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30例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郭文霞[1](2020)在《复方菠萝蛋白酶肠溶片联合胸腔置管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观察》文中提出全球范围内对人类健康威胁最为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就是结核病,我国是位于印度之后的全球第二位结核病负担相对较重的国家。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胸膜炎是结核病中相对常见的类型,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状态。上世纪八十年代,结核性胸膜炎在同期结核病住院率占3.2%-7.0%,九十年代已攀升至10.9%,速度之快令人不禁愕然。因此,结核性胸膜炎的及时诊断及治疗在整个结核病管理工作中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有研究标明,部分结核性胸膜炎病人会并发肺内结核。但是结核性胸膜炎是常见的肺结核病,发病机制是因为结核分枝杆菌及其相关的代谢物质作用到高度敏感状态下的胸膜腔内而呈现出来的炎症反应。结核性胸膜炎目前在治疗上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一部分病人遗留胸膜肥厚粘连,一部分病人包裹性积液比较多,均会对肺功能造成一定影响。诸多原因导致了为数众多的结核性的包裹性胸腔积液病人,对于结核性胸腔积液病人尽可能及早引流完胸腔积液,对于已经形成了包裹积液的病人,目前可以采用胸腔内注入尿激酶、肝素、激素等药物以及胸腔闭式引流术、内科胸腔镜、支气管镜代替胸腔镜等治疗方法,外科介入治疗大多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且有一定的创伤。本研究在标准抗结核治疗方案基础上给予复方菠萝蛋白酶肠溶片联合胸腔置管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操作简单,病人依从性较好,且可以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值得推广。目的:探讨标准抗结核治疗方案基础上给予复方菠萝蛋白酶肠溶片联合胸腔内放置引流管放液并注入尿激酶进行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治疗,观察最终疗效。方法:选取邢台市第二医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经临床诊断(部分病人胸膜活检后病理明确诊断)的60例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病人,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人数为30例。根据设计要求加入一组回顾性数据,选取邢台市第二医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经临床诊断(部分病人胸膜活检后病理明确诊断)的30例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病人,均为初治病人,包括男性1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为30岁。三组纳入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上存在差异,但是在统计学上没有意义,具有可比性。对照组在常规化疗方案基础上行每周2-3次常规胸腔穿刺抽液后,胸腔内注入抗结核药物及激素治疗,试验组为在常规化疗方案基础上予复方菠萝蛋白酶肠溶片联合胸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放液,每周1次注入尿激酶治疗。回顾组30例病人在常规化疗方案基础上,B超下定位行胸腔闭式引流术,胸腔内注入尿激酶10万U/次1次/周治疗。观察三组病人的临床症状好转情况、胸水吸收时间、胸膜肥厚改善情况、肺功能恢复及治疗有效率,通过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方差分析,实施统计学比较。结果:1.症状好转所需时间(1)发热消退所需时间:试验组为4.00±0.39天,对照组为8.21±0.42天,回顾组为5.51±0.45天,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胸痛、胸闷以及其他不适感觉消失所需时间:试验组是21.26±0.72天,对照组是36.13±1.39天,回顾组是24.70±0.79天,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胸腔积液经治疗后减少至自身吸收所需时间试验组是5.04±0.05天,对照组是13.40±0.68天,回顾组是7.34±0.46天,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胸腔穿刺抽液困难的有5例,有1例出现了严重的包裹性胸腔积液,6个月之后,对其进行了胸膜剥脱手术。3.胸膜肥厚度经强化治疗2个月后,试验组胸膜厚度为2.51±0.28mm,对照组为5.60±0.48mm,回顾组为4.32±0.48mm,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肺功能恢复情况试验组的VC、FEV1/FVC的预计百分比均优于对照组及回顾组(P<0.05);5.治疗有效率通过胸部CT比较强化治疗2个月后试验组及治疗组的有效率,试验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有效率为83.33%,回顾组为96.67%。三组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及回顾组治疗前后胸膜肥厚黏连明显减轻,压缩的不张肺有所恢复,但试验组更优于回顾组。对照组胸膜肥厚黏连较前减轻不明显,压缩的不张肺恢复较慢。使用纤维溶解药物对试验组及回顾组患者的凝血功能影响不大。结论:1.在标准抗结核治疗方案基础上予复方菠萝蛋白酶肠溶片联合胸腔内置管放液并注入尿激酶治疗,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传统方法较难解决的部分包裹性胸腔积液及胸膜肥厚黏连的问题;2.传统方法在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胸水吸收时间、胸膜肥厚程度、肺功能恢复、治疗有效率及降低胸膜剥脱率等方面均劣于试验组;3.复方菠萝蛋白酶肠溶片联合胸腔内置管放液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能缩短治疗周期,减少患者胸膜剥脱发生率,较好的恢复患者肺功能,改善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预后。总之,复方菠萝蛋白酶肠溶片联合胸腔内置管放液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疗效及依从性较好,并且不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邓甜甜[2](2019)在《十枣汤联合顺铂干预恶性腹水、恶性胸水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十枣汤联合顺铂对恶性腹水、恶性胸水动物模型的作用及生存期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1.取40只昆明种小鼠,复制艾氏腹水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顺铂组、中药组、中药+顺铂组。另取10只小鼠作为空白组。中药组灌胃十枣汤,顺铂组腹腔注射顺铂,中药+顺铂组灌胃十枣汤加腹腔注射顺铂,空白组、模型组以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第11d处死动物。记录小鼠体质量,测量腹水量及脾和胸腺的重量,检测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2.取40只昆明种小鼠进行生存期实验,复制艾氏腹水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顺铂组、中药组、中药+顺铂组。给药方式同上,给药直至动物死亡。观察并记录小鼠死亡日期,计算中位生存期和生命延长率。3.取40只Wistar大鼠,复制恶性胸水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顺铂组、中药组、中药+顺铂组。另取10只大鼠作为空白组。中药组灌胃十枣汤,顺铂组腹腔注射顺铂,中药+顺铂组灌胃十枣汤加腹腔注射顺铂,空白组、模型组以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第9d处死动物。测量大鼠腹水量及脾和胸腺的重量,检测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并以CD31、CD34标记胸膜组织微血管,观察其密度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腹水量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以中药+顺铂组效果最佳。与模型组比较,顺铂组脾脏指数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胸腺指数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顺铂组胸腺指数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IL-2、IFN-γ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治疗组TNF-α、VEGF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生存期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生命延长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以中药+顺铂组生命延长率最高。3.各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胸水量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以中药+顺铂组效果最佳。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IL-2、IFN-γ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NF-α、VEGF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顺铂组NF-κB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中药+顺铂组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脾脏指数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胸腺指数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顺铂组胸腺指数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CD31标记检测胸膜组织微血管密度,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微血管密度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肿瘤微血管密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CD34标记检测胸膜组织微血管密度,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微血管密度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顺铂组、中药+顺铂组肿瘤微血管密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肿瘤微血管密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枣汤与顺铂联用能够明显抑制恶性腹水,其机制可能与升高IL-2、IFN-γ含量,降低TNF-α、VEGF含量有关;十枣汤与顺铂联用能够显着延长恶性腹水小鼠生存期;十枣汤与顺铂联用能够明显抑制恶性胸水,其机制可能与升高IL-2、IFN-γ含量,降低TNF-α、NF-κB、VEGF含量,降低胸膜组织微血管密度,减少浆液渗透面积有关。
黄楚栓,周锐,张高,詹少锋,刘小虹,刘建博[3](2019)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Meta分析》文中指出【目的】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性胸膜炎(tuberculous pleurisy)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为综合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CBM)、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及Embase数据库中中药辨证论治联合抗结核化疗方案(治疗组)vs单用抗结核化疗方案(对照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由两位评价者独立对纳入研究进行筛选和资料提取。采用Cochrane Reviewer’s Handbook推荐的质量评价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运用RevMan5.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4项RCT,共1 40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化疗相比,中药辨证论治联合化疗方案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OR=4.80,95%CI[3.15,7.30],P <0.000 01),减少患者胸膜粘连及增厚(OR=0.22,95%[0.11,0.45],P<0.000 01)。不良反应方面,中药辨证论治联合化疗方案能减少化疗引起的肝功能损害(OR=0.26,95%CI[0.15,0.44],P <0.000 01)及胃肠道反应(0R=0.28,95%CI[0.11,0.67],P=0.005)。【结论】中药辨证论治联合化疗方案治疗结核性胸膜炎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和减少患者胸膜粘连及增厚,减少化疗引起的肝功能损害、消化道反应。但因纳入的RCTs数量和质量有限,本结论仍需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证实。
王友丽[4](2019)在《不同年龄段结核性胸膜炎临床特点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对不同年龄段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从而为提高对该疾病的诊疗技术水平提供临床依据。方法:纳入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及感染科收治的结核性胸膜炎(tuberculous pleurisy,TBP)患者164例,根据患者年龄情况,将纳入研究患者分为三组,即青年组、中年组及老年组。分析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合并症;临床表现:乏力、纳差、盗汗、发热、胸痛、咳嗽、咯痰、呼吸困难等症状;相关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比例、血小板数、血红蛋白、白蛋白、C反应蛋白(C-reaction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等;分析胸腔积液量、分布、性质及镜下观察、病理结果。结果:根据年龄情况,纳入青年组患者共78例(47.6%);纳入中年组患者共49例(29.9%);纳入老年组患者共37例(22.5%)。其中青年组女性23例,男性55例;中年组女性14例,男性35例;老年组女性10例,男性27例,三组患者性别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比于青年组,老年组病程更长,合并症更多。①临床症状:三组患者在乏力、纳差、盗汗、呼吸困难等症状发生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三组患者在发热、胸痛、咳嗽、咯痰症状比较有差异;相比于青年组,老年组患者咳嗽、咯痰症状较多(P<0.05);相比于老年组,青年组及中年组胸痛症状发生较多(P<0.001);相比于老年组、中年组,青年组患者发热症状较多(P<0.05)。②实验室检查结果:三组患者在中性粒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比例、血小板数、血红蛋白、CRP、PCT、AST、ALT、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结核分枝杆菌抗体等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白细胞数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相比于青、中年组,老年组患者白细胞数升高较多(P<0.05)。③胸腔积液特征结果:相比于中、老年组,青年组患者出现中到大量胸腔积液比例升高(P<0.05);相对于青年组,老年组出现血性胸腔积液比例明显升高(P<0.05);此外,三组患者胸腔积液在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白蛋白等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④胸腔镜下形态学及病理学结果:三组患者在病理结果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老年组比较,青年组中胸膜结节更常见(P<0.05)。结论:相比青年组,老年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胸腔镜下表现不典型,病程长,更易合并慢性疾病,因此临床上对于胸腔积液老年的患者建议积极行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活检组织行结核杆菌核酸检测,早期诊断老年结核性胸膜炎。
邓甜甜,韩晓春,马山,赵月,袁琦,张亚楠,季旭明[5](2018)在《十枣汤临床应用综述》文中提出十枣汤作为峻下逐水的代表方剂,在治疗胸腔积液和肝硬变腹腔积液方面效果突出,研究也在不断的深入。在胸腔积液的治疗方面,十枣汤的效果在临床得到证实,而实验研究的结果也显示,十枣汤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在肝硬变腹腔积液的干预方面,十枣汤联合常规治疗同样取得显着疗效,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腹腔积液提供了新的方向;尤具特色的是十枣汤外敷制剂,中药外敷的不良反应小,且给药方便,具有适应证广、便于携带、利于储存、节省药物、不良反应小等优点。十枣汤外用贴敷在治疗胸腔积液、腹腔积液方面都有明显疗效,且能够减少毒性反应。
闫宝环,董玉霞,崔晓燕,梁会贞,王玥[6](2013)在《中医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目前,结核病的传播态势在世界范围内仍十分严峻,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结核病中有5%是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在所有肺外结核中,其发病率仅次于淋巴结核。如果胸腔积液长时间不吸收,就会沉积在胸膜上,逐渐机化形成胸膜的增厚和粘连,从而影响呼吸功能,严重者甚至需要胸膜剥脱术来改善,因此积极有效地控制胸腔积液是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关键。
董洪珍[7](2012)在《活血化瘀法治疗结核性胸膜炎胸膜增厚的疗效观察及对TNF-α和FIB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法治疗结核性胸膜炎胸膜增厚的疗效以及对胸水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纤维蛋白原(FIB)的影响。方法:将6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住院期间治疗组用常规治疗(抗结核药物+胸腔穿刺抽液术)+活血化瘀的中药,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抗结核药物+胸腔穿刺抽液术),疗程2周±7天,出院后治疗组用抗结核药物+活血化瘀成药(血府逐瘀冲剂1包,tid),对照组只用抗结核药物,疗程8周±7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胸水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患者症状和肺功能改善情况以及胸膜厚度的改变。成果:1.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主要中医症状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治疗组各项症状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仅在咳嗽,气促,发热,咯血方面,同治疗前相比有显着差异,其余指标均无显着的差异,说明单纯常规的方法治疗仅能改善结核性胸膜炎部分症状,而联合活血化瘀的中药可明显改善患者主要中医症状,而且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在除气促,发热外,其余症状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后两组中医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有效的例数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治疗组在改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中医证候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2.肺功能检查:治疗前,两组患者FVC, FEV1/FVC%, VC, FEV1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2周±7天,8周±7天,两组患者FVC, VC,均较治疗前有显着的提高,而FEV1无明显变化(p>0.05),FEV1/FVC%下降(p<0.05)。两组治疗前后有显着的差异(p<0.05),两组组间比较,治疗组VC较对照组有显着的提高,FEV1/FVC%下降(p<0.05),而FEV1, FVC无显着的差异(p>0.05),说明两组组间治疗有显着性的差异,治疗组在改善患者肺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3.胸水肿瘤坏死因子(TNF-α):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胸水中肿瘤坏死因子的含量比较无显着的差异(p>0.05),经过相同疗程治疗后,2周±7天两组患者胸水中肿瘤坏死因子,较治疗前均有显着的减少(p<0.05)。治疗后两组之间相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4.胸水纤维蛋白原(FIB):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胸水中纤维蛋白原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经过相同疗程治疗后,2周±7天两组患者胸水中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均有显着的减少(p<0.05)。治疗后两组之间相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5.胸膜厚度: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胸膜厚度的比较无显着的差异(p>0.05),经过相同疗程的治疗,2周±7天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胸膜的厚度相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8周±7天后两组相比,具有显着性的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6.安全性指标:两组治疗前后血分析,大便检查,尿组合,ALT, AST,尿素氮及肌酐对比,两组治疗前无显着的差异(p>0.05),两组治疗2周±7天,8周±7天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显着的差异(p>0.05)结论:本病从“悬饮病”后期多以气滞水饮瘀血互结为主要证型的临床实际出发,以“津亏血瘀”的中医病理理论为指导,以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为受试对象,采用常规治疗(抗结核药物+胸腔穿刺术)+活血化瘀中药治疗,与常规治疗(抗结核药物+胸腔穿刺术)相比,能有效降低胸水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纤维蛋白原(FIB)的含量以及能够明显减少患者胸膜增厚的程度,改善患者肺功能的情况,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疾病的预后。
苗倩[8](2009)在《活血化瘀法对结核性胸膜炎胸膜增厚的影响及对胸水中TGF-β1的干预作用》文中提出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法对结核性胸膜炎(Tuberculous Pleurisy)患者胸膜增厚的影响及对胸水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简称TGF-β1)的干预作用。方法:将6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住院期间治疗组用抗结核药物+胸腔穿刺抽液术+活血化瘀中药,对照组用抗结核药物+胸腔穿刺抽液术治疗,疗程10天左右,出院后治疗组用抗结核药物+血府逐瘀冲剂1包一日三次(TID),对照组只用抗结核药物,疗程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胸水中TGF-β1的变化及胸膜的厚度的改变。结果:1.胸膜厚度: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胸膜厚度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相同疗程的治疗,10天后治疗组患者胸膜的厚度为3.67±0.81mm,对照组胸膜厚度为4.49±1.74mm,两组相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2个月后治疗组患者胸膜的厚度为3.06±0.85mm,对照组胸膜厚度为4.25±1.59mm,两组相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较对照组可以明显地减轻胸膜增厚。2.TGF-β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胸水中TGF-β1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相同疗程的治疗,10天后TGF-β1较治疗前均有显着的减少(p<0.05),治疗组胸水中的TGF-β1为23.53±4.75ng/ml,对照组胸水中TGF-β1为30.78±9.88ng/ml,两组相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3.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治疗后ALT、AST比较:治疗10天及2月后,两组的ALT、AST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5),对照组AST、ALT较前有所升高,治疗组有所降低;治疗结束时对照组ALT 47.6±36.7mmol/L、AST 42.4±25.9 mmol/L,治疗组ALT 24.9±3.8mmol/L、AST27.5±13.7mmol/L,两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说明应用活血化瘀药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抗结核药物对肝功能的损害。结论:在常规使用抗结核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结合活血化瘀法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可以使与胸膜纤维化相关的关键性细胞因子TGF-β1的合成与分泌减少,从而明显减轻胸膜炎患者胸膜纤维化、增厚程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抗结核药物对肝脏功能的损害,保护肝脏,进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王一同[9](2021)在《华蟾素注射液治疗结肠癌腹水的优效人群分析及对VM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恶性腹水是晚期结肠癌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是临床治疗的难点。西医目前主要采用腹腔穿刺置管引流、全身化疗或联合腹腔灌注化疗等方法,但恶性腹水患者多为肿瘤晚期,经过多程放、化疗治疗,体质较差,再次化疗的敏感性及耐受性降低,且恶性腹水多为血性,无法大量置管引流,使腹胀、喘憋等症状持续存在,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需探索更为温和、有效的治疗方法。中药腹腔灌注,可避免口服汤药引起的胃肠不适,副反应小,近年来广泛应用于恶性腹水的临床治疗。本团队致力于华蟾素注射液腔内灌注治疗研究多年,发现华蟾素注射液对恶性浆膜腔积液有一定的疗效,庄等研究发现,华蟾素注射液腔内灌注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有效率为66.42%;杨等研究发现,华蟾素注射液腔内灌注对于恶性胸水有效率为60.00%;袁等研究发现,华蟾素注射液对于消化系统肿瘤来源恶性腹水有效率为75.4%,疗效更好,但前期研究对于不同癌种患者分层后病例数较少,未进行具体分层讨论。恶性腹水的生成与血管新生密切相关。本团队前期基础研究发现华蟾素注射液能够降低恶性腹水中的红细胞数量,使腹水颜色变浅,推测华蟾素注射液可能通过抑制肿瘤血管新生干预恶性腹水的生成。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是近年来提出的全新肿瘤血管新生模式,可能与传统内皮细胞参与的肿瘤血管新生共同促进恶性腹水的生成。既往多数研究关注在华蟾素对内皮细胞参与的肿瘤血管新生的影响,鲜有研究探究华蟾素对VM形成的影响。研究目的临床部分:明确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对于结肠癌这一单一病种来源的恶性腹水的疗效及该治疗方法对应的优效人群特征,以期为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结肠癌恶性腹水提供更为个体化的临床指导。实验部分:由临床现象探索内在机制。以VM为新切入点,通过体内、体外实验观察华蟾素注射液对结肠癌HCT116细胞VM形成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从而更为全面地从肿瘤血管新生角度阐述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抑制结肠癌恶性腹水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临床部分:采用单臂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肿瘤科行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的结肠癌恶性腹水的患者临床资料,从腹水量控制率、腹水质改善率、KPS评分改善情况及患者生存期方面进行疗效评价,同时评价安全性。进一步对比不同因素(如肿瘤原发病特点、转移情况、整体及局部中医辨证分型、合并全身治疗等)对疗效的影响,从中筛选优效病例,总结优效人群特征。实验部分:(1)采用结肠癌HCT116细胞腹腔+脾脏原位接种法建立BALB/C裸鼠结肠癌血性腹水模型;观察造模前后及华蟾素注射液干预前后裸鼠一般体征、体重、腹围、腹水量、腹水红细胞数量及腹腔转移瘤瘤重等。(2)采用CoCl2化学诱导建立结肠癌HCT116细胞体外缺氧模型;采用CCK-8实验、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缺氧微环境及华蟾素注射液对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3)采用Matrigel基质胶细胞三维培养建立结肠癌HCT116细胞体外VM模型;通过PAS-CD31组织化学与免疫组化双染法显示结肠癌HCT116细胞体内VM的形成;显微镜下计数VM形成数目,观察缺氧微环境及华蟾素注射液对结肠癌HCT116细胞体内、体外VM形成的影响。(4)采用RT-qPCR、Western-blot实验检测缺氧微环境及华蟾素注射液对结肠癌 HCT116 细胞 VM 形成相关靶点 HIF-1α、VEGF、MMP2、MMP9、VE-cadherin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结果临床部分:(1)腹水量疗效评价:研究共纳入135例患者。灌注后腹围较灌注前显着减小(P<0.01);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25例,稳定56例,合计有效83例,无效52例,总有效率61.5%。(2)腹水质疗效评价:灌注后腹水红细胞数、腹水肿瘤标记物、腹水乳酸脱氢酶水平较灌注前显着下降(P<0.01);腹水红细胞较治疗前下降≥25%者94例,总有效率74.0%;腹水肿瘤标记物较灌注前下降≥25%者70例,总有效率55.1%,其中CEA、CA199、CA724水平下降显着,铁蛋白水平较灌注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水乳酸脱氢酶较治疗前下降≥25%者50例,总有效率39.4%。(3)KPS评分疗效评价:灌注后KPS评分较灌注前显着提高(P<0.01);较治疗前提高者41例,较治疗前稳定者82例,较治疗前减少者12例。(4)生存情况疗效评价:纳入患者截至末次随访,仍存活者2例,腹水生存期为1~31个月,平均腹水生存期5.66±4.59个月,中位腹水生存期4.00个月;腹水1年生存率为9.6%,2年生存率为3.7%,未见大于3年生存者。(5)安全性评价:出现不良反应者27例,占比20.0%,主要不良反应为腹痛(10例)、发热(11例)、恶心呕吐(3例)、腹泻(3例),多可耐受或对症治疗后可较快缓解,为1级轻度不良反应。未见由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肝、肾功能异常及心电图改变,未见腹腔感染、肠梗阻、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安全性良好。(6)短期疗效优效人群特征分析:对于男性、有饮酒史、左半结肠、灌注前血液NLR≤2.81、初诊即诊断恶性腹水、血性腹水、全身辨证含瘀毒证,全身辨证非肝肾阴虚证、局部辨证为湿热毒证及合并全身中医治疗患者的腹水量控制方面疗效更好,其中结肠癌位置、腹水性质、合并全身中医治疗是影响腹水量控制率的独立预后因素;对于有饮酒史、无肝转移、有腹腔淋巴结转移、无胆红素升高、血性腹水、局部辨证为湿热毒证及合并全身中医治疗患者的腹水颜色改善方面疗效更好,其中肝转移、胆红素升高、腹水性质、局部辨证为影响腹水颜色改善率的独立预后因素。(7)长期疗效优效人群特征分析:有家族史、左半结肠、无肝转移、无脑转移、转移部位≤2个、灌注前无血中乳酸脱氢酶升高、初诊即诊断恶性腹水、全身辨证非肝肾阴虚证、无不良反应及腹水量得到控制的患者腹水生存期更长,但与外部研究结果对比生存期未见明显延长。实验部分:(1)结肠癌HCT116细胞腹腔+脾脏原位接种可建立较为稳定的BALB/C裸鼠结肠癌血性腹水模型;Matrigel基质胶细胞三维培养可建立结肠癌HCT116细胞体外VM模型。(2)华蟾素注射液腹腔注射可抑制结肠癌血性腹水的生成、降低腹水中红细胞数目,抑制结肠癌腹腔转移瘤的生成。(3)缺氧微环境可促进结肠癌HCT116细胞迁移、侵袭,增强体外VM的形成能力。(4)华蟾素注射液可逆转缺氧对HCT116细胞造成的不良影响,抑制其增殖、迁移、侵袭及体内、体外VM的形成。(5)缺氧微环境可上调HCT116细胞HIF-1α、VEGF、MMP2、MMP9、VE-cadher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华蟾素注射液干预后可抑制HIF-1α、VEGF、MMP2、VE-cadherinmRNA及蛋白表达,对MMP9 mRNA及蛋白未见显着影响。研究结论临床部分:(1)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可有效抑制结肠癌恶性腹水的产生,延缓病情进展,降低腹水中的红细胞数量,提高KPS评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良好;(2)左半结肠癌、无肝转移、无胆红素升高、血性腹水、局部辨证为湿热毒证及合并全身中医治疗的患者是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的优效人群,通过人群特征初步筛选后用药可提高临床疗效。实验研究: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抑制结肠癌血性腹水的机制,可能与其逆转肿瘤缺氧微环境,下调HIF-1α、VEGF、MMP2、VE-cadher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结肠癌细胞体内、体外VM的形成,同时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及腹腔侵袭有关。
黄华,张中,姜欣,汪莉[10](2020)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联合尿激酶胸腔注入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效果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联合尿激酶胸腔注入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于本院就诊并进行治疗的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100例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抗结核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胸腔穿刺以抽取积液,观察组给予B超引导下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联合尿激酶胸腔注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相关的临床指标、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胸腔积液生化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胸膜厚度小于对照组,胸腔积液抽取、引流总量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2,P=0.037)。治疗后,观察组的IL-12、TNF-α、AD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00%,虽低于对照组的18.00%,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10,P=0.137)。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联合尿激酶胸腔注入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效果更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相关生化指标,缩短住院时间,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30例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30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复方菠萝蛋白酶肠溶片联合胸腔置管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十枣汤联合顺铂干预恶性腹水、恶性胸水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十枣汤急性毒性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药物药品 |
1.3 实验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药物制备 |
2.2急性毒性实验 |
3 实验结果 |
第二部分 十枣汤联合顺铂干预恶性腹水的实验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物 |
1.3 实验仪器 |
1.4 实验试剂 |
2 实验方法 |
2.1 药物制备 |
2.2 恶性腹水动物模型建立 |
2.3 动物分组与给药 |
2.4 一般状态观察 |
2.5 腹水量检测 |
2.6 脏器指数检测 |
2.7 IL-2、TNF-α、IFN-γ、VEGF含量检测 |
2.8 生存期观察 |
3 统计学分析 |
4 实验结果 |
4.1 一般状态观察 |
4.2 十枣汤联合顺铂对小鼠体质量的影响 |
4.3 十枣汤联合顺铂对小鼠腹水量的影响 |
4.4 十枣汤联合顺铂对小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的影响 |
4.5 十枣汤联合顺铂对小鼠血清中IL-2、TNF-α、IFN-γ、VEGF含量的影响 |
4.6 十枣汤联合顺铂对小鼠生存期的影响 |
第三部分 十枣汤联合顺铂干预恶性胸水的实验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物 |
1.3 实验仪器 |
1.4 实验试剂 |
1.5 主要溶液配制 |
2 实验方法 |
2.1 药物制备 |
2.2 恶性胸水动物模型建立 |
2.3 动物分组及给药 |
2.4 胸水量检测 |
2.5 脏器指数检测 |
2.6 IL-2、TNF-α、IFN-γ、VEGF、NF-κB含量检测 |
2.7 CD31和CD34 表达检测 |
3 统计学分析 |
4 实验结果 |
4.1 十枣汤联合顺铂对大鼠胸水量的影响 |
4.2 十枣汤联合顺铂对大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的影响 |
4.3 十枣汤联合顺铂对大鼠胸水中IL-2、TNF-α、IFN-γ、VEGF、NF-κB 含量影响 |
4.4 十枣汤联合顺铂对大鼠胸膜组织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 |
第四部分 讨论 |
1 十枣汤源流发展 |
2 十枣汤服法特色 |
3 十枣汤临床应用 |
3.1 十枣汤治疗胸腔积液 |
3.2 十枣汤治疗腹腔积液 |
4 十枣汤毒性研究 |
5 恶性腹水实验结果讨论 |
5.1 恶性腹水中医辨证论治 |
5.2 恶性腹水形成机制 |
5.3 恶性腹水与免疫因子IL-2、IFN-γ的关系 |
5.4 恶性腹水与新生血管 |
5.5 对生存期影响 |
6 恶性胸水结果讨论 |
6.1 恶性胸水中医辨证论治 |
6.2 恶性胸水形成机制 |
6.3 恶性胸水与免疫因子IL-2、IFN-γ的关系 |
6.4 恶性胸水与NF-κB/VEGF信号通路 |
6.5 恶性胸水与微血管密度(MVD)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附件 |
(3)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文献纳入标准 |
1.2 文献排除标准 |
1.3 文献检索策略 |
1.4 文献资料提取与文献质量评价 |
1.4.1 文献提取 |
1.4.2 质量评价 |
1.5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纳入研究基本特征 |
2.2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
2.3 Meta分析结果 |
2.3.1 临床总有效率的Meta分析 |
2.3.2 胸膜粘连及增厚的Meta分析 |
2.3.3 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 |
2.3.4 敏感性分析 |
2.3.5 发表偏倚 |
3 讨论 |
(4)不同年龄段结核性胸膜炎临床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致谢 |
结核性胸膜炎的诊疗进展(综述) |
参考文献 |
(5)十枣汤临床应用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十枣汤治疗胸腔积液 |
2 十枣汤治疗肝硬变腹腔积液 |
3 十枣汤外用贴敷的应用 |
(6)中医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现代医学认识 |
2 中医对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
3 中医对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治疗 |
4 展 望 |
(7)活血化瘀法治疗结核性胸膜炎胸膜增厚的疗效观察及对TNF-α和FIB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中医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认识 |
1.1.1 中医学对“结核性胸膜炎”的病名以及病因病机的认识 |
1.1.1.1 中医学对“结核性胸膜炎”的病名认识 |
1.1.1.2 中医学对“结核性胸膜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
1.1.2 中医古文献对于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方面的记载 |
1.2 活血化瘀法的理论来源和现代研究 |
1.2.1 中医学中“结核性胸膜炎”与血瘀形成的生理病理基础 |
1.2.2 活血化瘀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
1.3 西医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认识和发展趋势 |
1.3.1 结核性分枝杆菌的特点 |
1.3.2 结核性胸膜炎的发病机制 |
1.3.3 结核性胸膜炎的现代西医治疗进展 |
1.4 影响结核性胸膜炎胸膜增厚的相关因素 |
1.4.1 肿瘤坏死因子(TNF-α) |
1.4.2 胸水纤维蛋白原(FlB) |
1.5 总结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2.1 对象和方法 |
2.1.1 临床资料 |
2.1.2 研究方法 |
2.1.3 统计学分析 |
2.2 研究结果 |
2.2.1 基线资料比较 |
2.2.2 结果 |
2.3 讨论 |
2.3.1 立题依据 |
2.3.2 本研究选用的处方药物分析 |
2.3.3 研究结果的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活血化瘀法对结核性胸膜炎胸膜增厚的影响及对胸水中TGF-β1的干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结核性胸膜炎的中医研究概况 |
1.1 古代医学文献中关于结核性胸膜炎的记载 |
1.2 现在中医文献中关于结核性胸膜炎的记载 |
2 活血化瘀的中医研究 |
2.1 古代医籍关于血瘀证的记载 |
2.2 古代医籍关于活血化瘀法应用及方药的记载 |
2.3 活血化瘀法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理论基础 |
2.4 现代医家对中医药治疗纤维化的研究 |
2.5 现代医家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研究 |
3 结核性胸膜炎的现代医学研究 |
3.1 病原学 |
3.2 结核性胸膜炎的发病机制 |
3.3 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诊断 |
3.4 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现状 |
4 结核性胸膜炎与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对象与方法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及分组方法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病例的剔除和脱落 |
1.6 终止实验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给药方法 |
2.2 疗程 |
2.3 疗效观察指标 |
2.4 安全性观察指标 |
2.5 观察方法 |
2.6 统计方法 |
第二节 研究结果 |
1 基线资料比较 |
2 结果 |
2.1 治疗前后白细胞、血小板数量、大小便检查比较 |
2.2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ALT、AST、尿素氮、肌酐比较 |
2.3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胸膜厚度比较 |
2.4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胸水中TGF-β_1(ng/ml)比较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本研究的立题依据 |
2 本研究组方及药物分析 |
3 本研究入选病例基线资料讨论 |
4 活血化瘀法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膜增厚程度的影响 |
5 活血化瘀法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水中TGF-β_1的影响 |
6 活血化瘀法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ALT、AST的影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华蟾素注射液治疗结肠癌腹水的优效人群分析及对VM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恶性腹水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1. 恶性腹水的西医研究进展 |
1.1 恶性腹水的形成机制 |
1.2 恶性腹水的西医诊断 |
1.3 恶性腹水的西医治疗 |
2. 恶性腹水的中医研究进展 |
2.1 恶性腹水的中医病因病机 |
2.2 恶性腹水的中医辨证 |
2.3 恶性腹水的中医治疗 |
3.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血管生成拟态(VM)在结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
1. 结肠癌VM的发现及生物学特性 |
2. VM的形成机制 |
2.1 肿瘤缺氧微环境与VM |
2.2 肿瘤干细胞与VM |
2.3 上皮间质转化与VM |
2.4 促血管生成相关因子与VM |
2.5 VM形成相关信号通路 |
3. VM与结肠癌不良预后的相关性 |
4. VM与结肠癌的治疗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华蟾素注射液干预肿瘤血管生成作用的研究进展 |
1. 肿瘤血管生成的病理机制 |
2. 华蟾素注射液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作用 |
3. 华蟾素注射液干预肿瘤血管生成的机制 |
3.1 VEGF/VEGFR通路抑制作用 |
3.2 MMPs/TIMPs通路抑制作用 |
3.3 肿瘤血管内皮细胞诱导凋亡作用 |
3.4 其他潜在靶点 |
4. 结语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结肠癌恶性腹水的疗效评价及优效人群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方法 |
1.2 研究对象 |
1.3 病例筛选方法 |
1.4 治疗方法 |
1.5 提取指标 |
1.6 疗效评价 |
1.7 安全性评价 |
1.8 统计方法 |
1.9 技术路线图 |
2. 研究结果 |
2.1 总体资料分析 |
2.2 疗效评价 |
2.3 安全性评价 |
2.4 优效人群特征筛选 |
3. 讨论 |
3.1 结肠癌恶性腹水的治疗现状 |
3.2 优效人群研究的必要性 |
3.3 华蟾素注射液治疗结肠癌恶性腹水的潜在机制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基于血管生成拟态(VM)研究华蟾素注射液抑制结肠癌血性腹水的机制 |
实验一: 华蟾素注射液抑制裸鼠结肠癌血性腹水生成的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实验二: 华蟾素注射液体外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实验三: 华蟾素注射液体内、体外抑制结肠癌细胞VM形成的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实验四: 华蟾素注射液抑制结肠癌VM形成的机制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1. 研究结论 |
2. 研究创新性 |
3. 不足与展望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联合尿激酶胸腔注入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
2.2 两组患者相关的临床指标比较 |
2.3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胸腔积液生化指标比较 |
2.5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
3 讨论 |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30例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复方菠萝蛋白酶肠溶片联合胸腔置管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观察[D]. 郭文霞.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2]十枣汤联合顺铂干预恶性腹水、恶性胸水的作用机制研究[D]. 邓甜甜.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5)
- [3]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Meta分析[J]. 黄楚栓,周锐,张高,詹少锋,刘小虹,刘建博.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06)
- [4]不同年龄段结核性胸膜炎临床特点分析[D]. 王友丽. 西南医科大学, 2019(02)
- [5]十枣汤临床应用综述[J]. 邓甜甜,韩晓春,马山,赵月,袁琦,张亚楠,季旭明. 河南中医, 2018(09)
- [6]中医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研究进展[J]. 闫宝环,董玉霞,崔晓燕,梁会贞,王玥. 河北中医, 2013(08)
- [7]活血化瘀法治疗结核性胸膜炎胸膜增厚的疗效观察及对TNF-α和FIB的影响[D]. 董洪珍.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10)
- [8]活血化瘀法对结核性胸膜炎胸膜增厚的影响及对胸水中TGF-β1的干预作用[D]. 苗倩.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9(11)
- [9]华蟾素注射液治疗结肠癌腹水的优效人群分析及对VM的作用机制研究[D]. 王一同.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10]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联合尿激酶胸腔注入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效果分析[J]. 黄华,张中,姜欣,汪莉. 中国医学创新, 20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