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优质船舶”——美国海岸警卫队实施新的船舶检验程序

“21世纪优质船舶”——美国海岸警卫队实施新的船舶检验程序

一、“21世纪优质船”——美国海岸警卫队实施新的船舶检查程序(论文文献综述)

梁迎青,张竹心[1](2020)在《船旗国绩效计算评估新方法呼之欲出》文中研究指明从海上安全责任链的角度来看,船旗国担负着船舶安全和防污染管理第一道防线职能,承担相应义务。在部分船旗国做得不到位的情况下,承担第二道防线的港口国监督组织就此采取了相关措施,意在督促船旗国切实履行其责任,其中最重要的一环莫过于设置

徐国瑞[2](2017)在《船员资信评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十二五"以来,我国航运业发展迅猛,船员队伍规模逐步壮大,位居世界第一,在满足我国航运需要的同时,也为世界输送了一批高质量的船员。但不可否认,我国船员数量多但优秀船员少,船员在具有较强专业技能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同时,普遍缺乏服从意识、守约意识、诚信意识,严重制约了我国船员队伍整体竞争力的提高。因此,当前急需提出一套海事监管的新措施,对船员个人的资历、履约合同的能力等进行全面评判与评估。本文在掌握我国船员队伍存在的普遍和重点问题,明确船员职责与适任要求的基础上,通过研究资信评级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将资信评级机制引入船员监管领域,并首次提出船员资信评级概念。通过对天津海事局及相关船员服务机构的实地调研,从"资"和"信"两个角度全面的构建船员资信评级指标体系,并制定细致的评级标准,采用AHP-熵权法确定评级指标的权重,利用灰色评价理论构建船员资信灰色评价模型,将评价者提供的评价信息整合成一个描述不同灰类的权向量,再对其进行单值化处理,得到受评船员的综合评价值,定量的描述船员的资信水平。通过该模型对天津辖区50名船员进行资信评价,并根据评价值划分资信等级区间,以此确定受评船员的资信等级。将评级结果与受评船员所在船员服务机构核实,符合实际情况。船员资信评级研究可为船员服务机构选择船员提供重要参考,同时有利于促进我国船员队伍的健康发展,提升我国船员国际形象。

刘宝庆[3](2016)在《天津辖区海船船员服务机构信誉评价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国际航运物流和海员劳务市场进入快速发展和调整期,国内外船队规模和结构随之发生迅速变化,海员外派国际市场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我国海员队伍的国际化、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加之当前国际航运市场的持续低位徘徊,海上劳动、劳务关系日益多元复杂,履约压力日益增强。截至2015年底,天津辖区共计注册海船船员6万余人,全国共计63万余人,占比约10%。“十二五”以来,天津辖区年均外派海员数量维持在3.5万人次左右,约占我国外派海员总数的30%。目前辖区共有海员外派机构36家,甲、乙级海船船员服务机构共75家,备案航运公司42家,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服务保障体系基本构建。具有不同类别、规模、实力以及服务水平的海船船员服务机构,给海事机构进行高效监管、提供优质服务、维护良好市场秩序带来了挑战。服务机构的从业范围、规模等级及信誉程度等具有多样化、复杂化、市场化、国际化的特征,一定程度上行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不适应还时有存在,更对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简政放权背景下的事中事后监管与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以提高天津辖区海船船员服务的整体水平为目的,保障服务机构和海员双方合法权益免受侵害,进一步探索事中事后监管规律,全面提升服务航运健康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的现实需求是迫切的。本文在归纳总结国内外信誉评价机制及海船船员服务市场现状的基础上,比对了海船船员服务机构与当前已有比较成熟信誉评级实践的其他行业服务机构之间的特点,分析了海船船员服务机构信誉评价机制的影响因素,确定了其信誉评价指标体系。总结评价指标权重在综合多指标安全评价领域中的确定方法,综合运用专家打分法、最优综合评价模型、层次分析法等评价方法对指标权重进行了系统的量化分析,建立了海船船员服务信誉评价模型,选取了多家有代表性的海船船员服务机构进行了模拟推演、尝试和对标。最后根据影响因素、指标权重、多指标综合评价结果,结合辖区具体实例对评价模型进行了评价与检验,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海船船员服务机构诚信管理的措施与建议,更致力于为我国全面实施船员服务机构信誉评价管理创造试点经验。

叶洋恋[4](2013)在《船舶登记法律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船舶登记法律制度研究”论证这样一个观点,船舶登记法律制度的变革能够对一国海运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基于这个论点,论文认为船舶登记法律制度的建设不仅要关注具体政策和措施的施行,而且要关注法律的实质性内容。除导论和结论外,论文分为六章,主要论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其一,船舶登记法律制度在海运产业中的位置和作用;其二,船舶登记法律制度的功能;其三,国家间船舶登记法律制度的监管差异以及国际法为解决这种差异所作的努力;其四,国际法至今未能有效解决船舶登记监管差异的原因;其五,不同国家为应对差异而进行的法律制度改革;其六,发展中国船舶登记法律制度的思考。导论对题目以及论文中出现的主要概念进行了释义,对论文的研究意义、研究范围、研究方法、论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进行了说明,并对研究领域内的文献进行了整理和回顾。第一章论述船舶登记法律制度在海运产业中的重要作用。运力是海运产业的一个重要指标,而船舶登记能够展现海运运力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合理的海运运力能够促进一国海运产业的发展和创新,商船队规模是体现一国海运运力的直接数据。因此,合理的船队规模是促进海运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船舶登记法律制度的积极作用表现为,其能够平衡一国船队的运力、引导海运从业者变更行为模式、改变海运产业的生态环境。第二章论述船舶登记法律制度的功能。其一,英国法的发展表明船舶登记法律制度是海运政策的转换载体。贸易保护政策、中央集权政策以及自由主义政策对该国不同历史阶段船舶登记法律的制定产生了重要影响。此外,由于船舶登记法律制度具有公法和私法上的双重属性,船舶登记立法还体现出一国的公共政策利益平衡问题。其二,船舶登记法律制度赋予船舶登记行为以法律意义,将权利与义务赋予了船旗国和船舶所有人。船舶登记是船舶取得国籍的先决条件,通过登记,船舶、船旗国与船舶所有人之间产生了权利义务关系。船舶经登记可以悬挂船旗,船旗国开始对船舶行使管辖权和履行义务。登记还使得行政机构依据国内法可以对船舶实施监管,登记文件具有了程序法上的证据效力。其三,一国的船舶登记模式通过船舶登记法律制度表现出来。内国登记模式、方便旗登记模式、光租登记模式和第二船籍登记模式各自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表明,法律制度固化一国的船舶登记模式,通过对具体法律规定的设计平衡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因此,在船舶登记法律制度的变革问题上,立法者需要综合考量这些因素:政策如何得到有效贯彻;法律效果如何实现;具体登记模式如何塑造。第三章论述各国间的船舶登记法律监管差异问题。船舶登记领域产生监管差异的原因在于:其一,由于政治经济目的不同,各国的船舶登记法律规定并不一致。其二,通过国际公约,各国对他国船舶航行权予以承认并且共同制定了船旗国权利义务的统一标准。法律监管差异的出现意味着航运从业者可以通过选择登记地达到其选择法律的目的,造成世界范围内船舶资源因登记而进行了再分配。监管差异带来的负面效应是,全球范围内法律对船舶的监管门槛呈现出降低趋势。一些国家船舶登记法律制度对船舶监管不力被认为是海上事故产生的根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际社会试图建立一套统一的船舶监管标准。通过国际条约对船旗国与港口国的监管义务予以约束,并且还制定严格的监管标准提高国际法下船舶监管的标准和要求,平衡商业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第四章论述国际法试图调节船舶登记监管差异效果不佳的原因。1986年联合国船舶登记条约试图建立一个国际统一的登记条件标准,但因没有反映海运实践的状况和发展趋势而至今未获生效。国际公约针对船舶监管所作的努力对提升船舶质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然而登记地选择行为并没有因此消除,反而还成为了目前船舶登记的一种实践惯例。国际法面临的主权困境、习惯法困境和船舶所有人识别困境是船舶登记监管差异的负面效果无法直接消除的原因。因此,通过直接调节方法解决船舶登记领域的监管差异是困难的。面对法律选择,各国必须制定适应国际和本国发展趋势的船舶登记法律制度。第五章论述不同国家船舶登记法律制度改革的具体内容。船舶登记领域监管差异的存在使得登记地选择成为了一个既存事实,由于国际法无法很好地平衡这种监管差异,各国国内法仍然得面对法律规定不一致带来的问题:船队资源在世界范围内流动。登记地选择使得船舶资源进行了再分配。船队运力对海运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带来巨大产值,一些国家尝试通过制定或变革本国船舶登记法律制度吸引船舶在本国进行登记以扩大国家的船队运力。方便旗登记国是最早采取低成本控制法律措施吸引船舶资源的国家,通过法律制度商业化本国的船舶登记。为了与方便旗登记相抗衡,传统海运国家通过改革本国船舶登记法律制度接着推出了国际船舶登记和离岸船舶登记,对吸引本国船舶回归和保持本国商船队的规模起到了一定作用。新兴发展地区出现了吸收方便旗登记和传统内国登记优点的船舶登记法律制度,成功实现了本国和本地区船舶登记法律制度的改革。这些改革表明:船舶登记法律制度的制定和变革能够促进一国海运产业的发展。第六章论述船舶登记制度的发展建议。国际船舶登记法律和各国间的船舶登记法律制度变革从实践中给予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海运产业的有效发展需要法律制度的推动,从本质上说,建立一个符合实践要求的登记法律体系有利于海运产业的发展。具体而言,需要对船舶登记法律政策进行准确定位。美国和德国的海运政策因反映其本国的具体状况和发展趋势而促进了该国海运产业的发展。需要对船队资源具有清晰的认识和规划。还需要促进本国海运产业和海运经济的发展。对于中国而言,船舶登记法律制度改革应当树立一个建设的首要目标:提高本国船队质量并最终优化海运产业结构。以这个目标为指导,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法律规则。据此,论文建议调整《船舶登记条例》的体系结构,整合船舶登记规定,放宽中国登记认证的船舶检验机构范围,调整航运企业船舶登记注册条件,通过立法建立和完善船舶融资优惠制度并船舶登记检测检验机制。此外,进一步讨论与船舶登记相关的税法规定改革问题,借鉴吨位税制,通过立法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船舶税收模式。在讨论是否需要制定建立第二船籍登记制度专门法律规定方面,论文认为如若需要制定则应进行深入的论证,法律规定中包含的内容有:进一步明确放松登记的具体条件,关于所有权、船员配备和船舶管理方面设立一个基准,减免船舶税费、改革船舶登记费用以及登记程序,使之更加快捷和便利,并且设置保证登记船舶品质的规定提高中国商船队的质量。

鄂海亮,宁波,姜艳燕[5](2008)在《湛蓝十年海事梦 船舶管理业绩丰——中国海事局建局十周年成就之船舶管理篇》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船舶管理作为海事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在稳定水上交通安全形势,促进航运经济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中国海事局积极作为,在认真履行国际公约的同时,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实行了政务公开,实现一个窗口对外,推行了"无休息日"工作制和"预约服务"承诺,以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积极

杨兴忠,蔡元春[6](2008)在《美国海岸警卫队(2006年)滞留外籍船舶趋势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美国海运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对海上人命安全、防污染要求越来越高,USCG监督覆盖范围越来越广泛,受检外籍船舶逐年增加,船舶缺陷处理措施也越来越严格。经过多年的严格检查,使在美的外籍船舶不论从船舶硬件还是软件方面都有了质的变化,在实质上,许多低标准船舶取消挂靠美国港口计划和改挂PSC检查较松的港口国港口,这也导致挂靠美国港口的外籍船舶滞留率和强制行动下降。

周建华[7](2006)在《浅谈美国海岸警卫队PSC检查》文中研究说明了解美国海岸警卫队对船舶控制的最新举措及所依据的标准、掌握美国海岸警卫队PSC安全尤其是保安符合性检查的标准,提请相关方注意对船舶控制情况的研究、以期提升对船舶监督和指导能力, 切实维护中国籍船舶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声誉(包括注册在第三国的中国船),确保船舶的正常营运。

耿鹤军[8](2004)在《港口国监督检查的质量船体系和模型设计》文中研究说明八十年代伊始,船舶海上交通事故连续不断,给人命安全和海洋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引起了国际海事组织和各港口国当局的高度重视。为此,国际海事组织秘书长强调要落实公约标准执行的三级责任制,即国际海事组织负责标准的制定、船旗国负责标准的实施、港口国负责检查监督,特别是港口国的检查监督在近年来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目的是将迫使不符合标准的船舶最终退出航运市场。 本论文的主要目的就是对港口国监督进行跟踪研究,并结合港口国监督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港口国监督检查的质量船体系,以改善船舶的安全状况,提高我国海事管理水平。 本论文的创新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世界港口国监督检查中,首次应用系统工程中的层次分析法(AHP)对港口国检查项目进行探讨,使港口国检查中离散的检查项目组成一个合理的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系统。本系统便于港口国检查官操作,并且检查结果公正客观,解决了以往不同检查官检查结果差别较大的问题。 其次,本论文以安全管理理念创新、安全管理机制创新、安全管理体系创新作为的立足点,从我国海事安全管理的现有资源和条件出发,运用管理学中控制的原理,形成一套正向激励、负向惩罚相结合的海事管理体系。此系统改变了港口国监督检查中负向惩罚的现状,充分调动船公司和船员的积极性。 本论文的完成基于以下思路: 首先对港口国监督的概况进行系统地阐述,包括其产生渊源、主要区域性港口国监督组织的发展情况以及检查的流程等。在此基础上,着重论述了港口国监督当前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矛盾。 论文的后半部分着眼于实际应用。针对当前港口国监督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运用管理学中的控制理论、层次分析法理论及方法,系统地提出质量船制度的基本理论、体系框架和应用方法,从而解决了以前港口国监督检查结果相差较大,没有量化数据对船舶安全状态和管理给予评价综合评价,没有正向激励的问题。

方志伟[9](2001)在《“21世纪优质船”——美国海岸警卫队实施新的船舶检查程序》文中研究说明 美国海岸警卫队准备从2001年起实施一项称为“21世纪优质船”的新的船舶检查程序,该程序将有利于那些高质量的船舶,同时促进船舶提高质量标准。对于那些抵靠美国港口的高质量外国商船,美国海岸警卫队将减少上船检查次数。现将有关内容摘译如下: 1、何谓“21世纪优质船”? 美国海岸警卫队把消除低标准船的努力集中于改进甄别劣质

二、“21世纪优质船”——美国海岸警卫队实施新的船舶检查程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1世纪优质船”——美国海岸警卫队实施新的船舶检查程序(论文提纲范文)

(2)船员资信评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船员资信评级概况
    2.1 资信评级
        2.1.1 资信评级的概念及发展
        2.1.2 资信评级在海事监管中的应用
    2.2 船员资信评级
        2.2.1 船员资信评级的定义
        2.2.2 船员资信评级的特点
        2.2.3 船员资信评级的流程
    2.3 船员资信缺失表现与原因分析
        2.3.1 船员队伍规模分析
        2.3.2 职业吸引力分析
        2.3.3 船员综合素质分析
        2.3.4 船员管理及培训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船员资信评级指标体系
    3.1 评级指标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
    3.2 评级指标体系的建立
    3.3 指标的评价标准
        3.3.1 定量指标
        3.3.2 定性指标
        3.3.3 一票否决标准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船员资信评级的多层次灰色综合评价模型
    4.1 灰色评价的引入
    4.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2.1 AHP层次分析法
        4.2.2 AHP-熵权法
        4.2.3 评价指标权重的获取
    4.3 灰色评价模型的建立
        4.3.1 评价等级的确定
        4.3.2 指标权重的确定
        4.3.3 评价专家进行评分
        4.3.4 建立评价样本矩阵
        4.3.5 评价灰类的确定
        4.3.6 灰色评价系数的计算
        4.3.7 灰色评价权向量及权矩阵的计算
        4.3.8 综合评价
        4.3.9 计算综合评价值
    4.4 实例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船员资信评级指标体系权重调查表
致谢
作者简介

(3)天津辖区海船船员服务机构信誉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1 国际上现代信用评级的简介
        1.2.2 我国的企业信用评级的尝试
        1.2.3 有关行业的信用评级应用简介
    1.3 本文主要工作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3 本文的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海船船员服务行业现状与信誉评价模型选择
    2.1 船员的界定
    2.2 船员服务行业的基本概述
        2.2.1 船员服务的产生
        2.2.2 船员服务的定义
        2.2.3 海船船员服务的管理模式
        2.2.4 船员服务机构主要业务分析
        2.2.5 船员服务机构的基本要求
        2.2.6 船员服务机构的作用
    2.3 我国海船船员服务行业发展现状
        2.3.1 我国船员服务机构现状
        2.3.2 天津辖区海船船员服务机构现状
    2.4 信誉评价模型概述
        2.4.1 信誉评级的产生和发展
        2.4.2 企业信誉评级的流程及评价效果
        2.4.3 质量等级动态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
        2.4.4 信誉评级在天津辖区海船船员服务机构管理方面的应用需求
第3章 信誉评价模型的建立
    3.1 信誉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1.1 信誉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3.1.2 信誉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结果
    3.2 一票否决标准
    3.3 信誉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3.4 海船船员服务信誉评价方法的基本原理
    3.5 海船船员服务信誉评价模型的建立
        3.5.1 评价指标分值评定
        3.5.2 海船船员服务机构信誉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第4章 信誉评价流程及实例验证
    4.1 信誉评价流程及具体应用
    4.2 信誉评价实例验证
    4.3 结果报告与分析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评价指标体系权重调查表
    调查表1
    调查表2
致谢
作者简介

(4)船舶登记法律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研究意义和概念界定
    二、 研究范围
    三、 研究方法
    四、 论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与创新
    五、 文献综述
第一章 船舶登记法律制度与海运产业
    第一节 船舶登记法律制度与海运经济
        一、 海运贸易是商业贸易的支柱
        二、 海运经济是世界经济的晴雨表
        三、 船舶登记展现海运运力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四、 法律固化船舶登记行为对海运经济的影响力
    第二节 产业变革与船队规模间的困扰
        一、 合理的海运运力与产业发展间的关系
        二、 产业发展与船队规模之间的微妙关系
        三、 关键问题
    第三节 船舶登记法律制度与航运业和船队
        一、 变革、制度与行为规范之间的关系
        二、 船舶登记行为对船队结构的影响
        三、 船舶登记法律制度在海运产业变革过程中的作用
    第四节 航运从业者根据船舶登记法律制度实施行为的原因
        一、 法律规则与人们的行为边界
        二、 规则、制度与行为间的关系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船舶登记法律制度的功能
    第一节 船舶登记法律制度是海运政策的转换载体:以英国法为例
        一、 贸易保护主义对船舶登记立法演变的影响
        二、 中央集权理念与登记的标准化进程
        三、 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与船舶登记法规的发展
        四、 船舶登记的双重法律属性与政策考量
    第二节 船舶登记法律制度规范登记行为赋予其法律意义
        一、 船舶取得船籍
        二、 船舶悬挂船旗
        三、 实现行政机构对船舶的监管
        四、 赋予登记文件以证据效力
    第三节 船舶登记法律制度是船舶登记模式的外在表现形式
        一、 船舶登记制度的理论与实践分类
        二、 内国登记模式
        三、 方便旗登记模式
        四、 光租登记
        五、 第二船舶登记制度
        六、 选择的考量与模式的法定化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船舶登记法律制度中的船舶监管差异问题
    第一节 国家间船舶登记监管差异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 国家间船舶登记法律制度存在差异
        二、 对他国船舶航行权的承认
        三、 对他国船舶登记的限制与开放
    第二节 登记地选择:航运业者商业利益的考量
        一、 登记地与商业利益
        二、 登记国法律制度差异与登记地的选择
    第三节 国际法对船旗国船舶管辖权的制约
        一、 船旗国监管不力引发的责难
        二、 船旗国监管中的真正联系
        三、 港口国监管
        四、 船舶安全标准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船舶登记监管差异的国际法调整困境
    第一节 1986 年联合国船舶登记条件公约的失败
        一、 公约制定过程中的争论
        二、 公约主要条文评述
        三、 搁置的文本
    第二节 主权之困
        一、 “真正联系”难以建立
        二、 港口国监管的制度漏洞
        三、 共同船舶登记法律制度无疾而终
    第三节 习惯之困
        一、 习惯与法律
        二、 船舶登记领域是否存在习惯
        三、 国际法与船舶登记习惯
    第四节 船舶所有人识别之困
        一、 船舶所有人通过选择登记地逃避法律责任
        二、 国际法规范没有解决的问题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船舶登记法律制度的比较分析
    第一节 船舶登记法律制度的商业化——以巴拿马、利比里亚为例
        一、 船舶登记立法概况
        二、 船舶登记条件立法宽松
        三、 配套措施便利
        四、 船舶登记运营的商业化
    第二节 船舶登记法律制度的分流化——以挪威、丹麦、日本为例
        一、 船舶登记立法概况
        二、 有限制地放宽船舶登记条件
        三、 配套措施
        四、 两种登记制度并存的尝试
    第三节 船舶登记法律制度的合作化——以英国、法国为例
        一、 立法概况
        二、 船舶登记条件的法律规定
        三、 配套措施
        四、 实施效果
    第四节 船舶登记法律制度的服务化——以香港、新加坡为例
        一、 立法意旨
        二、 船舶登记条件立法
        三、 配套措施的精进
        四、 实施效果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船舶登记法律制度的发展
    第一节 船舶登记法律制度的政策定位
        一、 航运政策与海运产业的发展——以美国、德国为例
        二、 制度变革与海运政策
        三、 中国的海运政策与登记法律制度
    第二节 船队建设
        一、 商船队现状分析
        二、 船舶移籍状况
        三、 制约中国船队发展的环境分析
        四、 建设高质量船队与登记法律制度的变革
    第三节 对船舶登记所涉争议的回答
        一、 关于登记模式的选择
        二、 关于船舶登记法律制度的整合
        三、 关于船舶登记条例的修订问题
    第四节 完善中国船舶登记法律制度的具体措施
        一、 修改船舶登记条例关于登记条件的不适宜规定
        二、 修改船舶税费法律
        三、 完善融资优惠法律规定
        四、 建立第二船籍登记制度的立法建议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5)湛蓝十年海事梦 船舶管理业绩丰——中国海事局建局十周年成就之船舶管理篇(论文提纲范文)

加快法规建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强化船舶源头管理提升现场监管能力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升履约能力
应用科学管理方法提升服务质量

(6)美国海岸警卫队(2006年)滞留外籍船舶趋势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2006年美国海岸警卫队实施港口国监督现况和分析
3 挂靠美国港口船舶被滞留的主要缺陷分析
    (1) 因船舶安全问题被滞留的主要缺陷
    (2) 船舶保安问题导致船舶滞留的主要缺陷
4 结论

(8)港口国监督检查的质量船体系和模型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第一章 港口国监督概述
    1.1 港口国监督的产生与发展
    1.2 港口国监督的法律依据
    1.3 世界主要港口国监督组织
    1.4 港口国监督的检查程序
第二章 港口国监督检查现状及其分析
    2.1 港口国监督回顾
    2.2 港口国监督的现状
    2.3 国内港口国监督现状及分析
第三章 管理学中的控制理论及其应用
    3.1 诊断型控制系统
    3.2 信仰控制系统
    3.3 禁区控制系统
    3.4 互动控制系统
    3.5 海事安全管理和监督战略
第四章 层次分析法理论
    4.1 层次分析法(AHP)的特点
    4.2 层次分析法(AHP)应用上的局限性
    4.3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4.4 层次分析法的计算
    4.5 不完全判断信息下的排序问题
第五章 质量船制度的基本理论与框架
    5.1 质量船的标准
    5.2 质量船标准评价系统(船舶安全绩效和缺陷评价指标体系)
    5.3 质量船标准评价系统的数学模型
    5.4 指标的权重设定和应用
    5.5 指标值的评价标准
    5.6 质量船应用系统的设想
第六章 质量船指标体系的设计
    6.1 质量船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及过程
    6.2 质量船指标的构架
    6.3 质量船指标体系的内容
    6.4 质量船指标体系的结构
第七章 质量船指标体系权重的评价与确定
    7.1 计算所用的程序
    7.2 指标权重的计算步骤
    7.3 计算过程中需要说明的问题
第八章 质量船制度的实施
    8.1 模型设计建立体系
    8.2 搜集资料建立基本数据库
    8.3 质量船制度的评估
    8.4 质量船制度试运行 兑现政策
    8.5 质量船制度正式实施
    8.6 质量船制度的改进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四、“21世纪优质船”——美国海岸警卫队实施新的船舶检查程序(论文参考文献)

  • [1]船旗国绩效计算评估新方法呼之欲出[J]. 梁迎青,张竹心. 中国船检, 2020(06)
  • [2]船员资信评级研究[D]. 徐国瑞. 大连海事大学, 2017(07)
  • [3]天津辖区海船船员服务机构信誉评价研究[D]. 刘宝庆. 大连海事大学, 2016(07)
  • [4]船舶登记法律制度研究[D]. 叶洋恋. 华东政法大学, 2013(05)
  • [5]湛蓝十年海事梦 船舶管理业绩丰——中国海事局建局十周年成就之船舶管理篇[J]. 鄂海亮,宁波,姜艳燕. 中国海事, 2008(12)
  • [6]美国海岸警卫队(2006年)滞留外籍船舶趋势与分析[J]. 杨兴忠,蔡元春. 天津航海, 2008(01)
  • [7]浅谈美国海岸警卫队PSC检查[A]. 周建华. 安全理论与实践, 2006
  • [8]港口国监督检查的质量船体系和模型设计[D]. 耿鹤军. 上海海事大学, 2004(01)
  • [9]“21世纪优质船”——美国海岸警卫队实施新的船舶检查程序[J]. 方志伟. 中国船检, 2001(01)

标签:;  ;  ;  ;  ;  

“21世纪优质船舶”——美国海岸警卫队实施新的船舶检验程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