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润滑耐磨涂料的进展(Ⅰ)(论文文献综述)
徐景雨[1](2021)在《新型耐高温摩擦涂料制造与应用研究》文中提出为改善高温、中低速等恶劣条件下飞行器摩擦磨损性能,研究制造了三种具备良好耐高温摩擦性能的涂料,以环氧E-51制造的耐高温摩擦涂料应用于2马赫飞行器的动态实验表明,涂层具备良好的自润滑减阻性能。以环氧E-51和E-44为基料制造了2种耐高温摩擦涂料,正交试验综合加权法分析确定了制造涂料的优化配方,测定了制造涂料的耐高温性能以及耐高温摩擦性能,以相应国标评价了涂料附着力、干燥性能以及耐蚀性能等其他综合性能,并对最终优化方案制备的漆膜进行热分解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环氧E-51优化配方下耐高温摩擦涂料,漆膜高温磨损率为0.97%,200℃摩擦系数为0.183,200℃热失重率仅为5.41%,400℃热失重率为37.84%,腐蚀电流密度为1.337E-7,漆膜反应热分解动力学活化能为62.42 k J/mol,漆膜的其他性能均满足国家标准。环氧E-44耐高温摩擦涂料最佳组合条件下漆膜200℃热失重率为2.83%,300℃摩擦系数为0.1334,200℃摩擦系数为0.1451,烧结前腐蚀电流密度为2.98E-9,200℃烧结后腐蚀电流密度为4.51E-9,反应热分解活化能为134.54 k J/mol,其他性能均满足国家标准。制造了环氧改性钛硅树脂,并以其为原料制造了耐高温摩擦涂料。研究以三种硅单体和钛酸丁酯为原料制造了钛硅预聚体,其最优条件下制备的预聚体的格式管黏度为2.31,乙氧基含量为4.47%,综合性能较优。以制造的钛硅预聚体和环氧E-44树脂为原料,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为催化剂,脱水缩合制造了环氧改性钛硅树脂。结果表明,优化条件下制备的改性树脂格式管黏度为2.01,环氧值为1.47,羟值为36.49,接枝率为72.78%,可以室温放置30天不出现分层及凝胶现象。对比E-51、E-44环氧树脂为基料的耐高温磨损涂料,改性树脂制备的耐高温摩擦涂料在200℃下的漆膜高温磨损率有所下降,200℃下的漆膜摩擦系数由原来的0.1451降至0.1436,300℃下的漆膜摩擦系数由原来的0.1334降至0.1221,改性树脂耐高温摩擦涂料在600℃下的漆膜高温磨损率仅为16.49%,漆膜的摩擦系数仅为0.1015,漆膜的其他性能均满足国家标准。
夏春雷[2](2020)在《侵彻弹体表面润滑脂与涂层应用及减阻特性研究》文中指出为减小侵彻弹体侵彻阻力以增大其侵彻威力,依据仿生自润滑减阻原理,针对表面具有微小凹坑结构的实验弹体,完成了润滑脂应用与封闭涂层的研制,并对实验弹体进行了系统的静态减阻特性研究。弹体表面微小凹坑内润滑脂主要由本文研制的涂层进行封闭,在接触目标时弹体表面涂层破裂,凹坑内润滑脂受摩擦挤压后流至弹体表面并且形成连续油膜,以达到弹体自润滑降阻效果。以弹钢试样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确定了弹钢表面磷化处理优化方案,以此方案研制了提高涂层附着力的弹钢表面磷化膜,90h盐雾试验后磷化膜表面仍无锈蚀产生。依据本课题应用背景,从滴点、腐蚀性与高温摩擦系数等性能出发,在三种不同润滑脂中优选出了综合性能优异的脲基润滑脂,设计了润滑脂填充工艺并完成了润滑脂在弹体表面凹坑内的应用。为防止表面凹坑内润滑脂在弹体接触目标前流失,研制了一种能够在弹钢表面与油脂表面连续成膜的密封涂层,设计了有机密封涂层的基础配方,并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得到了弹体表面密封涂层的优化方案,依据优化方案制得密封涂层的表干时间为12min、附着力级数为0、硬度为1.63、抗冲击性为60kg·cm。该密封涂层完成了对弹体表面微小凹坑内润滑脂的封闭任务。考虑到弹体在飞行过程中其表面近200℃的气动升温,研制了耐高温涂层作为弹体面漆应用于密封涂层表面。设计了有机耐高温涂层基础配方,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得到耐高温涂层的优化方案,以此方案制得耐高温涂层的附着力级数为0、200℃下涂层热失重率为5.41%、200℃高温高速空气磨损后的涂层磨损率仅为0.91%。该耐高温涂层作为弹体面漆可以承受飞行中高温高速空气的磨损,并且可以起到保护密封涂层以及弹体表面凹坑内润滑脂的作用。最后,将优选的润滑脂与研制的密封涂层应用于表面具有凹坑的实验弹体,通过多组实验弹体挤进C40混凝土试块的静态试验,获得了对应弹体摩擦阻力与挤进后其表面形貌。发现弹体表面凹坑结构越多,其减阻效果越明显,相比于无凹坑结构弹体,凹坑结构较多的弹体在相同条件下的摩擦阻力下降率均超过40%。建立了实验弹体挤进混凝土过程的自润滑减阻数学模型,阐述了实验弹体挤进混凝土的自润滑减阻理论过程。综合分析得到实验弹体与混凝土摩擦挤压后,密封涂层破裂进而表面微小凹坑内润滑脂成功流至弹体表面并形成润滑油膜,实现了实验弹体表面自润滑减阻目的。
张钊,贺辉,陈蓬[3](2019)在《耐磨涂料在飞机上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测试了添加有机颗粒的耐磨涂料的力学性能和耐介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耐磨涂料的力学性能和耐介质性能优异,尤其是耐磨性能与国外同类先进材料水平相当,可以应用于航空领域。
张全伟,张剑飞,李斌,王进忠,马艳青[4](2019)在《有机硅改性聚酯树脂耐磨涂料的研制》文中研究说明有机硅改性聚酯树脂作为耐磨树脂时,其羟值、有机硅含量、分子结构对涂膜的性能及涂料的贮存稳定性等有很大影响。以该耐磨树脂为基料,选用碳化硅等为耐磨填料,二硫化钼等为润滑填料,制备了一种具有优异机械性能和良好防腐蚀性能的耐磨涂料。
辛存良,何世安,谢洪涛,朱魁章[5](2017)在《自润滑耐磨涂层在制冷机中的批次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对斯特林制冷机现用的自润滑耐磨涂层材料进行三批次的喷涂试验,对该三批次的耐磨涂料在同一条件下喷涂后,分别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摩擦系数、附着力、柔韧性和抗冲击强度的测试,结果得出摩擦系数稳定在0.14-0.15,附着力稳定在0级,柔韧性稳定在1mm,抗冲击强度稳定在12N·m。即三批次耐磨涂层的摩擦系数、附着力、柔韧性和抗冲击强度稳定性较好。
南涛[6](2016)在《润滑耐磨涂层在电子设备表面的性能比较》文中提出电子设备在装配与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磨损情况。为此,采用润滑耐磨涂料进行涂覆层实验,对涂层附着力、硬度、表面形貌、耐磨性及耐蚀性进行测试,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润滑耐磨涂料制备的膜层各项性能最优,适合于电子设备表面润滑耐磨的工艺要求。
吴彦芬[7](2013)在《耐高温耐磨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复合涂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认为本实验旨在研制一种适用于发动机零部件之间的耐磨涂层,这种涂层不像其他保护层仅仅是通过隔离互相摩擦的表面来减少磨损,它主要是通过降低摩擦系数,这样不但增加了部件的可靠性并且对部件提供了腐蚀防护。它的应用可对大部分部件减摩涂层提供终身润滑。首先,通过基团贡献法计算出环氧树脂6101的溶解度参数,结果与文献查得的环氧树脂的溶解度参数相近。采用乌氏粘度计法,根据聚合物溶解度参数相近相溶原理,测定了不同溶剂中环氧树脂6101的特性粘度值,再将其与对应溶剂的溶解度参数作图,综合溶剂毒性、价格、挥发性等考虑,确定乙酸丁酯作为环氧树脂的良溶剂。其次,采用单因素实验,通过测定耐磨涂层的附着力、硬度、耐热性等性能,结合TG、DTA等手段,得到甲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环氧树脂的较佳配方(包括有机硅的种类和用量、去离子水的用量、催化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用量、反应时间与反应温度)。再次,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了石墨、二硫化钼填料对耐磨涂料耐磨性、耐热性等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石墨与二硫化铝具有良好的协同效应。两者一定的比例混合使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涂料的耐磨性能,减小磨损失重及摩擦系数。同时在涂料中加入一定量的三氧化二锑,可有效增强涂层的硬度,并提高涂层的耐磨性。最后,采用5种固化剂体系分别对涂层进行固化反应研究,固化剂体系分别为二乙烯三胺、间苯二胺、引发剂DMP-30/聚酰胺650、酚醛改性胺、二氨基二苯基甲砜DDS。经过实验研究表明,固化体系DMP-30/聚酰胺650的耐热性能最佳,经过320℃和450℃的高温灼烧,质量损失率及硬度、附着力的变化最小。DMP-30/聚酰胺650、酚醛改性胺固化剂的耐酸碱盐、耐燃油性能相对较优。通过对固化体系涂料的固化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DMP-30/聚酰胺650的表观活化能最低,反应速率方程为K=8.606×106exp(7958.3/T)(1-α)0.871,反应产物试用期较长,体系在低温区的反应速率仍较快,获得的涂层综合性能最佳。因而,DMP-30/聚酰胺650最适合用作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涂料的低温固化剂。
周媛,陈先,梁忠旭,王志政[8](2007)在《新型丙烯酸减阻耐磨涂料的制备及其磨损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均聚物为成膜物,以二硫化钼(MoS2)、丁腈橡胶/ABS树脂为固体润滑剂和增韧弹性体,加入其他助剂,获得一种新型的减阻耐磨涂料,并对其磨损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该涂料可用于综合液力系统传动轴的表面,解决了极端条件下机械的润滑和耐磨问题。
苏海燕,闫军,崔海萍[9](2007)在《改性耐磨涂料研究进展》文中认为从环氧树脂改性耐磨涂料、陶瓷耐磨涂料以及纳米技术在耐磨涂料中的应用等几方面对改性耐磨涂料进行综述。
曾娟,张占宽[10](2007)在《润滑耐磨功能涂料在木工刀具上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用于木工刀具抗磨性能改进常用的润滑耐磨功能涂料及其润滑抗磨机理,同时综合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概述了目前润滑耐磨涂料在木工刀具上的应用现状,提出了其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二、润滑耐磨涂料的进展(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润滑耐磨涂料的进展(Ⅰ)(论文提纲范文)
(1)新型耐高温摩擦涂料制造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耐高温涂料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耐高温涂料国外研究现状 |
1.2.2 耐高温涂料国内研究现状 |
1.3 耐磨涂料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耐磨涂料国外研究现状 |
1.3.2 耐磨涂料国内研究现状 |
1.4 耐高温摩擦涂料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 本论文工作 |
第2章 实验部分 |
2.1 主要原料与设备 |
2.1.1 实验基材 |
2.1.2 主要原料 |
2.1.3 主要仪器与设备 |
2.2 基材前处理 |
2.2.1 基材打磨 |
2.2.2 化学除油 |
2.2.3 化学除锈 |
2.3 耐高温摩擦涂料配方与工艺 |
2.3.1 耐高温摩擦涂料基础原料性能 |
2.3.2 耐高温摩擦涂料基础配方 |
2.3.3 耐高温摩擦涂料与涂层的制备工艺 |
2.4 含钛有机硅预聚体的配方与工艺 |
2.4.1 含钛有机硅预聚体的基础配方 |
2.4.2 含钛有机硅预聚体的制备工艺 |
2.4.3 基本装置及工艺流程 |
2.4.4 含钛有机硅预聚体的反应机理 |
2.5 环氧改性钛硅树脂的配方与工艺 |
2.5.1 环氧改性钛硅树脂的基础配方 |
2.5.2 环氧改性钛硅树脂的制备工艺 |
2.5.3 基本装置及工艺流程 |
2.5.4 环氧改性钛硅树脂的反应原理 |
2.6 检测与表征 |
2.6.1 含钛有机硅预聚体的检测与表征 |
2.6.2 环氧改性钛硅树脂的检测与表征 |
2.6.3 耐高温摩擦涂料的检测与表征 |
第3章 环氧耐高温摩擦涂料的制造 |
3.1 环氧E-51 耐高温摩擦涂料的制造 |
3.1.1 颜基比对漆膜性能的影响 |
3.1.2 石墨含量对漆膜性能的影响 |
3.1.3 氟化钙含量对漆膜性能的影响 |
3.1.4 玻璃鳞片含量对漆膜性能的影响 |
3.1.5 正交试验优化结果 |
3.1.6 综合加权法分析正交结果 |
3.2 环氧E-44 耐高温摩擦涂料的制造 |
3.2.1 正交试验优化结果 |
3.2.2 分析耐高温腐蚀正交结果 |
3.2.3 分析耐高温摩擦正交结果 |
3.3 小结 |
第4章 改性树脂耐高温摩擦涂料的制造 |
4.1 含钛有机硅预聚体的制备 |
4.1.1 催化剂用量对预聚体的影响 |
4.1.2 水用量对预聚体的影响 |
4.1.3 水解反应时间对预聚体的影响 |
4.1.4 Ti:Si摩尔比对预聚体的影响 |
4.1.5 含钛有机硅预聚体的FTIR分析 |
4.2 环氧改性钛硅树脂的制备 |
4.2.1 环氧树脂种类对改性树脂的影响 |
4.2.2 催化剂用量对改性树脂的影响 |
4.2.3 预聚体:环氧质量比对改性树脂的影响 |
4.2.4 反应温度对改性树脂的影响 |
4.2.5 环氧改性钛硅树脂的FTIR分析 |
4.2.6 优化配方及性能检测结果 |
4.3 改性树脂耐高温摩擦涂料制造 |
4.3.1 响应面法优化改性树脂涂料配方 |
4.3.2 改性树脂涂料优化性能结果 |
4.4 小结 |
第5章 飞行器动态试验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2)侵彻弹体表面润滑脂与涂层应用及减阻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侵彻弹体研究概述 |
1.2.1 侵彻弹体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侵彻弹体研究方向 |
1.3 仿生润滑减阻技术研究概述 |
1.4 弹体表面涂层研究概述 |
1.4.1 表面磷化处理研究现状 |
1.4.2 低表面处理涂料研究现状 |
1.4.3 耐高温涂层研究现状 |
1.5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5.1 主要研究内容 |
1.5.2 技术路线 |
第2章 实验配方设计与工艺 |
2.1 实验原料与设备 |
2.1.1 实验基材 |
2.1.2 实验原料与设备 |
2.2 基础配方设计与工艺 |
2.2.1 基材前处理配方与工艺 |
2.2.2 润滑脂的选择与填充工艺 |
2.2.3 密封涂层基础配方设计与工艺 |
2.2.4 耐高温涂层基础配方设计与工艺 |
2.3 性能检测方法 |
2.3.1 磷化液与磷化膜性能检测方法 |
2.3.2 润滑脂性能检测方法 |
2.3.3 涂料与涂层性能检测方法 |
2.4 小结 |
第3章 弹钢表面磷化膜制备与性能研究 |
3.1 引言 |
3.2 各因素对磷化膜性能的影响 |
3.2.1 磷酸二氢锌用量对磷化膜性能的影响 |
3.2.2 硝酸锌用量对磷化膜性能的影响 |
3.2.3 硝酸镍用量对磷化膜性能的影响 |
3.2.4 硝酸锰用量对磷化膜性能的影响 |
3.2.5 温度与时间对磷化膜性能的影响 |
3.3 弹钢表面磷化膜正交试验研究 |
3.3.1 正交试验方案设计与检测结果 |
3.3.2 弹钢表面最优磷化膜性能分析 |
3.3.3 正交试验优化方案 |
3.4 小结 |
第4章 弹体底漆密封涂层制备与性能研究 |
4.1 引言 |
4.2 各因素对弹体表面密封涂层性能的影响 |
4.2.1 颜基比对涂料与涂层性能的影响 |
4.2.2 固化剂用量对涂料与涂层性能的影响 |
4.2.3 混合溶剂配比对涂料与涂层性能的影响 |
4.2.4 硅酸钙用量对涂料与涂层性能的影响 |
4.2.5 氧化铁红用量对涂料与涂层性能的影响 |
4.2.6 滑石粉用量对涂料与涂层性能的影响 |
4.2.7 单因素试验优化方案 |
4.3 弹体表面密封涂层正交试验研究 |
4.3.1 正交试验方案设计与检测结果 |
4.3.2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
4.4 弹体表面密封涂层优化方案 |
4.5 小结 |
第5章 弹体面漆耐高温涂层制备与性能研究 |
5.1 引言 |
5.2 各因素对耐高温涂层性能的影响 |
5.2.1 颜基比对涂料与涂层性能的影响 |
5.2.2 可膨胀石墨用量对涂料与涂层性能的影响 |
5.2.3 玻璃鳞片用量对涂料与涂层性能的影响 |
5.2.4 氟化钙用量对涂料与涂层性能的影响 |
5.2.5 气相二氧化硅用量对涂料与涂层性能的影响 |
5.2.6 单因素优化方案试验研究 |
5.3 弹体表面耐高温涂层正交试验研究 |
5.3.1 正交试验方案设计 |
5.3.2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
5.3.3 正交优化方案试验结果与性能分析 |
5.4 小结 |
第6章 实验弹体混凝土挤进及减阻特性研究 |
6.1 引言 |
6.2 实验弹体表面润滑脂与涂层的应用 |
6.2.1 实验弹体的准备 |
6.2.2 实验弹体表面注脂与封闭 |
6.3 实验设备与原理 |
6.4 实验方案设计 |
6.5 实验弹体混凝土挤进减阻特性分析 |
6.5.1 大尺寸实验弹体减阻结果分析 |
6.5.2 小尺寸实验弹体减阻结果分析 |
6.6 实验弹体自润滑减阻数学模型的建立 |
6.7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耐磨涂料在飞机上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试验部分 |
1.1 试验材料 |
1.2 主要仪器设备 |
1.3 试验件制备 |
2 结果与讨论 |
2.1 耐磨涂料基本性能 |
2.2 耐磨涂层机械性能 |
2.3 耐磨涂层耐介质性能 |
3 结语 |
(4)有机硅改性聚酯树脂耐磨涂料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试验部分 |
1.1 主要原材料 |
1.2 耐磨树脂的研制 |
1.3 耐磨填料及润滑填料的选择 |
1.4 耐磨涂料的制备 |
2 结果与讨论 |
2.1 有机硅改性聚酯树脂的研究 |
2.2 填料的加量及复配对耐磨性能的影响 |
2.3 耐磨涂料的防腐蚀性能 |
2.4 涂料助剂的选择以及对涂层质量的影响 |
3 结语 |
(5)自润滑耐磨涂层在制冷机中的批次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实验部分 |
2.1 主要原料 |
2.2 仪器与设备 |
2.3 试样制备 |
2.4 性能测试 |
3 结果与讨论 |
3.1 摩擦性能 |
3.2 涂层附着力性能 |
3.3 涂层柔韧性能 |
3.4 涂层抗冲击性能 |
4 结论 |
(6)润滑耐磨涂层在电子设备表面的性能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耐磨润滑膜层 |
1.1 耐磨膜层工艺方法 |
2.2润滑耐磨涂层 |
2 实验 |
2.1 工艺实验 |
2.2 性能测试 |
2.2.1 基本性能 |
2.2.1 环境适应性能 |
2.2.2 抽拔试验 |
3 结果与讨论 |
3.1 施工参数优选 |
3.2 厚度设计 |
3.3 结构设计前处理要求 |
4 结论 |
(7)耐高温耐磨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复合涂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前言 |
1.2 环氧树脂的组成、分类、性能、发展概况和应用特点 |
1.2.1 环氧树脂的组成与分类 |
1.2.2 环氧树脂的发展概况 |
1.2.3 环氧树脂的性能特点 |
1.2.4 环氧树脂的应用特点 |
1.3 双酚A型环氧树脂的结构与性能特点 |
1.3.1 双酚A型环氧树脂的结构特点 |
1.3.2 双酚A型环氧树脂的性能特点 |
1.4 有机硅的结构特性和发展历程 |
1.4.1 有机硅的结构特性与分类 |
1.4.2 有机硅化学的发展历程 |
1.5 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进展 |
1.5.1 共混改性 |
1.5.2 共聚改性 |
1.5.3 分散聚合 |
1.6 耐磨润滑涂层填料的分类及研究进展 |
1.6.1 耐磨填料的分类 |
1.7 环氧树脂涂层固化剂研究进展 |
1.7.1 环氧树脂固化剂的发展历程 |
1.7.2 环氧树脂固化剂的分类 |
1.7.3 适用于室温固化的环氧树脂固化剂的研究进展 |
1.8 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固化反应的研究进展 |
1.9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1.9.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9.2 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9.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1.9.4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环氧树脂溶剂的选择 |
2.1 环氧树脂种类的选择 |
2.2 环氧树脂溶剂种类的选择 |
2.3 环氧树脂溶解度参数的测定 |
2.3.1 摩尔基团加和原理计算环氧树脂溶解度参数(基团贡献法) |
2.3.2 环氧树脂的可溶性实验 |
2.3.3 溶剂实验法测定环氧树脂的溶解度参数 |
2.4 溶剂的确定 |
2.5 小结 |
第三章 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的制备 |
3.1 实验部分 |
3.1.1 实验原材料 |
3.1.2 主要设备及仪器 |
3.2 实验方案与主要内容 |
3.2.1 实验反应方程式 |
3.2.2 实验流程及步骤 |
3.2.3 实验主要内容 |
3.3 性能测试 |
3.3.1 涂层表观 |
3.3.2 涂层附着力测试(划格试验) |
3.3.3 涂层的硬度(铅笔硬度测定法) |
3.3.4 涂层耐热性测试 |
3.4 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配方的确定 |
3.4.1 有机硅种类和用量对涂层性能的影响 |
3.4.2 水的加入方式和用量对涂层性能的影响 |
3.4.3 反应温度对涂层性能的影响 |
3.4.4 催化剂用量对涂层性能的影响 |
3.4.5 反应时间对涂层性能的影响 |
3.4.6 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的测试分析 |
3.5 小结 |
第四章 耐磨涂料的制备 |
4.1 实验部分 |
4.1.1 实验原材料 |
4.1.2 主要设备及仪器 |
4.2 实验方案与主要内容 |
4.2.1 实验方案与流程 |
4.2.2 实验主要内容 |
4.3 性能测试 |
4.3.1 涂层耐磨性测试 |
4.3.2 涂层耐液体性能测试 |
4.3.3 涂层非等温DSC固化动力学测试 |
4.4 耐磨填料种类和用量对涂层性能的影响 |
4.4.1 耐磨填料种类的选择 |
4.4.2 石墨与二硫化钼质量比对涂层性能的影响 |
4.4.3 石墨与二硫化钼涂料的SEM电镜结果 |
4.4.4 石墨与二硫化钼总质量对涂层性能的影响 |
4.5 三氧化二锑用量对涂层性能的影响 |
4.6 固化剂对涂层性能的影响 |
4.6.1 固化剂对涂层耐热性的影响 |
4.6.2 固化剂对涂层耐液体性能的影响 |
4.6.3 固化剂对涂层耐盐、酸、碱性能的影响 |
4.6.4 固化剂的动力学分析 |
4.7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四、润滑耐磨涂料的进展(Ⅰ)(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型耐高温摩擦涂料制造与应用研究[D]. 徐景雨. 沈阳理工大学, 2021(01)
- [2]侵彻弹体表面润滑脂与涂层应用及减阻特性研究[D]. 夏春雷. 沈阳理工大学, 2020(08)
- [3]耐磨涂料在飞机上的应用研究[J]. 张钊,贺辉,陈蓬. 现代涂料与涂装, 2019(06)
- [4]有机硅改性聚酯树脂耐磨涂料的研制[J]. 张全伟,张剑飞,李斌,王进忠,马艳青. 现代涂料与涂装, 2019(02)
- [5]自润滑耐磨涂层在制冷机中的批次试验研究[J]. 辛存良,何世安,谢洪涛,朱魁章. 低温与超导, 2017(09)
- [6]润滑耐磨涂层在电子设备表面的性能比较[J]. 南涛. 电镀与精饰, 2016(12)
- [7]耐高温耐磨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复合涂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吴彦芬. 南昌大学, 2013(02)
- [8]新型丙烯酸减阻耐磨涂料的制备及其磨损机理研究[J]. 周媛,陈先,梁忠旭,王志政. 现代涂料与涂装, 2007(09)
- [9]改性耐磨涂料研究进展[J]. 苏海燕,闫军,崔海萍. 现代涂料与涂装, 2007(07)
- [10]润滑耐磨功能涂料在木工刀具上的应用[J]. 曾娟,张占宽. 木材加工机械, 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