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GG200型调速器遥控电机总成国产化(论文文献综述)
张阳[1](2020)在《钻机车机电液一体化系统性能优化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钻机车是由机械、电控、液压子系统相互交叉、融合构成的机电液一体化专用钻进施工装备,各子系统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决定了钻机车机电液一体化系统的综合性能。随着浅层油气抽采井、地热井及应急救援井等施工需求的日益增长和钻进工况复杂程度的增加,钻机车机电液一体化系统在机械结构力学性能可靠性、液压流体传动稳定性及电控算法精控性等方面正暴露出越来越多的不足,严重制约了钻机车产业的发展。目前钻机车机电液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机械及液压系统数值仿真、电控系统功能设计等方面,而对机电液综合性能的系统性研究相对欠缺,导致钻机车机械结构应力分布不均、局部应力集中大、超重,液压系统稳定性不足及电控系统自动化水平较低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论文开展钻机车机电液系统一体化设计分析,研究提高机械系统结构强度、屈曲稳定性、轻量化特性,提升液压系统稳定响应特性、动力匹配特性,提升电控系统控制算法精度、鲁棒性的关键技术,实现机电液系统综合性能的提升与优化。获得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如下:(1)研究分析了机械结构工况条件,采用受压阶梯折算法、Newton-Raphson迭代算法及强度理论等数学分析方法与灵敏度分析、响应曲面法、MATLAB-Python-ABAQUS协同仿真、拓扑优化等数值分析方法相结合,基于多参数组合响应设计方法,优化了钻机车机械结构形式,在保证结构稳定性的前提下,实现了机械结构轻量化。(2)采用理论计算和AMESim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不同钻进工况下液压动力系统的频域、时域稳定特性,获得了弹簧刚度、阻尼对负载敏感及平衡阀控制系统的影响规律,优选了弹簧刚度和阻尼孔直径参数;针对大惯量液压系统波动大的问题,提出了阻尼半桥抑制震颤的液压系统设计方法;研究了液压管路的振动频率响应及分布参数动态特性,并对管路进行了虚拟样机优化,提升了液压动力系统稳定性和动态响应特性。(3)为满足高效钻进对自动送钻电液控制算法的要求,采用理论建模、AMESim和Simulink协同仿真的方法,分析了传统PID、模糊PID和反馈线性化滑模变结构不同控制算法对阀控非对称液压缸位置跟踪控制的适应性,解决了钻机车电液控制系统非线性和控制精度低的问题,提高了自动送钻过程中电液系统的控制精度、稳定性和响应速度。(4)采用机电液一体化3D协同仿真、型式试验、力学性能检测及现场工程试验测量的方法验证了钻机车机电液系统性能优化的有效性、准确性,实现了理论分析、数值仿真与试验验证的统一。论文的研究提升了钻机车机电液一体化系统稳定性、可靠性等综合性能,可以为钻机车机电液系统设计、优化及自动化水平提升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对提升钻机车施工可靠性、效率及安全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朱荣东[2](2005)在《游梁抽油机增产节能方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常规游梁式抽油机是机械采油应用最广泛的抽油设备,在机械采油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其运行效率低,耗能大,为油田电耗的第二位,仅次于注水,已成为各油田耗电的主要设备之一。此外,我国油田的主要油区已处于高含水阶段,原油开采效果变差,石油开采的成本过高。因此,长期以来石油行业的专家、技术人员一直致力于常规游梁式抽油机在不降低产量的前提下减少电耗,研制出了许多新型抽油机和节能电机,但效果不是很理想。本文提出从系统角度考虑,采用机电控制技术来改变电动机的机械特性,以避免“大马拉小车”现象的发生,使机、杆、泵整个系统很好地得以平衡,达到较好的配合,消除发电问题,降低能耗,提高系统效率,从而实现增产节能。因而本课题的开展,从抽油机增产节能的角度来说,是一个比较新的思路,这对于油田实现增产节能,提高经济效益,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广泛收集国内外资料的基础上,针对油田在役抽油机的实际情况,对抽油机井进行了系统效率计算和系统能耗分析,找出了效率损失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应采取的相应措施。对在油田得到推广应用的节能方式在节能效果方面进行分析和对比,针对老油田为保稳产而采用注水开采逐步进入高含水采油期的地质条件和在役抽油机现场运行状况,本文提出了采用变频调速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对在役常规游梁式抽油机进行节能改造的观点。提出了改造的总体方案,并进行相关控制硬件的设计和控制程序的设计。对机抽井增产节能的可行性进行理论分析,根据现场实测数据,进行了相关增产节能计算;并利用抽油机变频调速现场运行情况进行了对比验证,得出采用变频调速技术对有杆捅油系统进行智能化改造可以节约大量电能,并有利于增加原油产量,从而可以大幅度降低原油生产成本。最后进行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预算分析,建议油田推广应用变频调速技术,不仅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很重要的社会意义。
王季平[3](2002)在《PGG200型调速器遥控电机总成国产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配装MAN B&W 9L58/64型柴油机的发电机组(单机容量11925kW)配有美国Woodward公司生产的PGG200型调速器,在运行中自带内置式伺服电机损坏率高,工作寿命短,价格昂贵。
王季平[4](2001)在《PGG200型调速器遥控电机总成国产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深入消化、研究 PGG2 0 0型调速器遥控电机的基础上 ,提出了三种针对性不同的国产化方案 ,经小批量实机使用考核 ,可靠性和寿命均比原进口样机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成功地解决了生产实际问题 ,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王季平[5](2001)在《PGG200型调速器遥控电机总成国产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对 PGG2 0 0型调速器遥控电机进行了消化与研究 ,提出了三种针对性不同的国产化方案 ,经过小批量试验比较 ,可靠性和寿命均比原进口样机有较大幅度提高 ,成功地解决了生产实际中的问题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二、PGG200型调速器遥控电机总成国产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PGG200型调速器遥控电机总成国产化(论文提纲范文)
(1)钻机车机电液一体化系统性能优化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来源 |
1.2 选题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国内外钻机车概述 |
1.3.2 钻机车机电液一体化系统集成原理 |
1.3.3 钻机车机电液系统研究现状 |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2 钻机车机电液系统一体化集成 |
2.1 钻机车机电液一体化系统组成 |
2.2 机械系统 |
2.2.1 给进装置结构型式 |
2.2.2 动力头 |
2.3 液压动力系统 |
2.3.1 动力机选型 |
2.3.2 液压系统总体集成方案 |
2.3.3 液压元件选型 |
2.3.4 给进液压系统回路 |
2.3.5 动力头回转液压系统回路 |
2.3.6 液压系统集成 |
2.4 电控系统开发 |
2.4.1 电控系统功能实现 |
2.4.2 电控系统原理及功能模块 |
2.4.3 电控系统集成 |
2.5 机电液一体化系统集成 |
2.6 本章小结 |
3 机械结构力学分析与性能优化 |
3.1 机械结构性能对机电液系统特性影响 |
3.2 极限载荷下给进装置力学性能分析 |
3.2.1 给进液压缸稳定性分析 |
3.2.2 一级给进桅杆强度分析 |
3.2.3 二级给进桅杆强度分析 |
3.3 给进装置机械结构优化及轻量化 |
3.3.1 机械结构优化方法及数学模型 |
3.3.2 基于响应面法的二级给进桅杆机械结构优化 |
3.4 变幅机构拓扑优化及轻量化设计 |
3.4.1 变幅机构力学分析 |
3.4.2 变幅机构支撑座拓扑结构优化 |
3.5 动力头力学特性分析 |
3.5.1 减速箱齿轮强度校核 |
3.5.2 动力头箱体结构有限元分析 |
3.6 整机稳定性分析 |
3.6.1 行驶时抗倾覆稳定性分析 |
3.6.2 钻进时整机稳定性分析 |
3.7 本章小结 |
4 液压系统稳定性及动力匹配特性研究与优化 |
4.1 液压系统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及性能优化 |
4.1.1 负载敏感泵稳定输出特性研究 |
4.1.2 负载敏感多路阀阀控特性研究与优化 |
4.1.3 给进液压缸负载平衡回路稳定性分析与优化 |
4.2 液压管路对系统稳定性影响研究及管路优化 |
4.2.1 液压管路对系统稳定性影响频域分析 |
4.2.2 液压管路对系统稳定性影响时域分析 |
4.2.3 基于虚拟样机的液压管路优化 |
4.3 液压系统动力匹配特性研究 |
4.4 本章小结 |
5 钻机车自动送钻控制算法研究与优化 |
5.1 PID控制算法 |
5.2 模糊PID复合控制算法 |
5.3 反馈线性化滑模变结构控制算法 |
5.4 本章小结 |
6 机电液一体化系统性能协同仿真分析及试验验证 |
6.1 ADAMS-AMESim-Simulink机电液一体化3D协同仿真 |
6.2 钻机车型式试验 |
6.3 关键机械结构力学性能实验测量分析 |
6.3.1 接触式电阻应变片测量 |
6.3.2 非接触式三维数字散斑测量 |
6.4 现场工程试验 |
6.4.1 回转液压系统性能测试 |
6.4.2 给进系统性能测试 |
6.4.3 动力系统性能测试 |
6.5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游梁抽油机增产节能方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抽油机简介 |
1.2 国内外抽油机发展状况及抽油机节能技术的发展 |
1.3 选题的科学依据 |
1.4 研究的目的意义 |
1.5 研究的总体思路 |
1.6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有杆抽油系统能耗分析及节能方式探讨 |
2.1 基本数据 |
2.2 游梁抽油机运行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
2.2.1 现用抽油机的工作原理 |
2.2.2 现有设备使用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2.3 机抽井系统效率计算及能耗状况分析 |
2.3.1 系统效率计算 |
2.3.2 系统能耗状况分析 |
2.4 可采取的措施分析 |
2.4.1 地面部分可采取的措施 |
2.4.2 井下部分可采取的措施 |
2.5 游梁抽油机节能方式探讨 |
2.6 游梁抽油机节能方式的选取 |
第3章 采用变频控制技术对游梁抽油机进行智能化改造研究 |
3.1 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的基本原理 |
3.2 变频调速的机械特性 |
3.3 采用变频调速技术对游梁式抽油机进行智能化改造 |
3.3.1 改造的总体方案设计 |
3.3.2 主要控制硬件的选取 |
3.3.3 系统构成及控制原理 |
3.3.4 控制程序设计 |
3.4 游梁抽油机进行智能化改造后运动规律的变化分析 |
3.5 小结 |
第4章 机抽井变频调速增产节能可行性研究 |
4.1 抽油机变频控制增产节能原理 |
4.2 变频调速节能的可行性分析及对地面设备的影响 |
4.2.1 变频调速节能的可行性分析 |
4.2.2 采用变频调速后对地面设备带来的影响 |
4.3 变频调速增产的可行性分析及对井下设备的影响 |
4.3.1 变频调速增产的可行性分析 |
4.3.2 采用变频调速后对井下设备带来的影响 |
4.4 变频调速增产节能的可行性计算 |
4.5 机抽井变频调速增产节能验证 |
4.6 小结 |
第5章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
5.1 经济效益 |
5.2 社会效益 |
第6章 结论及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致谢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及待发表的论文 |
参考文献 |
(4)PGG200型调速器遥控电机总成国产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国产化技术难点 |
1.1 进口样机的技术参数及结构特点 |
1.2 内置式总体布置带来的问题 |
1.3 工况特点 |
2 国产化方案设计 |
2.1 完全互换方案 |
2.2 外置直流方案 |
2.3 外置交流方案 |
3 实机试验结果 |
(5)PGG200型调速器遥控电机总成国产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国产化技术难点 |
1.1 进口样机的技术情况 |
1.2 伺服电机的工况特点 |
1.3 内置式总体布置的问题 |
2 国产化方案设计 |
2.1 完全互换方案 |
2.2 外置直流方案 |
2.3 外置交流方案 |
3 实机试验结果 |
四、PGG200型调速器遥控电机总成国产化(论文参考文献)
- [1]钻机车机电液一体化系统性能优化关键技术研究[D]. 张阳.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2020(03)
- [2]游梁抽油机增产节能方式研究[D]. 朱荣东. 西南石油学院, 2005(04)
- [3]PGG200型调速器遥控电机总成国产化[J]. 王季平.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02(01)
- [4]PGG200型调速器遥控电机总成国产化研究[J]. 王季平. 内燃机, 2001(05)
- [5]PGG200型调速器遥控电机总成国产化研究[J]. 王季平.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