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抗生素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的比较

三种抗生素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的比较

一、三种抗生素用法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的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罗军强,彭燕琼,陶铉[1](2021)在《剖宫产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干预效果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剖宫产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规范剖宫产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1~3月出院剖宫产病历和临床药师通过综合措施干预一段时间后于2018年6~8月出院的剖宫产病历,各200份,排除内科合并症、术前存在感染的手术病历。各取前150份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其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用法用量、首次给药时机、总预防用药时间是否合理。结果注射用青霉素类预防使用比例从干预前的10.67%降至干预后的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所选用抗菌药物用法用量均符合相关规定。干预前,给药时机在术前24 h的比例为4.00%,干预后降至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总预防用药时间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预前,本院剖宫产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在品种选择、首次给药时机、总预防用药时间方面存在一定不合理性,经过临床药师综合干预后,不合理现象得到明显的改善,从而规范了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范素丽,张凤,贾芸,严安定[2](2021)在《某院剖宫产术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回顾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促进剖宫产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调取医院产科病区2019年1月至12月的剖宫产术病历491份,根据相关标准和指南制订剖宫产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评价标准,并进行合理性评价;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统计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合理性评价结果,采用帕累托图分析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不合理类型。结果 491例患者中,剖宫产术预防用药率为100.00%;单一用药537例次;用药时机为结扎脐带后481例(97.96%),用药疗程为24~48 h 332例(67.62%);不合理用药202例(41.14%),325例次合并多种不合理用药现象。帕累托图分析结果显示,影响不合理用药类型的主要因素有药物品种选择不适宜和无指征更换抗菌药物,分别为144例次(44.31%)和71例次(21.85%);次要因素有预防用药疗程不适宜57例次(17.54%);一般因素有联合用药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和预防用药时机不适宜,分别为29例次(8.92%)、14例次(4.31%)和10例次(3.08%)。结论该院剖宫产术预防用药存在不合理现象,应结合不合理用药类型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

赵娜[3](2021)在《六君安胃方防治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所致胃肠道副反应的疗效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通过文献研究进行口服中药减轻结直肠癌化疗所致胃肠道副反应的系统评价。2.观察六君安胃方对5-FU化疗小鼠小肠黏膜的保护作用,探索其基于Wnt/β-catenin通路、肠干细胞和肠道菌群的疗效机制。方法:1.通过对4个中文数据库(知网、万方、VIP、SinoMed),4个外文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和 2 个临床试验注册系统(http://www.chictr.org.cn/,https://clinicaltrials.gov/)建库至 2020 年 12 月的检索,收集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期间同时使用中医药治疗的文献,导入文献管理软件Endnote,按照既定的纳入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利用Revman软件中ROB-Riskbias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估,资料提取后进行定量合成统计学处理(meta分析),评价中医药在结直肠癌化疗期间对KPS行为状况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胃肠道反应总发生率和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的疗效和偏倚风险。2.观察六君安胃方对氟尿嘧啶化疗小鼠肠黏膜的保护作用,并探索其机制。60只C57BL/6J雄性小鼠按体重分层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蒙脱石散组,六君安胃-高、中、低不同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5组腹腔注射氟尿嘧啶50 mg/kgd连续7天制造化疗肠黏膜损伤模型,空白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7天(d8-14)。氟尿嘧啶腹腔注射1周前开始阳性对照药物蒙脱石散(1.85 g/kg·d),六君安胃-高、中、低剂量(15.66 g/kg·d、7.83 g/kg·d、3.92 g/kg·d)灌胃,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等量无菌水灌胃,连续14天(d1-14)。干预过程中每天固定时间测量小鼠体重、观察腹泻情况。分别在实验开始前(d0)、化疗开始前(d7)和化疗结束后(d14)采集小鼠粪便,液氮速冻后-80度冻存。第15天FITC-dextran 0.4 g/kg灌胃,12小时后麻醉后摘眼球取血,分离血浆200ul,立即用酶标仪测定FITC荧光强度。剖解取出小肠测量长度,留取空场组织,部分置于甲醛溶液固定,部分液氮速冻后-80度冻存,进行指标检测:①黏膜形态观察:经固定的空场组织HE染色后观察绒毛、隐窝等黏膜形态结构;②肠干细胞增殖:处理前连续3天腹腔注射50 mg/kgd标记干细胞增殖(d12-14),免疫组化法观察空场组织中Lgr5、BrdU表达;③Wnt/β-catenin通路蛋白表达:通过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双重验证的方式,观察空场组织Wnt、β-catenin蛋白表达量;④肠道菌群:通过对小鼠粪便进行16S rRNA高通量测序,观察肠道菌群变化;⑤肠道通透性:通过测定血浆FITC荧光强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血浆中的FITC-D浓度的方式,间接检测肠道通透性;⑥紧密连接测定:通过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空场组织ZO-1、Occludin、claudin-1 mRNA和蛋白的表达;⑦模拟无菌验证肠道菌群与疗效关系:用4种广谱抗生素混入饮水的方式干预2周去除肠道菌群,重复上述实验步骤,抗生素持续投饮至实验结束。结果:1.经筛选最终纳入的33篇文献进行定量合成。meta分析结果表明,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期间协同使用中医药治疗较对照组化疗相比,显着降低胃肠道反应总发生率[RR=0.47,95%CI(0.38-0.57),P<0.01]、恶心呕吐发生率[RR=0.55,95%CI(0.46-0.66),P<0.01]、腹泻发生率[RR=0.38,95%CI(0.29-0.49),P<0.01]和便秘发生率[RR=0.37,95%CI(0.18-0.80),P=0.01]。同时中医药治疗后KPS行为状况评分降低率[RR=0.36,95%CI(0.26-0.51),P<0.01]和中医证候积分无效率[RR=0.35,95%CI(0.29-0.44),P<0.01]显着较对照组低。2.氟尿嘧啶化疗显着降低模型组小鼠的体重(P<0.01),出现明显的腹泻,小肠长度变短(P<0.01)。空肠黏膜HE染色观察到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及脱落,绒毛变短(P<0.01),隐窝结构破坏变浅(P<0.01)。与模型组相比,六君安胃方能改善小鼠体重(P<0.05),小肠长度恢复(P<0.01),肠绒毛高度高(P<0.05),隐窝深(P<0.05)。其中六君安胃方疗效有剂量相关趋势,六君安胃-高剂量疗效最佳。3.模型组的空肠隐窝结构中Lgr5、BrdU、Wnt、β-catenin的表达显着减弱(P<0.01),呈弱阳性。六君安胃-高剂量组Lgr5+、BrdU+细胞较模型组显着增多(P<0.01,P<0.05),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结果均提示六君安胃-高剂量组Wnt、β-catenin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升高,Wnt/β-catenin通路下游蛋白Cyclin-D1表达也有增高趋势。4.模型组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较化疗前下降(Simpson指数升高,P<0.05),菌落结构发生改变(化疗前后PCA分析P<0.05),鼠杆菌科、肠球菌科和拟杆菌科丰度比例下降,韦荣球菌科、乳杆菌科丰度上升。六君安胃-高剂量组化疗后肠道菌群多样性化疗前后无显着差异,接近化疗前水平(化疗前后PCA分析P>0.05),提高肠道菌群中阿克曼氏菌科和双歧杆菌科丰度(P<0.05)。5.模型组小鼠肠道通透性增高,紧密连接ZO-1、Occludin、claudin-1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着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六君安胃-高剂量组肠组织中ZO-1、Occludin、claudin-1 mRNA和蛋白表达均增高。6.通过多种抗生素联合干预的方式去除绝大部分小鼠肠道细菌(使用抗生素后sobs指数下降85%),模拟肠道无菌环境。在模拟无菌条件下,六君安胃方不同剂量组对氟尿嘧啶化疗小鼠体重、腹泻、小肠长度、空场黏膜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的改善作用并不明显。结论:1.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期间口服中药治疗能减少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减少恶心呕吐、腹泻、便秘发生率,且能避免化疗引起的身体功能健康状况的下滑,提高生活质量。2.六君安胃方对肠黏膜有保护作用,显着减轻化疗引起的肠黏膜损伤,可能通过肠道菌群发挥其疗效。3.六君安胃方通过上调Wnt/β-catenin通路,增加肠干细胞增殖,促进损伤黏膜修复;同时对肠道菌群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增加紧密连接蛋白,降低肠道通透性,改善肠道屏障而发挥其疗效。

耿梦龙[4](2021)在《孕期低剂量抗生素暴露与胎儿生长发育关联的出生队列研究 ——母体甲状腺功能的中介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描述孕期41种抗生素及2种代谢物的内暴露情况及其特征,评估孕期兽用抗生素(VAs)和优先兽用抗生素(PVAs)暴露的潜在健康风险,确定整个孕期尿液中抗生素暴露的预测因素,分析孕期低剂量抗生素暴露与胎儿生长发育的关联并探索母体甲状腺功能在联结二者关联中发挥的中介作用。方法依托马鞍山优生优育队列,在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获取人口统计学和医疗信息并采集孕妇尿液样本及血清样本,在分娩时采集胎儿血清样本。运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孕妇孕三期尿液中41种抗生素及其2种代谢物的内暴露情况,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通过产科医疗记录获取,旁氏指数(PI)通过用新生儿出生体重(千克)除以其身长(米)的三次方计算得出,并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孕妇孕三期血清样本及脐带血清样本中4种甲状腺激素水平。以3 235名至少提供一期尿液样本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频数(构成比)和选定百分位数描述抗生素的暴露情况和不同用途抗生素暴露模式,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不同孕期抗生素浓度差异,Spearman相关系数描述整个孕期不同抗生素及同一抗生素在不同孕期间的相关性,计算组内相关系数(ICC)及其95%置信区间以评估抗生素的时间变异性,危害指数(HI)反映抗生素的累积健康风险,线性混合模型(LMMs)分析孕期抗生素暴露水平与人口统计学特征及尿样采集季节之间的关联。以提供孕期抗生素暴露信息及胎儿生长发育信息的3180对母子作为研究对象,胎儿生长发育指标运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描述,t检验和χ2检验用于比较不同性别胎儿间生长发育指标及其父母人口社会学特征的分布差异。采用LMMs分析重复测量的孕期抗生素浓度与胎儿生长发育指标之间的关联,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孕期抗生素暴露与胎儿生长发育的关联,使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孕期抗生素浓度与胎儿生长发育指标之间的非线性关联。按胎儿性别进行分层分析以探索性别特异性。排除有甲状腺疾病史的66名孕妇及四次均未采集到血样的2对母子后,以3112对母子作为研究对象,采用LMMs分析重复测量的母体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胎儿生长发育指标间的关联,运用多元线性模型分析脐血中甲状腺素水平与胎儿生长发育指标之间的关联。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GEE)重复测量的孕期尿液抗生素浓度与重复测量的母体甲状腺激素水平间的关联,运用LMMs分析重复测量的孕期尿液抗生素浓度与脐血甲状腺素水平之间的关联。采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母体甲状腺功能在联结孕期低剂量抗生素暴露与胎儿生长发育间关联中的作用。使用SPSS 23.0(SPSS Inc,Chicago,IL)及R软件(R–4.0.3,R Core Team)进行统计分析,使用Graph Pad Prism 8.0(Graph Pad Inc,Cfaliornia,USA)及R软件进行绘图。结果马鞍山地区3 235名孕妇整个孕期尿液中抗生素总检出率为93.6%,其中PVAs(84.4%)检出率最高,其次是VAs(61.8%)、优先人用(PHAs,25.0%)和人用抗生素(HAs,13.7%);在单个孕期中,孕早、中、晚三期尿液中抗生素总检出率分别为97.1%、92.9%和90.7%。孕期抗生素浓度范围主要集中在0~20 ng/m L,时间变异程度适中或较大(ICC=0.03~0.63),呈现出较低程度或中等程度的相关性(r=0.02~0.75),且部分抗生素浓度在三个孕期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孕妇在孕早、中、晚三期共暴露于VAs、PVAs和HAs/PHAs的比例分别为31.0%、16.7%和13.4%,不同孕期同时暴露于2种及以上不同用途抗生素的比例分别为78.2%、63.4%和59.6%。在整个孕期,63.1%的孕妇持续暴露于PVAs,29.1%的孕妇持续暴露于VAs,但仅有7.9%的孕妇持续暴露于HAs/PHAs。孕期总体尿样HI值>1的率为4.5%,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HI值>1的率分别为3.6%、5.1%及4.7%。LMMS结果显示,孕妇人口社会学变量、尿样采集季节与尿液抗生素浓度之间存在统计学关联。新生儿出生体重为3365.96±447.21克,出生身长为50.03±1.79厘米,PI为26.85±2.95 kg/m3。LMMs分析结果显示孕期低剂量磺胺二甲基嘧啶暴露与出生体重增加相关。按孕期分层结果发现,孕早期磺胺二甲基嘧啶和恩诺沙星与出生体重呈正相关,磺胺二甲基嘧啶与PI呈正相关;孕中期其他抗生素、β?内酰胺类、HAs/PHAs及抗生素总和与出生体重及身长均呈负相关,氟喹诺酮类与出生体重呈负相关;孕晚期氟苯尼考与出生体重呈正相关,氟喹诺酮类与出生身长呈负相关,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磺胺类及氟喹诺酮类与PI呈正相关,并未发现不同孕期低剂量抗生素暴露与胎儿生长发育指标间的非线性关联。按胎儿性别分层结果显示,整个孕期及单个孕期低剂量抗生素暴露在不同性别新生儿中均观察到与其生长发育指标的统计学关联,其中孕中期女婴中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关联数目高于男婴。在敏感性分析中,关联结果未发生改变。LMMs结果显示,孕期母体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与胎儿出生体重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脐带血清中总甲状腺素(TT4)与FT4水平与出生体重、身长及PI呈正相关。GEE结果显示孕期低剂量抗生素暴露与母体总三碘甲状腺氨酸(TT3)和促甲状腺素(TSH)水平均呈正相关,与TT4和FT4水平均呈负相关。LMMs分析结果未发现孕期低剂量抗生素暴露与脐血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存在统计学关联。孕期母体FT4水平在部分抗生素与胎儿出生体重关联中发挥正向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范围为10.12%~61.93%;母体FT4水平在其余抗生素与胎儿出生体重关联中发挥负向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范围为10.25%~53.59%。结论1.孕妇在孕期普遍暴露于多种低剂量抗生素,其时间变异性较大,相关性较低且在不同孕期间存在差异。大部分孕妇在整个孕期都持续暴露于低剂量VAs和PVAs,超过半数以上的孕妇在单个孕期同时暴露于2种及以上不同用途抗生素,但3种抗生素在同一孕妇体内共暴露的比例较低。部分孕妇因多种抗生素暴露而存在健康风险,且孕期抗生素暴露情况受人口统计学特征及尿样采集季节的影响。2.孕期低剂量抗生素(主要是VAs和PVAs)暴露能够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其中孕早期和孕晚期抗生素暴露主要促进胎儿生长,而孕中期抗生素暴露则抑制胎儿发育,且女婴对孕中期抗生素暴露更加敏感。3.孕期低剂量抗生素暴露能够影响母体甲状腺功能,表现为TT3和THS水平升高,TT4和FT4水平降低。孕期低剂量抗生素暴露可能通过降低母体血清FT4水平进而影响胎儿生长发育。

郑超,阮百根,丁智红[5](2021)在《剖宫产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合理性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剖宫产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国家颁布的规范和文件制定评价标准,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铜陵市第四人民医院/铜陵市妇幼保健院2018年400份剖宫产病历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 400例剖宫产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100.00%。抗菌药物使用频次最高为头孢美唑227例次(55.10%);抗菌药物一联用药388例(97.00%),二联用药12例(3.00%);头孢美唑、头孢哌酮舒巴坦、乳糖酸阿奇霉素、头孢他啶、美洛西林钠和美洛西林舒巴坦的DUI> 1;给药时机以断脐后给药、术后给药为主,分别为348例(87.00%)、45例(11.25%)。围术期发生感染患者32例(8.00%),其中断脐后给药感染发生率为7.18%,明显低于术后给药的15.56%(P <0.05);药物品种选择、给药疗程和给药时机不当是造成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不合理的主要原因。结论剖宫产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且存在滥用的现象,医院应加强管理,临床药师应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保驾护航。

耿小瑞[6](2021)在《头孢呋辛与头孢唑林对剖宫产产妇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比较》文中提出目的:比较头孢呋辛与头孢唑林对剖宫产产妇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86例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头孢唑林治疗,观察组采用头孢呋辛治疗,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第4天血常规指标[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水平、术后切口感染率、发热率、住院时间和用药时间。结果:手术前,两组WBC、Hb、Neu%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4天,两组WBC、Hb、Neu%水平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切口感染率、术后发热率、住院时间和用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呋辛与头孢唑林对剖宫产产妇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相当。

蒋梦雨[7](2020)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及预后分析》文中认为背景和目的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bdominal wall endometriosis,AWE)是介于皮肤与壁层腹膜之间任何部位的一种特殊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大多数都有既往的妇科或产科腹部手术史,最常见的是剖宫产手术史。近年来随着剖宫产数量的增加,剖宫产后的AWE患者有显着上升的趋势。手术完整去掉异位内膜组织是最见效的手段,若肿块体积大,位置深,清除组织较多导致腹部组织缺失较多时,往往需要采用特殊材料进行修补加固,以防止腹壁切口疝的发生。该病即使手术切除病灶后仍有复发的可能,对于发病年龄、潜伏期、病灶大小、剖宫产次数、病灶数目是否与复发有关、术后是否需要联合药物治疗预防复发等,目前国内外尚无共识。且其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手术技巧及治疗效果缺乏大数据临床研究结果。本文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房收治的231例AWE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进行回顾总结,包括临床表现、病变分型、诊断、影像学方法、治疗手段及效果等,探讨AWE的诊疗要领、手术技巧和复发高危因素,为将来能够有效治疗该疾病提供一定的临床指导。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整理从2012年1月到2018年6月至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疗的AWE患者共231例。根据病灶下界累及部位给AWE进行病变分型,包括皮下脂肪型、前鞘肌肉型和腹膜型。若术中探查其为多发病灶(病灶≥2个),则归为病灶累及部位最深的病变分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单纯手术),观察组[术后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 RH-a)]。常规病理报告全部是子宫内膜异位症,腹壁手术切口均甲级愈合。随访时间至2019年6月。2.统计学方法用均数±标准差描述连续变量,秩和检验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资料,方差分析统计符合正态分布的多样本定量资料,多样本间的两两比较用LSD-t检验,多样本定量资料符合非正态分布的用Kruskal-Wallis检验,多样本定性资料用独立的多组无序多分类资料分析,两分类变量间的关联分析用Pearsonχ2检验,χ2连续校正分析方法用于两独立样本的定性资料,数据均用SPSS 22.0软件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231例AWE患者中229例(99.13%,229/231)有剖宫产病史。患病年龄22~47岁,平均年龄为(32.54±4.69)岁;潜伏期是3~156个月,中位数24个月;病灶直径1~8cm,平均病灶直径(3.31±1.44)cm。2.231例AWE患者中208例(90.04%)表现为与经期相关的腹壁不适感,其中表现为伴随经期疼痛感的患者180例(占86.54%),疼痛无规律的患者28例(占13.46%);183例(79.22%)腹壁可扪及包块。3.三种病变类型中前鞘肌肉型最为常见,占比71.6%(164/229),特点为腹壁扪到逐渐变大的包块,并伴有和经期有关的腹部钝痛感;皮下脂肪型特点为腹部扪到逐渐变大的肿物;腹膜型特点为与月经相关腹壁瘢痕处不适,早期包块触摸不清,只有病灶较大时才能够扪及包块。4.术前全部患者给与腹壁浅表部位超声辅助检查,确诊率达99.13%,与术中探查分型总体符合率达97.38%(223/229)。6例患者进行了腹部MRI平扫检查,确诊率达100%。5.231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36例因缺损较大使用网片修补,手术切口均甲级愈合。共有效随访患者216例,8例患者出现复发,复发时间为术后6个月至2年,总体复发率是3.70%(8/216);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复发率进行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5%vs.3.53%,P>0.05),两组病灶直径、剖宫产次数、病灶数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复发组平均年龄、平均潜伏期均小于未复发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绝大多数有剖宫产史,好发于育龄期女性,潜伏期长短不一,中位数24个月。2.不同的临床分型有不同的临床特点,超声可帮助术前确诊及临床分型,MRI检查有利于清楚病灶与周围组织间的关系,有利于术前评估及特殊材料的准备。3.手术完整清除病灶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不同病灶大小有不同的手术技巧。4.术后使用Gn RH-a不能降低复发率,发病年龄早及潜伏期短是复发的高危因素。

贾倩男[8](2020)在《《产褥期妇女食养药膳技术指南》的研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制定《产褥期妇女食养药膳技术指南》,使妇女产褥期食养药膳规范化,促进产褥期妇女的身心健康。方法: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Pubwed等中外文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天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等,全面收集产褥期食养药膳相关文献,并建立数据库,利用中医古代文献证据分级和GRADE评价体系,对文献的证据质量进行评价。为弥补文献缺失,向全国各地发放调研问卷,进行民间调研。利用德尔菲专家调查问卷法和共识会议法对指南内容进行推荐。以文献研究及文献评价为基础,以民间调研为参考,德尔菲专家调查问卷法和共识会议法为依据,最终形成《产褥期妇女食养药膳技术指南》的推荐方案。结果:1.形成产褥期药膳调养分阶段的调养原则和适宜药膳品类推荐方案;2.形成产褥期药膳调养的适宜药食和药膳方(包括方名、组成、制法、用法、功效等)的推荐方案;3.形成产褥期饮食注意事项推荐方案。结论:制定《产褥期妇女食养药膳技术指南》有一定质量的文献支持,以古代文献和现代文献为基础,以民间调研为补充,结合德尔菲法专家问卷调查达成了专家共识,最终综合考量形成指南的推荐方案。

鲁周南[9](2020)在《产后出血中医古籍文献及知识获取方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产后出血为产褥期发生的异常阴道出血性疾病,影响产后恢复,严重者甚至影响到产妇的生命。近年来剖宫产手术普及、二胎政策开放,产妇生活环境、个人生活观念、生活习性也发生了改变,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增高。产后出血在中医古籍中以“产后恶露不绝”“产后血崩”“产后下血不止”等病名呈现,内容丰富,有深厚的文献积累。如何从中医的角度认识产后出血,发掘中医临床治疗优势?首先离不开对其源流以及学术思想的梳理总结;此外,如何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高效获取产后出血专科知识,亦是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目的之一。论文的第一部分首先确定产后出血病名的中医内涵与外延,以朝代为序,研究纳入文献的病名演变、病因病机、诊断以及理法方药的流变脉络。第二部分针对导师团队研究提出的古籍、医家、知识“三维一体”获取思路,笔者采取专家访谈方法对“三维一体”进行专家意见征集,进一步补充完善了“三维一体”数据模型,论证并确定了各知识要素层级,使其更符合中医古籍知识的特性并具有可操作性。论文最后以产后出血文献为例,对产后出血古籍文献知识基于不同获取方案进行探索性研究,提出不同阶段、不同需求的古籍阅读选择建议,对中医古籍知识的学习利用提出方法学借鉴。先秦至秦汉时期,产后病统称为“乳余疾”,出现产后疾病之萌芽。《黄帝内经》首次记载产后疾病“乳子病热”,创造性地提出了通过望诊、问诊、切诊综合进行妇人疾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开创了产孕奇经理论之先河。《金匮要略》根据产后亡血伤津的生理特点,将产后常见疾病归纳为痉病、郁冒、大便难。魏晋南北朝时期,晋·王叔和编撰的《脉经》首次系统提出从产妇脉象的表里、寒热、大小、缓急进行预后预判,奠定了产科脉诊的基础。该时期文献至少记载了近20余种用于产后疾病治疗的药物。此期尚无“产后出血”的专篇记载,但在实践方法上却形成“产后出血”专病诊断及治疗的萌芽,该时期,产后出血疾病相关记载多以某方适应症形式提出。隋唐时期,《经效产宝》《诸病源候论》开始对产后出血相关病名有相对集中论述。《诸病源候论》记载恶露不尽、血崩病因病机为外感寒邪、虚损、瘀血。《备急千金要方》第一次提出恶露不尽与产后时间密切相关,且强调腹痛与恶寒两大伴随症状,明确了恶露不绝部分内涵,具有开创性意义。该时期产后出血相关治疗方剂数量较前丰富,共计30余首,有论有方,但未见专篇论述。宋金元时期,产后出血病名数量较前明显增加。此时期记载产后恶露不绝病因有虚损、瘀血、寒邪互结。产后血崩病因病机较前增加饮食不节、情志、药物因素。《妇科秘兰全书》能够较好的反映妇科产后出血诊疗思路。提出以产后7日为节点,结合腹痛情况辨虚实用药,记载成方当归建中汤、独圣散、泽兰汤、瑞莲散4首。并顺从产前、临产、产后生理状态加以调护,及时纠正产妇气血运行异常状态,预防产后出血。《卫生家宝产科备要》提出崩漏一定程度上是产后恶露不尽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的临床表现,认为两者之间存在转化关系。郑氏女科提倡产后应大补气血。推出产后出血四物汤通治方,形成以四物汤为主要治疗思路与手段的完整治疗方案。梳理金元大家张元素、李东垣、罗天益、刘河间等着作,整理出产后辨治思路三条。产后需扶持荣卫,调养血气;属邪气实者需攻之;产后宜大补气血为先。并整理产后处方用药30余条。该时期产后出血文献得到长足发展,疾病概念已内含“审因论治”理念;将产后出血引入急症观念,纳入到急症治疗体系中,能够清晰地根据缓急予以分化治疗;此时期着作开始出现明显学派特色,学术思想承前启后。明代,产后出血进一步发展到以出血量、势进行区分。命名呈多样化,命名称谓中明确其危重症的含义。此阶段发展了恶露不绝、血崩冲任、脏腑病因病机学说,并从病因病机层面认识到胎前、临产、产后调护的失当与产后疾病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学术思想主要继承宋代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体系与朱丹溪“产后大补气血”说。创新主要表现在张景岳的辨证思维与体质辨识相结合的理论创新、赵献可从阴阳真假辨治血证思路的创新、薛己的产后出血脏腑辨证理论创新。明代产后出血常用成方为四物汤与生化汤及加减体系。产后用药禁忌较前人增加活血破气药物,如三棱、莪术、红花、苏木、牛膝等14种;清热药物黄芩、黄连、栀子、黄柏4种;慎用方剂为大承气汤、五苓散,丰富了产后出血用药禁忌内涵。清代《妇科冰鉴》首次较为准确的概括产后恶露不绝定义,认为恶露超过七天,日久不断,为恶露不绝。较前增加了“产后一月恶露重来”“产后崩淋带下”病名。恶露不绝、血崩较前代增加了冲任瘀血以及虚实夹杂病因病机。脏腑理论方面,补充产后气血、营卫概念以及肝疏泄无度、肾闭藏无权病因病机。《胎产新书》完整地提出了饮食、情志、房事损伤是导致产后出血的重要病因病机。清代古籍,针对出血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即瘀血理论之创新;气、血、水、火的理论创新;奇经学说在产后的创新应用;中西医结合运用于临床的创新及大量原创新方出现。四物汤与生化汤辨治产后出血的体系进一步丰富发展,生化汤发展至清代,已经成为产科常用方,也是产后出血常选方剂之一。第二部分主要着重于对中医知识获取方法与思维的研究。基于本次产后出血文献研究,首先提炼出“医家个人经验”“官方医学教育”两种常见的知识获取方法;同时,对导师团队提出的“三维一体”获取方法进行了专家访谈论证研究。为有序快速获取古籍知识,寻求中医知识获取普适性的方法,导师团队参考人脑获取知识的思维模式,针对计算机对古籍知识的获取特点,提出“三维一体”数据模型。基于知识元、知识体概念,笔者设计出针对方法学专家、临床专家、文献专家深度访谈的问卷,对“三维一体”知识体在知识获取中的重要性、权重关系以及三个知识体所包含的23个知识元在知识体构成中的角色与重要性等进行问卷调研与深度访谈;通过深入研究,系统地对“三维一体”数据模型进行了全面补充与完善;与此同时,整理元数据赋权及知识推送专家深度访谈意见,为数据模型建立提供专家意见基础。深度访谈意见包含模型中知识体、知识元的权重建议;关于不同历史时间与不同学科古籍在数据模型中的时间、空间建议;用户意见量化建议等。“以史为鉴,知往鉴来”是中医临床文献研究的重要目的。如何将古代医家丰富的治疗经验与当今临床实际问题相结合,为中医产科临床提供理论思维与治疗依据,寻求中医妇产科的进一步发展是本论文研究的出发点。论文最后结合本次产后出血古籍文献研究,综合三种不同途径的知识获取方法,整理出4种产后出血知识获取临床思维路径与69种推荐书目,为产后出血古籍知识获取提供了方法学借鉴。

贺巧云,郝跃先,闫昕[10](2020)在《产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变迁与分析》文中指出中国药学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在我国,每年至少有20万人死于用药不当和错用药,其中40%由滥用抗生素引起。目前在抗生素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用药起点高、选药不合理、用药时机不恰当、联合用药不科学、持续用药时间太长等。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产科10年来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变迁及疗效观察,总结出产科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合理治疗方案,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产科行剖宫产的产妇4 438例,择期剖宫产3 322例,其中二次剖宫产866

二、三种抗生素用法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的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种抗生素用法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剖宫产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干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不同品种抗菌药物干预前后的比例变化比较
    2.2 干预后剖宫产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用法用量
    2.3 干预前后首次给药时机比较
    2.4 干预前后总用药时间比较
3 讨论

(2)某院剖宫产术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回顾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调查方法
    1.3 评价标准
2 结果
    2.1 患者基本情况
    2.2 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品种
    2.3 预防用药时机与用药疗程
    2.4 用法用量
    2.5 预防用药合理性评价
    2.6 并发症及不良反应
3 讨论
    3.1 品种选择
    3.2 品种更换
    3.3 用药疗程
    3.4 联合用药
    3.5 用法用量
    3.6 给药时机
    3.7 本研究局限性与合理用药建议

(3)六君安胃方防治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所致胃肠道副反应的疗效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药在非转移性结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1. 概述
        2. 中医对结直肠癌的认识
        3. 中医药治疗在非转移性结直肠癌中的作用
        4.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化疗引起胃肠道副反应的机制及防治研究进展
        1. 化疗相关粘膜炎
        2. 化疗相关恶心呕吐
        3. 化疗相关腹泻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口服中药防治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所致胃肠道副反应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1. 方法
        1.1.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1.2. 文献来源及检索策略
        1.3. 文献筛选及数据提取
        1.4.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
        1.5. 结局指标效应量的选择和数据合并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过程
        2.2.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
        2.3.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
        2.4. 结局指标效应量估计
    3. 讨论
        3.1. 纳入文献PICOS特征
        3.2.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
        3.3.结局指标效应分析
        3.4. 系统评价可能存在的局限性
        3.5. 与已发表系统评价的比较
        3.6. 纳入文献中医治法和用药规律分析
    4. 结论
        4.1. 对临床实践的意义
        4.2. 对后期研究的建议
第二部分: 杨宇飞教授运用健脾补肾序贯法防治结直肠癌化疗副反应的经验
    背景
    1. 结直肠癌化疗副反应出现的时间特点
    2. 中医药分阶段序贯论治
    3. 典型验案举隅
    4. 总结与展望
第三部分: 六君安胃方对化疗所致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实验一: 六君安胃方对5-FU化疗小鼠小肠黏膜和肠道菌群的作用
        背景
        1. 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实验二: 六君安胃方对5-FU化疗小鼠肠干细胞、Wnt/β-catenin通路蛋白和紧密连接蛋白的作用
        背景
        1. 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实验三: 模拟无菌条件下六君安胃方对5-FU化疗小鼠小肠黏膜的作用
        背景
        1. 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结语
创新点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4)孕期低剂量抗生素暴露与胎儿生长发育关联的出生队列研究 ——母体甲状腺功能的中介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1 抗生素应用面广、消费量大
    2 抗生素污染严重
    3 孕期抗生素暴露普遍
    4 孕期抗生素暴露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存在争议
    5 孕期抗生素暴露影响胎儿生长发育的潜在机制
    6 当前研究存在局限
    7 研究假设
    8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研究一孕期多种抗生素暴露及其健康风险评估:重复测量分析
        1 前言
        2 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附件S1
    研究二孕期低剂量抗生素暴露与胎儿生长发育关联的出生队列研究
        1 前言
        2 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附件S2
    研究三母体甲状腺功能在孕期低剂量抗生素暴露与胎儿生长发育关联中的中介作用
        1 前言
        2 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附件S3
综述 孕期抗生素暴露与子代生长发育的关联研究
    5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5)剖宫产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合理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1.3 剖宫产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标准
    1.4 评价抗菌药物利用情况及其指标
    1.5 术后感染判断依据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资料
    2.2 抗菌药物的使用种类及构成比
    2.3 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方案
    2.4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2.5 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时机及与感染的关系
    2.6抗菌药物预防使用不合理表现
3 讨论
    3.1 剖宫产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
        3.1.1 抗菌药物品种选择不合理:
        3.1.2 抗菌药物使用日处方剂量过大:
        3.1.3 给药时机不合理:
        3.1.4 疗程不合理:
    3.2 干预措施
        3.2.1 制定抗菌药物使用标准:
        3.2.2 信息化管理:
        3.2.3 专项点评:
        3.2.4 制定奖惩措施:

(6)头孢呋辛与头孢唑林对剖宫产产妇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前后血常规水平比较
    2.2 术后切口感染率和发热率
    2.3 两组住院时间和用药时间比较
3 讨论

(7)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索引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8)《产褥期妇女食养药膳技术指南》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一《产褥期妇女食养药膳技术指南》证据的搜集及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2 研究结果
    3 小结
研究二《产褥期妇女食养药膳技术指南》推荐方案的形成
    1 资料与方法
    2 研究结果
    3 小结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纳入系统评价文献数据提取表
附录2 民间调研问卷
附录3 德尔菲法第一轮调查问卷
附录4 德尔菲法第二轮调查问卷
附录5 《产褥期妇女食养药膳技术指南》意见汇总处理表
附录6 《产褥期妇女食养药膳技术指南》初稿
附录7 古今药食名称规范表
综述 中医治疗产后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产后出血中医古籍文献及知识获取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1 辨证论治研究
    2 方药研究
        2.1 生化汤临床研究
        2.2 专家经验方研究
    3 针灸外治法研究
    4 名老中医治验
前言
第一部分 产后出血古籍文献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古籍选择原则
        1.2 产后出血中医概念范围界定
        1.3 古籍选择结果
    2 先秦至秦汉时期对产后疾病的早期认识
        2.1 早期病名之萌芽
        2.2 产孕诊断思想之发端
        2.3 创奇经为产孕生理病理之先河
        2.4 产孕疾病早期治疗方法
        2.5 小结
    3 魏晋南北朝开创产后出血论述之先河
        3.1 病名认识的积累
        3.2 产后诊断的早期探索
        3.3 产后出血治疗的开端
        3.4 小结
    4 隋唐时期产后出血论述积累期
        4.1 病名积累与发展
        4.2 病因病机的探索
        4.3 产后出血治疗的积累
        4.4 产后调护观念的萌芽
        4.5 小结
    5 宋金元时期产后出血理论初步形成
        5.1 宋金元时期产后出血性古医籍
        5.2 病名逐步完善
        5.3 病因病机理论逐渐丰富
        5.4 产科调护的逐步积累
        5.5 产后出血治疗的发展
        5.6 小结
    6 明时期产后出血理论发展时期
        6.1 明代产后出血性古医籍
        6.2 病名沿革
        6.3 病因病机理论的发展
        6.4 产科调护的理论进步
        6.5 诊断理论的发展
        6.6 治疗理论系统基本形成
        6.7 小结
    7 清时期产后出血理论成熟时期
        7.1 清代产后出血性古医籍
        7.2 清代产后出血病名
        7.3 病因病机逐步丰富完善
        7.4 产后出血诊断发展
        7.5 产后出血治疗理论的完善
        7.6 调护理论的发展
        7.7 小结
第二部分 古籍文献知识获取方案研究
    1 现有古籍文献知识获取
        1.1 医家个人经验
        1.2 以官方教育、考试制度为准的知识获取
    2 研究方法
        2.1 归纳法
        2.2 元数据研究方法
        2.2.1 元数据概念
        2.2.2 元数据制定原则
        2.2.3 元数据模板组成
        2.3 专家访谈法
        2.3.1 访谈对象
        2.3.2 访谈方法
        2.3.3 访谈资料的整理、存档
        2.3.4 访谈提纲
        2.4 名中医推荐法
    3 研究结果
        3.1 元数据研究结果
        3.2 深度专家访谈结果
        3.2.1 选择古籍经验
        3.2.2 选择医家经验
        3.2.3 中西医病名统一经验
        3.3 妇科名中医阅读经验研究结果
        3.4 产后出血相关知识示范性研究结果
        3.5 产后出血相关书目推荐
    4 结论
讨论
    产后出血文献给予临床的启示
    古籍文献知识获取对学习与教学的启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 产后出血相关古籍内容提要

(10)产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变迁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测指标
        1.3.1 医学指标:
        1.3.2 经济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四、三种抗生素用法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的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 [1]剖宫产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干预效果研究[J]. 罗军强,彭燕琼,陶铉. 中国实用医药, 2021(22)
  • [2]某院剖宫产术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回顾分析[J]. 范素丽,张凤,贾芸,严安定. 中国药业, 2021(15)
  • [3]六君安胃方防治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所致胃肠道副反应的疗效及机制研究[D]. 赵娜.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孕期低剂量抗生素暴露与胎儿生长发育关联的出生队列研究 ——母体甲状腺功能的中介作用[D]. 耿梦龙. 安徽医科大学, 2021
  • [5]剖宫产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合理性分析[J]. 郑超,阮百根,丁智红.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04)
  • [6]头孢呋辛与头孢唑林对剖宫产产妇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比较[J]. 耿小瑞. 中国民康医学, 2021(03)
  • [7]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及预后分析[D]. 蒋梦雨. 郑州大学, 2020(02)
  • [8]《产褥期妇女食养药膳技术指南》的研制[D]. 贾倩男.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产后出血中医古籍文献及知识获取方案研究[D]. 鲁周南.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10]产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变迁与分析[J]. 贺巧云,郝跃先,闫昕.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0(12)

标签:;  ;  ;  ;  ;  

三种抗生素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的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