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茧丝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几点设想(论文文献综述)
中国纤维检验局[1](2016)在《2015年度桑蚕干茧质量分析报告》文中研究表明根据《茧丝质量监督管理办法》,中国纤维检验局完成了桑蚕干茧质量分析工作。《2015年度桑蚕干茧质量分析报告》现予以发布。根据《茧丝质量监督管理办法》,中国纤维检验局完成了桑蚕干茧质量分析工作。《2015年度桑蚕干茧质量分析报告》现予以发布。一、茧丝产业行情背景2 0 1 5年,全国桑园面积1 2 3 2万亩,比上年(下同)减少0.8%;桑蚕茧发种量1578万张,减少3%;桑蚕茧产量63万吨(合干茧25.2万吨),减少2.1%;桑蚕茧收购均价1698元/50公斤,下降5.8%;蚕农实
毕海忠,陈浩[2](2013)在《关于桑蚕干茧国家标准修订的建议》文中研究说明针对GB/T 9176—2006《桑蚕干茧》和GB/T 9111—2006《桑蚕干茧试验方法》国家标准执行现状和问题,结合质量检验、行业管理、现实需求等方面因素,从标准的性质、术语定义、质量要求、质量标志、抽样方法、试验方法和标准附录内容等方面,提出了修订建议。建议在修订GB/T 9176—2006《桑蚕干茧》和GB/T 9111—2006《桑蚕干茧试验方法》的过程中,对标准的性质、术语和定义、质量要求、质量标志,以及抽样方法、选茧、解舒和强力试验等内容予以综合考虑,有效提高标准的科学性和适用性,为推进我国茧丝绸相关标准国际化奠定基础。
雷永康[3](2012)在《浅论纤检机构的法制化建设》文中认为《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棉花条例》)颁布施行,确立了纤检机构的行政主体地位,纤检机构的主要工作是规范和控制技术行为及其物化成果,使之朝着优化和有序的方向发展。纤检工作有自己完整的体系,即纤检监督体系、纤检法律法规体
王玄瑜[4](2011)在《中国蚕茧产业组织与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蚕茧产业快速发展。尤其是加入WTO以来,我国蚕茧产业生产规模和蚕茧产量不断增加,主导着世界蚕丝产业的发展。蚕茧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我国千万农民的增收致富,也为工业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原材料,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但是,蚕茧产业传统生产经营方式越来越表现出市场的不适应,蚕茧产业生产和经营中暴露出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造成蚕茧产业市场绩效低下,严重制约着蚕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单靠技术手段已经很难全面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而蚕茧产业组织作为蚕茧产业运行的有效载体,其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运用产业组织理论对我国的蚕茧产业进行分析研究迫在眉睫、意义重大。本文主要以产业组织理论和经济学及管理学为基础,运用SCP分析框架,对中国蚕茧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进行探讨,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根源,探究合理生产规模、区域布局、产业协调、发展政策和行业管理建议,为我国蚕茧产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全文共分蚕茧产业组织理论基础、产业的基本特性、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和产业政策六大部分,各部分之间具有明显的逻辑递进关系,具体包括:(1)中国蚕茧产业组织理论基础。本部分对产业组织理论的经典范式SCP框架进行介绍分析。这是研究中国蚕茧产业组织问题的理论基点。(2)中国蚕茧产业的基本特性与发展历程。本部分在界定蚕茧产业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指出本研究对象仅限于具有农产品属性的蚕茧产品,分析蚕茧产业特征与生产经营的风险性,梳理我国茧丝绸行业特别是蚕茧产业的发展历程,剖析目前我国茧丝绸产业发展状况。这是研究中国蚕茧产业组织问题的起点。(3)中国蚕茧产业的市场结构分析。本部分主要研究目前我国蚕茧产业的养蚕业、蚕茧收烘业、销售业的市场结构,分析蚕茧产业的区域布局、生产集中度、规模经济、市场流通等基本问题。(4)中国蚕茧产业市场行为的分析。本部分主要分析当前我国蚕茧产业养蚕户、蚕茧收烘企业的市场行为,研究揭示目前我国蚕茧产业市场主体的行为机理及其特性,剖析市场行为产生的原因。(5)中国蚕茧产业的市场绩效分析。本部分研究我国目前蚕茧产业养蚕业、蚕茧收烘企业的市场绩效,建立市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探究我国蚕茧产业利润较低、蚕农增收困难的原因,构建我国蚕茧产业发展的有效组织模式。中国蚕茧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分析,是研究中国蚕茧产业组织问题的核心和重点。(6)中国蚕茧产业发展政策和行业管理。在对我国目前蚕茧产业组织政策评价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我国蚕茧产业发展中存在问题,提出促进我国蚕茧产业发展的产业组织政策与建议;并根据我国蚕茧产业的行业管理状况,提出完善行业管理的措施建议。产业组织政策和行业管理是优化中国蚕茧产业组织结构、提高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保障。本文的主要结论可概括为:(1)中国蚕茧产业是具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产业,比较效益高,生产技术仍有很大发展空间。(2)目前我国鲜茧生产的小规模、大群体的组织特征,由此形成了近乎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而鲜茧收购市场呈现局部区域垄断性特点,从而影响蚕茧产业市场的健康发展。(3)蚕茧产业的生产规模和市场集中度趋向提高,但仍很低,未达到最佳规模经济要求,导致产业资源利用率低下。(4)蚕茧产业市场绩效低下,人工成本、蚕茧价格、收烘加工企业生产能力、产业链长度是主要影响因素。(5)蚕茧产品具有同质性,很难形成产品差异。通过建立品牌、规范生产方式和原产地认证等途径逐步形成产品差异,可以取得更高的产业经济效益。(6)蚕茧产业的进入和退出壁垒都很低,随着蚕业生产规模化和标准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养殖新技术的推广,其进入和退出壁垒会不断提高,其中行政壁垒是阻碍其进入和退出的重要因素。(7)通过蚕茧产业组织间的横向联合、纵向联合、并购行为,整合营销渠道,建设一体化的营销渠道,平衡各参与者的利益分配,使各参与主体博弈的结果利于蚕业的良性发展,提高我国蚕茧产品的营销效率,增加蚕茧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有助于培育大的具有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8)针对蚕茧产业行业自律性困难,蚕茧产业市场秩序不规范等现象,政府加强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培育和发展蚕茧产业行业协会,实行行业自律,是提高蚕茧产业乃至茧丝绸行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叶澄宇[5](2005)在《吴江茧丝质监工作的实践与思考》文中研究说明简要回顾了自1995年以来10年间在吴江市开展茧丝质量监督与检验工作的历程,面对新一轮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原有企业的改制,就全面贯彻落实《茧丝质量监督管理办法》与查处鲜茧收购过程中的各种违规事例,提出了“寓监督于服务,寓监督于规范”,“不忘保护蚕农合法权益”和“严格执法,有情操作”等思考。
刘水[6](2004)在《宜昌市2003年蚕茧质量监督与行政执法情况》文中研究指明 2003年是落实《茧丝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的第一年。为了落实该办法和湖北省纤维检验局对蚕茧质量监督工作的要求,宜昌市纺织纤维监督检验所召开了全市蚕茧质量工作会,把《茧丝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和蚕茧
胡祚忠,莫贤林[7](2004)在《浅议蚕茧质量监管与保障体系建设》文中提出 盼望多年的《茧丝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已经出台,加快蚕茧质量监管保障体系建设,不仅是提高蚕茧质量的需要,更是贯彻实施《茧丝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的必备条件。为此,就落实《茧丝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加强蚕茧质量监管与保障体系建设谈几点意见。 1.加强茧丝质量监督管理,提高蚕茧质量 我国茧丝产量占世界茧丝总量的80%左右,是为数不多的能占垄断地位的产品之一。然而由于蚕茧质量差,
胡祚忠[8](2003)在《浅议蚕茧质量监管与其保障体系建设》文中研究指明
晨林[9](2003)在《浅谈《茧丝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确立的两项工作制度》文中研究说明
王洪山,易风[10](2003)在《茧丝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几点设想》文中研究指明
二、茧丝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几点设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茧丝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几点设想(论文提纲范文)
(1)2015年度桑蚕干茧质量分析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茧丝产业行情背景 |
二、桑蚕干茧质量状况 |
(一)全国桑蚕干茧质量进一步提升。 |
(二)产地区域桑蚕干茧质量升多降少。 |
(三)茧期质量惯性波动。 |
(四)主要蚕品种质量总体稳定。 |
(五)小蚕共育饲养方式优势明显。 |
(六)茧别。 |
三、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
(一)气候因素影响。 |
(二)政策引导卓有成效。 |
(三)生产质量激励制度更加完善。 |
四、建议措施 |
(一)加强产业信息化建设。 |
(二)转变蚕业发展模式。 |
(三)加大品种选育工作力度。 |
(四)提升重点产区茧丝质量水平。 |
(2)关于桑蚕干茧国家标准修订的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GB/T 9176—2006《桑蚕干茧》的修订建议 |
1.1 将标准的性质由推荐性改为条文强制性 |
1.1.1 国家管理控制茧丝绸产品的需要 |
1.1.2 落实法规相关规定的需要 |
1.1.3 增强中国茧丝绸产品国际影响力的需要 |
1.2 增加相关术语和定义 |
1.3 增加质量要求中“基本等级”内容 |
1.4 增加质量标志中“基本等级”内容 |
1.5 增加桑蚕干茧标志内容 |
2 GB/T 9111—2006《桑蚕干茧试验方法》修订建议 |
2.1 完善规范性引用文件 |
2.2 抽样方法 |
2.3 解舒试验方法 |
2.3.1 试验工艺 |
2.3.2 试验方法 |
2.3.2. 1 解舒试验数量 (缫丝检验区数) |
2.3.2. 2 并绪方法 |
2.3.2. 3 异常数据取舍 |
2.4 附录内容 |
2.4.1 次茧率试验 |
2.4.2 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试验 |
2.4.3 解舒光折与核定光折对应表 |
3 结论 |
(3)浅论纤检机构的法制化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 纤维质量法规体系基本建立。 |
2. 纤维及絮用纤维制品打假成绩显着。 |
2. 要把纤检法制作为深入贯彻落 |
3. 加强执法人员的教育和管理, |
(4)中国蚕茧产业组织与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导论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农业产业组织理论研究概况 |
1.2.2 蚕茧产业组织研究状况 |
1.3 研究思路和框架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本文的创新之处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1.5.1 创新之处 |
1.5.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2 蚕茧产业组织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
2.1.1 产业组织理论的起源 |
2.1.2 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哈佛学派 |
2.1.3 产业组织理论的修正——芝加哥学派 |
2.1.4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新产业组织理论 |
2.2 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体系——SCP结构框架 |
2.2.1 市场结构 |
2.2.2 市场行为 |
2.2.3 市场绩效 |
2.2.4 产业组织政策 |
2.3 我国产业组织理论研究概况 |
3 蚕茧产业基本特性与我国蚕茧产业发展历程 |
3.1 蚕茧产业基本特性 |
3.1.1 蚕茧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 |
3.1.2 蚕茧产品的属性 |
3.1.3 中国蚕茧产业特征 |
3.2 中国蚕茧产业发展的历程 |
3.2.1 缓慢发展阶段(1949-1978 年) |
3.2.2 飞跃发展阶段(1979-1994 年) |
3.2.3 下降调整阶段(1995-2000 年) |
3.2.4 恢复发展阶段(2001-至今) |
3.3 中国蚕茧产业发展现状 |
3.3.1 中国蚕茧产业的总体情况 |
3.3.2 中国蚕茧产业的区域分布情况 |
3.3.3 中国蚕茧产业的国际地位 |
3.3.4 中国蚕茧产业的管理体制 |
3.3.5 中国蚕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
4 中国蚕茧产业的市场结构分析 |
4.1 中国养蚕业市场结构分析 |
4.1.1 养蚕业的养殖规模分析 |
4.1.2 养蚕业的集中度分析 |
4.1.3 养蚕业的进入壁垒分析 |
4.1.4 养蚕业退出壁垒分析 |
4.1.5 养蚕业的产品差异化分析 |
4.2 中国蚕茧收烘加工业市场结构分析 |
4.2.1 鲜茧收烘加工业规模分析 |
4.2.2 蚕茧站的集中度分析 |
4.2.3 蚕茧收烘加工业的进入和退出壁垒分析 |
4.2.4 蚕茧收烘加工业的产品差异分析 |
4.3 中国蚕茧营销业市场结构分析 |
4.3.1 鲜茧收烘站营销活动分析 |
4.3.2 养蚕户营销活动分析 |
4.3.3 蚕业合作社营销活动分析 |
4.3.4 茧贩营销活动分析 |
5 中国蚕茧产业的市场行为分析 |
5.1 中国养蚕户的市场行为分析 |
5.1.1 养蚕户的市场行为特点及基础分析 |
5.1.2 养蚕户的价格行为分析 |
5.1.3 养蚕户的非价格行为分析 |
5.1.4 养蚕户的组织调整行为分析 |
5.1.5 养蚕户市场行为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5.2 中国鲜茧收烘加工企业的市场行为分析 |
5.2.1 鲜茧收烘加工企业特点分析 |
5.2.2 鲜茧收烘加工企业的价格行为分析 |
5.2.3 鲜茧收烘加工企业的非价格行为分析 |
5.2.4 鲜茧收烘加工企业的组织调整行为分析 |
5.3 中国蚕茧营销企业市场行为分析 |
5.3.1 蚕茧营销企业类型分析 |
5.3.2 蚕茧产品营销企业的价格行为分析 |
5.3.3 蚕茧产品营销渠道及存在问题 |
5.3.4 蚕茧产品营销渠道发展的趋势 |
6 中国蚕茧产业的市场绩效分析 |
6.1 中国养蚕业市场绩效分析 |
6.1.1 全国养蚕业的总收益、平均价格、总成本、净利润和利润率分析 |
6.1.2 主产省蚕茧价格、每亩桑园蚕茧的产量、产值、成本、净利润分析 |
6.1.3 全国每亩桑园的产值、成本、净利润分析 |
6.1.4 全国每亩地蚕茧收益与其他农产品比较分析 |
6.1.5 养蚕业技术进步绩效分析 |
6.2 中国鲜茧收烘加工业的市场绩效分析 |
6.3 中国蚕茧产业市场绩效较低的原因分析 |
6.3.1 现行的土地制度和养蚕业的生产模式不利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
6.3.2 蚕茧产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 |
6.3.3 蚕茧收烘加工业的生产方式 |
6.3.4 蚕茧产业组织化程度低 |
6.4 建立蚕茧产业市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7 中国蚕茧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与行业管理 |
7.1 中国蚕茧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 |
7.1.1 中国蚕茧产业发展相关的产业政策现状 |
7.1.2 蚕茧产业现有产业政策分析 |
7.1.3 蚕茧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目标 |
7.1.4 蚕茧产业政策的建立和完善 |
7.2 中国蚕茧产业发展的行业管理 |
7.2.1 蚕茧产业行业协会的性质和职能 |
7.2.2 蚕茧产业行业协会的需求分析 |
7.2.3 蚕茧产业行业协会现状分析 |
7.2.4 蚕茧产业行业协会发展和完善的原则 |
7.2.5 蚕茧产业行业协会发展和完善的措施 |
8 结论及研究展望 |
8.1 结论 |
8.2 研究展望 |
9 参考文献 |
10 致谢 |
1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博士学位论文内容简介及自评 |
(5)吴江茧丝质监工作的实践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历史的回顾 |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
1. 干壳量仪评计价流于形式 |
2. 持证上岗人员虽有增加,但仍没有达到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的要求 |
3. 对蚕农出售的鲜茧克扣水分的现象仍有发生 |
三、几点思考 |
1. 坚持教育、 |
2. 时刻不忘保护蚕农的生产积极性,重视维护蚕农的合法权益 |
3. 将严格执法与有情操作相结合, |
(8)浅议蚕茧质量监管与其保障体系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 加强茧丝质量监督管理,提高蚕茧质量,使我国成为茧丝强国 |
2. 加强茧丝质量监管的法律依据 |
3. 茧丝质量监管保障体系建设 |
3.1 加强执法主体自身建设 |
3.2 修改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标准 |
3.3 加强对干茧检验方法的研究和改革 |
3.4 研制和推广应用蚕茧质量快速检测新仪器 |
四、茧丝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几点设想(论文参考文献)
- [1]2015年度桑蚕干茧质量分析报告[J]. 中国纤维检验局. 中国纤检, 2016(09)
- [2]关于桑蚕干茧国家标准修订的建议[J]. 毕海忠,陈浩. 丝绸, 2013(12)
- [3]浅论纤检机构的法制化建设[J]. 雷永康. 中国纤检, 2012(13)
- [4]中国蚕茧产业组织与管理研究[D]. 王玄瑜. 山东农业大学, 2011(09)
- [5]吴江茧丝质监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 叶澄宇. 中国纤检, 2005(S1)
- [6]宜昌市2003年蚕茧质量监督与行政执法情况[J]. 刘水. 中国纤检, 2004(07)
- [7]浅议蚕茧质量监管与保障体系建设[J]. 胡祚忠,莫贤林. 中国纤检, 2004(01)
- [8]浅议蚕茧质量监管与其保障体系建设[J]. 胡祚忠. 中国纤检, 2003(10)
- [9]浅谈《茧丝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确立的两项工作制度[J]. 晨林. 中国纤检, 2003(04)
- [10]茧丝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几点设想[J]. 王洪山,易风. 中国纤检, 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