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赤羽病的流行及防制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迟磊[1](2007)在《牛副结核病多重组抗原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建立一种有效的牛副结核病间接ELISA方法,本研究设计了两对引物,从副结核分枝杆菌P18株的基因组中PCR扩增出两个目的基因map0862和map2154c、,采用重叠延伸剪接技术(splice by overlapping extension,SOE)获得融合基因map0862-2154c。经过多次亚克隆步骤后,将DNA片段map0862-2154c串连于表达载体pET32a(+)中,获得了重组质粒pET0862-2154c。将重组质粒转化BL21(DE3)大肠杆菌感受态后,经IPTG诱导表达后,以Ni2+鳌合层析的方法纯化融合蛋白。Western blot分析表明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活性。以融合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在确定了最佳封闭液和最佳包被条件后。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摸索了最佳抗原、一抗和二抗稀释度,以及最佳一抗、二抗作用时间和显色时间,建立了检测牛副结核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用95份健康牛血清的检测结果统计分析后确定诊断方法的判定标准,即牛血清样本(mbp0862-2154c)S/P大于0.42为阳性,小于0.34为阴性,两者之间为可疑。通过对90份牛副结核病血清和100份无副结核病牛血清的检测结果表明,ELISA方法的敏感性为84.44%(76/90),特异性为97%(97/100)。用确定的间接ELISA方法对50份副结核阴性血清(副结核病试剂盒检测)和54份副结核阳性血清(副结核病试剂盒检测)共104份检测,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本方法与牛副结核病试剂盒(IDEXX)诊断的符合率为91.35%。
黄小波[2](2006)在《猪传染性胃肠炎检测基因芯片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SC-H株N基因表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猪传染性胃肠炎(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enteritis,TGE)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病仔猪严重腹泻、呕吐和脱水,该病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本研究从病原学上证实了该病在四川的流行,建立了TGEV基因芯片检测新方法,进行了重要功能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对TGE的诊断、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1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SC-H株的分离鉴定 将腹泻病料接种到到ST细胞(猪睾丸传代细胞)上,连续盲传5代后开始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病变在接毒后30h开始出现,表现为:细胞肿胀、变圆、有散在堆积、最后细胞皱缩、崩解破碎,脱落。该病毒的TCID50为10-3.92/0.04ml、病毒能被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阳性血清所中和,中和指数为242;透射电镜观察细胞中聚集大量的病毒粒子,病毒粒子呈球形,大小约75-90nm,病毒以胞外分泌的方式释放到细胞外;病毒对5溴脱氧尿核苷不敏感,为RNA病毒,对乙醚、氯仿敏感,对胰蛋白酶有抵抗力,pH4.0-pH8.0稳定。将分离鉴定的病毒命名为SC-H株。SC-H株的分离为该病的病原学研究、诊断和防制积累了材料。 2 TGEV SC-H株主要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用RT-PCR技术扩增了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SC-H株的S(分为S1、S2、S3、S4四段)、sM、M、N、ORF7、S′及POL基因,将扩增片段插入pMD18-T载体构建了重组质粒pMD-S1、pMD-S2、pMD-S3、pMD-S4、pMD-sM、pMD-M、pMD-N、pMD-ORF7、pMD-S′及pMD-POL,核苷酸测序结果显示S1、S2、S3、S4长度分别为1260bp、1280bp、1062bp、1217bp,序列拼接后S基因片段长4542bp;sM、M、N,ORF7、S′和POL扩增片段长度分别为378bp、852bp、1188bp、436bp、886bp及303bp。S、sM、M、N和ORF7扩增片段分别包括TGEV完整的ORF2、ORF4、ORF5、ORF6和ORF7,长度分别为4344bp、249bp、789bp、1149bp和237bp,分别编码1147、82、262、382、78个氨基酸。S、sM、M、N、ORF7编码区的核苷酸序列和其他参考毒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在98.1-99.8%、98.1-99.7%、94.2-99.7%、98.1-99.9%及93.6-99.5%之间,氨基酸同源性在94.1-99.7%、92.7-98.8%、92.0-99.2%、95.3-99.5%及84.8-96.2%之间。进化分析显示SC-H株与Purdue株有相对较近的遗传距离。TGEV主要基因的克隆与分析为后续构建检测基因芯片和研究功能基因奠定了基础。
王全溪[3](2004)在《番鸭呼肠孤病毒病诊断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番鸭呼肠孤病毒病主要发生于番鸭,夏季多发,发病日龄以4~45日龄为主,发病率达20%~90%,应激或混合感染下,死亡率可达90%以上。国内外未见有该病血清学诊断方法的报导。因此,临床上建立一种切实可行且快速的诊断方法越来越受到国内水禽养殖业的关注。本研究以此为出发点,建立了快速、简便、准确,而且能够在基层应用的间接ELISA检测病毒抗体和反向乳胶凝集试验检测病毒抗原两种血清学诊断方法。 本课题以本实验室分离鉴定保存的番鸭呼肠孤病毒B3分离株为研究材料,开展了番鸭呼肠孤病毒病间接ELISA和反向乳胶凝集试验两种血清学诊断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工作。 1.采用番鸭胚成纤维细胞成功的培养了番鸭呼肠孤病毒,感染细胞产生了明显的CPE病变,并进行病毒的扩大培养,细胞培养物经二次差速离心和硫酸铵沉淀制备了所需的诊断抗原,病毒蛋白含量为5.628mg/ml。 2.采用细胞培养的番鸭呼肠孤病毒,按所设定的免疫程序免疫成年公番鸭,获得琼扩效价为1:16的阳性血清,经粗提和纯化获得了蛋白含量为4.242mg/ml的一抗IgG。同时采集健康番鸭的血清,纯化后获得IgG,按所设定的免疫程序免疫家兔,获得琼扩效价为1:8的兔抗番鸭二抗血清,并纯化得到蛋白含量为5.395mg/ml的二抗IgG。采用改良的过碘酸钠法成功地把HRP标记在纯化的二抗IgG上,结果表明,酶结合率=0.5312,标记率=0.6909,符合ELISA的要求。 3.用硫酸铵粗提的番鸭呼肠孤病毒作为包被抗原和HRP酶标记的兔抗番鸭二抗,成功地建立了检测番鸭呼肠孤病毒病抗体的间接ELISA法。试验结果表明,包被抗原1:80(0.0704mg/ml)稀释,待检血清1:40稀释,酶标二抗1:200稀释,是本方法最佳的工作浓度。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该法不与其它病原发生交叉反应,阻断效果明显,检测番鸭呼肠孤病毒抗体可达1:800比琼扩试验高50倍,ELISA测定临床采集的血清阳性率达70%,琼扩试验阳性率37.5%,两者符合率67.5%,批内批间重复结果稳定。因此,间接ELISA法检测番鸭呼肠病毒抗体特异性高、敏感性强、重复性好、质量稳定、结果可靠,适合于临床流行病调查。 4.用纯化的抗番鸭呼肠孤病毒抗体致敏乳胶成功地建立了反向乳胶凝集试验检测番鸭呼肠孤病毒抗原的方法。通过试验,确定了抗体致敏乳胶的最佳浓度为0.4242 mg/ml,最佳致敏温度37℃,最佳致敏时间2h。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抗体致敏乳胶无自凝性,特异性强,重复性好,质量可靠。人工攻毒雏番鸭,用本方法可于攻毒后的第三天粪便中检测到病毒抗原,直至攻毒鸭全部死亡都可从粪便中检测到病毒,可见在感染早期,病鸭即可从粪便排毒,且持续较长时间,及时无害化处理粪便对防制本病有重大意义。攻毒1日龄雏番鸭,剖检无菌采集取心、肝、脾按常规方法提取病毒抗原,检测结果表明,脾脏在攻毒后第4天3只中有2只结果阳性,第5天2只死亡鸭中有一只肝脏结果阳性,此后的病死鸭脾和肝番鸭呼肠孤病毒检测都阳性,而心脏处理物未见有阳性。
龙塔,程相朝[4](2001)在《21世纪畜禽疫病发生特点和防制战略》文中认为本文针对21世纪规模化养殖业的发展状况及当前畜牧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畜禽疫病发生与流行的主要特点,并提出21世纪畜禽疫病的防制对策要从提高执法力度,贯彻“预防为主”,健全和完善畜禽疫病防疫体系,重视环境因素.加强兽药和生物制品管理,加强畜禽传染病防制研究,等6个方面提高动物疫病综合防制能力.
龙塔,程相朝,姜丛[5](2001)在《21世纪畜禽疫病发生特点和防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针对 2 1世纪规模化养殖业的发展状况及当前畜牧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阐述了畜禽疫病发生与流行的主要特点 ,并提出 2 1世纪畜禽疫病的防制对策要从提高执法力度、贯彻“预防为主”、健全和完善畜禽疫病防疫体系、重视环境因素、加强兽药和生物制品管理、加强畜禽传染病防制研究等 6个方面提高动物疫病综合防制能力。
魏国才,王涛,黄秀明[6](2001)在《赤羽病的流行及防制对策》文中研究表明 赤羽病(akabane disease,AKA)又名阿卡斑病,是由赤羽病病毒(Akabane disease virus,AKV)引起的牛、绵羊和山羊的一种多型性传染病。AKA以流产、早产、死胎、畸形产为特征,能引起先天性关节弯曲和积水性无脑症。 国内外流行情况 AKA曾以积水性无脑/关节弯曲综合症(AG/HE)和流行性暂时热于20世纪30年代首先在澳大利亚羊群中爆发,1949年在日本群马县赤羽村也发生本病,但病原一直处于不明阶段。1972~1975年,AKA在日本关东地区大流行时,先后蔓延到日本、中国、四国、近畿、关东、北陆等地区,最后传播到秋田县。在这次大流行中,日本兽医黑木、稻叶在流行区从出生后未吃过初乳的犊牛和母牛的血清中分出AKV。1977年,日本岩手县南部也报道有AKA的发生,到1986年为止,日本除少数几个地区没发病外,其他大部分地区几乎全部发生过AKA。1987年中村孝次等首次报道日本青森县有五户
王涛,黄秀明,魏国才[7](2001)在《赤羽病的流行及防制对策》文中指出
王涛,黄秀明,魏国才[8](2000)在《赤羽病的流行及防制对策》文中认为
沈正达[9](1999)在《牛羊传染病防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中研究说明在牛羊饲养业中,疫病防制工作一向很受重视。但是,近年来,随着养殖业的迅猛发展,疫病正以前所未有的势头威胁着养殖生产,牛羊疫病也不例外,必须重新审视这一问题。本文概述了当前牛羊疫病流行的基本态势,以及预防、诊断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尤其指出,及时报告疫情发生对于预防工作具有重大的价值。
二、赤羽病的流行及防制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赤羽病的流行及防制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牛副结核病多重组抗原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1 副结核病的概述 |
1.2 牛副结核病的流行和控制 |
1.3 牛副结核病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
1.4 牛副结核病的防疫对策 |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3.1 牛副结核分枝杆菌抗原MAP0862和MAP2154c的串连融合表达 |
3.2 间接ELISA诊断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1 牛副结核分枝杆菌抗原MAP0862和MAP2154c融合表达 |
1.1 材料和方法 |
1.2 结果 |
1.3 讨论 |
1.4 小结 |
2 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
2.1 材料和方法 |
2.2 结果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历 |
(2)猪传染性胃肠炎检测基因芯片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SC-H株N基因表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文献综述 |
一 猪传染性胃肠炎研究进展 |
二 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在疫病检测中的应用 |
前言 |
第一章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SC-H株的分离鉴定 |
1.材料 |
2.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第二章 TGEV SC-H株主要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
1.材料 |
2.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第三章 猪传染性胃肠炎检测基因芯片的初步构建 |
1.材料 |
2.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第四章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SC-H株N基因表达研究 |
1.材料 |
2.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3)番鸭呼肠孤病毒病诊断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封面 |
2 目录 |
3 中文摘要 |
4 英方摘要 |
5 正文 |
5.1 前言 |
5.2 综述 |
5.2.1 呼肠孤病毒的研究现状 |
5.2.2 免疫酶技术的研究进展 |
5.2.3 乳胶凝集试验的研究进展 |
5.3 抗原与抗体的制备和二抗的酶标 |
5.3.1 抗原的制备 |
5.3.2 血清的制备及酶的标记 |
5.3.3 小结 |
5.4 间接ELISA检测番鸭呼肠孤病毒抗体方法的建立 |
5.4.1 材料与方法 |
5.4.2 结果 |
5.4.3 小结 |
5.5 反向乳胶凝集试验检测番鸭呼肠孤病毒抗原方法的建立 |
5.5.1 材料与方法 |
5.5.2 结果 |
5.5.3 小结 |
5.6 讨论 |
5.7 结论 |
5.8 参考文献 |
5.9 附录 |
6 致谢 |
四、赤羽病的流行及防制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牛副结核病多重组抗原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及应用[D]. 迟磊. 吉林农业大学, 2007(04)
- [2]猪传染性胃肠炎检测基因芯片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SC-H株N基因表达研究[D]. 黄小波. 四川农业大学, 2006(12)
- [3]番鸭呼肠孤病毒病诊断技术研究[D]. 王全溪. 福建农林大学, 2004(04)
- [4]21世纪畜禽疫病发生特点和防制战略[A]. 龙塔,程相朝.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十一次兽医病理学、第十次动物病理生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1
- [5]21世纪畜禽疫病发生特点和防制研究[J]. 龙塔,程相朝,姜丛. 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02)
- [6]赤羽病的流行及防制对策[J]. 魏国才,王涛,黄秀明. 中国动物保健, 2001(01)
- [7]赤羽病的流行及防制对策[J]. 王涛,黄秀明,魏国才. 河南畜牧兽医, 2001(01)
- [8]赤羽病的流行及防制对策[J]. 王涛,黄秀明,魏国才. 畜禽业, 2000(11)
- [9]牛羊传染病防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沈正达. 中国动物保健, 199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