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VB中利用ADO动态读取Excel数据(论文文献综述)
张国瑞[1](2021)在《H型钢轧制工艺设计软件开发及数值模拟》文中研究表明H型钢也称宽翼缘工字钢,是典型的节能环保型“绿色钢材”,具有重量轻、截面面积分配合理、抗弯及抗压能力强、施工方便、节约成本等优良特性,目前已替代部分类型型钢被广泛应用在工业及民用等众多领域。在H型钢的实际生产过程中,主要通过精轧机组和粗轧机组完成,采用热轧的方法。精轧机组一般由两台万能轧机和一台轧边机组成,粗轧机组一般由两个或多个不同孔型的二辊轧机组成,连铸坯经加热炉加热后进入粗轧机组得到精轧坯,然后精轧坯通过切头去尾后进入精轧机组,最后经精轧机组反复轧制后最终得到具有一定规格尺寸的H型钢。本文对H型钢精轧和粗轧两部分进行研究,精轧部分主要内容为编制轧制规程软件并进行仿真模拟,粗轧部分主要内容为孔型设计和模拟验证。首先经过不断尝试,确立一套轧制力、轧制力矩计算精度高并满足课题要求的计算理论,通过理论公式推导出水平辊轧制力、立辊轧制力、轧制力矩等关键力能参数,结合某厂三个规格的轧制工艺表对理论公式进行拟合得到调整系数回归方程,进而得到最终的轧制力、轧制力矩公式,根据轧制规程软件的功能要求,将各个力能参数的计算公式使用Visual Studio中的VB模块编制轧制规程软件。然后根据轧制规程软件调试出一套既满足轧机设备要求又符合实际生产要求的轧制规程,并根据轧制规程软件提供的数据结合Deform软件对H型钢精轧部分进行有限元仿真模拟验证轧制力、轧制力矩公式的准确性。最后对H型钢粗轧部分进行孔型设计,并使用Deform软件进行仿真模拟,验证孔型设计的合理性。
胡浩捷[2](2020)在《冲渣阀系列化产品参数化模型研究及SFV-3DCAD系统开发》文中研究表明冲渣阀是冶金企业高炉出渣系统的关键设备,应用广泛。根据生产工艺要求的不同,冲渣阀的通径在DN200-DN800之间变化,每个零件的尺寸会发生变化,但整个阀门的主体零件组成和每个零件的结构相同,是典型的系列化产品。生产企业需要采用快速修改设计的方法进行设计,以适应不断缩短的设计、制造周期。目前,冲渣阀的快速修改设计均采用修改2D工程图样或3D模型等方式,普遍存在尺寸协调困难、重复设计、过程繁琐和主要零件无法准确计算等问题,导致设计效率低下、设计质量不稳定等情况,为下一步的生产制造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在基于特征的建模理论基础上,本课题提出了基于几何模型和数学模型的系列化机械产品参数化建模方法;针对传统快速修改设计存在的问题,根据某企业冲渣阀设计的实际需求,在企业现有冲渣阀系列化产品设计方案基础上,通过大量现场调研,获取了冲渣阀产品的系列化需求和变化规律,掌握了产品的生产工艺数据和设计数量;结合阀门的设计原理,建立了冲渣阀零件参数化模型、装配体参数化模型及有限元分析模型及核心算法,为系统开发奠定了基础;以Solid Works系统为平台,通过API函数接口调用系统功能,利用VBA语言编程,开发出冲渣阀系列化产品三维快速修改设计系统(SFV-3DCAD);结合编程技术和CAD平台的特性,研究并获取了“机械产品自动3D建模、自动装配、自动出图和自动有限分析技术”、“产品设计及工艺数据的存储、提取、编辑技术”、“系统交互技术与各模块集成通信技术”等关键技术。本课题提出的基于几何模型和数学模型的参数化建模方法、建立的冲渣阀系列化产品的参数化模型,进一步丰富了阀门产品参数化建模理论,为该类产品3DCAD快速修改设计系统的开发提供了核心算法和基础理论支撑;基于3DCAD平台进行特定产品快速修改设计的关键开发技术成果,为类似机械产品3DCAD系统的开发提供了完整的技术支持,提供了成熟的解决方案,对促进机械产品参数化3DCAD系统的开发具有现实意义。SFV-3DCAD系统的成功开发,为冲渣阀系列化产品的快速修改设计与分析提供了完整、有效的工具,实现了设计参数的自动协调,避免了设计错误,实现了自动建模、自动装配、自动成图和自动有限元分析,消除了修改设计的大量重复工作,极大地简化了设计流程,提高了关键零件的计算精度,全面提高了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满足了企业的设计需求,具有现实的应用价值。
陈秀芳[3](2018)在《基于Excel的无纸化自测系统的技术分析》文中指出基于Excel无纸化出题系统的设计任务主要源自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面对大量的练习才能达到对所学知识熟能生巧的地步,而这仅仅依靠课本和课堂是远远不够的。本文研究的课题主要采用的技术有Excel、VBA、Access数据库等,具有操作简单、易于维护、通用性和实用性较强的特点。本系统以小学五年级数学的教学内容为题库,主要实现以下功能:题库管理、用户权限管理、随机出题、计时、自动输出答案、阅卷评分。
王庆队[4](2017)在《基于WinCC的转向架装配线监控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入,动车组成为了我国铁路建设的关键环节,拥有安全、稳定和高速的显着优势。转向架是动车组技术中非常复杂和关键的技术,转向架的制造和组装技术直接影响到动车组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本文以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的转向架装配自动化生产线为背景,响应中国智能制造的要求,以视图控制中心(Windows Control Center,WinCC)为组态平台进行装配线监控系统设计,实现装配线的自动化生产和监控任务,提高装配线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本文首先介绍了动车组转向架装配线的车间布局和工艺流程,对自动化装配区的七个生产工位以及空中小车的工艺进行了描述,并且阐述了辅助装配区中的零部件配台区和轮对配台区的主要功能。接着,本文详细阐述了转向架装配线控制系统的整体设计,包括中央控制管理系统、其他子系统的电气设计以及中央控制系统与其他子系统之间的通讯协议。另外,为了与制造执行系统(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MES)集成,本文采用了用于过程控制的OLE(OLE for Process Control,OPC)技术和对SQL中间数据库读写的方案,通过触发变量的改变去操作中间数据库。最后,在WinCC中访问PLC的外部变量,组态现场工艺和子系统的信息,作为人机交换界面,实时监控装配线。在WinCC启动时读取初始化文件(Initialization File,INI)配置初始化信息,并通过调用自定义的动态链接库(Dynamic Link Library,DLL)进行JSON编码的解析工作,将解析出的信息存储在内部变量中。为了满足生产的需要,在WinCC中实现MES系统的一些底层功能,开发了人员管理、零部件管理和工单管理系统,大量使用可视化BASIC脚本(Visual Basic Script,VBS),通过ActiveX数据对象(Active X Data Object,ADO)对象对SQL数据库进行操作。该控制系统已经在企业完成初步调试。本文设计的控制系统完成了预期的设计要求,基本实现了转向架装配线的控制要求,能够实时地监控装配线的运行状态,并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解决了工程中的问题,为企业车间的数字化工程提供了有力保障。
刘铁标[5](2017)在《基于MapGIS的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建库辅助软件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为了加强和规范矿产资源规划管理,统筹安排地质勘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促进我国矿业科学发展,全国开展新一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将建成统一的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数据库数字化过程是规划编制中最重要的环节。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减化繁琐的数据库数字化操作,使矿规编制项目在其工作量大、工期短的情况下正常有序的开展。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包括:1.阐述了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建设的理论基础GIS国内外发展现状,并对数据库建库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纯手工建库工作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围绕提高工作效率及成果质量,对优化和改进方法进行了研究。2.介绍了MapGIS平台及开发技术,对数据库建库中数据驱动的编图技术等三个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利用系统工程分析方法和技术,准确地描述了目前建库工作中在属性处理、图形处理、参数处理以及成果资料整理等方面的软件需求。3.根据辅助软件的用户需求,利用分层的体系结构化思想,完成了辅助软件的体系结构设计,并通过数据库逻辑设计、软件各模块详细设计等方面完成了软件的系统设计。4.根据设计方案,基于MapGIS6.7平台提供的组件进行开发,完成了软件代码编写,并对软件在功能及性能上进行了测试和分析。建库辅助软件的生产应用对提高建库工作效率和数据成果质量具有明显效果。
李奥林[6](2016)在《基于XML的.NET平台报表生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报表是一种信息组织和分析的有力手段,是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许多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满足日益增加的报表制作要求,并且支持多种信息形式的存贮与高质量的展示,必须研制专门的报表生成系统。报表生成系统的开发,不仅需要考虑提供丰富的报表类型,同时要提供与其他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效集成方式,并且兼顾主流软件开发的平台应用,以便既满足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又有利于系统的维护和再次开发。本文基于上述考虑,结合医院类用户的特殊需求,在.NET平台上,设计并实现了一款基于XML的报表生成系统。论文的主要工作和技术要点如下:论文首先研究了报表系统的一般模块划分和各组成部分所涉及的技术,并结合本项目的实际应用场景和需求分析,完成了报表系统的总体设计,主要包括:将系统按展示层、制作层和数据层的三层架构进行功能设计;面向外部信息系统的外部接口和面向系统内部控制与存取的内部接口设计;数据结构与数据库命名规范设计等;并完成了系统的各子模块设计,包括:报表设计模块,报表模板库管理模块,数据源模块等,详细描述了各模块的业务流程和基本功能。论文详细描述了报表生成系统的报表设计器、报表后台服务代理和报表控件三个组成部分的实现。报表设计器是本系统的核心部分,实现了拖拽式报表设计、树状数据源管理、报表结果实时预览等通用报表设计器功能。其中设计器外壳采用了开源控件套包DevExpress进行设计,并对50多种GDI函数进行封装,实现了自定义绘制函数,减少了绘制算法代码量;数据源设计页模块采用哈希表作为数据缓冲区,提升了系统的运行性能;条件查询页模块通过与数据源模块的互动实现了查询条件实时传递;预览页模块实现了导出为Excel和导出为PDF等多种输出方式。报表后台服务代理主要负责数据库的存取操作,实现与数据库系统之间的交互,还通过WebService接口为报表控件提供服务。报表控件实现了报表系统与其他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它采用COM组件技术将报表设计器的主要功能封装为DLL控件,其中通过高度可扩展性的代码设计实现了对自定义接口的支持。论文还介绍了系统的实现中,结合医院用户的应用需求的特别功能设计,实现了体温单控件、医嘱打印等个性化功能,通过引用报表控件的库文件,能够为医院提供与HIS系统对接的导出PDF流服务。此外,还介绍了在解决绘制算法代码重复、大量数据时报表加载占用系统资源过大等问题的处理方法。论文通过报表控件在实际管理信息系统中的集成,使用真实病患数据对报表系统的主要功能和大量数据的加载运行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实现的报表系统能够完成各种复杂报表的设计,并且在大量数据下并发下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论文最后对本文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后续工作进行展望。
赵世霞[7](2016)在《全电动注塑机料管组参数化设计与螺杆计量段的仿真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内外注塑技术的发展以及科技水平的进步,人们对注塑机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适应市场高精密、高效、环保等要求的全电动注塑机应运而生,射台装置作为注塑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注塑机的塑化能力、计量精度等有重要影响。而今注塑机的型号越来越多,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日趋缩短,提高设计效率势在必行。目前,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CAD)的研发与应用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越来越多的渗透到机械产品设计中来。本文以某型号全电动注塑机射台装置为对象,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的优异性,将计算机辅助技术与参数化设计相结合,以高效性、便捷性为目标,构建了射台装置零部件库(料管组零部件库、传动件零部件库、结构支撑件零部件库、标准件零部件库)。综合比较各类CAD软件的优劣,优先考虑开发的难易程度、可维护性等特点,最终选用SolidWorks这款三维设计软件作为开发平台,采用Visual Basic编程技术、Access数据库管理技术,结合SolidWorks API强大的二次开发功能,生成SolidWorks插件,创建人机交互界面,实现插件与SolidWorks的无缝连接,完成了基于特征造型、可参数化驱动生成零部件的注塑机射台装置料管组零部件的二次开发。料管组件是射台装置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该组件的参数化设计可以极大的提高射台装置乃至注塑机的设计开发效率,为射台装置的后续开发奠定基础。注塑螺杆是全电动注塑机中至关重要的零件,和注塑制品的质量精度、塑化性能息息相关,二次开发最终可以根据螺杆确定转速或者根据转速确定合适的注塑螺杆直径,针对塑化过程中螺杆的实际工作情况,选用PS物料,采用Fluent软件对该机型的注塑螺杆计量段进行模拟,得到不同转速下熔体的压力场、速度场的分布情况,通过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得到注塑螺杆在模拟设置的工艺条件下适宜的转速。验证了实际情况下该型号全电动注塑机转速选取的合适值,可供螺杆结构设计和工程实际作参考。
乔丽娟[8](2015)在《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多指针水表自动校验系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表生产企业所生产的水表,出厂前都需要对其进行检定,只有达到检测精度才能投放到市场。现在应用的水表校验系统,大多采用人工操作的方法,需要手工抄读测量结果并进行水表误差的计算,这种人工校验方法,不仅检定效率低,工作强度大,而且检定结果极易受人为因素的影响。为了克服人工抄表校验过程中所带来的各种弊端,本文设计了一款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多指针水表自动校验系统。此校验系统利用机器视觉技术及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来代替人工完成对水表数据的读取和处理工作,进而完成对水表的校验,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劳动力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小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影响。此水表校验系统是基于VB.NET开发平台进行设计的,通过对此校验系统的测试和分析证明,本论文所设计的校验系统方案是可行的,且取得了较好的校验结果。本文所研究的主要内容为:1、图像读取模块:采用CMOS摄像头带有的USB数据线将其与计算机相连,调用摄像头的动态链接库来进行水表图像的摄取,当水表流过标定体积的水流量之后,进行水表图像的采集,再将采集的水表图像转换为RGB格式的图像保存到指定的文件夹中。2、图像处理模块:通过Matlab对所摄取的水表图像进行处理,处理方法为:将RGB格式的水表图像转换为YCbCr格式的水表图像,对转换后图像进行灰度变换,对灰度图像进行腐蚀膨胀去噪,之后对其进行二值化处理,对处理后图像利用Canny算子提取水表指针边缘,对边缘图像进行膨胀处理以实现对水表指针边缘的粗化操作,为得到更多的边缘像素点以提高后续利用Hough变化确定指针圆心坐标的精度,对粗化的指针边缘利用Hough变换确定对应于各边缘的唯一的圆心坐标,然后进行水表指针尖端的识别,利用建立的坐标系确定水表指针的旋转角度,并通过标准图像对其进行校正,计算出指针旋转角度所对应的数值,利用表盘各位的对应关系对此数值进行校正,最终确定水表读数。3、数据处理模块:利用SQL Server建立水表校验数据库,将经过校验得到的水表数据插入到数据库中的数据表所对应的数据列中,对水表的误差进行计算,若分别处于规定的1.5%和4%误差范围内,则水表合格,否则判断为不合格,为以后的水表封装工作提供依据。系统从数据库中提取水表校验数据进行相应的查询操作,打印成Excel报表方便以后的数据审核和处理工作,还可以根据测试需要对数据库进行清空操作。4、连接动态链接库模块:本文利用VB.NET搭建了系统校验平台。系统调用摄像头的MVCAMSDK.DLL,实现对摄像头的相关设置及对图像的摄取和存储操作。作者设计了Matlab动态链接库并对其进行调用,实现对水表图像的相关处理操作。
郭永勇[9](2014)在《工业以太网中WinCC人机监控系统和通信的实现》文中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工业自动化水平的高低成为企业生产效益与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影响因素,新型工业对于企业的管理层和现场层的信息统一管理更加迫切需求,使得组态软件应运而生。组态软件即SCADA,以工业计算机为硬件基础,将现场各种设备的运行状况上传到上位机信息管理系统,并进一步的提取、分析,以人机交互界面显示出来,实现复杂数据存储、分析、显示与报表等功能。本文应用西门子WinCC组态软件开发了符合实际需求的实时人机监控系统。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工业现场监控系统的发展历史及趋势、工业现场总线技术在自动化领域的应用。结合企业要求和现有的硬件条件,提出了融合现场总线技术、0PC技术和工业以太网技术的通讯方案。其次,根据监控系统的需求,设计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包括监控系统中画面和变量建立方法和原则,基于全局脚本实现对生产现场的动画模拟。创建了SQL数据库,设计和开发了数据的存储和循环归档应用程序,实现了数据的统计分析报表。本文以组态软件WinCC为核心开发人机监控系统结构简洁,易扩展,经济可靠。用VB开发了集成OPC技术和WinSock技术的客户端实现工业以太网中WinCC监控系统与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通信。利用现场总线技术,成功对工业生产现场的实时监控。
田文利[10](2011)在《面向在校师生的Excel接口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开发》文中研究说明Excel具有一个繁多而强大的功能体系,这个功能体系能够满足在校师生在学习,教学,工作,管理,就业等方面的很多需求。但是,操作Excel功能的Excel接口体系很庞大,对于在校师生来说,掌握Excel的应用程度一般还都处于初级或中级阶段,而Excel中恰恰又有对于教学和研究提供便利的不少功能。本课题旨在能够帮助在校师生能够从整体上较全面地,较深层次地掌握Excel接口体系及其使用方法,以满足教与学的需要、满足研究和工作的需要,以及生活等各方面的更多需求。本文主要研究了面向在校师生的Excel接口学习平台的内容—Excel接口体系,Excel接口学习平台的需求分析与设计以及平台的开发,实现与应用。并着重研究了其中的Excel接口体系。面向在校师生的Excel接口体系的研究主要包含了Excel接口体系的种类,特点,数量,使用特征,功能服务以及Excel接口在教育等领域的重要作用及其使用特点等内容。在此基础上,作者根据词典学的理论研发了一个学习和使用Excel接口的学习平台。教师或学生如果运用这个Excel接口学习平台,可以便捷地找到自己期望解决问题的Excel命令和用法。本研究开发的Excel接口学习平台将可以成为学校师生员工在问题求解上的好帮手。
二、在VB中利用ADO动态读取Excel数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VB中利用ADO动态读取Excel数据(论文提纲范文)
(1)H型钢轧制工艺设计软件开发及数值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H型钢的发展与应用 |
1.1.1 H型钢的发展 |
1.1.2 H型钢的应用 |
1.2 H型钢的生产 |
1.2.1 H型钢的轧制方法 |
1.2.2 H型钢的生产流程 |
1.3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
1.3.1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3.2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2章 H型钢轧制参数计算及轧制规程模拟软件开发 |
2.1 万能轧机辊系尺寸的计算 |
2.1.1 水平辊辊环宽度的计算 |
2.1.2 轧边机轧槽深度的计算 |
2.2 轧制力能参数的计算 |
2.2.1 平均变形速度的计算 |
2.2.2 变形抗力的计算 |
2.2.3 宽展的计算 |
2.2.4 温度的计算 |
2.2.5 水平辊平均单位压力的计算 |
2.2.6 立辊平均单位压力的计算 |
2.2.7 水平辊和立辊轧制力的计算 |
2.2.8 水平辊轧制力矩的计算 |
2.2.9 轧边机轧制力的计算 |
2.3 H型钢轧制规程模拟软件的程序语言简介 |
2.4 模拟软件的技术设计与总体开发 |
2.4.1 软件的技术设计 |
2.4.2 软件的总体结构和内容设计 |
2.4.3 软件的执行流程和功能 |
2.5 H型钢轧制规程模拟系统的可视化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H型钢三机架可逆连轧模拟验证 |
3.1 有限元模拟的基本理论 |
3.2 热轧H型钢有限元模拟过程 |
3.2.1 轧辊、轧件几何模型的建立 |
3.2.2 坯料网格的划分 |
3.2.3 坯料材料参数和边界条件的设定 |
3.2.4 轧辊、轧边机以及推板运动参数的设定 |
3.2.5 接触条件及模拟控制参数的设定 |
3.3 轧制压力、力矩的分析 |
3.3.1 X孔型万能轧机下水平辊及立辊轧制力的分析 |
3.3.2 H孔型万能轧机下水平辊及立辊轧制力的分析 |
3.3.3 X孔型和H孔型万能轧机下水平辊轧制力矩的分析 |
3.3.4 轧边机轧制力的分析 |
3.4 温度场及应变场的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H型钢粗轧过程孔型设计及数值模拟计算 |
4.1 二辊开坯机孔型设计 |
4.1.1 轧制规程设计 |
4.1.2 轧辊孔型设计 |
4.2 H型钢粗轧过程有限元模拟及分析 |
4.2.1 有限元模拟模型的建立 |
4.2.2 金属流动规律的分析 |
4.2.3 轧件在孔型中的充满程度分析 |
4.2.4 精轧坯形状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2)冲渣阀系列化产品参数化模型研究及SFV-3DCAD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产品系列化 |
1.3 系列化产品3DCAD系统开发现状 |
1.4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2.基于几何模型和数学模型的参数化建模方法研究 |
2.1 基于特征的参数化建模理论 |
2.1.1 特征 |
2.1.2 形状特征的分类 |
2.2 基于几何模型和数学模型的参数化建模方法 |
2.2.1 几何模型的建立 |
2.2.2 数学模型的建立 |
2.2.3 基于几何模型和数学模型的系列化产品参数化建模方法 |
2.3 本章小结 |
3.冲渣阀零件三维参数化模型建立 |
3.1 阀体参数化建模 |
3.1.1 体筒参数化建模 |
3.1.2 大法兰参数化建模 |
3.1.3 阀座参数化建模 |
3.1.4 轴座(一)参数化建模 |
3.1.5 轴座(二)参数化建模 |
3.1.6 轴端筋板(一)参数化建模 |
3.1.7 轴端筋板(二)参数化建模 |
3.1.8 体筋板参数化建模 |
3.2 蝶板参数化建模 |
3.2.1 轴套管参数化建模 |
3.2.2 轴套管筋板参数化建模 |
3.2.3 盖板参数化建模 |
3.2.4 横筋板参数化建模 |
3.2.5 门板参数化建模 |
3.2.6 密封圈参数化建模 |
3.3 联接套参数化建模 |
3.3.1 联接套参数化建模 |
3.3.2 联接法兰(二)参数化建模 |
3.3.3 联接套筒参数化建模 |
3.3.4 联接筋板参数化建模 |
3.4 其余零件参数化建模 |
3.4.1 对开环参数化建模 |
3.4.2 后压盖参数化建模 |
3.4.3 阀轴(一)参数化建模 |
3.4.4 锥销参数化建模 |
3.4.5 填料压盖参数化建模 |
3.4.6 配套法兰参数化建模 |
3.4.7 阀轴(二)参数化建模 |
3.4.8 轴套参数化建模 |
3.5 本章小结 |
4.系统开发关键技术的研究 |
4.1 二次开发技术综述 |
4.1.1 基于Solid Works系统的二次开发 |
4.1.2 平台功能的调用与API |
4.1.3 VB编程 |
4.2 参数化模型的程序表达 |
4.2.1 特征草图的程序化 |
4.2.2 设计意图贯彻与特征程序化 |
4.2.3 系统功能的实现 |
4.3 设计参数的数据管理 |
4.3.1 数据库的选择 |
4.3.2 建立数据库 |
4.3.3 连接数据库 |
4.3.4 数据管理 |
4.4 系统的人机交互与模块集成 |
4.4.1 用户界面设计 |
4.4.2 用户操作行为引导 |
4.4.3 系统模块集成 |
4.4.4 系统的容错机制 |
4.5 本章小结 |
5.系统开发 |
5.1 系统总体设计 |
5.2 用户界面设计 |
5.2.1 用户登陆模块界面 |
5.2.2 主参数选择界面 |
5.2.3 零件建模主界面 |
5.2.4 有限元分析界面 |
5.2.6 工程图输出主界面 |
5.2.7 装配体主界面 |
5.3 系统功能的实现 |
5.3.1 自动建模 |
5.3.2 自动装配 |
5.3.3 自动成图 |
5.3.4 核心零件的自动有限元分析 |
5.4 系统运行结果 |
5.5 本章小结 |
6.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零件建模程序节选 |
附录 B 有限元分析节选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基于Excel的无纸化自测系统的技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系统实现的功能 |
3 相关技术介绍 |
4 结论 |
(4)基于WinCC的转向架装配线监控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
第二章 转向架装配流水线概述 |
2.1 自动化装配区 |
2.1.1 节拍化生产工位 |
2.1.2 空中小车输送系统 |
2.2 辅助配套区 |
2.2.1 轮对配台区 |
2.2.2 零部件配台区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控制系统整体设计 |
3.1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
3.1.1 中央控制管理系统设计 |
3.1.2 子系统设计 |
3.1.3 上位机WinCC监控系统 |
3.2 系统通讯 |
3.3 装配线与MES系统对接 |
3.3.1 与MES系统对接的必要性 |
3.3.2 与MES系统对接的方案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上位机WinCC系统设计 |
4.1 初始化配置文件 |
4.2 JSON编码解析 |
4.3 转向架装配线监控画面 |
4.3.1 生产线监控画面 |
4.3.2 通讯状态监控画面 |
4.3.3 参数设定画面 |
4.4 WinCC数据库访问技术 |
4.5 人员管理系统 |
4.6 零部件管理系统 |
4.7 工单管理系统 |
4.7.1 Excel文件的导入 |
4.7.2 MES工单介绍 |
4.7.3 工单管理界面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调试与分析 |
5.1 调试环境 |
5.2 调试方法与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基于MapGIS的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建库辅助软件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GIS国内外发展现状 |
1.2.2 国内外GIS软件 |
1.2.3 国内外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建设现状 |
1.3 研究目标与意义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
1.5 论文结构安排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MapGIS平台的开发及数据库建设技术分析 |
2.1 MapGIS的发展历程 |
2.2 MapGIS二次开发技术 |
2.3 MapGIS的数据管理 |
2.3.1 工作区的概念 |
2.3.2 工作区管理模块的地位 |
2.3.3 工作区的分类 |
2.4 MapGIS的空间实体及其数据组织 |
2.5 MapGIS的组件开发方法 |
2.6 数据库建设技术研究 |
2.6.1 空间数据库建立 |
2.6.2 非空间数据库建立 |
2.6.3 数据库数字化的问题研究 |
2.6.4 数据库建库关键技术研究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辅助软件功能需求分析 |
3.1 辅助软件功能划分 |
3.2 属性处理 |
3.2.1 图层属性结构表的建立 |
3.2.2 图层属性录入 |
3.2.3 属性自动导入 |
3.2.4 注释属性处理 |
3.3 图形处理 |
3.3.1 探矿权数据处理 |
3.3.2 采矿权数据处理 |
3.3.3 图形文件坐标转换 |
3.3.4 范围线坐标提取 |
3.4 参数处理 |
3.4.1 子图参数处理 |
3.4.2 点图元注记生成 |
3.5 成果整理 |
3.5.1 成果目录生成 |
3.5.2 入库图层文件导出 |
3.5.3 成果文档归类 |
3.5.4 成果附表导出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辅助软件设计 |
4.1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 |
4.2 数据库设计 |
4.2.1 要素分类代码表 |
4.2.2 图层划分表 |
4.2.3 属性结构定义表 |
4.2.4 下属词对照表 |
4.2.5 行政区划代码表 |
4.2.6 矿产代码词表 |
4.2.7 规划附表 |
4.3 软件模块设计 |
4.3.1 图层属性结构的建立 |
4.3.2 属性录入 |
4.3.3 属性自动导入 |
4.3.4 注释属性处理 |
4.3.5 矿业权数据生成区文件 |
4.3.6 图形文件坐标转换 |
4.3.7 按图元属性自动图形处理 |
4.3.8 注释属性自动录入 |
4.3.9 成果目录建立及文件归类 |
4.3.10 附表MDB数据导出成果附表 |
4.4 用户界面设计 |
4.4.1 主界面的设计 |
4.4.2 图形与属性编辑界面设计 |
4.4.3 其它界面的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辅助软件实现与应用 |
5.1 开发平台和环境搭建 |
5.1.1 开发平台和语言 |
5.1.2 GIS组件 |
5.1.3 软件开发环境配置 |
5.2 基于MapGIS的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建库辅助软件实现 |
5.2.1 公共对象、变量及方法 |
5.2.2 软件主界面 |
5.2.3 图层属性结构处理 |
5.2.4 属性录入 |
5.2.5 属性数据表导入图形文件 |
5.2.6 矿业权数据处理 |
5.2.7 图形文件坐标转换 |
5.2.8 线文件坐标提取 |
5.2.9 图元属性制图 |
5.2.10 系统设置 |
5.2.11 成果目录生成及文件归类 |
5.2.12 入库图层文件导出 |
5.2.13 成果附表导出 |
5.3 辅助软件测试 |
5.3.1 测试细则 |
5.3.2 软件测试环境 |
5.3.3 测试结果及分析 |
5.4 辅助软件的工程应用 |
5.4.1 矿产资源规划项目情况 |
5.4.2 相关要求及标准 |
5.4.3 工程成果展示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应用证明 |
(6)基于XML的.NET平台报表生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专业术语注释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相关研究与技术综述 |
1.2.1 报表系统的发展历程 |
1.2.2 报表系统的研究进展 |
1.2.3 报表系统研发的方向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安排 |
第二章 报表生成技术分析 |
2.1 报表生成系统的主要组成模块 |
2.1.1 报表生成系统的绘制模块 |
2.1.2 报表生成系统的数据加载模块 |
2.2 报表的构成 |
2.2.1 报表的组成元素 |
2.2.2 报表系统中的报表 |
2.3 报表的数据 |
2.3.1 报表的数据类型 |
2.3.2 报表的数据源 |
2.4 报表的输出 |
2.5 现有报表工具概述与比较 |
2.5.1 Microsoft Excel |
2.5.2 Super Visual Formade |
2.5.3 Crystal Report |
2.5.4 国内报表工具 |
2.5.5 报表工具比较 |
2.6 现有报表工具的实现方式与存在的问题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报表生成系统设计 |
3.1 需求分析 |
3.1.1 应用环境与设计目标 |
3.1.2 功能需求 |
3.1.3 性能需求 |
3.2 总体设计 |
3.2.1 系统功能结构 |
3.2.2 系统逻辑结构 |
3.2.3 网络拓扑结构 |
3.3 接口设计 |
3.3.1 外部接口 |
3.3.2 内部接口 |
3.4 系统数据结构设计 |
3.4.1 数据库命名规范 |
3.4.2 数据结构设计 |
3.5 系统各子模块设计 |
3.5.1 报表设计模块 |
3.5.2 模板库管理模块 |
3.5.3 数据源模块 |
3.5.4 条件查询模块 |
3.5.5 打印和打印预览模块 |
3.5.6 环境变量模块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报表生成系统的编码实现 |
4.1 系统代码结构 |
4.2 系统核心技术实现 |
4.2.1 系统核心技术概述 |
4.2.2 采用XML技术实现数据结构化 |
4.2.3 采用WebService技术实现组件间通信 |
4.2.4 采用数据库接口技术实现数据库访问 |
4.3 系统功能实现 |
4.3.1 报表设计模块 |
4.3.2 模板库管理模块 |
4.3.3 数据源模块 |
4.3.4 条件查询模块 |
4.3.5 打印和打印预览模块 |
4.3.6 环境变量模块 |
4.3.7 各子模块间的联系 |
4.3.8 医院用户的个性化功能实现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实验以及实验结果分析 |
5.1 报表生成系统的测试 |
5.1.1 测试环境及测试方法 |
5.1.2 报表生成系统的功能性测试 |
5.1.3 报表生成系统的病案系统集成测试 |
5.1.4 报表生成系统在大数据量下的测试 |
5.1.5 问题分析 |
5.2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全电动注塑机料管组参数化设计与螺杆计量段的仿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1.2 注塑机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1.2.1 注塑机发展概述 |
1.2.2 注塑机的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4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实现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实现方法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料管组件及总体设计方案 |
2.1 料管组件及主要元件 |
2.1.1 注射装置及料管组件 |
2.1.2 料管组件主要零件 |
2.2 系统设计思想 |
2.3 系统设计的软件与硬件环境 |
2.4 系统设计中的关键技术 |
2.4.1 参数化设计技术 |
2.4.2 建模技术 |
2.4.3 数据库技术 |
2.4.4 VB语言编程技术 |
2.4.5 SolidWorks二次开发技术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料管组零部件库的设计 |
3.1 料管组零部件库开发思路 |
3.2 开发零部件库的方法及步骤 |
3.2.1 开发零部件的方法 |
3.2.2 基于SolidWorks的零部件库二次开发步骤 |
3.3 零部件数据库的建立 |
3.3.1 ACCESS数据库简介 |
3.3.2 参数化零部件数据库的建立 |
3.3.3 数据库与VB的连接 |
3.4 零部件库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 |
3.4.1 基于VB的SolidWorks二次开发原理 |
3.4.2 零部件库插件设计 |
3.4.3 对话框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料管组零部件库的参数化建模 |
4.1 料管组零部件参数化设计实现方法 |
4.2 料管组零部件参数化设计实例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注塑螺杆计量段塑化过程模拟 |
5.1 螺杆计量段塑化分析理论基础 |
5.1.1 质量守恒方程 |
5.1.2 动量守恒方程 |
5.1.3 能量守恒方程 |
5.1.4 本构方程 |
5.2 模型的建立 |
5.2.1 几何模型的建立 |
5.2.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5.2.3 边界条件的设置 |
5.3 D36注塑螺杆模拟结果及分析 |
5.3.1 压力场 |
5.3.2 Z向速度场 |
5.3.3 D36注塑螺杆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8)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多指针水表自动校验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技术背景及指针式水表校验系统设计方案 |
2.1 数字图像处理 |
2.1.1 数字图像处理概述 |
2.1.2 数字图像处理的特点 |
2.1.3 数字图像处理的主要方法 |
2.1.4 数字图像处理的主要研究内容 |
2.1.5 数字图像的文件格式 |
2.2 系统整体结构框图及各模块功能 |
2.3 系统校验流程 |
2.4 摄像头的选择 |
2.5 摄像头图像采集的界面 |
第三章 指针式水表的图像处理 |
3.1 水表图像的预处理 |
3.1.1 水表图像的彩色空间变换及灰度变换 |
3.1.2 水表图像的腐蚀膨胀去噪 |
3.1.3 水表图像的二值化处理 |
3.1.4 水表指针图像的边缘提取 |
3.1.5 指针边缘的粗化处理 |
3.2 水表指针圆心坐标的确定 |
3.2.1 Hough变换检测圆 |
3.2.2 改进的Hough变换 |
3.3 水表指针指示方向的识别 |
3.4 水表指针读数的确定 |
3.4.1 坐标系的标定 |
3.4.2 标准图像的标定 |
3.4.3 图像指针正确偏转角度的确定 |
3.4.4 指针旋转角度转化为数值 |
3.4.5 指针数值的校正 |
3.4.6 最终水表读数的得出 |
第四章 VB.NET混合图像界面的设计 |
4.1 图像界面相关软件的概述 |
4.1.1 Matlab简介 |
4.1.2 Visual Basic.NET简介 |
4.1.3 SQL Server简介 |
4.2 动态链接库的制作与使用 |
4.2.1 VB.NET调用摄像头SDK动态链接库 |
4.2.2 VB.NET调用Matlab动态链接库 |
4.3 VB.NET与SQL Server混合编程 |
4.3.1 建立数据库 |
4.3.2 对数据库的操作 |
4.4 混合图像界面的设计 |
4.4.1 混合图像界面 |
4.4.2 文本文件的制作 |
4.4.3 整个校验系统的校验流程 |
第五章 水表校验系统测试与分析 |
5.1 不同光照强度下水表图像的测试 |
5.2 不同旋转角度下水表图像的测试 |
5.3 不同气泡程度下水表图像的测试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件 |
(9)工业以太网中WinCC人机监控系统和通信的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课题来源和研究意义 |
1.1.1 课题的来源 |
1.1.2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工业监控系统的概述 |
1.2.1 工业监控系统与组态软件的关系 |
1.2.2 组态软件的介绍 |
1.2.3 组态软件的发展趋势 |
1.3 WinCC组态软件的介绍 |
1.3.1 WinCC的性能特点及体系结构 |
1.3.2 WinCC应用领域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2 人机监控系统设计和开发 |
2.1 人机监控系统需求分析 |
2.2 系统的总体构架 |
2.3 人机监控系统设计原则 |
2.4 系统软件构架 |
2.4.1 人机界面设计软件 |
2.4.2 控制器PLC编程软件 |
2.4.3 数据库管理软件 |
2.4.4 Visual Basic软件 |
2.5 组态WinCC变量及通信 |
2.5.1 建立通信 |
2.5.2 创建外部变量 |
2.6 人机界面的组态设计 |
2.7 对象的动态设计 |
2.7.1 ANSI-C脚本应用 |
2.7.2 VB脚本应用 |
2.8 本章小结 |
3 人机监控系统数据归档与报表 |
3.1 WinCC归档数据库特点 |
3.2 数据库访问及数据归档 |
3.2.1 ADO数据库访问技术 |
3.2.2 新建数据库及存储和访问 |
3.2.3 访问WinCC数据库 |
3.3 数据报表 |
3.3.1 WinCC报表系统实现 |
3.3.2 VB脚本和EXCEL实现 |
3.4 本章小结 |
4 系统通信 |
4.1 以太网中WinSock通信 |
4.1.1 TCP/IP通信协议 |
4.1.2 WinSock控件 |
4.1.3 创建服务器与客户机 |
4.2 OPC通信 |
4.2.1 OPC协议的产生和优势 |
4.2.2 创建OPC应用程序 |
4.2.3 OPC应用程序与WinCC通信 |
4.2.4 OPC运行环境的设置 |
4.3 WinCC与S7-300 PLC的通信 |
4.4. WinCC项目之间的OPC通信 |
4.5 WinCC的C/S结构 |
4.6 本章小结 |
5 结论 |
6 展望 |
7 参考文献 |
8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9 致谢 |
附录 |
(10)面向在校师生的Excel接口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图目录 |
表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由来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三节 研究意义与目的 |
第四节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面向在校师生的Excel接口学习的相关理论 |
第一节 与Excel接口学习相关的教育技术理论 |
一、计算机辅助教育 |
二、教育信息处理 |
三、情景式学习理论 |
第二节 开发Excel接口学习平台的词典学理论 |
一、词典学概论 |
二、词典学理论与Excel接口的学习 |
第三章 Excel接口学习平台的学习内Excel接口体系及其应用 |
第一节 面向在校师生的Excel接口体系概述 |
一、接口定义 |
二、Excel接口整体概述 |
三、面向在校师生的Excel接口作用概览 |
第二节 面向在校师生的Excel用户接口及其应用 |
一、用户接口描述 |
二、Excel工作表函数 |
三、面向在校师生的Excel界面接口研究概述 |
第三节 面向在校师生的Excel软件接口及其应用 |
一、面向在校师生的VBA接口及其使用特点 |
1、面向在校师生的VBA对象处理与概览 |
2、NET Framework支持的而不能够直接使用的接口 |
3、VBA自定义接口 |
4、Excel Solver函数接口的简介 |
5、与数据库连接有关对象接口 |
6、控制其他office应用程序 |
二、面向在校师生的JAVA-EXCEL接口及其应用研究 |
1、Java与Excel之间的接口概况 |
2、利用Java-Excel接口解决教育中问题的具体事例 |
三、面向在校师生的Excel C API及其使用特点阐述 |
1、Excel C API简介 |
2、运用Excel C API创建XLL的基本入口 |
3、在校师生何时会用到Excel C API |
4、面向在校师生的Excel C API编程基本入口及其使用特点 |
5、面向在校师生的Excel C API使用举例 |
第四章 面向在校师生的Excel接口学习平台的需求分析与设计 |
第一节 面向在校师生的Excel学习平台的需求分析 |
一、当前Excel接口学习词典的查询分析 |
二、面向在校师生的Excel接口学习需求分析 |
第二节 面向在校师生的Excel接口学习平台的设计 |
第五章 面向在校师生的Excel接口学习平台的实现与应用 |
第一节 面向在校师生的Excel接口学习平台的实现 |
第二节 面向在校师生的Excel接口学习平台的应用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一节 论文总结和创新之处 |
一、论文总结 |
二、创新之处 |
第二节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一、研究的不足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Excel对象模型 |
后记 |
四、在VB中利用ADO动态读取Excel数据(论文参考文献)
- [1]H型钢轧制工艺设计软件开发及数值模拟[D]. 张国瑞. 燕山大学, 2021(01)
- [2]冲渣阀系列化产品参数化模型研究及SFV-3DCAD系统开发[D]. 胡浩捷. 辽宁科技大学, 2020(02)
- [3]基于Excel的无纸化自测系统的技术分析[J]. 陈秀芳. 电脑与电信, 2018(10)
- [4]基于WinCC的转向架装配线监控系统设计[D]. 王庆队. 青岛大学, 2017(02)
- [5]基于MapGIS的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建库辅助软件设计与实现[D]. 刘铁标.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7(01)
- [6]基于XML的.NET平台报表生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李奥林. 南京邮电大学, 2016(05)
- [7]全电动注塑机料管组参数化设计与螺杆计量段的仿真分析[D]. 赵世霞. 山东大学, 2016(01)
- [8]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多指针水表自动校验系统[D]. 乔丽娟. 山东大学, 2015(02)
- [9]工业以太网中WinCC人机监控系统和通信的实现[D]. 郭永勇. 天津科技大学, 2014(06)
- [10]面向在校师生的Excel接口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开发[D]. 田文利. 华东师范大学, 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