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冬春季节大棚蔬菜二氧化碳气肥施用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刘晓阳[1](2021)在《基于有限元分析的二氧化碳气肥无线智能控制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姚闯[2](2021)在《水稻育秧棚CO2气肥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针对传统的温室育秧大棚存在环境因子不能人为控制等一些问题,本课题研究了CO2气肥对水稻育秧的影响机理研发的温室大棚。提出了不同浓度的CO2对水稻育秧的刺激的方式,定期观察育秧的生长状态并进行观察记录,归纳分析出适宜水稻育秧生长的浓度范围,并进一步对水稻育秧生长高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加以分析。本文主要通过软件和硬件结合方式,根据温室育秧大棚监测系统的需求,设计了系统的整体框架结构,并且根据系统总体设计路线和基于ESP8266芯片的结构,画出数据采集节点与数据汇聚节点硬件示意图和电路图。数据采集节点中的设备监测温室环境的参数有光照强度、温湿度、CO2浓度。根据温棚内的环境信息反馈CO2浓度高低情况下打开和关闭系统,使CO2的利用率最大化,上位机以Python语言开发的Web系统,可实时显示环境参数和气肥机工作状态,系统间通过Wi Fi技术和MQTT协议网络进行通信。上位机以ESP8266为主控芯片,采用TELESKY传感器采集CO2浓度,实现二氧化碳浓度随环境参数的变化而进行自动调节。传感器将采集到的环境参数光照强度、温湿度、CO2浓度通过节点传输到ESP8266模块中,并通过Wi Fi技术和MQTT协议技术实现以及客户端和手机APP显示信息,系统可以根据预先设定好的程序将控制信号通过ESP8266模块传输到执行机构,通过对CO2释放设备或卷帘电机设备的控制,对棚内进行通放空气或喷水,当传感器监测到CO2浓度降到阀值以下时,系统将打开CO2喷洒装置,使装置达到补充CO2的需求,并进一步收集温室环境数据。通过本文研发的设备对环境参数的智能控制,监测秧苗生长状态。根据该系统应用情况显示,该系统整体运行可靠,能够准确的采集温室大棚内各个环境参数,用户能够灵活控制各执行机构,系统信号传输稳定,整体框架符合传统温室大棚的所有要求,以及在传统的温室大棚上进行了智能化的扩展,并且进一步将数据进行分析以及总结,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杨永康[3](2021)在《农用气肥联产一体化装置与剩余沼液肥料化开发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农业固体有机废物产量巨大,利用率较低,对土壤、水体及空气环境的危害日益严重,为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厌氧消化工艺是处理有机固体废弃物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对于畜禽粪污和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效果较好,然而厌氧消化过程中,不仅产生沼气,还会产生大量的剩余沼液,处理较困难;而沼液中营养成分含量较高,且含有氨基酸等物质,可以作为一种有机肥料。本文研制了一种适用于广大乡镇地区的庭院式气/肥联产一体化装置,可实现原料-气-肥可持续利用。首先设计、加工适用于庭院模式的气/肥联产一体化装置,进行现场安装与运行。然后利用产生的沼气进行温室大棚升温实验,探究沼气对大棚温度和作物成长的影响;同时对产生剩余沼液进行营养成分、重金属等主要成分分析。最后将沼液用于大樱桃的田间试验,研究其对大樱桃生长与品质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设计、加工了气/肥联产一体化装置,确定一体化装置的设计原则与主要技术参数。实际运行过程中,在冬季寒冷的室外,系统反应温度40℃,投加干物质浓度10%条件下,18天内产气量为120.5 m3,日产气量最高达18 m3,甲烷浓度最高达68.7%。(2)对产生的沼气进行温室大棚升温试验,3组燃烧器,极寒天气下连续运行11小时的条件下,实验棚平均温度与对照组相比提高4.5℃,促进作物成长。对所产生剩余沼液与接种沼液进行高通量测序,微生物多样性对比分析,发现一体化装置系统中细菌、真菌与古细菌的群落结构有较大的变化,系统沼液保留了接种沼液特有的对具有纤维素结构物质高效的降解能力。系统内细菌、真菌、古细菌表现优势菌群十分明显,菌群的功能更加集中。(3)对气/肥联产一体化设备所产生的剩余沼液的主要成分依据现有测试手段进行定量分析。发现沼液中N、P、K含量丰富,其中作为速效营养成分的氨态氮的含量较高,所含金属元素较多。对其中重金属的含量进行分析,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中的要求,合理施用沼液不会造成环境危害。氨基酸的含量较高,对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品质等有重要作用。(4)将一体化装置所产剩余沼液进行大樱桃的田间试验,发现施用沼肥的试验田土壤结构得到改良,土壤微生物总量增加,土壤养分供给充足,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与施用全冲施肥,半沼肥半冲施肥试验田相比,施用全沼肥的作物叶绿素含量较高,显着提高了大樱桃果实糖酸比、Vc含量、单果均重等,水果品质得到提高。
吴禹松[4](2020)在《用于空气二氧化碳捕集的多孔树脂吸附剂成型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直接空气CO2捕集技术是一种碳负排放技术,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技术之一。直接空气CO2捕集系统具有装置放置的灵活性,可以减少从捕集地点到应用场景的管道需求。此外,直接空气CO2捕集技术还可以灵活地提供多种形式的碳源,不受地理位置和时间、空间等的影响。因此直接空气CO2捕集技术可以作为一种有商业前景并能有效的控制大气中CO2浓度的方法。变湿再生技术用于直接空气CO2捕集,可通过改变环境中水汽分压力实现CO2气体的吸附-脱附,材料的再生过程只需通过在较低温度下界面的脱水即可实现,因而可采用低品位能源,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现有的变湿再生吸附剂存在吸附动力学缓慢与吸附容量偏低等问题,本文基于季铵基多孔树脂开发一种具有良好动力学与吸附容量的新型变湿再生吸附剂,并基于该吸附剂设计了用于农业CO2气肥供应的变湿再生捕集系统。本文吸附剂的开发主要以季铵型强碱性阴离子交换多孔树脂为研究对象,采用相转化法制备了表面富含孔隙的异相结构吸附剂。同时搭建了CO2吸附实验台,测试了吸附剂的CO2吸附性能;搭建了CO2解吸附实验台,测试了吸附剂的CO2解吸附性能;对吸附剂的吸水失水特性进行了研究。初步研究了D201吸附剂与D290吸附剂的吸附性能,通过氮物理吸附和压汞法(MIP)分析了D201树脂与D290树脂的孔特性,结果表明更高BET表面积和微介孔率有助于吸附剂吸附速率的提升。D290吸附剂具备更优异的吸附动力学性能,将进行进一步分析。利用Langmuir等温方程对吸附剂吸附过程与解吸附过程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得到了D290吸附剂不同相对湿度与温度的吸附热力学平衡常数,得到了D290吸附剂不在不同解吸附温度下解吸附热力学参数。利用改进的缩核模型分析了粒径、温度和相对湿度对D290吸附剂吸附动力学的影响。相同条件下,D290吸附剂吸附速率随着活性树脂粒径的减少而增加,粒径对化学反应速率有一定影响。温度与相对湿度对化学反应速率与产物层扩散速率在不同温湿度下具有不同的影响。经过模型测算,D290吸附剂的半吸附时间为4.0分钟,这是迄今为止在吸附容量高于0.7mmol/g的变湿再生吸附剂中报告的最短半吸附时间。D290吸附剂的干燥失水过程可用Logarithmic模型很好地表述出来,吸附剂干燥与温度有关,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以温度为主要变量考虑吸附剂干燥时间。本文基于所筛选并优化的D290吸附剂设计了用于农业气肥供应的变湿再生CO2捕集系统,规模为10kg-CO2/d。对捕集装置的内部结构、所需流量与风速进行了设计,确定了吸附剂的用量、捕集系统的工艺与操作方法。最后对捕集装置的能耗水耗进行了分析
陈晓有[5](2020)在《温室青椒罐式CO2自动施肥的生长和生理效应》文中研究表明秋冬季设施蔬菜在密闭环境的生产实际中,因光照时间段内环境体系中CO2浓度供应不足,造成蔬菜作物光合作用强度下降,有机物质积累不足,从而导致蔬菜品质下降,经济效益不佳。试验研究了罐式自动CO2施肥下,3个不同浓度CO2施肥处理对青椒生育期内植株的生长指标、光合指标、抗病害性、生物量积累及青椒果实产量、品质及产值的影响,以此探究罐式自动CO2施肥对青椒的促生增产作用。主要结果有:1.设施环境增施CO2对青椒生长有促进作用。可以显着增加青椒植株株高、茎粗、第一节间长、叶面积,其中增施CO2浓度为1200±50μl·L-1对青椒生长指标的促进作用最明显。2.设施环境增施CO2对青椒光合作用促进效果显着。可以提高青椒功能叶片净光合速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叶片胞间CO2浓度和SPAD值;同时降低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其中增施CO2浓度为1200±50μl·L-1时这种差异变化最为显着。3.设施环境增施CO2提高了青椒植株抗白粉病能力。其中增施CO2浓度为900±50μl·L-1对青椒植株病叶数降低效果最佳,较对照CK下降35.1%;施肥浓度为1200±50μl·L-1对青椒病情指数的降低效果最显着,较对照CK下降10.0%。4.设施环境增施CO2可以增加青椒果实维生素C含量,对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无影响。其中增施CO2浓度为1200±50μl·L-1对秋冬季青椒果实维生素C含量促进效果最为显着,较CK增加了 59.8个百分点。5.设施环境增施CO2促进了青椒植株有机物质积累。全生育期增施CO2浓度为1200±50μl·L-1,对青椒植株干、鲜重增加效果最为显着;其中随着CO2浓度增加,茎分配到的有机物质占总增加有机物质的百分比大于叶。6.设施环境增施CO2可以增加秋冬季青椒产量,提高产值。其中增施CO2浓度为1200±50μl·L-1的增加效果最为显着,较对照CK第一次采摘产量增加27.6%、产值增加7140.0 元/hm2。综上所述,设施环境通过罐式CO2自动控制施用技术,可以实现秋冬季青椒增产提质增收的目的;增施CO2青椒的生长量增加,光合作用加强,抗病性增强,产量提高,果实品质改善。因此,罐式CO2自动控制施用技术是设施环境下补充CO2的有效途径,其控制过程不需人工,操作简单,具有推广应用价值。在试验研究范围内,青椒适宜的CO2供应浓度是1200±50μl·L-1。
容忠绪[6](2020)在《利用设施农业技术带动种植效益》文中认为近年来,国家对于农业技术的研究和投入比重都在不断的加大,传统的农业种植方法劳动强度大,单位产量低,已经不再符合当今社会对于农业技术发展的需求。本文主要介绍了新型农业技术中设施农业技术的应用,通过对具体技术的分析,阐述这项技术对于提高我国农业种植效率的意义,启发农业生产者对于新技术的认知,进而达到提升农业生产成果的整体上升。
孙菡[7](2019)在《设施条件下秸秆阴燃释放二氧化碳对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文中认为番茄是我国北方设施栽培的重要蔬菜,在冷凉季节由于保温而通风量降低,导致温室内CO2浓度不足,是影响番茄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秸秆资源丰富,但利用情况并不理想。如能将秸秆在日光温室内阴燃,释放CO2,既可一定程度补充密闭温室的CO2浓度不足,同时为秸秆资源的利用开辟新途径。本试验在日光温室内设置相对密闭小区,分别为对照CK和不同CO2浓度处理的T1、T2、T3和T4。将玉米秸秆粉碎制成棒状,在小区内阴燃释放CO2,研究不同CO2浓度对番茄植株生长发育、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取得如下结果。(1)在日光温室内增加CO2浓度均可有效促进番茄植株生长发育,其中T3处理(1000μmol/mol)效果最佳。与对照CK相比,植株高、茎粗分别增加了21.84%、10.43%;番茄第一穗花开花时间提前4.27天;第一花序节位降低1.2个节点;植株根、茎、叶的干重分别增加47.55%、18.58%、22.11%;植物根、茎、叶的鲜重分别增加38.08%、19.88%、23.97%。(2)在日光温室内增加CO2浓度明显提高番茄产量,改善番茄品质。与对照CK相比,T3处理(1000μmol/mol)的单株产量和累计产量分别增加53.67%和30.99%;番茄果实可溶性糖、维生素C、蛋白质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增加67.31%、31.48%、34.87%和18.34%,可滴定酸含量降低31.30%,糖酸比值为对照的2.52倍;在感官品质评分过程和电子舌仪器分析中,T3处理的番茄在偏爱度、外观、香气、甜度和质感上评分值均最高。所以在日光温室内增施新型CO2气肥有利于番茄生长发育,当小区内CO2浓度达到1000μmol/mol最有利于番茄生长发育和果实产量和品质的提高。试验结果表明,在日光温室内增加CO2有利于番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最佳的CO2浓度为1000μmol/mol;同时为秸秆资源的利用开辟了新途径。
张鹏[8](2019)在《兴安盟乌兰浩特市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文中研究指明设施农业是指在环境相对可控条件下,采用工程技术手段,进行动植物高效生产的一种现代农业方式,其显着特点是高投入、高产出、高收效。本文在对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现状及现有资源条件等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典型设施农业园区运营案例分析的形式,进行SWOT分析,对兴安盟乌兰浩特市设施农业的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1.调查结果: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农村农业发展存在着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设施农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产业化组织规模小、市场竞争能力弱,缺乏必要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缺乏专业批发市场和营销组织、产销衔接不好的问题。2.针对乌兰浩特市设施农业产业现状,采用SWOT矩阵分析法,结合国内外及内蒙古发达地区经验,提出以下对策。(1)发展布局:利用现有发达的物流服务体系,合理分配资源并建立复合型产业园区,鼓励企业为主导的经营模式进行多元化资金投入,完善覆盖生产、农资、销售等各环节的保险体系;(2)软件升级: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优化人才引进条件,加强与高校及科研单位的技术合作;(3)市场拓展:努力开拓市场、发展订单农业等。3.通过调研找出制约当地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配套集成日光温室蔬菜高产高效技术体系,为日光温室蔬菜生产提供依据,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设施农业的发展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张春燕[9](2019)在《浅谈设施栽培下CO2施肥技术与增产效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菜蓝子工程的推进,设施栽培面积急剧扩大,我镇也由原来的几十亩扩大到现在上万亩。但是设施蔬菜生产为了保温的需要,常使大棚处于密闭的状态,造成棚内二氧化碳严重亏缺,极大影响了蔬菜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造成病害和减产。因为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是通过周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来进行的,二氧化碳浓度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植物生长发育。因此,为了获得高产优质的蔬菜,设施内增施CO2气肥,调节设施内二氧化碳含量,作为一项高产、优质、抗病的技术措施,越来越受到我镇广大菜农的关注。现就我镇蔬菜生产浅谈一下CO2施肥技术及增产效果。1、CO2施用时期。
刘国富[10](2019)在《论大棚蔬菜二氧化碳施肥方法》文中研究表明大棚蔬菜生产是在相对密闭的栽培场所,早晨半小时后CO2浓度约为100*10-6,比室外少200*10-6,比蔬菜作物所需CO2饱和浓度少900*10-6。由此可见,大棚蔬菜作物处于缺少CO2的饥饿状态,限制了光合作用,制约了生长发育,严重影响了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实行CO2施肥后可大幅度提高大棚蔬菜产量,改善蔬菜品质,增加大棚生产的经济效益。为此,根据多年生产实践经验,摸索出大棚蔬菜CO2配套施肥技术,现介绍如下:一、选用廉价肥源目前生产上广泛采用的肥源是用稀硫酸加碳酸氢铵生产CO2,其价格低,原料来源广,操作方法简单,应用效果好,无污染。以大棚内面积为基数,定量将稀硫酸装入手提的塑料桶中,
二、冬春季节大棚蔬菜二氧化碳气肥施用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冬春季节大棚蔬菜二氧化碳气肥施用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2)水稻育秧棚CO2气肥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和趋势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本章小结 |
2 温室内外CO_2 浓度分别对水稻育秧的影响研究 |
2.1 大气中的CO_2 对水稻育秧光合作用的影响 |
2.2 大气中CO_2 浓度升高对水稻育秧整个生育期的影响 |
2.3 水稻育秧棚室中CO_2 作用机制与来源分析的研究 |
2.4 育秧大棚中CO_2 浓度的控制方案 |
2.4.1 CO_2 钢瓶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
2.4.2 CO_2 钢瓶控制设计方案 |
2.5 育秧大棚中CO_2 控制策略研究 |
2.6 实验结果和结论 |
2.7 本章小结 |
3 棚室气肥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
3.1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3.2 硬件系统设计 |
3.2.1 ESP8266 模块及采集和存储模块 |
3.2.2 CO_2 传感器模块 |
3.2.3 温湿度传感器模块 |
3.2.4 光照传感器模块 |
3.2.5 棚室气肥机整体硬件电路 |
3.3 数据采集模块的软件设计 |
3.3.1 系统框架 |
3.3.2 系统项目视图 |
3.4 上位机的软件设计 |
3.4.1 系统程序设计语言 |
3.4.2 系统软件设计流程 |
3.5 系统CO_2 浓度调控过程展示 |
3.6 本章小结 |
4 温室大棚中环境参数变化规律研究 |
4.1 试验地点和时间 |
4.2 试验测试设置 |
4.3 试验方法 |
4.4 温室大棚中空气的温湿度和CO_2 浓度的变化规律 |
4.5 本章小结 |
5 系统的算法流程与数据分析 |
5.1 多元回归分析算法 |
5.2 多元回归模型 |
5.2.1 多元回归模型的数学形式 |
5.2.2 模型的基本假定 |
5.2.3 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估计 |
5.3 利用多元回归分析算法进行分析数据关联性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农用气肥联产一体化装置与剩余沼液肥料化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农业固体有机废物概述 |
1.2 厌氧消化工艺概述 |
1.2.1 厌氧消化工艺基本原理 |
1.2.2 厌氧消化接种物研究进展 |
1.2.3 厌氧消化工艺影响因素 |
1.3 沼液应用研究进展 |
1.3.1 沼液的成分分析 |
1.3.2 沼液处置与综合利用现状 |
1.3.3 沼液资源化利用存在问题 |
1.4 生物质气/肥联产模式研究 |
1.4.1 国家及地方政策趋势 |
1.4.2 气/肥联产模式主要类型 |
1.5 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1.5.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5.2 研究内容 |
1.5.3 研究技术路线图 |
2 气肥联产一体化装置开发与应用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试验地点 |
2.2.2 试验材料 |
2.2.3 检测方法 |
2.2.4 实验设计 |
2.2.5 气/肥联产一体化装置工艺流程 |
2.2.6 气/肥联产一体化装置安装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气肥联产一体化装置开发 |
2.3.2 气肥联产一体化装置启动与运行 |
2.3.3 沼液中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沼液主要成分分析 |
3.1 引言 |
3.2 实验内容 |
3.2.1 沼液中植物营养物质含量测定 |
3.2.2 沼液中植物生长抗逆成分测定 |
3.2.3 沼液中重金属的测定 |
3.3 材料与方法 |
3.3.1 沼液常规含量测定 |
3.3.2 沼液中营养元素测定 |
3.3.3 沼液中金属离子测定 |
3.3.4 氨基酸总量测定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沼液常规指标含量 |
3.4.2 沼液中营养元素含量 |
3.4.3 沼液中金属离子含量 |
3.4.4 氨基酸总量 |
3.5 本章小结 |
4 沼肥施用对大樱桃的田间试验 |
4.1 引言 |
4.2 实验内容 |
4.3 材料与方法 |
4.3.1 实验地点 |
4.3.2 .实验材料 |
4.4 样品的采集与分析 |
4.4.1 采样方法及注意事项 |
4.4.2 土样分析项目及方法 |
4.4.3 植株分析项目及方法 |
4.5 结果与分析 |
4.5.1 土壤p H值与有机质含量变化 |
4.5.2 土壤全N、全P含量变化 |
4.5.3 土壤速效成分含量变化 |
4.5.4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
4.5.5 大樱桃叶片叶绿素 |
4.5.6 大樱桃果实品质 |
4.6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创新点 |
5.1 结论 |
5.2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4)用于空气二氧化碳捕集的多孔树脂吸附剂成型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课题及背景意义 |
1.1.1 CO_2 排放与全球气候变暖 |
1.1.2 CO_2 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 |
1.1.3 空气二氧化碳捕集技术 |
1.2 国内外对空气捕集CO_2 技术的研究 |
1.2.1 空气捕集材料研究现状 |
1.2.1.1 空气捕集变温吸收/吸附剂材料 |
1.2.1.2 空气捕集变压吸附材料 |
1.2.1.3 空气捕集变湿吸附材料 |
1.2.2 空气捕集CO_2 的经济性 |
1.2.3 空气捕集工业示范现状 |
1.3 论文选题与研究内容 |
1.3.1 选题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2.实验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装置 |
2.1.1 吸附性能测试系统 |
2.1.2 解吸附性能测试系统 |
2.1.3 吸水失水特性测试平台 |
2.2 吸附剂表征方法 |
2.2.1 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表征 |
2.2.2 扫描电镜表征 |
2.2.3 压汞法孔分析仪表征 |
2.2.4 低温N_2 吸附/脱附实验表征 |
2.2.5 电荷密度测试 |
2.3 实验模型计算方法 |
2.3.1 吸附热力学模型 |
2.3.2 吸附动力学模型 |
2.3.3 解吸附热力学与动力学模型 |
2.3.4 失水干燥模型 |
2.4 实验误差 |
2.5 本章小结 |
3.吸附剂筛选与制备 |
3.1 前言 |
3.2 吸附剂结构的初步筛选 |
3.3 多孔树脂吸附剂的制备 |
3.4 季铵基树脂的筛选 |
3.5 本章小结 |
4.多孔树脂材料吸附性能研究 |
4.1 前言 |
4.2 吸附热力学 |
4.3 吸附动力学 |
4.3.1 吸附剂粒径对吸附动力学的影响 |
4.3.2 湿度对吸附动力学的影响 |
4.3.3 温度对吸附动力学的影响 |
4.3.4 吸附剂动力学性能对比 |
4.4 本章小结 |
5.吸附剂干燥特性与解吸附性能 |
5.1 前言 |
5.2 吸水与失水特性 |
5.3 解吸附热力学 |
5.4 解吸附动力学 |
5.5 本章小结 |
6.空气源CO_2 气肥样机 |
6.1 前言 |
6.2 捕集系统的设计 |
6.2.1 吸附剂材料需求 |
6.2.2 反应器设计 |
6.2.3 能耗和水耗需求 |
6.3 中试规模吸附剂的制备 |
6.4 本章小结 |
7.全文总结及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研究创新点 |
7.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5)温室青椒罐式CO2自动施肥的生长和生理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环境CO_2浓度对植物的影响 |
1.2.2 设施栽培施用CO_2气态肥方法 |
1.2.3 设施栽培青椒施用CO_2气态肥研究 |
1.3 目的与意义 |
1.4 技术路线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区概况 |
2.2 供试材料 |
2.3 试验设计与方法 |
2.4 样品采集与测定 |
2.4.1 生长指标测定 |
2.4.2 青椒植株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测定 |
2.4.3 光合性能测定 |
2.4.4 病害性调查方法 |
2.4.5 青椒营养品质测定 |
2.4.6 青椒产量测定及产值评价 |
2.5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CO_2浓度对秋冬季青椒生长的影响 |
3.1.1 CO_2浓度对秋冬季青椒株高的影响 |
3.1.2 CO_2浓度对秋冬季青椒茎粗的影响 |
3.1.3 CO_2浓度对秋冬季青椒第一节间长的影响 |
3.1.4 CO_2浓度对秋冬季青椒叶面积系数的影响 |
3.2 CO_2浓度对秋冬季青椒生物量影响 |
3.2.1 CO_2浓度对秋冬季青椒叶生物量积累影响 |
3.2.2 CO_2浓度对秋冬季青椒茎生物量积累影响 |
3.2.3 CO_2浓度对秋冬季青椒地上部植株生物量积累影响 |
3.3 CO_2浓度对秋冬季青椒光合性能的影响 |
3.3.1 CO_2浓度对秋冬季青椒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
3.3.2 CO_2浓度对秋冬季青椒胞间CO_2浓度的影响 |
3.3.3 CO_2浓度对秋冬季青椒气孔导度的影响 |
3.3.4 C_2浓度对秋冬季青椒蒸腾速率的影响 |
3.3.5 CO_2浓度对秋冬季青椒叶片瞬时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
3.3.6 CO_2浓度对秋冬季青椒叶片SPAD值的影响 |
3.4 CO_2浓度对秋冬季青椒抗病害性影响 |
3.4.1 CO_2浓度对秋冬季青椒发病率影响 |
3.4.2 CO_2浓度对秋冬季青椒平均病叶数影响 |
3.4.3 CO_2浓度对秋冬季青椒病情指数影响 |
3.4.4 CO_2浓度对秋冬季青椒植株白粉病发病级数影响 |
3.5 CO_2浓度对秋冬季青椒营养品质的影响 |
3.5.1 CO_2浓度对秋冬季青椒可溶性糖含量影响 |
3.5.2 CO_2浓度对秋冬季青椒可溶性蛋白含量影响 |
3.5.3 CO_2浓度对秋冬季青椒维生素C含量影响 |
3.6 CO_2浓度对秋冬季青椒产量、产值影响 |
3.6.1 CO_2浓度对秋冬季青椒产量影响 |
3.6.2 CO_2浓度对秋冬季青椒产值影响 |
4 讨论与结论 |
4.1 讨论 |
4.2 结论 |
4.2.1 罐式自动控制CO_2不同浓度促进秋冬季青椒生长的效应不同 |
4.2.2 罐式自动控制CO_2不同浓度促进秋冬季青椒生物量积累的效应不同 |
4.2.3 罐式自动控制CO_2不同浓度促进秋冬季青椒光合性能的效应不同 |
4.2.4 罐式自动控制CO_2不同浓度促进秋冬季青椒抗病害性的效应不同 |
4.2.5 罐式自动控制CO_2不同浓度促进秋冬季青椒营养品质的效应不同 |
4.2.6 罐式自动控制CO_2不同浓度促进秋冬季青椒产量、产值的效应不同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6)利用设施农业技术带动种植效益(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解析设施农业技术 |
2. 我国设施农业技术的现状 |
3. 我国特色设施农业技术的利用 |
3.1 智能温室大棚监控系统 |
3.1.1 智能温室大棚监控技术 |
3.1.2 智能温室大棚监控技术的优点 |
3.1.3 智能温室大棚监控技术的应用 |
3.2 无土栽培技术 |
3.2.1 无土栽培技术 |
3.2.2 无土栽培技术的常见种植模式 |
3.2.3 无土栽培的优点 |
3.3 二氧化碳气肥技术 |
3.3.1 二氧化碳气肥技术 |
3.3.2 二氧化碳气肥技术的作用 |
3.3.3 二氧化碳气肥的存在形态 |
(7)设施条件下秸秆阴燃释放二氧化碳对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CO_2 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1.1.1 CO_2 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
1.1.2 CO_2 对植物水分蒸腾作用及利用率的影响 |
1.1.3 CO_2 对植物光呼吸影响 |
1.1.4 CO_2 对植物生长发育及物质生产的影响 |
1.2 保护地增施CO_2气肥的研究 |
1.2.1 保护地增施CO_2气肥的浓度 |
1.2.2 保护地增施CO_2气肥的研究进展 |
1.2.3 保护地增施CO_2气肥的方法及优缺点 |
1.3 秸秆资源的利用现状 |
1.3.1 秸秆资源的燃料化利用 |
1.3.2 秸秆资源的饲料化利用 |
1.3.3 秸秆资源的肥料化利用 |
1.3.4 秸秆资源的原料化利用 |
1.3.5 秸秆资源的基料化利用 |
1.4 本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日光温室内新型CO_2肥料 |
2.1.2 日光温室内CO_2浓度监测 |
2.2 试验设计 |
2.3 日光温室的管理 |
2.3.1 植株管理 |
2.3.2 水肥管理 |
2.4 植株及果实生长量的测量方法 |
2.4.1 植株株高测量方法 |
2.4.2 植株茎粗测量方法 |
2.4.3 植株干、鲜重的测量方法 |
2.4.4 果实直径的测量方法 |
2.4.5 果实硬度的测量方法 |
2.4.6 果实单株产量的测量方法 |
2.4.7 果实累计产量的测量方法 |
2.4.8 果实色差的测量方法 |
2.5 果实生理指标的测定方法 |
2.5.1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方法 |
2.5.2 可滴定酸含量的测定方法 |
2.5.3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方法 |
2.5.4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方法 |
2.5.5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测定方法 |
2.6 果实感官评价的测定方法 |
2.7 果实风味的测定方法 |
2.7.1 电子舌样品的预处理 |
2.7.2 电子舌的传感器的活化 |
2.7.3 番茄样品的测定 |
2.8 温室环境因子的测定方法 |
2.9 数据处理分析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浓度CO_2气体对番茄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 |
3.1.1 不同浓度CO_2气体对番茄植株的株高的影响 |
3.1.2 不同浓度CO_2气体对番茄植株的茎粗的影响 |
3.1.3 不同浓度CO_2气体对番茄开花时间和第一花序节位数的影响 |
3.1.4 不同浓度CO_2气体对番茄植株的干重和鲜重的影响 |
3.2 不同浓度CO_2气体对不同时期番茄果实的影响 |
3.2.1 不同浓度CO_2气体对不同时期番茄的平均单果重的影响 |
3.2.2 不同浓度CO_2气体对不同时期番茄果实的直径的影响 |
3.2.3 不同浓度CO_2气体对不同时期番茄果实的硬度的影响 |
3.3 不同浓度CO_2气体对番茄果实的产量的影响 |
3.3.1 不同浓度CO_2气体对番茄果实的单株产量的影响 |
3.3.2 不同浓度CO_2气体对番茄果实的累计产量的影响 |
3.4 不同浓度CO_2气体对番茄果实的品质的影响 |
3.4.1 不同浓度CO_2气体对番茄果实的可溶性糖的含量的影响 |
3.4.2 不同浓度CO_2气体对番茄果实的可滴定酸的含量的影响 |
3.4.3 不同浓度CO_2气体对番茄果实的糖酸比比值的影响 |
3.4.4 不同浓度CO_2气体对番茄果实的维生素C的含量的影响 |
3.4.5 不同浓度CO_2气体对番茄果实的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3.4.6 不同浓度CO_2气体对番茄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的影响 |
3.4.7 不同浓度CO_2气体对番茄果实的色差的影响 |
3.5 番茄果实感官鉴评 |
3.5.1 感官鉴评 |
3.5.2 电子舌与感官评价PCA分析 |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
4.1 讨论 |
4.1.1 不同浓度CO_2气体对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的 |
4.1.2 不同浓度CO_2气体对番茄果实的影响的 |
4.2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兴安盟乌兰浩特市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背景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综述 |
1.2.1 国内产业现状 |
1.2.2 国外产业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思路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2 乌兰浩特市设施农业发展现状调研 |
2.1 气候特征 |
2.1.1 2017年1~12月份日照时数 |
2.1.2 2009年~2018年乌兰浩特市各年日照时数 |
2.1.3 乌兰浩特市2017年各月份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 |
2.1.4 1989~2017年近20年内平均气温 |
2.1.5 月平均降雨量 |
2.2 设施农业发展阶段及面积布局的演变 |
2.3 蔬菜产业发展情况 |
2.4 乌兰浩特市日光温室构型 |
2.5 日光温室作物种类及种植比例 |
2.6 温室蔬菜周年生产技术模式及生产效益 |
2.7 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三新”技术应用情况 |
2.8 乌兰浩特市设施农业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2.8.1 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设施农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
3 乌兰浩特市设施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 |
3.1 乌兰浩特市发展设施农业的优势 |
3.1.1 区位优势 |
3.1.2 资源优势 |
3.1.3 劳动力资源丰富 |
3.1.4 自产蔬菜供不应求,市场销售优势明显 |
3.2 乌兰浩特市设施农业的劣势 |
3.2.1 基础设施薄弱 |
3.2.2 从业人员年龄老化 |
3.2.3 持续资金投入不足 |
3.2.4 市场信息掌握不好,收益不稳 |
3.2.5 市场建设落后 |
3.3 乌兰浩特市发展设施农业的机遇 |
3.3.1 优质农产品需求量不断加大 |
3.3.2 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政策引导与技术支持 |
3.3.3 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
3.4 乌兰浩特市设施农业遇到的威胁 |
3.4.1 周边地区知名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冲击 |
3.4.2 来自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压力 |
3.4.3 服务体系不完善 |
3.4.4 信贷规模小、融资渠道窄、融资环境较差 |
4 乌兰浩特市设施农业发展路径探索 |
4.1 砖混结构日光温室性能优化及冬春茬果菜促早栽培 |
4.1.1 试验区概况 |
4.1.2 试验温室 |
4.1.3 供试品种 |
4.1.4 试验方法 |
4.1.5 升温7d后连续7d内日光温室气温、地温变化情况 |
4.1.6 升温17 d后24 h内日光温室气温变化情况 |
4.1.7 温室整改后对黄瓜产量、效益的影响 |
4.1.8 试验结论与讨论 |
4.2 新型日光温室设计(太阳能水循环蓄热温室) |
4.3 乌市温室蔬菜周年高效生产技术模式探索 |
4.3.1 模式制定原则 |
4.3.2 制定依据 |
4.3.3 生产茬口的确定 |
4.3.4 温室配套设备 |
4.3.5 品种应用 |
4.3.6 适时定植 |
4.3.7 高垄栽培 |
4.3.8 整枝落蔓 |
4.3.9 “四控”措施 |
4.3.10 增温补光 |
4.3.11 增施CO_2气肥 |
4.3.12 病虫害绿色防控 |
4.3.13 采收期 |
4.3.14 产量目标及经济效益 |
5 兴安盟乌兰浩特市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
5.1 发展战略与矩阵分析 |
5.2 兴安盟乌兰浩特市设施农业发展对策建议 |
5.2.1 坚持六个基本原则,搞好建设与管理 |
5.2.2 加强科技投入,提高科技贡献率 |
5.2.3 建立新型产业化组织体系,优化区域布局,建设具有兴安盟特色的设施农业 |
5.2.4 突出品牌,开拓市场,进一步抓好产品销售服务工作 |
6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9)浅谈设施栽培下CO2施肥技术与增产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CO2施用时期。 |
2、CO2施用浓度。 |
3、设施内CO2气肥的具体施用方法。 |
4、二氧化碳施肥注意事项. |
5、试验实践。 |
(10)论大棚蔬菜二氧化碳施肥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一、选用廉价肥源 |
二、确定经济CO2施肥浓度 |
三、把握好施肥时期和施肥时间 |
四、提高温度和光照 |
1、温室种植环境中二氧化碳气体补充是必要的技术手段 |
2、在我国温室种植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基本规律 |
五、合理施用二氧化碳肥料必须注意的问题 |
四、冬春季节大棚蔬菜二氧化碳气肥施用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有限元分析的二氧化碳气肥无线智能控制系统研究[D]. 刘晓阳. 东北农业大学, 2021
- [2]水稻育秧棚CO2气肥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姚闯.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1(10)
- [3]农用气肥联产一体化装置与剩余沼液肥料化开发与应用[D]. 杨永康.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4]用于空气二氧化碳捕集的多孔树脂吸附剂成型及性能研究[D]. 吴禹松. 浙江大学, 2020(07)
- [5]温室青椒罐式CO2自动施肥的生长和生理效应[D]. 陈晓有.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6]利用设施农业技术带动种植效益[J]. 容忠绪. 农村科学实验, 2020(06)
- [7]设施条件下秸秆阴燃释放二氧化碳对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D]. 孙菡.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2)
- [8]兴安盟乌兰浩特市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D]. 张鹏.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1)
- [9]浅谈设施栽培下CO2施肥技术与增产效果[J]. 张春燕. 农民致富之友, 2019(12)
- [10]论大棚蔬菜二氧化碳施肥方法[J]. 刘国富. 农民致富之友, 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