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动脉狭窄老年患者是否做手术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李齐[1](2021)在《使用生物心脏瓣膜行主动脉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的分析》文中提出研究目的:心脏瓣膜疾病是导致心脏循环功能异常的常见原因之一。主要治疗方式为外科手术治疗,即通过移植人工心脏瓣膜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障碍,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人工心脏瓣膜分为机械心脏瓣膜和生物心脏瓣膜。由于使用生物瓣膜行主动脉瓣置换手术的患者数量大,且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死亡患者数量仍较多,因此我们开展了本次病例对照研究,通过分析可能影响使用生物瓣膜行主动脉瓣置换手术的患者术后死亡率的相关危险因素,意在提高使用生物瓣行主动脉瓣置换手术的患者术后的生存率,为临床工作提供循证医学方面的参考。研究方法:研究的对象为2016年1月至2021年4月在我院心血管外科使用生物瓣行主动脉瓣置换手术的患者。使用SPSS 24.0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设定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经过筛选,有577位使用生物瓣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患者纳入了本次研究。数据的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BMI、术前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住院时间、术前主要诊断为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高血压、瓣周漏、住院期间二次手术这9项危险因素与使用生物瓣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患者术后死亡存在相关性。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我们发现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使用生物瓣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患者术后死亡存在相关性。结论:年龄、BMI、术前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住院时间、术前主要诊断为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高血压、瓣周漏、住院期间二次手术这9项危险因素与使用生物瓣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患者术后死亡存在相关性。尽管本次研究中未发现心脏功能分级、糖尿病、术后心律失常、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等因素与使用生物瓣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患者术后死亡存在明显相关性。但我们认为心血管外科医生应关注这些危险因素。本研究中存在样本量较小,盲法实施欠缺等局限性,会影响到本研究结论的科学合理性。本次研究的结论仍需要设计科学,样本量大的相关研究进一步验证。
刘红,张维新,张玲燕[2](2019)在《螺内酯通过抑制左心室肥厚大鼠促肥大生长因子的表达和c-Raf/ERK1/2信号通路的活化来预防左心室肥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螺内酯对左心室肥厚大鼠免疫及炎症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压力超负荷诱导的左心室肥厚大鼠模型,每天按照20 mg/kg的剂量对螺内酯组的左心室肥厚模型大鼠灌胃螺内酯,对照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大鼠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共治疗8周。采用Sircol Soluble Collagen Assay胶原蛋白检测试剂盒测定大鼠左心室匀浆中的总可溶性胶原。采用ELISA法检测心室组织匀浆中的PDGF-BB和TGF-β1水平,采用qPCR检测c-myc、GATA4和ANP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左心室组织中c-Raf和ERK1/2的活化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的左心室重量与体重比值(VW/BW)比对照组显着增加了36.60%,而螺内酯可显着降低大鼠的VW/BW。模型组大鼠心室总胶原蛋白相对表达量显着上调了46.45%,而螺内酯组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模型组大鼠的PDGF-BB和TGF-β1表达量分别显着上调了70.14%和118.47%,螺内酯组显着低于模型组,且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模型组大鼠的c-Raf和ERK1/2磷酸化水平分别显着上调了106.25%和74.00%,而螺内酯组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模型组大鼠的c-myc和GATA4 mRNA表达水平分别显着上调了115.01%和254.00%,而螺内酯处理可抑制c-myc和GATA4 mRNA的上调。模型组大鼠的ANP mRNA表达水平显着上调了421.00%,而螺内酯处理可抑制ANP mRNA的上调。结论:螺内酯通过抑制了促肥大生长因子(PDGF-BB和TGF-β1)的表达和c-Raf/ERK1/2信号通路的活化来预防左心室肥厚。
孙洋[3](2018)在《低分割X线照射对小鼠心脏放射生物学效应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低分割模式的胸部X线照射对小鼠心脏的早期放射生物学影响。为大剂量低分割模式在胸部照射的临床应用方面提供一定的基础研究依据。方法:将48只雌雄各占二分之一,重量约为18-25g的SPF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A组:假照组;B组:常规2Gy放疗组:给加之6MV-X线单次剂量2Gy照射小鼠心脏;C组:给予6MV-X线单次剂量12Gy;D组:给予6MV-X线18Gy。A、B、C、D每组小鼠各12只,测量小鼠体重、监测小鼠行为、精神情况有无异常变化,在实验后的2周、4周、6周、8周监测小鼠体重,活动情况,意识状态,解剖小鼠,通过摘眼球采血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cTnI)、谷草转氨酶(AST)检测心肌损伤状态,同时取心肌标本,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心肌形态学变化情况,采用免疫组化的方式对标本中Bcl-2、Bax进行定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D两组对小鼠体重在放疗后呈现下降的趋势后缓慢上升,而B组小鼠体重呈缓慢上升状态。同时与对照组及B组相比较,C、D两组小鼠心肌组织心肌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充血水肿、细胞间排列较前有所紊乱,存在着少数炎症细胞,轻度纤维变性等病理性改变。D组病理性改变比C组明显,且发生早于C组。各组小鼠在相同检测点,各组之间肌钙蛋白I(cTnI)、谷草转氨酶(AST)值有统计学差别,随着放疗剂量的增加,cTnI的值增高,其差异有统计学差别(P均<0.05),同组之间,对照组与B组其cTnI、AST的值随时间延长没有统计学差别(P>0.05),而C组与D组随着时间延长,cTnI、AST的值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别(P均<0.05)但在4周后,AST呈现减低下降的趋向,6周后,cTnI值呈减低的走势。同一时间点两两相比,对照组与B组之间在实验观察期内cTnI及AST结果差异无统计学差别(P>0.05)。另外通过Pearson相关性检测发现,放疗剂量与检测时间之间无相关性(P>0.05)。每个实验组的Bcl-2的表达均略低,同一检测时间点,不同组间的Bcl-2、Bax的表达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1)。不同检测时间点的比较中,同组之间,对照组与B组其Bcl-2、Bax的对比中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C组与D组随着时间延长,Bcl-2、Bax的值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同一时间点两两相比,对照组与2Gy放疗组之间在实验观察期内Bcl-2、Bax值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低分割模式的胸部X线照射可导致的小鼠心肌细胞的放射性损伤,同时心肌损伤的严重程度随放射剂量的增加及实验观察期内的时间的延长而加重。发生机制可能与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增高,抑制凋亡蛋白Bcl-2表达降低引起的细胞凋亡,另外常规分割剂量2Gy照射时,对于小鼠心脏的早期放射性损伤无明显影响。
Chinese Medical Doctor Association,Chinese College of Emergency Physicians;Chinese Hypertension League;Beijing Hypertension Association;[4](2018)在《中国急诊高血压诊疗专家共识(2017修订版)》文中研究表明1前言急诊高血压是指在急诊科(emergency department)就诊的由于血压急性升高伴或不伴靶器官功能损害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急诊高血压涵盖高血压急症(hypertensive emergencies)和高血压亚急症(hypertensive urgencies)2个概念。由于患者基础条件不同,急剧升高的血压对靶器官影响不尽相同,
杜治政[5](2018)在《共同决策:弥合分歧,营建医患同心的医疗》文中研究表明医患两个不同主体的差异与分歧,不同历史条件表现不同;社会角色、对疾病的认知、身份与利益是当今医患间差异的突出表现;医患共同决策贯穿于医疗全程,包括充分听取患者及家人的倾诉、向患者说明诊疗安排、接受患者及家人的质疑和释疑、及时了解治疗后的身体感受、在沟通中实现医患间的情感交流,它对于弥合医患间差异与分歧、形成最佳诊治方案,消除医患间的疑虑、调动患者的依从性和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以及形成医患间的共情,均有重要意义,是营建医患同心医疗的最佳途径。患者参与决策潜能的挖掘和重构医生的权威,在于转换医生的思维,掌握主体间性的认知方法和身体哲学的新理念。
李洋[6](2017)在《穴位埋线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SOD、MDA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观察百会、肾俞穴位埋线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神经细胞及海马SOD、MDA的影响,探索百会、肾俞穴位埋线是否有脑神经保护作用及抗氧化作用,为血管性痴呆治疗提供新的依据。方法:造模前行水迷宫实验排除特异性大鼠,随机假手术组10只,以经改良的 Pulsinelli’ s4 血管阻断法(four-vesselocclusion,4-VO)建立 VD 大鼠模型[1]后随机数表法分为VD模型组、穴位埋线组、针刺组。埋线组取穴:肾俞(双)、百会,每隔7天埋线1次,共埋2次;针刺组:治疗之日起每日上午8时到12时之间进行针刺,百会,神庭穴向后斜刺,大椎,足三里,直刺平补平泻手法捻转1分钟,后留针20分钟,针刺每日一次,共针刺16天。模型组:造模成功后除常规饲养每日消毒观察大鼠日常行为外不予任何治疗处理。假手术组:麻醉后,行背侧颈正中切口,不进行椎动脉烧灼,再行腹侧颈正中切口,分离双侧颈总动脉,穿线备用,但不进行颈总动脉夹闭,24小时候缝合切口。治疗期间常规饲养每日消毒观察大鼠日常行为外不予任何治疗处理。以上动物均在造模后、治疗结束后行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水迷宫试验后随机抽取各组中大鼠处死取含海马的脑组织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及SOD,MDA。结果;经水迷宫实验检测VD模型组表现出明显的学习记忆障碍,SOD活性下降,MDA含量上升,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埋线组与针刺组两组与模型组相比治疗后SOD活性均有所上升,MDA含量均有所下降,且寻找跳台次数明显增多,潜伏期缩短,但埋线组优于针刺组。各组抽取的大鼠脑切片做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辨识海马锥体细胞变化。发现假手术组锥体细胞排行紧凑,整体构架规整,核清晰可见并深染。模型组则呈弥散空泡样变大,核仁缩小。埋线组和针刺组细胞空泡弥散较模型组少,细胞构架较清楚,核仁也可见。结论:百会、肾俞穴位埋线可以改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提高大鼠大脑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对大鼠脑组织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匡化,康峥[7](2016)在《关于介入治疗在理赔重疾实务执行中的思考》文中研究表明重疾条款中冠状动脉、主动脉手术赔付争议探讨介入治疗的发展与应用介入治疗,由Margulis于1967年首次提出,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性学科。它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以影像诊断学和临床诊断学为基础,结合临床治疗学原理,利用导管、导丝等器材对各种疾病进行诊断及治疗的一系列技术,是介于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新兴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基础医学、高新技术、介入器材、辅助治疗
刘子由,赖政洪,杜志明,余俊键,章祖雄[8](2015)在《老年主动脉瓣置换术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应用主动脉瓣置换术方式对患有主动脉瓣狭窄疾病的老年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患有主动脉瓣狭窄疾病的老年患者11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采用传统开胸主动脉瓣置换术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微创小切口主动脉瓣置换术方式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对2组研究对象的主动脉瓣狭窄疾病治疗效果、主动脉瓣置换术期间不良反应情况、主动脉瓣置换术后住院治疗总时间等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研究对象的主动脉瓣狭窄疾病的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瓣置换术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微创小切口主动脉瓣置换术方式对患有主动脉瓣狭窄疾病的老年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可以充分保证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叶子青[9](2013)在《从能量代谢探讨保心康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机制及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本课题观察保心康与常规药物疗法联用,相比于单纯常规药物疗法,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的心肌线粒体功能的保护是否有优势;是否在缓解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改善生活质量,降低BNP方面更具优势。方法:动物实验部分:对65只SPF级Sprague-Dawley大鼠(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保心康组、常规药物组、保心康联用常规药物组、曲美他嗪联用常规药物组、空白组、假手术组,对前4组行腹主动脉缩窄术,假手术组打开腹腔后即行关闭。常规饲养6周后开始对前4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假手术组灌等体积生理盐水,空白组不灌药。给药6周后行多道生理记录仪测定后处死,对心、肺、肝组织行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病理检查;对心肌组织行透射电镜下病理检查。取心肌组织,通过光谱法测定Na+-K+-ATP酶、Ca2+-Mg2+-ATP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临床观察部分:入选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内病区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30例,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保心康加常规药物治疗)15例,对照组(单纯常规药物治疗)15例。观察入院和出院时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及血浆BNP浓度。使用统计软件SPSS19.0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心脏彩超:常+保组大鼠的心肌较空白组、假手术组明显增大,射血分数明显降低;心率、心输出量与空白组、假手术组相当。2.COX酶活性:常+保组大鼠心肌COX酶活性较空白组、假手术组明显降低,但高于常规组。3.ATP酶活性:常+保组大鼠心肌ATP酶活性与空白组、假手术组相当。4.加用保心康后患者心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但疗效未在BNP水平上反映出来。结论:在与常规药物联用时,保心康能更好地保护衰竭心肌中Na+-K+-ATP酶、Ca2+-Mg2+-ATP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三种酶的活性,调节心肌对ATP的生成和利用能力,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耐量。研究还提示保心康可能具有调节心力衰竭患者骨骼肌代谢的作用。保心康对心肌Na+-K+-ATP酶、Ca2+-Mg2+-ATP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的保护作用,以及其可能的改善心力衰竭患者骨骼肌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来阐明与证实。
廖春耀[10](2012)在《围手术期患者血压和心率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观察外科围手术期患者血压和心率的变化以及血压和心率发生变化的时间窗;2、分析引起血压和心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找出影响围手术期血压变化的一些共性因素,从而提醒临床医生关注并采取相应措施,使手术顺利进行,避免围手术期发生一些与其相关的状况。方法:选择我院外科单纯甲状腺瘤、下肢静脉曲张、乳腺良性腺瘤以及腹股沟疝四种疾病的择期手术患者共660例,男性:283例,女性:377例,平均年龄51.6±6.6岁。入院时进行患者问卷调查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计算分值,根据分值判为无焦虑和有焦虑,了解患者合并的基础疾病、学历以及有无不良嗜好等。常规检测血脂,肝、肾功能以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等相关辅助检查,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的心、脑血管病如脑出血、脑血栓等患者。采用OMRON臂袖带电子血压计,室内环境温度15oC-30OC,测量患者仰卧位右手上臂血压及心率。测量时间为:入院当天血压,术前连续3天早上7:00~8:00点,术前1天下午14:00~16:00点,术前30分钟,以及术后连续3天早上7:00~8:00点血压和心率。采用SP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两两比较用t检验,组内比较用方差分析,采用对可能影响围手术期血压和心率的多个指标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1)围手术期患者血压和心率的变化呈“山峰状”。术前血压逐渐上升,术前30分钟达最高;无论收缩压还是舒张压,与基础血压相比差异有显着性(136±15VS118±14,79±9VS72±9,P均<0.05),术后逐渐下降,至第三天心率低于基础状态(72±7VS79±7,P<0.05),但心率变化无明显差异。(2)有焦虑比无焦虑的患者术前收缩压平均高出约10mmHg;术前30分钟升高达15mmHg;术后第1天两者直线下降,均达到各自的基础收缩压的数值。舒张压和心率的变化和收缩压变化类似。(3)青年、中年和老年患者在围手术期血压和心率的变化相比:老年与中年患者的血压比青年患者变化大;而青年患者心率的变化比中年和老年患者大。(4)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患者的血压比无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变化大,但心率两者变化无明显差异。(5)男性患者无论收缩压或舒张压变化均明显高于女性;而女性患者心率的变化比男性大。(6)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围手术期血压的变化与焦虑、年龄、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以及患者的学历有明显关系,而焦虑最强烈(P=0.001)结论:1、所有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在手术前均有明显升高,而以老年患者及高血压患者升高最明显;2、围手术期血压及心率的变化与性别有一定关系,男性患者血压变化明显,而女性患者心率变化更明显,血压与心率的变化并非直线相关;3、患者的认知水平也影响血压的波动,但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焦虑是影响血压波动最重要的因素。
二、主动脉狭窄老年患者是否做手术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主动脉狭窄老年患者是否做手术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使用生物心脏瓣膜行主动脉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研究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
1.2.1 研究的纳入标准 |
1.2.2 研究的排除标准 |
3 患者术前评估和准备 |
4 手术方法 |
5 术后处理 |
6 评价指标 |
7 数据的统计学分析 |
研究结果 |
1 研究人群的基本资料 |
2 研究人群的手术情况 |
3 研究人群的术后情况 |
4 各因素的数据分析 |
5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生物心脏瓣膜的应用及展望 |
机械心脏瓣膜的优缺点 |
生物心脏瓣膜优缺点 |
生物心脏瓣膜的种类 |
生物心脏瓣膜的结构性瓣膜退化 |
生物心脏瓣膜的结构性瓣膜退化的原因 |
生物心脏瓣膜的结构性瓣膜退化的预防 |
生物心脏瓣膜的未来 |
讨论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 |
致谢 |
(2)螺内酯通过抑制左心室肥厚大鼠促肥大生长因子的表达和c-Raf/ERK1/2信号通路的活化来预防左心室肥厚(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实验材料 |
1.1.2 实验动物及分组 |
1.2 方法 |
1.2.1 动物模型建立 |
1.2.2 治疗方案 |
1.2.3 组织学分析 |
1.2.4 PDGF-BB和TGF-β1的检测 |
1.2.5 RT-qPCR |
1.2.6 胶原蛋白检测 |
1.2.7 蛋白质印迹分析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螺内酯可抑制压力超负荷诱导的大鼠左心室肥厚 |
2.2 螺内酯可抑制压力超负荷诱导的大鼠左心室胶原蛋白沉积 |
2.3 螺内酯可下调压力超负荷诱导的大鼠促肥大生长因子的表达 |
2.4 螺内酯可抑制压力超负荷诱导的大鼠c-Raf/ERK1/2信号通路的活化 |
2.5 螺内酯可抑制压力超负荷诱导的大鼠促增殖和促肥大转录因子的表达 |
3 讨论 |
(3)低分割X线照射对小鼠心脏放射生物学效应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流程、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流程 |
1.2 实验材料 |
1.3 实验方法及步骤 |
1.4 统计学处理 |
第二章 结果 |
2.1 体重及生长情况 |
2.2 小鼠心脏形态学观察 |
2.3 各组血心肌肌钙蛋白I(cTnI)、谷草转氨酶(AST) |
2.4 各组Bcl-2和Bax的表达比较 |
第三章 讨论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中国急诊高血压诊疗专家共识(2017修订版)(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定义 |
3 发病机制 |
4 临床表现 |
5 病情评估 |
5.1 病史询问 |
5.2 体格检查 |
5.3 实验室检查 |
5.4 高血压急症危险程度评估 |
6 急诊高血压的治疗原则 |
6.1 高血压急症的治疗原则 |
6.1.1 基本原则 |
6.1.2血压控制节奏和降压目标 |
6.1.3 注意事项 |
6.1.4 静脉降压药物治疗 |
6.1.4. 1 药物选用原则 |
6.1.4. 1 合理选择降压药 |
6.1.5高血压急症的后续降压管理 |
6.2 高血压亚急症的治疗原则 |
7 高血压急症相关疾病的治疗 |
7.1 急性主动脉夹层 |
7.2 急性脑卒中 |
7.2.1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
7.2.2 急性出血性脑卒中 |
7.2.2. 1 急性脑出血 |
7.2.2. 2 蛛网膜下腔出血 |
7.3 高血压脑病 |
7.4 急性心力衰竭 |
7.5 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 |
7.6 围术期高血压 |
7.7 嗜铬细胞瘤 |
7.8急诊应激高血压 |
7.9 子痫前期及子痫的管理 |
8 特殊人群高血压急症的处理 |
8.1 儿童高血压急症 |
8.2 老年人高血压急症 |
9 总结 |
执笔专家组成员 (按姓名拼音排序) |
参与共识制订专家组成员 (按姓名拼音排序) |
(5)共同决策:弥合分歧,营建医患同心的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医患分歧及其演变 |
2 正视当代医患间的差异 |
3 在共同决策中弥合差异 |
4 转换临床思维, 重视患者决策的认知和感受能力 |
5 重建医生的权威 |
(6)穴位埋线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SOD、MDA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 基于祖国古代医学及现代中医医学对血管性痴呆的认识 |
1.1 病名 |
1.2 病因病机 |
1.2.1 肾精亏虚 |
1.2.2 心脾两虚 |
1.2.3 痰浊蒙窍 |
1.2.4 瘀血阻络 |
1.3 中医学对痴呆治疗的认识 |
1.3.1 辩证分型分期论治 |
1.3.2 专法专药、自拟方治疗 |
1.3.3 针灸治疗 |
1.3.4 针药结合 |
2. 现代医学对血管性痴呆的认识 |
2.1 血管性痴呆的诊断 |
2.1.1 诊断标准比较 |
2.2 血管性痴呆的预防和治疗 |
2.2.1 血管性痴呆的预防 |
2.2.2 血管性痴呆的治疗 |
2.2.3 血管性痴呆的模型研究 |
2.2.4 西医治疗方法的实验研究 |
2.2.5 针灸实验研究 |
3. 穴位埋线疗法应用进展 |
3.1 治疗作用及机理探讨 |
3.2 在临床各科的应用 |
3.2.1 消化系统 |
3.2.2 呼吸系统疾病 |
3.2.3 皮肤科 |
3.2.4 骨科 |
3.2.5 妇科 |
3.2.6 内分泌系统 |
3.2.7 神经科 |
实验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设备和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实验技术路线 |
2.2 模型制作 |
2.3 治疗方法 |
2.3.1 具体治疗方式 |
2.3.2 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
2.3.3 各组大鼠造模前后状态 |
3. 指标检测及方法 |
3.1 Morris水迷宫学习记忆能力检测 |
3.1.1 定位航行试验 |
3.1.2 空间探索实验 |
3.2 氧化指标的检测 |
3.2.1 脑组织匀浆的制备 |
3.2.2 氧化指标检测方法 |
3.3 组织形态学检测 |
3.3.1 灌注固定 |
3.3.2 取材切片 |
4. 统计学处理 |
5. 结果 |
5.1 Morris水迷宫检测结果 |
5.2 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病理形态学改变 |
5.3 海马SOD、MDA含量测定 |
讨论 |
1. 血管性痴呆动物及模型的选择 |
2. 行为学检验方法的选择 |
3. VD与自由基损伤的关系 |
4. 海马区形态学观察 |
5. 针具选择、线体及埋线方法的探讨 |
6. 关于选穴的探讨 |
7. 导师学术思想探讨 |
8.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个人简历 |
(8)老年主动脉瓣置换术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疗效评价标准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主动脉瓣狭窄疾病治疗效果 见表1。 |
2.2 主动脉瓣置换术期间不良反应情况 |
2.3 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后住院时间 |
3 讨论 |
(9)从能量代谢探讨保心康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机制及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心力衰竭的能量基础 |
1.1.1 心脏的代谢与细胞色素c氧化酶 |
1.1.2 活性氧簇与线粒体损伤 |
1.1.3 心力衰竭与ATP酶活性 |
1.1.4 从能量代谢角度干预心力衰竭 |
1.2 中医的相关认识 |
第二章 动物实验 |
2.1 目的 |
2.2 材料与分组 |
2.2.1 实验动物 |
2.2.2 实验药品与试剂 |
2.2.3 实验仪器 |
2.3 腹主动脉缩窄心力衰竭模型制作 |
2.4 给药方法 |
2.5 观察指标 |
2.5.1 心功能检查 |
2.5.2 大鼠心肌ATP酶活性测定 |
2.5.3 大鼠心肌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活性测定 |
2.6 统计学方法 |
第三章 临床观察 |
3.1 目的 |
3.2 病例选择及 |
3.3 诊断标准 |
3.3.1 西医诊断标准 |
3.3.2 心功能判断 |
3.3.3 中医辨证 |
3.4 纳入标准 |
3.5 排除标准 |
3.6 治疗方法 |
3.6.1 对照组 |
3.6.2 观察组 |
3.7 观测指标 |
3.8 疗效判断标准 |
3.8.1 临床主要症状体征 |
3.8.2 功能分级方法 |
3.8.3 血浆BNP浓度变化 |
3.9 统计学方法 |
第四章 结果 |
4.1 动物实验 |
4.1.1 一般情况 |
4.1.2 心脏彩超 |
4.1.3 光镜病理 |
4.1.4 大鼠心肌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活性测定 |
4.1.5 大鼠心肌ATP酶活性测定 |
4.2 临床观察 |
4.2.1 一般资料 |
4.2.2 疗效评价 |
第五章 讨论 |
5.1 缩窄腹主动脉慢性心力衰竭模型的评价 |
5.2 动物实验中保心康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增效作用 |
5.2.1 保心康对衰竭心脏的形态学及射血功能影响 |
5.2.2 保心康对衰竭心脏的能量代谢影响 |
5.3 保心康的临床疗效的观察 |
5.5 不足与展望 |
第六章 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围手术期患者血压和心率的变化及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入组标准 |
2.2 剔除标准 |
2.3 方法 |
2.4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围手术期患者血压和心率总的变化 |
3.2 有焦虑和无焦虑患者在围手术期血压和心率变化的比较 |
3.2.1 收缩压的变化 |
3.2.2 舒张压的变化 |
3.2.3 心率的变化 |
3.2.4 患者在围手术期血压和心率与焦虑的影响 |
3.3 青年、中年和老年组在围手术期血压和心率变化的比较: |
3.3.1 收缩压比较 |
3.3.2 舒张压的变化 |
3.3.3 心率的变化 |
3.3.4 患者在围手术期血压和心率与年龄组的影响 |
3.4 男性和女性患者在围手术期血压和心率变化的比较: |
3.4.1 收缩压的变化 |
3.4.2 舒张压的变化 |
3.4.3 心率的变化 |
3.4.4 患者在围手术期血压和心率与性别的影响 |
3.5 有无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在围手术期血压和心率变化的比较: |
3.5.1 收缩压的变化 |
3.5.2 舒张压的变化 |
3.5.3 心率的变化 |
3.5.4 患者在围手术期血压和心率与既往有无高血压病史的影响 |
3.7 SPS17.0 多因素回归分析 |
3.7.1 收缩压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
3.7.2 舒张压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
3.7.3 心率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章 讨论 |
4.1 围手术期高血压及血压、心率变化 |
4.2 围手术期患者血压的变化与手术风险的关系 |
4.3 围手术期患者血压和心率变化的影响因素 |
4.3.1 焦虑对患者在围手术期的血压和心率变化的影响 |
4.3.2 性别和年龄对围手术期的血压和心率变化的影响 |
4.3.3 基础血压的患者对围手术期血压和心率变化的影响 |
4.3.4 患者的学历对围手术期血压和心率变化的影响 |
第5章 结论 |
第6章 研究的不足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焦虑自评量表 SAS 目 |
附录二 健康调查表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四、主动脉狭窄老年患者是否做手术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使用生物心脏瓣膜行主动脉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的分析[D]. 李齐. 青岛大学, 2021
- [2]螺内酯通过抑制左心室肥厚大鼠促肥大生长因子的表达和c-Raf/ERK1/2信号通路的活化来预防左心室肥厚[J]. 刘红,张维新,张玲燕.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9(20)
- [3]低分割X线照射对小鼠心脏放射生物学效应的研究[D]. 孙洋. 青岛大学, 2018(12)
- [4]中国急诊高血压诊疗专家共识(2017修订版)[J]. Chinese Medical Doctor Association,Chinese College of Emergency Physicians;Chinese Hypertension League;Beijing Hypertension Association;.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8(05)
- [5]共同决策:弥合分歧,营建医患同心的医疗[J]. 杜治政. 医学与哲学(A), 2018(04)
- [6]穴位埋线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SOD、MDA的影响[D]. 李洋.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7(07)
- [7]关于介入治疗在理赔重疾实务执行中的思考[J]. 匡化,康峥. 市场观察, 2016(12)
- [8]老年主动脉瓣置换术的临床疗效观察[J]. 刘子由,赖政洪,杜志明,余俊键,章祖雄. 当代医学, 2015(33)
- [9]从能量代谢探讨保心康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机制及临床观察[D]. 叶子青.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S1)
- [10]围手术期患者血压和心率的变化及影响因素[D]. 廖春耀. 南昌大学, 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