣传不到位的劣势。6.提出了加强学校领导对少儿趣味田径项目的重视程度、政府出具相应的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扩大少儿趣味田径项目的宣传力度、加强师资力量的专业性、为少儿趣味田径项目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五个推广策略。通过研究少儿趣味田径在秦皇岛市海港区小学开展的可行性,促进体育课中田径运动项目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促使更多少儿参加到田径运动上来,为田径项目在秦皇岛市海港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的帮助。
黄倩文[5](2021)在《呼和浩特市区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标志。本文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为主要依据,对当前呼和浩特市区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现状进行调查,总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并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和建议。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对呼和浩特市区21所高级中学进行了教学条件情况、《课程标准(2017版)》认知和实施态度情况、《课程标准(2017版)》实施现状、《课程标准(2017版)》实施保障情况等进行调查,得出以下结论:(1)教学条件情况方面,教师的年龄、教龄、学历、职称结构及配备情况较好;部分学校缺少女教师;教师体育专项结构单一;体育场地不足器材陈旧;相关教育部门对新教材的编写不及时。示范高中与普通高中教师在教龄、场地器材满足情况方面存在差异。(2)教师对《课程标准(2017版)》的认知程度和实施态度较好,但并未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中,仍需继续深入学习。普通高中教师对课标制定背景、内容标准的不了解情况高于示范高中。(3)学科核心素养三者割裂教学现象严重;示范高中教师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视程度较普通高中好。教师对新课标目标认知严重不足;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难实现整体贯穿三维的课程目标;部分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目标认知不足。示范高中与普通高中学生的运动能力、体育品德目标达成方面存在差异。(4)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对体能的认知、发展体能练习的目标制定情况较好;体能内容的练习方式、练习时间、体育课运动强度以及健康教育课时均未达到《课程标准(2017版)》要求;示范高中教师对体能练习的目标制定、锻炼方式、练习时间以及健康教育课时安排情况较普通高中教师好。运动技能选修课项目开设不全面,缺乏对学生兴趣的关注。示范高中运动技能内容的课程设置情况较普通高中好。(5)教学方式方面:教学中选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形式单一;对新课标提倡的探究式教学、创设情境教学方式运用较少;教学组织形式以传统教学为主。(6)评价方式方面:教师学业质量了解实施情况欠佳;学习评价主体以教师评价为主;教师对学生学习评价内容侧重于运动能力,忽略健康行为与体育品德评价;教师对学生学习评价结果的反馈情况不乐观,示范高中教师对学生的体育课程成绩评价后反馈与沟通情况优于普通高中。(7)课程实施保障方面:教师培训机会少、培训时间短、对《课程标准(2017版)》的培训过于形式化;高中体育课教学指导机构成立不齐全;学校和体育教师未及时修改或制定新的教学计划;部分学校未按照教育部要求开足体育课课时,且存在挤占体育课现象,普通高中学校占用体育课情况较示范高中严重。针对以上结论研究,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1)强化学科育人功能:重视强化目标意识,落实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丰富教学内容,满足学生需求;增加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运用多元化的体育学习评价方法。(2)加强课程标准实施的保障:保证体育课程实施的人力资源和基本物质条件;课程标准学习常态化;成立课程教学指导机构,提高体育学科重视程度。
倪保锐[6](2021)在《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体系改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习近平新时代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的新发展理念,将使核心素养融入教育体系,分布于各学段、学科、课程、课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国普通高等师范类院校要落实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进行师资专业化培养,提高师范类专业导出师资的质量,为我国教育事业培养高质量师资队伍、大国良师。对于新时代体育强国理念下的体育教育专业来说,师范类专业认证的落实推进素养教育的深入,也是助推体育强国战略的一条路径。教育理念,学科素养,教师理念、教师素养、学生观念、课程体系、教学大纲等一系列要素都面临着调整,我们只有逐层逐一突破,无捷径可寻。田径运动被公认为“运动之母”,它是最原始人类生产生活形成而演化成自今的田径运动,也是世界上最早呈现运动形式的类型,奥运项目最多,终有“得田径者得天下”的美誉,体育教育专业本着培养适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实际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为我国中小学体育事业服务。田径普修课程是高校体育课程发展的先锋课程,田径普修课程的建设决定着体育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体育学科课程体系的完善和基础教育质量保障等。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多种方法对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的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体系进行改革研究,以期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基于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初步呈现改革内容和体系,为课程建设提供参考,为田径普修课程的教学大纲修订完善提供依据。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当前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大纲整体内容简单,不全面,描述不具体,各部分孤立。课程目标过于强调技术学习和理论知识,对课程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教学内容与中小学教学衔接度不高,缺乏师范生内涵建设的课程思政内容。(2)研究发现当前的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现状仍不容乐观,课程理念陈旧,重教轻学,偏重于灌输式的教师教、学生学。课程目标偏重技术传授、理论知识学习,教学内容以技术教学为主,项目内容上与中小学教学内容脱离,教学方法相对保守,教学方式传统,很难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调动参与的积极性,考核与评价偏重期末成绩评价,技术考核占比较大,评价主体单一。(3)通过多次咨询专家,进行田径普修课程教学大纲修订和课程体系设计,以问卷的形式收集专家、同行教师、学生对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大纲设计的评价,并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施培养与跟踪,最终得到良好的课程目标达成度。(4)结合师范专业认证标准和云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田径普修课程体系,其中包含目标要素体系、内容要素体系、实施要素体系和评价要素体系,凸显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课程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相互对标的联动课程体系。
魏伟秋[7](2021)在《南京市体育中考实施对初中体育教学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我国为了提高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的水平,全国各省、市的体育中考方案出台、更新上呈逐渐上升加强的趋势。很多省、市不仅在体育中考项目上做调整,而且在提升体育中考的分值。随着体育中考的重要性逐渐提升,初中体育教学在这变化过程中将受到影响。在本研究采用实地考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以及数理统计法等,对南京市部分体育教师及学生进行调查,并研究了关于南京市初中体育教学的影响因素,其中包括与体育教学相关的教学方法、内容、目标、环境、学生、教师、家长等等,得出的结论可总结为以下几点:(1)随着我国教育制度包括体育中考的不断改革与完善,体育教师地位有所提升,在某种程度上使得体育教师在工作过程中更加富有责任感,然而体育教师也面临着工作量大幅度增加的局面。(2)增强体质以及提高体育考试成绩这两个方面是初中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认为体育锻炼能够提高体育考试成绩的人是比较多的,有一定比例的学生选择了应付考试,这主要是因为体育中考考试的影响。这表明学生对体育考试目的认识不是很乐观。(3)南京市体育中考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体育中考在一定层面提高了中学在校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和意识,增强了中学在校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气氛。但同时体育中考也增加了中学生的中考压力,反之也会影响他们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4)伴随着体育中考的满分标准的提升,体育成绩在整个体育中考考试中的分值的大幅度提升,中学在校生在体育锻炼的时长方面比在体育中考实施前是增加的,体育成绩也就相对的明显提升了。(5)体育教学方法的重心开始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转变;在学生接受体育教学课程过程中,学校具备了基本体育教学器材;同时,在国家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为学生营造了更加恰当的体育教学环境;体育成绩和训练结果是课堂体育教学的主要评价机制,相关的考核评价方式有待进一步全面化发展。
潘仁仁[8](2021)在《准备活动中牵拉技术在田径课堂的应用浅析》文中指出准备活动是体育课堂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合理的准备活动也可以保护学生避免受到不必要的伤害,也可以提高技术动作的学习和运动成绩的提升。在准备活动中常采用不同的牵拉方式以改变肌肉及关节的活动度等,但是不同的牵拉方式对运动项目的影响不同。探究在田径教学中对牵拉方式的选择,保证田径运动的顺利开展。
刘倍亨[9](2021)在《体能训练对提高淮北市同仁中学初三学生中考体育成绩的实证研究》文中提出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基于淮北市中考体育项目特点,优选体能训练内容,合理安排训练负荷,设计一套有针对性的体能训练方案,以淮北市同仁中学初三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初三年级中随机抽取两个班参与实验研究,分为实验班与对比班。在实验前对两个班学生的体测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显示两个班的学生在测试指标上不具有显着性差异。通过预实验过程中的教育学观察、沟通和生理指标测试,对运动负荷进行适当调整,使大部分学生能适应体能训练的负荷量以及负荷强度,以此来制定体能训练方案。在此基础上对实验班与对比班的学生分别展开为期10周的教学实验。其中,实验班在体育课的基本部分进行20分钟体能训练;对比班按照原有体育课教学计划进行,实验班、对比班教学进度一致。实验结束后真实记录两个班级学生的相关成绩测量数据,并对获取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对淮北市同仁中学近三年中考体育成绩进行分析发现,同仁中学中考体育成绩近三年呈现下降趋势,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其中立定跳远项目成绩相较于其他项目更低,对立定跳远这种需要爆发力及下肢力量的项目应加强练习,降低因单项成绩不佳对总分值的影响。2.实验班通过10周的体能训练后,中长跑、立定跳远、50m跑项目的测试成绩较实验前有显着性差异或非常显着性差异,实验班成绩提升明显,表明体能训练对于提高中考体育成绩有显着效果。3.实验前实验班与对比班学生在五项成绩测试中没有显着性差异,10周的实验结束后,实验班与对比班在立定跳远项目中存在显着性差异,实验班学生成绩提升幅度高于对比班学生,可以说明体能训练对中考体育成绩提升的效果要优于传统体育教学。4.本研究的体能训练方案注重学生的全面性发展,通过多样性的体能训练方法,激发学生参与体育练习的积极性,结合中考体育项目特点,运用合理的负荷手段增强学生身体素质。该体能训练方案对立定跳远项目的提高效果最优,对1分钟跳绳项目的提高效果甚微,对于跳绳类技能性考试项目,学生还应加强提高技术水平。
罗欣[10](2020)在《趣味田径在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趣味田径教学是以全新的理念将体育教学与教学游戏有机结合,以创新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丰富课堂趣味性。面对传统田径因形式枯燥、项目动作技术复杂、难以激发学生兴趣等因素,导致其在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比重逐渐下降的情况,趣味田径以传统项目中的跑、跳、投为基础,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趣味练习,在教学过程中带给学生强烈的体验感,全面发展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本文以趣味田径对中职学生身体素质、体育乐趣、学习兴趣以及教学评价的影响为思考,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等方法。选取广州市交通高级技工学校2018级两个班的学生为实验对象,分别采用趣味田径与传统田径教学,进行为期16周的教学实验,分析实验前后所获取的数据,探究趣味田径对中职学生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影响。研究结果可知,两个班学生身体素质在实验前处同一水平的基础上,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在50米、立定跳远和引体向上这三个指标测试中出现显着性差异,P<0.05,1000800米测试中虽不存在显着性差异,但成绩提升较传统教学更为显着,实验班学生各项身体素质成绩向上一层次递增的比例多,优秀、良好率大幅增加。在体育课乐趣调查中,实验班由实验前得分1(劣)转变成5(优),与对照班形成鲜明对比,学生在体育课上获得的运动体验增加明显。在关于学习兴趣的调查中,实验班与对照班的独立样本T检验p值为0.031,P<0.05,具有显着性差异。在教学评价层面,实验班学生对于课堂内容激发学习积极性、教师组织、练习方法、提升深度素质这四个方面的满意度均超过60%,较实验前有大幅度提升。根据实验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田径教学中运用趣味田径,对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效果比传统田径更为显着,应用趣味田径教学的实验班,学生速度、耐力、下肢爆发力、上肢力量素质得到显着提升。2、趣味田径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给学生带来更优质的感官体验,学生在田径课上体验乐趣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田径教学。3、趣味田径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的整个过程更加符合中职学生的身心特点,相比传统体育课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具优势,学生乐于接受。4、趣味田径对于场地器材的活用以及教学的合理安排,更加受到学生的欢迎,可见,趣味田径在中职学校田径教学中应用具有可行性。
二、中长跑放松技术在体育课1500m项目教学中的效果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长跑放松技术在体育课1500m项目教学中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3)“游戏化”体育教学模式在高中田径课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教育改革的需要 |
1.1.2 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需要 |
1.1.3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有待改善 |
1.1.4 田径学习的重要性 |
1.1.5 “游戏化”体育教学模式在高中应用的必要性 |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
1.2.1 研究意义 |
1.2.2 研究目的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游戏 |
2.1.2 体育游戏 |
2.1.3 教学模式 |
2.1.4 体育教学模式 |
2.1.5 “游戏化”体育教学模式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2.2.1 学校体育中有关应用“游戏化”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 |
2.2.2 体育教学中有关学生RPE(主观运动感受)的研究 |
2.2.3 高中田径课程开展与教学的研究现状 |
2.3 国外研究现状 |
3 研究思路、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思路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方法 |
3.3.1 文献资料法 |
3.3.2 问卷调查法 |
3.3.3 访谈法 |
3.3.4 教学实验法 |
3.3.5 数理统计法 |
4 实验设计 |
4.1 实验目的与假设 |
4.2 实验地点与对象 |
4.3 实验时间 |
4.4 变量控制 |
4.5 测试指标选择 |
4.6 教学实验的运动处方 |
4.7 实验步骤 |
4.8 教学实施 |
4.8.1 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教学流程 |
4.8.2 教学阶段与内容安排 |
5 “游戏化”体育教学模式在高中田径课中的应用分析 |
5.1 高中田径课“游戏化”体育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 |
5.2 高中田径课“游戏化”体育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 |
5.3 高中田径课“游戏化”体育教学模式的应用条件 |
5.4 高中田径课“游戏化”体育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
5.5 高中田径课“游戏化”体育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 |
6 实验结果与分析 |
6.1 “游戏化”体育教学模式对学生田径学习兴趣的作用分析 |
6.2 “游戏化”体育教学模式对学生田径课堂参与度的作用分析 |
6.3 “游戏化”体育教学模式对学生体质健康的作用分析 |
6.3.1 实验班与对照班在身体形态、肺活量的对比分析 |
6.3.2 实验班与对照班身体素质对比分析 |
6.4 “游戏化”体育教学模式对学生田径学习效果的作用分析 |
7 结论与建议 |
7.1 结论 |
7.2 建议 |
8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一:中学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评分表 |
附录二:学生对田径课看法的调查问卷 |
附录三:RPE(主观运动感觉)量表 |
附录四: 游戏举例(只介绍部分游戏与趣味活动) |
附录五: 田径三个项目测试评分标准 |
附录六:学校体育老师访谈提纲 |
附录七:专家的信息 |
(4)秦皇岛市海港区小学开展少儿趣味田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2 选题目的 |
1.3 选题意义 |
1.4 文献综述 |
1.4.1 概念的界定 |
1.4.2 项目的发展 |
1.4.3 国内现状 |
1.4.4 国外现状 |
1.4.5 总结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访谈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2.2.5 逻辑分析法 |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少儿趣味田径的项目分析 |
3.1.1 项目的构成 |
3.1.2 项目特点 |
3.1.3 少儿趣味田径项目与目前体育课上田径运动项目的区别与联系 |
3.1.4 少儿趣味田径项目在我国的开展情况 |
3.1.5 少儿趣味田径项目的认知现状 |
3.2 秦皇岛市海港区小学目前体育课上田径教学的现状分析 |
3.2.1 秦皇岛市海港区小学体育课上田径运动项目的场地器材分析 |
3.2.2 秦皇岛市海港区体育教师对学校目前所有的场地器材的看法 |
3.2.3 秦皇岛市海港区体育教师课上选用田径教学内容的调查分析 |
3.2.4 秦皇岛市海港区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方法的调查分析 |
3.2.5 秦皇岛市海港区小学体育课中田径教学使用的教材调查 |
3.2.6 秦皇岛市海港区小学生对目前体育课中田径运动的态度调查 |
3.2.7 家长对孩子目前所在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看法的情况调查 |
3.3 秦皇岛市海港区小学开展少儿趣味田径项目的可行性态度调查 |
3.3.1 学校领导对少儿趣味田径项目推行开展的态度调查 |
3.3.2 体育教师对少儿趣味田径项目推行开展的态度调查 |
3.3.3 家长对少儿趣味田径项目推行开展的态度调查 |
3.3.4 学生对少儿趣味田径项目推行开展的态度调查 |
3.4 秦皇岛市海港区推行少儿趣味田径项目的优势与劣势及推广策略 |
3.4.1 在秦皇岛市海港区开展少儿趣味田径项目的优势分析 |
3.4.2 在秦皇岛市海港区开展少儿趣味田径项目的劣势分析 |
3.4.3 在秦皇岛市海港区开展少儿趣味田径项目的推广策略 |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呼和浩特市区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2.2.1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理论研究 |
2.2.2 关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现状研究 |
2.3 国外研究现状 |
2.4 国内外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访谈法 |
3.2.4 实地考察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 版”与“实验版”的对比 |
4.1.1 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的对比 |
4.1.2 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的对比 |
4.1.3 课程结构的对比与分析 |
4.1.4 课程内容的对比与分析 |
4.1.5 学业质量的对比与分析 |
4.1.6 实施建议的对比与分析 |
4.2 呼和浩特市区高级中学教学条件情况 |
4.2.1 教师基本情况 |
4.2.2 场地器材设施情况 |
4.2.3 教材的使用情况 |
4.3 体育教师对《课程标准(2017 版)》的认知和实施态度情况 |
4.3.1 体育教师对《课程标准(2017 版)》认知情况 |
4.3.2 体育教师对《课程标准(2017 版)》的实施态度 |
4.4 呼和浩特市区高级中学《课程标准(2017 版)》实施现状与分析 |
4.4.1 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的实施情况 |
4.4.2 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实施现状与分析 |
4.4.3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方式实施现状与分析 |
4.4.4 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方式实施现状与分析 |
4.5 呼和浩特市区高级中学《课程标准(2017 版)》实施保障调查分析 |
4.5.1 体育教师培训情况与分析 |
4.5.2 体育与健康课程管理情况 |
4.6 呼和浩特市区高级中学《课程标准(2017 版)》的实施对策 |
4.6.1 强化学科育人功能 |
4.6.2 加强课程标准实施的保障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呼和浩特市区高级中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体育教师问卷) |
附录2 呼和浩特市区高级中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学生问卷) |
附录3 呼和浩特市区高级中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体育组组长访谈提纲)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6)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体系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国家政策文件的重视 |
1.1.2 落实师范类专业认证是师范院校未来的责任与义务 |
1.1.3 基于师范类专业认证的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梳理 |
2.1.1 师范类专业认证 |
2.1.2 体系 |
2.1.3 课程体系 |
2.1.4 田径普修课程 |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2.2.1 国外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相关研究 |
2.2.2 国内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相关研究 |
2.2.3 课程体系相关研究 |
2.2.4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相关研究 |
第3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个案研究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3.2.6 实地调查法 |
第4章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课程体系改革理论研究 |
4.1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课程体系改革的理论依据 |
4.1.1 实用主义课程论 |
4.1.2 要素主义课程论 |
4.1.3 结构主义课程论 |
4.1.4 人文主义课程论 |
4.1.5 实践主义课程论 |
4.2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原则 |
4.2.1 合理性原则 |
4.2.2 可行性原则 |
4.2.3 目标定位精准性原则 |
4.2.4 毕业要求衔接性原则 |
4.3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课程体系改革的功能 |
4.3.1 诊断功能 |
4.3.2 改进功能 |
4.3.3 激励功能 |
4.4 师范类专业认证中学教育认证标准解读 |
4.4.1 培养目标 |
4.4.2 毕业要求 |
4.4.3 课程与教学 |
第5章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现实依据 |
5.1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大纲分析 |
5.1.1 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大纲目标分析 |
5.1.2 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大纲内容分析 |
5.1.3 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大纲实施分析 |
5.1.4 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大纲评价分析 |
5.2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
5.2.1 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理念现状分析 |
5.2.2 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目标现状分析 |
5.2.3 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内容现状分析 |
5.2.4 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方法现状分析 |
5.2.5 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评价现状分析 |
第6章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改革思路 |
6.1 健全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目标设置 |
6.2 充实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内容 |
6.3 创新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实施 |
6.4 完善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考核与评价 |
第7章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云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体系改革实证研究 |
7.1 云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体系构建 |
7.1.1 云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解读 |
7.1.2 云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体系的确立过程 |
7.1.3 云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整体框架设计 |
7.1.4 云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整体框架设计的结果与分析 |
7.2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云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目标建设 |
7.2.1 改革田径普修课程目标与原目标对比分析 |
7.2.2 注重课程培养目标与师范专业认证标准对接 |
7.2.3 侧重课程培养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的对应 |
7.3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云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内容设置 |
7.3.1 改革田径普修课程内容与原内容对比分析 |
7.3.2 注重课程思政内容的融入 |
7.3.3 侧重实训内容设置 |
7.4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云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实施 |
7.4.1 改革田径普修课程实施与原实施对比分析 |
7.4.2 注重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
7.4.3 侧重实训内容的实施 |
7.5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云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评价体系 |
7.5.1 改革田径普修课程评价与原评价对比分析 |
7.5.2 注重课程教学评价内容的多元性 |
7.5.3 侧重课程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
第8章 云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
8.1 知识目标达成度 |
8.2 技能目标达成度 |
8.3 情感目标达成度 |
第9章 结论与建议 |
9.1 结论 |
9.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调查问卷效度检验表 |
附录 B:教师问卷 |
附录 C:学生问卷 |
附件D:教师访谈提纲(教学现状) |
附录 E:学生成绩表 |
附录 F:教学技能考核评委打分表 |
附录 G:学习自评/互评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7)南京市体育中考实施对初中体育教学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 |
1.3 研究的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现实意义 |
2.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体育中考 |
2.1.2 体育教学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2.2.1 关于我国体育中考的基础理论研究 |
2.2.2 关于我国体育中考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
2.2.3 关于我国体育中考制度发展的研究 |
2.2.4 关于我国体育中考方案实施对学校体育教学影响的研究 |
2.3 国外学校体育发展现状 |
3.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访谈法 |
3.2.4 实地考察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3.2.6 数理统计法 |
4.结果与分析 |
4.1 南京市体育中考的现状及方案变化分析 |
4.1.1 南京市体育中考的组织形式 |
4.1.2 南京市体育中考项目的设置与实施 |
4.2 南京市体育中考对初中体育教师、家长的影响 |
4.2.1 南京市体育中考对体育教师教学压力的影响 |
4.2.2 体育中考方案对初中体育教师地位的影响 |
4.2.3 对初中体育教师的责任感和教学态度的影响 |
4.2.4 初中体育教师对体育中考实施目的的认识 |
4.2.5 对家长的影响 |
4.3 南京市体育中考对初中学生的影响 |
4.3.1 学生对南京市体育中考成绩获取的了解程度 |
4.3.2 对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影响 |
4.3.3 对学生体育锻炼动机的影响 |
4.3.4 对学生体育锻炼时间的影响 |
4.3.5 对学生学习压力的影响 |
4.3.6 对学生体育锻炼项目选择的影响 |
4.4 南京市体育中考对初中体育教学过程的影响 |
4.4.1 南京市体育中考对初中体育教学目标的影响 |
4.4.2 南京市体育中考对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影响 |
4.4.3 南京市体育中考对初中体育教学方法的影响 |
4.4.4 南京市体育中考对初中体育教学环境的影响 |
4.5 南京市体育中考实施面临的问题分析 |
4.5.1 学校体育师资力量薄弱 |
4.5.2 学生学习体育压力增加 |
4.5.3 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固化 |
4.6 优化体育中考与初中体育教学协同发展的基本策略 |
4.6.1 加强体育师资力量,构建体育师生合理比例 |
4.6.2 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
4.6.3 丰富初中体育教学内容,提升学校体育教学质量 |
4.6.4 完善初中学校体育设施,营造安全体育锻炼环境 |
5.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8)准备活动中牵拉技术在田径课堂的应用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准备活动 |
1.1、准备活动的分类 |
1.2、准备活动的作用 |
2、准备活动中的牵拉方式分类 |
2.1、静态牵拉 |
2.2、动态牵拉 |
2.3、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牵拉 |
3、不同田径项目中牵拉技术的应用 |
3.1、投掷类项目教学中的牵拉方式 |
3.2、在跳跃类项目教学中的牵拉方式 |
3.3、在短跑类项目教学中的牵拉方式 |
4、结论 |
5、建议 |
(9)体能训练对提高淮北市同仁中学初三学生中考体育成绩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国家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愈加重视 |
1.1.2 体育中考的作用 |
1.1.3 体能训练对促进中学生体质发展的重要作用 |
1.2 选题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体能 |
2.1.2 体能训练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2.2.1 国内关于提高中考体育成绩的研究 |
2.2.2 国内关于中学生体能训练的研究 |
2.3 国外研究现状 |
2.3.1 国外关于青少年体能训练的研究现状 |
3 研究对象和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对比实验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4 实验方案设计 |
4.1 实验设计 |
4.2 实验器材 |
4.3 实验测试方法 |
4.4 实验流程 |
5 研究结果与分析 |
5.1 淮北市体育中考情况分析 |
5.2 2018、2019、2020年同仁中学中考体育成绩情况分析 |
5.2.1 同仁中学2018-2020年满分率、及格率及平均分对比分析 |
5.2.2 同仁中学2020年体育中考选修项目平均分对比 |
5.3 淮北市同仁中学传统中考体育教学内容分析 |
5.4 中考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对中学生的影响 |
5.4.1 提高中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
5.4.2 提高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
5.4.3 加强中学生身体素质,降低运动损伤 |
5.5 同仁中学体育课体能训练方案设计 |
5.5.1 构建同仁中学体能训练方案的指导原则 |
(一)针对性训练原则 |
(二)全面性原则 |
(三)适宜负荷原则 |
(四)创新性原则 |
(五)多样性原则 |
(六)系统性原则 |
5.5.2 同仁中学体能训练内容构建 |
5.5.3 体能训练方案负荷控制 |
5.6 体能训练对中考体育成绩的影响 |
5.6.1 实验后对实验班、对比班学生中考体育项目测试成绩比较 |
5.6.2 实验前后中考体育项目成绩分析 |
(1)实验前后实验班与对比班1000m/800m跑成绩及对应分数分析 |
(2)实验前后实验班与对比班1分钟跳绳成绩及对应分数分析 |
(3)实验前后实验班与对比班50m跑成绩及对应分数分析 |
(4)实验前后实验班与对比班立定跳远成绩及对应分数分析 |
(5)实验前后实验班与对比班测试项目总分值比较 |
5.7 对体能训练实验结果的分析 |
5.8 体能训练实验中存在的不足 |
6 结论与建议 |
6.1 实验结论 |
6.2 建议 |
7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附件 |
(10)趣味田径在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选题目的 |
1.3 选题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特点 |
2.2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与改革 |
2.3 趣味田径教学国内外研究现状 |
2.3.1 趣味田径国外研究现状 |
2.3.2 趣味田径创编的研究现状 |
2.3.3 趣味田径国内运用于教学的研究现状 |
2.4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4.1 趣味田径的概念 |
2.4.2 中等职业教育 |
2.4.3 体育教学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教学实验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3.2.6 逻辑分析法 |
3.3 研究线路图 |
4 分析与讨论 |
4.1 实验学校体育课程分析 |
4.2 实验前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
4.2.1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身体素质测试分析 |
4.2.2 实验前学生体育乐趣量表调查结果分析 |
4.2.3 实验前学生体育学习兴趣调查分析 |
4.2.4 实验前学生对体育教学评价调查分析 |
4.3 实验后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
4.3.1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身体素质测试分析 |
4.3.2 实验前试验后实验班学生身体素质测试分析 |
4.3.3 实验前试验后对照班学生身体素质测试分析 |
4.3.4 实验后学生体育乐趣量表调查结果分析 |
4.3.5 实验后学生体育学习兴趣调查分析 |
4.3.6 实验后学生对体育教学评价调查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6 致谢 |
7 参考文献 |
8 附录 |
9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四、中长跑放松技术在体育课1500m项目教学中的效果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研究 ——以烟台市蓬莱区小学为例[D]. 董连凯. 鲁东大学, 2021
- [2]情境教学法对初中生中长跑学习兴趣的影响研究[D]. 吴敏. 湖南师范大学, 2021
- [3]“游戏化”体育教学模式在高中田径课中的应用研究[D]. 顾黎明. 南京体育学院, 2021
- [4]秦皇岛市海港区小学开展少儿趣味田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D]. 金宇.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1(08)
- [5]呼和浩特市区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D]. 黄倩文.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9)
- [6]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体系改革研究[D]. 倪保锐.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7]南京市体育中考实施对初中体育教学的影响研究[D]. 魏伟秋.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21(09)
- [8]准备活动中牵拉技术在田径课堂的应用浅析[J]. 潘仁仁.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1(07)
- [9]体能训练对提高淮北市同仁中学初三学生中考体育成绩的实证研究[D]. 刘倍亨. 成都体育学院, 2021(09)
- [10]趣味田径在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罗欣. 广州体育学院,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