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晚熟沙梨品种——万秀

极晚熟沙梨品种——万秀

一、极晚熟砂梨品种——晚秀(论文文献综述)

郑妮[1](2021)在《‘红美人’柑橘杂交后代群体果实主要性状的遗传分析及早熟优株的筛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柑橘育种的根本任务是选育优良新品种,杂交育种可以定向培育出亲本性状互补或超亲遗传的优良品种。柑橘杂交育种始终把果实品质作为第一育种目标,优良的果实品质应同时具备好吃、好看、方便等特点,成熟期也是杂交育种的极为重要的育种目标,尤其是早熟品种的选育。本试验以中熟品种‘红美人’为母本,分别和早熟父本‘金秋砂糖橘’杂交的308株F1代、和中熟父本‘城固冰糖橘’杂交的88株F1代、和晚熟父本‘春见’杂交的202株F1代为试验材料,2018年至2020年连续三年观测这三个杂交组合的果实主要性状。以正态分布图体现杂交后代果实主要性状分布变异情况,分析其遗传规律,联用多种评价方法对各杂交组合的早熟后代进行综合评价并排名。旨在探明以‘红美人’为母本的三个组合杂交后代果实性状遗传规律,筛选出早熟优异株系或杂交亲本材料。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杂交后代果实主要性状分布情况在所有杂交后代的10个数量性状中,单果质量、果皮厚度、可滴定酸、固酸比和种子数这5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在0.30以上,后代出现了较大的性状分离。三个杂交组合杂交后代成熟期均分离了早熟、中熟、晚熟三种成熟期的后代,整体成熟期呈趋中亲特点。‘红美人’ב金秋砂糖橘’的杂交后代主要为早熟单株(146~190 d),占比53.25%;‘红美人’ב城固冰糖橘’的杂交后代成熟期主要为中熟单株(191~250 d),占61.36%;‘红美人’ב春见’的杂交后代中熟单株占68.81%。三个杂交组合的杂交后代果实单果质量、纵径、横径及果形指数呈连续变异,属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特征。单果质量性状相较果实纵横径和果形指数的变异系数为最大,范围为0.39~0.51,其中‘红美人’ב春见’F1代单果质量、果实纵横径、果形指数的变异系数均为最大。‘红美人’ב金秋砂糖橘’的杂交后代主要为中等和小果型,果形主要为高扁圆形;‘红美人’ב城固冰糖橘’的杂交后代主要为中等果型,果形主要为高扁圆形和圆形或近圆形。‘红美人’ב春见’组合的杂交后代主要为大至极大果型,果形主要为圆形或近圆形和椭圆形。‘红美人’ב金秋砂糖橘’杂交后代黄色:橙黄色:橙红色:深红色=10:63:29:1;‘红美人’ב城固冰糖橘’杂交后代黄色:橙黄色:橙红色=1:16:12;‘红美人’ב春见’杂交后代黄色:橙黄色:橙红色:深红色=4:62:35:1,三个杂交组合均以橙黄色后代占据大多数。三个杂交组合F1代主要为中等果皮厚度。三个杂交组合TSS多在12%以下,高于12%的后代有一部分但较少;TA多分布在0.41~0.80%;TSS/TA多呈两峰或三峰分布,18.01~30.00分布相对较多。三个组合杂交后代的果肉风味变异非常广泛,从酸、偏酸、酸甜、偏甜、甜均有分布,‘红美人’ב金秋砂糖橘’和‘红美人’ב城固冰糖橘’组合杂交后代主要为酸和偏酸风味,酸甜风味略次之;‘红美人’ב春见’组合主要为酸甜风味,酸和偏酸风味略次之。各组合后代以较化渣占绝大部分,不化渣次之,极化渣的最少。‘红美人’ב金秋砂糖橘’F1代无核株系占17.86%,少核株系占33.77%,中等数量株系占28.57%,多核株系占19.81%。‘红美人’ב城固冰糖橘’F1代无核株系占6.82%,少核株系占18.18%,中等数量株系占43.18%,多核株系占31.82%。‘红美人’ב春见’F1代无核株系占26.73%,少核株系占37.62%,中等数量株系占22.77%,多核株系占12.87%。2杂交后代果实主要性状遗传三个杂交组合成熟天数F1均值均接近中亲值,且成熟天数时间段为中熟,说明大多杂交后代的成熟期呈趋中趋势,各组合的遗传力均在0.80以上,受基因的加性效应影响较大。三个组合后代的低于低亲率高于其超高亲率,成熟天数小于低亲的比例较多,更偏向于成熟期早的亲本遗传。要想得到更多比例的早熟后代,双亲之一要为早熟株系或者选择两亲本成熟期相差较大的组合杂交。各组合果实单果质量、果实纵横径F1均值都小于中亲值,且其低于低亲率较高,有减小趋势。同样,杂交后代的TSS、TA、TSS/TA也有显着的劣变趋势,以‘金秋砂糖橘’和‘城固冰糖橘’为父本的两组合TSS、TSS/TA含量平均值小于中亲值,低于低亲率也远高于其超高亲率,TA含量平均值高于中亲值,超高亲率较高。以‘春见’为父本的组合的TSS含量平均值小于中亲值,TA、TSS/TA接近中亲值。相应的,杂交后代整体风味和化渣性也弱于双亲,各组合F1评分均值都小于中亲值,且低于低亲率较高。各组合F1代果皮颜色评分接近中亲值,三个杂交组合均以橙黄色后代占据大多数,更偏母本遗传,想要培育果皮红色的品种最好选择红色品种作为母本。三个组合果皮颜色评分遗传力较低,为0.28~0.34,说明果皮颜色受基因的加性效应影响较少,可能受基因的显性和上位效应的影响较大。三个杂交后代种子数F1均值皆大于中亲值,超高亲率远高于其低于低亲率,种子数有增多的趋势。种子数性状更偏向于父本遗传,要想选育更多数量的无核建议选择无核的双亲进行杂交,尤其是父本的无核性更为重要。3早熟优株的筛选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将果实性状简化为4个核心评价指标,联用层次分析法和优劣解距离法计算三个组合早熟杂交后代的综合得分,选取各组合前两名的株系作为优株,最终筛选出中10-4-5、南12-6-12、南29-1-4、南29-1-2、1中20-7-5和2中21-4-8共6个优株,综合品质优良与实际观测结果相符。

陈学森,王楠,张宗营,冯守千,陈晓流,毛志泉[2](2019)在《仁果类果树资源育种研究进展Ⅰ:我国梨种质资源、品质发育及遗传育种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梨是我国落叶果树的第二大树种。近几年来,在梨种质资源评价挖掘、性状遗传发育机理以及特色多样化品种培育等方面取得了诸多重要进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中国原产的东方梨有13个种,其中基本种只有中国豆梨、台湾豆梨、川梨、砂梨和秋子梨等5个种,而白梨、麻梨和褐梨等3个种系杂种起源,不属于基本种;(2)我国优质早熟梨新品种选育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就斐然,早、中、晚熟梨的比例已由1994年的7∶23∶70调整到2006年的20∶28∶52,近10年育成的早熟品种比例接近50%;(3)新疆库尔勒香梨优质、耐贮的特性遗传能力很强,是梨品质育种不可或缺的珍贵种质,而复杂的遗传背景和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是亲本选择进行梨品质育种的关键;(4)优质耐贮极晚熟梨品种的选育与推广,是满足优质大梨市场周年供应、提振消费者消费信心、撬动我国梨产业高效发展的关键。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今后应在如下两个研究领域下功夫,一是进一步加强优质耐贮极晚熟梨新品种的选育,构建以优质耐贮极晚熟梨新品种为主,优质早、中晚熟品种配套的品种结构,以满足市场的多样化及周年供应需求;二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从转录、翻译及修饰等多个层面进一步探讨品质性状发育机理,为梨品质育种提供理论支撑。

罗正德[3](2017)在《六个大果型极晚熟梨品种特性及栽培关键技术》文中研究指明发展极晚熟梨品种可以增加果农的收入,丰富水果市场,调剂果品周年供应,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但是,极晚熟梨的果实发育期长,无疑增加了管理难度。在引种栽培时,务必要结合品种特性、立地条件、气候和果农的管理水平,采取良种良策。1六个大果型极晚熟梨品种特性1.1临清贡梨1992年临清市农业技术人员在果树资源普查中发现一株特大果梨树,1993年开始采集种条,经过多年繁育栽培试验观察和研究,并经省市专

卢愿,张明,卜令龙,谢志刚,侯建军[4](2017)在《我国梨育种工作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笔者从梨种植资源的分布与现状、梨育种目标及主要育种技术等方面对我国梨育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育种工作进行了展望。

王红宝[5](2017)在《梨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构建与石细胞性状定位》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对’砀山酥梨’和’秋月’在内的88个品种进行石细胞含量的测定,然后以’砀山酥梨’和’秋月’杂交的110个F1代单株为作图群体,采用GBS分子标记技术结合“拟测交”策略构建了分子遗传图谱,并通过KW法和ICIM法对控制梨果实石细胞性状进行了 QTL定位研究。梨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构建和果实石细胞QTL定位以及候选基因,为今后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材料,也为其遗传育种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对提高梨果实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结果如下:1以’砀山酥梨’和’秋月’在内的的88个梨品种资源为试材,利用冷冻分离法对成熟期的不同梨果实中的石细胞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88个梨品种的果肉石细胞含量平均值为0.227g,其变化范围为0.032~1.024g,变异系数为76%。秋子梨品种果肉石细胞含量总体最高,种间杂交品种最低。(2)基于对梨果实中石细胞含量频度分析,同时筛选出’六月酥’、’满天红’、’龙泉19’、’中1A3’、’丰水’等5个石细胞含量低的品种和’金川野生梨2号’、’白皮酥’、’红香酥’、’八月酥’等4个石细胞含量高的品种。(3)对不同梨果实中石细胞含量的聚类分析,将所有的梨品种分为两大类群,砂梨和白梨存在较近的亲缘关系,秋子梨和种间杂交品种有共同特征。2通过对’砀山酥梨’和’秋月’及杂交F1代群体的果实石细胞含量进行测定,并进行聚类和频率分析。聚类分析结果将112份材料分为父本类群和母本类群,频率分析结果显示作图频率分布基本接近正态分布,因此,此杂交后代群体适合作QTL定位。3利用’砀山酥梨’与’秋月’与的110株杂交F1代群体,以GBS分子标记方法构建梨的遗传图谱,构建了一张包含2600个标记位点的图谱,共17个遗传连锁群,覆盖了 1824.11 cM的遗传距离,每个连锁群的长度为0.26~1.14cM,平均长度为0.71 cM,每个连锁群上平均分布153个位点。通过Joinmap5.0分析软件基于构建的遗传图谱,结合F1群体果实石细胞含量的表型值,利用KW和ICIM法进行了 QTL定位分析,共检测出16个QTL位点和2个重要区域。最后通过对16个位点延伸区域内基因以及与2个重要区域重叠区域内的基因进行KEGG和GO分析,找出了苯丙烷合成途径,得到了 16个相关基因并筛选出3个候选基因。

吴中营,郭献平,王东升,张四普,徐振玉,杨庆莹[6](2017)在《“晚秀”梨引种研究初报及其水平棚架高效栽培技术》文中提出"晚秀"梨是韩国农村振兴厅园艺研究所于1995年育成的优质大果砂梨品种,母本为"甜梨",父本为"晚三吉"[1]。2009年3月底通过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引进,并随后在河南各地示范种植,通过7年的观察研究与生产实践,在河南新乡、三门峡、周口等地区均表现出丰产性好、果个大、果肉细

樊国全,何天明[7](2016)在《若干梨品种在南疆地区的引种表现初报》文中认为为丰富新疆当地的梨品种结构,20112015年对引进的18个梨品种的物候期、生长结果特性、果实品质性状、生态适应性进行系统观测研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适合当地推广的梨品种名录,并对相应栽培技术要点提出建议。

郭达[8](2016)在《砂梨品质评价体系构建与高光效、省力化树形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砂梨是我国特别是南方地区重要的果树树种,品种很多,来源多样,有我国自主选育的,也有从日本、韩国引进的品种。本试验观察分析了中外42个砂梨品种果实的品质,以品质优为主要评判标准并结合果实成熟期,从中筛选出早、中、晚熟品种8个构成品种组合,并建立了砂梨品质评价体系,为宁镇扬丘陵山区砂梨品种的选择提供了依据,也为砂梨品质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撑;基于省力化的需求,引进砂梨高干两主枝棚架形和单主枝联体“梳形”两种新的栽培模式,与现有三主枝棚架形和V形进行比较试验,以期获得砂梨整形修剪简单化、省力化和机械化的树形。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供试的42个砂梨品种果实外观综合评价以幸水、翠冠、秋月、圆黄、彩玉和黄金梨最好;内在品质综合评价以幸水、翠冠、若光、彩玉、秋月、丰水和王秋为佳。按照模糊综合评判值的大小将42个砂梨品种划分为四个等级品种类型,评判值大于0.60的为一等品种类型,共有6个品种,其中3个早熟品种和3个中熟品种;评判值在0.50-0.60之间的为二等品种类型,共有10个品种,其中1个早熟品种、6个中熟品种和3个晚熟品种;评判值在0.40-0.50之间的为三等品种类型,共有14个品种,其中早、中、晚熟品种分别有2个、6个、6个;评判值小于0.40的为四等品种类型,共有12个品种,早、中、晚熟品种分别为4个、5个、3个。供试砂梨品种平均单果重为434 g,可溶性固形物平均含量为13.3%,可溶性总糖平均含量为97.27 mg·g-1,维生素C平均含量为2.95mg·g-1,石细胞平均含量为8.8mg·100g-1,可滴定酸平均含量为1.38mmol·100g-1。根据模糊综合评判结果,结合砂梨不同品种果实成熟期,筛选出8个适应性强、品质优的优良品种。分别是幸水、若光、翠冠、爱甘水、秋月、彩玉、丰水、王秋。对8个组合品种进行糖组分分析,结果表明,果糖含量最高,蔗糖次之,山梨醇再次,葡萄糖含量最低。3.四种树形的果实采收率单主枝联体“梳形”最高,并且另外三种整形方式差异显着;单主枝联体“梳形”整形的单位树冠面积修剪作业用时最少,并且不需要进行主枝先端诱引,作业难度较低。四种树形的光合日变化均表现为不对称的双峰型曲线,均存在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单主枝联体“梳形”净光合速率为16.21 μmo1·m-2·s-1,V形15.24μmol·m-2·s-1、高干两主枝水平棚架形13.15μmol.m-2·s-1、高干三主枝水平棚架形12.66 μmol·2·s-1,单主枝联体“梳形”的净光合速率平均值显着高于另外三种树形。四种树形果实单位面积早期产量:单主枝联体“梳形”为1.81kg·m-2,V形为1.25 kg·m-2,高千三主枝水平棚架形为1.22kg·m-2,高干两主枝水平棚架形为0.83kg·m-2,单主枝联体“梳形”的单位面积产量最高。高干三主枝水平棚架形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为13.8%,与单主枝联体“梳形”差异极显着,与V形差异显着;同时高干三主枝水平棚架形的可溶性总糖含量也最高,为76.78 mg·g-1,与单主枝联体“梳形”和V形均达到差异极显着水平。四种树形的维生素C含量、石细胞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均无显着差异。通过模糊矩阵对四种树形砂梨果实品质进行模糊综合评判,其结果高干三主枝水平棚架树为0.56,单主枝联体“梳形”为0.55,高干两主枝水平棚架形为0.49,V形为0.44。

孙雪晗[9](2015)在《极晚熟梨新品种‘临清贡梨’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是梨属植物中心发源地之一,遗传资源十分丰富。山东省梨栽培历史悠久,经人们长期的育种实践,选育出许多极具特色的地方品种。其中, ‘临清贡梨’具有极晚熟、果实巨大的特点。但是,目前有关晚熟、大果梨育种的研究报道较少,缺乏配套栽培技术。为此,本研究以‘临清贡梨’为试材,开展了晚熟梨新品种选育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临清贡梨’幼树生长健旺,萌芽力强,成龄树树姿开张,以中短果枝结果为主;平均产量4529kg/亩。果实长椭圆形,平均单果重875 g,最大单果重1250 g;果肉呈白色,肉质细脆,风味偏酸;果实含维生素C 3.01 mg/100g,可溶性固形物11.9%,总糖9.48%,总酸0.18%,;在临清市4月初开花,10月中旬左右果实成熟,果实发育期181天,属于极晚熟品种。经流式细胞仪测定分析,初步认为‘临清贡梨’为4倍体品种。2、采用静态顶空法萃取香气成分进行GC/MS分析,结果从‘临清贡梨’、‘鸭梨’、‘雪花梨’、‘黄金梨’、‘圆黄梨’、‘晚秀梨’中共检测出主要香气成分31种,其中已醛、(2E)-乙烯醛、壬醛、1-已醇、乙酸已酯为6个参试梨品种共有的主要香气成分。‘临清贡梨’检测出香气成分17种,其中已醛含量最高(69.3%),这也是‘临清贡梨’具有浓郁的清香味的主要原因。‘临清贡梨’果实发育期间,果实主要香气为醇类、醛类和酯类物质,其中以醛类物质总量最高,3个时期醛类物质总量均在50%以上。与花后120d时比较,花后180d醛类和醇类总量均明显下降,而酯类总量呈明显增加趋势。醛类、醇类和酯类总量的变化与果实成熟度密切相关。3、研究提出了‘临清贡梨’矮化密植栽培配套技术要点:(1)园区土地选择:选取排水方便、肥沃的土壤进行建园;(2)建园标准高:定植之前,确保有机肥充足,株距2米,行距3-3.5米为宜;(3)整形修剪:该品种宜采用自由纺锤形修剪,根据季节气候特点进行,幼树主要进行夏剪,冬季修剪主要为整形。(4)地下管理:按照“有机肥为主”以及“少量多次”的施肥原则,利用肥水一体化工艺提高梨果品质;(5)防治病虫害:以早春防治为主。(6)花果管理:及时疏花疏果,避免养分消耗,提倡果实套袋,保护果实防止病虫危害和提高果实外观品质。

樊国全,何天明[10](2014)在《二十四个梨品种在南疆地区的引种表现及性状评价》文中指出新疆南疆地区是新疆梨树主产区,栽培梨树历史悠久,以库尔勒香梨为代表的梨品种已成为新疆特色林果的代表。2012年,新疆库尔勒香梨种植面积为6.72万公顷,占全疆梨树种植面积的95.7%,总产量86.04万吨。新疆的梨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品种单一、病虫害和冻害日趋严重等诸多问题。从2010年起,新疆农业科学院先后引进24个梨品种,在库尔勒沙依东园艺场建立梨品种资源圃,进行引种栽培试验。通过观测其生长状况、物候期和果实品

二、极晚熟砂梨品种——晚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极晚熟砂梨品种——晚秀(论文提纲范文)

(1)‘红美人’柑橘杂交后代群体果实主要性状的遗传分析及早熟优株的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我国柑橘生产现状
    1.2 杂交育种
        1.2.1 国内外杂交育种现状
        1.2.2 我国杂交育种面临的主要问题
        1.2.3 育种目标
        1.2.4 亲本选择
    1.3 柑橘果实主要性状遗传
        1.3.1 成熟期
        1.3.2 果实大小
        1.3.3 果皮性状
        1.3.4 果实糖酸
        1.3.5 果肉风味及化渣性
        1.3.6 种子数
    1.4 综合评价方法
        1.4.1 主成分分析法
        1.4.2 层次分析法
        1.4.3 优劣解距离法
        1.4.4 各评价方法联用
第2章 绪论
    2.1 研究背景及意义
    2.2 研究主要内容
        2.2.1 杂交后代果实性状的分布情况
        2.2.2 杂交后代果实性状的遗传
        2.2.3 杂交后代早熟优株的筛选
    2.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地点与材料
        3.1.1 试验地点
        3.1.2 实验材料
        3.1.3 亲本材料概况
    3.2 果实品质测定
        3.2.1 成熟期
        3.2.2 果实大小
        3.2.3 果皮颜色及果皮厚度
        3.2.4 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及固酸比
        3.2.5 果肉风味和化渣性
        3.2.6 种子数
    3.3 遗传力的计算
    3.4 综合评价方法
    3.5 数据处理与分析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4.1 杂交后代果实性状的分布情况
        4.1.1 杂交后代成熟期分布
        4.1.2 杂交后代果实大小分布
        4.1.3 杂交后代果皮颜色及果皮厚度的分布
        4.1.4 杂交后代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及固酸比分布
        4.1.5 杂交后代果肉风味及化渣性分布
        4.1.6 杂交后代种子数分布
    4.2 杂交后代的果实性状的遗传
        4.2.1 杂交后代成熟期遗传
        4.2.2 杂交后代果实大小遗传
        4.2.3 杂交后代果皮颜色及果皮厚度的遗传
        4.2.4 杂交后代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及固酸比的遗传
        4.2.5 杂交后代果肉风味及化渣性的遗传
        4.2.6 杂交后代种子数遗传
    4.3 杂交后代早熟优株的筛选
        4.3.1 核心评价指标的确定
        4.3.2 核心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4.3.3 早熟株系综合评分
        4.3.4 早熟优株的各性状值
第5章 讨论与结论
    5.1 讨论
        5.1.1 杂交后代果实成熟期
        5.1.2 杂交后代果实大小
        5.1.3 杂交后代果实果皮颜色及果皮厚度
        5.1.4 杂交后代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及固酸比
        5.1.5 杂交后代果肉风味及化渣性
        5.1.6 杂交后代果实种子数
        5.1.7 优株的筛选
    5.2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2)仁果类果树资源育种研究进展Ⅰ:我国梨种质资源、品质发育及遗传育种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梨种质资源
    1.1 梨属植物种和品种的起源
    1.2 野生秋子梨种群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
    1.3 红皮梨资源及应用
2 梨果实品质性状遗传及发育机理
    2.1 梨果实性状遗传特点
    2.2 梨果实品质性状发育机理
        2.2.1 石细胞
        2.2.2 类黄酮
3 梨新品种选育
    3.1 熟期育种
    3.2 品质育种
4 讨论
5 结束语

(3)六个大果型极晚熟梨品种特性及栽培关键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六个大果型极晚熟梨品种特性
    1.1 临清贡梨
    1.2 爱宕梨
    1.3 中华玉梨
    1.4 大果水晶梨
    1.5 晚秀梨
    1.6 晚秋黄梨
2 丰产优质栽培关键技术
    2.1 高标准建园技术
    2.2 土肥水管理
        2.2.1 土壤管理
        2.2.2 合理施肥
        2.2.3 适时排灌水
    2.3 整形修剪
    2.4 花果管理
        2.4.1 辅助授粉与人工疏花疏果
        2.4.2 及时套袋
        2.4.3 注意事项
    2.5 病虫防治
    2.6 及时采摘

(4)我国梨育种工作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梨种质资源分布及现状
2 梨育种目标
    2.1 梨抗病品种选育
    2.2 梨抗寒品种选育
    2.3 不同成熟期品种梨的选育
    2.4 梨果实品质改良的选育
3 主要育种技术
    3.1 引种
    3.2 实生选种
    3.3 芽变选种
    3.4 辐射育种
    3.5 杂交育种
4 展望

(5)梨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构建与石细胞性状定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梨果实石细胞
        1.1 梨果实石细胞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1.2 影响梨石细胞含量的因素
        1.3 梨果实石细胞含量的研究
    2 分子标记概述及应用
        2.1 分子标记的概述
        2.2 分子标记的发展及应用
        2.2.1 第一代分子标记的发展及应用
        2.2.2 第二代分子标记的发展及应用
        2.2.3 第三代分子标记的发展及应用
    3 GBS的概述及发展
        3.1 GBS的定义与背景
        3.2 GBS的技术优势
        3.3 GBS在植物上的应用
    4 分子遗传连锁图谱与QTL定位的研究及应用
        4.1 分子遗传图谱的概述与应用
        4.1.1 分子遗传图谱的概述
        4.1.2 分子遗传图谱在果树上的发展应用
        4.2 QTL定位的概述与研究进展
        4.2.1 QTL定位的概述
        4.2.2 QTL定位在果树上的研究发展
第二章 不同品种梨果肉石细胞含量的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果实石细胞含量组分的频率分析
        2.2 不同品种的石细胞含量的聚类分析
    3 讨论
第三章 砀山和秋月杂交后代的果肉石细胞含量的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杂交F1代果实石细胞含量的聚类分析
        2.2 杂交F1代果实石细胞含量的频率分析
    3 结论
第四章 砀山和秋月杂交后代果肉石细胞的分子标记及QTL定位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叶片DNA的提取
        1.2.2 测序实验
        1.2.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GBS测序与比对
        2.2 SNP检测与基因分型
        2.3 遗传图谱的构建
        2.4 QTL定位
        2.5 GO和KEGG分析
        2.6 候选基因的筛选
    3 讨论
全文结论
全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6)“晚秀”梨引种研究初报及其水平棚架高效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园概况
2 品种特性
    2.1 物候期
    2.2 植物学特性
    2.3 结果习性
        2.3.1 腋花芽数量
        2.3.2 顶花芽数量
        2.3.3 连续结果能力
        2.3.4 果实性状
    2.4 丰产性
    2.5 适应性
    2.6 抗逆性
3 综合评价
4 棚架栽培技术要点
    4.1 棚架结构
    4.2 整形修剪
        4.2.1 树形
        4.2.2 整形
    4.3 花果管理
        4.3.1 授粉
        4.3.2 疏果
        4.3.3 套袋
    4.4 肥水管理
    4.5 病虫害防治

(8)砂梨品质评价体系构建与高光效、省力化树形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梨果实品质的研究进展
        1.1 关于果实外观品质的研究
        1.2 关于果实内在品质的研究
    2 梨品种选育概况
        2.1 国外名优梨的栽培现状和选育历史
        2.2 我国梨栽培和选育的历史与现状
        2.3 名优梨品种在我国的引种筛选
    3 砂梨高光效、省力化整形模式研究
        3.1 树形方面研究
        3.2 光合作用
第二章 砂梨品质评价体系构建与优质砂梨品种糖组分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果实品质模糊综合评判
        1.4 相关性分析、差异显着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供试砂梨品种的成熟期
        2.2 砂梨果实品质评价及品种筛选
        2.3 优质砂梨品种糖组分分析
    3 讨论
        3.1 砂梨果实成熟期的划分
        3.2 砂梨品质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品种筛选
        3.3 不同砂梨品种的果实品质
        3.4 砂梨果实中糖的组成特点
        3.5 砂梨果实甜味的评价指标
第三章 砂梨高光效、省力化树形探索研究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果实品质模糊综合评判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砂梨四种树形的光合日变化
        2.2 砂梨四种树形作业效率的比较
        2.3 砂梨四种树形果实早期产量的比较
        2.4 砂梨四种树形果实品质的比较
    3 讨论
        3.1 不同树形的光合日变化
        3.2 不同树形的作业效率
        3.3 不同树形的果实产量和品质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主要创新点
致谢

(9)极晚熟梨新品种‘临清贡梨’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前人的研究
        1.2.1 国外梨育种目标与方向
        1.2.2 我国梨育种研究现状
        1.2.2.1 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与利用
        1.2.2.2 梨品种选育研究
        1.2.3 我国梨产业发展的栽培技术问题
        1.2.4 梨果实风味物质研究进展
    1.3 本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选育过程
    2.2 生物学特征及品质特性
        2.2.1 材料
        2.2.2 方法
        2.2.2.1 果实单果重、纵横径的测定
        2.2.2.2 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测定
        2.2.2.3 果实总糖测定
        2.2.2.4 果实可滴定酸含量的测定
        2.2.2.5 果实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2.2.2.6 果实香气成分分析
    2.3 植株倍性鉴定分析
        2.3.1 材料
        2.3.2 方法
        2.3.2.1 细胞核解离液选择
        2.3.2.2 荧光探针溶液配置
        2.3.2.3 细胞核解离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临清贡梨’生物学特性
        3.1.1 植物学特性
        3.1.2 果实性状
        3.1.3 植株倍性分析
        3.1.4 适应性评价
    3.2 几个晚熟梨品种生物学特性比较
        3.2.1 7个晚熟梨品种果实特性比较
        3.2.2 6个晚熟梨品种叶片形态比较
        3.2.3 7个梨品种果实主要营养成分比较
        3.2.4 几个梨品种果实香气成分GC/MS分析
    3.3 ‘临清贡梨’果实发育动态分析
        3.3.1 ‘临清贡梨’单果重变化规律分析
        3.3.2 ‘临清贡梨’果实发育期间香气成分的动态变化
    3.4 ‘临清贡梨’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3.4.1 定植建园
        3.4.2 土壤管理
        3.4.3 整形修剪
        3.4.4 肥水管理
        3.4.5 花果管理技术
        3.4.6 病虫害防治
4 讨论
    4.1 ‘临清贡梨’特色梨资源的开发探讨
    4.2 ‘临清贡梨’香气组成的分析
5 结论
图版说明
参考文献
致谢

(10)二十四个梨品种在南疆地区的引种表现及性状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地概况
    2.供试材料
    3.试验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1.物候期
    2.果实品质性状
三、结论

四、极晚熟砂梨品种——晚秀(论文参考文献)

  • [1]‘红美人’柑橘杂交后代群体果实主要性状的遗传分析及早熟优株的筛选[D]. 郑妮. 西南大学, 2021(01)
  • [2]仁果类果树资源育种研究进展Ⅰ:我国梨种质资源、品质发育及遗传育种研究进展[J]. 陈学森,王楠,张宗营,冯守千,陈晓流,毛志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9(04)
  • [3]六个大果型极晚熟梨品种特性及栽培关键技术[J]. 罗正德. 河北果树, 2017(06)
  • [4]我国梨育种工作研究进展[J]. 卢愿,张明,卜令龙,谢志刚,侯建军. 农业科技通讯, 2017(07)
  • [5]梨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构建与石细胞性状定位[D]. 王红宝. 南京农业大学, 2017(07)
  • [6]“晚秀”梨引种研究初报及其水平棚架高效栽培技术[J]. 吴中营,郭献平,王东升,张四普,徐振玉,杨庆莹. 北方园艺, 2017(05)
  • [7]若干梨品种在南疆地区的引种表现初报[J]. 樊国全,何天明. 中国园艺文摘, 2016(04)
  • [8]砂梨品质评价体系构建与高光效、省力化树形探讨[D]. 郭达. 南京农业大学, 2016(04)
  • [9]极晚熟梨新品种‘临清贡梨’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D]. 孙雪晗. 山东农业大学, 2015(08)
  • [10]二十四个梨品种在南疆地区的引种表现及性状评价[J]. 樊国全,何天明. 农村科技, 2014(11)

标签:;  ;  ;  

极晚熟沙梨品种——万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