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紫草油质量标准研究

复合紫草油质量标准研究

一、复方紫草油的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紫燕,赵玉娜,高婷,何艳萍,王建国,陈晶[1](2021)在《HPLC法同时测定复方紫草微乳凝胶中三种成分的含量》文中提出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复方紫草微乳凝胶中阿魏酸、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ypersil BDS C18(250 mm×4.6 mm, 5μm)色谱柱,流动相甲醇(A)-0.1%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300 nm。结果阿魏酸、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线性范围分别为0.17075~2.736μg(r=0.9998)、0.528~8.448μg(r=0.9998)、0.2275~3.64μg(r=0.9997);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8.46%、99.80%、100.23%,RSD分别为1.78%、0.78%、1.63%。含量测定结果(n=3)分别为0.7348~0.7609、2.5887~2.6709、1.1391~1.1589 mg·g-1。结论该方法为复方紫草微乳凝胶的质量标准研究提供参考。

廖飞[2](2021)在《三黄壳聚糖微球凝胶的制备及药效学初步考察》文中指出[目的]中医药治疗皮炎湿疹主要以清热燥湿药为主,其中三黄泻心汤是泻火解毒的经典古方,主要成分为黄连,黄芩和大黄。本实验以黄芩苷,小檗碱和大黄素三者成分为考察指标,对中药药物进行提取并优化提取方式,得到最优提取方案。采用离子凝胶法制备三黄壳聚糖微球凝胶,考察相应参数并优化处方,对药物体外释放和透皮释放进行相关性分析。初步考察三黄壳聚糖微球凝胶对ACD小鼠受损皮肤的治疗作用,并进一步分析ACD小鼠模型血清中的相关免疫分子水平。[方法]分别通过水提法和醇提法对三黄处方中的药物进行提取,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扫描黄芩苷标准品,大黄素标准品,小檗碱标准品三种成分确定其检测波长,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三种成分进行含量测定,以壳聚糖为基质材料,采用离子凝胶化法制备三黄壳聚糖微球,显微镜观察形态,测定其粒径电位。通过减差法测定三黄壳聚糖凝胶的载药量,采用ELISA法测定小鼠体内相关免疫分子参数水平。[结果]大黄素在水中溶解度极低,与醇提组相比,其稀释液中的大黄素药物含量低于设置的最低检测量1.25μg。当药物比例为大黄:黄连:黄芩=4:2:1时,醇提组提取液对ACD小鼠模型的皮炎治疗情况最好。采用离子凝胶法成功制备了壳聚糖微球和载药壳聚糖微球,粒径仪检测空白壳聚糖微球粒径为700 nm左右,载药壳聚糖微球的粒径为3200nm左右,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它的微观形貌是球形,且大小均一。载药壳聚糖微球的载药量为15.12%,包封率为82.2%,且1%薄荷脑对三黄壳聚糖微球凝胶的透皮促进效率最高。三黄壳聚糖微球凝胶有一定的缓释作用,醇提液药物在前6h的黄芩苷释放累计约为82.3%,小檗碱累计释放约为79.1%,大黄素释累计放约为69.9%,而三黄壳聚糖微球凝胶在前12h的黄芩苷累计释放约为68.7%,小檗碱累计释放约为63.5%,大黄素累计释放约为59.6%。考察其体外释放和透皮释放的相关性发现,小檗碱在两者的释放行为用一级动力模型拟合较好(r=0.9796),大黄素在两者的释放行为用Higuchi模型拟合较好(r=0.9707),而黄芩苷在体外释放更符合Ritger-Peppas模型,透皮释放则是零级动力模型拟合效果最好,其体外释放和透皮释放的相关系数为0.8228。三黄壳聚糖微球凝胶能够有效减少ACD小鼠模型对皮肤的抓挠行为并改善其皮肤结痂情况,高剂量三黄壳聚糖微球凝胶可以明显上调IL-4,IL-5,IL-9和下调Ig E的水平表达。[结论]成功建立了同时检测三黄提取物中黄芩苷,小檗碱和大黄素三种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改良离子凝胶法,成功制备了三黄壳聚糖微球,且形态稳定。制备的三黄壳聚糖微球凝胶无刺激性,药物体外释放与透皮释放相关性较好,且对ACD小鼠模型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张子龙,李淑女,陈彬,林晓燕,冯晓婷,梁奇[3](2020)在《紫连油指纹图谱与含量测定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建立紫连油的HPLC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方法,为紫连油的质量控制与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紫连油中紫草、黄连、冰片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批次紫连油的指纹图谱,并测定β,β’-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含量。结果薄层色谱法鉴别显示,紫草、黄连、冰片斑点清晰,专属性好;通过HPLC指纹图谱分析,标定了紫连油的13个共有峰,并确认了盐酸小檗碱和β,β’-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的特征峰,各批次间的指纹图谱相似度≥0.981;β,β’-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在40.48~202.40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薄层色谱鉴别、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方法简单、可靠,稳定性好,可为紫连油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牧丹,陈永福,布仁,白文明,苏日娜[4](2020)在《紫草炭制前后萘醌类化合物含量变化及止血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采用传统的蒙药炮制方法,对紫草进行炭制,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紫草炭制前后萘醌类化合物进行含量测定,比较原药材和炭制紫草中的含量变化。初步评价紫草炭制品的止血活性。方法 UV法测定原药材和炭制紫草的羟基萘醌总色素的含量,HPLC法测定β,β’-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含量。采用毛细管法测定小鼠全血凝血时间和出血时间。结果 UV和HPLC的结果表明,炭制紫草的羟基萘醌总色素和β,β’-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的含量均不同程度的下降。云南白药阳性对照组及给药三组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具有显着差异(P<0.01),延长全血凝血时间效果明显,且160101C炮制组的凝血时间最短,但是给药组之间均没有太明显的差异。结论本研究可为今后的蒙医药中炭制紫草的质量标准及药理实验提供科学依据。

李佳莉,朱卫丰,唐丽萍,刘星晔,刘水婷[5](2020)在《生肌愈疡膏的质量标准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建立生肌愈疡膏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生肌愈疡膏中当归、紫草以及血竭药材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血竭素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薄层色谱专属性强,分离度高,阴性对照无干扰;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血竭素在4.54~145.24μg/mL(r=0.9999)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93%,RSD为2.53%。结论:所建立的定性、定量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能够有效控制生肌愈疡膏的质量。

王青,岳佳佳,王珊,亓润智,吴显文[6](2020)在《中药外治法在放射性皮炎中的应用现状》文中研究表明中药外治法治疗放射性皮炎主要是依据火热毒邪伤阴的病因病机,具体治疗可分为油剂、膏剂、汤液、掺药等剂型。近年来中医对放射性皮炎发病机制的阐释及治疗方案的实施都得到普遍认可,且中药外治种类丰富,费用低廉,对放射性皮炎的防治有确切的疗效。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中药外治法防治放射性皮炎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期待日后能进行更深入的基础研究与设计更加严谨规范的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

沈丽宫,叶棣柏,罗明可,尤洁,何文胜[7](2019)在《紫草油及紫草素油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建立紫草油及紫草素油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紫草油采用RP-HPLC法,C18色谱柱(4.6×250mm,5μm),检测波长为516nm;紫草素油采用RP-HPLC法,C18色谱柱(4.6×250mm,5μm),检测波长为516nm或277nm,紫草素油也可采用UV-Vis法,检测波长516nm。结果:对各种方法进行专属性、线性、精密度、重复性、溶液稳定性、回收率、检测限、定量限的验证,结果均良好。结论:紫草油的质量控制方法可采用RP-HPLC法;紫草素油的质量控制方法可采用RP-HPLC法及UV-Vis法,优先使用UV-Vis法。

郭冬婕[8](2019)在《三草油唇膏治疗热毒蕴脾型唇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三草油唇膏治疗慢性唇炎的临床疗效,及停药后患者病情复发情况。方法:将满足收治要求的96例慢性唇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三草油唇膏组(试验组,n=49)和地奈德乳膏组(对照组,n=47)。治疗周期为4周,治疗结束后继续随访4周。治疗前登记患者的一般资料、收集患者唇部照片;治疗前和第2周、第4周就诊时分别记录唇部皮损面积、皮损范围评分、临床表现及程度评分、自觉症状及程度评分;第6周、第8周就诊时增加记录是否复发和停药至复发间隔的天数。用IBM SPSS Statistics 21统计软件,进行上述指标的统计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前,各项观测指标两组无差异。(2)治疗后,比较两组皮损面积,试验组缩小(4.29±3.14)cm2,对照组缩小(4.19±2.92)cm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差异显着(P<0.01),治疗后皮损面积明显缩小。(3)皮损范围评分比较,试验组为1(1,1),对照组为1(1,1),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组内比较差异显着(P<0.01),治疗后评分降低明显。(4)临床表现及程度评分比较,试验组为0(0,0),对照组为1(1,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治疗后试验组评分较对照组低,组内比较差异较为显着(P<0.01),说明两组评分均明显降低。(5)自觉症状及程度评分比较,试验组为0(0,0),对照组为0(0,0),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组内比较差异显着(P<0.01),治疗后两组评分降低明显。(6)总有效率比较,试验组为83.67%,对照组为80.8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7)复发率比较,试验组为21.95%,对照组为60.53%,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明显(P<0.01),试验组复发率较对照组显着较低。(8)复发间隔天数比较,试验组为9.00(7.50,11.50)天,对照组为4.00(2.00,6.00)天,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试验组复发间隔天数较对照组更长。结论:在治疗慢性唇炎,三草油唇膏和地奈德乳膏均有较好疗效,均无严重不良反应,但使用三草油唇膏可以降低慢性唇炎的复发率,延长炎症复发时间,可尝试作为外用激素药物的替代选择。

童丹蕾,马拴全,肖飞[9](2019)在《马拴全教授运用复方紫草油临床治验举隅》文中认为复方紫草油由清代秦景明《幼科金针》中紫草润肌膏化裁,并采用传统工艺制备而成,具有清热凉血,解毒止痛之功效,用于轻度水火烫伤等疾病。陕西省名老中医马拴全教授根据其药性扩宽治疗范围,运用复方紫草油治疗面部皮炎、肛周皮炎、红皮病型银屑病、带状疱疹、接触性皮炎、浅度烧伤等疾病,取得较好的疗效。

梅志辉,许敏,雷群芳,曾嵘[10](2019)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复方紫草油微乳主药成分含量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复方紫草油微乳中黄芩苷、欧前胡素、紫草素的含量。方法采用色谱柱以0.1%磷酸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12 min,30%B;12~30 min,30%~54%B;30~45 min,54%B;45~60 min,54%~85%B);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0℃。结果黄芩苷、欧前胡素及紫草素分别在2.073~16.589、0.023~0.185、0.081~0.645μg范围内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95.79%、99.04%和97.32%,RSD分别为3.23%、3.07%和2.71%。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专属性强,为复方紫草油微乳提供多指标含量检测的质量控制方法。

二、复方紫草油的质量标准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复方紫草油的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HPLC法同时测定复方紫草微乳凝胶中三种成分的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溶液的制备
        2.1.1 混合对照品溶液:
        2.1.2 供试品溶液:
        2.1.3 阴性样品溶液:
    2.2 色谱条件
    2.3 方法学考察
        2.3.1 线性关系考察:
        2.3.2 专属性试验:
        2.3.3 精密度试验:
        2.3.4 稳定性试验:
        2.3.5 重复性试验:
        2.3.6 加样回收率试验:
    2.4 样品测定
3 讨论
    3.1 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的考察
    3.2 检测波长的选择
    3.3 流动相的选择

(2)三黄壳聚糖微球凝胶的制备及药效学初步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 三黄泻心汤的综述
        1.1 概论
        1.2 三黄泻心汤的研究
        1.3 三黄泻心汤不同剂型的研究
    2 中医药治疗皮炎的研究
        2.1 接触性皮炎的概述
        2.2 中医药治疗接触性皮炎的研究进展
        2.3 其他ACD治疗方式的研究概述
    3 中药凝胶剂的研究进展
        3.1 中药壳聚糖制剂简介
    4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及内容
第一章 三黄药物提取工艺考察
    1 实验材料
        1.1 材料与试剂
        1.2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三黄药物提取方法的考察
        2.1.1 水提法提取三黄药物
        2.1.2 醇提法提取三黄药物
        2.2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波长确定
        2.2.1 盐酸小檗碱标准品溶液制备
        2.2.2 黄芩苷标准品溶液制备
        2.2.3 大黄素标准品溶液制备
        2.3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药物含量
        2.3.1 混合标准品溶液的制备
        2.3.2 专属性实验
        2.3.3 标准曲线的制备
        2.3.4 精密度实验
        2.4 提取物中药物含量的测定
        2.5 稳定性实验
    3 讨论与小结
第二章 三黄壳聚糖微球凝胶的制备及处方优化
    1 实验材料
        1.1 材料与试剂
        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三黄提取物对ACD小鼠最优处方的确定
        2.1.1 ACD小鼠模型的建立
        2.1.2 ACD小鼠分组及外观评价
        2.1.3 各组对ACD小鼠药理作用比较
        2.2 壳聚糖微球的制备
        2.2.1 离子凝胶法制备壳聚糖微球
        2.2.2 正交试验
        2.3 三黄壳聚糖载药微球的制备
        2.3.1 确定最优处方
        2.3.2 验证实验
        2.4 三黄壳聚糖微球凝胶的制备
        2.4.1 体外释放方法的建立
        2.4.1.1 药物接收液的选择
        2.4.1.2 药物透皮释放装置
        2.4.1.3 离体鼠皮的制备
        2.4.1.4 体外透皮实验方法
        2.4.2 不同透皮促进剂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2.5 体外释药性和透皮渗透性相关性研究
        2.5.1 三黄壳聚糖微球凝胶的体外释放研究
        2.5.2 三黄壳聚糖微球凝胶的体外透皮研究
        2.5.3 体外释药性和透皮渗透性相关性研究
        2.6 三黄壳聚糖微球凝胶释药性能研究
        2.7 三黄壳聚糖微球凝胶专属性考察
        2.8 精密度试验
        2.9 重复性试验
        2.10 稳定性试验
        2.11 加样回收试验
    3 三黄壳聚糖微球凝胶剂的稳定性初步考察
        3.1 性状
        3.2 p H值测定
        3.3 黏度测定
        3.4 离心试验
        3.5 耐热试验
        3.6 耐寒试验
    4 本章讨论与小结
第三章 三黄壳聚糖微球凝胶的药效学初步考察
    1 实验材料
        1.1 材料与试剂
        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三黄壳聚糖微球凝胶的药效学初步考察
        2.1.1 ACD小鼠模型建立
        2.1.2 ACD小鼠分组及外观评价
        2.1.3 各组对ACD小鼠药理作用比较
        2.1.4 ACD小鼠耳肿胀度比较
        2.1.5 ACD小鼠胸腺脾脏指数
        2.1.6 ACD小鼠血清检测
        2.2 皮肤刺激性实验
    3 本章讨论与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紫草炭制前后萘醌类化合物含量变化及止血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1.1 仪器
    1.2 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紫草炭制工艺流程
    2.2 紫草炭制前后颜色及形状变化比较
3 含量测定
    3.1 羟基萘醌总色素含量测定
    3.2 β,β'-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含量测定
        3.2.1 色谱条件
        3.2.2 溶液制备
        3.2.2. 1 供试品溶液制备:
        3.2.2. 2 标准品溶液制备:
        3.2.2. 3 标准品溶液的稀释:
        3.2.3 专属性考察
        3.2.4 线性关系考察
        3.2.5 方法学考察
        3.2.5. 1 重复性试验
        3.2.5. 2 精密度试验
        3.2.5. 3 稳定性试验
        3.2.5. 4 加样回收率试验
        3.2.6 样品含量测定
4 不同紫草炭制品的萘醌类成分变化研究
5 止血作用研究
    5.1 小鼠全血凝血时间(CT)的测定(毛细管法)
    5.2 小鼠出血时间的测定
6 结果与讨论

(5)生肌愈疡膏的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薄层色谱条件的考察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点样量、温湿度,以获得较理想的薄层鉴别条件。
        2.1.1 当归
        2.1.1. 1 阿魏酸
        2.1.1. 1. 1 点样量的考察
        2.1.1. 1. 2 不同展开温湿度的考察
        2.1.1. 2 藁本内酯
        2.1.1. 2. 1 点样量的考察
        2.1.1. 2. 2 不同展开温湿度的考察
        2.1.2 紫草
        2.1.2. 1 点样量的考察
        2.1.2. 2 不同展开温湿度的考察
        2.1.3 血竭
        2.1.3. 1 点样量的考察
        2.1.3. 2 不同展开温湿度的考察
    2.2 薄层鉴别
        2.2.1 当归
        2.2.1. 1 阿魏酸
        2.2.1. 2 藁本内酯
        2.2.2 紫草
        2.2.3 血竭
    2.3 含量测定
        2.3.1 血竭素
        2.3.1. 1 色谱条件
        2.3.1. 2 溶液的制备
        2.3.1. 3 专属性试验
        2.3.1. 4 线性关系考察
        2.3.1. 5 精密度试验
        2.3.1. 6 稳定性试验
        2.3.1. 7 重现性试验
        2.3.1. 8 回收率试验
        2.3.2 含量测定
3 讨论
    3.1 当归质量控制指标的选择
    3.2 紫草质量控制指标的选择[7-8]
    3.3 当归和血竭质量控制指标的选择
    3.4 制备供试品时分散剂的选择

(6)中药外治法在放射性皮炎中的应用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油剂
    1.1 溃疡油
    1.2 复方紫草油
    1.3山茶油
2 膏剂
    2.1 凉血解毒膏
    2.2湿润烧伤膏
    2.3 放射防护膏
3 汤液
    3.1 康复新液
    3.2 三黄液
    3.3 虎杖煎剂
4 掺药
5 其他
6 结语

(7)紫草油及紫草素油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和试药
    1.1 仪器
    1.2 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样品的制备与前处理
        2.1.1 紫草油的制备:
        2.1.2 紫草素油的制备:
        2.1.3 样品的前处理:
    2.2 测定方法的探索
        2.2.1 测定方法初筛
        2.2.2 确定测定方法
        2.2.2. 1 UV-Vis法:
        2.2.2. 2 RP-HPLC法:
    2.3 紫草油的含量测定
        2.3.1 色谱条件:
        2.3.2 溶液的制备
        2.3.2. 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3.2.2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2.3.2.3阴性样品溶液的配制:
        2.3.3 系统适用性试验:
        2.3.4 专属性试验
        2.3.5 线性关系考察
        2.3.6 精密度试验
        2.3.7 重复性试验
        2.3.9 加样回收率试验
        2.3.1 0 定量限和检测限的测定
    2.4 紫草素油的含量测定(RP-HPLC法)
        2.4.1 色谱条件:
        2.4.2 溶液的制备
        2.4.2. 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4.2.2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2.4.2. 3 阴性样品溶液的配制:
        2.4.3 系统适用性试验:
        2.4.4 专属性试验
        2.4.5 线性关系考察
        2.4.6 精密度试验
        2.4.7 重复性试验
        2.4.8 稳定性试验
        2.4.9 加样回收率试验
    2.5 紫草素油的含量测定(UV-Vis法)
        2.5.1 溶液的制备
        2.5.1. 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5.1. 2 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2.5.1. 3 阴性样品溶液的配制:
        2.5.2 专属性试验
        2.5.3线性关系考察
        2.5.4精密度试验
        2.5.5 重复性试验
        2.5.6 稳定性试验
        2.5.7 加样回收率试验
        2.5.8 定量限和检测限的测定
    2.6 重复验证试验
        2.6.1 紫草油的含量测定验证试验
        2.6.2 紫草素油的含量测定验证试验
3 讨论
    3.1 HPLC的优点:
    3.2 UV-Vis的优点:
    3.3
    3.4 RP-HPLC法不同吸收波长的比较:
4 结论

(8)三草油唇膏治疗热毒蕴脾型唇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样本量计算
    1.3 诊断标准
        1.3.1 西医诊断标准
        1.3.2 中医诊断标准
        1.3.3 鉴别诊断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标准
    1.7 中止标准
    1.8 脱落标准
2 三草油唇膏的制备
    2.1 药物组成
    2.2 制备方法
    2.3 质量标准
3 研究方案
    3.1 随机分配
    3.2 治疗宣教
    3.3 干预措施
        3.3.1 试验组
        3.3.2 对照组
    3.4 分组干预方案
    3.5 观察指标
        3.5.1 一般指标
        3.5.2 临床观察指标
    3.6 疗效评价标准
    3.7 不良事件的发生与处理
    3.8 统计分析
4 研究结果
    4.1 临床研究流程图
    4.2 一般情况比较
        4.2.1 性别构成情况
        4.2.2 年龄分布情况
        4.2.3 治疗前观测指标比较
    4.3 治疗后观测指标比较
        4.3.1 治疗前后皮损面积比较
        4.3.2 治疗前后皮损范围评分比较
        4.3.3 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及程度评分比较
        4.3.4 治疗前后自觉症状及程度评分比较
        4.3.5 疗效和愈显率
        4.3.6 复发率比较
        4.3.7 复发间隔天数比较
5 讨论
    5.1 唇的认识
    5.2 慢性唇炎的简介与治疗现状
        5.2.1 慢性唇炎概述
        5.2.2 慢性唇炎的病因
        5.2.3 慢性唇炎的治疗现状
        5.2.4 慢性唇炎的病情评价
    5.3 祖国医学关于唇风的认识
        5.3.1 唇风病的溯源
        5.3.2 唇风病的辨证
        5.3.3 唇风病的中医药治疗
    5.4 三草油唇膏的介绍
        5.4.1 三草油的来源
        5.4.2 制备三草油唇膏的意义
    5.5 药物详析
        5.5.1 紫草
        5.5.2 茜草
        5.5.3 甘草
    5.6 本研究结果的意义
        5.6.1 一般资料
        5.6.2 皮损面积
        5.6.3 皮损范围评分
        5.6.4 临床表现及程度评分
        5.6.5 自觉症状及程度评分
        5.6.6 愈显率
        5.6.7 复发率
        5.6.8 复发间隔天数
6 不良反应
结论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1 文献综述 慢性唇炎中医理论溯源及临床经验采撷
        参考文献
    附录 2 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1
    附录 3 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2
    附录 4 伦理审查批件
    附录 5 随机数字表
    附录 6

(9)马拴全教授运用复方紫草油临床治验举隅(论文提纲范文)

1 复方紫草油出处及方解
2 马拴全教授运用复方紫草油临床医案
    2.1 面部皮炎
    2.2 肛周皮炎
    2.3 红皮病型银屑病
    2.4 带状疱疹伴感染
    2.5 接触性皮炎
    2.6 轻度烫伤
3 小结

(10)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复方紫草油微乳主药成分含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
    1.2 试剂
    1.3 色谱条件
    1.4 溶液的制备
        1.4.1 对照品混合溶液
        1.4.2 供试品溶液精密量
        1.4.3 阴性对照溶液
    1.5 方法学试验
        1.5.1 专属性试验
        1.5.2 线性试验
        1.5.3 精密度试验
        1.5.4 重复性试验
        1.5.5 稳定性试验
        1.5.6加样回收试验
        1.5.7 样品含量检测
2 结果
    2.1 专属性考察
    2.2 线性试验结果
    2.3 精密度
    2.4 重复性
    2.5 稳定性
    2.6 加样回收率比较
    2.7 样品含量
3 讨论

四、复方紫草油的质量标准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HPLC法同时测定复方紫草微乳凝胶中三种成分的含量[J]. 王紫燕,赵玉娜,高婷,何艳萍,王建国,陈晶. 海峡药学, 2021(09)
  • [2]三黄壳聚糖微球凝胶的制备及药效学初步考察[D]. 廖飞.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紫连油指纹图谱与含量测定研究[J]. 张子龙,李淑女,陈彬,林晓燕,冯晓婷,梁奇.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0(11)
  • [4]紫草炭制前后萘醌类化合物含量变化及止血作用研究[J]. 牧丹,陈永福,布仁,白文明,苏日娜.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0(07)
  • [5]生肌愈疡膏的质量标准研究[J]. 李佳莉,朱卫丰,唐丽萍,刘星晔,刘水婷.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03)
  • [6]中药外治法在放射性皮炎中的应用现状[J]. 王青,岳佳佳,王珊,亓润智,吴显文. 江苏中医药, 2020(01)
  • [7]紫草油及紫草素油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J]. 沈丽宫,叶棣柏,罗明可,尤洁,何文胜. 福建分析测试, 2019(05)
  • [8]三草油唇膏治疗热毒蕴脾型唇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D]. 郭冬婕.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
  • [9]马拴全教授运用复方紫草油临床治验举隅[J]. 童丹蕾,马拴全,肖飞. 世界中医药, 2019(04)
  • [10]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复方紫草油微乳主药成分含量的研究[J]. 梅志辉,许敏,雷群芳,曾嵘.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9(05)

标签:;  ;  ;  ;  ;  

复合紫草油质量标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