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疱疹性脑炎的临床及脑电图研究

单纯疱疹性脑炎的临床及脑电图研究

一、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临床和EEG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闫欢[1](2021)在《二代测序技术对病毒性脑炎诊断的Meta分析及观察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二代测序技术对病毒性脑(膜)炎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目的:进行二代测序技术对病毒性脑(膜)炎诊断的荟萃分析,即Meta分析,收集整理、综合分析多中心数据样本,从而通过对二代测序技术诊断价值的评估,以利于指导临床治疗,改善患者预后结局。方法:本文书写遵循诊断准确性研究的报告指南,即STARD-2015指南要求,评价二代测序技术与传统诊断学方法对病毒性脑(膜)炎的诊断意义,收集相关数据,严格控制纳入排除标准,对国内外有关于二代测序技术诊断病毒性脑(膜)炎的研究进行了全面检索。检索英文数据库有Pub Med、EMBase及The Cochrane Library;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数据库。检索要设置的时限是建库至2020年12月。英文依据PICOS策略原则分别进行对象“viral encephalitis”、干预措施“NGS”、对照措施“electroencephalogram、iconography、PCR”、结局“diagnose”、设计研究类型“diagnostic study”,进行组合完成检索;中文检索关键词“二代测序”、“病毒性脑炎”、“诊断”等。通过文献资料筛选获取检索相关文献、排除重复文献、进行初步排查、阅读摘要排除、精读全文几步,确定纳入研究的相关文献。对于文献的一般资料,包括作者、发表日期,诊断参数有真阳性值、假阳性值、真阴性值、假阴性值,进行了文献资料提取。通过QUADAS-2风险评估表标准要求,完成文献质量评估。将入选的统计学数据运用Stata14软件进行处理,完成诊断性研究的Meta分析,包含异质性检验、敏感性分析、诊断效能评价和发表偏倚评价。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3篇文献,共涉及病毒性脑(膜)炎患者588例,在这其中有英文文献10例,中文文献3例。研究中有明确提及一致性概念的6例,阳性结果指出二代测序技术有诊断价值的12例,阴性结果1例,文献质量评价结果显示所选的研究都明确研究了病毒性脑(膜)炎疾病,9个研究接受了参考标准检验,4个研究对参考标准未进行明确阐述,6个研究参考标准和检测手段双盲并不明确。总体上,在应用QUADAS-2风险评估表标准完成文献质量评估,在病例选择、待评价试验、金标准、病例流程和进展情况四方面完成相关问题、风险程度及临床适用性评价,文献总体质量良好。Meta分析结果显示:灵敏度的合并值0.69,95%CI:0.55-0.80,特异度的合并值0.53,95%CI:0.32-0.72;森林图表示,灵敏度的Q检验P<0.01,I2=79.49%,说明纳入研究间的异质性有统计学意义,异质性明显,特异度的Q检验P<0.01,I2=91.08,异质性明显,合并ROC曲线下面积(AUC)0.67,分析结果显示二代测序技术对病毒性脑炎诊断具备一定灵敏度、特异度,虽效能高,但存在异质性,分析原因,存在选择偏倚。分别将纳入文献逐一排除后重新分析,排除后曲线值无显着变化,说明纳入的13篇文献稳定性较好,结果可信。结论:1.通过对于纳入的文献进行汇总分析,总结发现二代测序技术对病毒性脑(膜)炎诊断具备一定灵敏度和特异度。2.纳入文献总结发现二代测序技术诊断病毒性脑(膜)炎具备一定优势。但研究仍处于早期,存在异质性,分析原因,存在选择偏倚。3、二代测序技术可以作为病毒性脑(膜)炎早期明确诊断、识别病原微生物、鉴别诊断的一种诊断方法,应用于临床。第二部分:二代测序技术对病毒性脑(膜)炎的诊断性研究目的:本部分拟在探讨二代测序技术对病毒性脑(膜)炎早期诊断的价值,与传统学ELISA法相比诊断优势,从而为临床精准高效诊断病毒性脑炎提供选择与参考。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1年3月在延安大学咸阳医院神经内科、儿科等收住入院临床疑似诊断为病毒性脑(膜)炎的68位患者信息,包括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进行二代测序患者基因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分别对以下临床资料进行计数分析,显示性别,发热、头痛、精神行为异常、意识障碍、眼部活动障碍、共济运动异常、脑膜刺激征等症状学,影像学、脑电图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发症状电解质紊乱及临床结局抗病毒治疗是否有效,两组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智能减退两组进行比较,卡方检验X2=5.810,P值=0.016,P值<0.05,证明两组间高级智能减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二代测序组与传统诊断组进行计量资料独立样本检验,结果显示,二代测序技术诊断组脑脊液淋巴细胞计数57.7±35.4,传统方法诊断组脑脊液淋巴细胞计数32.6±35.1,两组P值=0.005,P值<0.05,证明两组间脑脊液淋巴细胞计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差异显着。3.进行卡方检验,X2=6.076,P值=0.014,P<0.05,证明用二代测序技术诊断组和用传统方法诊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用二代测序方法在诊断阳性率(35.1%)上优于用传统诊断方法(9.7%)。4.本实验共入组68例(临床综合诊断为病毒性脑炎),其中使用二代测序方法的共37例,ELISA方法的有31例。(1)37例二代测序阳性为13例,明确病原微生物,其中:单纯疱疹病毒1型---2例,单纯疱疹病毒2型---1例,人类疱疹病毒6A感染---1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6例,EB病毒感染---2例,巨细胞病毒---1例。(2)31例未用二代测序的病例中,有2例用传统ELISA法测得人类巨细胞病毒Ig G抗体>4倍,有1例测得EB病毒壳抗原Ig G抗体>4倍。结论:1.临床表现、脑脊液细胞学、磁共振、脑电图对于病毒性脑(膜)炎诊断具有一定提示作用,但缺乏特异性。2.二代测序诊断方法在诊断阳性率上优于传统脑脊液ELISA方法。3.二代测序技术诊断阳性率还需进一步提高,特异度和灵敏度仍然有必要进一步提高,以减少临床误诊率。

甘光磊[2](2021)在《脑电图对自身免疫性脑炎的诊断及预后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自身免疫性脑炎(AE)患者急性期脑电图的变化表现在AE早期诊断、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于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临床确诊AE并于发病7天内行脑电图检查的患者33名。并予1.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辅助检查(包括脑脊液的自身抗体检测、颅脑磁共振、脑电图)、药物治疗等。2.根据研究需要将患者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病例组为确诊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33名,对照组选择同期于我院就诊的排除器质性疾病的33例健康查体者为对照组1,33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者为对照组2,33例化脓性脑膜炎患者为对照组3,统计四组患者脑电图的异常率,并对脑电图进行比较、整理,经过统计分析得出结论。3.将研究对象的首次入院1周内脑电图结果按照克里夫兰癫痫中心脑电图进行分级分为0级、Ⅰ级、Ⅱ级、Ⅲ级。随访6月~1年后,观察患者的预后情况,预后评估使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将mRS评分<2分(20例)为预后良好组,2分≤mRS<4分(11例)为预后不良组,4 ≤mRS≤5分(2例)为预后差组,33例患者出院后随访时间为6月~1年,三组进行比较。并使用SPSS 26.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收集的AE患者中抗NMDAR患者9例,边缘叶脑炎(LGI-1、抗GABABR)患者10例,其他类型患者(MOG)2例。抗体阴性但符合Graus抗体阴性自身免疫性的脑炎患者12例。其中20例为男性,占60.6%,13例为女性,占39.4%。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癫痫发作,精神行为异常,认知功能障碍、记忆力减退。颅脑磁共振的异常率为72.7%(24/33)。经统计学分析,患者脑电图异常率和基线数据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病例组和3个对照组的比较脑电图对比分析,临床病变与脑电图的变化情况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根据脑电图异常等级分组和患者预后的比较情况,AE的预后差率随着急性期脑电图评判分级的增加而增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脑电图异常率和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辅助检查(包括脑脊液自身抗体检测、颅脑磁共振)、药物使用等无直接关联。2.怀疑AE时,仔细评估背景节律是有必要的。脑电图中出现单侧或双侧颞叶慢波可能预示着AE,脑电图出现异常表现可作为AE临床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3.AE患者急性期首次脑电图分级越高,其预后越差;同时,脑电图监测到癫痫持续状态预示预后不良。

丁晓[3](2021)在《儿童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的临床特征与预后相关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我国儿童抗NMDAR脑炎的特点;分析影响儿童抗NMDAR脑炎预后的相关因素,以期指导早期诊断、及时干预,改善患儿预后。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9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173例抗NMDAR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及预后,总结临床特征。对其中146例患儿进行了至少6个月的随访,将随访患儿的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患儿之间的临床差异;进而,将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单因素变量引入logistics回归,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1)本研究纳入173例抗NMDAR脑炎患儿,其中,男/女为1:1.44;发病年龄在8月~15岁3月(平均7.8±3.6岁)。(2)本组患儿中,35.2%有前驱症状;13.3%的患儿在起病前20-60天有病毒性脑炎病史。(3)本组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是精神行为异常(69/173例,39.9%)和惊厥发作(67/173例,38.7%);病程中累积症状以精神行为异常(147/173例,85.0%)、运动障碍最常见(141/173例,81.5%)。(4)本组所有患儿脑脊液抗NMDAR Ig G抗体均为阳性,但152例血清样本中,阳性129例,阴性23例;6例患儿合并血清抗MOG抗体阳性。(5)发病后我院首次脑电图异常率为79.1%,表现为弥漫性慢化、局灶性慢化和癫痫波发放;51.5%的患儿头颅MRI异常,以额叶病变最常见;住院期间没有患儿发现肿瘤,1例5+岁女性患儿在病后9个月随访时发现卵巢畸胎瘤。(6)本研究中有146例患儿至少规律随访至初始免疫治疗后6个月,其中138/146例(94.5%)的患儿采用甲强龙和IVIG联合治疗,首次免疫治疗后有23/146例(15.8%)患儿再次接受重复一线免疫治疗,15/146例(10.3%)患儿接受二线免疫治疗,其中的7/146例(4.8%)患儿同时接受了这两种治疗;本研究共有18/146例(12.3%)患儿接受了长期免疫抑制治疗(吗替麦考酚酯或硫唑嘌呤),其中11/146例(7.5%)患儿维持超过1年。(7)有146例患儿至少随访至初始免疫治疗后6-72个月(中位时间22个月,IQR:12-41个月),有13例患儿存在1次-3次复发,在随访至初始免疫治疗后6个月时,m RS≤2分者126/146例(86.3%),死亡4例,在最后一次随访时,138/146例(94.5%)患儿预后良好(m RS≤2分)。(8)病情高峰时m RS≥5分、头颅MRI RCMM-PMRIS评分增加、转入ICU监护是初始免疫治疗后6个月时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中儿童抗NMDAR脑炎的平均发病年龄7.8±3.6岁,女孩多见且复发率高;最常见精神行为异常症状;可以合并其他神经元自身抗体阳性;免疫治疗后大多数预后良好;高峰m RS≥5分、头颅MRI RCMM-PMRIS评分增加、入住ICU预示初始免疫治疗后6个月时预后不良。

田胜[4](2021)在《合并双重抗体阳性的抗NMDAR脑炎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回顾性分析7例合并双重抗体阳性的抗NMDAR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复习现有文献并分析合并双重抗体阳性的抗NMDAR脑炎临床特征,以提高神经内科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为临床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收集我院神经内科2017年9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7例合并双重抗体阳性的抗NMDAR脑炎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案等临床资料,以回顾性分析合并双重抗体阳性的抗NMDAR脑炎的临床特征。结果1.7例合并双重抗体阳性的抗NMDAR脑炎,包括1例合并抗DPPX抗体阳性的抗NMDAR脑炎男性患者,发病年龄为21岁,6例合并抗CASPR2抗体阳性的抗NMDAR脑炎,均为男性,发病年龄为39-82岁,中位发病年龄是62岁。2.7例患者中,5例急性发病,2例亚急性发病,从发病到确诊的平均时间为20天。其中3例(42.9%)无明显前驱症状,4例(57.1%)出现头痛、发热、头晕、四肢乏力等前驱症状,4例(57.1%)患者存在既往病史,高血压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其中1例既往有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1例有抗NMDAR脑炎,余3例病史无特殊。3.7例患者在病程中出现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癫痫(42.9%),精神行为异常(42.9%),意识障碍(14.3%),认知功能障碍(14.3%)等边缘系统受累症状,同时伴有活动障碍、头痛、头晕和腹泻等边缘系统外症状。4.7例患者均行甲状腺功能检测,甲状腺功能正常4例(57.1%),异常3例(42.9%),6例患者行ANA谱、ANA谱3、ANCA谱检测、风湿四项,1例(14.3%)抗核抗体阳性(+),1例(14.3%)抗补体C1q抗体阳性,均为合并抗CASPR2抗体阳性的抗NMDAR脑炎。7例患者均行电解质检查,1例合并抗CASPR2抗体阳性的抗NMDAR脑炎出现低钠及低钾血症,3例合并抗CASPR2抗体阳性的抗NMDAR脑炎出现低钠血症,2例合并抗CASPR2抗体阳性的抗NMDAR脑炎出现低钾血症,余1例正常。5.7例患者均行颅脑磁共振检查。合并抗DPPX抗体阳性的抗NMDAR脑炎颅脑MRI检查示幕下小脑及脑桥萎缩;合并抗CASPR2抗体阳性的抗NMDAR脑炎中1例颅脑MRI检查示左侧颞叶异常信号;余5例均提示散在缺血灶,且部分伴有脑白质疏松、脑萎缩及软脑膜血管强化。7例患者中6例进行脑电图检查。5例合并抗CASPR2抗体阳性的抗NMDAR脑炎示大脑半球弥漫性慢波,合并抗DPPX抗体阳性的抗NMDAR脑炎示弥漫性慢波,双侧大脑半球癫痫样放电。6.7例患者中,其中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3例,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联合硫唑嘌呤三联免疫治疗1例,单纯糖皮质激素治疗1例,5例患者对免疫治疗均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结论1.合并双重抗体阳性的抗NMDAR脑炎发生率较低,多见于老年男性患者,临床症状多以抗NMDAR脑炎临床表现为主,部分患者会出现临床表现的变异与叠加,易引起误诊或漏诊。2.在合并双重抗体阳性的抗NMDAR脑炎中,抗NMDAR脑炎合并抗CASPR2抗体阳性比例相对更高,并可能继发于颅内感染,进而导致疾病前驱期更长以及不典型的临床症状。3.合并双重抗体阳性的抗NMDAR脑炎颅脑MRI可表现为单侧颞叶异常信号以及脑萎缩等改变;脑电图可有弥漫性慢波及癫痫样放电表现;脑脊液检查结果表现复杂,易出现脑脊液炎症反应以及葡萄糖、氯化物含量异常。4.不伴发肿瘤的合并双重抗体阳性的抗NMDAR脑炎,对一线免疫治疗反应良好;预后尚佳;NMDAR抗体滴度可能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不具有相关性;单纯抗NMDAR脑炎复发可能导致叠加抗体的产生。

詹标[5](2021)在《儿童腺病毒脑炎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腺病毒脑炎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资料:对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因可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而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患儿,总计共1189份脑脊液标本针对22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及脑炎常见病原体进行常规核酸检测,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为20.7%(246/1189),其中在脑脊液中检测出腺病毒核酸共27例,统计并分析该总计27例阳性病例的临床资料。方法:1.采用多重PCR及RT-PCR技术结合Genome Lab Ge XP遗传分析系统检测13种常见病原体。2.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9种常见脑炎病毒。3.统计并分析所有脑脊液中腺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病例(其中有4例外送行脑脊液病原体高通量基因检测呈腺病毒阳性)的临床资料。结果1.1189份脑脊液标本中,共有246例筛查发现病毒阳性,阳性检出率为20.7%,其中鼻病毒80例,肠道病毒79例,腺病毒27例,季节性甲型流感病毒14例,副流感病毒3型11例,巨细胞病毒10例,博卡病毒4例,冠状病毒4例,腮腺炎病毒4例,副流感病毒1型3例,呼吸道合胞病毒3例,EB病毒3例,偏肺病毒2例,单纯疱疹病毒2例;在上述脑脊液阳性结果中,腺病毒占10.98%,仅次于鼻病毒(32.52%)及肠道病毒(32.11%)。2.对该总计27例腺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病例进行分析:男性患儿共20例,女性患儿共7例,男女比例接近3:1;发病年龄从2月19天至10岁,中位年龄为46个月,平均年龄为(50.7±30.4)个月。3.27例病例均留取咽拭子标本行常见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其中12例病例咽拭子标本腺病毒阳性,阳性率44.4%(12/27)。4.在27例病例中,主要有以下10个临床表现,即发热、流涕、咳嗽、腹泻、四肢酸痛、抽搐、头痛、呕吐、神志障碍、情绪改变。其中,发热、咳嗽、抽搐、呕吐出现频率均超过50%,此外,出现频率超过20%的临床表现还有头痛及神志改变。临床体征方面则以颈抵抗及Babinski征出现频率最高。5.在27例病例中,22例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在正常区间,5例轻度升高。在27例病例中,脑脊液生化在正常区间内出现的例数最多。6.在27例脑脊液腺病毒阳性病例中,行颅脑磁共振成像检查的共有19例,其中7例出现局部脑膜线状强化,1例出现颅内小软化灶,1例出现颅内广泛病变,考虑炎症或缺氧缺血性病变可能,另有10例未见明显异常,7.在27例脑脊液腺病毒阳性病例中,行脑电图检查的共有17例,其中7例脑电图表现为广泛中高幅慢波,2例可见棘波或棘慢波,1例同时具备上述两种改变,另有7例脑电图呈正常脑电图或边缘状态。8.在27例脑脊液腺病毒阳性病例的最后诊断中,4例诊断为腺病毒脑炎,5例诊断为病毒性脑炎/脑膜脑炎,10例诊断为热性惊厥,2例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3例诊断为癫痫,1例诊断为血管性头痛,1例诊断为脓毒症,1例仅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9.27例病例中,多数病例采用以降温、止惊、降低颅内压力为主的对症支持治疗。25例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其中1例患儿出现继发性癫痫;2例自动出院,均出现继发性癫痫。结论1.人腺病毒是儿童病毒性脑炎/脑膜脑炎重要的病原体之一。2.大部分病例符合病毒性脑炎的一般表现:发热、头痛、呕吐、抽搐及神志改变等,可伴有情绪改变,缺乏特异性表现,另有少部分病例症状及体征表现不典型。3.大多数病例脑脊液常规、生化结果正常,相比一般病毒性脑炎,仅通过脑脊液常规、生化检验而确定诊断更为困难,因此,及时完善脑脊液的病原学检测有其重要意义。4.绝大部分病例治疗效果及预后良好,但少部分可遗留继发性癫痫等神经系统后遗症。

邱新媛[6](2020)在《发热感染相关性癫痫综合征与重症病毒性脑炎的比较及早期鉴别》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儿童发热感染相关性癫痫综合征(FIRES)与重症病毒性脑炎(SVE)的临床特征,为两者的早期鉴别、临床诊疗提供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住院诊断为FIRES的23例患儿和病原学明确的24例SVE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两组患儿急性期的临床特征、脑电图、头部核磁共振、治疗及预后,并分析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1.24例SVE组患儿CSF均有明确病毒特异性抗体IgM阳性,其中EB病毒11例,单纯疱疹病毒6例,麻疹病毒3例,肠道病毒及腺病毒各2例。23例FIRES患儿CSF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均未见异常。2.临床特点:(1)一般情况:23例FIRES患儿男女比例为2.3:1,24例SVE患儿男女比例为1.4:1,均为男孩多见,但两组间无统计学性别差异性。两组患儿前驱感染均多见(73.9%vs91.7%),无差异性。与SVE相比,FIRES平均发病年龄偏大(7.39±3.0岁vs3.83±3.57岁),有统计学差异。(2)临床特征:与SVE相比,FIRES首次惊厥为SE更少见(13.0%vs42.9%),但很快出现频繁惊厥发作,以局灶性发作更多见(73.9%vs40.0%),惊厥持续时间更长(19.09±9.76天vs4.05±3.68天)。首次发热与首次惊厥间隔时间更长(3.70±1.30天vs2.38±1.80天),且病程中发热持续时间更长(40.74±34.08天vs15.50±10.91天),意识障碍持续中位时间也更长(39.00天vs21.50天),均具有统计学差异。3.脑脊液:与SVE相比,FIRES患儿急性期CSF正常更多见(69.6%vs20.8%)。FIRES少数急性期CSF有WBC计数[6.00(2.00,8.00)*10^6/L]及蛋白浓度[0.31(0.25,0.44)mmol/L]轻度异常,但SVE的CSF中WBC计数[21.00(2.75,54.00)*10^6/L]及蛋白浓度[0.56(0.28,1.07)mmol/L]多有轻中度升高,有统计学差异。4.脑电图:与SVE相比,急性期FIRES患儿发作期脑电图多灶性起源更多见(40.0%vs0%),发作间期额区局灶性放电更多见(40.0%vs9.1%),具有统计学差异。5.头颅MRI:与SVE相比,FIRES患儿急性期头部MRI更多为正常(68.4%vs22.2%),有统计学意义。约50%SVE患儿头部MRI为多病灶损害,多累及颞叶(50.0%)、岛叶(44.4%)、额叶(38.9%)及丘脑(38.9%)。6.治疗:FIRES及SVE均需要综合性治疗,两组患儿急性期IVIG、激素等治疗无明显差别。与SVE相比,FIRES急性期治疗时使用AEDs的种类(4.48±1.31vs1.38±0.92)及BSC的种类(1.91±0.52vs1.42±0.78)更多,ICU治疗中位时间(25.00天vs11.00天)及呼吸机治疗中位时间(20.00天vs8.50天)更长,有统计学意义。7.预后:随访两组患儿3月至3.5年,FIRES与SVE死亡率均较高(10.0%vs20.0%),遗留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均较多(22.2%vs31.3%),无统计学差异。但与SVE相比,FIRES组遗留的癫痫更加难治,使用AEDs种类(3.44±0.96vs1.71±0.95)明显更多,有统计学差异,FIRES慢性期KD治疗有一定疗效。结论:(1)当学龄期起病,发热与首次惊厥间隔时间相对较长,首次惊厥多为非惊厥持续状态,但很快进展出现惊厥持续状态及难治性局灶性癫痫发作,且EEG发作间期以额区局灶性放电为主,发作期多灶性起源,脑脊液及头颅MRI无明显异常,而惊厥持续时间、发热持续时间及意识障碍时间均较长(多数超过2周时),需高度警惕FIRES。(2)当发热后很快出现惊厥、尤其是出现惊厥持续状态,CSF白细胞计数及蛋白质浓度轻至中度升高,而MRI受累较重,为脑部多灶性病变,尤其是主要累及额颞叶、岛叶及丘脑时,病情在2周左右逐渐稳定,倾向考虑诊断SVE,需积极病原学检查。(3)与SVE相比,FIRES急性期治疗AEDs种类和BSC种类较多,ICU住院时间及呼吸机使用时间更长,需要更长时间的重症监护及呼吸支持。且遗留的癫痫更加难治,KD治疗有一定疗效。

徐玄玄[7](2020)在《75例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背景目的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opathies,AE)是一类由自身免疫机制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疾病,其临床症状主要包括癫痫发作、精神行为异常、语言运动障碍等,其中癫痫发作是自身免疫性脑炎常见的症状。病理表现主要为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脑实质,并在血管周围形成套袖样结构。自身免疫性脑炎的发病率为0.8/100,000/年,约占脑炎患者的10%~20%,其中80%为抗NMDAR脑炎。目前随着抗体检测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型自身免疫性脑炎相关抗体被发现,但许多患者抗体检测结果为阴性,为进一步提高人们对自身免疫性脑炎的认识,本文通过回顾性的队列研究,对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方面进行归纳分析,以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改善预后。对象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9年10月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脑炎的儿童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首发症状、辅助检查(包括脑脊液常规生化、脑脊液自身抗体检测、头颅磁共振、PET-CT、脑电图)、是否入住PICU、既往史、是否合并肿瘤、治疗方案、住院时间、是否复发等,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对患者初次住院时及出院时情况进行评分,mRS评分:0~2分为预后良好,3~6分为预后不良。按AE相关抗体将患者分为抗体阳性组和抗体阴性组,按出院时mRS评分将患者分为短期预后良好组及短期预后不良组,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分析,探讨两组在年龄、临床症状、辅助检查、短期预后等方面是否存在差异,以便及时诊治而改善预后。对抗体阳性患者出院后的癫痫发作情况及抗癫痫药物使用情况随访观察半年,至随访终点采用mRS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分,按随访期间有无癫痫发作分为两组,即随访期有癫痫发作和随访期无癫痫发作,比较两组mRS评分,分析恢复期癫痫发作对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75例患者,发病年龄为1~17岁,其中男34例,女41例,男女比例为1:1.2,平均发病年龄为8.7±3.9岁。75例患者中30例有前驱症状,39例出现发热,31例出现癫痫发作,49例存在精神异常,24例出现意识水平下降,34例出现运动障碍,42例出现语言障碍;44例入住ICU;1例合并畸胎瘤。2.抗体阳性组44例,抗体阴性组31例,抗体阳性组在癫痫发作、运动障碍、语言障碍上比例高于抗体阴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短期预后良好组52例,短期预后不良组23例,预后不良组在前驱症状、意识障碍上比例高于预后良好组,在脑脊液有核细胞数、初始mRS评分上中位数高于预后良好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对抗体阳性患者随访半年,随访期间有癫痫发作6例,无癫痫发作38例,随访期间有癫痫发作组的mRS评分中位数高于无癫痫发作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抗体阳性患者急性期更可能出现癫痫发作、运动障碍、语言障碍等临床表现,抗体阴性患者急性期更可能出现磁共振异常。2.脑脊液抗体阳性或阴性对患者的短期预后无影响,急性期有前驱症状、意识障碍、脑脊液有核细胞数明显增高、初始mRS评分高等表现的患者更可能出现短期预后不良。3.恢复期有癫痫发作的抗体阳性患者长期预后较差。

黎雨[8](2020)在《52例儿童病毒性脑炎病原及临床特点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病毒性脑炎(Viral encephalitis,VE)是儿童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但由于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典型症状少,缺乏特异性,易漏诊、误诊,导致治疗不及时,影响患儿预后。因此本研究旨在分析和总结儿童VE的病原及临床特点,为儿童VE的早期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本次研究以2018年9月2019年8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因VE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临床诊断根据其入院时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等结果为主。2.入院后收集患儿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完善CSF相关检测(含常规生化,细菌、真菌、结核培养及自免脑炎的特殊抗体等检测),同时运用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分别检测CSF中的人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EB病毒(Epstein-Barr,EBV)、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单纯疱疹病毒-1型(Herpes simplex virus-1,HSV-1)、单纯疱疹病毒-2型(Herpes simplex virus-2,HSV-2)、人类疱疹病毒-6型(Human herpesvirus-6,HHV-6)、人类疱疹病毒-7型(Human herpesvirus-7,HHV-7)、人类疱疹病毒-8型(Human herpesvirus-8,HHV-8)、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eicella-zoster virus,VZV)、双埃可病毒(Pe Vs)、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12种病毒病原。3.记录CSF送检结果,结合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人口学资料52例VE患儿中有男28例,女24例,男女比为1.17:1,年龄在0.253.50岁之间,平均年龄(4.41±3.52)。夏秋季节为主要患病季节。2.脑脊液病原检测结果采用多重荧光定量PCR对52份CSF进行病原检测,总检出率为42.3%(22/52),其中EV阳性率最高,为28.8%(15/52),余阳性样本检测率分别为:HSV-1为3.8%(2/52)、HSV-2为1.9%(1/52)、HHV-6为1.9%(1/52)、EBV为3.8%(2/52)、CMV为1.9%(1/52)。将检出EV的患者归为肠道病毒组,检出HSV-1、HSV-2、HHV-6、EBV和CMV的患者归为疱疹病毒组,CFS未检测到病毒的患者归为未检出病原组。3.临床资料分析3.1 52例患儿及不同病原感染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本研究中52例均为急性起病,其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48例,92.3%)及神经系统症状(呕吐、头痛、头晕、惊厥、意识障碍),还有咳嗽、腹泻、腹痛等其它系统表现。12例存在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其中脑膜刺激征阳性(11例,21.2%)、肌张力增高(2例,3.8%)。肠道病毒组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前驱症状较多,典型的神经系统症状较少;疱疹病毒组早期就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且病情进展迅速。52例中有重症VE 11例(21.2%),疱疹病毒组5例,占其71.4%(5/7);肠道病毒组3例,占其20.0%(3/15);未检出病原组3例,占其10.0%(3/30)。疱疹病毒组病重比例高于肠道病毒组及未检出病原组(P<0.05)。3.2常规实验室检查结果示:52例患儿白细胞总数波动在1.15×109/L23.30×109/L之间,其中3例(5.8%)降低,28例(53.8%)升高;肠道病毒组白细胞总数波动3.19×109/L18.80×109/L,其中1例(1.9%)降低,6例(11.5%)升高;疱疹病毒组白细胞均异常,范围波动在1.55×109/L16.40×109/L,其中2例(3.8%)降低,5例升高(9.6%);其中3例(HSV-1、HHV-6及EV)小于4.00×109/L,病情均较重。3例(未检出病原组)大于20.00×109/L,2例有脑膜刺激症,且CRP、PCT均处于高值,CSF均未有病原检测阳性回报(不排除存在病原感染可能)。52例患儿CRP值波动在0.16mg/L121.00mg/L之间,其中23例(44.2%)升高。PCT值波动0.01μg/L9.20μg/L之间,中位数为0.29μg/L,5例(9.6%)正常(<0.05μg/L),36例(69.2%)在0.05μg/L0.50μg/L之间,9例(17.3%)在0.50μg/L2.00μg/L之间,2例(3.8%)>2.00μg/L。肠道病毒组8例(53.3%)CRP高于正常值,最高为121.00mg/L,此例患儿PCT也高于1.00μg/L,未查出有细菌感染,为重症VE。疱疹病毒组4例(57.1%)CRP高于正常值,其中最高为56.00mg/L(HSV-1),为重症VE。2例PCT极高(HSV-1、HHV-6),但CRP正常,均未查出有细菌感染,在早期均出现持续高热不退伴意识障碍,同时出现脓毒性休克症状。3.3 CSF检查结果提示:52例CSF离心涂片检查均未发现致病菌,细菌培养及自免脑炎的特殊抗体检测均为阴性。有7份为淡红色(其中5份考虑损伤)、2份为淡黄色,43份为无色透明,2份血性外观均为未检出病原组,3例HSV的CSF外观均清亮。52例CSF白细胞异常有15例,中位数为30×106(10×106500×106),最高为500×106(HHV-6),均以淋巴细胞升高为主;肠道病毒组患儿的CSF白细胞均正常。52例CSF蛋白定量波动在0.04 g/L1.80g/L,7例(13.5%)升高,其中CMV脑炎的CSF蛋白高达1.80g/L,CSF糖大多正常,仅2例下降(<2.8mmol/L,均为未检出病原组);52例脑脊液ADA及LDH均正常,氯化物均无降低。CSF压力测定异常者41例异常(78.8%),中位数为210mm H2O(100400mm H2O),最高的是400mm H2O。3.4 EEG及影像学结果示:有45例患儿完善了脑电图(EEG)检查,其中异常者为42例(93.3%),EEG表现各异,主要以δ慢波为主,有少数可见尖波、尖-棘波、纺锤波等改变。肠道病毒组EEG检查结果:14例异常,1例正常;疱疹病毒组6例完成EEG检查,均异常。头部磁共振(MRI)检查31例,异常者11例(35.5%),其中肠道病毒组4例发现异常部位分别为大脑半球、右侧侧脑室后角、齿状核区、额颞区;疱疹病毒组2例发现异常部位分别为丘脑(HSV-1)小脑脑沟(HHV-6);未检出病原组5例发现异常部位分别为右侧脑桥、额顶叶、额颞区及小脑脑沟(2例)。头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22例,异常3例(13.6%),病灶分别为基底节(HSV-1)、颞叶(未检出病原组)、脑水肿(未检出病原组)。核磁检查异常发现率显着高于CT(P<0.05)。4.诊治经过及转归52例VE患儿入院后根据病情分别予以吸氧、镇静、退热、降颅压等对症支持治疗,部分给与抗病毒、免疫球蛋白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中气管插管(4例),考虑合并细菌感染则给予抗细菌感染治疗。52例VE患儿,30例痊愈,17例好转,3例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HHV-6、HSV-1、未检出病原组),其中2例意识障碍患儿(HHV-6、HSV-1),分别于入院第5天和第18天意识逐渐恢复,但遗留相关的神经系统后遗症。52例VE患儿热程为315天,平均热程为7.70±2.81天,住院天数为378天,平均住院天数约为10.80±9.02天;肠道病毒组平均热程为7.00±2.45天,平均住院天数为9.40±5.75天;疱疹病毒组平均热程为10.29±3.64天,平均住院天数为25.86±21.26天。疱疹病毒组热程显着高于肠道病毒组(P<0.05)。结论:1.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脑脊液病毒病原快速可行有利于脑炎病原学的发现;2.肠道病毒为本组儿童病毒性脑炎的主要感染病原;疱疹病毒感染临床症状较肠道病毒重;3.儿童病毒性脑炎检查中脑电图有较强的提示性,病初头部MRI检查优于CT。

刘梦颖[9](2020)在《儿童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的临床、EEG与MRI/CT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与目的颅内感染是癫痫发作和获得性癫痫的重要原因,病毒性脑炎(Viral Encephalitis,VE)作为颅内感染之一,严重危害儿童健康。VE急性期癫痫发作及迟发性癫痫机制目前仍不明确,急性期后是否需要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治疗,哪些因素可以预测后期继发癫痫的风险尚不完全清楚。既往研究在VE发病年龄、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严重意识障碍、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异常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及影像学皮层受累等方面做过较多分析,也得出相关危险因素。但有以下几点值得思考:1.脑炎急性期的EEG及影像学结果因执行时间不同而有所差异;2.EEG慢波活动受不同年龄发育影响,有时与脑损伤后EEG难以区别;3.皮层下结构与癫痫网络密切相关,局灶性发作可以起源于皮质下结构,脑炎急性期单纯皮质下结构受累是否为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Postencephalitic Epilepsy,PEE)的危险因素?影像学和EEG分别从大脑解剖形态及功能状态判断脑损害情况,二者结合分析,对VE的诊断、病情评估及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本研究基于以上问题,目的是在同年龄段患儿中,对VE急性期1月内完善的EEG、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着重从EEG及影像学特点探讨对PEE的预测价值。研究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2.01~2019.01间明确诊断的136例患儿,以确诊为PEE患儿34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同年龄段,并至少随访6个月未继发癫痫的病毒性脑炎(no-PEE)患儿102例,为对照组。136例患儿均于VE急性期完善EEG及影像学检查,收集患儿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了解患儿是否有癫痫发作、发作次数及发育情况。应用SPSS21.0软件进行分析,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α=0.05为检验标准,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患儿VE急性期EEG癫痫样放电(P<0.001)、弥漫或广泛性慢波(P<0.001),影像学上皮层及皮层下受累(P<0.001)、单纯皮层受累(P=0.023)、丘脑基底节受累(P=0.001),SE(P<0.001)、昏迷(P<0.001)及痫性发作频率≥2次(P<0.001),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儿VE急性期EEG癫痫样放电(P=0.001)、影像学上皮层及皮层下同时受累(P<0.001)、急性期SE(P=0.027)、痫性发作频率≥2次(P=0.005)、昏迷(P=0.0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PEE危险因素。3.在随访过程中两组患儿的智力发育障碍存在显着差异(P<0.001)。结论1.VE患儿急性期EEG痫样放电、影像学上皮层及皮层下同时受累、反复痫性发作、SE、昏迷为PEE危险因素。2.PEE患儿后期常伴有智力发育障碍,应给予严密随访,并系统管理及正规治疗。

胡川泽[10](2020)在《2018年河北省儿童医院住院患儿病毒性脑炎病原学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河北省儿童医院儿童病毒性脑炎的病原学特征及流行病学特征,为石家庄市病毒性脑炎的监测和预防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18年4月~2018年12月于河北省儿童医院神经内一科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的住院患儿127例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患儿的一般资料及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其次,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结合基因测序的方法对患儿脑脊液进行病毒病原学核酸检测、确定病毒类型,主要检测以下六种病毒: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Ⅰ)、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肠道病毒71型(EV-71)、肠道病毒(EV)。应用Epidata录入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 患儿一般资料:患儿男女比为1.35:1,但患儿在各年龄组的性别构成不具统计学差异(2=0.478,P=0.973);3 6岁年龄组患儿59例(46.46%),占比最大,婴儿组2例(1.57%),占比最小;有44.09%的患儿来自城市;大部分病例发病时间集中在夏秋季(6-11月)。2. 临床症状及体征:127例患儿中,出现发热体征的有119例,占比高达95.28%,其中大部分患儿体温值在38.0℃到39.0℃之间(63.78%),低热和高热者患儿相对较少;且大部分患儿出现了头痛及呕吐症状,分别占85.83%、72.44%;除此之外,有17例患儿出现了嗜睡症状(13.39%),6例患儿出现了颈强直(4.72%),未发现出现巴氏征阳性的患儿。3.病毒检出情况:对127例患儿的脑脊液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测出病毒者79例,总检出率为62.20%。且有77例为EV病毒(97.47%),有2例为VZV病毒,其它病毒(HSV-1、HSV-2、EV-71、CVA16)均未检出。1 3岁年龄组的EV病毒检出率最高,为70.00%,但总体来看,四个年龄组的EV病毒检出率无显着差异(2=0.836,P=0.658);夏秋季节的EV病毒检出率(夏季为64.77%,秋季为72.73%)明显高于春冬季(春季为37.50%,冬季为11.11%),且存在统计学差异(2=0.836,P=0.004)。结论:1.河北省儿童医院住院患儿中儿童病毒性脑炎的发病风险在各年龄组无性别差异,且在3 6岁年龄组中高发。2. 临床症状以发热、头痛、呕吐多见,部分患儿出现了嗜睡及颈项强直。3. 河北省儿童医院住院患儿中儿童病毒性脑炎的主要病原体为肠道病毒EV,各年龄组病毒检出率无差异,夏秋季高发且病毒检出率高。

二、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临床和EEG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临床和EEG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二代测序技术对病毒性脑炎诊断的Meta分析及观察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二代测序技术对病毒性脑(膜)炎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一、资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第二部分:二代测序技术对病毒性脑(膜)炎的诊断性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二代测序技术对病毒性脑炎患者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2)脑电图对自身免疫性脑炎的诊断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绪论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综述 脑电图检查对自身免疫性脑炎的诊断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儿童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的临床特征与预后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收集资料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临床特征
    2.2 辅助检查
    2.3 免疫治疗
    2.4 随访和预后
    2.5 预后相关危险因素
3 讨论
    3.1 临床特点
    3.2 治疗和随访
    3.3 抗NMDAR脑炎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3.4 本研究的局限性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脑脊液中抗NMDAR脑炎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4)合并双重抗体阳性的抗NMDAR脑炎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3 治疗与随访
第3章 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前驱症状及既往史
    3.3 首发症状
    3.4 临床表现
    3.5 血清学检测
    3.6 脑脊液检测
    3.7 特异性抗体检测
    3.8 肿瘤筛查
    3.9 颅脑磁共振检查
    3.10 脑电图
    3.11 治疗及预后
第4章 讨论
    4.1 抗NMDAR脑炎发生率及发病机制
    4.2 临床症状
    4.3 血清学检查
    4.4 脑脊液检查
    4.5 特异性抗体检测
    4.6 颅脑磁共振
    4.7 脑电图
    4.8 肿瘤筛查
    4.9 治疗与预后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多重抗神经元抗体阳性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5)儿童腺病毒脑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病毒性脑炎的概述
    1.2 病毒性脑炎的病原学研究
    1.3 病毒性脑炎的病原学诊断
    1.4 腺病毒与病毒性脑炎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技术路线
    2.2 实验材料
    2.3 实验方法
    2.4 临床资料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病毒检测结果
    3.2 临床资料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腺病毒脑炎发病率
    4.2 腺病毒入脑途径
    4.3 腺病毒脑炎的表现
    4.4 腺病毒脑炎的辅助检查
    4.5 诊断
    4.6 腺病毒脑炎的治疗
    4.7 腺病毒亚型与预后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人腺病毒重症感染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个人简历

(6)发热感染相关性癫痫综合征与重症病毒性脑炎的比较及早期鉴别(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词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临床表现
    2.3 辅助检查
    2.4 治疗及预后
3 讨论
    3.1 一般情况
    3.2 临床特征
    3.3 辅助检查
    3.4 治疗及预后
    3.5 课题价值及局限性
4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75例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自身免疫性脑炎相关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8)52例儿童病毒性脑炎病原及临床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前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及方法
    2.2 统计学分析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CSF病原检出情况
    3.3 儿童VE临床症状和体征
    3.4 52例儿童VE实验室检测结果:
    3.5 52例儿童VE脑脊液检测结果
    3.6 患儿EEG、头部CT和 MRI检查结果
    3.7 其他病原检查及免疫功能检查结果
    3.8 治疗情况及预后
第4章 讨论
    4.1 52例儿童VE的病毒病原
    4.2 52例儿童VE一般临床资料
    4.3 52例儿童VE临床特点分析
    4.4 52例儿童VE实验室检查
    4.5 52例儿童VE脑脊液检查
    4.6 52例儿童VE脑电图及影像学检查结果
    4.7 52例儿童VE治疗及预后
第5章 结论
第6章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9)儿童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的临床、EEG与MRI/CT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1 前言
2 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附表与附图
5 讨论
6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部分 病毒性脑炎相关癫痫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课题资助
致谢

(10)2018年河北省儿童医院住院患儿病毒性脑炎病原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临床和EEG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二代测序技术对病毒性脑炎诊断的Meta分析及观察性研究[D]. 闫欢. 延安大学, 2021(09)
  • [2]脑电图对自身免疫性脑炎的诊断及预后分析[D]. 甘光磊. 山东大学, 2021(12)
  • [3]儿童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的临床特征与预后相关因素分析[D]. 丁晓.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4]合并双重抗体阳性的抗NMDAR脑炎临床分析[D]. 田胜. 南昌大学, 2021(01)
  • [5]儿童腺病毒脑炎的临床研究[D]. 詹标. 汕头大学, 2021(02)
  • [6]发热感染相关性癫痫综合征与重症病毒性脑炎的比较及早期鉴别[D]. 邱新媛.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7]75例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D]. 徐玄玄. 郑州大学, 2020(02)
  • [8]52例儿童病毒性脑炎病原及临床特点分析[D]. 黎雨.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9]儿童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的临床、EEG与MRI/CT分析[D]. 刘梦颖. 郑州大学, 2020
  • [10]2018年河北省儿童医院住院患儿病毒性脑炎病原学分析[D]. 胡川泽.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单纯疱疹性脑炎的临床及脑电图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