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缺乏维生素 A 对健康的影响

严重缺乏维生素 A 对健康的影响

一、维生素A临界缺乏对健康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李帆[1](2021)在《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维生素A、E水平及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1.了解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血清维生素A(Vitamin A,Vit A)、维生素E(Vitamin A,Vit E)水平及临床意义。2.探讨新生儿CAP患儿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等各项炎性指标、肝功、血常规、心肌酶与血清Vit A、Vit E水平的相关性。研究方法:由北京和合医学工程技术研究院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仪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检测2017年4月至2020年12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住院新生儿血清Vit A、Vit E水平。按照纳排标准确定观察组和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的性别、分娩方式、胎膜早破、羊水污染情况,以及出生体重、入院体重及入院年龄。并留取静脉血标本,测定Vit A、Vit E水平、血常规、肝功能、心肌酶及相关感染指标hs-CRP、CRP、PCT。研究结果:1.新生儿CAP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分娩方式、胎膜早破、羊水污染情况、出生体重、入院体重及入院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2.新生儿CAP组血清Vit A水平为(0.20±0.05)mg/L,对照组血清Vit A水平为(0.22±0.05)mg/L,新生儿CAP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CAP组血清Vit E水平为(11.30±3.87)mg/L,对照组血清Vit E水平为(11.44±2.94)mg/L,新生儿CAP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新生儿CAP组Vit A正常者占5.2%,可疑Vit A缺乏(Suspicious Vitamin A Deficiency,SVAD)者占46.9%,Vit A缺乏(Vitamin A Deficiency,VAD)者占47.9%,对照组Vit A正常者占7.6%,可疑缺乏者占58.7%,缺乏者占33.7%。两组在Vit A浓度梯度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对两组Vit A缺乏/可疑缺乏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组患儿血清Vit E正常者占87.5%,降低者占9.4%,缺乏者占3.1%;对照组患儿血清Vit E正常者占94.6%,降低者占4.3%,缺乏者占1.1%。两组在Vit E浓度梯度构成、Vit E缺乏/降低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未发现Vit A、Vit E浓度与新生儿CAP轻重程度、并发症、患儿住院日有关联(P>0.05)。5.新生儿CAP组中hs-CRP、CRP、PCT阳性者的血清Vit A水平低于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CAP组中PCT阳性者的血清Vit E低于于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PR、CPR阳性者的血清Vit E低于于阴性者(P>0.05)。6.新生儿CAP组中淋巴细胞比例(L)与血清Vit A水平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s=0.210,P<0.05);新生儿CAP组中WBC、N、RBC、Hb、PLT、ALT、AST、TBA、CK、CK-MB与血清Vit A水平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CAP组中淋巴细胞比例(L)与血清Vit E水平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s=0.234,P<0.05);新生儿CAP组中WBC、N、RBC、Hb、PLT、ALT、AST、TBA、CK、CK-MB与血清Vit E水平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新生儿CAP组患儿血清Vit A水平偏低,提示Vit A缺乏可能与患儿感染有关。2.新生儿CAP组中hs-CRP、CRP、PCT阳性患儿的血清Vit A低于阴性者,PCT阳性者血清Vit E低于阴性者,Vit A、Vit E水平与淋巴细胞比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维生素A、维生素E水平可能与患儿炎性指标变化有关。

王亚萍[2](2021)在《维生素AD对脑损伤患儿神经发育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维生素A、D水平对脑损伤患儿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脑损伤患儿为基线人群。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足月出生且患有脑损伤的病例患儿100名,进行基本情况调查,追踪随访,采用先进的电化学发光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方法分别于患儿3月龄、6月龄、12月龄测量人群血清中的维生素A、D的含量,将其分组为维生素A缺乏组、维生素D缺乏组、维生素A、D均为缺乏组、维生素A、D正常组,同时利用中国首都儿科研究所自主编制的《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给予患儿一次神经发育的评估,测量每位患儿的神经行为发展水平(发育商),采用均数,t检验,方差分析等方法来统计比较维生素A、D含量和患儿脑损伤中枢神经功能发展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比较维生素A缺乏组的发育商与正常组的发育商水平,维生素D缺乏组的发育商与正常组的发育商水平,维生素AD都缺乏组的发育商与正常组发育商水平,比较维生素A缺乏组的发育商与维生素D缺乏组的发育商有无区别等。结果:完成随访患儿共100例,3月龄、6月龄、12月龄后分别测量维生素AD的含量,将其分组,并测量患儿神经行为发育水平(发育商),3月龄维生素A缺乏组占29%,维生素D缺乏组占27%,维生素AD同时缺乏组占35%,维生素AD正常组占9%。6月龄维生素A缺乏组占30%,维生素D缺乏组占32%,维生素AD都缺乏组占30%,维生素AD都正常组占8%。12月龄维生素A都缺乏组占34%,维生素D缺乏组占32%,维生素AD都缺乏组占24%,维生素AD都正常组占10%。利用T检验,3月龄维生素A缺乏组与正常组的发育商相比,t=-8.58,P<0.05,维生素D缺乏组与正常组的发育商相比,t=-8.391,P<0.05,维生素AD都缺乏组与正常组的发育商相比,t=-8.855,P<0.05,维生素A缺乏组与维生素D缺乏组的发育商利用方差分析相比,P>0.05。6月龄维生素A缺乏组与正常组的发育商相比,t=-7.7475,P<0.05,维生素D缺乏组与正常组的发育商相比,t=-8.322,P<0.05,维生素AD都缺乏组与正常组的发育商相比,t=-9.062,P<0.05,维生素A缺乏组与维生素D缺乏组利用方差分析,P>0.05。12月龄维生素A缺乏组与正常组的发育商相比,t=-11.066,P<0.05,维生素D缺乏组与正常组的发育商相比,t=-8.950,P<0.05,维生素AD都缺乏组与正常组的发育商相比,t=-6.858,P<0.05,维生素A缺乏组与维生素D缺乏组的发育商利用方差分析相比,P>0.05。综合3、6、12月龄患儿维生素A缺乏组、维生素D缺乏组、维生素AD都缺乏组与正常组的发育商的分析,维生素AD含量与发育商具有相关性,也就是说维生素AD对脑损伤患儿神经发育具有影响。维生素A缺乏组与维生素D缺乏组发育商利用方差分析,统计学意义不大,差别不明显。结论:维生素AD是脑损伤患儿脑发育中需要的重要的维生素,维生素AD含量低可增加脑损伤患儿发育商低下的机率,维生素AD含量处于正常范围可降低患儿发育商低下的风险。

邢瑞欣[3](2021)在《血清微量元素含量与炎症性肠病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多以肠道受累为主的非特异性炎性疾病,临床上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随着环境恶化、饮食结构西方化、抗生素滥用以及生活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IBD患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尽管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研究发现蛋白质能量不足,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的缺乏与IB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2,3]。值得注意的是,IBD患者体内营养素的缺乏[4],尤其是微量元素缺乏的报道较少。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IBD患者血清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其与疾病活动的相关性,以期对IBD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早期评估与治疗,进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疾病的预后。方法研究纳入2019年3月至2020年4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IBD患者200例(CD患者100例,UC患者100例),以同期健康体检人群10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清微量元素锌(Zinc,Zn),铜(Copper,Cu)、铁(Iron,Fe)、镁(Magnesium,Mg)、钙(Calcium,Ca)的含量。统计学分析各组间各指标的含量差异及其与炎症程度的相关性,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ROC)比较各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UC和CD患者血清中Zn、Fe含量降低,血清Cu含量及铜锌比值均显着升高(P<0.05);三组间血清Mg、Ca含量差异无显着意义(P>0.05)。2.不同疾病活动程度的CD患者血清Zn、Fe含量及铜锌比值具有显着差异,缓解期患者血清Zn、Fe含量明显高于重度、中度活动组(P<0.05);重度活动组患者血清铜锌比值明显高于缓解期、轻度活动组、中度活动组,差异具有显着意义(P<0.05)。3.不同疾病活动程度的UC患者血清微量元素Zn、Cu、Fe含量及铜锌比值具有显着差异,缓解期患者血清Zn、Fe含量明显高于轻度、中度、重度活动组,差异具有显着意义(P<0.05);重度活动患者血清Cu含量及铜锌比值高于轻度、中度活动组,差异具有显着意义(P<0.05)。4.CD患者的铜锌比值与粪便钙卫蛋白、C反应蛋白成正相关(r=0.697,0.586;P<0.05),与血沉不相关(r=0.134;P>0.05),UC患者的铜锌比值与粪便钙卫蛋白、血沉成正相关(r=0.488,0.452;P<0.05),但与C反应蛋白无明显相关性(r=0.099,P>0.05)。5.CD患者血清Fe含量与粪便钙卫蛋白成正相关(r=0.556,P<0.05),与C反应蛋白、血沉不相关(r=0.748,0.325;P>0.05)。UC患者血清Fe含量与粪便钙卫蛋白正相关(r=0.526,P<0.05),但与C反应蛋白、血沉无明显相关性(r=0.219,0.197;P>0.05)。6.血清铜锌比值、C反应蛋白及血沉诊断CD活动度的临界值分别为≥1.76,≥9.5(mg/L)和≥20.5(mm/h),其中血沉对诊断CD活动的效能最高,AUC值为0.830,其中灵敏度为69%、特异度为86.2%;血清铜锌比值、C反应蛋白及血沉诊断UC活动度的临界值分别为≥1.63,≥13.79(mg/L)和≥13.50(mm/h),其中铜锌比值对诊断UC活动的效能最高,AUC值为0.862,其中灵敏度为73%、特异度为90%。结论本研究探讨了IBD患者血清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IBD患者血清微量元素Zn、Fe、Cu含量与疾病具有相关性;不同疾病活动度IBD患者血清Zn、Fe、铜锌比值具有显着差异,随着疾病炎症加重,血清铜锌比值显着增高,因此,血清铜锌比值有望作为预测IBD患者疾病活动度的生物学标志物,尤其是在UC患者中更加具有特异性。

廖芬[4](2020)在《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改善人口营养健康的经济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微量营养素营养不良是许多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世界范围内有25亿人存在“隐性饥饿”问题,我国也有近3亿人存在营养不良问题。由于我国传统的饮食结构,微量营养素缺乏对我国农村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影响更大,他们的饮食通常以相对便宜的主食作物为主,缺乏足够数量的高价值营养食品。微量营养素缺乏不仅会增加发病率和死亡率,从而导致健康负担增加,还会给我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阻碍全面脱贫战略目标的实现,进而减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因此,控制微量营养素营养不良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发展事项,中央出台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也进一步强调了其重要性。实践表明,营养干预措施主要包括调整饮食结构、营养补充剂、食物强化和作物营养强化四种。但前三种由于各自的局限性,导致总体覆盖范围相对有限。作物营养强化是一种以农业为基础的干预战略,主要通过培育具有较高微量元素含量的主食作物实现,可以有效大面积改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健康状况,具有显着的健康优势和经济效益。然而,我国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起步较晚,尚未大规模种植和推广,对其实际影响和经济效益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深入研究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对人口营养健康的改善作用及其经济评价,对于改善微量营养素营养不良和减轻由此带来的健康负担和经济损失以及助力脱贫攻坚、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营养改善的视角,采用农业经济学、健康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等交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以失能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DALYs)方法、随机对照实验和Becker–De Groot–Marschak(BDM)实验机制为分析框架,创新性的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相结合的视角,采用事前分析与事后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别探讨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改善人口营养健康的经济评价。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构建宏观层面的经济评价指标、宏观层面的经济评价分析、微观层面的健康效益分析和微观层面的经济效益分析。本研究分别从宏观经济评价、微观健康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角度来对中国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对人口营养健康的改善及其经济评价进行深入探讨,从而为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的推广、采用和政策制定提供指导和依据。本研究采用多学科交叉的事前分析和事后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分析层面进行实证分析,全文共包括4个主要研究内容。首先,宏观层面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的经济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构建部分。本章对作物营养强化经济评价方法——DALYs方法进行了介绍与修正,并以健康经济学中衡量健康资本的DALYs公式为基础,构建了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宏观层面的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从宏观层面说明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的健康效益、经济效益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从而明确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的经济价值,为作物营养强化的开展推广提供依据。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的健康效益和经济效益主要是指铁强化农产品、锌强化农产品、维生素A强化农产品以及叶酸强化农产品的健康效益和经济效益,而成本效益则主要包括作物营养强化的成本、成本收益率和成本有效性。通过构建的宏观层面的经济评价指标,为开展宏观层面的经济评价分析提供了基础。其次,宏观层面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的经济评价部分。立足于DALYs公式,基于上一章构建的经济评价指标,本章采用事前分析的方法,以叶酸强化水稻为例,对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进行了事前经济评价,以了解作物营养叶酸强化水稻的健康效益、经济效益和成本效益,并且将中国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的成本效益与其它国家、其它强化方式的进行比较,以期从宏观层面说明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的经济效益,从而为政府开展、推广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提供支撑。并且宏观层面的经济评价说明了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的可行性,为微观层面的分析奠定了基础。本章从宏观层面分析了叶酸强化水稻的经济效益,弥补了以往宏观层面缺乏叶酸强化农产品分析的局限性。再次,微观层面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健康效益的实证分析部分。在明确宏观层面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经济价值可观的基础上,运用发展经济学中衡量健康效益的随机对照实验方法,分别在河南南阳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泽普县开展了两个营养干预实验,旨在从微观层面采用事后分析方法考察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的健康效益。河南省的叶酸缺乏率是中国最高的地区之一,并且该地区育龄妇女叶酸补充意识较低,是开展叶酸强化玉米营养干预实验的合适地点。因此本研究设计并实施了长达67天的叶酸强化玉米营养干预实验,以了解叶酸强化玉米对育龄妇女叶酸缺乏的影响。本实验招募了123名育龄妇女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锌缺乏率较高,并且地理位置偏远,其他干预措施覆盖范围有限,作物营养强化是改善该地区锌缺乏的有效措施,因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开展锌强化小麦营养干预实验的合适地点。本研究设计并实施了长达8个月的锌强化小麦实验,以了解锌强化小麦对青少年生长迟缓的影响,共有242人参加实验。本章通过两个随机对照实验检验了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对人口营养健康的真实影响,在前面宏观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微观层面采用事后分析的方法验证了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的健康效益及外部效度。最后,微观层面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经济效益的实证分析部分。探讨消费者对于叶酸强化玉米的支付意愿,为了解叶酸强化玉米的经济效益和市场潜力提供依据。本章在作物营养强化能够有效改善人口营养健康状况并具有成本效益的基础上,运用实验经济学的前沿研究工具BDM机制来了解消费者对叶酸强化玉米的支付意愿。消费者对营养改善信息的支付意愿是了解叶酸强化玉米经济效益的有效工具。BDM实验仍然选择在河南省南阳市开展,因为营养改善实验是在该地区进行,有前期工作基础,且河南省叶酸缺乏率高,迫切需要改善,而有效地改善则离不开大面积推广,推广又会受到经济效益和市场潜力的影响,因此了解该地区育龄妇女对叶酸强化玉米的支付意愿十分有必要。本次实验共有185名被试参与实验。BDM机制设计不仅可以了解消费者真实的支付意愿,减少“非真诚性”竞价,还可以很好地保证样本的随机性,因此可以更好地了解叶酸强化玉米的市场潜力和经济效益,并采用Probit模型分析了影响微观层面消费者个体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为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提供指导。研究的基本结论表明,(1)基于DALYs公式的宏观层面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经济评价的指标体系是进行健康效益、经济效益和成本——效益研究的有效量化工具。健康效益评价指标主要是指由于作物营养强化所带来的疾病负担的减少。经济效益指标是采用标准值来货币化疾病负担的减少。成本——效益指标主要包括成本、成本有效性和成本收益率。(2)在宏观层面的经济评价方面,发现我国作物营养叶酸强化水稻的营养干预效果显着,且具有经济性。营养干预以后一年内由于微量营养素缺乏所导致的疾病负担可以减少86 385.96~173 836.32 DALYs。将其货币化以后发现,作物营养叶酸强化水稻一年所导致的DALYs损失值的减少,可以带来的经济效益为295 008 053元(悲观)至1 187 302 066元(乐观)。并且我国叶酸强化水稻的成本收益率为40.12(悲观估计)至161.46(乐观估计),即每投入1美元的成本可以带来40.12美元(悲观估计)至161.46美元(乐观估计)的产出,具有较高的成本收益率。叶酸强化水稻的成本有效性为12.46(悲观估计)至6.19(乐观估计),即叶酸强化水稻营养干预每减少一个DALYs损失值,需要的成本为12.46美元(悲观估计)至6.19美元(乐观估计),这说明我国叶酸强化水稻也是高成本有效的;(3)微观层面上,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具有良好的健康效益,可以显着改善人口营养健康状况。首先,在河南开展的叶酸强化玉米营养干预实验效果显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改善育龄妇女叶酸缺乏状况;其次,在新疆开展的锌强化小麦营养干预实验虽然效果相对较弱,但这可能是受制于加工方式等原因;(4)微观层面上,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消费者对作物营养强化的支付意愿较高。在河南省开展的BDM实验表明叶酸强化信息能够有效增强育龄妇女的支付意愿(Willingness to pay,WTP),育龄妇女对叶酸强化玉米的支付意愿显着高于普通玉米,调查地区的育龄妇女对叶酸强化玉米愿意支付的WTP的均值为2.88元,对普通玉米愿意支付的WTP的均值为1.41元。人口统计特征和知识水平显着影响育龄妇女对叶酸强化玉米的支付意愿。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主要在于,综合采用农业经济学、健康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等交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提出了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相结合这一新的视角研究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的健康效益及经济效益。本研究首先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健康经济学领域中衡量健康资本的DALYs公式进行了修正和完善,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宏观层面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的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运用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了宏观层面经济评价实证分析。其次,通过两个发展经济学衡量健康效益的随机对照实验从事后分析的角度揭示了微观层面作物营养强化对人口营养健康的改善程度及其外部效度,弥补了以往缺乏健康效益事后分析的不足。最后,采用实验经济学中研究支付意愿和经济效益的BDM实验机制探讨了微观个体对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的真实支付意愿,可以有效反映作物营养强化的经济效益,弥补了以往支付意愿研究的不足。本研究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分别说明了我国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健康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依据。

邓慧玲,张玉凤,宋鹤,王军,徐鹏飞,刘瑞清,袁娟,唐甜甜[5](2020)在《维生素A、维生素D水平与柯萨奇病毒A6型手足口病重症化的关联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维生素A、维生素D与手足口病(HFMD)发病、病情及其与抗病毒免疫指标α干扰素(INF-α)之间的关系,探讨维生素A、维生素D在HFMD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西安市儿童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住院的柯萨奇病毒A6(CA6)型HFMD 305例为病例组,选择同期于西安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体检的与病例组患儿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儿童10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维生素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维生素D和IFN-α水平,分析维生素A、维生素D水平与HFMD重症化的相关性。结果 CA6型HFMD患儿血清维生素A[(0.96±0.39) mg/mol]、维生素D[(42.14±15.13) μg/L]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维生素A(1.26±0.29) mg/mol、维生素D(49.63±8.86)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WBC)>15×109/L、血糖>8.3 mmol/L、维生素A水平和维生素D水平降低均为CA6型HFMD重症化的危险因素(OR=2.303、4.622、7.346、5.211,均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当维生素A为0.725 mg/mol时约登指数最大,该值对应的敏感性为82.0%,特异性为64.8%。当维生素D为32.88 μg/L时约登指数最大,该值对应的敏感性为84.5%,特异性为61.9%。CA6型HFMD患儿血清IFN-α水平[(84.44±26.28) ng/L]高于健康对照组[(36.58±14.39)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HFMD患儿血清IFN-α水平[(71.48±18.34) ng/L]显着低于普通型患儿[(91.25±27.27)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CA6型HFMD患儿血清IFN-α水平与维生素A、维生素D水平呈正相关(r=0.783、0.239,均P<0.001)。结论 HFMD患儿血清维生素A、维生素D总体水平降低;WBC>15×109/L、血糖>8.3 mmol/L、维生素A水平和维生素D水平降低均与HFMD相关;血清IFN-α水平与维生素A、维生素D水平呈正相关,维生素A、维生素D缺乏是HFMD感染重症化的预警因素之一。

冯宇隆[6](2020)在《维生素A对北京鸭生长发育和肠道健康的调节作用与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通过3个体内试验研究了维生素A对北京鸭生长发育、肠道发育以及损伤修复的影响及调控机制,并通过体外试验研究了视黄酸(ATRA)对IPEC-J2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试验一旨在研究日粮维生素A添加对121日龄北京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组织视黄醇含量以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并估测最佳需要量。本试验共8个处理(0、500、1000、1500、2500、3500、7000和14000IU/kg),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鸭。结果显示,与饲喂基础日粮组相比,维生素A添加显着提高了121日龄北京鸭的日增重、日采食量、血浆和肝脏视黄醇浓度、血浆甘油三酯和胸肌率(P<0.05),显着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含量(P<0.05)。以血浆视黄醇浓度、血浆甘油三酯和日增重为评定指标,基于直线折线模型和二次曲线模型的联合应用,121日龄北京鸭维生素A的需要量为3341.66347.6IU/kg。试验二旨在研究日粮维生素A添加对121日龄北京鸭肠粘膜发育的影响及调控机制。本试验利用试验一建立的北京鸭维生素A缺乏和充足模型,21日龄时,采集十二指肠和空肠组织用于组织切片,采集十二指肠粘膜样品,用于酶活性测定及利用iTRAQ-PRM白质组学技术鉴定粘膜蛋白表达变化。结果显示,维生素A显着增加十二指肠的绒毛高度、绒毛面积和杯状细胞数量,显着增加空肠绒毛高度、V/C、绒毛面积和杯状细胞数量(P<0.05),但对回肠各个形态指标影响不显着(P>0.05);维生素A显着提高了十二指肠碱性磷酸酶和二糖酶活性和空肠蔗糖酶和麦芽糖酶活(P<0.05);共筛选到147个差异蛋白质,其中涉及维生素A代谢的差异蛋白质4个、细胞迁移的差异蛋白23个、细胞增殖的差异蛋白10个、粘膜免疫相关差异蛋白4个,代谢相关的39个。研究表明,维生素A添加促进十二指肠和近端空肠粘膜的发育,通过调控ECM、Arp2/3及RhoA通路相关蛋白促进肠上皮细胞主动迁移,通过延长细胞周期抑制肠上皮细胞增殖,此外维生素A调控肠上皮细胞内脂质代谢且促进脂质跨膜吸收转运。试验三旨在研究视黄酸(ATRA)对肠上皮细胞迁移和增殖的影响及分子机理。IPEC-J2细胞在视黄酸缺乏和视黄酸添加(3、6和12μM)的培养基中培养。利用细胞迁移实验和Alarmar BlueTM试验分别测定细胞迁移和细胞增殖,利用RT-qPCR技术检测与细胞迁移和细胞增殖相关的基因表达丰度,利用Western blot和双荧光素酶试验检测ATRA对ERK/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显示,ATRA显着增加上皮细胞的迁移率并上调与迁移相关的标志基因,如ZO-1、ECAD、ICAM-1和Occuldin(P<0.05);ATRA显着抑制了细胞增殖活性并下调了与细胞增殖密切相关的基因,如PCNA、Cyclin B1和Cyclin D1(P<0.05);ATRA显着增加ERK1/2的磷酸化水平,但显着抑制了ERK1/2下游转录因子的活性,如Elk-1、c-Jun、Creb和Chop(P<0.05)。结果表明ATRA促进IPEC-J2细胞增殖可能与ERK1/2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而ATRA抑制肠上皮细胞增殖是否与ERK1/2与其下游转录因子的解偶联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试验四旨在探究日粮维生素A添加是否缓解LPS诱导的北京鸭生产性能降低和肠道损伤。采用2x3两因子随机试验设计,即2个攻毒处理(注射LPS或生理盐水)和3个维生素A水平(0,7000,14000 IU/kg),共6个处理,每个处理7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鸭,分别在第14、16和18天腹腔注射LPS或生理盐水,饲养周期为121d。结果显示,LPS注射显着降低了21日龄北京鸭末重、1421日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耗料量(P<0.05),然而日粮添加维生素A显着提高了21日龄北京鸭末重、1421日龄平均日增重、平均耗料量和料重比(P<0.05);LPS注射显着提高谷草转氨酶活性,显着降低血浆白蛋白含量(P<0.05),日粮维生素A添加显着降低碱性磷酸酶活性和总胆汁酸含量(P<0.05);LPS注射显着降低十二指肠绒毛高度、绒毛面积和蔗糖酶活性(P<0.05)及空肠绒毛面积和麦芽糖酶活性(P<0.05),维生素A添加显着增加十二指肠和空肠绒毛高度、V/C、绒毛表面积和麦芽糖酶活性(P<0.05)。通过体外试验发现视黄酸可缓解LPS对上皮细胞迁移的抑制且提高与迁移密切相关的ERK1/2磷酸化水平;视黄酸可通过抑制NF-kB的激活抑制LPS引起的炎症反应。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维生素A显着提高LPS注射后北京鸭生产性能,且能有效缓解LPS对肝脏和肠粘膜的损伤。以上研究表明,日粮维生素A添加能显着改善前期北京鸭生产性能,维生素A添加促进十二指肠及其近端空肠粘膜的发育,维生素A通过调控肠上皮细胞主动迁移、细胞增殖、免疫以及代谢维持粘膜健康;ATRA能显着提高IPEC-J2细胞磷酸化ERK1/2和未磷酸化ERK1/2的比值,而ERK1/2磷酸化水平的升高可能是ATRA刺激肠上皮细胞迁移的机制之一,维生素A能有效缓解LPS造成的生产性能下降和肠粘膜的损伤。

陈娜[7](2020)在《新生儿维生素A水平与肺炎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新生儿维生素A水平,及其与新生儿肺炎发生的相关性,为新生儿特别是肺炎患儿补充维生素A提供理论和实验证据,进而为临床决策提供帮助。方法:共收集自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中心住院并确诊为新生儿肺炎的患儿635例(肺炎组),重庆市黔江区中心医院产科出生健康新生儿635例(正常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维生素A浓度,比较两组维生素A水平有无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新生儿肺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探讨维生素A水平与肺炎发生有无相关性。结果:1.肺炎组及对照组维生素A浓度分别为0.319±0.196μmol/L和0.342±0.137μmol/L,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肺炎组维生素A缺乏(VAD)发生率为95.91%,对照组为97.48%,发生率均非常高,提示新生儿群体中普遍存在维生素A缺乏。3.635例肺炎患儿中,轻度肺炎501例,重度肺炎134例,重度肺炎组维生素A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0.296±0.192μmol/L vs 0.342±0.137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gar-1分钟评分分值(OR:0.133,95%CI:0.100,0.178,p<0.05)为新生儿肺炎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分值越高,越不容易发生肺炎;生后1分钟Apgar评分低代表窒息,胎儿是否存在宫内窘迫,以及有无出生窒息、窒息程度与是否发生肺炎密切相关。5.ROC曲线表示单独维生素A水平一项指标对新生儿是否发生肺炎无明显预测价值。结论:1.新生儿群体中维生素A缺乏率极高,其中新生儿肺炎患儿VA水平较正常新生儿偏低,提示肺炎增加了患儿维生素A消耗。2.1分钟Apgar评分为新生儿肺炎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分值越高,越不容易发生肺炎,胎儿是否存在宫内窘迫,以及有无出生窒息、窒息程度与是否发生肺炎密切相关,加强母孕期保健,避免胎儿宫内窘迫、出生窒息有助于降低新生儿肺炎的发生。3.新生儿肺炎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单独维生素A水平一项指标对新生儿是否发生肺炎无明显预测价值。4.更多临床问题如新生儿维生素A缺乏分度标准、如何补充维生素A,以及补充维生素A能否预防肺炎或缩短肺炎病程等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袁思楠[8](2020)在《维生素A、E与妊娠合并症的相关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调查就诊于陕西省人民医院产科的孕妇妊娠期血清中维生素A、E水平,分析其与妊娠合并症的关系,以此来评价本院妊娠期妇女血清维生素营养水平,开展科学合理的妊娠期营养保健工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02月至2018年03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产科进行产前检查及妊娠晚期住院分娩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妊娠期妇女共计993例,使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定量测定孕妇血清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E浓度。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孕妇血清中维生素A、E水平与妊娠合并症的关系。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妊娠期孕妇血清维生素A浓度为(0.38,0.11)mg/l,其中妊娠早、中、晚期分别为(0.38,0.11)mg/l、(0.39,0.11)mg/l、(0.36,0.12)mg/l。血清维生素A水平总体异常率为13.39%,以缺乏为主(占96.99%),尤其是边缘性缺乏(94.57%)。妊娠晚期异常率最高(23.47%),妊娠早期次之(12.32%),妊娠中期异常率最低(9.87%)(P<0.05)。2.妊娠期孕妇血清维生素E浓度为(12.50,4.80)mg/l,其中妊娠早、中、晚期分别为(10.60,3.45)mg/l、(12.60,3.70)mg/l、(16.50,5.70)mg/l。血清维生素E水平总体异常率为7.15%,以过量为主(占100%)。妊娠早期异常率最低(2.05%),随着孕周增加,维生素E水平异常率增加,妊娠晚期异常率最高(22.96%)(P<0.05),为维生素E过量。3.早产孕妇血清中维生素A、E水平值与足月产孕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妊娠早、中、晚期孕妇血清中维生素A浓度、维生素E浓度均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除外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和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胎盘早剥、产后出血的发生没有相关关系(P>0.05)。5.妊娠早、中、晚期孕妇血清中维生素A浓度、维生素E浓度均与是否合并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没有相关关系(P>0.05)。6.妊娠晚期孕妇血清中维生素A浓度与是否合并胎儿窘迫存在相关关系(P<0.05)。7.妊娠中期孕妇血清中维生素E浓度与是否合并巨大胎儿存在相关关系(P<0.05)。结论1.在妊娠期常规保健基础上,本院调查人群中维生素A异常以边缘性缺乏为主,妊娠晚期的维生素A缺乏与胎儿窘迫的发生存在相关关系,建议妊娠期常规适量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E异常以过量为主,妊娠中期的维生素E过量与巨大胎儿的发生存在相关关系,应监测后合理补充维生素E。2.妊娠期维生素A、E浓度受饮食、个体差异等多因素影响,本研究结果虽未明确提示妊娠全期维生素A、E异常与妊娠合并症的发生有显着相关性,但仍建议应提高医生及孕妇对在妊娠期合理补充维生素A、E的重视程度,使其成为一种常规检测,以此来评价妊娠期妇女体内维生素营养水平,根据孕妇自身需要制定个体化补充方案,避免因补充不当造成隐匿性不良结局。

王琪[9](2020)在《双峰驼精清诱导排卵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双峰驼(Camelus Bactrianus)是生存于荒漠和半荒漠草原地带的古老物种,是我国重要的优势畜种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科研价值。由于双峰驼是严格的季节性发情动物,其生长速度慢、生殖周期长、繁殖性能低,而且双峰驼排卵机理尚不清楚,故而本研究以双峰驼为研究对象,展开蛋白质组及差异蛋白功能的研究。首先,我们选取繁殖季节和非繁殖季节双峰驼(公驼)血清,通过蛋白质组学(i TRAQ)筛选出与生殖相关的差异蛋白,利用生物信息学及分子生物学进一步筛选和鉴定与激素合成分泌相关的差异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Binding Protein 4,RBP4),并通过体外细胞模型验证RBP4蛋白的功能;其次,通过i TRAQ技术筛选肌肉注射精清(Seminal Plasm,SP)诱导排卵后的卵巢组织差异表达蛋白质;利用内分泌学、组织形态学、影像学及分子生物学进一步筛选出可能参与调控诱导排卵的靶蛋白-钙离子/钙调依赖性蛋白激酶II-γ(Calcium/calmodulin kinase II-γ,CAMK2G);最后,通过体外卵巢颗粒细胞模型研究CAMK2G对雌激素受体(ER)的调控机制。本研究所取得的结果如下。1.通过i TRAQ方法,共筛选出359个公驼的血清蛋白,基于1.2和0.8的倍数变化临界值,且p<0.05,共筛选出32种差异蛋白(11种上调和21种下调);筛选和鉴定了5个与生殖相关的差异蛋白(PCGF5、H1.2、ANTXR2、FOLR1和RBP4)。2.RBP4在性腺轴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但在睾丸组织中RBP4表达水平较高;双峰驼支持细胞中添加不同浓度的Vit A,可以影响IGFs、RBP4和AR的表达水平,且对RBP4(负相关)和AR(正相关)有剂量依赖性;过表达(敲低)RBP4对IGFs的表达有抑制(促进)作用,并且同时下调(上调)AR的表达水平;RBP4可通过类固醇合成通路调控雄激素受体AR的表达。3.通过i TRAQ共筛选出404个卵巢差异表达蛋白,260个上调蛋白(SP组),144个下调蛋白,进一步筛选出5个可能参与诱导排卵的差异蛋白(CAMK2G、FST、NR5A1、PAK1和PRL);通过RT-PCR、Western blot和组织免疫荧光等发现,排卵前后差异蛋白在性腺轴及生殖器官中表达水平不同,推测诱导排卵过程均有性腺轴的参与。4.调控CAMK2G的表达水平对各受体及相关蛋白有不同影响;过表达/敲低CAMK2G可以上调/下调ER的表达水平;CAMK2G的特异性抑制剂KN-93可下调ER的表达水平;CAMK2G可通过介导17βHSD和P450scc的表达来调节类雌激素受体(ER)的表达水平。本研究揭示:RBP4与公驼的繁殖相关,主要参与调节雄激素的合成,故而推测RBP4可作为一个调控因子调控激素的合成分泌;CAMK2G通过参与类固醇通路调控雌激素受体的表达,推测CAMK2G可能是双峰驼诱导排卵过程的一个调控分子。

成丽虹,张淑仪,吴羽雷,张薇,张庆华,李仲均[10](2020)在《妊娠晚期贫血孕妇维生素A营养状况及网织红细胞参数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妊娠晚期贫血与维生素A缺乏的相关性,研究维生素A缺乏对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8年3月于东莞市莞城医院产检的妊娠晚期孕妇1 204例,其中贫血孕妇299例为贫血组,非贫血且无其他妊娠合并症的孕妇905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孕妇维生素A浓度及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差异。另外,根据维生素A浓度,以0.3 mg/L为界值,将入选孕妇分为维生素A缺乏组及维生素A正常组,比较2组孕妇贫血发生率、红细胞参数及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差异。结果:妊娠晚期贫血和维生素A缺乏的比例分别为24.83%(299/1 204)和16.45%(198/1 204)。维生素A缺乏组孕妇贫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维生素A正常组(34.85%vs. 22.86%,χ2=12.732,P=0.000)。维生素A与妊娠晚期贫血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604(95%CI:0.568~0.640),维生素A的临界值为0.36 mg/L。与正常组相比,维生素A缺乏可导致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降低[(332.91±14.50)g/L vs.(337.95±14.19)g/L],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14.61±2.08 vs. 13.93±1.79)、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1.77±0.76)%vs.(1.60±0.66)%]和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IRF,(11.19±6.05)%vs.(9.36±5.82)%]均升高(P<0.05),而2组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和网织红细胞绝对值(RE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维生素A缺乏与妊娠期贫血可能存在相关性,并可出现相应的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参数改变。临床上需要监测孕妇血浆维生素A浓度,并通过膳食或药物补充,使其维持偏高于正常值下限的水平,以减少妊娠期贫血的发生率,保证母婴健康。

二、维生素A临界缺乏对健康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维生素A临界缺乏对健康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维生素A、E水平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一般资料
    1.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结果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新生儿维生素 A 应用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2)维生素AD对脑损伤患儿神经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对象与方法
    1 研究设计
    2 研究对象
    3 研究内容
    4 质量控制
    5 统计学分析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维生素AD对脑损伤患儿神经发育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研究生期间论文和获奖情况

(3)血清微量元素含量与炎症性肠病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
    3.2 IBD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清微量元素含量的比较
    3.3 不同疾病活动度CD患者血清微量元素检测结果
    3.4 不同疾病活动度UC患者血清微量元素检测结果
    3.5 IBD患者的铜锌比值与FC、C反应蛋白、ESR的相关性分析
    3.6 IBD患者血清Fe含量与FC、CRP、ESR的相关性分析
    3.7 血清学指标对诊断IBD患者疾病活动的价值
4 讨论
    4.1 Zn与炎症性肠病
    4.2 Fe与炎症性肠病
    4.3 Ca与炎症性肠病
    4.4 Cu与炎症性肠病
    4.5 Mg与炎症性肠病
5 结论
6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微量营养素与炎症性肠病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4)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改善人口营养健康的经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图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2章 文献综述、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2.1 作物营养强化相关研究
        2.1.1 作物营养强化的内涵与意义
        2.1.2 国际作物营养强化研究进展
        2.1.3 中国作物营养强化研究进展
    2.2 营养健康经济评价相关研究
        2.2.1 微量营养素与营养健康的关系
        2.2.2 营养健康影响因素
        2.2.3 营养健康经济评价方法
    2.3 消费者农产品支付意愿相关研究
        2.3.1 消费者农产品支付意愿的测量方法
        2.3.2 消费者农产品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
        2.3.3 消费者对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的支付意愿研究
    2.4 理论基础
        2.4.1 人力资本理论
        2.4.2 消费者效用理论
    2.5 概念界定
        2.5.1 作物营养强化
        2.5.2 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
        2.5.3 经济评价
        2.5.4 消费者行为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作物营养强化改善营养健康的背景与发展现状
    3.1 中国居民营养健康现状
        3.1.1 中国居民营养健康现状
        3.1.2 微量营养素缺乏对中国居民营养健康的影响
    3.2 作物营养强化提出的背景与比较优势
        3.2.1 作物营养强化提出的背景
        3.2.2 营养强化的主要方式
        3.2.3 作物营养强化的比较优势
    3.3 作物营养强化改善营养健康的发展现状
        3.3.1 作物营养强化的发展现状
        3.3.2 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对营养健康的干预情况
        3.3.3 作物营养强化干预的经济效益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宏观层面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的经济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构建
    4.1 健康损失的失能调整生命年(DALYS)方法
        4.1.1 DALYs公式
        4.1.2 公式中的贴现率
        4.1.3 对公式的修正
    4.2 健康效益评价指标
        4.2.1 铁强化农产品的健康效益评价指标
        4.2.2 锌强化农产品的健康效益评价指标
        4.2.3 维生素A强化农产品的健康效益评价指标
        4.2.4 叶酸强化农产品的健康效益评价指标
    4.3 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4.3.1 铁强化农产品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4.3.2 锌强化农产品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4.3.3 维生素A强化农产品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4.3.4 叶酸强化农产品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4.4 成本效益评价指标
        4.4.1 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的成本
        4.4.2 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的成本有效性
        4.4.3 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的成本收益率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宏观层面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经济评价的实证分析——以作物营养叶酸强化水稻为例
    5.1 作物营养叶酸强化水稻经济评价的内涵
        5.1.1 叶酸强化水稻健康效益的影响因素
        5.1.2 叶酸强化水稻健康效益的货币化
        5.1.3 叶酸强化水稻的相关费用
    5.2 作物营养叶酸强化水稻经济评价的数据收集
        5.2.1 叶酸缺乏的功能结果
        5.2.2 叶酸缺乏目标群体相关数据
        5.2.3 叶酸强化水稻相关数据
    5.3 作物营养叶酸强化水稻的经济评价
        5.3.1 叶酸强化水稻的健康效益分析
        5.3.2 叶酸强化水稻的经济效益分析
        5.3.3 叶酸强化水稻的成本——效益分析
        5.3.4 与其他国家、其他营养干预措施的成本——效益比较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微观层面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健康效益的实证分析
    6.1 随机对照实验方法
        6.1.1 随机对照实验的流程
        6.1.2 干扰变量的控制
    6.2 实验设计
        6.2.1 实验地点、实验对象和实验物的选择
        6.2.2 实验内容和实验流程
        6.2.3 实验过程中存在的困难
    6.3 实验方法
        6.3.1 健康干预措施和健康指标测量方法
        6.3.2 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
        6.3.3 实验效果研究方法
    6.4 叶酸强化玉米营养干预实验结果
        6.4.1 样本基本特征分析
        6.4.2 干预前后样本饮食叶酸摄入变化情况
        6.4.3 干预前后样本血液叶酸变化情况
        6.4.4 样本血液叶酸含量改善情况
    6.5 锌强化小麦营养干预实验结果
        6.5.1 样本基本特征分析
        6.5.2 干预前后样本生长迟缓发生率变化情况
        6.5.3 样本生长迟缓发生率改善情况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微观层面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经济效益的实证分析——以作物营养叶酸强化玉米为例
    7.1 支付意愿测量方法的选择
        7.1.1 支付意愿测量方法的比较
        7.1.2 BDM机制
    7.2 BDM拍卖实验机制设计
        7.2.1 实验地点、实验物和实验对象的选择
        7.2.2 实验前的准备
        7.2.3 实验流程
    7.3 实验参与者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7.3.1 参与者的基本特征分析
        7.3.2 参与者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7.4 计量模型与结果分析
        7.4.1 模型构建的理论框架
        7.4.2 变量设置和模型估计
        7.4.3 结果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对策建议
        8.2.1 重视事前经济评价,完善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的评价指标
        8.2.2 增加政策资金投入,优化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的路径选择
        8.2.3 加强公众认知教育,扩大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的覆盖范围
        8.2.4 整合信息资源渠道,提高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的经济价值
    8.3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8.3.1 研究不足
        8.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育龄妇女叶酸强化玉米营养干预实验调研问卷
附录B:BDM实验流程及调查问卷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6)维生素A对北京鸭生长发育和肠道健康的调节作用与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维生素A在肠道吸收、转运和肝储存过程
    1.2 维生素A的营养状况评价
    1.3 维生素A对肠道粘膜的保护作用
        1.3.1 肠粘膜介绍
        1.3.2 维生素A与肠粘蛋白的合成
        1.3.3 维生素A与肠道粘膜免疫
        1.3.4 维生素A与内源性β-防御素的分泌
    1.4 维生素A维持肠上皮屏障完整性及其机制
        1.4.1 维生素A与肠上皮细胞增殖
        1.4.2 维生素A与肠上皮细胞迁移
        1.4.3 维生素A对肠上皮细胞间连接的影响
        1.4.4 维生素A在细胞内的代谢及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
        1.4.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维生素A对北京鸭生长性能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设计及饲养管理
        2.1.2 试验材料及饲粮
    2.2 测定指标及方法
        2.2.1 生长性能的测定
        2.2.2 屠宰性能的测定
        2.2.3 血浆和肝脏中视黄醇浓度的测定
        2.2.4 血浆生化指标的测定
    2.3 数据处理
    2.4 试验结果
        2.4.1 日粮维生素A添加对北京鸭生长性能的影响
        2.4.2 日粮维生素A添加对血浆和肝脏视黄醇浓度的影响
        2.4.3 日粮维生素A添加对屠宰性能的影响
        2.4.4 日粮维生素A水平对器官指数的影响
        2.4.5 日粮维生素A对血浆脂质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
        2.4.6 生长前期北京鸭营养需要量
    2.5 讨论
    2.6 小结
第三章 维生素A对北京鸭肠粘膜发育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2 测定指标及方法
        3.2.1 肠道组织形态学指标测定
        3.2.2 肠粘膜酶活测定
        3.2.3 十二指肠粘膜iTRAQ相对定量蛋白质
        3.2.4 PRM相对定量分析目标差异蛋白质
        3.2.5 数据统计与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维生素A对1~21日龄北京鸭肠组织形态学指标的影响
        3.3.2 维生素A对1~21日龄北京鸭肠粘膜酶活性的影响
        3.3.3 十二指肠粘膜差异表达蛋白质鉴定结果
        3.3.4 十二指肠粘膜差异表达蛋白质的GO功能分析
        3.3.5 十二指肠粘膜差异表达蛋白质的KEGG通路分析
        3.3.6 PRM验证部分差异蛋白的表达
    3.4 讨论
        3.4.1 维生素A对肠粘膜发育的影响
        3.4.2 维生素A对肠粘膜蛋白质表达的影响
    3.5 小结
第四章 视黄酸对IPEC-J2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细胞培养
        4.1.3 试验设计和处理
        4.1.4 细胞增殖活性试验
        4.1.5 RNA提取及RT-q PCR
        4.1.6 细胞迁移试验
        4.1.7 Western Blot试验
        4.1.8 双荧光素酶报告试验
        4.1.9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ATRA对 IPEC-J2 细胞增殖活性及增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4.2.2 ATRA对 IPEC-J2 细胞迁移及迁移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4.2.3 ATRA对 IPEC-J2 细胞ERK1/2 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4.2.4 ATRA对 ERK1/2 下游转录因子活性的影响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维生素A对LPS刺激的北京鸭生产性能和肠道发育的影响
    5.1 饲养试验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设计与饲养管理
        5.1.2 试验材料及饲粮
    5.2 饲养试验测定指标及方法
        5.2.1 生长性能的测定
        5.2.2 屠宰性能测定和样品采集
        5.2.3 血浆和肝脏中视黄醇含量的测定
        5.2.4 血浆生化指标的测定
        5.2.5 肠道形态指标测定
        5.2.6 肠粘膜酶活测定
        5.2.7 数据统计分析
    5.3 细胞试验材料与方法
        5.3.1 细胞培养
        5.3.2 试验设计和处理
        5.3.3 试验指标测定
    5.4 试验结果
        5.4.1 维生素A添加对1~21日龄北京鸭生产性能的影响
        5.4.2 维生素A添加对1~21日龄北京鸭屠宰性能及组织视黄醇浓度的影响
        5.4.3 维生素A添加对1~21日龄北京鸭器官指数的影响
        5.4.4 维生素A对1~21日龄北京鸭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5.4.5 维生素A对1~21日龄北京鸭肠粘膜形态指标和二糖酶活性的影响
        5.4.6 视黄酸和LPS对 IPEC-J2 细胞迁移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5.4.7 视黄酸和LPS对 IPEC-J2 细胞ERK1/2 信号通路的影响
        5.4.8 视黄酸和LPS对转录因子NF-k B活性的影响
    5.5 讨论
    5.6 结论
第六章 全文结论
    6.1 主要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A 血浆和肝脏视黄醇测定(HPLC紫外检测法)
附录B 蛋白质定量和差异分析列表
附录C 组织切片制作和染色步骤
致谢
个人简历

(7)新生儿维生素A水平与肺炎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维生素A水平分级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肺炎组与正常对照组的一般情况
    2.2 维生素A水平vs性别、胎龄、出生体重
    2.3 维生素A缺乏率
    2.4 肺炎组与正常对照组的维生素A水平比较
    2.5 维生素A水平与新生儿肺炎相关性
    2.6 肺炎组与正常对照组维生素A水平的ROC曲线
    2.7 影响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维生素A与新生儿疾病的关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8)维生素A、E与妊娠合并症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回顾
1. 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1.2. 孕妇血清中维生素A、E浓度的检测方法
    1.3. 孕妇一般情况调查
    1.4. 诊断标准
    1.5. 纳入流程图
    1.6. 技术路线流程图
2. 妊娠期孕妇血清维生素A、E水平调查
    2.1. 统计学方法
    2.2. 结果
3. 妊娠期孕妇血清维生素A、E水平与母体妊娠合并症的关系
    3.1. 统计学方法
    3.2. 结果
4. 妊娠期孕妇血清维生素A、E水平与新生儿结局的关系
    4.1. 统计学方法
    4.2. 结果
5. 讨论
    5.1. 维生素A与妊娠
    5.2. 维生素E与妊娠
    5.3. 维生素A、E水平与年龄、妊娠史的关系
    5.4. 维生素A、E水平与早产的关系
    5.5. 维生素A、E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
    5.6. 维生素A、E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系
    5.7. 维生素A、E与胎膜早破的关系
    5.8. 维生素A、E与胎盘早剥的关系
    5.9. 维生素A、E与产后出血的关系
    5.10. 维生素A、E与胎儿窘迫的关系
    5.11. 维生素A、E与胎儿生长受限的关系
    5.12. 维生素A、E与巨大胎儿的关系
6. 结论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9)双峰驼精清诱导排卵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综述
    1.骆驼的生殖生理
        1.1 骆驼的分类及分布
        1.2 骆驼的生殖特性
        1.3 骆驼生殖生理
    2 视黄醇及其代谢过程
        2.1 视黄醇与动物生殖
        2.2 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的研究进展
        2.3 视黄醇结合蛋白的作用机理
        2.4 视黄醇结合蛋白在生殖疾病方面的研究
    3 钙离子及其代谢过程研究进展
        3.1 钙离子的功能
        3.2 钙离子与生殖
        3.3 钙离子与钙离子/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
        3.4 钙离子/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的生理功能
        3.5 钙离子/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与生殖相关疾病的关系
    4 本实验的研究目的意义及创新点
第二章 双峰驼血清差异蛋白的筛选与鉴定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剂及仪器
        1.3 方法
        1.3.1 血清蛋白的提取
        1.3.2 过滤辅助样品制备(FASP)消解
        1.3.3 iTRAQ标记和SCX分馏
        1.3.4 LC-MS/MS分析
        1.3.5 数据分析
        1.3.6 血清RNA的提取及qPCR反应
        1.3.7 总蛋白的提取及蛋白免疫印迹
        1.3.8 统计与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双峰驼血清iTRAQ分析
        2.2 鉴定差异表达蛋白
        2.3 聚类分析和蛋白质间互作网络(PPI)分析
        2.4 qPCR和 Western blot验证表达谱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维生素A结合蛋白(RBP4)对AR的影响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细胞原代培养
        1.2.2 体外细胞处理和转染
        1.2.3 实时荧光定量PCR
        1.2.4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1.2.5 免疫荧光染色
        1.2.6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RBP4 基因在双峰驼各组织的mRNA检测
        2.2 RBP4在双峰驼性腺轴的检测
        2.3 不同浓度VitA对其受体,结合蛋白(RBP4)及IGFs的影响
        2.4 RBP4过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酶切鉴定
        2.5 支持细胞转染过表达p-EGFP-RBP4 的效果检测
        2.6 过表达RBP4对IGFs及类固醇激素合成的影响
        2.7 siRNA-RBP4 的合成及沉默效率检测
        2.8 沉默RBP4对IGFs及类固醇激素合成通路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双峰驼精清诱导排卵后卵巢差异蛋白质筛选
    前言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剂耗材
        1.2 方法
        1.2.1 动物和处理条件
        1.2.2 精液收集和精清制备
        1.2.3 精清注射及血清样品收集
        1.2.4 样品的采集
        1.2.5 qRT-PCR和 RT-PCR
        1.2.6 蛋白质印迹
        1.2.7 组织免疫荧光染色
        1.2.8 数据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卵泡直径和血清激素水平
        2.2 蛋白质分析
        2.3 差异表达蛋白的鉴定
        2.4 蛋白质-蛋白质互作网络(PPI)分析
        2.5 表达谱验证
        2.6 组织表达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五章 CAMK2G通过类固醇通路调控ER的表达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不同浓度抑制剂处理细胞
        1.2.2 细胞转染及其它方法
    2 结果
        2.1 CAMK2G的表达分析
        2.2 过表达载体p-EGFP-CAMK2G酶切验证
        2.3 双峰驼颗粒细胞转染过表达p-EGFP-CAMK2G的效果检测
        2.4 过表达CAMK2G对各受体的影响
        2.5 过表达CAMK2G对类固醇激素合成通路的影响
        2.6 siRNA-CAMK2G沉默效率的检测
        2.7 敲低CAMK2G对各受体及PPI各相关蛋白的影响
        2.8 敲低CAMK2G对类固醇激素合成通路的影响
        2.9 抑制剂KN-93对CAMK2G的影响
        2.10 抑制剂KN-93对各受体及PPI各相关蛋白的影响
        2.11 抑制剂KN-93对类固醇激素合成通路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附件

(10)妊娠晚期贫血孕妇维生素A营养状况及网织红细胞参数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1.2检测方法及分组标准
    1.3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孕妇维生素A水平与网织红细胞参数的比较
    2.2 维生素A缺乏与贫血、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关系
    2.3 维生素A水平与妊娠晚期贫血的相关性
3 讨论
    3.1 妊娠晚期贫血孕妇网织红细胞
    3.2 维生素A缺乏与妊娠期贫血的关系
    3.3 维生素A缺乏对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影响

四、维生素A临界缺乏对健康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维生素A、E水平及临床意义[D]. 李帆. 延安大学, 2021(11)
  • [2]维生素AD对脑损伤患儿神经发育的影响[D]. 王亚萍. 济宁医学院, 2021(01)
  • [3]血清微量元素含量与炎症性肠病的相关性研究[D]. 邢瑞欣.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4]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改善人口营养健康的经济评价研究[D]. 廖芬. 华中农业大学, 2020(05)
  • [5]维生素A、维生素D水平与柯萨奇病毒A6型手足口病重症化的关联性研究[J]. 邓慧玲,张玉凤,宋鹤,王军,徐鹏飞,刘瑞清,袁娟,唐甜甜.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0(18)
  • [6]维生素A对北京鸭生长发育和肠道健康的调节作用与机理研究[D]. 冯宇隆.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01)
  • [7]新生儿维生素A水平与肺炎相关性研究[D]. 陈娜.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8]维生素A、E与妊娠合并症的相关研究[D]. 袁思楠. 西安医学院, 2020(08)
  • [9]双峰驼精清诱导排卵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D]. 王琪. 甘肃农业大学, 2020(01)
  • [10]妊娠晚期贫血孕妇维生素A营养状况及网织红细胞参数分析[J]. 成丽虹,张淑仪,吴羽雷,张薇,张庆华,李仲均.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2020(02)

标签:;  ;  ;  ;  ;  

严重缺乏维生素 A 对健康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