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颌及下颌横断吁片在埋伏牙定位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郭秋爽[1](2018)在《两种术式暴露埋伏前牙对其牙周情况影响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系统分析两种术式(开放式及闭合式开窗)对埋伏前牙牙周情况的影响,为埋伏前牙的治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VIP、Wanfang、CNKI、CBMWeb数据库,收集关于开放式及闭合式开窗的相关研究。通过Google搜索引擎查找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查漏,并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牙周结局指标以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个研究,3个随机对照试验(RCT),6个临床对照试验(CCT)。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开放组与闭合组比较(1)牙周袋深度的变化(7个研究):[MD=-0.01,95%CI(-0.16,0.13),P=0.84],变化无统计学差异;(2)骨支持量的变化(3个研究):[MD=1.47,95%CI(-0.77,3.71),P=0.2],变化无统计学差异;(3)牙龈情况:出血指数的变化(2个研究):[MD=0.12,95%CI(-0.19,0.43),P=0.44);牙龈指数的变化(3个研究):[MD=0.19,95%CI(0.02,0.36),P=0.03],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4)附着龈宽度的变化(2个研究):按照原始数据以近中、远中、唇侧分亚组进行分析:(1)近中位点[MD=-0.26,95%CI(-2.67,2.16),P=0.84];(2)唇侧位点[MD=-0.14,95%CI(-2.58,2.31),P=0.91];(3)远中位点:[MD=-0.24,95%CI(-1.35,0.88),P=0.68]变化无统计学差异;(5)角化龈宽度的变化(2个研究):按照原始数据以远中颊侧位点、颊侧正中位点、近中颊侧位点分亚组进行分析:(1)远中颊侧位点:[MD=0.43,95%CI(-0.17,1.04),P=0.16];(2)颊侧正中位点:[MD=0.67,95%CI(-0.05,1.38),P=0.07];(3)近中颊侧位点:[MD=0.34,95%CI(-0.31,0.98),P=0.31],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开放式导萌及闭合式开窗对埋伏前牙的牙周情况影响无统计学差异。临床上可参照埋伏前牙的位置,医生个人习惯等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刘晓华,王恩博[2](2018)在《儿童埋伏多生牙拔除术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影像学定位的应用进展》文中认为儿童埋伏多生牙影响正常恒牙的萌出,常导致错畸形,并可伴发囊肿等破坏性病损,临床中多需尽早拔除。在拔除术中,埋伏多生牙的准确定位至关重要,在精确的定位引导下可以正确地制定手术方案,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减少牙槽外科的手术创伤。近十几年来,在口腔牙槽外科诊疗中,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可以说是最先进、精准的影像学技术。目前,CBCT是理想的判定埋伏牙位置的技术手段,其提供的三维图像可在不同的轴向观察埋伏牙及其与邻牙的关系,并判断埋伏牙唇腭侧骨板的距离。当前,CBCT在口腔诊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发挥了其独特的优势。本文就CBCT在儿童埋伏多生牙定位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张少溥[3](2018)在《手术暴露联合正畸牵引倒置中切牙对其牙根发育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利用口腔锥形束CT(CBCT)了解替牙期上颌埋伏阻生倒置中切牙的发育情况,通过治疗前后的影像观察,分析埋伏阻生倒置中切牙牵引治疗前后的牙根发育,对照正常同名牙的牙根进行治疗效果评价,分析治疗的效果和意义。材料方法选取14名811岁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患者进行外科手术暴露,采用直丝弓矫正器开辟间隙,并对患牙进行正畸牵引治疗,利用CBCT测量治疗前后的牙根长度、根管壁厚度,并观察牙根弯曲程度,比较阻生牙牵引前后、阻生牙与对照同名牙牙根发育的差异。结果经外科暴露手术和正畸牵引联合治疗后,14颗阻生牙均达到牵引成功的标准,上颌埋伏阻生的中切牙牙根继续发育,没有出现根尖吸收和停止发育的情况。1、牙根长度的变化:牙齿治疗前埋伏牙牙根长度(9.36±1.86)mm,对照同名牙牙根长度(12.64±0.78)mm,两组比较p<0.05;牙齿经过外科暴露和正畸牵引联合治疗后埋伏牙牙根长度(11.69±1.16)mm,对照同名牙牙根长度(13.06±0.74)mm,两组比较p<0.05;经过联合治疗埋伏阻生的上颌中切牙牙根长度增加了(2.33±1.28)mm,p<0.05。2、根管壁厚度的变化:牙齿治疗前埋伏牙根管壁厚度(2.06±0.12)mm,对照同名牙根管壁厚度(2.12±0.15)mm,两者比较p>0.05;牙齿经过外科暴露和正畸牵引联合治疗后埋伏牙根管壁厚度(2.29±0.19)mm,对照同名牙根管壁厚度(2.35±0.18)mm,两组比较p>0.05。3、上颌埋伏阻生中切牙在治疗前牙根长度不及对照的同名牙,在经过外科暴露手术联合正畸牵引矫治治疗后埋伏牙的牙根长度较治疗前增加,冠根比也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治疗结束后对比研究埋伏牙和对照同名牙的牙根长度,埋伏牙的牙根长度仍短于对照的同名牙。在治疗结束后两组的根管壁厚度均有所增加,但在治疗前两组的根管壁厚度没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结束后对比两者其根管壁厚度的差异仍没有统计学差异。替牙期牵引治疗可能无法改变原有的牙根弯曲,牵引后牙齿原有的弯曲没有消失,而新发育的牙根在牵引过程中形成新的弯曲。结论替牙期患者的上颌埋伏阻生倒置中切牙经外科暴露联合正畸牵引矫治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牙根可继续发育,有积极的治疗意义。
何攀龙[4](2017)在《基于CBCT对维吾尔族成人上颌前牙区牙槽骨形态的测量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锥形束CT测量新疆维吾尔族成年人上颌前牙唇侧牙槽骨厚度,深入了解维吾尔族成年人上颌前牙区牙槽骨解剖形态,为该区域种植术前评估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2013年8月至2016年6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维吾尔族成年人中,选取85名患者的CBCT资料,其中男性40名,女性45名,平均年龄(24.3±3.5)岁。共计选取510颗上颌前牙。纳入标准:上颌前牙无明显拥挤;上颌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上颌前牙无缺失;上颌前牙无修复体、充填体;牙周组织健康;无正畸治疗史;上颌骨无明显骨折及骨缺损;无影响骨代谢的全身疾病。在位于唇腭侧正中牙槽骨嵴顶下方2 mm、根中部、根尖部分别做垂直于受测矢状面直线,测量受测牙的唇腭侧牙槽骨的厚度,并对上颌前牙牙根与牙槽骨的矢状向位置关系进行定性分析。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结果数据进行分析。对锥形束CT测量重复性检验牙槽骨厚度的总体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检验水准为双侧α=0.05。结果:88.6%(452/510)的上颌前牙牙根矢状向位置为一类,牙根在近唇侧骨皮质;3.3%(17/510)的上颌前牙牙根矢状向位置为二类,在近腭侧骨皮质;8.0%(41/510)的牙根矢状向位置为四类,2/3以上的牙根同时接触唇腭侧骨皮质;上颌前牙唇侧正中骨嵴顶下方2 mm和根中部位点仅有1.1%(11/1020)的牙槽骨厚度>2mm。上前牙唇腭侧正中三个不同位置牙槽骨的厚度:上前牙唇腭侧牙槽骨嵴顶下方2 mm、根中部、根尖部平均厚度。上颌前牙唇侧垂直于牙根长轴方向上的牙槽骨厚度依次为:根尖部>牙槽骨嵴顶下方2 mm>根中部。上颌前牙腭侧垂直于牙根长轴方向上的牙槽骨厚度依次为:根尖部>根中部>牙槽骨嵴顶下方2 mm。结论:新疆维吾尔族成人上颌前牙牙根位置绝大多数偏向唇侧,唇腭侧牙槽骨壁厚度存在差异,唇侧牙槽骨壁较薄。
程诚[5](2016)在《锥形束CT结合冲击式气动手机在微创拔除上颌前部埋伏牙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上颌前部埋伏牙包括埋伏多生牙与埋伏尖牙,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如不尽早处理往往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对埋伏牙的准确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基础和关键,若判断有误、手术路径不准确则会增加创伤和并发症。而术中所采用的拔牙器械和方法,则直接决定了手术时间、患者的主观感受以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随着口腔影像诊断技术和微创拔牙理念的进一步发展,对于上颌前部埋伏牙的定位及拔除也较过去发生了很大改变。目前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因其特有的优势成为埋伏牙定位的金标准。而45°仰角冲击式气动手机作为最主要的微创拔牙器械,在临床上得到了进一步的普及。本文主要探讨CBCT与冲击式气动手机相结合在微创拔除上颌前部埋伏牙中的优势。第一部分探讨CBCT在定位上颌前部埋伏牙中的优势。第二部分探讨使用冲击式气动手机微创拔除上颌前部埋伏牙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5年9月期间就诊于安徽省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需要拔除上颌前部埋伏牙的患者共30例,术前分别拍摄全景片与CBCT,以CBCT的影像信息设计手术方案,术中采用冲击式气动手机微创拔除患牙,对全景片与CBCT两种定位方法进行比较,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术后患者主观感受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与全景片比较,CBCT能准确显示上颌埋伏牙的位置、方向、与邻牙的关系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微创拔牙手术时间为10-35min,平均为16min,较传统方法的时间有所减少。患者手术中主观感觉较好,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有6.7%。结论1.相较于传统的影像学方法,CBCT可以更准确直观的定位上颌前部埋伏牙,并指导手术方案的设计。2.在上颌前部埋伏牙拔除术中,将CBCT的术前定位与冲击式气动手机的术中操作相结合,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宋海博[6](2016)在《青少年牙列拥挤伴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的正畸治疗》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青少年上下颌牙列重度拥挤伴上颌双侧尖牙埋伏阻生错牙合畸形的拔牙矫治临床疗效。方法:病例来源于2014年2月大连博士口腔门诊的青少年患者一名,女性,11岁6个月,生长发育期,安氏I类,骨性一类,高角。正面观,上中下面高基本协调,左右面部对称,上下颌骨中线与面中线一致。侧面观,直面型,上下唇略前突。双侧磨牙关系为中性,13、23埋伏阻生,12与14之间3.5mm间隙,下前牙唇倾,21、31形成对刃牙合,33、22反牙合;上、下牙列均为重度拥挤;spee曲线左右侧均为2mm;下颌牙弓中线左偏1mm。根据本病例检查结果,采取拔除14、24、34、44的拔牙矫治模式。应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在双侧尖牙未萌出前维持侧切牙与第一前磨牙之间的间隙,用横腭杆防止磨牙伸长。13自然萌出,23外科开窗术导萌,正畸牵引阻生尖牙至正常牙列。排齐整平牙列,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精细调整后拆除全口固定矫治器,上下颌均戴用Hawley保持器。治疗结束后通过影像学检查资料对比评价前后软硬组织变化。结果:矫治总疗程为19个月。拔牙矫治为上颌双侧尖牙萌出和解除牙列拥挤提供了足够的间隙,上颌双侧尖牙排入牙列,拔牙间隙关闭,上下颌牙列排齐整平;双侧磨牙、尖牙均为中性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全口牙列牙合关系稳定;上颌中线对正,下颌中线左偏1mm。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对比:(1)双侧髁突位置良好,无明显改变。患者上颌尖牙及邻近牙齿附近骨质正常,牙根没有明显吸收。SNA、SNB均增大1°,ANB角无改变,仍为骨性Ⅰ类。FMA减小0.2°,说明垂直向控制良好,下颌平面发生前上方向的旋转。ANS﹣Ptm增加3mm,Co﹣Po增加2mm,Wits值增加1mm,上下颌长度均有所增加且关系更加协调。(2)上颌双侧的阻生尖牙牵引入牙列,其牙位、牙轴均已达到正常范围。U1﹣SN°增加2°、U1﹣NA°增加4°、U1﹣NA减小1.5mm,L1﹣NB°减少4°、L1﹣NB距减小2mm,上下前牙牙轴均有调整;(3)上颌双侧尖牙龈缘形态良好,牙周附着组织健康;Z角由63°增大到65°,ULEP为1.5,减少了0.5,LLEP为1.0,减少了1.5,表明软组织侧貌以及上下唇突度关系更加协调自然。结论:对于上下颌牙列重度拥挤病例,减数四颗第一前磨牙能有效解除牙列拥挤,不会引起上下颌总体上大的变动,相对比较容易获得稳定的牙尖交错咬合关系;对于高角病例,横腭杆可以很好地控制垂直向,防止下颌平面进一步顺时针旋转;青少年上颌尖牙阻生患者,治疗方案应该以保留治疗为主,根据检查结果判断其能自然萌出时需开拓间隙首选助萌法,有萌出障碍时采用外科﹣正畸联合治疗,往往能收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王秉乐,樊永杰[7](2015)在《埋伏牙诊断中传统影像学与CBCT的应用对比分析》文中指出埋伏牙的诊断和治疗是口腔医生需处理的难题之一。对埋伏牙治疗前需有影像学分析辅助,诊断埋伏牙的形态、位置,埋伏牙与邻牙及周围组织的位置关系等,以制定治疗计划。锥体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项医学影像技术,本文就应用传统影像学与CBCT诊断埋伏牙进行对比分析。
蒋蕾,张来健,李向新,马跃翠,徐伟,徐宏志[8](2014)在《锥形束CT检查在颌骨埋伏牙定位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锥形束CT检查在颌骨内埋伏牙定位中的应用。方法对55例埋伏牙患者行锥形束CT检查,通过数据处理获得任意平面图像、曲面断层图像及牙体表面三维立体图像,从而获得埋伏牙的准确定位。结果 55例87颗埋伏牙通过锥形束CT多种重建技术的组合应用,均得以清晰显示埋伏牙的位置、形态、大小、萌出方向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且定位情况与术中埋伏牙实际位置情况一致,诊断准确率100%。术后创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邻牙压根和根尖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锥形束CT检查可提供埋伏牙位置的准确数据,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客观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杨亦兵[9](2013)在《正畸联合外科采用非常规拔牙方法治疗上颌唇侧埋伏尖牙》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临床中上颌唇侧埋伏阻生尖牙的病例采取非常规拔牙方法,应用外科开窗与正畸固定矫治联合治疗的效果。材料和方法:选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门诊2010年8月就诊的上颌尖牙双侧、唇侧埋伏阻生患者1例,女,14周岁零3个月。颌骨发育正常;前牙深覆牙合、深覆盖Ⅰ°;双侧磨牙为中性关系;14、44反牙合;上颌中线相对面中线左偏约0.5mm,下颌中线相对面中线无偏斜;上牙弓拥挤13mm,下牙弓拥挤8.5mm;Spee曲线深4mm;上颌双侧乳尖牙滞留。通过对患者模型分析,曲面断层分析、投影测量分析以及螺旋CT三维重建分析诊断为:上颌双侧尖牙唇侧埋伏阻生。制定外科手术开窗联合正畸牵引导萌的治疗方案,拔除上颌双侧滞留乳尖牙、右侧上颌侧切牙、左侧上颌第一双尖牙以及下颌两侧第一双尖牙。正畸治疗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排齐整平牙列,关闭上、下颌牙弓中多余间隙,调整上前牙牙轴、保持下前牙牙轴基本不变,恢复正常的覆牙合、覆盖,精细调整中线关系,建立稳定的咬合关系。在治疗前后一周内拍摄头颅侧位片,选取北大、Downs、Steiner、Wylie、等分析法中有代表性项目,测量上、下颌骨以及上、下前牙牙轴唇倾度以及侧面软组织的变化情况;拍摄X线曲面断层片观察13、23牙冠移动位置的变化以及牙根情况。结果:矫治疗程25个月,矫治结束后,对该患者治疗前、后进行比较:上颌双侧尖牙均被移动到既定的正常位置。减数拔牙为13、23排入牙列提供了足够的间隙,同时充分排齐、整平上下牙列;在保持了磨牙中性关系以及侧貌基本不变的前提下改善了上前牙的唇倾度及调整了上、下颌中线关系。由于患者口腔卫生不佳,13、23唇侧牙龈轻度红肿,经牙周基础治疗后好转,牙龈炎症得到控制,上颌双侧尖牙及邻牙牙根未见明显吸收,牙周组织健康。对比治疗前、后变化,其中SNA未变,SNB增加0.5°,ANB减小0.5°,NP-FH增加3°以及FMA减小2°,说明下颌骨发生了向前、向上的逆时针旋转。侧貌并无较大改变,矫治后患者和家长对治疗效果比较满意。结论:对于上颌唇侧低位阻生尖牙的病例,当邻牙受到压迫导致牙根病变甚至吸收的情况时,可采取非常规减数拔牙的方法再行外科与正畸联合治疗,既保留了正常的尖牙,又降低了治疗风险,缩短了治疗时间。
唐慧[10](2013)在《上颌阻生尖牙的正畸治疗》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在临床中正畸导萌治疗上颌埋伏阻生尖牙的方法,研究上颌尖牙阻生的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例左上尖牙阻生的AngleⅢ类亚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女性,年龄20岁,汉族;骨性Ⅲ类,下颌骨发育过度,上颌骨正常;左侧上颌尖牙唇向高位阻生,左右侧上颌侧切牙及左上第一前磨牙反牙合,腭向错位;右侧磨牙近中尖对尖关系,左侧磨牙中性关系,上牙弓拥挤12.4mm,下牙弓拥挤4.7mm,前牙浅覆牙合浅覆盖,伴有上颌中线左偏2mm。上颌阻生尖牙的位置、阻生牙与周围软硬组织健康状况及适合使用的方法可根据上颌阻生尖牙的牙根发育情况、临床检查和医学影像学检查得知。采用固定矫治拔除四颗第一前磨牙解除拥挤并用改良型Nance弓,利用上颌前腭部塑料基托、牙槽嵴以及硬腭黏膜作为支抗,牵引23阻生牙至正常牙列。以弹力橡皮链每月1mm左右的速度轻力牵引,施力为60g左右。同时采用德国BioQuick3.0金属自锁托槽,利用低摩擦自锁矫治技术排齐牙列,整平牙弓。在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测量上下颌骨及上下前牙的唇倾度及侧面貌软组织的变化情况;拍摄X线曲面断层片观察23牙冠移动位置的变化及牙根吸收情况。结果:矫治疗程共20个月,改良型Nance弓有效的牵引了23移动到正常位置,并减少了磨牙支抗的丧失。拔牙矫治获得了足够的间隙来排齐上下牙列,纠正了中线及右侧Ⅲ类磨牙关系,改善了侧面貌。自锁矫治器有效的缩短了患者排齐整平牙列过程所需要的时间。患者对矫治效果满意。(1)该患者为成人,但矫治中Ⅲ类皮圈牵引及拔牙治疗使前牙唇倾度的变化使下颌骨向后下旋转,矫治结果显示SNB角减小及ANB角明显增大,低角及Ⅲ类面型得到改善。(2)拔牙矫治为23移动入列提供了足够的间隙,且改善了上前牙的唇倾度及调整了磨牙咬合关系。(3)矫治后23排入正常牙列,牙冠移动到牙槽骨中正常位置,与对侧正常萌出尖牙无差异,牙髓、牙龈、牙周健康,牙根没有明显吸收。(4)矫治过程中牵引23入列后,由于患者口腔卫生不佳,23唇侧牙龈轻度红肿,经牙周治疗后好转,牙龈炎症得到控制,牙龈形态正常。(5)患者整个矫治疗程20个月,自锁矫治技术相对缩短了埋伏牙治疗的疗程。结论:该病例通过改良型Nance弓作为支抗,成功牵引23入列,防止了左侧后牙前移占据拔牙间隙,减少了支抗丧失;通过拔除四颗第一前磨牙掩饰性治疗较好地改善了侧面貌,调整了磨牙关系及前牙唇倾度,解除了拥挤;自锁矫治技术成功缩短了患者排齐牙列所需时间,节省了患者的时间成本,使患者矫治过程中更为舒适,是一种有效的正畸治疗埋伏阻生牙的方法。
二、上颌及下颌横断吁片在埋伏牙定位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上颌及下颌横断吁片在埋伏牙定位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两种术式暴露埋伏前牙对其牙周情况影响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与分析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埋伏前牙诊断方式及早期诊断意义的研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儿童埋伏多生牙拔除术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影像学定位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儿童多生牙的临床表现 |
2???多生牙埋伏位置的分型 |
3???埋伏多生牙拔除术的手术入路 |
4???多生牙的影像学定位 |
4.1???传统的影像学定位 |
4.2 CBCT的影像学定位 |
5 CBCT定位效果的临床评价 |
6??小结 |
(3)手术暴露联合正畸牵引倒置中切牙对其牙根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及中英文对照索引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实验结果 |
3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上颌埋伏中切牙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典型病例 |
个人简历 |
致谢 |
(4)基于CBCT对维吾尔族成人上颌前牙区牙槽骨形态的测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方法 |
3.质量控制 |
4.统计方法 |
5.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5)锥形束CT结合冲击式气动手机在微创拔除上颌前部埋伏牙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上颌前部埋伏牙介绍 |
2 微创拔牙技术 |
3 上颌前部埋伏牙拔除术的并发症 |
4 影像技术发展 |
第一部分 CBCT在定位上颌前部埋伏牙中的优势 |
1 资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典型病例 |
5 讨论 |
第二部分 冲击式气动手机在微创拔除上颌前部埋伏牙中的应用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典型病例 |
4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个人简历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6)青少年牙列拥挤伴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的正畸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一.病例来源 |
二.病例基本情况和临床检查 |
1.病例基本情况 |
2.临床检查 |
3.模型测量(见图 3) |
4.影像学检查 |
三.临床诊断 |
四.本病例具体问题 |
五.治疗目标 |
六.治疗方案 |
七.治疗使用材料 |
八.主要过程 |
治疗结果 |
1.矫治结果 |
2.影像学检查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埋伏牙诊断中传统影像学与CBCT的应用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传统影像学及锥体束CT的特点 |
2 传统影像学及CBCT在埋伏牙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
2.1 埋伏牙形态结构的观察 |
2.2 埋伏牙的定位 |
2.3 对邻近牙齿和周围组织结构情况的判断 |
(9)正畸联合外科采用非常规拔牙方法治疗上颌唇侧埋伏尖牙(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1. 病例来源 |
2. 临床资料 |
2.1 病例基本情况 |
2.2 临床检查 |
2.3 模型分析 |
2.4 影像学检查 |
3. 投影测量结果分析诊断 |
4. 诊断 |
5. 鉴别诊断 |
6. 问题列表 |
7. 治疗目标 |
8. 治疗计划 |
9. 治疗过程中运用的材料 |
10. 治疗过程 |
结果 |
1. 矫治结果 |
2. X 线投影影测量结果 |
讨论 |
1. 发病机制 |
2. 临床定位与诊断 |
3. 治疗原则 |
4. 外科手术选择 |
5. 正畸牵引导萌治疗 |
6. 并发症及治疗效果评估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符号说明 |
致谢 |
(10)上颌阻生尖牙的正畸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1. 病例来源 |
2. 临床资料 |
2.1 病例基本情况 |
2.2 临床检查 |
2.3 模型分析 |
2.4 影像学检查 |
2.5 诊断结果 |
3. 鉴别诊断 |
3.1 牙性Ⅲ类、骨性Ⅲ类错牙合的鉴别诊断 |
3.2 功能性、骨性Ⅲ类错牙合的鉴别诊断 |
3.3 骨性Ⅰ类、骨性Ⅲ类的鉴别诊断 |
4. 问题列表 |
5. 治疗目标 |
6. 治疗计划 |
6.1 治疗前准备 |
6.2 治疗方案 |
7. 治疗过程中运用的主要材料 |
8. 治疗过程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上颌及下颌横断吁片在埋伏牙定位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两种术式暴露埋伏前牙对其牙周情况影响的Meta分析[D]. 郭秋爽. 遵义医学院, 2018(01)
- [2]儿童埋伏多生牙拔除术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影像学定位的应用进展[J]. 刘晓华,王恩博.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8(03)
- [3]手术暴露联合正畸牵引倒置中切牙对其牙根发育的影响[D]. 张少溥. 郑州大学, 2018(12)
- [4]基于CBCT对维吾尔族成人上颌前牙区牙槽骨形态的测量分析[D]. 何攀龙. 新疆医科大学, 2017(08)
- [5]锥形束CT结合冲击式气动手机在微创拔除上颌前部埋伏牙中的应用[D]. 程诚. 安徽医科大学, 2016(10)
- [6]青少年牙列拥挤伴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的正畸治疗[D]. 宋海博. 大连医科大学, 2016(06)
- [7]埋伏牙诊断中传统影像学与CBCT的应用对比分析[J]. 王秉乐,樊永杰.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5(05)
- [8]锥形束CT检查在颌骨埋伏牙定位中的应用[J]. 蒋蕾,张来健,李向新,马跃翠,徐伟,徐宏志. 浙江医学, 2014(19)
- [9]正畸联合外科采用非常规拔牙方法治疗上颌唇侧埋伏尖牙[D]. 杨亦兵. 大连医科大学, 2013(05)
- [10]上颌阻生尖牙的正畸治疗[D]. 唐慧. 大连医科大学, 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