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CU护理程序应用体会

NICU护理程序应用体会

一、护理程序在NICU中应用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尉纳[1](2021)在《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ICU探视方案的构建》文中指出研究目的:1、了解国内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ICU探视模式的研究现况;2、明确ICU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核心和原则,并以此为框架,制订ICU的探视方案;3、汇集与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ICU探视相关的证据,基于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构建相关的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ICU探视方案,降低患者和家属的焦虑和抑郁,降低患者和家属ICU后综合征的发生率,满足患者和家属的需求,提高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研究方法: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研究主题,设计研究方案。2、循证护理学研究方法。(1)文献质量评价:系统检索Joanna Briggs Institute(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 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国内外中英文数据库,获取系统评价以及原始研究,追溯系统评价的相关参考文献。运用使用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2016)文献质量评价标准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进行相关证据提取。(2)相关指南分析:检索国内外临床实践指南网,如美国国立指南库(NGC)、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RNAO)等,获取相关指南,追溯指南的相关参考文献。运用Johns Hopkins-临床实践指南质量评估法对指南进行质量评价,进行相关证据提取。(3)汇总以上相关证据,并根据JBI证据预分级系统对证据条目进行分级。(4)形成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ICU探视方案的初稿。3、德尔菲法(专家咨询法)使用专家咨询法(德尔菲法)甄选浙江省内危重症领域的18名临床医生和护理专家进行2轮函询,对结果进行分析并汇总专家的反馈意见,最终确立本土化的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ICU探视方案。研究结果:1、共有32篇文献纳入最终研究,其中临床实践指南2篇,临床实践标准2篇,JBI证据总结3篇,系统评价及综述8篇,原始研究17篇;初步制定的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ICU探视方案涵盖了尊重并满足患者和家属合理的探视需求、促进医患之间的合作、加强医患之间的信息共享、鼓励并指导家属参与患者的生活照护4方面内容和37项具体指标内容。2、两轮专家函询的问卷回收有效率分别是89%和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0,其中第二轮函询各项指标的重要性变异系数在0.00-0.23之间、可操作性变异系数在0.11-0.25之间、协调系数分别为0.266和0.178,Ρ值均<0.01。3、最终的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ICU探视方案共包括4个维度和37项具体指标内容。研究结论:本研究基于循证护理学和德尔菲专家调查法构建的《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ICU探视方案》包括尊重并满足患者和家属合理的探视需求、促进医患之间的合作、加强医患之间的信息共享、鼓励并指导家属参与患者的生活照护四方面内容,方案构建过程严谨规范,结果科学可靠,适合我国的ICU临床现状。该方案为我国实行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ICU探视提供了证据支持,为进一步的临床应用和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

陈晓辰[2](2020)在《医务社会工作介入早产儿父母需求研究 ——以青岛市W医院实践为例》文中指出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显示,全球早产儿占新生儿的比重为10%,早产儿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患儿及其家属的心理社会问题开始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目前我国对于早产儿父母的研究比较薄弱,如果从医务社会工作为角度介入早产儿父母需求问题,为早产儿父母提供支持和服务,不仅有利于缓解新生儿父母的压力,有利于推动社会对早产儿父母的广泛关注,还可以促进医务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本文以青岛市W医院“早产儿之家”项目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化访谈,了解早产儿父母的三个主要需求:一是父母因婴儿突然出生和采取封闭式治疗导致的焦虑、抑郁情绪疏导的需求,二是缺乏医学和护理知识的知识信息需求,三是高昂医疗费用带来的经济支持需求。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理论、社会支持理论和小组动力理论的支持下,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技巧开展一系列服务活动,使早产儿父母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都得到了很好地改善。因此,本项目实践产生了一些经验,例如同伴支持对早产儿父母心理压力的缓解作用,要注重同医护人员的合作和进行资源链接的重要意义。文章最后对医务社会工作加入早产儿父母需求服务进行了反思,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政府与社会对早产儿家庭的支持薄弱,医务社工存在政策支持不足、专业教育缺乏、自身能力不足的困境和早产儿父母需求程度复杂。根据以上问题笔者相应提出改善建议,希望探索出医务社会工作介入早产儿父母需求服务的更优化路径,推动医务社会工作向更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胡晓[3](2020)在《早产儿母婴分离高龄产妇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了解高龄产妇经历母婴分离的心理体验,以期为临床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提供参考,促进母婴健康。方法: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通过目的抽样法抽取某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某三甲医院的12名早产儿母婴分离高龄产妇,采取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收集资料,并将访谈录音及时转录结合访谈笔记整理成文本。同时进行访谈资料的整理、资料的初步分析及资料的收集工作,当访谈数据重复出现且不再有新的主题或者亚主题出现时,即表明访谈资料已经达到饱和状态,此时结束访谈。再通过Colaizzi现象学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提炼相关主题。结果:12位高龄产妇的年龄为38.33±2.81岁(范围35-44岁);12例早产儿的胎龄为34.7±1.3周,体重为2459.2±225.6克。通过对12位早产儿母亲的访谈资料进行反复阅读分析、编码和归类,围绕孩子、社会支持系统、经济费用、医疗服务环境、个人需求五个方面进行主题归纳。12位(100%)受访者均表达了对婴儿担忧的情绪,6位(50%)受访者表达了无奈之情,4位(33.3%)受访者具有强烈的自责情绪,只有两2位(16.7%)受访者对于婴儿的情况比较放松;在社会支持系统中,有5名(41.7%)受访者感觉被忽略,7位(58.3%)受访者强烈渴望获得社会和家庭的支持;经济费用方面,有7位(58.3%)受访者认为自己的状态比较乐观;11位(91.7%)受访者对医护人员的服务是持肯定的态度,但是参与访谈的12位(100%)受访者均表示对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探视制度的不赞同,希望得到更多的与孩子接触的机会;10位(83.3%)受访者表现出对母乳喂养的需求,5位受访者(41.7%)具有适应母亲角色的需求,分别有6位(50%)和8位(66.7%)受访者有早产儿护理知识和母婴健康知识的需求。结论:高龄产妇在早产发生母婴分离后,其心理体验主要以担忧、无奈、自责和被忽略感等负面情绪为主,她们大多数有早产儿护理知识和母婴健康知识的需求,医护人员应该关注早产儿母婴分离高龄产妇的内心体验,从社会、家庭、医疗机构及个人层面探索干预措施,改进医院NICU的探视制度,减少高龄产妇的心理负担,帮助母亲角色的正常转变,促进母婴健康。

孙淼[4](2020)在《面向优质护理服务的儿童医院护理单元空间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医疗政策也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儿童医疗环境和护理服务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在新医疗改革的背景之下,提出了优质护理服务的理念,为儿童、家属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与氛围,同时缓解儿童医护工作者工作中的压力,使他们更好的服务于儿童医疗事业。本文以优质护理服务理念为目标,以护理心理学、护理美学、室内设计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为依据进行交叉研究,将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运用到儿童医院设计中来,探索一条适合于我国国情的优质护理服务理念下的儿童医院护理单元的设计之路。本文在护理学、医学的理论指导下,通过对儿童医院的实地考察,对医护工作者和患儿需求的调查研究,运用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充分了解我国儿童医疗资源和护理单元模式的设计现状的基础上,对护理学的发展历程和优质护理服务要求进行了梳理,对国内外优秀的儿童医院护理单元的设计案例进行细致的分析,建构起面向优质护理服务的儿童医院护理单元空间的设计策略。在文章内容上,本文首先提出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其意义,对国内外儿童护理单元的研究现状进行介绍。其次阐析护理学的发展历程、并详细论述了优质护理服务的要求、护理单元的分类、规模及构成。通过对比研究国内外儿童医院护理单元优秀的设计案例,分析出我国儿童医院护理单元在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我国儿童医院护理单元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具体对策。通过运用优质护理服务这一新的理念,设计出符合患儿、家属、医护人员心理需求的护理单元。最后作者将这一理念运用到实际案例设计中,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唤起人们对社会儿童群体的关注,同时更好的落实新医疗政策与提高医疗水平,为今后的儿童医疗设计提供可参考性依据。

辛蕊[5](2020)在《山东省NICU护士对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知信行现状调查》文中认为目的:母乳喂养对住院新生儿特别早产儿尤其重要。NICU护士是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工作的倡导者和执行者,对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质量有重要影响。本研究旨在调查山东省部分三甲医院NICU护士对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的知信行现状和影响因素,以期发现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工作中的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建议,提高NICU护士对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的知信行水平,从而提高母乳喂养率。方法:便利选取山东省共五家医院的NICU护士 218名进行问卷调查,选用SPSS17.0软件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数据整理及统计分析。结果:(1)NICU护士母乳喂养知识总分为(56.72± 10.92)分,母乳喂养知识缺乏。NICU护士对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认知的影响因素有年龄、护龄、NICU工作年限、子女个数和母乳喂养培训经历。(2)NICU护士对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态度总分为(35.52±3.89)分,得分率为88.8%,态度普遍较积极,但对母乳喂养差错管理条目的得分较差。态度的影响因素有年龄、护龄和母乳喂养培训经历。(3)NICU护士对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行为总分为(120.06± 11.38)分,得分率为85.76%,得分最差的两个维度为母乳喂养倡导和采集及运送母乳的指导。NICU护士对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行为方面的影响因素有年龄、护龄、NICU工作年限和母乳喂养培训经历。(4)NICU护士对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认知、态度、行为两两之间均正相关。结论:(1)NICU护士母乳喂养知识缺乏,所以应加强母乳喂养相关培训,提高NICU护士的母乳喂养认知水平。(2)NICU护士对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的态度较积极,但对母乳喂养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3)NICU护士对住院新生儿的母乳喂养行为处于高等水平,但对住院新生儿家长的宣教不足问题比较突出,应提高NICU护士的母乳喂养宣教能力。(4)NICU护士对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知识、态度和行为三者之间,两两呈正相关,与知信行理论相符。

张培钰[6](2020)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急性中耳炎患儿情绪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在耳鼻喉科门诊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方案,观察其对急性中耳炎患儿疗效、情绪行为发展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2月-2019年12月在某三甲医院耳鼻喉科诊疗符合研究入选标准的患儿78例,对其知情同意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实施门诊常规护理,即介绍疾病相关知识、用药指导、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等,患儿养护人提出关于疾病治疗及护理的问题,认真解答。观察组39例实施以家庭为中心(FCC)的急性中耳炎护理方案,干预方案分为知识宣教、技能培训、行为干预三个部分。结果1.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史、病变部位、治疗用药、初诊评分;两组养护人的性别、年龄、与患儿关系、支付方式、家庭人均收入、职业、婚姻、文化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2.观察组养护人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三个维度和健康行为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健康行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养护人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和健康行为总得分高于干预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观察组养护人鼻腔滴药法、耳部滴药法、床上洗发护理技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养护人3项技能得分均高于干预前,自身对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患儿干预3天、干预1周、干预2周鼓膜充血、耳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干预3天、干预1周、干预2周鼓膜充血、耳痛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鼓膜充血、耳痛评分治疗期间均呈逐渐下降趋势,鼓膜充血评分在第一时相、第二时相观察组评分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耳痛评分在第一时相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3天、干预1周、干预2周疗效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情绪症状和同伴交往问题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的情绪症状、同伴交往问题得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情绪症状、同伴交往问题、量表总分低于干预前,品行问题和亲社会行为得分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自身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提高了养护人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的知识知晓率,但对生长发育和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健康行为的短期效果不明显,整体提高了养护人的健康知识素养。2.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提高了养护人的专业护理操作能力。3.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提高了急性中耳炎患儿的临床疗效。4.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缩短了急性中耳炎患儿的治疗时间。5.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急性中耳炎患儿情绪症状、同伴交往问题短期效果明显,患儿的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明显改善。6.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提高了急性中耳炎患儿的生活质量。

李彤[7](2020)在《基于连续性伙伴关系的分娩计划书的研制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制定较为严谨、科学的分娩计划书内容模板;以分娩计划书内容模板为基础、以冰山理论为指导深入剖析与挖掘孕妇需求,与孕妇建立伙伴关系制定并实施符合孕妇个人需求的分娩计划书;探讨基于伙伴关系的分娩计划书对分娩结局、产妇焦虑及分娩服务满意度的影响。【方法】1.分娩计划书内容模板的研制在查阅指南、文献回顾、小组讨论等的基础上,自行设计适用于本研究的分娩计划书内容模板,包括8项一级指标、31项二级指标、98项三级指标。通过专家咨询法对产科医疗、护理、助产实践及教育领域共计15名专家进行两轮问卷函询,确定分娩计划书内容模板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开展预试验,进一步对形成的分娩计划书模板进行指标的修订与调整,最终确定供本研究应用的分娩计划书内容模板。2.基于连续性伙伴关系的分娩计划书的应用选取2019年2月至2019年9月于海南省某综合性三甲医院产科进行建档并规律产检的健康初产妇9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产检及产房分娩等常规围产期护理服务,干预组在围产期常规护理服务基础上,助产士于孕妇孕28周(±3天)至分娩结束通过面对面交流、陪伴产检、微信交流、电话沟通等方式与其建立连续性伙伴关系,结合冰山理论内涵制定分娩计划书并实施。比较两组产妇产程时间及产后2小时出血量、会阴侧切率、催产素使用率、总剖宫产率及非医学指征性剖宫产率、新生儿阿氏评分、转科率、产妇焦虑程度及分娩服务满意度等。【结果】1.分娩计划书内容模板研制的结果本研究成功咨询15位专家,专家来自于北京、上海、深圳、宜兰(台湾)、邯郸、海口等多个地区,其中从事产科医疗实践3人、助产实践7人、产科护理实践4人、产科护理教育1人。实施两轮专家咨询后初步确立分娩计划书内容模板,包括8项一级指标、32项二级指标及80项三级指标;通过预试验对指标进行调整与增减,最终确立正式的分娩计划书内容模板。2.基于连续性伙伴关系的分娩计划书的应用结果(1)两组基线情况:干预组与对照组产妇的基本信息比较,结果显示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存在可比性。(2)两组产妇分娩结局情况比较:干预组第一产程与总产程时间、产后2小时出血量、剖宫产率、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第二产程时间与第三产程时间、催产素使用率及会阴侧切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新生儿结局情况比较:干预组新生儿转入NICU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生后1min、5min阿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产妇焦虑程度比较:两组产妇入组时组间焦虑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入产房待产宫口开至7-8cm时,对照组产妇焦虑程度显着高于干预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房待产时的焦虑程度均高于入组时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产妇产科服务满意度情况比较:干预组产妇在孕期产检、知识宣教、疑惑解答与分娩等方面较对照组有更高的满意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产褥期知识宣教的满意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构建了具有一定科学性、可靠性的分娩计划书内容模板,可为今后分娩计划书的相关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与借鉴。2.实施基于伙伴关系的分娩计划书,可增进助产士与产妇间联系与信任,促进彼此沟通与理解;有效改善母婴结局,降低产程时间、产后2小时出血量、剖宫产率尤其是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降低产妇焦虑程度及新生儿转科率,增进产妇的心理健康并最终提高分娩服务满意度,有利于丰富助产士角色内涵,推动助产专业服务水平的进一步发展。

徐帅帅,陈翠萍,陈悦,贺学敏[8](2019)在《对护理本科实习生护理程序认识和体验的质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深入探讨护理本科实习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对护理程序的认识和体验。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2018年3—5月选取在上海市某三甲综合医院中处于临床实习后期的15名本科护理实习生作为访谈对象,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并用Colaizzi 7步法分析资料。结果 共提炼出4个主题,分别是:对护理程序理论知识逐渐淡化,对护理程序作用的理解因人而异,对护理程序是否应用在护理工作中存在不同观点,护理程序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存在多种不足。结论 强化护生对护理程序理论知识的学习,明确护理程序的重要作用和应用情况,激励护生协调、规范应用护理程序,加强护生的整体观念以及提高护生在不同科室学习和应用护理程序的一致性是临床教学需关注的重点。

凡开伦[9](2019)在《以医疗工艺流程为异向的综合医院医疗空间组织设计研究》文中认为伴随着近年来卫生事业的兴盛,国家卫计委屡次强调医疗机构建设应以提高医疗服务效率为主旨。医疗工艺流程作为医疗服务程序、环节的直接体现,以其为切入点,在建筑学范畴内发挥其专业性价值来指导医疗空间的合理组织设计,对于综合医院在服务效率方面的提升具有现实意义。从医疗工艺流程的内在规律出发将其解构为“服务流程”与“被服务流程”,通过“系统化分级”理论将综合医院医疗空间解读为医疗行为场所,作为医疗工艺流程的设计表达载体。在明确医疗工艺流程与综合医院内不同空间范畴设计关联性的基础上,分别从一级医疗工艺流程和二级医疗工艺流程出发,就其在空间组织过程中的导向性设计作用进行分析说明,提出以各功能单元作为研究对象的医疗空间组织思路及方法。继而选取综合医院中具有代表性的医疗功能单元作为研究对象,顺应上述思路及方法分别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入研究,以医疗工艺流程的发展沿革指导研究对象的功能定位和医疗任务,以一级医疗工艺流程指导功能单元位置选择和对外功能联络方式,以二级医疗工艺流程指导功能单元内部医疗空间秩序,结合研究对象的规范性要求、基本空间模式以及医疗工艺流程导向下的设计要素,得出各功能单元在不同设计条件下的医疗空间组织策略。该推理演绎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医疗空间组织设计理论性方法的反向归纳论证。最后,结合西安前海人寿医院这项以医疗工艺流程作为设计依据的实际工程案例,解析其医疗空间组织方案作为从理论到实践的研究闭环。

邵雨娜[10](2019)在《基于共情机会—反应模式的NICU护理人员共情能力培训课程的构建与实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有效的护患沟通;是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照顾的基础,共情(Empathy)作为临床环境下有效的沟通方式,其优势己在护理领域被认可。而目前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较少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共情沟通,且缺乏共情沟通的技巧,尤其是新生儿监护室(NICU)等实施封闭式管理的科室。因此,有必要对NICU护理人员进行共情沟通培训。本研究项目以共情机会-共情反应模式为理论基础,构建、实施和评价共情沟通培训课程,旨在了解NICU护患共情沟通现况,制定具备NICU科室特色的共情沟通培训课程,探索其在模拟和实际临床环境中的实施效果。方法:研究共分为三部分:(1)第一部分为描述性研究,将共情沟通编码系统(ECCS)进行跨文化调试后,运用非参与、结构式观察法对临床护患沟通进行录音,并采用编码系统识别、归类患儿父母的共情机会和护理人员对此的共情反应,了解NICU共情沟通现况;(2)第二部分为类实验性研究,在NICU构建共情机会-共情反应为基础的沟通培训课程后对护理人员实施行培训,运用柯氏模式(反应层和学习层)评价模拟环境中的实施效果;(3)第三部分为类实验性研究,运用非参与、结构式观察法对培训前后临床护患沟通进行录音,使用ECCS和Comskil编码系统分析护理人员在培训前后的共情表达的行为改变(行为层),进一步探讨培训在临床情景中的实施效果。结果:(1)第一部分共收集35名护理人员与38名患儿父母的对话,识别44个共情机会-共情反应的对话组合。患儿父母最倾向于直接表达“挑战”(31.8%)类的共情机会,其次是“情绪”(27.3%)和“间接”的表达(27.3%),较少采用“进展”(9.1%)和“护士引发”(4.5%)的表达。对此,护理人员对患儿父母最常采取“隐性识别”(36.4%),其次为“识别但未追问”(20.5%)、“敷衍”(20.50%)和“拒绝”(18.2%)沟通策略,极少采用的“识别且追问”(2.3%)和“证实”(2.3%)的方式,其中“情绪”型共情机会相对于其他类型能够得到更高层级的共情反应;(2)第二部分,共情培训后93.7%的护理人员对新学习的共情沟通知识满意;90.6%~100%的护理人员认为培训改变了沟通态度;培训前后比较,护理人员共情沟通自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762,P<0.01),93.7-100%的护理人员认为所学习到的知识会影响沟通方式;培训改变了模拟环境下护理人员的共情沟通行为(P<0.01);(3)第三部分,培训前后比较,护理人员的共情反应等级评分平均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519,P<0.01),同时,运用共情沟通技能中的“承认”、“正确化”、“正常化”和“称赞对方的努力”的频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基于共情机会-共情反应模式所构建、实施和评价的共情沟通技能培训模式在临床中具备可行性,可用于临床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在模拟和临床环境中的共情能力,尤其在共情沟通态度、自信、语言行为表达等方面。

二、护理程序在NICU中应用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护理程序在NICU中应用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ICU探视方案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概述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护理
        1.2.2 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ICU探视
        1.2.3 循证护理学
        1.2.4 德尔菲专家函询法
    1.3 研究现状
        1.3.1 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ICU探视方案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3 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ICU探视方案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基于循证初步构建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ICU探视方案的初稿
        1.4.2 基于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最终确立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ICU探视方案
    1.5 技术路线
2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3 基于循证初步构建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ICU探视方案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检索策略
        3.2.2 纳入、排除标准
        3.2.3 文献筛选
        3.2.4 文献质量评价
        3.2.5 文献资料提取
        3.2.6 证据分级和证据汇总
    3.3 质量控制
    3.4 研究结果
        3.4.1 文献筛选结果
        3.4.2 文献质量评价及资料提取结果
        3.4.3 证据汇总结果及方案初稿
4 形成本土化的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ICU探视方案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方法
        4.2.1 拟定专家函询问卷
        4.2.2 遴选函询专家
        4.2.3 函询过程
        4.2.4 数据的统计分析
        4.2.5 指标筛选标准
    4.3 质量控制
        4.3.1 专家甄选
        4.3.2 专家函询问卷的制订
        4.3.3 匿名性
    4.4 研究结果
        4.4.1 函询专家的基本情况
        4.4.2 第一轮函询过程
        4.4.3 第一轮函询结果
        4.4.4 第二轮函询过程
        4.4.5 第二轮函询结果
        4.4.6 确立方案终稿
5 讨论
    5.1 方案的具体内容分析
        5.1.1 尊重并满足患者和家属合理的探视需求
        5.1.2 促进医患之间的合作
        5.1.3 加强医患之间的信息共享
        5.1.4 鼓励并指导家属参与患者的生活照护
    5.2 专家咨询结果的可靠性分析
        5.2.1 专家的代表性
        5.2.2 专家的积极程度
        5.2.3 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
        5.2.4 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
        5.2.5 专家意见的权威程度
6 总结
    6.1 结论
    6.2 研究的创新性
    6.3 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我国ICU弹性探视模式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2)医务社会工作介入早产儿父母需求研究 ——以青岛市W医院实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相关研究
        1.3.2 国外相关研究
        1.3.3 研究述评
    1.4 研究设计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对象
    1.5 相关概念界定
        1.5.1 早产儿
        1.5.2 早产儿父母需求
        1.5.3 医务社会工作
    1.6 理论基础
        1.6.1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理论
        1.6.2 社会支持理论
        1.6.3 小组动力理论
第二章 早产儿父母的需求及原因分析
    2.1 早产儿父母需求的调查分析
        2.1.1 心理与情绪疏导的需求
        2.1.2 医疗护理知识和信息的需求
        2.1.3 经济支持的需求
    2.2 影响早产儿父母需求的原因
        2.2.1 早产儿父母自身的精神压力过大
        2.2.2 早产儿父母与医护人员沟通不畅
        2.2.3 早产儿父母的社会支持力度不足
第三章 医务社会工作介入早产儿父母需求的实践
    3.1 开展早产儿父母减压小组
        3.1.1 小组基本情况
        3.1.2 小组实施过程
        3.1.3 小组服务总结
    3.2 病房探访
        3.2.1 提供心理安慰,缓解不良情绪
        3.2.2 提供相关信息,填补医患沟通不足
        3.2.3 评估经济情况,链接资源提供支持
    3.3 实施离院延续性服务
        3.3.1 搭建沟通平台,促进健康教育
        3.3.2 开展早产儿爬行比赛
        3.3.3 进行社区宣传活动
第四章 医务社会工作介入早产儿父母需求的成效和经验
    4.1 医务社会工作介入早产儿父母需求的成效
        4.1.1 对早产儿父母需求满足情况的评估
        4.1.2 服务对象对服务活动的满意度评估
        4.1.3 工作员的自我评估
    4.2 医务社会工作开展早产儿父母需求服务的经验
        4.2.1 同伴支持对缓解心理压力的重要作用
        4.2.2 医务社工需要注重与医护人员的合作
        4.2.3 资源链接对需求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第五章 医务社会工作介入早产儿父母需求服务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5.1 医务社会工作介入早产儿父母需求服务存在的问题
        5.1.1 政府与社会对早产儿家庭支持薄弱
        5.1.2 医务社工政策支持不足
        5.1.3 医务社工专业教育缺乏
        5.1.4 医务社工自身能力不足
        5.1.5 早产儿父母需求较复杂
    5.2 医务社会工作介入早产儿父母需求服务的建议
        5.2.1 政府社会合力保障早产儿家庭权益
        5.2.2 规范医务社工相关政策制度
        5.2.3 加强医务社工专业人才教育
        5.2.4 促进医务社工专业能力培训
        5.2.5 进行团队合作满足不同需求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3)早产儿母婴分离高龄产妇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研究背景
第二章 研究内容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2.1 纳入标准
        2.2 排除标准
        2.3 剔除及脱落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现象学研究法
        3.2 抽样方法
        3.3 研究准备
        3.4 成立研究小组
    4 资料收集
        4.1 访谈提纲的拟定
        4.2 访谈的地点和时间
        4.3 访谈的实施
    5 资料整理
    6 资料分析
    7 质量控制
        7.1 可信性
        7.2 可靠性
        7.3 自我反思
        7.4 参与者检验
    8 伦理问题
第三章 研究结果
    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2 访谈结果
        2.1 关注孩子
        2.2 社会支持系统
        2.3 经济费用
        2.4 医疗服务环境
        2.5 个人需求
第四章 讨论
    1 早产儿高龄产妇应对母婴分离的方式存在差异
    2 高龄产妇母婴分离的正负性体验间接反映了需求状况
    3 早产儿高龄产妇母婴分离的干预策略
        3.1 社会层面
        3.2 家庭层面
        3.3 医疗机构层面
        3.4 个人层面
结论
    1 研究结论
    2 研究的创新点和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质性研究在早产儿母婴分离高龄产妇心理研究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4)面向优质护理服务的儿童医院护理单元空间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目的及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相关术语与概念
        1.4.1 优质护理服务
        1.4.2 儿童医院
        1.4.3 护理单元
        1.4.4 室内设计
    1.5 课题的研究方法
        1.5.1 文献分析法
        1.5.2 实地调研法
        1.5.3 跨学科综合分析法
        1.5.4 与相关人士进行探讨
    1.6 课题研究框架
第2章 儿童医院优质护理服务与护理单元阐析
    2.1 护理的发展历史
        2.1.1 早期的护理
        2.1.2 近代时期的护理
        2.1.3 现代时期的护理
    2.2 儿童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的要求
        2.2.1 加强对儿童的心理护理
        2.2.2 提升医护人员素养
        2.2.3 与患儿家属建立良好沟通
        2.2.4 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
    2.3 儿童医护群体的工作现状
        2.3.1 从护士的角度分析
        2.3.2 从医生的角度分析
    2.4 儿童医院护理单元的发展历程及其空间类型
        2.4.1 儿童医院护理单元的发展历程
        2.4.2 儿童医院护理单元的形态分类
        2.4.3 儿童医院护理单元的规模
        2.4.4 儿童医院护理单元的构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国内外儿童医院护理单元设计案例解析
    3.1 国内优秀设计案例
        3.1.1 成都妇女儿童中心医院
        3.1.2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3.1.3 武汉市儿童医院
    3.2 国外优秀设计案例
        3.2.1 露西尔.帕卡德儿童医院
        3.2.2 加拿大艾伯塔儿童医院
        3.2.3 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儿童医院
        3.2.4 奇伦托夫人儿童医院
    3.3 我国儿童医院护理单元存在的不足
        3.3.1 资源分配不平衡
        3.3.2 便利性设施单一
        3.3.3 趣味性设计缺失
        3.3.4 流动设计不合理
    3.4 我国儿童医院护理单元设计的发展趋势
        3.4.1 就医环境家庭化
        3.4.2 媒体设施智能化
        3.4.3 公共空间室外化
        3.4.4 医辅空间多元化
        3.4.5 医疗空间可持续化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优质护理服务的儿童医院护理单元设计策略
    4.1 预防交叉感染的独立性策略
        4.1.1 儿童病房的独立性
        4.1.2 护理工作区域的独立性
        4.1.3 特殊儿童隔离病房的独立性
    4.2 缩短服务半径的便捷性策略
        4.2.1 NICU病房流线的便捷性
        4.2.2 儿童手术空间流线的便捷性
        4.2.3 日常护理协作流线的便捷性
    4.3 强化活动单元的灵活性策略
        4.3.1 普通儿童活动空间的灵活性
        4.3.2 特殊儿童活动空间的灵活性
        4.3.3 活动空间界面处理的灵活性
    4.4 促进康复的趣味性策略
        4.4.1 导视标识的趣味性
        4.4.2 色彩搭配的趣味性
        4.4.3 交互玩具的趣味性
        4.4.4 家具陈设的趣味性
    4.5 案例设计
        4.5.1 项目介绍
        4.5.2 设计来源
        4.5.3 平面分析
        4.5.4 空间分析
        4.5.5 效果图分析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关于儿童医院护理单元空间设计调查问卷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山东省NICU护士对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知信行现状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主要概念
    1.5 文献回顾
    1.6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研究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工具
    2.4 资料收集
    2.5 质量控制
    2.6 数据分析
    2.7 伦理学原则
    2.8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
    3.2 NICU护士对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的认知
    3.3 NICU护士对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的态度
    3.4 NICU护士对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行为
    3.5 NICU护士对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知信行相关性
第四章 讨论
    4.1 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分析
    4.2 NICU护士对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的认知分析
    4.3 NICU护士对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的态度分析
    4.4 NICU护士对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的行为分析
    4.5 NICU护士对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知信行相关性分析
    4.6 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第五章 结论
    5.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5.2 本研究的创新性
    5.3 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B 调查问卷
附录C 相关论文(已发表)

(6)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急性中耳炎患儿情绪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相关概念的界定
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工具
    3 干预方法
    4 质量控制
    5 统计学方法
    6 研究路线
    7 医学伦理学
结果
    1 两组家庭一般资料比较
    2 干预前后两组养护人幼儿园家长问卷评分组间及组内比较
    3 干预前后两组养护人护理操作技能评分组间及组内比较
    4 干预前后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治疗时间比较
    5 干预前后两组患儿治疗时间比较
    6 干预前后两组患儿长处与困难量表评分组间及组内比较
    7 干预前后两组患儿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组间及组内比较
讨论
    1 两组家庭一般资料分析
    2 干预前后两组养护人幼儿园家长问卷结果分析
    3 干预前后两组养护人专业护理技能操作评分结果分析
    4 干预前后两组急性中耳炎患儿鼓膜充血、耳痛评分及临床疗效比较分析
    5 干预前后两组急性中耳炎患儿治疗时间比较分析
    6 干预前后两组急性中耳炎患儿长处与困难量表结果分析
    7 干预前后两组急性中耳炎患儿儿童生活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结果分析
结论
研究的局限及创新之处
    1 局限性
    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现状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7)基于连续性伙伴关系的分娩计划书的研制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与发展
    1.3 研究问题的提出
    1.4 理论框架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1.6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分娩计划书内容模板的研制
    2.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研究方法
        2.1.3 研究工具
        2.1.4 质量控制
        2.1.5 数据分析
    2.2 结果
    2.3 讨论
    2.4 研究小结
3.基于连续性伙伴关系分娩计划书的应用
    3.1 研究对象
        3.1.1 纳入标准
        3.1.2 排除标准
        3.1.3 剔除标准
        3.1.4 样本量的确定
    3.2 研究步骤
        3.2.1 分组方法
        3.2.2 干预方案
        3.2.3 评价指标
        3.2.4 数据收集与工具
        3.2.5 质量控制
        3.2.6 统计分析
        3.2.7 伦理原则
    3.3 研究结果
        3.3.1 研究对象的纳入与失访
        3.3.2 研究对象资料
        3.3.3 分娩结局指标
        3.3.4 两组产妇主观心理指标的比较
    3.4 讨论
        3.4.1 基本资料分析
        3.4.2 基于连续性伙伴关系的分娩计划书对分娩结局的影响
        3.4.3 基于连续性伙伴关系的分娩计划书对妇女主观心理的影响
        3.4.4 基于连续性伙伴关系的分娩计划书对助产士角色定位的影响
4.研究结语
    4.1 研究结论
    4.2 研究创新点
    4.3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国内外分娩计划书的研制与运用现状
    综述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致谢

(9)以医疗工艺流程为异向的综合医院医疗空间组织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课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课题提出
    1.2 现状问题提出
        1.2.1 建筑布局不够合理
        1.2.2 空间秩序不够优化
        1.2.3 用房使用不够高效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2 医疗工艺流程与综合医院医疗空间组织相关理论概述
    2.1 医疗工艺流程相关概念的界定与解读
        2.1.1 医疗工艺
        2.1.2 医疗工艺流程
    2.2 综合医院医疗空间组织的相关理论概述
        2.2.1 综合医院概念阐释
        2.2.2 综合医院功能构成与业务系统建筑形态
        2.2.3 医疗空间与医疗功能单元
    2.3 本章小结
3 医疗工艺流程导向下综合医院医疗空间组织思路及方法
    3.1 医疗工艺流程与医疗空间组织设计的关联性、导向性
        3.1.1 关联性研究
        3.1.2 一级医疗工艺流程在设计过程中的导向性作用
        3.1.3 二级医疗工艺流程在设计过程中的导向性作用
    3.2 医疗工艺流程导向下医疗空间的组织思路与设计原则
        3.2.1 以医疗功能单元为研究对象的空间组织思路
        3.2.2 设计原则
    3.3 以医疗工艺流程为导向的医疗空间组织设计方法
    3.4 典型功能单元的选取
        3.4.1 典型医疗功能单元的代表性分析
        3.4.2 典型医疗功能单元的选择
    3.5 本章小结
4 以医疗工艺流程为导向的医疗功能单元空间组织设计
    4.1 手术部医疗空间组织设计
        4.1.1 医疗工艺流程发展与功能概述
        4.1.2 新医疗业务结构下的手术部医疗功能空间组成
        4.1.3 以一级医疗工艺流程为导向的位置选择
        4.1.4 以二级医疗工艺流程为导向的医疗空间秩序
        4.1.5 基于医疗工艺流程的手术部医疗空间组织设计策略
    4.2 消毒供应中心医疗空间组织设计
        4.2.1 医疗工艺流程发展与功能概述
        4.2.2 新医疗业务结构下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功能空间组成
        4.2.3 以一级医疗工艺流程为导向的位置选择
        4.2.4 以二级医疗工艺流程为导向的医疗空间秩序
        4.2.5 基于医疗工艺流程的消毒供应中心医疗空间组织设计策略
    4.3 检验科医疗空间组织设计
        4.3.1 医疗工艺流程发展与功能概述
        4.3.2 新医疗业务结构下的检验科医疗功能空间组成
        4.3.3 以一级医疗工艺流程为导向的位置选择
        4.3.4 以二级医疗工艺流程为导向的医疗空间秩序
        4.3.5 基于医疗工艺流程的检验科医疗空间组织设计策略
    4.4 急诊部医疗空间组织设计
        4.4.1 医疗工艺流程发展与功能概述
        4.4.2 新医疗业务结构下的急诊部医疗功能空间组成
        4.4.3 以一级医疗工艺流程为导向的位置选择
        4.4.4 以二级医疗工艺流程为导向的医疗空间秩序
        4.4.5 基于医疗工艺流程的急诊部医疗空间组织设计策略
    4.5 分娩部(产房)医疗空间组织设计
        4.5.1 医疗工艺流程发展与功能概述
        4.5.2 新医疗业务结构下分娩部(产房)医疗功能空间组成
        4.5.3 以一级医疗工艺流程为导向的位置选择
        4.5.4 以二级医疗工艺流程为导向的分娩部医疗空间秩序
        4.5.5 基于医疗工艺流程的分娩部医疗空间组织设计策略
    4.6 本章小结
5 以医疗工艺流程为设计导向的综合医院项目实践
    5.1 项目概况
    5.2 基于医疗工艺设计的项目建筑空间策划
    5.3 以一级医疗工艺流程为导向的场地关系处理和功能单元布局
    5.4 基于二级医疗工艺流程的典型功能单元内部空间组织
        5.4.1 急诊部(急诊急救单元)
        5.4.2 消毒供应中心
        5.4.3 中心手术部
        5.4.4 分娩部(产房)
        5.4.5 检验科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致谢

(10)基于共情机会—反应模式的NICU护理人员共情能力培训课程的构建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理论框架
    1.5 课题研究思路
第一部分 :NICU护患共情沟通现状及需求的背景评估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部分 :共情沟通课程的构建及其在模拟情景下的实施效果评价
    6 方法
    7 结果
    8 讨论
    9 小结
第三部分 :共情沟通课程在临床真实情境下的实施效果评价
    10 方法
    11 结果
    12 讨论
    13 小结
14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致谢

四、护理程序在NICU中应用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ICU探视方案的构建[D]. 尉纳. 湖州师范学院, 2021(12)
  • [2]医务社会工作介入早产儿父母需求研究 ——以青岛市W医院实践为例[D]. 陈晓辰. 青岛大学, 2020(02)
  • [3]早产儿母婴分离高龄产妇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D]. 胡晓.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4]面向优质护理服务的儿童医院护理单元空间设计研究[D]. 孙淼. 吉林建筑大学, 2020(04)
  • [5]山东省NICU护士对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知信行现状调查[D]. 辛蕊. 延边大学, 2020(05)
  • [6]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急性中耳炎患儿情绪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D]. 张培钰.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7]基于连续性伙伴关系的分娩计划书的研制及应用研究[D]. 李彤. 海南医学院, 2020(01)
  • [8]对护理本科实习生护理程序认识和体验的质性研究[J]. 徐帅帅,陈翠萍,陈悦,贺学敏.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9(20)
  • [9]以医疗工艺流程为异向的综合医院医疗空间组织设计研究[D]. 凡开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10]基于共情机会—反应模式的NICU护理人员共情能力培训课程的构建与实施[D]. 邵雨娜. 武汉大学, 2019(07)

标签:;  ;  ;  ;  ;  

NICU护理程序应用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