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吲哚丁酸与萘乙酸混合处理对水栽银皇后根系生长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朱振国,谭效磊,张渐隆,杨举田,宗浩,张素杰,张丽,侯欣[1](2019)在《IBA对烟草幼苗根系的影响》文中提出在霍格兰营养液中添加6个不同浓度(0、0.1、0.2、0.4、0.8、1.6 mg·L-1)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吲哚丁酸(IBA),研究其对烟苗根系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IBA浓度的增加,烟草幼苗根系指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0.4 mg·L-1处理较其他处理提升了根系活力,增幅达5.07%~29.02%。而1.6 mg·L-1IBA处理较对照处理降低了烟苗根系活力。不同浓度的IBA对烟苗根系各项品质指标影响不同,随着IBA浓度的增加,烟苗根系各项指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各处理间差异显着。0.4 mg·L-1IBA处理较其他处理显着增加了烟苗根总长度、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平均直径、根尖数,增幅分别达4.78%~30.24%、8.25%~27.17%、5.71%~35.79%、11.77%~163.11%、6.86%~47.21%。此外,0.4 mg·L-1IBA处理提高了烟苗根系SOD、POD和CAT活性,降低了MDA含量。在该试验条件下,推荐烟草漂浮育苗营养液中添加IBA浓度为0.4 mg·L-1,可促进烟苗根系发育。
陈锡娟,汤绍虎,周启贵[2](2017)在《IBA和NAA处理对杜鹃水培插条生长的影响》文中提出以杜鹃插条为实验材料,研究了水培条件下,不同质量浓度的生长调节剂萘乙酸(NAA)和吲哚丁酸(IBA)处理对其株质量、生根数、根长等形态指标及过氧化氢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质量浓度的NAA和IBA处理均可促进杜鹃水培插条较好生长.其中质量浓度为80100mg/L IBA及20mg/L,100mg/L NAA促进植株增质量效果显着;80mg/L IBA,80mg/L NAA处理促生根数和根长效果最佳;80mg/L IBA,80mg/L NAA的处理杜鹃插条中过氧化氢酶活性较高,抗逆性较好.
贾新社,袁文丽[3](2017)在《萘乙酸·吲哚丁酸促进杨树生根试验》文中指出研究10%萘乙酸·吲哚丁酸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用量分别为40、80、120、160、200 mg/L时,对杨树成活率、根长、根数、根鲜质量和根干质量以及幼苗株高和幼苗地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各药剂浓度处理均显着降低了杨树插穗芽和幼苗的死亡率,提高插穗的成活率,且对根数、幼苗高度和幼苗地径等指标具有促进作用。相关性分析发现,药剂浓度与杨树插穗芽死亡率和幼苗死亡率表现为极显着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8和-0.80;与幼苗成活率、根长、根数、根鲜质量、根干质量、幼苗高度、幼苗地径和成苗株高等8个指标均表现为正相关,其中根数和幼苗高度的相关系数高达0.95和0.92,表现为极显着正相关。综合考虑试验结果及成本等因素,推荐利用10%萘乙酸·吲哚丁酸可湿性粉剂以有效剂量为80120 mg/L于扦插前5 h左右浸泡处理插穗基部,促进杨树生根为宜。
周启贵,陈锡娟,汤春雁,樊春艳[4](2017)在《NAA和IBA处理对罗汉松插条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以罗汉松扦插条为实验材料,研究了水培条件下,不同质量浓度的生长调节剂吲哚丁酸(IBA)和萘乙酸(NAA)处理对其株质量、株高、生根数等形态指标及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过氧化物氧化酶(POD)活性、叶绿素质量分数、根系活力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质量浓度的IBA和NAA处理均可促进罗汉松水培插条生长,其中质量浓度为60 mg/L IBA及100 mg/L NAA促进株质量、株高效果较好,60 mg/L IBA,60mg/L NAA处理促生根效果最佳;不同质量浓度的IBA,NAA处理中,60 mg/L IBA,100 mg/L NAA的PPO活性和60mg/L IBA,100mg/L NAA的POD活性最高;40mg/L IBA和40mg/L NAA处理组中叶绿素质量分数最高;根系活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不同质量浓度生长调节剂的处理能有效地促进罗汉松的生长并提高PPO,POD活性及叶绿素的质量分数.
唐瑜[5](2016)在《水培对几种观赏植物形态结构和生理指标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Rehd.var.mairei Cheng et L.K.Fu)、瓜栗(Pachira macrocarpa Walp.)、剑叶龙血树(Dracaena cochinchinensis S.C.Chen)、鹅掌柴(Schefflera octophylla Harms)、粉掌(Anthurium andraeanum cv.)和墨兰(Cymbidium sinense Willd)为试验材料,对影响6种植物生根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和最佳营养液进行研究,通过水培根与土培盆栽(以下简称土培)根的形态解剖学及植物生理特性比较,揭示6种植物从土培到水培转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以期为观赏植物水培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诱导生根试验以三种不同浓度的生根粉对6种植物进行诱导生根,通过直观分析法获得最佳植物诱导生根浓度,试验结果表明:250 mg/kg的生根粉浓度最适于南方红豆杉、剑叶龙血树和墨兰生根;500 mg/kg的生根粉浓度最适于瓜栗和鹅掌柴的生根,而清水则最适合粉掌生根。(2)营养液的筛选同样采用直观分析法获得最佳植物营养液配方,试验结果表明:霍格兰德配方对瓜栗、粉掌和墨兰较适宜;日本园试配方对南方红豆杉较适宜;清水对剑叶龙血树和鹅掌柴较适宜。(3)根系形态解剖通过对6种植物水培和土培根系进行外观形态及解剖结构观察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水培植物多为由大量不定根组成的根系,表皮完整且光滑,表皮具根毛,水培植物根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土培植物根外皮层较厚,多具角质层,皮层细胞小且排列紧密,从外向内,皮层薄壁细胞、木质部和韧皮部可明显区分开来,维管柱在横切面中所占比例较大。植物水培后,根的外皮层变薄,皮层薄壁细胞大且排列不紧密,细胞间隙大,可观察到有明显的通气组织形成;维管柱细胞数量少,木质部多退化。(4)生理指标的测定水培植物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均低于土培。水培对南方红豆杉、剑叶龙血树、粉掌和墨兰的净光合速率影响显着,低于土培对照。水培剑叶龙血树、粉掌和墨兰的叶绿素a、b比值较土培高,因此水培会降低这三种植物的弱光耐受性。水培后6种植物根系活力均比土培对照高,说明水培增强了植物的根系活力,植物会通过加强根系代谢缓解低氧对其造成的伤害。水培植物根的抗氧化酶的活性高于土培对照,瓜栗、剑叶龙血树和鹅掌柴这3种植物水培后SOD、POD和CAT活性相对于土培对照增加显着,因此这3种植物可有效的去除根系因缺氧产生的氧自由基,抗逆性较强,所积累的丙二醛含量也少。而南方红豆杉、粉掌和墨兰这3种植物水培后抗氧化酶虽有所增加,但涨幅不大,不能很好的清除细胞中的氧自由基,抗逆性较差,积累的丙二醛含量多,因此水培起来较另3种植物困难。
燕妍[6](2015)在《生物活性肽促进植物生长的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因目前被批准应用的植物生长物质大都有一定毒性,且由此产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因此,无毒无害又能促进植物生长的新型植物生长物质是众望所求。本研究用前期发现的生物活性肽IK-7和YR-7进行不同种类植物促进生长及保鲜功效测试,并初步探讨了其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机制。首先,测试活性肽促进植物生长效果,采用滤纸法。IK-7和YR-7对种子萌发有显着的促进作用,可有效提高种子活力、出芽整齐度等,对于水果类西瓜和甜瓜,在0.01mg/L浓度下,IK-7和YR-7促进生长效果最佳,西瓜种子活力增幅分别达82.40%和85.79%,甜瓜种子活力增幅分别为49.00%和46.23%;对于粮食作物类,水稻种子在IK-7浓度为0.001 mg/L和YR-7浓度为0.01 mg/L时效果最佳,种子活力增幅分别达16.04%和34.12%,糯玉米种子在IK-7浓度为0.01 mg/L和YR-7浓度为0.1 mg/L时效果最佳,种子活力增幅达52.03%和61.50%;花卉类康乃馨在IK-7浓度为0.0001-0.01 mg/L和YR-7浓度为0.0001 mg/L时效果最佳,种子活力增幅达57.92%和59.10%;蔬菜类空心菜在IK-7浓度为0.1 mg/L和YR-7浓度为0.01 mg/L时效果最佳,种子活力增幅达30.61%和25.90%。与其他种类植物生长物质相比,该活性肽在促进西瓜、甜瓜、水稻、糯玉米、康乃馨和空心菜种子萌发方面,优于现有植物生长物质。其次,测试活性肽保鲜功效。测定了上海青储藏期间失重率、蛋白含量等变化,结果表明,IK-7可使上海青失重率保持在较低水平,使其蛋白质含量和感官指标保持在较高水平,并比6-BA效果好,所以对上海青有一定保鲜作用。第三,促进生长作用机制初步探索。应用透射电镜方法,考察了经过活性肽处理过的种子的超微结构,发现IK-7和YR-7处理后的西瓜种子胚根细胞内含物及各细胞器清晰可见,细胞中含有大量与蛋白质合成相关的糙面内质网和负责蛋白质加工包装及多糖合成的高尔基体,还有较多可为生物体提供能量的线粒体。为进一步深入探索机理,本项目测试了 IK-7和YR-7对西瓜种子萌发过程中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蛋白含量最高可达0.587gprot/L,SOD、POD和CAT的最佳效果分别达228.92 U/mgprot、27.04 U/mL和21.01 U/mgprot,各处理间趋势基本相同,且CAT活性变化不大。IK-7和YR-7处理后西瓜种子内源激素变化基本呈现随培养时间延长,IAA、GA3和ABA含量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并且露白种子中内源激素含量明显低于未露白种子,此外,处理组均值均小于对照,这可能就是未处理种子发芽较慢、活力较低、效果较差的原因。
沈雁[7](2014)在《吲哚丁酸的抗氧化活性及其对椰子、龙眼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吲哚类衍生物普遍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但是吲哚丁酸(IBA)在植株中的作用通常定位为植物激素,关于其抗氧化性及其对植株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缺乏研究。本文运用形态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的研究方法,首先研究了IBA本身的抗氧化活性大小,采用生长周期短的模式植物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研究IBA对植株胁迫后抗氧化系统的影响,以椰子(Cocos nuciferaL)、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幼苗为材料,研究IBA对热带果树抗氧化系统的影响。为了简化IBA的检测,在研究IBA电化学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电化学检测方法。主要结果如下:1、采用了不同的自由基体系研究了IBA分子本身的抗氧化能力及可能的机制。结果表明IBA对于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过氧化物等活性氧的清除能力较为突出,明显高于NAA和2,4-D; IBA的络合能力和GA相当,而还原力较低。由此推断IBA抗氧化机制与H转移和络合能力有关。2、IBA对于胁迫后拟南芥叶片抗氧化系统的调节具有重要影响。IBA处理有利于增加抗氧化物质GSH,MDA含量降低;同时,能提高叶片POD、CAT、APX的活性,且当浓度为2mmol/L时的效果最显着。3、IBA可以提高椰子幼苗的SOD、CAT和APX三种酶活性,降低胁迫植株中MDA含量,但对POD的活性影响较小;外源性的IBA处理会提高龙眼幼苗氧化还原系统的平衡能力,IBA为2-3mmol/L时,GSH含量增加,可调节龙眼的酶活性如SOD、POD,提高了机体的抗逆能力。4、在IBA处理龙眼幼苗过程中,AsA-GSH循环中主要的酶类APX、MDHAR、 DHAR的活性会提高,非酶促抗氧化剂AsA和GSH含量增加,但龙眼内源H202含量和GR的活性变化不显着。5、B-R缓冲液中的IBA在汞电极扫描过程中在-500and-600mV (versus Ag/AgCl)中有最大张力峰,峰电流的大小和浓度呈正相关,在研究扫描电压、扫描速率、富集时间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简单快捷的、基于悬汞电极的IBA快速检测方法。由上可知,IBA分子本身具有抗氧化活性,不仅能作为植物激素使用,还能够参与调节植物体的抗氧化平衡。
杨明艳,李兴明,杨发军,柴正群,林蓉,邓大华[8](2011)在《冬樱花扦插生根处理研究》文中提出采用不同质量百分数浓度的NAA、国光生根剂(20%NAA)、根旺(NAA、IBA各占1%)溶液浸渍冬樱花插穗15~30 s,进行扦插生根试验。结果表明:NAA+IBA组合使用明显优于NAA单独使用,500 mg/kg根旺(NAA250 mg/kg+IBA 250 mg/kg)时冬樱花扦插生根率最高,达80.3%。此繁殖方法可以在冬樱花推广种植时应用。
陈曦[9](2011)在《卡特兰水培技术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卡特兰(Cattleya Hybrida)为兰科(Orchidaceae)卡特利亚兰属(Cattleya)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热带美洲。是世界上栽培最广泛、最普及的兰花之一。近年来我国卡特兰产业迅速发展,但在生产中多采用水苔藓基质培养,水培方式研究较少,栽培技术也不够成熟,产品质量与进口产品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室内模拟试验和室内分析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初步研究了水培卡特兰生长的基本条件,研究结果如下:1营养液筛选试验表明,不同营养液处理对卡特兰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不同。综合考虑各营养液对卡特兰生长发育各项指标的影响,认为处理8(配方Ⅲ的1/2s)较适合水培卡特兰的生长。2不同氮素形态配比对卡特兰生长发育的影响不同。硝态氮与铵态氮配合优于单一硝态氮处理,且当营养液中硝态氮与铵态氮浓度比值为12:1时,可显着促进卡特兰的生长。3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卡特兰生长的影响不同。结果表明:在卡特兰营养生长阶段,处理组合1(6-BA+GA+KT=40mg/L+50mg/L+50mg/L)能显着促进植株地上部生长发育。生殖生长阶段使用处理组合4(6-BA+GA+KT=60mg/L+50mg/L+100mg/L)能提早新芽形成,增加侧枝,促进卡特兰的分裂繁殖,有利于提高卡特兰的观赏品质。
李允菲,张跃敏,刘代亿,赵敏冲,许玉兰[10](2011)在《云南松苗期生长对激素浸种的响应》文中研究指明云南松苗期生长极其缓慢,尤其是造林3 a内具有严重的蹲苗现象.为此,研究试图通过IAA,IBA浸种对其实施促成培育.试验采用3×3回归设计并在田间排列上汲取拉丁方和随机排列的特点进行优化布设,从而建立了最优激素效应方程,据此探讨了激素效应规律、确定了激素最佳用量及最佳配比.结果表明:①生长量及生物量与激素用量之间的关系呈钟形曲面模式,即各生长指标均存在一个产量峰值.峰值以前,各生长指标随激素用量的增大而提高;峰值以后,各生长指标随激素用量的增大而下降.②不同生长指标对激素用量及其配比的响应规律具有一定差异,IAA,IBA配合浸种对生物量积累的促进作用依次为树干、叶片和根系,而较高比例的IBA有利于树干的高生长和根系发育、更高比例的IBA有利于树干的粗生长以及树干和叶片的生物量积累.③根据激素效应方程,求得最大时的最佳激素用量及最佳配比.其中,最佳IAA用量分别为50,57,53,49,45 mg/kg,最佳IBA用量分别为86,143,88,99,107 mg/kg,最佳IAA∶IBA配比质量分别为1∶1.72,1∶2.51,1∶1.67,1∶2.03和1∶2.37,对应的苗高、地径生长量及根、干和叶片生物量理论最高产量分别为8.00 cm,0.51 cm,0.380 g,0.387 g,1.230 g,分别较对照提高了22.64%,66.12%,62.40%,198.00%,83.30%.
二、吲哚丁酸与萘乙酸混合处理对水栽银皇后根系生长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吲哚丁酸与萘乙酸混合处理对水栽银皇后根系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IBA对烟草幼苗根系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材料 |
1.2 处理设计 |
1.3 测定方法 |
1.3.1 根系指标的测定 |
1.3.2 生理指标的测定 |
1.4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对烟草幼苗根系生理指标的影响 |
2.2 对烟草幼苗根系保护性酶活性及MDA的影响 |
3 小结与讨论 |
(2)IBA和NAA处理对杜鹃水培插条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2.1 培养液及实验设计 |
1.2.2 枝条培养 |
1.2.3 形态指标测定 |
1.2.4 过氧化氢酶 (CAT) 活性 |
1.2.5 实验数据处理 |
2 结果分析 |
2.1 不同质量浓度的IBA和NAA处理对杜鹃插条鲜质量的影响 |
2.2 不同质量浓度IBA和NAA处理对杜鹃插条根生长的影响 |
2.2.1 不同质量浓度IBA和NAA处理对杜鹃插条新增根数的影响 |
2.2.2 不同质量浓度的IBA和NAA处理对杜鹃插条新增根长的影响 |
2.3 不同质量浓度IBA和NAA处理对杜鹃过氧化氢酶 (CAT) 活性的影响 |
3 讨论 |
(3)萘乙酸·吲哚丁酸促进杨树生根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试验处理插穗选择及处理: |
1.2.2 调查时间及方法 |
1.3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萘乙酸·吲哚丁酸对杨树芽死亡率和幼苗成活率的影响 |
2.2 萘乙酸·吲哚丁酸处理对杨树幼苗相关参数的影响 |
2.3 萘乙酸·吲哚丁酸处理对杨树幼苗死亡率的影响 |
2.4 萘乙酸·吲哚丁酸处理对杨树成苗株高和地径的影响 |
2.5 不同浓度萘乙酸·吲哚丁酸处理与杨树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3 结论与讨论 |
(4)NAA和IBA处理对罗汉松插条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供试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2.1 培养液及实验设计 |
1.2.2 枝条培养 |
1.2.3 形态及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
1.2.4 实验数据处理 |
2 结果分析 |
2.1 不同质量浓度的IBA和NAA处理对罗汉松水培插条的株质量、株高、新根数的影响 |
2.1.1 不同质量浓度的IBA和NAA处理对罗汉松插条鲜质量的影响 |
2.1.2 不同质量浓度IBA和NAA处理对罗汉松插条株高的影响 |
2.1.3 不同质量浓度的IBA和NAA处理对罗汉松插条对新增根数的影响 |
2.2 不同质量浓度的IBA和NAA处理对罗汉松水培插条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2.2.1 不同质量浓度的IBA和NAA处理对罗汉松插条叶绿素质量分数的影响 |
2.2.2 不同质量浓度的IBA和NAA处理对罗汉松插条根系活力的影响 |
2.2.3 不同质量浓度的IBA和NAA处理对罗汉松插条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2.2.4 不同质量浓度的IBA和NAA处理对罗汉松插条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
3 讨论 |
3.1 生长调节剂对罗汉松插条生长的影响 |
3.2 生长调节剂对罗汉松插条生理指标的影响 |
3.3 生长调节剂对两种氧化酶的活性影响及与罗汉松插条生根的关系 |
(5)水培对几种观赏植物形态结构和生理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水培植物概况 |
1.1.1 水培及水培植物的概念 |
1.1.2 水培植物的优点 |
1.1.3 适合水培的种类 |
1.2 发展历史及现状 |
1.2.1 国外水培植物的发展历史 |
1.2.2 国内水培植物的发展历史 |
1.3 常见的水培方式 |
1.3.1 深液流技术 |
1.3.2 营养液膜技术 |
1.3.3 雾培技术 |
1.4 水培试验研究进展 |
1.4.1 根系诱导研究 |
1.4.2 水培营养液研究 |
1.4.3 水培植物形态解剖学研究 |
1.4.4 水培植物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
1.5 实验材料及其生物学特征 |
1.5.1 南方红豆杉 |
1.5.2 瓜栗 |
1.5.3 剑叶龙血树 |
1.5.4 鹅掌柴 |
1.5.5 粉掌 |
1.5.6 墨兰 |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根系诱导试验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设计 |
2.1.3 试验处理方法 |
2.1.4 测试项目 |
2.2 营养液筛选试验 |
2.2.1 试验材料 |
2.2.2 营养液配方的配置方法 |
2.2.3 试验处理方法 |
2.2.4 测定项目 |
2.3 水培和土培根系解剖结构比较 |
2.3.1 试验材料处理 |
2.3.2 取样与固定 |
2.3.3 实验方法 |
2.4 水培与土培根系生理生化指标测试 |
2.4.1 净光合速率测定 |
2.4.2 叶绿素含量测定 |
2.4.3 根系活力测定 |
2.4.4 丙二醛含量测定 |
2.4.5 根组织酶活力测定 |
2.5 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激素诱导生根试验结果分析 |
3.2 营养液筛选试验结果分析 |
3.3 根系解剖结构试验结果分析 |
3.3.1 根系外观形态比较 |
3.3.2 根横切面的观察对比 |
3.4 水培与土培条件下植物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
3.4.1 净光合速率测定 |
3.4.2 叶绿素含量测定 |
3.4.3 根系活力测定结果分析 |
3.4.4 丙二醛含量测定 |
3.4.5 水培对根组织酶活力的影响 |
4 讨论 |
4.1 不同浓度生根粉对6种植物生根的影响 |
4.2 不同营养液配方对植物形态指标的影响 |
4.3 水培对植物解剖结构的影响 |
4.4 水培对植物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5 结论 |
5.1 不同浓度生根粉对植物生根的影响 |
5.2 不同营养液配方对植物形态指标的影响 |
5.3 水培对植物根的形态与解剖结构的影响 |
5.4 水培对植物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资助项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生物活性肽促进植物生长的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生物活性肽 |
1.2.1 基本概念 |
1.2.2 分类 |
1.2.3 基本特点 |
1.2.4 生物活性肽的制备 |
1.2.4.1 直接提取法 |
1.2.4.2 蛋白质降解法 |
1.2.4.3 人工合成法 |
1.2.5 生物活性肽的研究进展 |
1.2.6 生物信息学与生物活性肽研究 |
1.3 植物生长物质 |
1.3.1 生长素类 |
1.3.1.1 概述 |
1.3.1.2 生长素生理效应及应用 |
1.3.1.3 生长素作用机制 |
1.3.2 赤霉素类 |
1.3.2.1 概述 |
1.3.2.2 赤霉素生理效应 |
1.3.2.3 赤霉素作用机制 |
1.3.3 细胞分裂素类 |
1.3.3.1 概述 |
1.3.3.2 生理效应及应用 |
1.3.3.3 作用机制 |
1.3.4 脱落酸 |
1.3.4.1 概述 |
1.3.4.2 生理效应及应用 |
1.3.4.3 作用机制 |
1.3.5 乙烯 |
1.3.5.1 概述 |
1.3.5.2 生理效应及应用 |
1.3.5.3 作用机制 |
1.3.6 其他常见植物生长物质 |
1.3.7 植物激素性多肽生长因子 |
1.3.7.1 系统素(systemin) |
1.3.7.2 植物硫化激动素(phytosulfokine,PSK) |
1.3.7.3 S位点富含半胱氨酸蛋白(SCR) |
1.3.7.4 CLAVATA3(CLV3) |
1.4 种子萌发的生理学机制 |
1.4.1 种子萌发与内含物的关系 |
1.4.2 种子萌发与酶的关系 |
1.4.3 种子萌发与激素的关系 |
1.5 本课题研究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 |
1.5.1 研究目的 |
1.5.2 主要研究内容 |
1.5.3 本课题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仪器设备 |
2.2 实验材料及试剂 |
2.2.1 种子来源 |
2.2.2 蔬菜来源 |
2.2.3 主要实验试剂及药品 |
2.2.4 实验所需试剂配制 |
2.2.4.1 胚根细胞形态及内含物的透射电镜观察所需溶液 |
2.2.4.2 种子萌发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测定所需溶液 |
2.3 实验方法 |
2.3.1 生物活性肽对不同种类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
2.3.1.1 选种 |
2.3.1.2 浸种 |
2.3.1.3 种子培养 |
2.3.1.4 计算方法 |
2.3.2 多种植物生长物质对不同种类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
2.3.3 生物活性肽的保鲜效果 |
2.3.3.1 样品处理方法 |
2.3.3.2 失重率 |
2.3.3.3 褐变度 |
2.3.3.4 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 |
2.3.3.5 感官评分 |
2.3.4 胚根细胞形态及内含物的透射电镜观察 |
2.3.5 种子萌发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
2.3.5.1 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 |
2.3.5.2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 |
2.3.5.3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测定 |
2.3.5.4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测定 |
2.3.5.5 激素含量测定 |
2.4 实验流程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3.1 生物活性肽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3.1.1 生物活性肽对水果类种子萌发的影响 |
3.1.1.1 生物活性肽对西瓜种子萌发的影响 |
3.1.1.2 生物活性肽对甜瓜种子萌发的影响 |
3.1.2 生物活性肽对粮食作物类种子萌发的影响 |
3.1.2.1 生物活性肽对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 |
3.1.2.2 生物活性肽对糯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 |
3.1.3 生物活性肽对花卉类种子萌发的影响 |
3.1.3.1 生物活性肽对康乃馨种子萌发的影响 |
3.1.4 生物活性肽对蔬菜类种子萌发的影响 |
3.1.4.1 生物活性肽对空心菜种子萌发的影响 |
3.2 生物活性肽的保鲜效果 |
3.2.1 生物活性肽对上海青失重率影响 |
3.2.2 生物活性肽对上海青褐变度影响 |
3.2.3 生物活性肽对上海青可溶性蛋白含量影响 |
3.2.4 生物活性肽对上海青感官评分影响 |
3.3 生物活性肽促进植物生长机制初探 |
3.3.1 胚根细胞形态及内含物的透射电镜观察 |
3.3.2 种子萌发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
3.3.2.1 可溶性蛋白含量 |
3.3.2.2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 |
3.3.2.3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 |
3.3.2.4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 |
3.3.2.5 激素IAA含量 |
3.3.2.6 激素GA_3含量 |
3.3.2.7 激素ABA含量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吲哚丁酸的抗氧化活性及其对椰子、龙眼抗氧化系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概况 |
1.2 吲哚丁酸 |
1.3 IBA与植株生根 |
1.4 吲哚衍生物的抗氧化活性 |
1.5 植物的抗氧化系统 |
1.5.1 抗氧化酶类的概况 |
1.5.1.1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
1.5.1.2 过氧化氢酶(CAT) |
1.5.1.3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 |
1.5.2 植物中抗氧化剂 |
1.5.2.1 抗坏血酸(VC) |
1.5.2.2 谷胱甘肽(GSH) |
1.6 IBA诱导植物细胞抗氧化系统的研究 |
1.7 关于IBA对植株抗氧化系统影响的研究目的、意义 |
第二章 吲哚丁酸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
2.1 实验仪器与设备 |
2.2 主要试剂 |
2.3 方法 |
2.3.1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
2.3.2 还原能力测定 |
2.3.3 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
2.3.4 清除过氧化氢能力测定 |
2.3.5 Fe~(2+)络合能力的测定 |
2.3.6 数据统计分析 |
2.4 结果与分析 |
2.4.1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 |
2.4.2 还原能力测定 |
2.4.3 测定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
2.4.4 过氧化氢清除活性的测定 |
2.4.5 金属络合能力的测定 |
2.5 讨论 |
第三章 吲哚丁酸对胁迫下拟南芥幼叶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
3.1 材料 |
3.2 方法 |
3.2.1 MDA含量的测定 |
3.2.2 GSH含量的测定 |
3.2.3 粗酶的提取与活性测定 |
3.2.4 SOD活性测定 |
3.2.5 POD活性测定 |
3.2.6 CAT活性测定 |
3.2.7 APX活性测定 |
3.2.8 数据处理方法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IBA对胁迫下拟南芥幼苗的MDA含量的影响 |
3.3.2 IBA对拟南芥幼苗叶片GSH含量的影响 |
3.3.3 IBA两种胁迫因子下拟南芥幼苗保护酶系统的影响 |
3.4 拟南芥叶片的细胞生物学观察 |
3.5 讨论 |
第四章 IBA对于椰子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4.1 材料和方法 |
4.1.1 材料 |
4.1.2 处理 |
4.2 数据处理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IBA对椰子幼苗根部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分析 |
4.3.1.1 IBA对椰子幼苗根部SOD活性的影响 |
4.3.1.2 IBA对椰子幼苗根部POD活性的影响 |
4.3.1.3 IBA对椰子幼苗根部CAT活性的影响 |
4.3.2 IBA对椰子幼苗根部MDA含量的影响 |
4.4. 讨论 |
第五章 IBA处理对胁迫后龙眼体内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
5.1 材料 |
5.2 方法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IBA对龙眼幼苗幼叶GSH含量变化 |
5.3.2 IBA对龙眼幼苗幼叶MDA含量变化 |
5.3.3 IBA对龙眼幼苗幼叶SOD活性变化 |
5.3.4 IBA对龙眼幼苗幼叶CAT活性变化 |
5.3.5 IBA对龙眼幼苗幼叶POD活性变化 |
5.4 讨论 |
第六章 不同胁迫下IBA对龙眼AsA-GSH循环的响应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材料培养 |
6.1.2 主要试剂 |
6.2 H_2O_2含量的测定 |
6.3 APX、MDAR、DHAR、GR活性的测定 |
6.3.1 APX活性测定 |
6.3.2 MDHAR活性的测定 |
6.3.3 DHAR活性的测定 |
6.3.4 GR活性测定 |
6.4 结果与分析 |
6.4.1 胁迫处理下H_2O_2含量的变化 |
6.4.2 不同胁迫因子处理下APX、MDAR、DHAR和GR酶活性变化 |
6.4.3 IBA对胁迫后龙眼幼苗的影响 |
6.4.4 IBA对胁迫后龙眼幼苗H_2O_2含量累积 |
6.4.5 IBA对胁迫后龙眼幼苗APX、MDHAR、DHAR和GR酶活性变化 |
6.5 讨论 |
第七章 吲哚丁酸的电化学的检测 |
7.1 材料与方法 |
7.1.1 仪器与试剂 |
7.1.2 样品处理 |
7.1.3 实验方法 |
7.2 结果与分析 |
7.2.1 IBA的电化学行为 |
7.2.2 缓冲液对峰电流的影响 |
7.2.3 pH对峰电流的影响 |
7.2.4 富集电位对峰电流的影响 |
7.2.5 富集时间对峰电流的影响 |
7.2.6 扫描波形及其参数的影响 |
7.2.7 脉冲振幅对峰电流的影响 |
7.2.8 扫描速度对峰电流的影响 |
7.2.9 搅拌速度对峰电流的影响 |
7.2.10 干扰因素 |
7.3 应用分析 |
7.4 讨论 |
第八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表 |
仪器设备和试剂 |
致谢 |
(8)冬樱花扦插生根处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地概况 |
1.2 试验材料 |
1.2.1 插穗 |
1.2.2 生根促进剂 |
1.3 试验方法 |
1.3.1 扦插基质及插床准备 |
1.3.2 试验设计 |
1.4 试验观测及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质量浓度的不同生根促进剂处理对插穗生根率的影响 |
2.2 同一生根剂不同质量浓度处理对插穗生根率的影响 |
2.2.1 98%的α-萘乙酸处理对插穗生根率的影响 |
2.2.2 根旺 (1%NAA+1%IBA) 对插穗生根率的影响 |
2.2.3 国光生根剂 (20%NAA) 对插穗生根率的影响 |
3 结论与讨论 |
(9)卡特兰水培技术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水培研究综述 |
1.1.1 水培定义 |
1.1.2 水培概况 |
1.1.3 水培花卉的特点 |
1.1.4 我国水培花卉的科研现状 |
1.1.5 水培花卉的发展趋势、前景及存在问题 |
1.2 卡特兰生物学特性及研究现状 |
1.2.1 卡特兰的形态特征 |
1.2.2 卡特兰的生长习性 |
1.2.3 卡特兰的研究现状 |
1.3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究 |
1.3.1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 |
1.3.2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究现状 |
1.4 技术路线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仪器与药品 |
2.2.1 主要仪器 |
2.2.2 主要化学药品 |
2.3 试验地点与基本条件 |
2.4 试验方法 |
2.4.1 水培卡特兰营养液的筛选 |
2.4.2 不同氮素形态和配比对水培卡特兰生长发育的影响 |
2.4.3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卡特兰生长发育的影响 |
2.4.4 主要分析指标及方法 |
2.5 统计与分析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营养液配方和浓度对水培卡特兰生长状况的影响 |
3.1.1 不同营养液配方和浓度对卡特兰形态指标的影响 |
3.1.2 不同营养液配方和浓度对卡特兰生物量的影响 |
3.1.3 不同营养液配方和浓度对卡特兰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3.1.4 不同营养液配方和浓度对卡特兰植株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3.1.5 不同营养液配方和浓度对卡特兰植株叶片中全氮、磷、钾含量的影响 |
3.2 不同氮素形态和配比对水培卡特兰生长发育的影响 |
3.2.1 不同氮素形态和配比对水培卡特兰叶片数的影响 |
3.2.2 不同氮素形态和配比对水培卡特兰假鳞茎数的影响 |
3.2.3 不同氮素形态和配比对水培卡特兰根体积的影响 |
3.2.4 不同氮素形态和配比对卡特兰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3.2.5 不同氮素形态和配比对卡特兰根系中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3.2.6 不同氮素形态和配比对水培卡特兰全氮、磷、钾浓度的影响 |
3.3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卡特兰生长的影响 |
3.3.1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卡特兰株高的影响 |
3.3.2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卡特兰叶面积增量的影响 |
3.3.3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卡特兰初芽期和新芽数的影响 |
3.3.4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卡特兰新芽长度的影响 |
3.3.5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卡特兰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4 讨论 |
4.1 不同营养液配方和浓度对水培卡特兰生长状况的影响 |
4.2 不同氮素形态和配比对水培卡特兰生长发育的影响 |
4.3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卡特兰生长的影响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简介 |
致谢 |
(10)云南松苗期生长对激素浸种的响应(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地自然概况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研究方法 |
2.2.1 试验设计 |
2.2.2 田间排列与布设 |
2.3 数据获取与统计分析 |
2.3.1 生长量测定 |
2.3.2 生物量测定 |
2.3.3 效应方程的建立 |
2.3.4 数据处理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激素效应趋势 |
3.2 激素效应规律 |
3.2.1 单因子效应规律 |
3.2.2 交互效应规律 |
3.2.3 全因子模拟试验结果 |
3.3 激素最佳用量及最佳配比线 |
4 讨 论 |
四、吲哚丁酸与萘乙酸混合处理对水栽银皇后根系生长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IBA对烟草幼苗根系的影响[J]. 朱振国,谭效磊,张渐隆,杨举田,宗浩,张素杰,张丽,侯欣. 浙江农业科学, 2019(04)
- [2]IBA和NAA处理对杜鹃水培插条生长的影响[J]. 陈锡娟,汤绍虎,周启贵.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6)
- [3]萘乙酸·吲哚丁酸促进杨树生根试验[J]. 贾新社,袁文丽. 江苏农业科学, 2017(04)
- [4]NAA和IBA处理对罗汉松插条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J]. 周启贵,陈锡娟,汤春雁,樊春艳.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2)
- [5]水培对几种观赏植物形态结构和生理指标的影响[D]. 唐瑜. 安徽农业大学, 2016(06)
- [6]生物活性肽促进植物生长的活性研究[D]. 燕妍. 福州大学, 2015(07)
- [7]吲哚丁酸的抗氧化活性及其对椰子、龙眼抗氧化系统的影响[D]. 沈雁. 海南大学, 2014(07)
- [8]冬樱花扦插生根处理研究[J]. 杨明艳,李兴明,杨发军,柴正群,林蓉,邓大华. 热带农业科学, 2011(12)
- [9]卡特兰水培技术试验研究[D]. 陈曦. 河北农业大学, 2011(08)
- [10]云南松苗期生长对激素浸种的响应[J]. 李允菲,张跃敏,刘代亿,赵敏冲,许玉兰.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