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冠心病偏爱急性子(论文文献综述)
郭忠文[1](2020)在《重点语素的构词及其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环节。目前,随着语素教学法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学者开始关注语素选取的问题。杨晓黎(2018)选取了有利于教学的重点语素与核心语素,重点语素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严格的选取标准、确定的数量(228个),为开展语素教学提供了方便。然而,已选重点语素只是根据《等级大纲》和《等级划分》来选取,而以重点语素为基础选取的核心语素(95个)更是严格地按照规定标准来操作,它们都未对实际对外汉语教学语料或相关教材进行考察,所以重点语素的选取标准和核心语素的选取情况还有待探讨,同时,我们还需研究重点语素的教学应用情况。本文一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文章的选题意义、研究思路、方法和语料来源,并描述了前人关于语素构词和语素教学的研究现状。第二章为统计和分析重点语素在现代汉语中构词情况。这部分首先介绍了重点语素的选取和划分标准;其次依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构建了重点语素构词语料库,并选取构词能力强的重点语素进行构词分析。第三章为分析重点语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构词分布情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其一是考察重点语素在《等级划分》中的构词与分布情况;其二是结合对外汉语教材分析重点语素在具体教材中的构词分布情况;其三是将重点语素在《等级划分》中的构词情况和在教材中的构词情况进行比对分析。其四是在比对分析基础上补充重点语素中的核心语素。我们对重点语素在《汉语教程》六册共计2522个词汇构词情况进行穷尽性考察,并构建语料库,在杨晓黎(2018)选取的95个核心语素基础上,根据重点语素在实际汉语教学中的构词能力,对核心语素进行了适当增补。第四章为研究重点语素的对外汉语教学与应用。包括初中高级班重点语素教学的开展策略、教材的编排建议等。结语是对本文的观点和建议进行总结,同时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
龚芳敏[2](2016)在《民族地区居民媒介使用对健康行为的影响 ——基于湘西州的实证研究》文中认为居民健康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观测指标,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都将提高居民的健康质量与健康水平作为本国社会发展的优先战略,健康问题引起了政府部门、医药卫生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随着健康问题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发现,人类的健康行为对自身的健康水平的影响和制约作用越来越大,甚至超过了医疗防治对人类健康质量与健康水平的影响。对于经济欠发达的民族地区来说,这方面显得更为突出和明显。国内外很多研究表明,媒介使用是影响健康行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但是媒介使用是如何影响健康行为,特别是对民族地区居民这样一个特殊人群来说,其背后隐藏的影响机制究竟如何,显然是一个特别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20世纪5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的健康行为研究者越来越重视各学科理论资源对健康行为研究的借鉴和指导,竭力构建各种健康行为理论假设模型。但在理论使用上比较单一,对相应理论指导下的健康行为研究的检讨和反思不够,对理论的适用性和局限性考虑得不充分,不注重同样关注健康行为的其他理论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同时,对各种理论整合的尝试上做得很不够,导致了健康信息传播、媒介使用与个体健康行为之间的复杂关系没有得到充分的揭示,很多问题在理论的视域中被遮蔽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讨论。而且,国内以往的健康行为研究中,所采用的统计方法有明显不足:用于分析健康行为影响因素的大多是多元回归、因子分析等传统的统计方法。在多因素对健康行为的影响研究中,大多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和路径分析方法。但这些统计分析方法只能处理显在变量,不能处理潜在变量,尤其不能揭示各潜在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因此,使用传统统计方法很难了解媒介究竟是如何影响健康行为的。就此而言,对健康行为研究的方法论变革变得十分必要和紧迫。基于此,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以及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收集的304份有效问卷和40名当地居民定性访谈材料为分析样本。从计划行为理论、知信行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等行为理论中提取媒介使用对健康行为的影响因子,构建了民族地区居民与健康有关的媒介使用对其健康行为影响的理论假设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假设。在研究中,采用了高级统计学方法——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并用定性深度访谈的分析资料作为定量研究结果的补充对之进行了印证。研究发现最终的结果是民族地区居民媒介使用对健康行为影响的总效应是0.5412,处于大效果范围之内,说明民族地区居民媒介使用对其健康行为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从中发现,影响路径有两种:一是直接影响;另外一种是通过行为态度、自我效能这两个中介变量来对健康行为产生间接影响,而媒介使用通过健康知识对健康行为产生间接影响的这条路径,则因为健康知识对健康行为影响不显着而中断,深度访谈结果解释和印证了上述结论。由此可见,媒介使用对民族地区居民的健康行为促进有巨大的潜力和提升空间。为了更充分发挥媒介效果,民族地区健康传播应该从以下几点来全面构建以效果提升为目标的健康传播体系:1、打破以传者为中心的传播模式,构建以受众为中心的精准传播体系;根据民族地区居民的差异和需求特点,对其进行分类分层传播,针对特殊人群进行重点干预;2、需要从单一媒介传播转向多元化、多渠道传播转变,实现健康传播的多媒介组合:3、努力提升民族地区居民的媒介素养;4、大力推动民族地区居民健康信息的知识内化;5、着力推进民族地区居民行为态度的转变。
李红[3](2011)在《外资企业本土知识员工工作压力源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人们对工作压力不断认识,企业为了提高组织的运营效率,不再把目光只集中在如何激励员工的方面,转而关注对工作压力的来源进行研究。本文从跨文化的视角,试图探索外资企业本土知识员工的工作压力源,希望研究成果对于外资企业管理者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员工的工作压力,减少冲突,提高企业整体运营效率。本文综合采用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两种方法。理论部分,综述知识型员工内涵及特点,工作压力、工作压力源及跨文化管理等相关理论;实证部分,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利用实证研究的分析方法,对外资企业知识员工工作压力源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本文的主要结论有:外资企业本土知识员工工作压力源主要因素结构为:工作任务压力源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时间紧迫性、职业生涯、组织文化及管理制度、自身状况、人际协调、社会支持;人口统计变量特征对工作压力源各因子影响显着;不同投资国别的本土知识员工在压力源感知方面无差异;不同学历、不同外企工作年限、不同职位类型的压力应对模式上存在着显着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本文从两个层面提出了针对外资企业本土知识员工的压力管理相关对策:企业要主动了解员工工作压力状况,加强跨文化培训以及帮助员工选取适当的压力应对方式的来缓解本土知识员工的压力;对于本土知识员工个体而言,可以从坚持体育锻炼、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并且升华到提高自身理性思维能力,从而可以正确认识工作压力,建立工作压力的自身免疫系统。本研究拓展了有关知识员工压力管理的研究范围,并在实践层面提出针对性的压力管理策略,为外资企业组织及个人在压力管理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深刻理解。但由于时间及研究水平的局限,本文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样本发放的区域比较集中等,希望以后类似的研究能够应扩大样本量,样本应涉及多个地区,这样得出的结论将更具有普遍意义。
张锦[4](2011)在《大学生健康意识的研究和干预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在总结和借鉴国内外健康行为理论和健康意识研究的基础上,以计划行为理论(TPB)为总体框架,通过构建和验证TPB框架-信念模型、健康意识模型以及最终组合而成的TPB整体结构方程模型等三个实证研究,对大学生健康意识进行较为准确的测量和较为有效的干预。研究一的重点是以计划行为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编制大学生健康意识问卷,在结构上主要分为TPB-框架量表,TPB-信念量表和健康意识量表等三个组成部分。根据计划行为理论的问卷编制规则,TPB-框架量表涉及到的是对一个人的各种心理内在构想的直接测量,如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和知觉情绪控制等。TPB-信念量表则涉及到的是对人的各种突显信念的间接测量,如行为信念,规范信念,控制信念和情绪信念等。健康意识量表主要涉及到对有关一个人的健康意识水平的各个预测变量的直接测量,如健康意图,健康动机,健康警觉,健康责任,健康参与和健康知识等。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检验结果显示,本研究所编制的大学生健康意识问卷具有较高的信效度,可以适用于对大学生这一特定群体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的系统检验和测试。研究二的重点是以所编制的大学生健康意识问卷探讨大学生健康意识及其结构。本部分研究首先检验和建立了健康意识一阶和二阶模型,然后再将TPB框架-信念模型和健康意识二阶模型的组合起来,最终构建了TPB整体结构方程模型。该结构方程模型可以综合路径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等方法具体地描述计划行为理论模型的各潜在变量与健康意识模型各潜在变量之间的复杂的因果关系,进而可对大学生的健康意识做出较为准确的测量和分析。研究三的重点是探讨和检验对大学生健康意识的干预效果。本部分研究是对研究二所得结果的验证。这部分对大学生健康意识问卷的干预效果的检验,既侧重对TPB各个认知信念的影响和转化,更重视应用统计方法对相关的干预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通过设立控制组和两个干预组的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进一步证明了计划行为理论对健康意识研究领域的实际应用效果。其中,计划行为理论的8个变量均对有关健康意识的干预效果表现出显着的解释力。尤其是行为信念,规范信念,控制信念和情绪信念的改变将直接或间接地引发总体健康意识及其各个健康维度的改变。通过以上的检验和分析,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是:一、大学生健康意识问卷是以计划行为理论为主要理论框架来编制和检验的,可以适用于对大学生这一特定群体的健康意识的测量和预测,其中的TPB-框架量表,TPB-信念量表和健康意识量表的各个维度均具有较高的信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的标准,未来也可以扩展到大学生以外人群的健康意识的测量和干预。二、本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而构建的整体结构方程模型是由TPB框架-信念模型和健康意识模型组合而成,经检验证明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和模型拟合度,对总体健康意识及其各个健康维度也具有较高的解释力和预测力。该结构方程模型在验证和解释本研究先前预设的八个假设的同时,也进一步证明了计划行为理论对健康意识研究的实际应用效果。三、本研究通过控制组和两个干预组的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的实验,成功地验证了大学生健康意识问卷的干预效果。同时,在实验中还进一步证明,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基本原理编写的健康意识讲座的干预和影响效应要优于普通健康知识材料阅读的干预和影响效应。四、本研究还通过方差检验验证了在干预效果中,某些TPB变量存在性别差异和专业差异,其中,性别与干预方法在某些变量上则存在交互作用。有关总体健康意识这一变量的差异检验结果显示,文科类大学生的平均值要显着低于理工类大学生的平均值,但对总体健康意识的检验却不存在性别差异效应。
女真[5](2011)在《幸福得一塌糊涂》文中研究表明葛红打来电话时,乐章正在处里开会。年底,哪个单位都得搞总结,下周局里要开大会。处长老田,带着处里七八条枪在一起呛呛总结材料的事儿。老田处长性别女,性格也女,工作细致,对争先进这种事非常在意,每到年底都这么较真儿。
林垠[6](2005)在《医生的天职是看病》文中研究说明
仇静莉[7](2004)在《论音乐在现代人身心疾病治疗中的辅助功能》文中研究表明音乐治疗学是一门新兴的,集音乐、医学和心理学为一体的边缘交叉学科,是音乐的作用在传统的艺术欣赏和审美领域之外的应用和发展。音乐治疗是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就是治疗师利用音乐体验的各种形式,结合医疗手段,通过音乐来达到缓解某些疾病的病情和解决一些特定的身心健康的问题。因此音乐治疗在疾病得到充分而有效的医疗处置之后,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辅助治疗效果,加速病人的康复。 虽然我国是音乐治疗最古老的发源地之一,从原始社会到春秋战国,从春秋战国再到清代的历史文献中,都记载了大量有关论述和临床实例,但是现代的音乐治疗在我国起步较晚,音乐治疗作为一门完整的学科,则是近十年的事情。突出问题是整体水平十分落后,还处在初级的探索阶段,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令人遗憾的事情,与我国目前的国际大国地位极不相称。 本文首先回顾了中外的音乐治疗发展史,从借助巫术、宗教发挥其治疗作用开始到演变成一种系统的治疗工具,从中揭示了音乐对人类生存本身的重要意义,以及人类对音乐本来功能的认识的回归。 然后本文阐述了音乐治疗的定义、原理,以及音乐的六要素音高、力度、音色、旋律、和声、节奏与情绪的关系,音乐对生理、心理的作用方式和原理,并列举了目前世界各国普遍应用的音乐治疗方式,作为进一步论述音乐治疗在现代人身心疾病治疗中的辅助作用的理论基础。 本文主要研究探讨音乐的艺术欣赏和审美领域之外的在生理、心理精神疾病的辅助治疗上的发展和应用,结合一定的身心疾病种类和病例,分析音乐治疗实施的程式和细节,提出了一个通用而灵活的实施步骤。最后本文还就我国音乐治疗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应该重点发展的领域和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提出了一些可行性方案。
王树元[8](2002)在《冠心病偏爱急性子》文中认为
党毅[9](1999)在《中国保健食品的整理研究及信息系统的建立》文中指出中国传统医学饮食疗法具有丰富的药材资源,宝贵的临床经验,完善的食疗理论,中国现代保健食品正是在传统医学饮食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然而,迄今为止,还没有人对这方面的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尤其是有关中国保健食品的信息系统、理论研究、古籍评析、前景展望等研究领域中还有许多空白。有鉴于此,我们对中国保健食品进行了比较全面和系统的研究。此项研究中所获得的结果和资料已传录成电子形式并运用最先进的多媒体互动信息技术来组织和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将这些研究内容以一种快捷、方便的形式供用户查索和参考。 本研究专题共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 信息系统研究 中国保健食品信息系统包括现代文献、古今着作、政府管理、保健食药、保健食品等信息,分为2个部分,即:中国保健食品研究与应用多媒体信息系统和中国保健食品文献资料数据库。 中国保健食品研究与应用多媒体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研制成软件,旨在运用现代高新技术,再现中国保健食品全貌,建立“中国保健食品研究与应用多媒体信息系统”,为各界用户提供一个方便、迅速、图文并茂的形象查询手段,以适应保健食品飞速发展的需要。本系统共设5个子系统。即:1、理论研究系统:2、保健食药系统;3、(?)今食疗系统:4、宫廷食医系统:5、保健食品系统。 本系统在设计上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声音、图象和视频信息等技术。采用彩色图像或照片等形式,以使画面更加生动形象。系统自始至终贯穿具有保健作用的中国传统音乐为背景音乐,分五种不同音乐应用在五个子系统中。 中国保健食品文献资料数据库:数据库的建立可帮助用户及时了解发表在着作、期刊杂志上的有关中国保健食品的信息。 第二部分 理论文献研究 为了开发中国保健食品,在系统分析了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完成了下述理论研究工作,内容包括:中国传统保健食品的历史沿革及特点,中国保健食品的现状,已通过评审的2000多种保健食品分析,关于“药膳”一词的考证,中医药与保健食品结合方式的探讨,中国保健食品的国际化与知识产权保护,与开发保健食品有关的古籍评述,适用于开发保健食品的食药初筛名单,筛选标准,300种适用于开发保健食品的食药初筛名单,已批准的77种食药两用中药现代研究综述等。 第三部分 展望与规划 该部分重点放在中国保健食品今后的发展,特别是21世纪保健食品发展趋势预测,面向21世纪中国保健食品发展的建议,建立香港保健食品管理系统模式的构想等。 本课题中的一些论文和着作已于近期发表或已递交到出版单位。
二、冠心病偏爱急性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冠心病偏爱急性子(论文提纲范文)
(1)重点语素的构词及其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语素构词研究 |
1.2.2 语素教学法研究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语料来源 |
第二章 重点语素及其在现代汉语中的构词情况考察 |
2.1 重点语素的界定 |
2.2 重点语素语料库的建立 |
2.3 重点语素构词状况考察 |
2.3.1 构词频率 |
2.3.2 构词类型 |
2.3.3 构词位置 |
第三章 重点语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构词情况统计分析 |
3.1 《等级划分》中重点语素构词分析 |
3.1.1 构词分布 |
3.1.2 构词类型 |
3.1.3 构词对比分析 |
3.2 对外汉语教材中重点语素构词分析 |
3.2.1 构词统计 |
3.2.2 构词分布 |
3.3 《等级划分》和《汉语教程》构词对比分析 |
3.4 重点语素中的核心语素 |
3.4.1 新增核心语素的构词情况 |
3.4.2 增补核心语素相关分析概括 |
第四章 重点语素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
4.1 利用重点语素进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优势 |
4.2 不同阶段重点语素教学实施策略 |
4.2.1 初级阶段的重点语素教学 |
4.2.2 中级阶段的重点语素教学 |
4.2.3 高级阶段的重点语素教学 |
4.3 重点语素和对外汉语教材编写 |
4.3.1 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存在的不足 |
4.3.2 重点语素对汉语教材编写的启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重点语素构词语料库 |
附录二 《等级划分》重点语素构词语料库 |
附录三 《汉语教程》重点语素构词语料库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2)民族地区居民媒介使用对健康行为的影响 ——基于湘西州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缘起 |
1.1.1 当前民族地区居民的健康行为迫切需要关注 |
1.1.2 媒介使用对健康行为的影响 |
1.2 问题的提出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意义 |
1.4.1 理论价值 |
1.4.2 实践意义 |
1.5 方法和对象 |
1.5.1 总体研究方法 |
1.5.2 具体研究方法 |
1.5.3 数据分析方法 |
1.5.4 研究对象 |
1.6 论文的创新点 |
1.7 论文的结构框架 |
2 文献综述 |
2.1 健康传播的缘起和基本内涵 |
2.2 健康信息接触 |
2.3 健康与健康行为 |
2.4 信念、态度与价值观 |
2.5 健康传播的媒介与类型 |
2.6 媒介使用与健康行为 |
2.6.1 受众的媒介使用行为 |
2.6.2 媒介使用与健康行为 |
2.7 健康传播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
3 理论依据和研究假说 |
3.1 论依据 |
3.1.1 知信行理论 |
3.1.2 社会认知理论 |
3.1.3 计划行为理论 |
3.1.4 知信行、社会认知与计划行为理论的整合模型 |
3.2 研究假设 |
4 研究设计与执行 |
4.1 调查问卷的设计步骤 |
4.2 维度的选择 |
4.3 条目和题目的设计 |
4.3.1 个人基本信息 |
4.3.2 媒介使用情况 |
4.3.3 自我效能的测量 |
4.3.4 健康知识的测量 |
4.3.5 健康行为的测量 |
4.3.6 行为态度的测量 |
4.4 内容效度评价 |
4.5 第一次预调查结果 |
4.6 问卷条目分析 |
4.7 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
4.7.1 问卷的信度检验 |
4.7.2 问卷的效度检验 |
4.8 抽样方法 |
4.9 抽样实施 |
4.10 资料整理与数据录入阶段 |
4.11 深度访谈资料收集 |
5 数据分析和研究发现 |
5.1 研究变量描述性分析 |
5.1.1 人口统计学变量 |
5.1.2 自我效能 |
5.1.3 健康知识 |
5.1.4 行为态度 |
5.1.5 健康行为 |
5.2 媒介使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
5.2.1 媒介使用现状 |
5.2.2 健康信息来源 |
5.2.3 媒介信任度 |
5.2.4 与健康有关的媒介使用程度 |
5.2.5 媒介使用主动性 |
5.2.6 健康信息内容 |
5.2.7 健康信息来源与人口学特征的单因素分析 |
5.2.8 媒介使用主动性与人口学特征分析 |
5.3 健康行为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5.3.1 人口学特征对健康行为的影响 |
5.3.2 媒介使用状况与健康行为的方差分析 |
5.3.3 健康知识、行为态度、自我效能与健康行为的方差分析 |
5.3.4 健康行为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 |
5.4 健康行为影响的结构方程模型验证 |
5.4.1 采用结构方程的理由 |
5.4.2 健康行为影响的结构方程模型验证 |
5.5 定性访谈研究结果对模型的补充 |
5.5.1 媒介使用能直接影响健康行为 |
5.5.2 媒介使用能通过自我效能间接改变健康行为 |
5.5.3 媒介使用能通过行为态度间接改变健康行为 |
6 研究结论与研究不足 |
6.1 研究结论 |
6.1.1 民族地区居民媒介使用特点 |
6.1.2 民族地区居民媒介使用对其健康行为的影响机制 |
6.1.3 全面构建以效果提升为目标的健康传播体系 |
6.2 研究不足 |
附录1 |
附录2 访谈提纲 |
访谈名录(40份)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外资企业本土知识员工工作压力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的内容及逻辑框架 |
1.4 研究方法 |
1.5 预计研究成果及创新 |
2 文献综述 |
2.1 知识员工工作压力研究综述 |
2.1.1 关于本土知识员工的界定及特征 |
2.1.2 工作压力的界定 |
2.1.3 工作压力理论模型 |
2.1.4 工作压力源研究 |
2.1.5 工作压力应对研究 |
2.2 跨文化视角下知识员工工作压力源研究 |
2.2.1 跨文化管理理论 |
2.2.2 跨文化视角下工作压力源研究现状 |
2.3 以往研究局限性 |
3 外资企业本土知识员工工作压力机理分析 |
3.1 外企本土知识员工工作压力的来源分析 |
3.1.1 本土知识员工的个人因素 |
3.1.2 组织内部因素 |
3.1.3 企业外部因素 |
3.2 压力过程的调节因素:个体差异和跨文化的工作情境特征 |
3.2.1 个体差异 |
3.2.2 跨文化:一个特殊的工作情境特征 |
4 研究设计 |
4.1 研究模型 |
4.1.1 研究思路 |
4.1.2 研究假设 |
4.2 调查方案设计与分析方法 |
4.2.1 调查目的 |
4.2.2 研究工具 |
4.2.3 调查内容和方法 |
4.2.4 调查对象的确定 |
4.2.5 调查问卷的设计 |
4.2.6 统计分析方法 |
5 实证研究 |
5.1 访谈过程 |
5.2 预测试 |
5.2.1 预测样本 |
5.2.2 预测因子分析 |
5.3 正式测试 |
5.3.1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5.3.2 探索性因素分析 |
5.3.3 验证性因素分析 |
5.3.4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
5.3.5 单因素方差分析 |
5.3.6 多因素方差分析 |
5.3.7 个体差异与压力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
5.3.8 回归分析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与讨论 |
6.2 研究模型及研究假设修正 |
6.3 外企本土知识型员工压力管理建议 |
6.3.1 组织层面的压力管理策略 |
6.3.2 个人层面的压力管理策略 |
6.4 研究的局限性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
附录1 外资本土知识员工工作压力调查问卷(预测卷) |
附录2 外资本土知识员工工作压力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4)大学生健康意识的研究和干预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研究目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背景 |
3 研究意义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1 国外对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的研究综述 |
1.2 国内对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的研究综述 |
1.3 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的定义 |
1.4 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研究的心理学理论基础:行为改变理论 |
1.5 行为改变理论中的四大健康干预模型 |
1.5.1 健康信念模型(Health Belief Model,简称HBM) |
(1) 健康信念模型的主要结构和应用 |
(2) 健康信念模型的局限性 |
1.5.2 跨理论模型(Transtheoretical Model,简称TTM) |
(1) 跨理论模型的主要结构和应用 |
(2) 跨理论模型的局限性 |
1.5.3 预防接受过程模型(precaution adoption process model,简称PAPM) |
(1) 预防接受过程模型的功能和应用 |
(2) 预防适应过程模型的局限性 |
1.5.4 社会认知理论模型(Model of Social Cognitive Theory,简称SCT) |
(1) 社会认知理论模型认定的人类5大能力 |
(2) 社会认知理论模型的局限性 |
1.6 理性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 |
1.6.1 理性行为理论模型和计划行为理论模型的起源和主要概念构成 |
1.6.2 计划行为理论的逐步完善与广泛应用 |
1.6.3 计划行为理论的局限性 |
1.6.4 中国的理性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研究 |
第二部分 本研究的主体构思和假设 |
2.1 以往研究的局限性 |
2.2 问题的提出 |
2.3 TPB-框架模型研究观念的形成和目的 |
2.4 TPB-信念模型研究观念的形成和目的 |
2.5 健康意识模型研究观念的形成和目的 |
2.6 本研究的总体模型建构 |
2.7 本研究的假设 |
第三部分 研究一 大学生健康意识问卷的编制和信效度检验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方法 |
3.2.1 研究人群的界定 |
3.2.2 研究行为的定义 |
3.2.3 编制原则的确立 |
3.2.4 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的确定 |
3.3 研究结果 |
3.3.1 大学生健康意识初始问卷的形成 |
3.3.2 大学生健康意识正式问卷的形成 |
3.3.3 大学生健康意识问卷的a系数和收敛效度的检验结果 |
3.3.4 大学生健康意识问卷的信度和平均方差抽取量检验结果 |
3.3.5 大学生健康意识问卷的区别效度的检验结果 |
3.4 讨论 |
3.4.1 知觉情绪控制和情绪信念这两个组成变量的增加 |
3.4.2 健康意识的组成成份 |
第四部分 研究二 大学生健康意识问卷的施测及分析 |
4.1 研究目的 |
4.2 研究方法 |
4.2.1 健康意识一阶和二阶模型的建立和检验 |
4.2.2 TPB框架-信念结构方程模型的建立和检验 |
4.2.3 TPB整体结构方程模型的建立和检验 |
4.3 研究结果 |
4.3.1 健康意识一阶和二阶模型的检验结果 |
4.3.2 TPB框架-信念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指数和相关系数的检验结果 |
4.3.3 TPB框架-信念结构方程模型的检验结果 |
4.3.4 TPB框架-信念结构方程模型的中介效应的检验结果 |
4.3.5 TPB框架-信念结构方程模型的最终检验结果 |
4.3.6 TPB整体结构方程模型的检验结果 |
4.4 讨论 |
4.4.1 健康意识一阶和二阶模型的探讨 |
4.4.2 TPB框架-信念结构方程模型各主要变量之间关系及其影响的探讨 |
4.4.3 TPB整体结构方程模型各主要变量之间关系及其影响的探讨 |
第五部分 研究三 大学生健康意识问卷的干预效果的检验 |
5.1 研究目的 |
5.2 研究方法 |
5.3 研究结果 |
5.3.1 三个实验组的横向比较的检验结果 |
5.3.2 性别和干预方法的交互作用的检验结果 |
5.3.3 干预效果中的性别效应的检验结果 |
5.3.4 三个实验组的纵向比较的检验结果 |
5.4 讨论 |
第六部分 本研究的总讨论、结论与建议 |
6.1 总讨论 |
6.2 结论 |
6.3 建议 |
第七部分:本研究的创新与局限 |
7.1 本研究的创新 |
7.2 本研究的局限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中文部分 |
英文部分 |
附录 |
附录1 大学生健康意识问卷前导研究开放式访谈提纲 |
附录2 大学生健康意识正式问卷 |
附录3 大学生健康教育辅导讲座 |
附录4 普通健康知识阅读材料 |
后记 |
(7)论音乐在现代人身心疾病治疗中的辅助功能(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第1章 历史上的音乐治疗 |
1.1 史料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的音乐治疗 |
2.2 世界各国早期音乐治疗 |
第2章 现代音乐治疗的发展 |
2.1 现代音乐治疗在世界各国的发展 |
2.2 现代音乐治疗在我国的发展 |
2.2.1 我国现代音乐治疗理论的引进及音乐治疗人才的培养 |
2.2.2 我国音乐治疗实践的现状 |
第3章 音乐治疗的原理 |
3.1 音乐治疗的定义 |
3.2 音乐治疗的基础 |
3.2.1 音高与情绪的关系 |
3.2.2 力度与情绪的关系 |
3.2.3 音色与情绪的关系 |
3.2.4 旋律与情绪的关系 |
3.2.5 和弦与情绪的关系 |
3.2.6 节奏与情绪的关系 |
3.3 音乐治疗的原理 |
第4章 音乐治疗的方法 |
4.1 聆听法 |
4.1.1 超觉静坐法 |
4.1.2 音乐处方法 |
4.1.3 聆听讨论法 |
4.1.4 音乐想象 |
4.2 主动法 |
4.2.1 工娱疗法 |
4.2.2 参与性音乐疗法 |
4.2.3 儿童音乐治疗 |
4.3 即兴法 |
4.3.1 音乐心理剧 |
4.3.2 奥尔夫的即兴创作法 |
4.3.3 即兴创作评估 |
4.4 其他方法 |
4.4.1 五行五音疗法 |
4.4.2 音乐电疗 |
4.5 专门用于音乐治疗的乐器和乐曲 |
4.5.1 治疗乐曲的选择 |
4.5.2 专门用于音乐治疗的乐器和乐曲 |
第5章 音乐在现代人身心疾病治疗中的辅助应用 |
5.1 音乐在生理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
5.2 音乐在心理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及注释 |
附录: 音乐治疗参考曲目 |
致谢 |
(9)中国保健食品的整理研究及信息系统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鸣谢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部分 信息系统研究 |
第一章 中国保健食品研究与应用多媒体信息系统 |
第一节 总体设计 |
一、研究目的 |
二、数据来源 |
三、系统的设计要求 |
四、系统的结构设计 |
五、多媒体技术的设计与实现 |
第二节 系统介绍 |
一、系统的运行环境 |
二、界面 |
三、系统组成 |
第三节 画面举例 |
第二章 中国保健食品文献资料数据库 |
第一节 数据库的整体设计 |
第二节 主题词 |
第三节 文献来源目录 |
第四节 数据库内容 |
一、现代文献系统 |
二、古今着作系统 |
三、政府管理系统 |
四、保健食药系统 |
五、保健食品系统 |
第五节 查阅方法 |
第二部分 理论文献研究 |
第三章 概述 |
第一节 中国传统保健食品的历史沿革及特点 |
第二节 中国保健食品的现状 |
第三节 关于“药膳”一词的考证 |
第四节 中医药与保健食品结合方式的探讨 |
第五节 中国保健食品的国际化与知识产权保护 |
第四章 中国保健食品开发的文献情报利用 |
第一节 与开发保健食品有关的古籍评析(Ⅰ) |
第二节 《神农本草经》保健功能分类及现代研究纲要 |
第三节 张仲景的食疗意识在《伤寒杂病论》中的体现 |
第四节 《饮膳正要》对开发现代保健食品的贡献及启迪 |
第五章 适用于开发保健食品的食药初筛名单 |
第一节 筛选标准 |
第二节 300种适用于开发保健食品的食药初筛名单 |
第六章 已批准的77种药食两用中药现代研究综述 |
第一节 化学结构式 |
第二节 药理作用 |
第三节 中医传统功效 |
第三部分 展望与规划 |
第七章 21世纪保健食品展望与规划 |
第一节 21世纪保健食品发展趋势预测 |
第二节 面向21世纪中国保健食品发展的建议 |
第三节 建立香港保健食品管理系统模式的构想 |
第八章 今后研究计划 |
第一节 待完成的着作 |
第二节 待完成的论文 |
第三节 待完成的多媒体系统 |
第四节 待完成的数据库内容 |
第五节 中国传统医学食疗方2000例研究 |
附录Ⅰ 中国保健食品英文着译研究 |
第一节 中国保健食品英文着译的特殊性 |
第二节 中国保健食品英文着译中应注意的问题 |
第三节 Chinese Functional Food(《中国功能食品》)简介 |
第四节 Chinese Health Tea(《中国保健茶饮》)简介 |
附录Ⅱ 作者简历 |
四、冠心病偏爱急性子(论文参考文献)
- [1]重点语素的构词及其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D]. 郭忠文. 安徽大学, 2020(08)
- [2]民族地区居民媒介使用对健康行为的影响 ——基于湘西州的实证研究[D]. 龚芳敏. 武汉大学, 2016(01)
- [3]外资企业本土知识员工工作压力源研究[D]. 李红. 苏州大学, 2011(06)
- [4]大学生健康意识的研究和干预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D]. 张锦. 浙江大学, 2011(11)
- [5]幸福得一塌糊涂[J]. 女真. 清明, 2011(03)
- [6]医生的天职是看病[J]. 林垠. 医药世界, 2005(05)
- [7]论音乐在现代人身心疾病治疗中的辅助功能[D]. 仇静莉. 河北大学, 2004(08)
- [8]冠心病偏爱急性子[J]. 王树元. 医药与保健, 2002(01)
- [9]中国保健食品的整理研究及信息系统的建立[D]. 党毅.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199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