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应用碱性助提剂提取沙棘叶总黄酮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范敬宜[1](2020)在《牡丹黄酮的膜法提纯及其美白活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牡丹黄酮是指在牡丹中所含有的丰富的黄酮类物质,其具有抗氧化、美白、保护心血管等效用。本文对利用多膜组合分离提纯牡丹黄酮过程进行系统化研究,通过实验优化过滤提纯工艺,并研究其美白活性。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以不同制膜液配比制备不同孔径的超滤膜,用于牡丹黄酮粗提液的预过滤。结果表明铸膜液配比为PES:DMAc:PVP=24:75:1时所制得的PES超滤膜具有较好的除杂效果,过滤后黄酮纯度可达15.6%。膜清洗过程可通过纯水冲洗浸泡,通量恢复率可达90%以上。(2)利用两级不同孔径的纳滤膜进行分级过滤-浓缩牡丹黄酮提取液,以实现牡丹黄酮的精制。一级纳滤膜过程的最佳操作条件为:料液温度45-50℃,过滤压差1.2 MPa-1.4 MPa,膜表面流速10-14 cm/s范围内。过滤后黄酮纯度可达52%-56%。长时间运行后,纳滤膜通量降低可以用70%乙醇水溶液进行浸泡清洗,通量恢复率可达90.2%。二级纳滤膜过程的最佳操作条件为:料液温度46-54℃,过滤压差1.4 MPa-1.6 MPa,膜表面流速13-18 cm/s,对黄酮的截留率可达99%。纳滤膜通量降低后用70%乙醇水溶液进行浸泡清洗,通量恢复率可达93%以上。经过两级纳滤膜过滤提纯后所得黄酮纯度从15.6%提升至79%。(3)通过测定牡丹黄酮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考察牡丹黄酮的美白活性。经测定,其单酚酶(IC50)为4.8mg/mL,二酚酶(IC50)为13.8mg/mL,与高效美白剂苯乙基间苯二酚抑制效果接近,具有较强的美白活性,故可以作为酪氨酸酶抑制剂和潜在的美白化妆品添加剂。
刘艳丰[2](2019)在《沙棘叶及其黄酮对阿勒泰羊生产性能、血液指标和脂代谢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论文旨在研究沙棘叶超声波法提取黄酮的优化参数,沙棘叶和沙棘叶黄酮对阿勒泰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血清免疫指标和脂代谢的影响,并从器官、组织、细胞、分子和代谢组水平等揭示其对脂肪代谢调控机理。方法:采取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试验,以沙棘叶为研究对象,以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超声时间和超声功率为试验因子,以黄酮提取率为指标,确定沙棘叶提取黄酮的参数的最优条件。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将105只健康、年龄和体重(28kg)相近阿勒泰羊公羔羊随机分成对照组(Con组)、3个沙棘叶试验组(SJY-1组、SJY-2组和SJY-3组)和3个沙棘叶黄酮试验组(SLF-1组、SLF-2组和SLF-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SJY-1组、SJY-2组和SJY-3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5%、5.0%、7.5%沙棘叶,替换等量的小麦秸;SLF-1组、SLF-2组和SLF-3组添加0.10%、0.25%和0.50%沙棘叶黄酮。试验期共63d,其中预试期7d,试验期56d。饲养标准参照中国绵羊饲养标准(NY-T 816-2004),配制成全混合饲料。试验前对羊舍进行消毒。试验羊按重复群饲,日喂2次,分别为每天8:00和19:00,每次以吃饱略剩为准,自由饮水,预试期内,试验羊注射疫苗,进行驱虫和健胃等准备工作。于正试期第56d晨饲前,每组随机选取6只试验羊,采血5ml,现场离心,制备成血清,分装成3份用液氮带回实验室,在-80℃冰箱保存。1份用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生化指标;1份用于免疫试剂盒测定免疫细胞因子;1份用于气相色谱-质谱仪进行代谢组学测定。用NIST和KEGG等数据库进行代谢组差异代谢物的鉴定和相关代谢途径分析。在正试期第56d晨饲前,从各组随机选取6只,利用自制活体瘤胃液取样器抽取瘤胃食糜约50ml。采集的瘤胃食糜迅速测定pH值,样品经处理后用液氮带回实验室,置于-70℃冷冻保存,用来测定NH3-N和VFA。在正试期结束后第二天,每组屠宰3只羊。屠宰后,用灭菌活体取样钳迅速取尾脂、腹脂、皮下脂肪、股二头肌肌肉和肌间脂肪,每只羊每个部位取3份重复样,每个样品取约2g,装入Eppendorf管,立即投放到液氮罐中,带回实验室,-70℃冰箱保存,用于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脂肪代谢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结果:1)沙棘叶提取黄酮的单因素结果为:乙醇体积分数75%时,提取率显着提高(P<0.05);当料液比为1︰35时,提取率达到最高(P<0.05);提取时间45 min,提取率显着增加;超声波功率90%时,提取率达到最大(P<0.05)。正交试验的结果为:4个因素的最优水平组合为A2B2C3D3,即75%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1:35、超声时间48 min和超声功率95%。极差分析影响沙棘叶提取黄酮的因素为:超声时间(A)>超声功率(D)>乙醇体积分数(C)>固液比(B)。2)与Con组相比,添加沙棘叶试验组显着增加FBW、ADG(P<0.05),SLF-2组、SLF-3组显着增加ADG,SJY-2组、SJY-3组和SLF-2组的ADFI显着增加(P<0.05);试验组的饲料转化率均增加。添加中高比例的沙棘叶和沙棘叶黄酮,显着增加净肉率(P<0.05);SJY-3组合SLF-3组降低脂肪率、腹脂率(P<0.05)。3)与Con组相比,随着沙棘叶和沙棘叶黄酮的添加,试验组瘤胃食糜中乙酸、丙酸、丁酸、VFA含量显着增加(P<0.05);SJY-3组显着降低pH值(P<0.05);乙酸/丙酸和乙酸/VFA各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中高比例的沙棘叶和沙棘叶黄酮显着降低NH3-N浓度(P<0.05)。4)与Con组相比,腹部脂肪中,SJY-1组、SJY-2组、SJY-3组FAS mRNA极显着降低(P<0.01),SLF-1组、SLF-2组、SLF-3组显着下降(P<0.05);SJY-3组HSL mRNA极显着增加(P<0.01),SJY-1组、SLF-2组、SLF-3组HSL mRNA显着增加(P<0.05);SLF-2组、SLF-3组Leptin mRNA显着降低(P<0.05)。尾部脂肪中,SJY-2组、SJY-3组FAS mRNA极显着降低(P<0.01),SJY-1组显着降低(P<0.05);SJY-2组、SJY-3组HSL mRNA极显着增加(P<0.01),SLF-2组、SLF-3组HSL mRNA、Leptin mRNA显着增加(P<0.05)。皮下脂肪中,SJY-3组、SLF-1组、SLF-2组、SLF-3组FAS mRNA显着降低(P<0.05)。肌内脂肪中,SJY-3组、SLF-3组FAS mRNA显着增加(P<0.05);SJY-3组HSL mRNA极显着降低(P<0.01),SJY-2组、SLF-2组、SLF-3组HSL mRNA显着降低(P<0.05)。肌肉中,SJY-3组FAS mRNA均极显着增加(P<0.01);SLF-2组、SLF-3组FAS mRNA显着增加(P<0.05);SLF-2组、SLF-3组HSL mRNA显着下降(P<0.05)。其它指标各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5)SLF-1组血清总蛋白极显着增加(P<0.01),SJY-2组、SLF-2组总蛋白显着增加(P<0.05)。SLF-1组、SLF-2组白蛋白显着增加(P<0.05)。SLF-1组球蛋白极显着增加(P<0.01),SJY-2组、SLF-2组球蛋白显着增加(P<0.05)。SJY-3组、SLF-3组血清尿素氮极显着降低(P<0.01),SJY-2组血清尿素氮显着降低(P<0.05)。SJY-2组、SLF-2组血清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着增加(P<0.05)。SJY-2组、SLF-1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显着增加(P<0.01),SJY-1组、SJY-3组、SLF-2组显着增加(P<0.05);SJY-2组与SJY-3组、SLF-3组碱性磷酸酶显着降低(P<0.05);其它指标各组间均不显着(P>0.05)。SJY-3组、SLF-3组血清CD4浓度显着增加(P<0.05)。SJY-2组、SLF-2组、SLF-3血清IL-1浓度显着增加(P<0.05);SJY-1组血清、SLF-2组γ-干扰素浓度显着增加(P<0.05)。6)沙棘叶对阿勒泰羊血清中小分子代谢产物中3种氨基酸和甘油、葡萄糖、半乳糖、延胡索酸、亚油酸、十八酸含量显着提高(P<0.05);显着降低β-羟基丁酸、棕榈酸、油酸、油酸酰胺、硬脂酰胺和胆固醇(P<0.05)。沙棘叶参与了12个代谢途径。沙棘叶黄酮使阿勒泰羊血清中小分子代谢产物中5种氨基酸、4种有机酸、3种碳水化合物显着提高(P<0.05);显着降低β-羟基丁酸、棕榈酸、油酸酰胺和胆固醇(P<0.05)。沙棘叶黄酮参与了20个代谢途径。结论:(1)建立和优化沙棘叶超声波法提取黄酮的技术,其最佳参数为:乙醇体积分数75%,料液比1︰35,超声波功率95%,提取时间48 min。(2)通过饲喂试验发现沙棘叶和沙棘叶黄酮在未改变发酵模式下,可显着提高阿勒泰羊瘤胃食糜中VFA和各组分含量,降低NH3-N浓度,促进瘤胃代谢和微生物蛋白合成,从而提高阿勒泰羊的日增重、采食量和净肉率,降低胴体脂肪率和腹脂率。(3)通过分析阿勒泰羊血清生化指标,发现沙棘叶和沙棘叶黄酮可以增加总蛋白,降低血清尿素氮,促进阿勒泰羊的生长;增加HDL-C含量,促进胆固醇的调运和代谢,降低脂肪;降低碱性磷酸酶含量,保护肝、肾正常生理功能。沙棘叶和沙棘叶黄酮提高阿勒泰羊血清单一免疫因子含量,可能调节和提高其免疫性能。(4)经代谢组学分析,沙棘叶、沙棘叶黄酮通过调控阿勒泰羊血清甘氨酸、缬氨酸、丙氨酸、棕榈酸、油酸酰胺,胆固醇等代谢;影响氨基酸和脂肪代谢相关途径;调节脂类合成和分解;并证实沙棘叶和沙棘叶黄酮可改变脂类代谢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
孙雪皎[3](2019)在《灭菌方式对沙棘汁黄酮组分与性质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果实富含多种营养物质,黄酮是沙棘的主要功能成分,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风险,也可起到抗肿瘤作用等。沙棘黄酮对沙棘汁的色泽风味以及活性有重要影响。因而,对于黄酮的准确定量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测定方法不统一,同时黄酮单体种类多样,热处理会影响其构成,且目前缺乏加工处理对黄酮组成变化影响研究。本文则以中国沙棘汁为原料,系统研究了不同的测定方法对沙棘汁黄酮总量测定准确率的影响;通过研究不同灭菌方式对黄酮单体组成及含量的影响,探索了沙棘汁黄酮热变化规律,结合沙棘汁基本理化性质与抗氧化活性的变化,明确了适用于沙棘汁加工的最佳灭菌方式。测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NaNO2-Al(NO3)3-NaOH显色法、AlCl3-CH4O显色法以及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波长分别为510 nm、420 nm和350 nm,测出的沙棘汁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19、0.42和2.47 mg·mL-1,RSD值分别为7%、25%和7%。高效液相法测定沙棘汁中总黄酮含量为2.49 mg·mL-1,紫外分光光度法结果与高效液相测定结果偏差小,该方法无需额外添加化学试剂,对环境污染少,操作简便,是测定沙棘汁总黄酮含量的理想方法。确认出沙棘汁中黄酮类化合物含有芦丁,槲皮素和异鼠李素,并鉴定出5种糖苷,分别为异鼠李素-3-O-槐二糖-7-O-鼠李糖苷,槲皮素3,7-芸香糖鼠李糖苷,杨梅素-3-葡萄糖-鼠李糖二糖糖苷,山奈酚-3-O-葡萄糖-鼠李糖苷和异鼠李素-3-O-葡萄糖-7-O-鼠李糖苷。其中杨梅素-3-葡萄糖-鼠李糖二糖糖苷首次在沙棘汁中被检测出来。沙棘汁中黄酮苷元相对含量较少,大部分以黄酮糖苷形式存在。含量最多的是二糖糖苷,最为突出的是异鼠李素-3-O-葡萄糖-7-O-鼠李糖苷,为3050.19μg·mL-1,单体中含量最多的是异鼠李素,为563.76μg·mL-1。灭菌处理使粗黄酮的提取量大幅度增高,都达到显着水平(P<0.05)。其中,高温灭菌处理的增加量最大,由0.63 g上升到0.99 g。热处理会改变沙棘汁感官指标,灭菌方式下色差达到显着水平(P<0.05),且高温灭菌的色差值变化最大。超高温瞬时灭菌提升了沙棘汁的酸味和苦味;降低了咸味、鲜味和甜味,对味道的差异性变化最大,而高温灭菌相对于最小(P<0.05)。经过灭菌处理后的沙棘汁抗氧化能力都有所增强,且高温灭菌的抑制能力最强(P<0.05),因而在沙棘汁的灭菌处理加工中,从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性上考虑,建议选用高温灭菌。通过本研究确立了适合沙棘汁黄酮测定的最佳方法,为沙棘汁加工中黄酮的准确定量提供方法基础;明确了沙棘汁黄酮热变化规律。该研究为沙棘汁总黄酮测定与功能性食品开发提供一定参考。
赵波[4](2018)在《沙棘黄酮提取及体外抑制人前列腺癌PC-3细胞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是目前严重危害全球男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年龄增长,其发病率显着提高,而现阶段对于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为胡颓子科酸刺属的灌木或小乔木,在我国作为药食两用作物具有广泛的用途。本文以沙棘果渣为原料,响应面优化沙棘果渣总黄酮提取工艺,并对沙棘果渣黄酮初提物进行纯化,通过MTT法筛选出具有体外抑制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作用的纯化样品,并阐述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本文研究结果如下:(1)以总黄酮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响应面分析沙棘果渣总黄酮提取工艺,得到最终的优化条件:提取温度为60℃,料液比为1:16,乙醇体积分数为65%,提取时间60 min,此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达到111.75%±2.64%。(2)采用AB-8大孔树脂纯化沙棘果渣黄酮粗提物,通过比色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纯化样品总黄酮、槲皮素、异鼠李素、山奈素的含量,结果表明,AB-8大孔树脂可以有效富集沙棘果渣黄酮,其中S30样品总黄酮含量最高,达到47.04%,S50样品中总黄酮含量为25.41%;沙棘果渣黄酮主要以槲皮素、异鼠李素、山奈素黄酮糖苷组成,各纯化样品水解后这三种黄酮苷元含量显着升高,其中,水解样SH30中槲皮素、异鼠李素含量分别为2.98%、3.90%,SH50中槲皮素、异鼠李素、山奈素含量分别达到5.03%、19.54%、0.43%。(3)采用体外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PC-3细胞模型,通过MTT法筛选对PC-3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的样品,结果表明,S10、S30、S50、SH30体外抑制PC-3细胞作用较差,不是理想的活性样品;SH50样品具有较强的体外抑制PC-3细胞增殖的作用,其作用PC-3细胞48 h和72 h的半抑制浓度值分别为43.09μg/mL 和 33.16 μg/mL。(4)通过比较槲皮素、异鼠李素、SH50样品对PC-3细胞的抑制作用发现,槲皮素、异鼠李素是SH50具有体外抑制PC-3细胞作用的主要因素。(5)细胞划痕和细胞形态实验发现,25μg/mL的SH50作用PC-3细胞24h后即可显着降低细胞的横向迁移能力,同时SH50作用PC-3细胞后可使细胞表现出明显的凋亡特征。(6)采用流式细胞技术、Western blot技术探究SH50对PC-3细胞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SH50可有效提高PC-3细胞凋亡率,具有较强的诱导细胞凋亡作用;并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影响DNA合成并延缓细胞周期的进行,从而抑制PC-3细胞增殖;同时SH50可通过上调Bax蛋白的表达量和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量来实现对PC-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综上所述,从沙棘果渣黄酮粗提物中纯化得到的SH50样品具有较强的体外抑制PC-3细胞增殖的作用,推测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诱导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在G2/M期以及调控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这对于提高沙棘果渣的综合利用率及开发沙棘抗前列腺癌产品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与理论指导。
王鑫,禇敏哲,郝丽琴,李佳,赵二劳[5](2017)在《沙棘叶黄酮提取技术研究进展》文中指出黄酮是沙棘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重要的生理活性功能。综述沙棘叶中黄酮提取研究现状,展望其发展趋势,旨在为沙棘叶中黄酮的进一步提取开发提供参考。
韩爱玲[6](2016)在《阿勒泰沙棘叶中异鼠李素的含量测定》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阿勒泰沙棘叶中异鼠李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异鼠李素在0.0750.175μg(r=0.999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8%(RSD=0.025%)。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合理可行,重复性好,可用于阿勒泰沙棘叶中异鼠李素的质量控制。
卢志成[7](2015)在《沙棘叶中主要黄酮和挥发油同步提取工艺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沙棘叶为原料,建立同步检测沙棘叶中芦丁(rutin,RU)、槲皮素(quercetin,QU)、山柰酚(kaempferol,KA)、异鼠李素(isorhamnetin,IS)的HPLC的色谱条件,利用离子液体超声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ILUMSE-HD)对沙棘叶中主要黄酮类成分以及挥发油进行同步提取,以芦丁(RU)、槲皮素(QU)、山奈酚(KA)、异鼠李素(IS)和挥发油的提取率作为提取效率的考察指标,优化出最佳提取条件,并利用大孔吸附树脂将沙棘叶离子液体提取液中四种黄酮类成分进行富集分离,同时进行抗氧化活性的初步评价,建立了沙棘叶黄酮成分提取、富集、分离的最佳工艺。同时利用GC-MS对沙棘叶挥发油进行分析,为合理高效的利用沙棘资源提供理论基础。1.建立了检测沙棘叶中四种黄酮类成分的HPLC条件:色谱条件:色谱柱:HIQ SIL C18(4.6mmΦ×250mm.×5μm);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68 nm;进样量:10μL;流动相:流动相由甲醇、乙腈和水按体积比40:15:45组成,加入1%的甲酸。2.首次采用离子液体超声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I LU M S E-H D)对沙棘叶中芦丁(RU)、槲皮素(QU)、山柰酚(KA)、异鼠李素(IS)四种黄酮类物质及挥发油(EO)进行同步提取,并使用GC-MS对沙棘叶挥发油的成分进行了定性分析。首先对离子液体的种类及浓度进行筛选:离子液体的筛选:1-丁基-3-甲基咪唑溴盐([C4mim]Br)离子液体浓度:1M BBD实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获得提取的最优工艺参数:液固比:12:1(mL/g)提取时间:34 min微波功率:600 W在最佳ILUMSE-HD的操作条件下,四种黄酮类化合物及挥发油的提取率分别为9.18±0.35 mg/g,5.52±0.23 mg/g,3.03±0.11 mg/g,5.64±0.24 mg/g,0.095±0.004%。与乙醇超声辅助提取法(EUAE)、离子液体超声辅助提取法(ILUAE)、离了液体微波辅助提取法(ILMAE)相比,ILUMSE-HD对沙棘叶中四种主要黄酮的提取率显着提高、提取时间明显缩短。对比分析ILUMSE-HD与HD两种方法获得的沙棘叶挥发油GC-MS色谱分析结果,得出两种方法所得挥发油的组成成分基本相同,且前者的得率相对较高。因此,ILUMSE-HD这种新颖提取技术具有快速高效、绿色环保等优点,可望广泛应用于其他植物材料中非挥发性活性成分及挥发油的同步提取中。3.利用大孔吸附树脂对沙棘叶提取液中芦丁(RU)、槲皮素(QU)、山柰酚(KA)、异鼠李素(IS)进行高效快速富集分离。选用AB-8、SA-3、NAK-9、D101、HPD100B和HPD400六种不同型号的大孔吸附树脂进行富集分离,结果表明六种不同型号的大孔吸附树脂均具有良好的富集分离效果,其中,大孔吸附树脂中以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富集分离效果最好,对四种黄酮物质芦丁、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回收率值分别为 91.43%、81.11%、85.57%、73.22%。4.对不同树脂富集得到的粗提取物的总抗氧化活性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AB-8型树脂富集出的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最强。AB-8型树脂富集出的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0.061 mg CAE/g;FRAP实验测定值为1.585 mmol FeS04/g,在ABTS实验中,测定的TEAC值为0.533 mmol Trolox/g。综上所述,本文一方面实现了沙棘叶主要黄酮类成分及挥发油的同步高效提取,另一方面将沙棘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将提取液中四种黄酮类物质进行富集分离和抗氧化活性的初步评价,为沙棘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使离子液体超声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ILUMSE-HD)对其他植物材料中非挥发性成分及挥发油进行同步高效提取提供参考。
曾圣雅,周吉银[8](2015)在《沙棘叶总黄酮的提取纯化方法概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探讨从沙棘叶中提取纯化总黄酮的方法,指出提取方法有回流提取法、微波萃取法、普通超声提取法、循环超声提取法、微波超声双辅助提取法,其中回流提取率较高,微波法次之,但超声法和超声循环提取法可节约时间和能耗,效率也较高;纯化萃取方法有酸提碱沉法、膜过滤法、大孔吸附树脂法、聚酰胺洗脱法,其中优选膜过滤法和大孔树脂吸附法纯化后总黄酮含量较高且方法简便可行,成本较低。虽然对沙棘总黄酮的提取纯化方法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还需摸索更有效的方法,并且需进一步提高提取率和萃取后总黄酮的含量。
李柰,王昌涛,孙宝国[9](2014)在《沙棘叶中黄酮提取及大孔树脂分离纯化槲皮素》文中研究表明采用响应面的方法对热碱水提取沙棘叶中黄酮的条件进行优化,较佳工艺条件为pH值11.4,温度75.5℃,质量浓度28.6 mg/mL,提取2.0 h,产率为1.23%.磷酸沉淀后采用大孔树脂进行纯化,比较了3种大孔树脂AB-8、DM301、HPD-100对沙棘黄酮的纯化效果,最终选出较佳大孔树脂为AB-8,且当上样液浓度为1.0 mg/mL、pH值为6.0、吸附1.0 h后,树脂的吸附率达到最大值.最后用3倍柱体积蒸馏水洗脱除去杂质,用不同体积分数乙醇溶液(30%,50%,70%,80%,90%)进行梯度洗脱,并将解吸液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进行检测,结果显示80%和90%乙醇解吸液中槲皮素纯度均可到达97%以上.
孟庆焕[10](2013)在《牡丹种皮黄酮提取分离与抗氧化及抗疲劳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牡丹种皮是牡丹籽油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占牡丹种子质量的三分之一,虽然生物量很大,但目前还没有有效的开发利用。笔者从牡丹种皮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为其变废为宝、发展循环经济和提高牡丹籽油产品附加值发展新的研究方向。本文首先研究了使用匀浆提取和酶辅助匀浆提取技术提取牡丹种皮总黄酮的工艺,研究了工艺参数和提取率之间的关系,确定了酶辅助匀浆法提取牡丹种皮总黄酮的最佳工艺参数。优化了大孔树脂吸附分离牡丹种皮黄酮的工艺条件,采用多种方法研究了牡丹种皮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对小鼠体内抗氧化和抗疲劳作用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以总黄酮和木犀草素提取率为考察指标,分析了酶辅助匀浆法与传统匀浆法两种提取工艺对牡丹种皮黄酮和木犀草素的提取效果。在最佳匀浆条件下,所得黄酮浓度最高可达49.82mg/go进行酶浓度和种类以及酶解孵育条件筛选后,得出果胶酶的效果好于纤维素酶和混合酶,果胶酶浓度最佳为0.05mg/mL,所得黄酮浓度最高可达74.66mg/g,相比于匀浆法所得黄酮含量高出33%。在最佳匀浆条件下,木犀草素含量最高可达0.75mg/g,晦辅助匀浆法所得木犀草素含量最高为3.20mg/g,是匀浆法所得木犀草素含量的四倍。所以酶辅助匀浆法能够高效提取牡丹种皮黄酮和木犀草素。2.用大孔树脂对提取物进行了初步纯化,探讨了适宜的纯化条件。研究了7种树脂的静态和动态的吸附和解吸动力学,确定D101最佳吸附条件为上样流速控制为1mL/min,上样液浓度为4mg/mL,上样液的pH为6。而最佳的洗脱条件为:用浓度为80%的乙醇洗脱,洗脱速率控制在1.2mL/min。按照以上最优的牡丹种皮黄酮提取物大孔树脂纯化条件,总黄酮含量由纯化前的7.47%增加到纯化后的46.66%,木犀草素含量由纯化前的3.2‰增加到纯化后的2.08%,纯度都提高了6倍。3.为了研究牡丹种皮黄酮的抗氧化作用,本研究通过体外抗氧化实验,测定了牡丹种皮黄酮和木犀草素的总还原能力和对生物体内常见的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及Fe3+的还原能力,同时与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进行了比照。通过上述体外抗氧化能力评价体系的实验结果显示,牡丹种皮黄酮和木犀草素的总还原能力和对于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Fe3+的还原能力都强于BHT,木犀草素的抗氧化能力强于牡丹种皮黄酮。通过上述抗氧化能力分析体系,说明牡丹种皮黄酮和木犀草素都是一种很好的天然抗氧化剂,而且牡丹种皮黄酮的抗氧化能力与其所含有的木犀草素密切相关。4.本文对牡丹种皮黄酮的体内抗氧化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牡丹种皮黄酮高剂量组、中等剂量组和维生素E组相对于空白组可以显着提高小鼠的血清、肝和肾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说明高剂量组和中等剂量组具有抵御膜脂质过氧化和清除血清、肝和肾组织中自由基的能力。并且高剂量组的肝组织中的丙二醛(MDA)含量、CAT和GSH-PX的活力与维生素E组差异不显着。说明牡丹种皮黄酮高剂量组在保护膜脂质过氧化和清除体内自由基能力与维生素E组相当,进一步表明牡丹种皮黄酮具有体内抗氧化活性。5.本研究根据疲劳产生的机理,从宏观上,通过小鼠负重游泳力竭实验证明了牡丹种皮黄酮提取物高剂量组和中等剂量组与二十八烷醇组均能显着延长小鼠的负重游泳时间。相比于空白组,高剂量组负重游泳时间延长率为87.5%,中等剂量组延长率为52.5%,二十八烷醇组延长率为40%。从各种生化指标的检测来看,牡丹种皮黄酮提取物的高剂量组相比于二十八烷醇能明显降低小鼠运动后血清尿素氮(BUN)和血乳酸(BLA)含量,提高肝糖原(LG)和肌糖原(MG)储备。说明牡丹种皮黄酮可以使小鼠机体耐力增强,承受运动负荷能力加强,所以高剂量的牡丹种皮黄酮具有抗疲劳作用,其抗疲劳作用强于二十八烷醇。
二、应用碱性助提剂提取沙棘叶总黄酮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应用碱性助提剂提取沙棘叶总黄酮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牡丹黄酮的膜法提纯及其美白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牡丹黄酮 |
1.1.1 牡丹和牡丹黄酮介绍 |
1.1.2 牡丹黄酮主要性质 |
1.1.3 黄酮的主要功效和应用 |
1.1.4 牡丹黄酮的提取方法介绍和比较 |
1.1.5 牡丹黄酮的提纯方法介绍和比较 |
1.2 膜分离技术 |
1.2.1 超滤膜技术用于提纯植物提取物的应用 |
1.2.2 纳滤膜技术用于提纯植物提取物的应用 |
1.2.3 膜过程中的膜污染介绍 |
1.2.4 组合膜工艺用于提纯植物提取物的应用及展望 |
1.4 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
1.4.1 选题意义 |
1.4.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实验方法与实验材料 |
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2.2 实验装置 |
2.3 牡丹黄酮提取液的制备及黄酮的检测 |
2.3.1 牡丹黄酮提取液的制备 |
2.3.2 牡丹黄酮的检测 |
2.3.3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检测 |
2.4 超滤膜的制备及其性能检测 |
2.5 过滤提纯实验流程与试验方法 |
第三章 超滤-纳滤组合提纯牡丹黄酮工艺的研究 |
3.1 超滤膜的过滤过程研究 |
3.1.1 超滤膜的粗选 |
3.1.2 超滤膜膜污染及其清洗 |
3.1.3 超滤膜过滤多次清洗效果 |
3.2 一级纳滤膜的过滤提纯过程研究 |
3.2.1 温度对一级纳滤膜分离性能的影响 |
3.2.2 跨膜压差对一级纳滤膜分离性能的影响 |
3.2.3 膜表面流速对一级纳滤膜分离性能的影响 |
3.2.4 一级纳滤过程膜污染分析 |
3.2.5 一级纳滤过程过滤效果分析 |
3.3 二级纳滤膜的过滤提纯过程研究 |
3.3.1 温度对二级纳滤膜分离性能的影响 |
3.3.2 跨膜压差对二级纳滤膜分离性能的影响 |
3.3.3 膜表面流速对二级纳滤膜分离性能的影响 |
3.3.4 二级纳滤过程膜污染分析的影响 |
3.3.5 二级纳滤过程过滤效果分析 |
3.4 小结 |
第四章 牡丹黄酮的美白活性测试 |
4.1 美白剂测试原理及方法 |
4.1.1 美白剂原理 |
4.1.2 美白活性测试方法 |
4.1.3 美白活性测试试剂 |
4.1.4 美白测试所用试剂的配制 |
4.1.5 美白活性测试方法 |
4.2 牡丹黄酮对酪氨酸酶活性抑制效果研究 |
4.2.1 牡丹黄酮对酪氨酸酶单酚酶抑制效果研究 |
4.2.2 牡丹黄酮对酪氨酸酶二酚酶抑制效果研究 |
4.3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研究成果及发表学术论文 |
致谢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附件 |
(2)沙棘叶及其黄酮对阿勒泰羊生产性能、血液指标和脂代谢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缩略词表 |
第一章 绪论 |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2.1 沙棘和沙棘叶黄酮提取的研究进展 |
2.2 沙棘叶黄酮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
2.3 几种脂肪代谢相关的酶 |
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3.1 研究内容 |
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试验研究 |
试验一 沙棘叶超声波法提取黄酮的参数优化 |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原料 |
1.2 提取工艺 |
1.3 试验设计 |
1.4 仪器和试剂 |
1.5 测定沙棘叶提取黄酮的提取率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绘制标准曲线 |
2.2 乙醇体积分数对沙棘叶提取黄酮的提取率影响 |
2.3 料液比对沙棘叶提取黄酮的提取率影响 |
2.4 超声时间对沙棘叶提取黄酮的提取率影响 |
2.5 超声功率对沙棘叶提取黄酮的提取率影响 |
2.6 超声优化正交实验 |
3 讨论 |
3.1 纤维素酶对沙棘叶提取黄酮的影响 |
3.2 不同因素对超声波法提取黄酮的影响 |
4 小结 |
试验二 沙棘叶及其黄酮对阿勒泰羊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和饲粮 |
1.3 饲养管理 |
1.4 指标检测和方法 |
1.5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沙棘叶对阿勒泰羊生产性能的影响 |
2.2 沙棘叶黄酮对阿勒泰羊生产性能的影响 |
2.3 沙棘叶对阿勒泰羊屠宰性能的影响 |
2.4 沙棘叶黄酮对阿勒泰羊屠宰性能的影响 |
3 讨论 |
3.1 沙棘叶和沙棘叶黄酮对阿勒泰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
3.2 沙棘叶和沙棘叶黄酮对阿勒泰羊屠宰性能的影响 |
4 小结 |
试验三 沙棘叶及其黄酮对阿勒泰羊瘤胃发酵的影响 |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和饲粮 |
1.3 饲养管理 |
1.4 样本采集和制备 |
1.5 指标检测和方法 |
1.6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挥发性脂肪酸气相色谱分布 |
2.2 沙棘叶对阿勒泰羊瘤胃食糜挥发性脂肪酸和氨态氮浓度的影响 |
2.3 沙棘叶黄酮对阿勒泰羊瘤胃食糜挥发性脂肪酸和氨态氮浓度的影响 |
3 讨论 |
3.1 沙棘叶和沙棘叶黄酮对阿勒泰羊瘤胃液p H值的影响 |
3.2 沙棘叶和沙棘叶黄酮对阿勒泰羊瘤胃食糜VFA和NH3-N的影响 |
4 小结 |
试验四 沙棘叶及其黄酮对阿勒泰羊脂代谢的相关基因m RNA表达量的影响 |
1 材料和方法 |
1.1 仪器和设备 |
1.2 样本的采集 |
1.3 基因表达分析方法 |
1.4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荧光定量PCR结果 |
2.2 沙棘叶对阿勒泰羊基因m RNA表达量的影响 |
2.3 沙棘叶黄酮对阿勒泰羊基因m RNA表达量的影响 |
3 讨论 |
3.1 沙棘叶和沙棘叶黄酮对阿勒泰羊FAS m RNA表达量的影响 |
3.2 沙棘叶和沙棘叶黄酮对阿勒泰羊HSL m RNA表达量的影响 |
3.3 沙棘叶和沙棘叶黄酮对阿勒泰羊Leptin m RNA表达量的影响 |
4 小结 |
试验五 沙棘叶及其黄酮对阿勒泰羊血液生化指标和免疫因子的影响 |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和饲粮 |
1.3 饲养管理 |
1.4 样本采集和制备 |
1.5 指标检测和方法 |
1.6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沙棘叶对阿勒泰羊血液指标的影响 |
2.2 沙棘叶黄酮对阿勒泰羊血液指标的影响 |
2.3 沙棘叶对绵羊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 |
2.4 沙棘叶黄酮对阿勒泰羊血液免疫因子的影响 |
3 讨论 |
3.1 沙棘叶和沙棘叶黄酮对阿勒泰羊羊血清蛋白指标的影响 |
3.2 沙棘叶和沙棘叶黄酮对阿勒泰羊血清脂类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 |
3.3 沙棘叶和沙棘叶黄酮对阿勒泰羊血清中其它指标的影响 |
3.4 沙棘叶和沙棘叶黄酮对阿勒泰羊免疫指标的影响 |
4 小结 |
试验六 沙棘叶及其黄酮对阿勒泰羊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
1 材料和方法 |
1.1 样本采集和制备 |
1.2 仪器和试剂 |
1.3 指标检测和方法 |
1.4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阿勒泰羊血清GC-MS色谱图分析 |
2.2 阿勒泰羊血清代谢组分的聚类分析 |
2.3 沙棘叶对阿勒泰羊血清差异代谢物的影响 |
2.4 沙棘叶对阿勒泰羊血清差异代谢物的代谢途径的影响 |
2.5 沙棘叶黄酮对阿勒泰羊血清差异代谢物的影响 |
2.6 沙棘叶黄酮对阿勒泰羊血清差异代谢物的代谢途径的影响 |
3 讨论 |
3.1 沙棘叶和沙棘叶黄酮与阿勒泰羊的氨基酸代谢 |
3.2 沙棘叶和沙棘叶黄酮与阿勒泰羊碳水化合物代谢 |
3.3 沙棘叶和沙棘叶黄酮与阿勒泰羊脂肪代谢 |
3.4 沙棘叶和沙棘叶黄酮对阿勒泰羊其他物质和代谢的影响 |
3.5 沙棘叶和沙棘叶黄酮对血清差异代谢物代谢途径的影响 |
4 小结 |
第三章 论文结论 |
第四章 创新点和研究展望 |
4.1 创新点 |
4.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件 |
(3)灭菌方式对沙棘汁黄酮组分与性质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沙棘研究概述 |
1.2 沙棘黄酮种属及部位间的差异 |
1.3 沙棘黄酮的功效 |
1.4 沙棘黄酮总黄酮的测定方法 |
1.5 沙棘黄酮提取分离 |
1.5.1 溶剂提取法 |
1.5.2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 |
1.5.3 微波辅助提取法 |
1.5.4 酶辅助提取法 |
1.5.5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 |
1.6 沙棘加工中黄酮类成分变化研究 |
1.7 本研究目的意义 |
第二章 沙棘汁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的确立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样品与试剂 |
2.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2.1.3 试验方法与处理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 |
2.2.2 标准曲线的建立 |
2.2.3 HPLC法测分离沙棘汁黄酮 |
2.2.4 样品测定 |
2.2.5 加标后回收率比较 |
2.3 结论 |
第三章 沙棘汁黄酮类化合物的单体组成分析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样品与试剂 |
3.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3.1.3 试验方法与处理 |
3.2 结果分析 |
3.2.1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 |
3.2.2 质谱分析结果 |
3.3 结论 |
第四章 灭菌方式对沙棘汁黄酮类化合物组分含量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样品与试剂 |
4.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4.1.3 试验方法与处理 |
4.2 结果分析 |
4.2.1 标准曲线的建立 |
4.2.2 沙棘汁黄酮含量变化 |
4.3 结论 |
第五章 灭菌方式对沙棘汁理化性质的影响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样品与试剂 |
5.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5.1.3 试验方法与处理 |
5.2 结果分析 |
5.2.1 沙棘黄酮粉末色差分析 |
5.2.2 沙棘汁味道分析 |
5.2.3 抗氧化能力能力分析 |
5.2.4 相关性分析 |
5.3 结论 |
第六章 结论和讨论 |
6.1 结论 |
6.2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文章 |
(4)沙棘黄酮提取及体外抑制人前列腺癌PC-3细胞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沙棘概述 |
1.2 沙棘研究进展 |
1.2.1 沙棘产业发展现状 |
1.2.2 沙棘化学成分 |
1.3 沙棘生物学功效 |
1.3.1 保护心脑血管系统 |
1.3.2 肝脏保护作用 |
1.3.3 抗肿瘤作用 |
1.3.4 抗炎症 |
1.3.5 其他功效 |
1.4 沙棘黄酮提取纯化工艺的研究概况 |
1.4.1 沙棘黄酮的提取工艺 |
1.4.2 沙棘黄酮的纯化工艺 |
1.5 前列腺癌研究进展 |
1.5.1 前列腺癌概述 |
1.5.2 天然产物抑制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研究进展 |
1.6 本文研究的依据、意义及主要内容 |
1.6.1 研究依据 |
1.6.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6.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6.4 研究的创新点 |
第二章 响应面分析沙棘果渣总黄酮提取工艺研 |
2.1 引言 |
2.2 材料试剂和仪器 |
2.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2.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2.3 试验方法 |
2.3.1 芦丁标准曲线的绘制 |
2.3.2 样品黄酮含量测定 |
2.3.3 沙棘果渣黄酮提取 |
2.3.4 单因素实验 |
2.3.5 响应面实验设计 |
2.3.6 统计分析 |
2.4 结果与分析 |
2.4.1 芦丁标准曲线 |
2.4.2 单因素实验 |
2.4.3 响应面实验结果 |
2.4.4 三维响应曲面图分析 |
2.4.5 最佳提取工艺及验证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AB-8大孔树脂纯化沙棘果渣黄酮粗提物 |
3.1 引言 |
3.2 材料试剂和仪器 |
3.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3.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3.3 实验方法 |
3.3.1 沙棘果渣黄酮粗提物的制备 |
3.3.2 AB-8大孔吸附树脂预处理 |
3.3.3 大孔树脂纯化沙棘果渣黄酮粗提物 |
3.3.4 梯度纯化组分水解样品制备 |
3.3.5 比色法测定样品总黄酮含量 |
3.3.6 HPLC法测定各样品中黄酮苷元含量 |
3.3.7 统计分析 |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4.1 沙棘果渣黄酮粗提物得率 |
3.4.2 总黄酮含量测定 |
3.4.3 HPLC分析沙棘果渣黄酮 |
3.5 本章结论 |
第四章 沙棘果渣黄酮体外抑制人前列腺癌PC-3细胞作用研究 |
4.1 引言 |
4.2 材料试剂与仪器 |
4.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4.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4.3 实验方法 |
4.3.1 细胞实验基础操作 |
4.3.2 MTT法测定细胞活力 |
4.3.3 RTCA检测SH50样品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
4.3.4 SH50样品抑制PC-3细胞迁移实验 |
4.3.5 SH50样品对PC-3细胞形态的影响 |
4.3.6 统计学分析 |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4.1 S_(10)、S_(30)、S_(50)样品对体外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抑制结果 |
4.4.2 SH_(30)、SH_(50)样晶体外抑制人前列腺癌PC-3细胞作用 |
4.4.3 RTCA实时监测SH50对PC-3细胞生长的影响 |
4.4.4 槲皮素、异鼠李素标准品与SH50样品作用效果比较 |
4.4.5 SH_(50)样品对PC-3细胞横向迁移的影响 |
4.4.6 SH_(50)样品对细胞形态的影响 |
4.5 本章结论 |
第五章 SH_(50)样晶体外抑制人前列腺PC-3细胞作用机理初探 |
5.1 引言 |
5.2 材料试剂与仪器 |
5.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5.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5.3 实验方法 |
5.3.1 细胞培养基础操作 |
5.3.2 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 |
5.3.3 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 |
5.3.4 Western Blot实验 |
5.3.5 统计学分析 |
5.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5.4.1 细胞凋亡检测结果 |
5.4.2 细胞周期检测结果 |
5.4.3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
5.6 本章结论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7)沙棘叶中主要黄酮和挥发油同步提取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沙棘的简介 |
1.2 沙棘主要的化学成分 |
1.2.1 黄酮类 |
1.2.2 三萜类、甾醇 |
1.2.3 类脂类 |
1.2.4 生物碱类 |
1.2.5 挥发油类 |
1.2.6 其他物质 |
1.3 沙棘的药理作用 |
1.3.1 保护心脑血管作用 |
1.3.2 增强免疫系统作用 |
1.3.3 降低血脂作用 |
1.3.4 抗氧化、延缓衰老作用 |
1.3.5 抗癌、抗肿瘤作用 |
1.3.6 抗炎、抗菌作用 |
1.3.7 抗胃溃疡作用 |
1.3.8 其他作用 |
1.4 沙棘的开发与利用 |
1.5 沙棘叶中黄酮的提取方法 |
1.5.1 热水提取法 |
1.5.2 有机溶剂提取法 |
1.5.3 微波辅助提取法 |
1.5.4 超声辅助提取 |
1.5.5 酶辅助提取法 |
1.6 挥发油的提取方法 |
1.6.1 有机溶剂提取法 |
1.6.2 水蒸气蒸馏提取法 |
1.6.3 超临界CO_2提取法 |
1.6.4 微波辅助提取法 |
1.7 离子液体在提取中的应用 |
1.7.1 离子液体简介 |
1.7.2 离子液体分类与应用 |
1.8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富集技术概述 |
1.9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目的 |
2 沙棘叶中四种主要黄酮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的建立 |
2.1 实验部分 |
2.1.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2.1.2 标准溶液的配制 |
2.1.3 样品溶液的制备 |
2.1.4 方法学的考察 |
2.2 结果与讨论 |
2.2.1 色谱条件的优化 |
2.2.2 样品溶液的测定 |
2.2.3 方法学验证 |
2.3 本章小结 |
3 离子液体超声微波辅助同步提取沙棘叶中的主要黄酮和挥发油成分工艺研究 |
3.1 实验部分 |
3.1.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3.1.2 HPLC分析方法建立 |
3.1.3 含量计算公式 |
3.1.4 离子液体超声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ILUMSE-HD)实验流程 |
3.1.5 ILUMSE-HD同步提取沙棘叶中的主要黄酮成分和挥发油参数优化 |
3.1.6 ILUMSE-HD同步提取沙棘叶中的主要黄酮和挥发油BBD实验设计 |
3.1.7 沙棘叶挥发油的GC-MS方法建立 |
3.1.8 不同提取方法的实验样品的制备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ILUMSE-HD同步提取沙棘叶中的主要黄酮和挥发油的最佳工艺参数 |
3.2.2 ILUMSE-HD同步提取沙棘叶中的主要黄酮和挥发油BBD实验结果 |
3.2.3 模型验证 |
3.2.4 挥发油成分分析 |
3.2.5 不同提取工艺的比较 |
3.3 本章小结 |
4 沙棘叶中4种黄酮富集及抗氧化活性初步评价 |
4.1 实验部分 |
4.1.1 仪器与试剂 |
4.1.2 利用大孔吸附树脂对离子液体溶剂中提取物富集 |
4.1.3 分析方法 |
4.1.4 沙棘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 |
4.2 结果与讨论 |
4.2.1 大孔吸附树脂对离子液体溶剂中四种黄酮的富集结果 |
4.2.2 不同方法提取沙棘叶粗提取抗氧化活性比较 |
4.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8)沙棘叶总黄酮的提取纯化方法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沙棘叶总黄酮提取方法 |
2沙棘总黄酮的纯化方法 |
3小结 |
(9)沙棘叶中黄酮提取及大孔树脂分离纯化槲皮素(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试剂与仪器 |
1.1 材料 |
1.2 试剂 |
1.3 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沙棘黄酮的测定方法 |
2.1.1 紫外分光度测定 |
2.1.2 高效液相测定 |
2.2 热水碱提 |
2.2.1 单因素实验 |
2.2.2 响应面试验 |
2.3 大孔树脂纯化研究 |
2.3.1 静态吸附和解吸实验 |
2.3.1. 1 树脂选择 |
2.3.1. 2 单因素实验 |
2.3.2 动态吸附/解吸实验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热水碱提条件确定 |
3.1.1 提取单因素优化 |
3.1.2 提取响应面优化 |
3.2 大孔树脂静态吸附/解吸实验 |
3.2.1 树脂选择 |
3.2.2 上样液p H值选择 |
3.2.3 上样液浓度选择 |
3.2.4 洗脱剂浓度选择 |
3.3 大孔树脂动态吸附/解吸实验 |
3.3.1 上样量确定 |
3.3.2 上样液及不同体积分数洗脱液HPLC检测 |
4 结论 |
(10)牡丹种皮黄酮提取分离与抗氧化及抗疲劳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牡丹生物学特性及分布 |
1.2.1 牡丹的形态学特征 |
1.2.2 牡丹的地域分布 |
1.3 牡丹的成分及功能研究进展 |
1.3.1 牡丹花的化学成分及功能 |
1.3.2 牡丹籽的化学成分及功能 |
1.3.3 牡丹皮的化学成分及功能 |
1.3.4 牡丹花粉的化学成分及功能 |
1.4 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
1.4.1 黄酮类化合物结构与分类 |
1.4.2 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
1.4.3 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提取 |
1.4.4 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 |
1.4.5 黄酮类化合物的分析测定 |
1.4.6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
1.5 本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2 酶辅助法匀浆提取牡丹种皮黄酮工艺的研究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 |
2.2.2 木犀草素HPLC分析测定方法 |
2.2.3 匀浆提取工艺条件优化 |
2.2.4 酶辅助法提取工艺条件优化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牡丹种皮黄酮和木犀草素检测方法的建立 |
2.3.2 木犀草素HPLC分析测定方法 |
2.3.3 牡丹种皮黄酮的最佳匀浆提取工艺筛选 |
2.3.4 牡丹种皮黄酮和木犀草素的最佳酶辅助匀浆提取工艺筛选 |
2.4 本章小结 |
3 大孔树脂吸附柱层析法分离纯化牡丹种皮黄酮的研究 |
3.1 材料与仪器 |
3.1.1 材料与试剂 |
3.1.2 实验仪器 |
3.2 实验方法 |
3.2.1 牡丹种皮黄酮提取液制备 |
3.2.2 牡丹种皮黄酮和木犀草素含量测定 |
3.2.3 大孔树脂预处理 |
3.2.4 大孔树脂的静态吸附解吸实验 |
3.2.5 大孔吸附树脂D101对牡丹种皮黄酮的纯化条件的确定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大孔吸附树脂的筛选 |
3.3.2 大孔吸附树脂D101对牡丹种皮黄酮的纯化条件 |
3.3.3 牡丹种皮总黄酮和木犀草素纯化前后含量变化 |
3.4 本章小结 |
4 牡丹种皮黄酮体外抗氧化性能研究 |
4.1 实验材料与设备 |
4.1.1 材料与试剂 |
4.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4.2 实验方法 |
4.2.1 牡丹种皮黄酮溶液和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4.2.2 牡丹种皮黄酮体外抗氧化实验方法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牡丹种皮黄酮总还原能力 |
4.3.2 牡丹种皮黄酮对DPPH·自由基清除效果 |
4.3.3 牡丹种皮黄酮清除ABTS·自由基的活力测定 |
4.3.4 牡丹种皮黄酮对Fe~(3+)的还原能力 |
4.4 本章小结 |
5 牡丹种皮黄酮对小鼠体内抗氧化作用研究 |
5.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5.1.1 实验材料 |
5.1.2 主要仪器 |
5.2 实验方法 |
5.2.1 抗氧化实验体系的建立 |
5.2.2 血清和组织样品处理 |
5.2.3 检测指标 |
5.2.4 统计分析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各组小鼠的体重和器官指数 |
5.3.2 各组小鼠血清、肝及肾组织SOD活力 |
5.3.3 各组小鼠血清、肝及肾组织MDA含量 |
5.3.4 小鼠肝和肾组织匀浆总蛋白含量 |
5.3.5 小鼠肝和肾组织CAT活性 |
5.3.6 小鼠肝和肾组织GSH-PX活力 |
5.4 本章小结 |
6 牡丹种皮黄酮的抗疲劳功能研究 |
6.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6.1.1 实验材料 |
6.1.2 主要仪器 |
6.2 实验方法 |
6.2.1 建立抗疲劳实验体系 |
6.2.2 负重游泳实验及测定力竭游泳时间 |
6.2.3 血尿素氮(BUN)、血乳酸(BLA)含量的测定 |
6.2.4 肝糖原(LG)和肌糖原(MG)含量的测定 |
6.2.5 数据分析 |
6.3 结果与讨论 |
6.3.1 牡丹种皮黄酮对小鼠的体重和器官指数的影响 |
6.3.2 牡丹种皮黄酮对小鼠负重游泳时间的影响 |
6.3.3 牡丹种皮黄酮对小鼠血清尿素氮(BUN)和血乳酸(BLA)的影响 |
6.3.4 牡丹种皮黄酮对小鼠肝糖原(LG)和肌糖原(MG)的影响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四、应用碱性助提剂提取沙棘叶总黄酮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牡丹黄酮的膜法提纯及其美白活性研究[D]. 范敬宜.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2)
- [2]沙棘叶及其黄酮对阿勒泰羊生产性能、血液指标和脂代谢影响的研究[D]. 刘艳丰. 石河子大学, 2019(05)
- [3]灭菌方式对沙棘汁黄酮组分与性质影响研究[D]. 孙雪皎.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2)
- [4]沙棘黄酮提取及体外抑制人前列腺癌PC-3细胞作用研究[D]. 赵波. 浙江大学, 2018(06)
- [5]沙棘叶黄酮提取技术研究进展[J]. 王鑫,禇敏哲,郝丽琴,李佳,赵二劳. 轻工科技, 2017(03)
- [6]阿勒泰沙棘叶中异鼠李素的含量测定[J]. 韩爱玲.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13)
- [7]沙棘叶中主要黄酮和挥发油同步提取工艺研究[D]. 卢志成. 东北林业大学, 2015(05)
- [8]沙棘叶总黄酮的提取纯化方法概况[J]. 曾圣雅,周吉银. 西部中医药, 2015(03)
- [9]沙棘叶中黄酮提取及大孔树脂分离纯化槲皮素[J]. 李柰,王昌涛,孙宝国.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2014(04)
- [10]牡丹种皮黄酮提取分离与抗氧化及抗疲劳作用研究[D]. 孟庆焕. 东北林业大学, 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