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略论中国广告业与媒体的互动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马琼烨[1](2021)在《新媒体技术变革对广告业与媒体集群关系的影响——以伦敦Soho和北京CBD-定福庄国际传媒产业走廊为例》文中认为媒体集群是媒体组织和其他与媒体相关的实体为公共利益聚集在一起并生产中介内容的商业活动。在媒体行业中,广告业高度依赖集群,因为广告产业链由3个相互关联且稳定的模块组成:作为主要推动者的广告需求者,作为连接上游需求者和下游媒体的中间人的广告代理机构,以及引导受众的媒体。因此,广告业与各种需要商业营销的企业和提供广告空间的媒体紧密联系。虽然新媒体技术打破了空间限制,促进了广告业的全球化,但它们提供的双向互动传播方式使广告更加关注受众的不同文化背景,因此广告产业必须适应当地文化。为了解释这一观点,将首先介绍英国和中国广告业的不同发展情况,以及新媒体技术发展下全球广告业面临的挑战。然后,借助媒体集群分析的7P框架,分析伦敦Soho和北京CBD-定福庄国际传媒产业走廊两大媒体集群中广告业获得的资源支持,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比较。
凌羽乔[2](2020)在《数字世界 全新启航——2020全国广告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广告教育学术年会会议综述》文中研究指明2020年11月14日,全国广告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广告教育学术年会在厦门召开。本届会议以"数字世界全新启航"为主题,就唐·舒尔茨与中国广告业发展、技术与广告产业发展、广告与文化、广告教育的创新探索与实践、抗疫广告与品牌传播等广告相关学术前沿问题进行了探讨。
陈凌[3](2020)在《个人意识、自我认同与日常生活再造 ——广告生产的社会过程(1978-2018)》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日常生活”为主线考察了改革开放40年,广告生产融入社会进程的历史过程,并重点关注这一过程中,个人如何参与到广告生产的生活实践,以及个人意识生成与自我认同的影响问题。在此强调提出,本文研究的广告生产主要指商业广告,公益广告不在本次研究讨论范围之内。之所以,选择“日常生活”作为考察广告史的线索,是因为既有研究常将广告作为社会生活影响的外部因素,对广告生产如何进入日常生活内部机理关注不足,对个人参与广告生产的社会实践过程关注比较有限。“日常生活批判”是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延伸。列斐伏尔认为,在西方资本主义“消费受控制的社会”语境下,日常生活已经沦为一种被规划的对象物,其中市场化与广告的力量尤为重要。广告理论家尤恩·斯图尔特(Stuart Ewen)的研究进一步推进此观点,并提出作为“社会生产的广告”概念。本文尝试以“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研究改革开放40年广告生产再造日常生活的社会过程史。本文认为中国广告业40年发展及其社会过程史,与西方消费社会语境并不完全相同,如何理解这一“不同”,并重估它与广告生产的社会过程的关联,是本文要回答的核心问题。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广告业首先是国家推动,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的自上而下进入日常生活的过程,同时也是自下而上的意义博弈过程。加入WTO之后,随着全球化、市场化影响加剧,广告生产与日常生活的博弈关系逐渐打破,广告生产的“日常生活”逐渐成为个人实践的重要场域,并深刻影响个人意识和自我认同的形成。重新叙述这一过程,也是重新理解改革开放40年广告发展史的理论尝试。绪论部分将广告生产再造日常生活并抵达个人实践的过程建构为本文的理论框架。与主流研究以市场营销学和广告心理学为理论视角不同,本文以社会过程论为出发点,关注的是个人参与广告生产实践的意识生成与认同影响过程。这是绪论部分的理论逻辑和研究设想。第二章主要研究商业广告生产复归日常生活的时期(1978年一 1991年)。这一阶段,广告生产经历了由生产资料型广告向生活资料型广告为主的转向过程,与此同时,个人参与广告生产的日常实践过程也伴随集体价值向个人意识形成的转变过程。第三章主要研究广告生产再造闲暇与工作“新关系”的日常过程(1992年一2001年)。这一阶段,随着社会结构转型,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化,个人开始积极参与到广告生产的各类型闲暇生活实践中,个人开始认同广告生产的价值体系。第四章主要研究日常生活全面广告化,打造“生活方式”的社会过程(2002年—2009年)。加入WTO后,随着全球化和消费主义进一步影响,广告生产参与到媒体空间、城市空间的建构中,广告生产将日常生活具象为“生活方式”,这一过程个人参与广告生产的生活实践的程度加深,自我认同的反身性进一步显现。第五章研究广告生产的“个人化”生活及其个人主义文化(2010年—2018年)。广告生产的智能化、计算化、精准化,使个人逐渐退缩到广告生产的“个人化”生活中,自我认同的反身性进一步加剧,第五章的结论与第二、三章的研究形成对话关系。第六章对全文研究进行理论总结,并对这段历史考察提出反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广告生产再造生活实践,影响个人意识与自我认同的过程,既有融入全球化进程的趋同,也有自身实践的差异。理解异、同问题的过程,是重新理解改革开放40年广告史的补充视角。本文提出三点主要结论:首先,以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搭建广告史的研究框架,补充了广告史研究的理论视角。其次,对不同时期个人参与广告生产实践的研究发现,80年代广告与日常生活互为建构的过程,对40年广告史研究的重要价值应得到重视。最后,文本将认同困境放置到全球化与现代性语境下探讨,是广告生产在全球化进程与中国语境下展开对话的尝试,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广告理论建设的新路径。
李晓[4](2020)在《中国广告研究二十年知识图谱分析(1998-2019)》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借助CiteSpace软件的可视化功能,通过词频分析、关键词共被引分析、文献共被引等具体的技术手段,结合定量与定性的研究方法,以1998-2019年间发表于CSSCI期刊上的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反复测试和研讨,将数据检索条件确定为篇名“广告”或“营销”或“品牌”,得到13193篇学术论文。在保罗·莱文森的媒介进化论研究框架的基础上,梳理二十年广告研究文献,分析广告研究的学术团体、研究热点与前沿的形成原因、广告发展趋势、总结广告发展阶段、剖析广告发展动力,为发展与完善广告研究提供科学的预测与合理的建议。作者共被引分析、机构共被引分析及各突现作者分析,揭示国内广告研究高影响力作者和学术团体以及发文研究机构等信息。研究发现,广告研究领域的高频发文作者、高被引作者、高广告研究被引爆发作者大部分是50后的作者,在学术研究中新兴年轻作者的发声力量较弱。在机构合作方面,大部分机构均为一次性合作,合作关系较弱,且研究机构大多是“双一流”高校。利用高频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发现国内广告研究热点与前沿受技术环境和市场的影响较大。为进一步阐述国内广告研究的发展脉络与总体趋势,将二十年来我国广告发展分为四个发展阶段。1998—2001年间为缓慢增长阶段,研究热点主要有:“广告经营”、“报纸广告”、“品牌形象”等,最引人注目的是报业广告的快速发展。2002年—2008年间国内广告研究进入到快速增长阶段,相关研究迅猛发展,广告研究更加深入,可操作性也得到提升,纯理论的研究不再是一枝独秀,这一时期的广告主要是从市场角度进行研究。2009年—2014年间作为慢热增长阶段,国内的广告研究进入沉淀和深化期,这一时期广告进入转型期。随着技术变革,这一阶段的热点由于广告业的实践不断变化。2015年—2019年我国广告研究进入到融合发展阶段。从广告进化论视角分析,广告研究成果的数量虽在降低,但研究的总体热度不减,广告的研究内容由理念研究向实践研究转变,未来将进一步朝着技术创新以及市场的角度来研究广告。
莫景淇[5](2020)在《广州方遒传媒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中国经济保持着稳中加速的增长态势,为广告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驱动力和富有活力的经营土壤,中国广告业经过历年来的发展,至今,广告已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中,成为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成熟运作的商业市场上,中国广告业已然形成当下经济体系的一片“红海”市场,行业竞争异常激烈。2018年,中国互联网广告总收入达3,694亿元,年增长率24.2%,但宏观经济体现下行压力,广告主的信心不足,导致广告市场境况不佳。面对呈现出白热化的市场竞争,广州方遒传媒有限公司作为广告行业中的一员,同样面临着挑战与机遇。本文研究广州方遒传媒有限公司的发展战略问题。战略管理是一个在充分占有信息的基础上制定关系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重大决策并将其付诸实施的动态管理过程。本文在绪论部分阐述了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文章的研究思路后,运用PEST分析法、波特五力模型、EFE矩阵分析、IFE矩阵分析、SWOT矩阵分析以及QSPM矩阵等工具,对方遒传媒的战略管理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进行详细论述,即战略分析阶段、战略制定与选择阶段、战略实施与控制阶段。这是企业战略管理较为规范和科学的流程,对一般企业、广告企业都具有借鉴的意义。本文通过研究认为,一体化增长型战略以及差异化战略是最适合方遒传媒发展的总体战略和业务战略,本文围绕企业战略目标,为方遒传媒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战略实施步骤与实施重点分析,试图为正处于发展瓶颈期的广州方遒传媒有限公司提供问题解决思路,本文也对广告企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与参考作用。
姚琦,杜健箭[6](2019)在《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消费趋势的演变——基于广告视角》文中研究指明广告是社会的镜像。本文从广告的视角分析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消费趋势的演变。通过对广告规模、内容及形式的变化分析,将广告的发展划分为萌芽期、发展期和飞跃期,并对其特征进行识别,在此基础上通过剖析广告与消费价值观念的相互影响,提出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消费趋势变化轨迹。研究发现:消费观念、消费结构等在不同的广告发展阶段都有明显的特点和变化,消费趋势的演变和广告的发展在交互影响中升级、创新。研究结论对政府职能部门和企业运用广告引导及制造消费需求有借鉴价值,建议运用广告刺激消费者的主动消费行为,积极迎合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变化,不断催生新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时尚。
俞倩[7](2019)在《重庆广告产业与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广告素来有经济晴雨表之称,能够反映一个国家、区域、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其作为经济产业结构的组成部分,也会带动经济的发展,反之,经济发展程度也会促进或者抑制广告产业的发展步伐。重庆直辖以来,经济一直处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而其广告产业也处在快速发展的状态。然而,在这并驾疾驰的背后,有必要弄清楚广告产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机制,以及互动关系程度,为促进双方互动发展提供建议。本文首先运用定性分析方法,厘清广告产业与经济发展互动关系之间的作用机制。其次,运用统计分析概述1997-2017年间重庆市广告产业与经济发展状况,整体把握重庆广告产业与经济发展的现实环境,为实证分析做铺垫;最后,以1997-2017年重庆广告产业数据和重庆生产总值作为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将广告经营额、广告经营单位、广告从业人员以及重庆生产总值增长率作为分析变量,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对变量进行时间序列分析,检验广告产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及相互影响程度。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本文得到研究结果为:(1)厘清互动关系机制。即广告产业从助推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就业率上促进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则从人力资本、技术创新、城市化和政策方面影响广告产业发展。(2)重庆广告产业整体上开发度不高,企业高度弱小、高度分散;其发展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投入,属于粗放型增长模式,其经济发展中第三产业逐渐成为主导,居民消费能力提升,城市化发展显着,但城市发展不均衡;(3)广告产业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同时广告产业经营额、广告经营单位、广告从业人员与重庆GDP增长率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广告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经济增长对广告产业的贡献。最终得出研究结论为,广告产业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滞后效应,广告产业依赖人口红利促进经济发展,且广告产业尚不能成为经济发展增长点。对此,本文希望能够通过增加广告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以广告人才红利代替人口红利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广告企业之间的联盟,延长广告企业的生命周期,增强广告产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力度。
杨效宏[8](2019)在《时代话语与历史叙事的互为——“中国故事”背景下中国现代广告业的价值逻辑》文中研究表明中国现代广告业在其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以"现实性切合"和"趋向性共为"的动态型价值逻辑,这一逻辑反映在40年现代广告业的三次价值生成与升级变迁当中。因此,中国现代广告业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历程形成了时代话语与历史叙事的有机互为过程,促使中国现代广告业逐步从"工具意识""产业意识"向"社会意识"转型升级。在当前"中国故事"这一国家话语的宏大背景下,中国现代广告业也历史性地迎来了自身内在价值重构与行业生态转型的重大机遇。基于关联认知理论,需要从更加宏观的视野探讨中国现代广告业在其社会意识形成过程中的价值逻辑。
胡文静[9](2019)在《广告宣传的导向问题及其解决思路》文中指出一直以来,国内更多的是强调新闻宣传要讲导向,广告宣传要讲导向则及较少。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以党的最高领导人的身份,第一次明确出广告宣传也要讲导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这一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广告宣传应坚持正确的导向,向世界阐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品牌,具有历史性的重大意义。今年是中国广告业恢复四十周年,40年来,中国广告业呈现了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40年来,中国广告业带领中国品牌走向世界,这些成绩都离不开广告人默默无闻的工匠精神。硕果累累的背后,我们不能忽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广告宣传中存在的导向问题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本文深度剖析了中国广告宣传中常见的政治导向问题、经济导向问题、文化导向问题、行业导向问题,以及法治导向问题,并结合实例进行归纳总结。在分析了一系列问题的症结之后,本文从完善法律体系、严格行政执法、鼓励社会监督、加强媒体把关等四个层面较全面地出了导向问题的解决思路,最终指出广告宣传应坚持正确的导向。
章淑贞,蒲玉玺[10](2018)在《中国广告进入新时代——专访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院长丁俊杰》文中指出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中国广告恢复4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也是我们媒体人回顾与思考中国广告业的重要时刻。"广告是社会发展的风向标,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采访刚开始,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院长丁俊杰就提出了这一观点。回顾40年中国广告业的发展历程,我们看到了机遇,看到了挑战。"从1978年中国广告恢复至今
二、略论中国广告业与媒体的互动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略论中国广告业与媒体的互动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新媒体技术变革对广告业与媒体集群关系的影响——以伦敦Soho和北京CBD-定福庄国际传媒产业走廊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英两国广告业的不同发展状况 |
2 新媒体技术对广告业的影响 |
3 广告业与媒体集群的密切关系分析 |
4 新媒体发展对广告业与媒体集群关系的影响 |
5 结语 |
(2)数字世界 全新启航——2020全国广告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广告教育学术年会会议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唐E·舒尔茨与中国广告业发展 |
企业在数字世界的展望 |
象牙塔里的数字冥想 |
技术与广告产业发展 |
广告与文化研究 |
广告教育的创新探索与实践 |
广告学术前沿 |
抗疫广告与品牌传播 |
结语 |
(3)个人意识、自我认同与日常生活再造 ——广告生产的社会过程(1978-2018)(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思考缘起、概念界定及逻辑起点 |
一、思考缘起 |
二、逻辑起点与概念界定 |
第二节 问题提出与文献综述 |
一、问题提出 |
二、相关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对既有成果的分析与本文研究的关系 |
第三节 研究框架和方法 |
一、研究框架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的内容、创新与不足 |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
二、研究的创新之处 |
三、研究的不足 |
第二章 从集体价值到个人意识: 广告生产复归日常生活(1979-1991) |
第一节 重启与转型期的集体价值取向(1979-1983) |
一、政治主导或意义互构: 由《人民日报》的一条广告说起 |
二、集体价值取向: 《光明日报》的广告生产(1979-1983) |
第二节 广告生产的生活“新叙事”(1983-1991) |
一、家居生活新想象: 松下电器橱窗广告 |
二、流行文化新表达: “燕舞之歌”广告 |
三、儿童日常新游戏: 变形金刚的软性广告 |
第三节 博弈·徘徊·参与: 个人意识在广告实践中复苏 |
一、“家居生活”与广告实践: 博弈协商的现代生活认同 |
二、自我价值表达的广告实践: 社群分享与青年认同 |
三、偶像崇拜与儿童广告实践: 现代工业与文化认同 |
小结 |
第三章 建构工作-闲暇新关系: 广告生产的生活情境(1992-2001) |
第一节 广告生产与闲暇生活价值 |
一、家庭空间市场化: 顺德碧桂园广告项目 |
二、闲暇与“美好生活”: 宝洁的中国调查与洗发水广告 |
三、整合统一的劳动者日常: “逆流而上”的大宝广告 |
四、闲暇与购物关联的“生活想象”: 家乐福的陈列式广告 |
第二节 在广告情境中“生活”: 角色、消费实践与认同 |
一、角色转换与等级认同: 个人参与碧桂园广告生产的实践过程 |
二、能动消费与互构的“生活”认同: 个人参与宝洁广告生产实践 |
三、平民认同: 个人参与大宝广告生产的实践动机 |
四、现代购物体验的“生活”认同: 个人参与家乐福广告生产实践 |
第三节 再思考: 作为“工作-闲暇”分割的广告生产 |
一、虚假补偿: 被广告生产分割的孤立“闲暇” |
二、大宝“逆流”: 试图构建“工作-闲暇”统一的日常情境 |
小结 |
第四章 重塑“生活方式”: 日常生活的广告化(2002-2009) |
第一节 打造“生活方式”: 日常生活的广告化过程 |
一、休闲生活的广告效果: “不打广告”的星巴克及广告生产 |
二、媒体时、空型塑生活圈广告地图: 分众传媒的广告生产 |
三、城乡差异与老年生活广告化: 脑白金的“十差广告”奇迹 |
第二节 广告化生活实践: 消费者到“生活者”认同 |
一、“生活者”的自我表演: 广告化的个人“闲暇” |
二、“生活者”的生活圈广告实践: 延长的时效与分化的认同 |
三、城乡关系与子女广告实践: 家庭新关系与情感认同 |
第三节 再思考: “生活方式”作为“生活者”认同来源 |
一、空间、技术与家庭情感的广告化:“生活方式”的实践性 |
二、“生活方式”: 解体与重构的“生活者”认同的框架 |
小结 |
第五章 广告生产再造“个人化”生活(2010-2018) |
第一节 广告生产再造的“个人化日常” |
一、“狂欢节”与幸福“日常”: 十年“双11”广告项目(2009-2018) |
二、“我”的困境“日常”: “11度青春”广告生产项目 |
三、温情的“日常”: 《爸爸去哪儿》中的内容化广告生产 |
第二节 个人参与广告生产的“个人化”生活实践 |
一、“抢红包”与“分享”: 个人时间的“主题化”狂欢实践 |
二、制造话题与强制返场: 以广告生产的个人“日常”引导实践 |
第三节 再思考: 广告生产的“个人化”生活与意识危机 |
一、广告生产的“个人化”生活与抽象的自我意识 |
二、个人意识危机: 广告生产的“个人化”生活政治 |
小结 |
第六章 认同困境: 对广告生产再造日常生活的反思 |
第一节 广告化日常与自我认同困境 |
一、不同历史时期的广告生产与日常实践 |
二、自我认同困境的不同内涵与价值对话 |
第二节 反思: “趋同·差异”的认同困境来源及历史启示 |
一、趋同与差异的认同困境来源 |
二、对认同困境的反思及其历史启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4)中国广告研究二十年知识图谱分析(1998-201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1.知识图谱是分析广告研究的有效方法 |
2.了解广告研究前沿的重要性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研究问题和研究目标 |
1.研究问题 |
2.研究目标 |
(四)研究综述 |
1.国内研究综述 |
2.述评 |
(五)理论基础 |
1.知识图谱 |
2.广告研究 |
3.发展广告学 |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
(一)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方法 |
(二)研究对象的来源 |
1.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 |
2.数据资料的筛选和确定 |
(三)研究数据的处理 |
1.应用软件的选取 |
2.CiteSpace知识图谱的绘制及解读 |
(四)创新点 |
1.研究视角 |
2.研究结论 |
三、我国广告研究主体 |
(一)微观:广告的研究学者分析 |
1 作者共现分析 |
2 作者共被引分析 |
3.广告研究者学术团体分析 |
4 广告研究被引爆发作者 |
(二)宏观:广告的研究机构分析 |
1.广告发文机构 |
2 广告的被引机构分析 |
(三)总结 |
四、我国广告研究二十年热点与前沿 |
(一)我国广告研究二十年热点、前沿的界定 |
1.研究热点的界定 |
2.研究前沿的界定 |
(二)我国广告研究二十年热点分析 |
1.广告研究的高频关键词分析 |
2.广告研究关键词聚类分析 |
3.广告研究的爆发词分析 |
(三)我国广告研究二十年前沿分析 |
1.广告研究文献共被分析 |
2.广告研究文献共被引聚类分析 |
五、我国广告研究二十年的发展阶段 |
(一)我国广告研究成果的时间分布 |
(二)我国广告研究成果的四个发展阶段 |
1.第一阶段:1998 年—2001 年(缓慢增长阶段) |
2.第二阶段:2002 年—2008 年(快速增长阶段) |
3.第三阶段:2009 年—2014 年(慢热增长阶段) |
4.第四阶段:2015 年—2019 年(融合发展阶段) |
六、结论与讨论 |
(一)发展广告学理论崛起,实务研究较多 |
(二)广告进化论下市场驱动广告热点变化 |
(三)较少建构学术共同体和机构学术共同体 |
(四)研究者学科背景广泛,管理学背景居多 |
(五)广告研究蓬勃发展,广告学专业地位不高 |
(六)技术改变广告生态,模糊“广告”边界 |
(七)跨学科的广告研究不足 |
(八)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
(5)广州方遒传媒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
2.1 行业概念阐述 |
2.1.1 广告 |
2.1.2 广告的类别 |
2.1.3 广告产业 |
2.2 战略管理理论基础 |
2.2.1 企业战略 |
2.2.2 发展战略 |
2.2.3 企业战略管理过程 |
2.3 分析工具 |
2.3.1 PEST分析 |
2.3.2 波特五力模型 |
2.3.3 EFE矩阵 |
2.3.4 IFE矩阵 |
2.3.5 SWOT分析 |
2.3.6 波士顿咨询集团矩阵 |
2.3.7 定量战略计划(QSPM)矩阵 |
第三章 广州方遒传媒有限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
3.1 宏观环境分析 |
3.1.1 政治环境 |
3.1.2 经济环境 |
3.1.3 社会文化环境 |
3.1.4 科学技术环境 |
3.2 行业与市场环境分析 |
3.2.1 行业分析 |
3.2.2 市场与顾客分析 |
3.2.3 竞争者分析 |
3.3 外部关键因素归纳总结 |
第四章 广州方遒传媒有限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
4.1 企业简介与现状 |
4.2 企业资源分析 |
4.2.1 企业有形资源分析 |
4.2.2 企业无形资源分析 |
4.2.3 企业人力资源分析 |
4.3 企业能力分析 |
4.3.1 筹措供应能力分析 |
4.3.2 核心能力分析 |
4.4 企业经营现状分析 |
4.4.1 组织结构精炼合理 |
4.4.2 供应链相辅相成 |
4.4.3 广告质量精益求精 |
4.4.4 专业的人才梯队为项目护航 |
4.4.5 营销服务稳中求进 |
4.5 企业文化分析 |
4.6 内部关键因素归纳总结 |
第五章 广州方遒传媒有限公司战略制定与选择 |
5.1 企业战略目标体系 |
5.1.1 企业使命 |
5.1.2 企业愿景 |
5.1.3 企业目标 |
5.2 战略分析 |
5.2.1 外部因素评价 |
5.2.2 内部因素评价 |
5.3 战略制定 |
5.3.1 SWOT矩阵 |
5.3.2 波士顿咨询集团矩阵 |
5.4 战略选择 |
5.4.1 QSPM矩阵 |
5.4.2 战略制定 |
第六章 广州方遒传媒有限公司战略实施与控制 |
6.1 战略实施步骤与重点 |
6.1.1 战略实施步骤 |
6.1.2 战略实施重点 |
6.2 保障措施 |
6.2.1 组织架构 |
6.2.2 人员保障 |
6.2.3 财务保障 |
6.3 战略控制 |
6.3.1 目标偏离分析及预案 |
6.3.2 风险识别 |
6.3.3 风险防控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6)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消费趋势的演变——基于广告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文献述评 |
三、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广告业发展的演变 |
(一)广告规模增长分析 |
(二)广告内容和传播方式的变化 |
四、广告业发展的阶段及特征识别 |
(一)萌芽期(1949-1978年) |
(二)发展期(1979-2008年) |
(三)飞跃发展期(2009年至今) |
五、广告与消费价值观念的相互影响分析 |
六、基于广告视角的消费趋势变化分析 |
(一)消费观念和需求结构变化 |
(二)影响国民消费观念演变的因素分析 |
1. 消费主动性增强 |
2. 消费观念复杂度增加 |
3. 消费决策情感化 |
4. 购买和支付方式变化 |
七、结论及建议 |
(一)研究结论 |
(二)管理建议 |
1. 运用广告刺激消费者的主动消费行为。 |
2. 积极迎合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变化。 |
3. 主动引导消费观念的改变。 |
(7)重庆广告产业与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立论依据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和目标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目标 |
1.2.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3 研究方案设计及可行性分析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3.3 可行性分析 |
1.3.4 论文特色及创新之处 |
第2章 研究综述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2.1.1 广告产业 |
2.1.2 经济发展 |
2.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2.2.1 国外广告产业与经济发展关系梳理 |
2.2.2 国内广告产业与经济发展关系梳理 |
2.2.3 文献综述简评 |
2.3 相关理论基础 |
2.3.1 时间序列分析 |
2.3.2 发展经济学理论 |
2.3.3 创新驱动型经济理论 |
第3章 广告产业与经济发展互动关系分析 |
3.1 广告产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 |
3.1.1 成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
3.1.2 优化经济产业结构 |
3.1.3 拓岗位,促就业 |
3.2 经济发展对广告产业的影响 |
3.2.1 人力资本对广告产业的影响 |
3.2.2 技术创新对广告产业的影响 |
3.2.3 城市化发展对广告产业的影响 |
3.2.4 政策法规对广告产业的影响 |
第4章 重庆广告产业与经济发展概况 |
4.1 重庆广告产业发展概述 |
4.1.1 重庆广告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
4.1.2 重庆广告产业的规模与经济结构变化 |
4.1.3 重庆广告产业经营情况 |
4.1.4 重庆广告产业的从业人员情况 |
4.2 重庆经济发展现状 |
4.2.1 重庆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
4.2.2 重庆经济增长情况 |
4.2.3 重庆经济结构状况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重庆广告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 |
5.1 重庆广告产业与经济发展动态计量分析:基于时间序列数据 |
5.1.1 指标选择与数据整理 |
5.1.2 重庆广告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协整分析 |
5.1.3 重庆广告产业与经济发展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
5.1.4 重庆广告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向量自回归模型 |
5.2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讨论 |
6.1 研究结论 |
6.1.1 广告产业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滞后性 |
6.1.2 广告产业依赖人口红利促进经济增长 |
6.1.3 广告产业尚不能成为经济发展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
6.2 可能性建议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情况 |
(8)时代话语与历史叙事的互为——“中国故事”背景下中国现代广告业的价值逻辑(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缘起 |
二、广告业的历史性选择与价值关联 |
(一) 中国现代广告业价值的第一次形成是在现代广告业恢复初期实现的 |
(二) 中国现代广告业价值再次重塑是在广告产业化形成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
(三) 中国现代广告业价值的第三次形成是在广告业与社会整体的关联性强化过程中逐步实现的 |
三、“中国故事”的时代话语与中国现代广告业的关联 |
(一) 智慧产业成为广告创新的引领因素 |
1.智慧型创新动能将成为社会创造性引领因素 |
2.智慧型产业的社会集聚效应开展放大 |
(二) 创新文化是广告业创新的原动力 |
1.思想创新是创新文化的引领因素 |
2.社会创新是创新文化的基础性因素 |
3.文化创新是创新文化的表现因素 |
(三) 中国广告是“中国故事”国家话语的关联性表达 |
四、“中国故事”背景下中国现代广告业的“社会意识” |
(一) 多元价值呈现的表现形态 |
1.中国品牌塑造 |
2.中国符号传达 |
3.中国价值传递 |
4.中国文化沟通 |
(二) 理念确然的实现路径 |
1.理念 |
2.指向 |
3.样态 |
4.方法 |
五、结语 |
(9)广告宣传的导向问题及其解决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选题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个案研究法 |
1.4.3 历史研究法 |
1.5 研究内容 |
1.6 创新之处 |
第2章 广告宣传导向相关概述 |
2.1 广告宣传导向的界定 |
2.1.1 广告、宣传、导向的定义 |
2.1.2 广告宣传导向的定义 |
2.1.3 广告宣传导向的内涵 |
2.1.4 广告宣传导向与舆论导向的关系 |
2.2 广告宣传导向观念的形成与必要性 |
2.2.1 广告宣传导向意识的出现 |
2.2.2 广告宣传导向思想的形成 |
2.2.3 广告宣传导向的必要性 |
第3章 广告宣传中的导向问题 |
3.1 广告宣传中常见的政治导向问题 |
3.2 广告宣传中常见的经济导向问题 |
3.3 广告宣传中常见的文化导向问题 |
3.4 广告宣传中常见的行业导向问题 |
3.5 广告宣传中常见的法治导向问题 |
第4章 广告宣传导向问题的解决思路 |
4.1 完善法律规范 |
4.1.1 简述广告宣传相关法规 |
4.1.2 加强我国广告宣传法治 |
4.2 严格行政执法 |
4.2.1 加强法制宣传 |
4.2.2 强化行政管理 |
4.3 鼓励社会监督 |
4.3.1 畅通社会监督渠道 |
4.3.2 及时反馈监督情况 |
4.4 加强媒体把关 |
4.4.1 优化媒体内外生存环境 |
4.4.2 健全广告宣传把关制度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中国广告进入新时代——专访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院长丁俊杰(论文提纲范文)
中国广告业的发展之路与改革开放是一脉相承的 |
互联网时代, 广告业要立足传统, 调整逻辑起点 |
广告内容化是广告发展的最高级形态 |
中国品牌建设任重道远 |
四、略论中国广告业与媒体的互动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媒体技术变革对广告业与媒体集群关系的影响——以伦敦Soho和北京CBD-定福庄国际传媒产业走廊为例[J]. 马琼烨. 中国有线电视, 2021(08)
- [2]数字世界 全新启航——2020全国广告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广告教育学术年会会议综述[J]. 凌羽乔. 广告大观(理论版), 2020(06)
- [3]个人意识、自我认同与日常生活再造 ——广告生产的社会过程(1978-2018)[D]. 陈凌.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0)
- [4]中国广告研究二十年知识图谱分析(1998-2019)[D]. 李晓.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1)
- [5]广州方遒传媒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莫景淇. 兰州大学, 2020(01)
- [6]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消费趋势的演变——基于广告视角[J]. 姚琦,杜健箭. 企业经济, 2019(10)
- [7]重庆广告产业与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研究[D]. 俞倩. 重庆工商大学, 2019(01)
- [8]时代话语与历史叙事的互为——“中国故事”背景下中国现代广告业的价值逻辑[J]. 杨效宏. 新闻与传播评论, 2019(03)
- [9]广告宣传的导向问题及其解决思路[D]. 胡文静. 南昌大学, 2019(02)
- [10]中国广告进入新时代——专访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院长丁俊杰[J]. 章淑贞,蒲玉玺. 新闻与写作, 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