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维生素A缺乏与骨生长(论文文献综述)
王慧,毕颖薇[1](2021)在《特发性矮身材儿童血清维生素A及维生素D的水平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比较特发性矮身材(ISS)儿童血清维生素A及维生素D水平与正常身高儿童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本院158例ISS儿童(矮身材组)资料,其中男86例,女72例,平均年龄(6.09±2.39)岁;选择144例同期正常身高的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其中男78例,女66例,平均年龄(6.10±2.89)岁。所有儿童均检测血清维生素A及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并比较。结果矮身材组儿童血清维生素A[(0.32±0.08)mg/L]及25(OH)D水平[(24.21±7.61) ng/ml]均低于对照组[维生素A:(0.35±0.08) mg/L; 25 (OH) D:(27.28±7.8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矮身材组儿童维生素A缺乏及边缘缺乏率(4.43%、40.51%)、维生素D缺乏及不足率(14.56%、13.29%)均高于对照组(维生素A:0.69%、25.00%;维生素D:7.64%、4.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儿童身高是否正常作为因变量,纳入单因素分析中P<0.1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亲身高、食欲差及维生素D缺乏与儿童身高相关(P<0.05)。结论 ISS儿童血清维生素A及维生素D水平均低于正常身高儿童,且维生素A缺乏及边缘缺乏率、维生素D不足及缺乏率均高于正常身高儿童。维生素D不足与儿童身矮相关,补充维生素D制剂对于儿童身高生长有益。
吴荣荣,康宁宁,乐原[2](2019)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前后生长激素缺乏症儿童血清维生素A及25(OH)D水平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 GH)对生长激素缺乏症(GHD)儿童血清维生素A及25-羟维生素D [25 (OH)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34例GHD儿童作为研究组,23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儿童血清维生素A、25 (OH)D的水平;研究组给予重组人生长激素(rh GH)(0. 15 IU/kg,1次/d)治疗,测定治疗3、6个月后的血清维生素A、25 (OH)D水平。结果研究组儿童用药前及用药后3、6个月生长速率分别为2、11、12 cm/年。治疗前,研究组血清维生素A水平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血清维生素A水平未见明显变化;治疗前,实验组血清25 (OH) 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治疗后,血清25 (OH) D水平明显上升(P<0. 05)。结论 rh GH治疗后,血清25 (OH) D水平升高,但仍有近半数儿童未达到最佳水平,提示GHD儿童治疗期间应及时检测及合理补充维生素D。
张英华,颜美玲,许宁峰[3](2019)在《身材矮小儿童骨密度与血清维生素A、25-羟维生素D、维生素E水平的关系》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身材矮小儿童骨密度与血清维生素A、25-羟维生素D、维生素E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2月在湖南省湘潭市中心医院儿童保健科就诊的身材矮小儿童60例为研究组,另根据配对原则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74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左胫骨中段的骨密度Z值及血清维生素A、25-羟维生素D、维生素E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研究组患儿骨密度与血清维生素A、25-羟维生素D、维生素E的相关系数。结果:研究组左胫骨中段的骨密度Z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清维生素A、25-羟维生素D、维生素E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组患儿血清维生素A、25-羟维生素D、维生素E水平均与左胫骨中段的骨密度Z值呈正相关关系(r=0.569、0.648、0.486,P<0.05)。结论:身材矮小儿童骨密度Z值及血清维生素A、25-羟维生素D、维生素E水平均明显降低,且其骨密度Z值与血清维生素A、25-羟维生素D、维生素E水平关系密切,可用于指导临床治疗及预防。
郭琇婷,徐芝兰,刘洁薇,聂磊,王禹,李春玉,任倩倩,王丽敏[4](2018)在《维生素A及其生理功能的研究现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维生素A(Vitamin A,VA)是一类机体不可或缺的微量营养素,人体正常视觉、免疫功能、生长发育、细胞增殖分化、造血及代谢的维持都离不开它的作用。介绍维生素A及其生理功能,进一步阐明它在机体中发挥的作用,对临床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刘慧洋[5](2018)在《以羟基磷灰石微球作为稳定剂制备新型维生素A片剂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已知的药物中,有很多药物在自然条件下,如室温放置、暴露在空气中、日光照射等,容易发生降解、水解、氧化、异构、消旋、脱羧等化学变化,使其化学性质发生改变,失去原有的生物活性。所以当主药为不稳定性药物或主药含挥发油成分时,药物保质期往往很短,同时储存条件苛刻,不利于便捷携带等缺点也随之出现,为保证药物的生物活性不损失及理化性质不改变,对稳定性不好的药物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就显得十分重要,常用的手段包括将药物制成包衣片剂,微囊,包合物等。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Ca10(PO4)6(OH)2)是组成牙齿和骨骼的无机矿物中的主要成分,其生物降解性与生物相容性极好,对人体安全无毒无害。同时,羟基磷灰石是一种多孔性物质,药物可以被它吸附到孔道中,避免与外界条件接触,从而有效的保留药物生物活性,稳定药物性质,延长药物的保存期限,在起到稳定作用的同时具有吸收剂功效,代替原有药物辅料。同时,球形材料由于具有优良的流动性在药物辅料中被广泛应用,在制剂中可以提升软材整体的流动性,可直接进行压片等操作无需制粒等复杂手段,节约工艺成本的同时有效保证了药片含量均一度等指标符合药典规范。现今,在药物稳定剂方面,还未有文献对羟基磷灰石微球的应用研究作报道。本实验以易氧化、易降解、光敏度与热敏度均高的不稳定油性药物维生素A为模型药物,研究了羟基磷灰石对不稳定性药物的稳定作用,并以羟基磷灰石为稳定剂制备了维生素A的片剂。本文采用喷干法合成了羟基磷灰石,并对其进行了IR、XRD、氮气吸附脱附、SEM、TG、DTA等表征,并通过IR、TG、DTA等表征手段对维生素A的理化性质进行考察,同时验证了维生素A含量的测定方法学,采用吸附法制备了羟基磷灰石-维生素A复合物,并以IR、XRD、TG、DTA等表征手段对其性质进行了考察,并以复合物为有效药物成分进行了片剂的制备,实验结果表明:实验成功合成了羟基磷灰石微球且该球形材料流动性良好,实验中设计的维生素A含量测定方法学可以有效测定维生素A含量,羟基磷灰石对于不稳定药物的稳定效果良好,有效的延长了药物的保存期限,同时羟基磷灰石还具有吸收剂的作用,可在吸附油性药物的同时稳定药物的理化性质,保留其生物活性,在稳定性对比实验中,羟基磷灰石为辅料的维生素A相比裸药与其他稳定剂更有效的减弱了温度,湿度,光照及空气对维生素A稳定性的影响,维生素A含量下降比例明显减少。羟基磷灰石用作维生素A片的辅料时,在压制过程中,未出现粘冲和裂片,压制出来的片剂硬度适宜,外观光洁均匀无色差,片剂含量差异很小,符合了药典对含量均一度的要求。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得出结论:羟基磷灰石微球可以用作稳定剂辅料来制备新型的维生素A片剂。
杨硕[6](2018)在《维生素A与小儿腹泻的相关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腹泻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年龄<2岁婴幼儿,治疗不及时易转化为慢性或迁延性腹泻,长期易导致营养不良,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研究发现,儿童维生素A(VA)水平与腹泻发生存在相关性,维生素A缺乏(VAD)小儿更易发生腹泻,而腹泻则会进一步加剧VAD,形成恶性循环。补充VA能够降低腹泻发生率,减轻腹泻及伴随症状,缩短病程。本文就VA与小儿腹泻的相关性做一综述,为VA用于临床预防和辅助治疗小儿腹泻提供临床依据。
何金洲[7](2018)在《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与重庆市及周边地区儿童生长痛的关系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与重庆市及周边地区儿童生长痛的关系,为生长痛儿童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5.112017.9年临床上已排除其他疾病,诊断为生长痛且症状持续6个月以上的111名患儿,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静脉血维生素A含量。其中男性患儿53例,女性58例;年龄:2.4岁12.3岁,平均:5.8岁。采用同样的方法检测了176例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儿童的维生素A含量,其中男100例,女76例;年龄:2.1岁13.1岁,平均:4.8岁。结果:参照国际标准:维生素A含量低于0.7μmol/L(200μg/L)为维生素A缺乏;维生素A含量在0.71.05μmol/L(200300μg/L),为亚临床或边缘性维生素A缺乏;维生素A含量高于1.05μmol/L(300μg/L),为维生素A正常。生长痛组111名中有70例(63.1%)为维生素A亚临床缺乏;体检组维生素A亚临床缺乏有87例(49.4%),比较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04,P<0.05)。结论: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与重庆市及周边地区儿童生长痛存在相关性。
刘楚吟[8](2017)在《异补骨脂素对先天性枕颈部畸形及TGF-β/Smads信号通路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枕颈部区域是由枕骨大孔区、寰椎、枢椎、颈2、3椎间盘及周围的软组织共同构成的,是人体头部与躯干连接的枢纽及重要的解剖位置。它与延髓生命中枢相毗邻,是头颈部活动功能的主要运动单元。枕颈部的畸形多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调控基因表达异常导致,常可累及椎基底动脉、延髓及神经,严重影响患者颈部活动功能,甚至导致病人瘫痪或死亡。然而到目前为止,尚缺乏针对该病的发病机制的研究,临床上针对这一病症,也没有有效的预防措施,对已有明显脊髓、神经压迫症状的患者,只能采取手术治疗。但手术难度和风险极大,所以该区域的手术常被称为是骨科手术的"危险区"、"禁区"。异补骨脂素是常用的补肾益精类中药补骨脂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在治疗骨骼疾病方面有突出的作用,其机制与TGF-β/Smads信号通路有密切的联系。本研究试图从动物和细胞水平,观察异补骨脂素干预对枕颈部先天性畸形的作用,以及初步探讨分析其作用机制与TGF-β/Smads信号通路的相关性。实验一 Hoxd3基因表达降低对枕颈部发育的影响与维生素A缺乏的相关性目的:本部分实验采用维生素A缺乏干预,制作先天性枕颈部畸形动物模型,观察研究畸形动物骨性结构形态的改变,探讨Hoxd3基因导致先天性枕颈部畸形的机制,以及此过程中与维生素A缺乏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将30只初断乳的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维正常对照组(N)和维生素A缺乏组(VAD)。VAD组给予维生素A缺乏饲料喂养,N组予以普通大鼠维持饲料喂养。于VAD组雌鼠出现明显的维生素A缺乏症状及血清维生素A含量明显降低且低于200 ng/ml时,予以两组雌鼠交配处理。两组孕鼠妊娠第11.5天取两组半数孕鼠的胚胎,采用RT-qPCR检测胚胎中Hoxd3及视黄酸受体基因表达的改变;于妊娠第21天取新生鼠整体骨骼标本,采用骨骼双重染色法处理后,在体视镜下观察两组新生鼠枕颈部结构的形态的改变。结果:VAD组胚胎中Hoxd3及视黄酸受体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镜下观察新生鼠枕颈部结构发生明显的结构畸形,如寰椎和枢椎发育不良,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骨性融合或对位异常等。结论:(1)结果表明胚胎发育期Hoxd3基因表达降低可导致枕颈部骨骼的发育畸形;(2)维生素A缺乏干预后,胚胎中视黄酸受体的表达也出现了下降,这表明了维生素A的体内代谢物视黄酸可能通过与其受体结合参与调控枕颈部骨骼发育的进程。实验二TGF-β1/Smad信号通路在异补骨脂素干预先天性枕颈部畸形中的作用目的:本部分实验通过异补骨脂素干预维生素A缺乏孕鼠,检测胚胎中Hoxd3、TGF-β1及其下游相关Smad蛋白的表达,观察异补骨脂素对改善新生鼠先天性枕颈部畸形的作用,初步探索异补骨脂素通过TGF-β1/smad信号通路在枕颈部发育中与Hoxd3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将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N)、模型组(VAD)、低、中、高三种剂量的异补骨脂素干预组(ISL、ISM、ISH)。VAD、ISL、ISM、ISH组造模方法同第一部分。于雌鼠妊娠第0.5天(E0.5)开始使用异补骨脂素持续灌胃至E21。应用RT-qPCR 检测 E11.5 胚胎 Hoxd3、TGF-β1、Smad4、Smad7mRNA 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新生鼠枕颈部骨骼中TGF-β1的蛋白表达;骨骼染色后,镜下检查新生鼠枕颈部骨骼形态改变。结果:(1)VAD组可见典型的枕颈部骨骼畸形;ISL、LSM、LSH组可见枕颈部畸形发生率相较于VAD组有所降低,畸形的程度得到一定改善,但与N组比较仍然存在畸形,ISL、LSM、LSH组间畸形发生率和畸形改善情况无明显区别;(2)ISL、LSM、LSH组孕鼠胚胎中Hoxd3 mRNA的表达较VAD组都有显着的升高(P<0.05),但随着补充剂量的提高,mRNA表达的提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TGF-β1、Smad4mRNA的表达显着提高(P<0.05),而Smad7mRNA的表达则被抑制(P<0.05);(3)ISL、LSM、LSH组TGF-β1蛋白的表达相较于VAD组有明显的提高(P<0.05),VAD组TGF-β1蛋白表达较N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1)三种剂量的异补骨脂素可以降低先天性枕颈部畸形的发生率,改善先天性枕颈部畸形的程度,其机制可能是异补骨脂素通过TGF-β1/smad信号通路上调了Hoxd3基因的表达。(2)视黄酸/受体信号通路和TGF-β1存在交互作用,可能导致维生素A缺乏在转录和翻译水平降低了胎鼠枕颈部区域TGF-β1的表达。实验三BMP-2/Smad信号通路在异补骨脂素诱导成骨细胞增殖中的作用目的:本部分实验采用异补骨脂素干预胚胎成骨细胞前体细胞(MC3T3-E1),观察异补骨脂素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检测BMP-2及Smadl、Smad5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探讨异补骨脂素促进成骨与BMP-2/Smad信号通路的相关性。方法:体外培养MC3T3-E1细胞,设立0M的空白对照组,用不同浓度的异补骨脂素(10-1、102、10-3、10.-4M)孵育细胞72h,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异补骨脂素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采用(10-1、10-2、10-3、10-4M)浓度异补骨脂素孵育细胞72 h,RT-qPCR 和 Western-blot 法分别检测细胞中 BMP-2 及其下游 Smad1、Smad5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1)10-1、10-2、10-3、10-4M浓度的异补骨脂素浓度依赖性地促进MC3T3E-1的细胞增殖(P<0.05),10-1M浓度促进增殖作用稍有下降,但与10-2M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2)10-1 10-2、10-3、10-4M浓度的异补骨脂素可明显刺激BMP-2、Smad1、Smad5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P<0.05),其中10-2M浓度刺激作用最强,10-1M浓度作用稍弱,但与10-2M浓度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异补骨脂素可明显促进体外培养的MCT3T3-E1细胞的增殖;(2)异补骨脂素可通过上调BMP-2/smad信号通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从而发挥促进骨形成的作用。
曾晴雯,陈娇,陈红梅[9](2017)在《补充维生素A复合其他微量营养素对3~6岁儿童营养状况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补充维生素A复合其他微量营养素对36岁儿童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9月十堰市324名36岁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儿童统一服用维生素A制剂,试验组儿童服用复合微量营养素补充剂,两组儿童均持续补充6个月。分别于干预前后测量两组儿童的身高、体质量,以及血清维生素A、锌、铁、钙和血红蛋白(Hb)水平,并比较两组儿童的营养不良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对象身高、体质量、Hb、维生素A、锌、钙及铁水平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对象身高、体质量、Hb、维生素A、锌及铁水平均升高,对照组儿童钙水平降低而观察组儿童钙水平升高,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对象营养不良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对象低体质量、消瘦、生长迟缓、贫血的发生率以及总营养不良发生率较干预前均稍有降低,且观察组稍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营养不良的发生可能与微量营养素缺乏有关,服用复合微量营养素补充剂可以明显改善36岁儿童的营养状况,促进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
张瑜,张春善,李玲香,张利环,樊君[10](2015)在《铁和维生素A及其互作效应对产蛋鸡胫骨质量的影响》文中认为试验旨在探讨铁和维生素A及其互作效应对产蛋鸡胫骨质量(胫骨长度、胫骨中截面直径、胫骨重量、胫骨强度、胫骨钙磷含量)的影响。采用3×2(铁×维生素A)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饲粮铁的添加水平为0、30、60 mg/kg,维生素A的添加水平为4 000、8 000 IU/kg。试验期为8周,分前期(2730周龄)和后期(3134周龄)2个阶段。选用27周龄商品代海兰褐蛋鸡432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12只鸡。结果表明:饲粮铁的添加量为0 mg/kg时,蛋鸡胫骨长度、胫骨中截面直径和胫骨强度均达到最高;随着饲粮维生素A添加水平的增高,产蛋鸡胫骨长度、胫骨中截面直径、胫骨重量和胫骨钙含量均增加;铁和维生素A互作效应对蛋鸡胫骨质量的影响表现为铁(60 mg/kg)×维生素A(4 000 mg/kg)组较好。饲粮添加低剂量铁(030 mg/kg)和高剂量维生素A(8 000 IU/kg)可获得较理想的胫骨质量。铁和维生素A之间存在互作效应。
二、维生素A缺乏与骨生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维生素A缺乏与骨生长(论文提纲范文)
(1)特发性矮身材儿童血清维生素A及维生素D的水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对象 |
二、方法 |
三、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一、2组儿童一般资料比较 |
二、2组儿童维生素A及维生素D水平及缺乏率比较 |
三、儿童身高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讨论 |
(2)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前后生长激素缺乏症儿童血清维生素A及25(OH)D水平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方法 |
1.2.1 实验室检查 |
1.2.2 药物治疗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研究组儿童治疗前后生长速率的变化 |
2.2 两组儿童血清维生素A及25(OH) |
2.3 研究组儿童用药前后25(OH) |
3 讨论 |
(3)身材矮小儿童骨密度与血清维生素A、25-羟维生素D、维生素E水平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
1.3 检测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骨密度Z值比较 |
2.2两组血清维生素A、25-羟维生素D、维生素E水平比较 |
2.3 身材矮小儿童骨密度与血清维生素A、25-羟维生素D、维生素E水平相关性 |
3 讨论 |
(4)维生素A及其生理功能的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维生素A的概述 |
2 维生素A的吸收与代谢 |
3 维生素A的生理功能 |
3.1 维生素A与视觉 |
3.2 维生素A与免疫 |
3.3 维生素A与生长发育 |
3.4 维生素A与上皮细胞 |
3.5 维生素A与造血 |
3.6 维生素A与抗氧化及脂质过氧化 |
3.7 维生素A与癌 |
4 总结 |
(5)以羟基磷灰石微球作为稳定剂制备新型维生素A片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羟基磷灰石简介 |
1.1.1 羟基磷灰石的结构特征 |
1.1.2 羟基磷灰石的性质 |
1.1.3 应用领域及研究现状 |
1.1.4 羟基磷灰石的合成方法 |
1.1.5 羟基磷灰石微球简介 |
1.2 维生素A简介 |
1.2.1 维生素A的生化性质 |
1.2.2 维生素A的稳定性研究进展 |
1.2.3 维生素A的作用与应用 |
1.2.4 维生素A的制剂研究 |
1.3 立题依据 |
1.3.1 立题背景 |
1.3.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羟基磷灰石的合成、表征及性质探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试剂及仪器 |
2.2.1 实验试剂 |
2.2.2 实验仪器 |
2.3 实验方法 |
2.3.1 合成方法 |
2.3.2 表征手段 |
2.3.3 理化性质 |
2.3.4 药剂学性质 |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2.4.1 表征结果 |
2.4.2 理化性质 |
2.4.3 药剂学性质 |
2.5 小结 |
第3章 维生素A的理化性质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试剂及仪器 |
3.2.1 实验试剂 |
3.2.2 实验仪器 |
3.3 实验方法 |
3.3.1 维生素A的红外光谱分析 |
3.3.2 维生素A的紫外吸光度分析 |
3.3.3 维生素A的熔点探究 |
3.3.4 维生素A的油水分配系数 |
3.3.5 维生素A的差热-热重分析 |
3.3.6 维生素A的降解影响因素探究 |
3.4 实验结果 |
3.4.1 维生素A的红外光谱分析 |
3.4.2 维生素A的紫外吸光度分析 |
3.4.3 维生素A的熔点探究 |
3.4.4 维生素A的油水分配系数 |
3.4.5 维生素A的差热热重分析 |
3.4.6 降解影响因素探究 |
3.5 小结 |
第4章 维生素A的测定方法学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试剂及仪器 |
4.2.1 实验试剂 |
4.2.2 实验仪器 |
4.3 实验方法 |
4.3.1 吸收波长的选择 |
4.3.2 专属性考察 |
4.3.3 标准曲线 |
4.3.4 日内精密度 |
4.3.5 日间精密度 |
4.3.6 加样回收率 |
4.3.7 重复性 |
4.3.8 稳定性 |
4.4 实验结果 |
4.4.1 吸收波长的选择 |
4.4.2 专属性考察 |
4.4.3 标准曲线 |
4.4.4 日内精密度 |
4.4.5 日间精密度 |
4.4.6 加样回收率 |
4.4.7 重复性 |
4.4.8 稳定性 |
4.5 小结 |
第5章 HA-VitA复合物的制备与表征 |
5.1 引言 |
5.2 实验试剂及仪器 |
5.2.1 实验试剂 |
5.2.2 实验仪器 |
5.3 实验方法 |
5.3.1 复合物的制备 |
5.3.2 制备工艺的优化 |
5.3.3 复合物的表征 |
5.3.4 复合物稳定性初步探究 |
5.4 实验结果 |
5.4.1 制备工艺优化 |
5.4.2 复合物的表征 |
5.4.3 复合物稳定性初步探究 |
5.5 小结 |
第6章 维生素A的片剂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
6.1 引言 |
6.2 实验试剂及仪器 |
6.2.1 实验试剂 |
6.2.2 实验仪器 |
6.3 实验方法 |
6.3.1 原辅料相容性实验 |
6.3.2 处方筛选 |
6.3.3 处方验证 |
6.4 实验结果 |
6.4.1 原辅料相容性 |
6.4.2 处方筛选 |
6.4.3 处方验证 |
6.5 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维生素A与小儿腹泻的相关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VA的生理功能 |
1.1维持视觉功能 |
1.2 促进免疫功能 |
1.3 促进身高增长 |
1.4 改善贫血 |
2 VA与小儿腹泻的相关性 |
2.1 VA促进肠道屏障功能完善 |
2.2 VA促进肠道免疫功能 |
2.3 VA抑制肠道病毒的复制 |
2.4 VA促进肠道菌群平衡 |
2.5腹泻加剧VAD |
3 VA对小儿腹泻的防治 |
4 小结 |
(7)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与重庆市及周边地区儿童生长痛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 |
1.3 治疗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生长痛组和健康组血清维生素A测量值比较 |
2.2 生长痛组和健康组维生素A水平构成比分析 |
2.3 生长痛的影响因素分析 |
2.4 生长痛组中其他检测结果 |
2.5 补充维生素A后结果随访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8)异补骨脂素对先天性枕颈部畸形及TGF-β/Smads信号通路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综述一 枕颈部发育和畸形的研究进展 |
1. 枕颈部的胚胎发育 |
2. 枕颈部发育的基因调控机制 |
3. 枕颈部的发育畸形 |
4. 中医对先天性畸形的认识 |
5. 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补骨脂与TGF-β成骨作用的研究进展 |
1. 补肾益精中药-补骨脂 |
2. 补骨脂香豆素类成分的成骨机制 |
3. TGF-β超家族信号在骨骼中的表达 |
4. 总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实验一 Hoxd3基因表达降低对枕颈部发育的影响与维生素A缺乏的相关性 |
引言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统计学方法 |
4. 结果 |
5. 讨论 |
6. 小结 |
参考文献 |
实验二 TGF-β1/Smad信号通路在异补骨脂素干预先天性枕颈部畸形中的作用 |
引言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统计学方法 |
4. 结果 |
5. 讨论 |
6. 小结 |
参考文献 |
实验三 BMP-2/Smad信号通路在异补骨脂素诱导成骨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
引言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统计学方法 |
4. 结果 |
5. 讨论 |
6.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语 |
1. 总结 |
2. 创新点 |
3. 研究的不足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补充维生素A复合其他微量营养素对3~6岁儿童营养状况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研究方法 |
1.3 各项指标测定及判断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对象体检及血清学检查结果比较 |
2.2 两组对象营养不良发生情况比较 |
3 讨论 |
(10)铁和维生素A及其互作效应对产蛋鸡胫骨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 果 |
3 讨 论 |
4 结 论 |
四、维生素A缺乏与骨生长(论文参考文献)
- [1]特发性矮身材儿童血清维生素A及维生素D的水平研究[J]. 王慧,毕颖薇.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21(06)
- [2]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前后生长激素缺乏症儿童血清维生素A及25(OH)D水平变化[J]. 吴荣荣,康宁宁,乐原. 中国妇幼保健, 2019(22)
- [3]身材矮小儿童骨密度与血清维生素A、25-羟维生素D、维生素E水平的关系[J]. 张英华,颜美玲,许宁峰.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9(06)
- [4]维生素A及其生理功能的研究现状[J]. 郭琇婷,徐芝兰,刘洁薇,聂磊,王禹,李春玉,任倩倩,王丽敏.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18(06)
- [5]以羟基磷灰石微球作为稳定剂制备新型维生素A片剂的研究[D]. 刘慧洋. 吉林大学, 2018(01)
- [6]维生素A与小儿腹泻的相关研究进展[J]. 杨硕.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15)
- [7]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与重庆市及周边地区儿童生长痛的关系研究[D]. 何金洲. 重庆医科大学, 2018(12)
- [8]异补骨脂素对先天性枕颈部畸形及TGF-β/Smads信号通路影响的实验研究[D]. 刘楚吟.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
- [9]补充维生素A复合其他微量营养素对3~6岁儿童营养状况的影响[J]. 曾晴雯,陈娇,陈红梅. 安徽医学, 2017(01)
- [10]铁和维生素A及其互作效应对产蛋鸡胫骨质量的影响[J]. 张瑜,张春善,李玲香,张利环,樊君. 中国畜牧杂志, 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