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语言的语用模糊和范畴模糊

模糊语言的语用模糊和范畴模糊

一、模糊语言的语用模糊与范畴的模糊性(论文文献综述)

李颖杰[1](2021)在《近四十年国内模糊语言学研究综述(1979—2019)》文中提出本研究以知识图谱软件Citespace为分析工具,以CNKI期刊库收录的1979-2019年国内期刊发表的5 329篇模糊语言学研究论文为数据样本,对近四十年来国内模糊语言学研究领域的知识结构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并梳理了国内模糊语言学的核心研究作者群、核心研究机构、主要研究方向、研究演进和前沿趋势。

张文丽[2](2021)在《语义模糊视角下汉韩翻译研究 ——以《唐诗三百首》韩译本为例》文中提出模糊性是一种不确定性,它以事物的性态或类属的边界是否清晰为判断依据,是人们认识中关于事物类属边界或性质状态方面的不明晰性、亦此亦彼性、非此非彼性。模糊性通常具有边界模糊但中心明晰性、相对及可塑性、双重性三个基本特征。模糊性作为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存在于语言系统的语音、语义、语法等不同层面,其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模糊现象便是语义模糊。语言是文学作品的基本构成要素,语言本身具有的模糊性,必然渗透于文学作品之中。中国古代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其灿烂文采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模糊语言(特别是模糊语义),模糊语言的准确合理运用,能够为读者创造一种隐蔽朦胧、韵致深远的特殊意境。首先,从词义上看,古代诗歌运用大量具有模糊性特征的词汇,以最少的语言塑造使人产生无限想象的意象,表达诗人复杂的情感。从句义上看,汉语作为一种强调意合的语言,句子、短语,以及词语间的组合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很高的自由度;汉语中连词以及句子主语的省略等现象十分常见,在客观上也导致了汉语在句义上的模糊现象。其次,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涵义受到文化的影响,而文化又必然通过语言表现出来,古代诗歌包含很多中国传统文化,其文化层面的语义模糊性也比较明显。再次,为营造艺术氛围和美好意境,古代诗歌经常采用大量修辞手法,导致其修辞层面的语义模糊。修辞方式取决于语言特性,社会文化因素也常反映在修辞中,而修辞表达中又蕴含了深刻的语言和文化涵义,语言、文化、修辞三者是互相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可以从不同角度、全面地分析和考察汉语的语义模糊特点和规律。虽然模糊语言为人类所共有,但是不同语言受其发展历史、民族特色、地域特征及文化背景等要素影响,彼此之间也存在很多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会给翻译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翻译是在两种甚至多种语言间传递意义的特殊过程,翻译在本质上是一种意义的选择过程,是集作者、译者和读者三要素为一体的有机统一过程,理想的翻译是以最小的意义损失获得最大意义上的对等。从模糊语义学视角来看,翻译就是将源出语文本语义的隐显有机组合,通过必要的语际间隐显转换,在译入语文本实现新的语义隐显组合的过程。由于模糊语义的复杂性,要求译者对翻译实践中的模糊语义进行系统的研究,从理论高度重视不同语言间既共同又各异的模糊性特点,从而在翻译实践中有针对性地对具体不同的模糊表达实例采取更为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语义的模糊性与翻译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是翻译研究不可回避的问题,运用模糊语义理论对翻译科学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为翻译实践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翻译学理论构建和方法研究提供参考。鉴于此,本论文以模糊语义学和相关翻译学理论为依据,以中国古代诗歌的典型《唐诗三百首》及其两版韩译本为例,建立汉韩双语对照平行语料库,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汉语词汇和句子层面、文化层面以及修辞层面的语义模糊性及其汉韩翻译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分析各层面语义模糊性的不同表现形式及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并针对不同层面的语义模糊性,通过汉韩翻译实例探索提出相应的汉韩翻译原则和翻译策略,最后提出模糊语义视角下的汉韩翻译模式。本论文将模糊理论全面引入汉韩翻译研究,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考察汉韩翻译活动,通过研究形成以下三个主要观点:第一,从本质上来看,翻译活动是利用模糊化整合方式,在两种语言中寻找最佳契合状态的思维运作过程。翻译存在一系列过渡状态,总体上是一个非精确的过程。由于语义模糊性的存在,译者可根据原文本模糊性表达的具体意义对目的语进行调换,从而实现对原文本的“二度创作”。第二,汉韩翻译时,译者要对比分析汉韩两种语言词汇和句子层面、文化层面、修辞层面等多个层面的语义模糊性,以寻求等值表达信息的最佳方法;当目的语中有对应的模糊表达时,模糊语义最高效的翻译方式为模糊对等译法,若目的语中没有对应的模糊表达,可以灵活采用增删译法、变动句序译法、转换句型译法、调整成分译法、点义译法、批注译法等来处理模糊语义,以使译文语义最大程度接近原文。第三,由于中韩两国的历史渊源以及语言文化的同质性,汉韩模糊语义表达共性大于个性,大部分模糊表达都可以转达到译文中,但也有部分模糊语义在汉韩翻译过程中无法保持其完整性,需要译者结合具体语境,通过补充介绍相关文化背景等方式,以实现模糊语义的准确传达。

常瑞[3](2021)在《外交模糊语言的语用研究 ——以俄罗斯外交部官方发言人答记者问为例》文中认为外交活动中的答记者问是指外交部官方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对记者提问的回应,由记者提问和官方发言人回答两部分组成。在答记者问这一外交活动中,外交部官方发言人作为国家的代表对国家对外发布的信息和政策进行详细解释,就某些国际问题和重大事件发表国家的相关立场与态度。因此,发言人必须正确熟练地使用语言,也就是外交语言,以确保在发布信息,表达立场时礼貌、得体,这样既可以完成交际目的,又有助于营造良好的交际氛围,保持与媒体记者的良好互动,起到正确引导舆论的作用。模糊语言因其模糊、含蓄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与沟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作为国家与媒体记者重要交流平台的答记者问中,发言人有时会遇到棘手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发言人经常会运用外交模糊语言来传达信息和表达立场,以此在交际中掌握对话的主动权,也有利于高效、顺利地完成交际。鉴于此,对外交部官方言人答记者问中使用的外交模糊语言进行深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以俄罗斯外交部官方发言人答记者问为研究语料,探寻外交模糊语言在俄罗斯外交部官方发言人答记者问中的表现形式,并在格赖斯合作原则和利奇礼貌原则的指导下,分析外交模糊语言在俄罗斯外交部官方发言人答记者问中的应用及语用功能。本论文由三部分构成:绪论、主体和结语。绪论:概述本论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和方法,提出论文的研究新意。主体部分共分四章:第一章:对国内外模糊语言以及外交模糊语言研究的成果进行梳理。第二章:界定模糊语言的相关概念,如模糊性、模糊语言、外交模糊语言等;阐述格赖斯合作原则和利奇礼貌原则的次准则及其内涵,同时以其为理论依据,分析模糊语言的运用。第三章:从词汇、句法、修辞层面归纳总结外交模糊语言在俄罗斯外交部官方发言人答记者问中的表现形式。第四章:阐释外交模糊语言在俄罗斯外交部官方发言人答记者问中的应用及语用功能。结语:对全文加以总结,得出结论,明确研究价值。

魏小凡[4](2021)在《冲突性会话中的模糊语言研究 ——以电视剧《小欢喜》为例》文中提出客观世界是一个模糊和精确交织的矛盾体,客观世界中的客观事物则既有模糊性,也有精确性,其投射于语言中,就形成了语言的模糊性与精确性。其中,模糊性作为语言的自然属性,普遍存在于日常语言交际中,它与精确性相对,却不一定会造成表达的模糊不清。相反,当人们无法表达精准信息时,为了达成某种交际目的,其会被高频率地使用,是日常语言交际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人们的交际以合作为基础,但现实中却不乏话语冲突现象。它往往会破坏交流的和谐顺畅,造成沟通的失败、交际意图的流产,不利于社会正常发展。如果得当地处理冲突话语,则可以避免矛盾的激化,人际关系的破坏,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其中,模糊语言作为冲突性话语研究的重要分支,在冲突性会话中使用频率极高,起到了减缓冲突,保全面子,使交流顺利进行等具体作用。对其进行研究有利于我们拓宽模糊语言学的研究方向;促进对冲突话语、交际策略更深入地了解,使日常交际可以顺利完成;并在语用学理论的基础上,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影视作品。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论述了模糊性语言、冲突性语言的研究概况,阐明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和方法,明确了本文的研究范围及选择原因;第二部分界定了模糊性语言的概念及特征,为确定研究对象提供了理论基础,建造了一个以模糊性语言为核心的冲突模糊世界;第三部分则分别从词汇、句法、语篇三个方面讨论了冲突性会话中模糊语言的建构;第四部分首先阐述了冲突性会话中模糊语言实现的理论依据,其次点明了实现的条件,然后分析了使用效果的差异,最后得出了其使用原因;第五部分基于语料电视剧《小欢喜》,对电视剧里冲突性会话中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及其对戏剧创作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探析;最后,在结语部分综合上述内容,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和本文的不足之处,拓宽研究空间。

王玮娟[5](2021)在《哲学视角下模糊语言的成因研究》文中认为模糊语言学自20世纪70年代引入我国,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研究者多关注模糊语言在语音、语义、句法、句子等层面的模糊现象,并从心理学、语言学等不同视角来探讨模糊语言的成因。然而,对模糊语言的哲学性思考并不多见。本文尝试探讨模糊语言的功能以及从哲学视角对模糊语言的成因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冯丽君[6](2020)在《俄语外交语言的模糊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语义的模糊性是一种普遍现象,然而长期以来,语言学对语言的精确意义研究得较为充分,但对语言模糊意义的研究得却颇有不足。语言的模糊意义是在模糊集合论提出以后才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总体来看,语言学界对模糊语言的研究经历了由静态研究到动态研究的过程,即将研究视角从对模糊语言本身转移到模糊语言的使用上,即语用模糊。目前关于语用模糊的研究主要在广告、医学、法律语言等领域。但是对于外交语言的模糊性研究还不够深入,对俄语外交语言模糊性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外交活动是表达国家立场的重要场合,因此当外交官不方便直截了当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时,模糊语言的使用就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表层模糊而内在明确的形式,让听话人自己做出判断。因此本文立足于模糊理论,结合语用学理论对俄语外交语言这一对象从静态到动态展开研究。目的是揭示俄语外交语言本体层面和语用层面模糊性的具体表现,充分解读言语交际过程中的各种意义。同时通过语用学的相关理论,进一步阐释模糊语言在外交活动的应用以及所达到的交际效果。通过对俄语外交语言的模糊性研究,有助于我们对外交话语的正确理解,从而能够避免国与国之间的正面冲突,还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的解读他国的政治立场以及相关政策。同时对模糊的外交语言的正确理解、对政治外交类话语的俄汉互译以及翻译语篇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夏艳萍[7](2020)在《礼貌原则视角下《战斗民族养成记》中的模糊限制语探究》文中认为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重要属性,存在于言语交际的方方面面。模糊限制语是模糊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人们对所表达的概念不确定、所作的表述持怀疑态度,或者是不愿意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时,往往会使用模糊限制语,来减轻自己对所言需承担的责任,或是维护自己和听话人的面子。模糊限制语在语言中大量存在,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礼貌原则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准则,为了实现成功的交际,交际双方都要遵循礼貌原则。它能够维护良好的社会关系,减少误解甚至是语言上的冲突,以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模糊限制语具有间接、不明确的特点,因此常常被交际双方作为表达礼貌、回避冲突、维护听话人面子的重要手段。尽管目前国内外对模糊限制语和礼貌原则的研究较多,但是这些研究大多建立在英语文化背景下,以俄语语料为研究对象,分析礼貌原则和模糊限制语在俄罗斯人交往中的运用,还是一个新的视角。本文将以利奇的礼貌和模糊限制语为理论基础,以定性分析、总结归纳法为研究手段,以俄罗斯喜剧《战斗民族养成记》(共20集)中的对话为语料,分析剧中人物在对话中运用的模糊限制语,揭示模糊限制语和礼貌原则的相互关系,帮助我们理解模糊语言的使用在人际交往中的意义。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分析该影视剧中人物的日常对话,揭示俄罗斯人是如何运用模糊限制语来表现礼貌、加强沟通效果的,进而了解俄罗斯文化,加深两国人民在沟通交流中的理解与互信。本论文由绪论、正文、结论和参考文献四个部分构成,其中正文部分分为三章。绪论部分简要指出了本文的理论基础,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在第一章《本论文的理论研究综述》中将介绍模糊限制语和礼貌原则理论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在第二章《<战斗民族养成记>中的模糊限制语分析》中,将以剧中人物对话为例,分析模糊限制语的使用体现了哪些礼貌原则;第三章《模糊限制语在<战斗民族养成记>中的语用功能》将揭示在《战斗民族养成记》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在结论部分对本文的研究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王鸽[8](2019)在《语境顺应视角下英文社论中模糊语汉译研究 ——以“冰上丝绸之路”社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习总书记提出构建“冰上丝绸之路”设想,并将其与“一带一路”倡议对接之后,国际社会对此广泛关注,而且反应不一,因此考究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美国对此有何态度具有参考意义,所以本研究报告选择美国主流媒体发表的10篇“冰上丝绸之路”社论作为翻译文本,并将其中的模糊语作为研究对象。模糊语言是社论语篇构建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因为模糊语隐含着原作者的内心想法,深层含义难以判断,其背后涉及到的敏感信息,不易察觉,所以模糊语翻译往往是译者遇到的难题。通过文献梳理,发现针对英文社论中模糊现象进行的研究不尽如人意,且研究成果局限于研究模糊语的语用功能。本报告将比利时着名语言学家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作为理论基础,从语境顺应视角下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三个维度出发,结合具体案例分析英文社论中的模糊语现象。而且结合模糊语的分类以及案例特点,本报告将研究对象划分为语言时空层面和文化时空层面,从而探讨语义模糊与语用模糊,以及文化意义模糊与文化背景模糊。通过研究,本文拟证明语境顺应论可以解释社论中的模糊现象,同时也能够指导模糊语的翻译,进而总结出模糊语的翻译策略,即译者在处理模糊语言时,可首先明确翻译目的,然后判断顺应层面,不仅要考虑顺应原作者社交语境和目标受众社交语境,还要考虑顺应原文中说话人的心理世界,继而选择相应的策略与技巧,翻译方法可不拘一格,从而实现翻译目的,完成交际任务。综上,翻译即语言选择的过程,译者在面对多种选择的前提下,应动态地顺应多维度的社交语境,灵活选择翻译策略,恰当地处理模糊语,从而避免翻译中出现文化信息传递障碍,以取得等值的翻译,达到更好的交际效果。

郑金海[9](2019)在《语义模糊·语用模糊·模糊修辞及其与语境的关系》文中认为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语义模糊、语用模糊和模糊修辞是从三个不同的学科谈论模糊性。语境与它们的关系极为密切,但目前文献缺乏具体分析语境和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很有必要具体分析语境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在不同的语境下更有效地使用、理解模糊语言和模糊话语,推动语言模糊性的深入研究。

李贵鑫[10](2017)在《语义模糊性相关概念对比分析》文中认为语义模糊性作为语言的自然属性存在于世界的各种语言里。语义模糊性问题的研究其实在很早以前便已开始。各国学者在语言层面和言语层面分别对语义模糊性进行过相关的描述。语义模糊性的存在方式涉及人的主观认识、外部客观世界等诸多因素。语义模糊性相关概念直接影响语义模糊性研究的范畴和对象。本文将对语义模糊性相关概念进行考察,厘清语义模糊性问题研究的重点与方向。

二、模糊语言的语用模糊与范畴的模糊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模糊语言的语用模糊与范畴的模糊性(论文提纲范文)

(1)近四十年国内模糊语言学研究综述(1979—2019)(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路径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工具和方法
    (三)数据来源
二、国内模糊语言学发文的时空分布
    (一)时间分布:发文量年份分布特征
    (二)空间分布:核心研究机构分布特征
    (三)核心作者分布特征
三、国内模糊语言学知识图谱分析
    (一)研究主题分析
        1.聚焦一大经典议题:模糊限制语
        2.呈现两大应用研究方向:英汉翻译、学科教学
        3.沿袭三大研究传统:语义模糊、语用模糊、修辞模糊
        4.探索四种主要语言:汉语、英语、俄语和日语
    (二)研究演进历程
    (三)国内模糊语言学的热点前沿
四、结语

(2)语义模糊视角下汉韩翻译研究 ——以《唐诗三百首》韩译本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内容
第一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一节 模糊语义学研究综述
        一、国外模糊语义学研究综述
        二、国内模糊语义学研究综述
        三、模糊语义学与翻译研究综述
    第二节 《唐诗三百首》翻译研究综述
        一、《唐诗三百首》翻译概况
        二、《唐诗三百首》翻译研究概况
    第三节 小结
第二章 模糊语义学与翻译
    第一节 模糊语义学概说
        一、模糊语义学的研究对象
        二、语义模糊性的产生根源
        三、模糊语义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模糊语义学与翻译
        一、模糊语义学对翻译过程的影响
        二、翻译中模糊语义的显化和隐化
    第三节 小结
第三章 词汇、句子层面语义模糊性与汉韩翻译
    第一节 词汇层语义模糊性与汉韩翻译
        一、词汇层语义模糊汉韩翻译分析
        (一) 名词的语义模糊性与汉韩翻译
        (二) 数量词语义模糊性与汉韩翻译
        (三) 动词的语义模糊性与汉韩翻译
        (四) 形容词语义模糊性与汉韩翻译
        (五) 副词的语义模糊性与汉韩翻译
        二、词汇层语义模糊转换策略
        (一) 词汇层语义模糊转换原则
        (二) 词汇层语义模糊汉韩翻译策略
    第二节 句子层语义模糊性与汉韩翻译
        一、句子层语义模糊汉韩翻译分析
        (一) 超常组合型
        (二) 想象联想型
        (三) 言外之意型
        (四) 动态变化型
        二、句子层语义模糊转换策略
        (一) 句子层语义模糊转换原则
        (二) 句子层语义模糊汉韩翻译策略
    第三节 小结
第四章 文化层面语义模糊性与汉韩翻译
    第一节 文化语义模糊汉韩翻译分析
        一、历史文化语义模糊与汉韩翻译
        二、社会文化语义模糊与汉韩翻译
        三、生态文化语义模糊与汉韩翻译
        四、宗教文化语义模糊与汉韩翻译
    第二节 文化语义模糊汉韩翻译策略
        一、异化译法
        二、归化译法
    第三节 小结
第五章 修辞层面语义模糊性与汉韩翻译
    第一节 修辞语义模糊汉韩翻译分析
        一、比喻辞格语义模糊与汉韩翻译
        二、夸张辞格语义模糊与汉韩翻译
        三、拟人辞格语义模糊与汉韩翻译
        四、用典辞格语义模糊与汉韩翻译
        五、双关辞格语义模糊与汉韩翻译
        六、借代辞格语义模糊与汉韩翻译
    第二节 修辞语义模糊汉韩翻译策略
        一、对等译法
        二、变通译法
        三、批注译法
        四、点义译法
    第三节 小结
结论
参引文献
附录一:《唐诗三百首》部分模糊词汇汉韩翻译对照表
附录二: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三: 攻读博士期间出版教材目录

(3)外交模糊语言的语用研究 ——以俄罗斯外交部官方发言人答记者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Автореферат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新意
第一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一、模糊语言研究概述
        (一)国外研究概述
        (二)国内研究概述
    二、外交模糊语言研究概述
        (一)国外研究概述
        (二)国内研究概述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模糊语言相关概念界定及语用原则
    一、模糊语言相关概念界定
        (一)模糊语言的概念界定
        (二)外交模糊语言的概念界定
        (三)模糊性和概括性、歧义性、多义性的联系与区别
    二、语用原则
        (一)格赖斯的合作原则
        (二)利奇的礼貌原则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外交模糊语言在答记者问中的表现形式
    一、词汇层面
        (一)模糊词语
        (二)模糊限制语
    二、句法层面
        (一)间接缓和型模糊
        (二)焦点闪避型模糊
    三、修辞层面
        (一)隐喻
        (二)引用
        (三)反问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外交模糊语言在答记者问中的应用及语用功能分析
    一、合作原则与答记者问中的外交模糊语言
        (一)违反数量准则
        (二)违反关联准则
        (三)违反方式准则
    二、礼貌原则与答记者问中的外交模糊语言
        (一)遵守策略和宽宏准则
        (二)遵守赞扬和谦虚准则
        (三)遵守赞同和同情准则
    三、答记者问中外交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
        (一)表达立场
        (二)保留信息
        (三)自我保护
        (四)显示礼貌
        (五)掩饰不足
        (六)加强幽默
    本章小结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4)冲突性会话中的模糊语言研究 ——以电视剧《小欢喜》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关于模糊语言学的研究
        1.国外研究情况
        2.国内研究情况
    (二)关于冲突性话语的研究
        1.国外研究情况
        2.国内研究情况
    (三)研究缘由、意义与方法
        1.研究缘由
        2.研究意义
        3.研究方法
    (四)语料来源与语料选取
一、模糊语言的概念界定
    (一)模糊语言产生的动因
        1.客观因素
        2.主观因素
    (二)模糊语言的定义及特征
        1.中心的相对确定性
        2.边界的不稳定性
        3.对原型稳定的依附性
        4.受语境的限制
        5.受语用容忍原则的包容
二、冲突性会话中模糊语言的建构
    (一)词汇的模糊性
        1.善用形容词
        2.善用模糊限制词
        3.善用代词的互通性模糊
        4.善用数量模糊词
    (二)句法的模糊性
        1.附加疑问句的应用
        2.反问句的应用
        3.省略句的应用
    (三)语篇中的交际语用模糊
        1.交际对象的指向模糊
        2.交际中的多重语用模糊
        3.修辞产生的语用模糊
        4.交际中第三方的模糊
三、冲突性会话中模糊语言的实现
    (一)冲突性会话中模糊语言实现的理论依据
        1.关联理论对模糊语言的解读
        2.语境顺应理论对模糊语言的选择
        3.言语行为理论对模糊语言的需求
        4.合作原则对模糊语言的依附
        5.礼貌原则与模糊语言的交融
    (二)冲突性会话中模糊语言实现的现实条件
        1.文化背景的一致
        2.语言理解能力的相似
        3.语言环境的统一
    (三)冲突会话中模糊语言使用的影响因素
        1.遗传生理的内在差异
        2.心理特征的差异
        3.语言环境的差异
        4.社会活动产生的行为集团差异
    (四)冲突性会话中模糊语言的使用原因
        1.对外部世界的适应
        2.对内部世界的适应
四、冲突会话中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
    (一)冲突性会话中模糊语言的积极语用功能
        1.缓和交际冲突的功能
        2.保证冲突中优势地位的功能
        3.自我保护的功能
    (二)冲突性会话中模糊语言的消极语用功能
        1.交际的失败
        2.语义误解与曲解
        3.威胁面子
    (三)冲突性会话中模糊语言对《小欢喜》创作产生的影响
        1.加强现实主义叙事风格
        2.对现实生活做出镜像化表达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5)哲学视角下模糊语言的成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模糊语的界定及其功能
    (一)模糊语的界定
    (二)模糊语的功能
二、模糊语的哲学基础
    (一)逻辑实证主义和后期维特根斯坦思想
    (二)经验现实主义
    (三)辩证唯物主义
    (四)实用主义
三、哲学视角下模糊语言的成因
    (一)现实世界具有模糊性
    (二)人的认知具有模糊性
    (三)词语自身具有模糊性
    (四)词的使用具有模糊性
四、结语

(6)俄语外交语言的模糊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Реферат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目的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目的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四、研究方法
    五、论文创新之处
    六、论文结构
    本章小结
    注释
第二章 理论基础
    一、模糊语义学
        (一)模糊语义学的产生及发展
        (二)语义模糊性相关术语的区分
        (三)语义模糊性产生的根本原因
    二、语用学
        (一)交际理论与语句的模糊性
        (二)关联顺应模式与语句的模糊性
    本章小结
    注释
第三章 俄语外交语言本体层面的模糊性
    一、指称模糊
    二、非指称模糊
        (一)数量模糊
        (二)程度模糊
        (三)评价模糊
        (四)情态模糊
    本章小结
    注释
第四章 俄语外交语言语用层面的模糊性
    一、俄语外交语言语用层面模糊性的表现
        (一)缓和性模糊
        (二)间接性模糊
    二、俄语外交语言模糊性的语用生成机制
        (一)俄语外交语言模糊性对心理世界的关联-顺应
        (二)俄语外交语言模糊性对物理世界的关联-顺应
        (三)俄语外交语言模糊性对社交世界的关联-顺应
    本章小结
    注释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礼貌原则视角下《战斗民族养成记》中的模糊限制语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Автореферат
0.绪论
    0.1 研究背景及现状
    0.2 论文结构及研究方法
    0.3 研究目的和创新点
1.本论文的理论研究综述
    1.1 模糊限制语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1.1.1 模糊语言理论的起源与定义
        1.1.2 模糊限制语的定义与分类
        1.1.3 国内外对模糊语言的研究综述
    1.2 礼貌原则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礼貌原则国外研究综述
        1.2.2 礼貌原则国内研究综述
    1.3 《战斗民族养成记》研究综述
        1.3.1 《战斗民族养成记》简介
        1.3.2 《战斗民族养成记》国外研究综述
        1.3.3 《战斗民族养成记》国内研究综述
2.《战斗民族养成记》中的模糊限制语分析
    2.1 变动型模糊限制语
        2.1.1 程度变动语
        2.1.2 范围变动语
    2.2 缓和型模糊限制语
        2.2.1 直接缓和语
        2.2.2 间接缓和语
3.模糊限制语在《战斗民族养成记》中的语用功能
    3.1 情侣交际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
    3.2 上下级交际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
    3.3 陌生人交际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
结语
参考文献

(8)语境顺应视角下英文社论中模糊语汉译研究 ——以“冰上丝绸之路”社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翻译项目介绍
第二部分 翻译稿
第三部分 翻译研究报告
    第1章 翻译项目及研究内容概述
        1.1 翻译项目概述
        1.2 研究内容与思路
        1.3 研究意义概述
        1.4 研究报告结构
    第2章 顺应理论与模糊语
        2.1 语言顺应论
        2.1.1 语言顺应论的含义与视角
        2.1.2 语言顺应理论的应用研究
        2.2 模糊语言
        2.2.1 模糊语言的定义
        2.2.2 模糊语言的分类
    第3章 语境顺应指导下的模糊语译例分析
        3.1 语言时空层面
        3.1.1 语义模糊与翻译
        3.1.2 语用模糊与翻译
        3.2 文化时空层面
        3.2.1 文化意义模糊与翻译
        3.2.2 文化背景模糊与翻译
        3.3 模糊语言汉译策略与技巧小结
    第4章 研究发现
        4.1 结论
        4.2 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9)语义模糊·语用模糊·模糊修辞及其与语境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一、语义模糊与语境的关系
    (一) 文化语境的影响
    (二) 主体期望的影响
    (三) 上下文的影响
    (四) 量度的影响
    (五) 认知能力差异的影响
二、语用模糊与语境的关系
三、模糊修辞与语境的关系
    (一) 模糊修辞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
    (二) 模糊修辞和语境关系

(10)语义模糊性相关概念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言语层面语义模糊与语用模糊
2 语义模糊性的研究范畴
3 语义模糊性相关概念辨析
    3.1 语义模糊与歧义
    3.2 语用模糊、歧义与修辞
4 语义模糊的定义
5 结束语

四、模糊语言的语用模糊与范畴的模糊性(论文参考文献)

  • [1]近四十年国内模糊语言学研究综述(1979—2019)[J]. 李颖杰.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1(07)
  • [2]语义模糊视角下汉韩翻译研究 ——以《唐诗三百首》韩译本为例[D]. 张文丽.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09)
  • [3]外交模糊语言的语用研究 ——以俄罗斯外交部官方发言人答记者问为例[D]. 常瑞. 东北师范大学, 2021
  • [4]冲突性会话中的模糊语言研究 ——以电视剧《小欢喜》为例[D]. 魏小凡. 东北师范大学, 2021
  • [5]哲学视角下模糊语言的成因研究[J]. 王玮娟.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21(02)
  • [6]俄语外交语言的模糊性研究[D]. 冯丽君.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7]礼貌原则视角下《战斗民族养成记》中的模糊限制语探究[D]. 夏艳萍.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8]语境顺应视角下英文社论中模糊语汉译研究 ——以“冰上丝绸之路”社论为例[D]. 王鸽.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9(02)
  • [9]语义模糊·语用模糊·模糊修辞及其与语境的关系[J]. 郑金海.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 [10]语义模糊性相关概念对比分析[J]. 李贵鑫. 外语学刊, 2017(05)

标签:;  ;  ;  ;  ;  

模糊语言的语用模糊和范畴模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