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处理的发展历程及趋势

浅谈水处理的发展历程及趋势

一、水处理发展过程及趋势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张龙娜[1](2022)在《电厂化学水处理系统的特点与发展趋势》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厂对于化学水处理的相关技术也逐渐趋于成熟。通过提高化学水处理效率,能够极大程度上增加环境保护能力,减少企业日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水污染现象。本篇论文将简单阐述电厂化学水处理系统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李继军[2](2021)在《油菜响应苗期渍害的动态过程和遗传基础》文中研究表明油菜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料作物,而我国长江流域油菜主产区是渍害频发区。油菜在生长发育中容易遭受到土壤板结和排水不畅导致的渍水胁迫,加之气象变化导致的降水频发,加大了油菜遭受渍害的风险。渍害会导致油菜成熟期的籽粒产量损失,严重影响油菜的生产。目前油菜渍害响应的研究的主要集中在胁迫过程中的生长和生理响应、成熟期的生长抑制等方面。近年来,比较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分析是对油菜渍害响应的遗传基础解析的主要手段。随着基因组、表型组等前沿技术手段在作物学研究中广泛应用,对油菜渍害响应的研究也迎来新的机遇。本研究使用505份重测序的自交系组成的甘蓝型油菜自然群体作为研究材料,通过人工采集结合无人机表型平台数据采集的方式获取了大量渍害响应相关的性状。利用这些性状对油菜响应苗期渍害的动态变化和遗传基础进行了解析,获得了以下主要研究结果:高通量无人机表型平台能够获得大量高质量的图片,基于图片信息我们提取到了4个形态指标和23个光谱指标。将其中光谱指标NDVI和形态指标株高(PH)、冠层体积模型(CVM)分别与人工采集的NDVI、PH、生物量构建线性回归模型。代表3组模型性能的RPDs均大于1.50(1.54-2.48);同时模型的决定系数R2=0.80-0.88、MAPE=5.23%-17.96%、RMSE较小。表明无人机平台提取到的性状与真实值之间具有极高的相关性,而且数据精确度和准确度都很高。苗期渍水阶段,油菜茎和根的鲜重从渍水第2 d开始就受到显着抑制,其中根受到的抑制更严重;同时油菜最大叶的叶片长度、宽度以及叶柄长在渍水4 d内明显增大,随后这种形态学适应性变化逐渐受到抑制;生理响应的变化与油菜形态学适应性的变化趋势一致,但生理响应更迅速而且程度更大。在渍水恢复阶段,反映生长状态的形态指标株高(PH)、冠层体积模型(CVM)和绿叶冠层覆盖度(GCC)以及反映生理状态的紫叶冠层覆盖度(PCC)的变化表明,渍害对油菜生长的抑制和油菜对渍害的生理响应会持续到渍水恢复阶段,但在后期会逐渐减弱。同时,苗期发生的渍害对油菜成熟期的农艺性状会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产量和生物量的降幅最大,分别达到26.8%和27.3%;苗期渍害还会导致成熟种子蛋白质含量的减少、含油量的增加,但是它们的总含量几乎不变,说明渍害仅仅影响了种子在油分和蛋白质合成中的碳源分配而不影响总能源物质的积累。对渍水恢复阶段4个时间点的27个性状的WTCs进行因子分析时,每个时间点能提取到2-5个公因子,这些公因子在各个时间点均包含所有性状耐渍系数(WTCs)的85%以上的变异。由于油菜渍害适应性响应主要包括长势和逆境(生理)响应,于是因子分析的结果最终只保留前两个有实际意义的公因子,分别命名为长势(growth situation,GS)因子和逆境响应(stress response,SR)因子。利用GS和SR因子作为表型指标对油菜的耐渍性分析发现,自然群体被聚成3类差异明显的渍害响应类型。油菜苗期的气象条件会通过影响其在苗期渍水下的表现来间接决定成熟期的产量。其中,渍水+恢复阶段的降水量与成熟期产量的WTC高度正相关(R=0.90),而渍水期的太阳辐射与之高度负相关(R=-0.99)。同时,苗期性状与成熟期农艺性状之间也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利用苗期性状对成熟期产量和生物量在对照组、渍水处理组以及性状的耐渍系数可以进行可靠的预测。用于预测的线性回归模型的决定系数R2达到0.39-0.59。此外,在渍水恢复阶段利用形态指标筛选出来的极端材料,在成熟期也普遍具有相应的极端表现。在渍水恢复阶段和成熟期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中分别鉴定到642和322个渍害响应相关的位点。渍水恢复阶段各个时间点之间有大量重叠的位点,但是前期鉴定到的位点较多,而后期逐渐减少。在成熟期,重叠的位点均是相关性高的WTCs之间鉴定到的。在对不同时期鉴定到的位点进行比较时,我们发现在A04染色体上存在到一个热点区域,该区域同时调控渍水恢复阶段形态指标中的绿叶数、PCC,同时还关联到光谱指标CIVE以及成熟期种子的含油量。随后,基于功能注释和基因内部变异的显着性,在该区域内预测到一个响应非生物逆境的基因Bna A4.DRIP2,通过遗传转化验证其参与到了油菜的耐渍性负调控中。通过本研究发现,无人机表型平台在田间条件下的数据采集和分析中具有优异的性能。利用人工采集数据和无人机采集的图像数据,分析了油菜在多个时期的生长和生理响应动态,并解析了油菜在苗期渍水胁迫下的表现与成熟期耐渍性形成的内部的联系。同时,挖掘了一批渍害响应相关的可靠位点和基因,并验证一个候选基因在渍害响应中的功能。以上研究能为油菜生产中缓解渍害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油菜渍害响应的遗传基础解析和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和种质资源。

戴同[3](2021)在《基于VFM的多主体参与污水处理PPP项目合作决策模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污水处理公用基础设施对改善水环境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污水处理设施数量少、净化质量差成为制约水污染治理效果的重要原因。由政府自建、自营的传统管理模式在工程建设、技术水平、管理方式等方面都不能满足对污水处理效果的要求,进而影响了人们对安全用水的需求。在此背景下,政企合作的PPP模式在污水处理建设、运营项目中得到了大力推广。污水处理PPP项目对水资源用户、政府部门及水务企业而言存在共同的需求基础。但公私合作的PPP模式试行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波折,究其根本原因是未能平衡多方参与主体的利益。现有PPP模式的研究成果多从政府或社会资本方的视角,以博弈的方法分析问题,很少以多方参与主体利益共赢为目标解决问题。本文突破以往PPP模式的合作理论研究,从人们对优质水环境需求的角度出发,以污水处理PPP项目为研究对象,以影响政府方利益的VFM评价及影响社会资本方利益的投资回报为主线,兼顾用户对排污价格的承受能力,运用信息同步反馈的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基于VFM评价的多方主体参与污水处理PPP项目合作决策系统动力学模型”,借助Vensim软件对满足各方利益相关主体的合作条件进行仿真研究。其研究成果对于加强公私合作过程中的公正性,提高城镇污水处理PPP项目的实施效率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理论意义。其主要研究如下:(1)污水处理行业、PPP模式、VFM评价相关理论梳理污水处理行业、PPP融资模式、VFM评价的相关概念,深入探讨污水处理PPP项目投资收益评价指标,污水处理项目应用PPP融资模式相比于其他模式的优势,污水处理PPP项目VFM评价的应用等相关理论。(2)污水处理PPP项目决策影响因素分析污水处理PPP项目涉及多方主体的利益,每个主体方的决策影响因素均不同。公众期盼尽快享受优质水资源环境所带来的社会福利,其关键决策影响因素是项目实施速度与效果;排污用户关注污水排放费用是否在其承受能力之内,其关键决策因素是污水处理收费单价;VFM评价是政府方针对PPP项目的主要决策依据;投资收益是水务企业投资污水处理项目的主要决策依据。(3)基于多方主体的污水处理PPP项目合作决策模型依据污水处理PPP项目中政府方对VFM量值及水务企业方对投资收益的要求,提炼双方利益的共同影响因素,构建风险量化模型、税费异动模型。运用系统动力学反馈理论构建基于VFM定量评价的污水处理PPP项目合作决策模型,并根据模型中各因子之间的反馈关系设置系统函数。结合上述各子模型构建基于VFM评价的多方主体参与污水处理PPP项目合作决策模型。(4)模型验证及应用分析借助Vensim软件对模型进行仿真模拟,通过实际案例从综合效益最大化、合作边界条件、影响因素敏感性三个方面验证模型的适用性。基于多方主体视角的污水处理PPP项目合作决策模型为加强政企合作过程的社会公信力,满足多方主体利益需求提供了科学的决策参考依据。

刘志良[4](2021)在《不同时间春灌一水对冬小麦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河北省冬小麦耕种面积和产量居全国前列,小麦生育期间自然降水量无法满足其正常生长所需,为实现稳产高产,以往该区冬小麦春季灌溉以二至三水为主,灌溉水需求量大。然而,河北省地表水资源匮乏,农业灌溉长期超采地下水,造成大面积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区,引发了地面沉降等一系列地质灾害问题。在此背景下,河北省推行了节水压采制度,发展节水灌溉技术,降低冬小麦灌溉用水量是其主要措施之一。为缓解农业水资源高耗压力、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同时促进小麦生产可持续发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有必要开展减少冬小麦春季灌水次数至一次的研究,探明冬小麦适宜的春灌一水时间。本研究于2018-2020年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节水农业试验站开展,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冬小麦拔节期,设置拔节后0 d(AJ0)、拔节后5 d(AJ5)、拔节后10 d(AJ10)、拔节后15 d(AJ15)、拔节后20 d(AJ20)共5个春灌一水时间处理和无春灌(CK1)、春灌二水(CK2)2个对照处理,阐明不同时间春灌一水对冬小麦生长发育、产量、耗水规律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确定冬小麦适宜的春灌一水时间。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春灌一水条件下,随着灌水时间的推迟,两个试验年度冬小麦最终株高呈现了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以AJ5处理最高,AJ0和AJ10处理次之,二者与之差异不显着;最大叶面积指数呈现降低的趋势。所有春灌一水处理的最终株高和最大叶面积指数均显着大于CK1,但小于CK2。春灌一水处理冬小麦开花期的旗叶长度、宽度和干重随灌水时间的推迟呈下降趋势,所有处理的旗叶性状均优于CK1。(2)春灌一水处理中,冬小麦抽穗至成熟期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SPAD最大值出现在花后7 d,其随着灌水时间推迟呈减小的趋势;Pn、Tr和Gs在开花至花后7 d达到最大值,随着灌水时间的推迟,冬小麦开花期旗叶Pn、Tr和Gs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两个试验年度Pn最大的处理分别为AJ15和AJ5。所有春灌一水处理花后7 d的SPAD值和开花期Pn均大于同时期的CK1,小于CK2。(3)两个试验年度,春灌一水处理中冬小麦地上部干物质量、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和转运效率最大的处理均为AJ5,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最大的处理分别为AJ5和AJ10,而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最大的处理依次为AJ20和AJ15。随着灌水时间的推迟,Logistic模拟下冬小麦平均灌浆速率和最大灌浆速率降低,但灌浆持续时间增长,理论最大千粒重增大。春灌一水条件下,冬小麦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籽粒产量随着灌水时间的推迟均是先增大后减小,而千粒重逐渐增加;AJ5的籽粒产量最高,AJ10籽粒产量次之,二者间差异不显着但显着高于其他处理。两个试验年度,所有春灌一水处理的籽粒产量均大于CK1小于CK2,与CK1相比,AJ5和AJ10处理的产量分别增加52.18%~96.04%和49.84%~90.15%,差异均达显着水平;与CK2相比,AJ5和AJ10处理的籽粒产量依次降低0.80%~16.75%和3.79%~18.03%,其中2019-2020年差异达显着水平。(4)春灌一水条件下,冬小麦成熟期土壤剖面水分分布规律与拔节期灌水前相似,但相比拔节期灌水前,各处理冬小麦成熟期0~10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均有所下降,并且AJ15和AJ20处理100~200 cm土层含水率下降明显。春灌一水处理中,冬小麦耗水量(ET)随着灌水时间的推迟逐渐增大,水分利用效率(WUE)随灌水时间推迟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其中,AJ5的WUE最高,AJ0和AJ10次之,三者间差异不显着,但显着大于其他一水处理。与CK1相比,两个试验年度AJ5和AJ10处理冬小麦的ET分别增加26.6~158.1 mm和31.0~176.8 mm,WUE显着增加20.78%~41.07%和12.34%~37.50%;与CK2相比,AJ5和AJ10处理的ET显着降低81.5~99.2 mm和62.8~94.8 mm,WUE分别增加5.33%~18.47%和2.67%~10.19%。综合考虑冬小麦灌水量、生长发育特性、产量、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等因素,冬小麦适期春灌一水可以获得较好的节水效果、较高的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从节水稳产高效的角度考虑,推荐河北省地下水超采区冬小麦春季限量灌溉一水的时间为拔节后5~10 d。

梁超凡[5](2021)在《枯草芽孢杆菌对旱区膜下滴灌棉花生长特性及其促生机制研究》文中指出农田土壤盐碱化对作物生长发育过程造成胁迫,致使作物品质下降、产量降低,严重制约农业生产和区域经济发展。本文基于微生物调控技术,以改善土壤微环境,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为目标,将枯草芽孢杆菌与膜下滴灌技术结合,对不同施菌量(0,1.5,3,4.5,6kg/亩)与灌水量(260,290,325m3/亩)耦合下新疆膜下滴灌棉花生长特性及其促生机制展开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施菌灌溉耦合处理棉花生长指标(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生物量、棉花产量和水分利用率均大于CK处理,随着施加菌剂量增加,均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少趋势。各施菌处理总干物质最大量较CK相比增加8.31%~46.86%,营养器官干物质量增加1.52%~33.67%,生殖器官干物质量增加16.75%~60.86%,产量较CK相比增加1.71%~21.91%,水分利用率较CK相比增加-0.8%~11.75%,灌水利用效率较CK相比增加1.71%~21.90%,其中施菌量为1.5、3kg/亩处理的棉花长势较好,棉花产量及水分利用率较高。(2)施加菌剂有效提高耕作层(0-20cm)土壤持水性和保水性,有利于棉花根系充分吸水。施加菌剂后耕作层土壤含水量有较大波动,施菌处理全生育期的土壤平均含水量与CK相比增加了 2.6%~25.1%。施加菌剂亦能增加棉田生育期耗水量、日耗水强度,各处理生育期总耗水量较实际灌水量增加了 9.8%~16.5%,较CK相比增加2.8%~9.0%,其中施加菌剂含量为3 kg/亩时,土壤平均体积含水量、耗水量、日耗水强度均表现为最大。(3)施加菌剂与灌水量耦合能够降低盐分含量,影响土壤盐分运移与分布。施菌处理在棉花收获期均表现出脱盐作用,脱盐率为2.8%~22.0%,施加菌剂含量为3 kg/亩,灌水量为325 m3/亩时,脱盐效果表现最为明显。施菌灌水耦合对土壤速效养分(硝态氮NO3-、铵态氮NH4+、速效磷P)变化影响显着,施肥灌水一致时,施菌处理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减少明显大于CK处理。其中施加菌剂含量为1.5、3 kg/亩时,速效养分减少幅度较大,施加菌剂提高了棉花对速效养分的吸收利用,在生育期内为作物生长提供充足养分的来源。(4)施菌处理显着提高了根区土壤细菌OTUs数及α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Chaol指数),且随着施菌量增多呈现先增加后减少趋势。施菌灌水耦合处理促进了(0-20cm)土壤中Gemmatimonadetes、Bacteroidota等促生菌门类丰度,提高了土壤固氮、反硝化、生防及解磷属类的相对丰度。且随着生育期推进收获期根区土壤细菌群落分布表现出越来越均匀,群落结构越来越稳定,反映了施加菌剂具有一定时效性。施菌灌水耦合亦对土壤酶活性影响显着,土壤蔗糖酶(SC)、脲酶(URE)、碱性磷酸酶(PHO)活性随施菌量增加而降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施菌量增加而升高,且适宜的施菌灌水处理能够提高土壤酶活性。(5)基于Logistic模型以及回归模型建立了施菌灌水耦合下膜下滴灌棉花生长模型。此外,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了土壤微环境中各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灌水量与产量的关联度表现为极强;施菌量与产量关联度最小,表现为中等;土壤微环境中各因子关联度(Gemmatimonadetes、CAT、NH4+、P、SC、URE、PHO、NO3-)表现为极强或较强。综上,枯草芽孢杆菌通过影响了土壤的细菌群落结构及丰富,提高了土壤持水保水性及土壤养分转化,减轻盐分胁迫等进而改善土壤微环境,影响作物生长和产量。但较多施加量会导致效果下降,本试验建议轻度盐碱地下枯草芽孢杆菌施加量为3 kg/亩,灌水量量为325m3/亩。研究结果对利用微生物技术解决旱区土壤盐碱及次生盐碱化问题,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作物经济效益,实现旱区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及方法支撑。

李中杰[6](2021)在《不同灌溉技术和灌水量的陕北山地苹果节水增产提质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针对陕北地区独特的气候条件及水资源匮乏且灌溉技术落后,山地苹果的产量和品质无法得到保证等问题,为探明陕北山地苹果适宜的灌溉技术和最佳灌水量,采用大田试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选择8年生山地苹果树(寒富)为试材,设置4种灌溉技术(涌泉根灌技术、地表滴灌技术、微孔陶瓷根灌技术、地下滴灌技术)和3种灌水量(高水、中水、低水),采用完全组合设计,共12个处理;研究了不同灌溉技术和灌水量对山地苹果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并建立了不同灌溉技术和灌水量下苹果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苹果品质的综合评价模型,提出了适宜陕北山地苹果的灌溉技术和最佳灌水量。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果树日均耗水强度与果树耗水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全物候期内地表滴灌技术在各灌水量处理下耗水量及耗水强度等均最大,果树全物候期参考蒸腾蒸发量变化呈先升后降。不同物候期山地苹果树耗水量及参考蒸腾蒸发量大小均为果实膨大期最大,果实成熟期最小,果实膨大期为山地苹果树的主要耗水时期。(2)各灌溉技术下不同灌水量对苹果树生长变化有显着影响,其中苹果树新梢、苹果横径、纵径和果树叶面积指数生长动态变化均随生长天数的增加呈“平稳增长-快速增长-平稳增长”的趋势,符合作物生长的“S”型规律曲线。灌溉技术相同的条件下,中水处理能增加苹果树新梢长度和苹果果径;灌水量相同的条件下,涌泉根灌和地下滴灌技术对应的苹果树新梢、苹果果径和体积较大。Richards模型结果表明5月中旬-6月中旬为苹果树叶面积生长的主要阶段。(3)苹果树叶片叶绿素含量随灌水量的减少而降低,地表滴灌技术下苹果树叶片的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c含量最低。苹果树叶片在中午13:00出现光合“午休”现象,相同灌溉技术下,随着灌水量的减少,不仅降低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还降低了叶片气孔导度(gs)和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i),但胞间CO2浓度(Ci)增大。灌溉技术和灌水量对叶片光合日均值影响显着,各灌溉技术下,Tr日均值随着灌水量的减少而下降,而Ci日均值上升。涌泉根灌中水处理的叶片Pn和WUEi日均值最大,与其相比,其余处理Pn下降3.79%~27.22%,WUEi下降1.55%~18.36%。(4)苹果产量、灌水利用效率(IWUE)和耗水利用效率(CWUE)受灌溉技术和灌水量的影响显着。涌泉根灌中水处理处理的产量最高,陶瓷根灌低水处理的IWUE最大,地下滴灌中水处理的CWUE最大。同一灌溉技术下,减少灌水量会降低产量,增加IWUE和CWUE;同一灌水量下,涌泉根灌技术和地下滴灌技术能增加苹果产量,微孔陶瓷根灌技术和地下滴灌技术能提高IWUE和CWUE。(5)苹果的硬度随着灌水量的减少而增大,减小灌水量能提升果肉内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苹果单果的重量、苹果色泽、可溶性糖含量及可滴定酸含量会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苹果硬度最大在地下滴灌中水处理,与涌泉根灌和陶瓷根灌中水处理无显着差异;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大在陶瓷根灌低水处理;维生素C含量最大在涌泉根灌中水处理;果实含水率在陶瓷根灌中水处理最大,与涌泉根灌和地下滴灌中水处理无显着差异。(6)通过山地苹果产量、IWUE、CWUE及果实品质综合评价,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TOPSIS法中地下滴灌中水处理综合得分均最高,涌泉根灌中水处理与陶瓷根灌中水处理得分次之,地表滴灌高水与低水处理综合评价结果最低。综上所述,涌泉根灌中水处理的苹果增产提质显着,陶瓷根灌中水处理的苹果节水增产显着,地下滴灌中水处理兼顾节水和苹果增产提质,效果仅次于涌泉根灌中水和陶瓷根灌中水处理。因此,陕北山地苹果灌溉技术可选择涌泉根灌技术、地下滴灌技术或微孔陶瓷根灌技术,灌水量选择75%W1(W1:85%~95%θf)。

高阿娟[7](2021)在《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刺梨水肥耦合与果实品质提升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家石漠化治理工程成效显示种植特色经果林对喀斯特生态环境的恢复和土壤养分的改良功不可没,经果林能够有效防治水土流失并给当地农户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在刺梨种植过程中存在水肥施用不合理问题,导致刺梨果实品质降低。对喀斯特刺梨植株进行不同水肥处理,将水肥耦合对土壤环境、刺梨果实品质的影响结合起来,对刺梨果实品质的提升、石漠化治理生态衍生产品生命周期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地理学、生态学、水肥耦合有关研究理论、刺梨生长需水需肥规律、刺梨果实生理学理论,针对石漠化治理水肥耦合与刺梨果实品质提升、刺梨管理过程施肥等科学问题与科技需求,在代表中国南方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环境类型总体结构的贵州高原山区选择毕节撒拉溪、施秉喀斯特为研究区,2018-2020年通过对刺梨种植地野外考察、选取传统肥料与新型肥料对研究区内60株刺梨植株进行水肥配施、14个土壤理化性质指标与8个刺梨果实品质指标进行测定,运用野外调查、室内实验及单因素、双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围绕石漠化治理刺梨水肥耦合与果实品质提升基础前沿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应用示范进行全链条创新设计,并通过一体化部署、分模块推进机理-机制-技术-应用示范进行系统研究,重点通过刺梨水肥耦合试验,阐明水肥耦合下刺梨土壤理化性质、刺梨果实品质的特征,揭示不同水肥处理对刺梨土壤环境、刺梨果实品质的影响,评价适宜刺梨提高果实品质的水肥配比,提出适宜刺梨生长的水肥耦合技术,集成刺梨品质优化调控技术并进行示范验证,为国家和地方石漠化治理特色经果林的发展提供科技参考。1两个研究区刺梨地土壤各养分含量在水肥处理和CK下均表现出逐层递减的垂直分布规律,水肥处理可以显着影响刺梨根部土壤理化性质(P<0.05),显着影响土壤养分的含量(P<0.05),灌水、施肥及其交互作用对两个研究区刺梨地土壤肥力影响显着(P<0.05):在该实验中,土壤p H基本不随灌水施肥量变化,说明灌水施肥处理均未对刺梨的土壤生长环境造成影响,除p H外,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其他土壤养分含量总体呈现减小的趋势。随着施肥水平升高,土壤养分含量随土壤深度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研究中发现,土壤养分对灌水的响应较为复杂且不同肥力条件下差异较大,通过传统肥料与新型肥料配施,土壤养分含量均有所改善。两个研究区内,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在W2条件下有机碳、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钾含量达到最大,继续增大灌水量到W3水平,土壤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含量均降低,通过双因素方差分析,灌水、施肥及其交互作用对两个研究区刺梨地土壤肥力影响显着(P<0.05),进一步说明通过灌水施肥是影响土壤肥力的重要途径。2两个研究区刺梨在同一灌水或施肥条件下,果实品质指标随施肥或灌水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中水、低水处理下的刺梨果实品质指标明显高于高水处理,在W2F2(中水中肥)处理下,果实品质达到最佳,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两个研究区土壤养分指标与刺梨果实品质指标之间均具有相关性,且相关性多表现为极显着:各水肥处理下果实品质指标含量增加,且均在W2F2(中水中肥)表现最高,W3F1(高水低肥)表现最低,且低于CK处理,说明适当的水分亏缺有助于可溶性糖、维生素C等果实品质指标的积累,提高刺梨果实的糖酸比等品质。W3(高水)处理下,土壤含水量增多,土壤养分随含水量淋溶至深层土壤,而刺梨植株根系较浅,吸收到的养分较少,导致刺梨植株生长缓慢,影响刺梨果实品质。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两个研究区不同水肥处理下土壤养分指标与刺梨果实品质指标之间具有相关性,说明通过水肥处理影响土壤环境,而土壤环境又通过影响刺梨植株生长,进而影响果实品质。3以刺梨单果质量、果形指数、果实含水率、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维生素C、黄酮、多酚为综合评价指标,使用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法对两个研究区不同水肥处理刺梨各果实品质指标综合分析,结果均显示W2F2(中水中肥)处理得到刺梨果实品质最好,W3F1(高水低肥)处理最差:水肥配施对刺梨果实指标均具有显着影响,随着水肥施用量增多,刺梨果实各指标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说明在适宜刺梨生长的范围内,增加水肥施用量对果实品质提高具有促进作用,超过该范围则会对果实品质产生负效应。研究刺梨水肥耦合与果实品质的变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研究开展周期仅一年,因此应至少再进行两年试验,结合植株不同生长阶段取样分析,考虑如降水、温度等气候因素年际变化对刺梨生长的影响,综合确定适宜刺梨的水肥配比。通过构建刺梨果实销售、深加工产品流通模式,形成完整的石漠化生态治理衍生产品产业链,促进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高效发展。4在刺梨水肥耦合与果实品质提升技术研究的理论基础上,基于喀斯特石漠化水肥耦合与刺梨果实品质提升的现有刺梨施肥、灌溉技术,提出刺梨施肥改良技术、刺梨灌水改良技术等关键创新技术,并对关键创新技术进行示范验证:现有施肥技术多以简易器具辅助施肥,劳动强度较大,综合效率较低,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刺梨施肥改良技术,实现翻土开沟、深度可调的目的,克服施肥量不好控制、施肥不精确的问题;对于喀斯特地区灌水多采用漫灌或人工浇灌、造成水资源浪费的现象,提出刺梨灌溉改良技术,控制流速和整体流量,同时解决刺梨灌溉方式中存在根系湿润范围小,不能对根系进行精准灌溉的问题。

罗继航[8](2021)在《微通道介质阻挡放电的特性及对水中四溴双酚S的降解作用》文中提出四溴双酚S是一种新型的溴化阻燃剂,被广泛应用在一些工业产品中,然而其能在环境中持久存在,是一种有毒的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有很大风险。面对这类可生化性差的有机污染物,作为高级氧化技术之一的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水处理领域有着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新型介质阻挡放电(DBD)水处理反应器及配套水处理系统的开发也一直是研究热点。本文提出了一种狭缝微通道DBD鼓泡等离子体水处理系统,以同步提高放电强度和鼓泡传质过程。微通道作为反应器的核心,在过程强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由于微通道内壁上电荷累积形成的横向电场所引发了通道内空间电荷密度的增大,从而可以降低初始放电电压,提高放电强度,进而提高活性粒子的生成效率。另一方面,微通道放电对气流产生了促进作用,可以降低空气阻力,增强鼓泡过程,从而提高活性物质的利用效率。为验证这一理论,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首先,建立设计了微通道DBD鼓泡反应器及其配套水处理系统。以颜色鲜明的亚甲基蓝(MB)作为指示物对反应器进行了初步降解性能评价,验证了反应器对污染物的降解效果,并依据实验结果对反应器和系统进行改进,同时确定有效的操作条件参数范围。其次,微通道结构对放电和鼓泡过程都具有促进作用。微通道中的放电总是先于DBD空间,且微通道中的放电强度大于DBD空间中的放电强度。随着空气流量的增加,微通道内的放电强度减弱,而DBD空间中放电强度略有增加,总放电功率(强度)降低。结果表明,微通道结构能促进放电,进而增强活性物质的产生效率。放电改善了鼓泡过程并在微通道中诱导空气流动。通过对微通道两端的压差测量,发现在放电过程中压差减小,且减小值与施加电压和放电频率呈正相关,与空气流量呈负相关,并几乎不受水流量和溶液电导率的影响。通过对微通道放电时的空气流量测量,发现有诱导气流产生,且均匀流光放电比类火花放电诱导气体的能力更强。结果表明,微通道放电能促进活性物质的传递。最后,反应器对水中TBBPS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在施加电压为18.4 k V、空气流量为0.5 L/min的条件下,处理500 m L、2 mmol/L的TBBPS 30 min,降解率达到了98%。研究了不同水质条件和操作条件对TBBPS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电压、空气流量和水流量是影响降解效率的关键操作参数,而特别是适当的施加电压可以最有效地产生活性物质,从而具有最佳的降解性能,同时还需要注意避免溶液处于高盐度条件。此外,对比复合微通道反应器的降解能力发现,在提高降解效果和能量效率方面,可以通过在介质板上布置多个微通道来实现。

寇睿[9](2021)在《不同灌水处理对民勤红枣耗水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人均水资源少,西北地区水资源匮乏。滴灌是目前干旱缺水地区极为有效的一种节水灌溉方式,基于滴灌技术节水高产的特点以及枣树耐旱的特性,滴灌枣树适宜于我国西北部干旱地区种植发展。红枣作为民勤县区当地广泛栽植的特色经济林果之一,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科学的灌溉制度导致红枣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低下。为探究适宜当地的枣树灌溉制度,本研究于2020年在民勤勤锋林业实验站开展了不同灌水处理对红枣耗水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的研究,以期探索适宜西北干旱地区的红枣灌溉制度。以当地7a生骏枣作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滴灌处理T1-T3(灌溉定额分别为270mm;337.5mm;405mm)和一个沟灌对照处理CK(灌溉定额为810mm)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处理对当地枣树的耗水特征、生长形态指标(新梢生长、枣吊生长、冠径大小及座果率)、枣树叶片及果实指标(叶绿素、叶片厚度、果实横纵径及果形指数、单果重)、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品质指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总酸含量及糖酸比),最后选取六项指标根据信息熵理论对不同处理的枣树综合效益进行评价,确定了适宜当地枣树的灌水方案。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试验地枣树生育期内每日参考作物蒸发蒸散量ET0呈现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峰值出现在6月底;各处理的土壤含水量与土层深度的变化关系曲线,大多表现为表层和深层较低,中上部偏高的曲线形式,且基本都在40cm左右的土层深度达到峰值。不同处理的土壤贮水量整体趋势呈现为,灌水越多的处理,其土壤贮水量也越高;在各生育期的差异都比较大,具体表现为萌芽展叶期土壤贮水量最小,并且与其他三个生育时期差异较大,开花座果期、果实膨大期和果实成熟期这三个生育时期则变化不大。不同处理在不同生育期的耗水量变化规律相似,耗水量最多的时期为果实膨大期,各处理的耗水量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上升;各处理的作物系数Kc在萌芽展叶期最小,然后在生育期内作物系数Kc持续增大,在果实膨大期内作物系数Kc达到峰值,然后在果实成熟期内降低。(2)通过对试验地不同灌水处理的枣树不同生长形态指标进行连续监测,分析比较结果后发现,在试验条件下,灌水量增加对枣树的新梢生长长度有着促进作用,但是这一促进效果并不显着。枣吊长度和枣树冠径大小(全生育期最大值)随着灌水量增加而增加,但是当灌水量超过一定界限后,再继续增加灌水,并不能显着地增加枣树的枣吊长度和枣树的冠径大小;在试验条件下,灌水量的增加对果树的座果率有着呈现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当灌水量超过一定界限后,继续增加灌水并不能显着地提高枣树的座果率。(3)通过对不同灌水处理的叶片及果实生长指标进行连续监测,分析结果后发现,在试验条件下,在果实膨大期各处理的叶绿素(SPAD值)达到最大,灌水量的增加可以提高枣树叶片SPAD值的大小,但是影响并不显着;在试验条件下,灌水量的增加虽然可以提高枣树的叶片厚度,但是效果并不显着;在试验条件下,灌水量的增加对果实纵径的增加有促进作用,当灌水量超过一定界限后,灌水量的增加并不能显着增加果实纵径大小;灌水量可以提高果实横径大小,但是并不显着;在试验条件下,枣果单果重会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当灌水量超过一定界限后,继续增加灌水量并不能显着增加枣果单果重。(4)CK处理的产量比T3处理高11.34%,但是T3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分别比CK处理高83.80%和52.63%,并且两者的产量之间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而两者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因此,从节水灌溉和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T3处理是较为适合当地的灌水处理。(5)通过对不同灌水处理下的红枣中的各项品质指标进行监测分析,发现在试验条件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的T1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28.27%,比CK处理的27.33%高了0.94个百分点,灌水量的增加对红枣中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积累会起到抑制作用,但是各处理之间并不存在显着性差异;在试验条件下,各处理之间总糖含量相差不大,灌水量的增加会略微降低红枣中总糖含量,但是这一影响并不显着;在试验条件下,灌水量的增加会略微增加红枣中总酸含量,降低糖酸比,但是这一影响并不显着。通过综合效益评价分析,各灌水处理的综合效益评价排序为T3处理、T2处理、T1处理、CK处理。从节水灌溉、提高综合效益的角度考虑,最为适宜民勤当地的灌水处理为T3处理。综上分析,适宜民勤当地干旱区的灌水处理为T3处理,即在滴灌模式下,全生育期共灌水9次,其中萌芽展叶期1次、开花座果期3次、果实膨大期4次、果实成熟期1次,灌水定额为45mm。在此灌溉模式下,产量较高,水分利用效率最大,且不会影响红枣品质,枣树综合效益评价最高,不建议使用灌水定额较大的沟灌方式浇灌枣树。

贾琼[10](2021)在《西辽河平原玉米滴灌节水机理及灌溉决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水资源匮乏,水资源保护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西辽河平原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常年干旱导致西辽河断流,地下水开采量较大,形成了大面积的降落漏斗,水资源利用率低已成为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近年来,农业水资源利用成为当地农业部门关注的主要问题,大力发展高效农业节水灌溉。由于当地降雨较多,播种期多风沙的气候条件,膜下滴灌播种时对土地平整度要求较高,农艺配套技术复杂,前期投入较大,薄膜回收困难,容易造成白色污染。因此,经过改良在该地区发展了不覆膜滴灌带上覆土2~4 cm的浅埋滴灌技术。膜下滴灌和浅埋滴灌技术得到了大面积推广示范,由于还处在推广示范阶段,在该地区膜下滴灌与浅埋滴灌需水规律、水分对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棵间蒸腾蒸发规律以及灌溉制度等尚不明确。本文通过玉米膜下滴灌与浅埋滴灌对比试验,深入研究覆膜和浅埋对滴灌玉米蒸腾蒸发规律的影响机理以及覆膜和浅埋对滴灌土壤水分迁移规律及降雨利用率的影响机理等,揭示膜下滴灌节水机理。基于SIMDual Kc模型对滴灌玉米棵间蒸发进行了模拟研究,揭示了滴灌条件下不同区域土壤蒸发的规律。制定了不同水文年滴灌玉米灌溉制度,为相似地区玉米滴灌灌溉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平水偏枯年膜下滴灌玉米株高和叶面积指数分别高于浅埋滴灌9%~20%和13%~20%。平水偏丰年浅埋滴灌玉米株高与膜下滴灌无显着性差异,叶面积指数高于膜下滴灌4%~10%。膜下滴灌根系在25 cm土层分布密集,沿垂向急剧降低,水平方向从滴灌带到距滴灌带40 cm处根系分布均匀。浅埋滴灌根系分布表现为扎根较深,比膜下滴灌根系深10 cm,但是横向分布较窄,水平方向从距滴灌带10 cm处到距滴灌带30 cm处分布较密集。(2)生育期总耗水量膜下滴灌较浅埋滴灌低9%。平水偏枯年(2015、2018年)抽雄期以后降雨量较小,膜下滴灌处理产量高于浅埋滴灌7%~15%。平水偏丰年(2016、2017年)后期降雨较多,膜下滴灌处理的产量低于浅埋滴灌处理6%~19%。(3)浅埋滴灌生育期平均土壤棵间蒸发量为141.38mm,膜下滴灌为98.10mm。膜下滴灌棵间蒸发量较浅埋滴灌棵间蒸发量低31%,作物蒸腾量较浅埋滴灌高21%。浅埋滴灌蒸发量高水比中水高13%,低水低于中水5%,膜下滴灌不同灌水处理间棵间蒸发差异不显着。膜下滴灌覆膜区(Ⅰ区)由于薄膜覆盖,棵间蒸发量仅为0.67mm,占膜下滴灌总棵间蒸发量的2%。膜下滴灌裸土区域(Ⅱ区)蒸发量为36.18mm,占膜下滴灌总棵间蒸发量98%。浅埋滴灌垄间区域(Ⅱ区)棵间蒸发量低于行间区域(Ⅰ区)62%。覆膜保墒作用使更多水分保存于膜下土壤,当裸土区(Ⅱ区)土壤含水率较低时,土壤水分则由覆膜区向无膜区运移,迁移量约为11%。研究表明在裸土区域(Ⅱ区)膜下滴灌并无节水效果,棵间蒸发量高于浅埋滴灌11%,节水主要发生在覆膜区(Ⅰ区)。(4)平水偏枯年(2015、2018年)降雨量较少,膜下滴灌处理较浅埋滴灌处理0~4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高13%~32%,膜下滴灌对浅层土壤的保墒作用更为显着。平水偏丰年(2016、2017年)降雨较多,膜下滴灌处理较浅埋滴灌处理低10%~16%,降雨直接进入土壤使得浅埋滴灌土壤含水率较高,膜下滴灌由于薄膜的截流的影响,土壤含水率低于浅埋滴灌处理,薄膜的保墒作用不显着。(5)当降雨量20 mm以下时,入渗深度为20 cm,降雨量为20-50 mm降雨入渗深度为40 cm,当降雨达到50 mm以上时入渗深度可达到40 cm以下土层。在平水偏枯年(2015、2018年)降雨量较小,降雨入渗深度最深仅达到40 cm,作物利用浅层土壤中的降雨。在平水偏丰年(2016、2017年)降雨量较大,降雨入渗深度可达到60~100 cm土层,作物可以利用深层土壤中的降雨。浅埋滴灌降雨利用率为67%~78%,较膜下滴灌高29%~35%。膜下滴灌覆膜对降雨的截流量为26%~35%。当降雨量在20~40 mm之间时,膜边位置(距滴灌带30 cm处)降雨入渗量高于膜外侧2%~6%。(6)确定玉米滴灌灌溉决策,枯水年浅埋、膜下滴灌分别灌水9、8次,灌溉定额为315 mm、270 mm;平水年浅埋、膜下滴灌分别灌水均为7次,灌溉定额分别为222 mm、183 mm;丰水年浅埋、膜下滴灌分别灌水均为5、4次,灌溉定额为135mm、105 mm。对不同研究区通过多年平均降雨量和当年降雨预报推算生育期降雨量,对于小于268.32 mm的地方推荐使用膜下滴灌更佳,降雨量大于268.32mm的地方推荐使用浅埋滴灌更佳。

二、水处理发展过程及趋势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处理发展过程及趋势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电厂化学水处理系统的特点与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电厂化学水处理现状与处理方法
    (1)电厂化学水处理现状
    (2)主要处理方法
2.电厂化学水处理系统特点
    (1)化学水净化度较高
    (2)化学水处理方式集中多样
    (3)化学水处理方式多样化
3.化学水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对化学水处理过程重视度较低
    (2)低压供水系统存在一定问题
    (3)分布过于分散
    (4)化学水处理技术相对落后
4.化学水处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1)处理系统的简化趋势
    (2)自动化发展趋势
    (3)提高相关设备维护频率
    (4)生态发展趋势
    (5)机制改革带来的技术发展创新
5.结束语

(2)油菜响应苗期渍害的动态过程和遗传基础(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前言
    1.1 问题的由来
    1.2 渍害对作物的影响
    1.3 植物生理水平对渍害的响应
        1.3.1 能量代谢方式转变
        1.3.2 活性氧(ROS)的生成与清除
        1.3.3 乙烯的响应和信号转导
        1.3.4 O_2的响应和信号转导
        1.3.5 NO的响应和信号转导
    1.4 形态学上的适应性
    1.5 作物渍害响应的遗传基础
        1.5.1 遗传解析中耐渍性评价的指标
        1.5.2 遗传位点解析与基因克隆
    1.6 植物表型组学在作物遗传解析中的应用
    1.7 油菜渍害响应的研究现状
    1.8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盆栽实验材料和设计
    2.2 田间实验材料和设计
        2.2.1 成熟期农艺性状的测定
        2.2.2 成熟种子的品质分析
        2.2.3 基于无人机平台的性状提取
        2.2.4 油菜群体水平的耐渍性能评价
    2.3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与候选基因预测
    2.4 候选基因功能验证
        2.4.1 总RNA的提取、检测及浓度测定
        2.4.2 反转录
        2.4.3 过表达载体的构建
        2.4.4 过表达载体在油菜中的遗传转化
        2.4.5 转基因苗的DNA提取
        2.4.6 转基因苗的PCR鉴定
        2.4.7 转基因苗的qRT-PCR
        2.4.8 过表达株系表型的鉴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渍水阶段的生长和生理动态变化
        3.1.1 盆栽条件下油菜在苗期渍水阶段的生长动态变化
        3.1.2 盆栽条件下油菜在苗期渍水阶段的生理动态变化
    3.2 渍水恢复阶段的生长和生理动态变化
        3.2.1 高通量无人机表型平台在大田条件下数据采集的性能评价
        3.2.2 大田条件下油菜在苗期渍水恢复阶段的动态响应
        3.2.3 形态指标和光谱指标之间的关联
        3.2.4 群体水平的耐渍性能分析
    3.3 渍水对油菜成熟期农艺性状和种子品质的影响
        3.3.1 渍水对油菜成熟期农艺性状的影响
        3.3.2 渍水对油菜成熟期种子品质的影响
    3.4 油菜苗期渍害和成熟期耐渍性形成的关联
        3.4.1 气象条件对油菜成熟期耐渍性的影响
        3.4.2 苗期性状与成熟期农艺性状之间的关联
        3.4.3 利用苗期性状对成熟期产量和生物量的预测
    3.5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3.5.1 渍水恢复阶段无人机图像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3.5.2 人工采集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3.6 候选基因预测与功能验证
        3.6.1 候选基因的预测
        3.6.2 候选基因的功能验证
4 讨论
    4.1 高通量无人机表型平台具有优异的数据采集性能
    4.2 油菜不同生育阶段对苗期发生渍害的动态响应
    4.3 油菜苗期渍水和成熟期耐渍性形成的关联
    4.4 油菜渍害响应的遗传基础
    4.5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Ⅰ 附表
    附表1 自然群体505 份甘蓝型油菜自交系详单
    附表2 盆栽实验中的甘蓝型油菜自交系详单
    附表3 四个形态指标的耐渍系数筛选到的核心极端材料列表
    附表4 成熟期产量和生物量的耐渍系数筛选的核心极端材料列表
    附表5 对照组生物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信息
    附表6 渍水处理组生物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信息
    附表7 生物量耐渍系数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信息
    附表8 对照组种子产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信息
    附表9 渍水处理组种子产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信息
    附表10 种子产量耐渍系数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信息
    附表11 重叠的13 个高可信度位点及其内部预测的候选基因
    附表12 成熟期重叠的22 个位点及其内部预测的候选基因
附录Ⅱ 作者简介
致谢

(3)基于VFM的多主体参与污水处理PPP项目合作决策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污水处理行业投资决策研究现状
        1.2.2 PPP融资模式研究现状
        1.2.3 物有所值评价研究现状
        1.2.4 系统动力学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研究技术路线
        1.3.3 论文研究创新点
第2章 污水处理PPP项目合作决策理论基础
    2.1 污水处理理论基础
        2.1.1 污水处理行业概述
        2.1.2 污水处理相关水质标准
    2.2 PPP模式相关理论基础
        2.2.1 PPP模式内生动力及内涵
        2.2.2 PPP模式运作方式
    2.3 污水处理项目PPP模式适用性
        2.3.1 污水处理特性及发展历程
        2.3.2 污水处理PPP项目运作方式
    2.4 PPP项目VFM评价基础理论
        2.4.1 PPP项目VFM评价的特性内涵
        2.4.2 PPP项目VFM评价的驱动因素
    2.5 系统动力学理论基础
        2.5.1 系统动力学的起源与发展
        2.5.2 系统动力学仿真应用基础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多主体参与污水处理PPP项目决策依据
    3.1 公众决策依据仿真方法分析
    3.2 用户决策依据排污收费分析
    3.3 企业决策依据投资收益分析
    3.4 政府决策依据VFM评价研究
        3.4.1 污水处理PPP项目VFM定性评价改进模型
        3.4.2 污水处理PPP项目VFM定量评价PSC法应用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VFM定量评价关键影响因素研究
    4.1 VFM定量评价PSC法的应用
        4.1.1 VFM定量评价PSC法应用分析
        4.1.2 VFM定量评价PSC法核算要素分析
    4.2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模糊风险成本量化模型
        4.2.1 污水处理PPP项目风险识别与分配
        4.2.2 污水处理PPP项目风险成本量化模型
    4.3 基于税费异动的竞争性中立调整值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污水处理PPP项目合作决策子模型构建与仿真
    5.1 污水处理PPP项目合作假设前提
        5.1.1 多方主体参PPP项目交易结构
        5.1.2 污水处理PPP项目合作决策边界条件
        5.1.3 污水处理PPP项目财务测算基本假设
    5.2 污水处理PPP项目企业投资收益模型
        5.2.1 污水处理项目企业投资子模型构建
        5.2.2 实例仿真分析
    5.3 污水处理PPP项目税费异动子模型
        5.3.1 污水处理PPP项目税费影响因素分析
        5.3.2 污水处理PPP项目税费子模型构建
        5.3.3 实例仿真分析
    5.4 污水处理PPP项目政府VFM评价子模型
        5.4.1 VFM评价影响因子函数关系分析
        5.4.2 污水处理PPP项目VFM评价子模型构建
        5.4.3 实例仿真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污水处理PPP项目合作决策模型应用
    6.1 污水处理PPP项目合作决策模型构建
    6.2 合作决策模型在招标采购中的应用
        6.2.1 污水处理PPP项目招标采购案例概述
        6.2.2 合作决策模型在招标采购中的应用
    6.3 合作决策模型在边界条件中的应用
        6.3.1 污水处理PPP项目边界条件案例概述
        6.3.2 合作决策模型在边界条件中的应用
    6.4 合作决策模型在敏感性分析中的应用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4)不同时间春灌一水对冬小麦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小麦灌溉制度研究进展
        1.2.2 灌溉对小麦形态发育指标的影响研究进展
        1.2.3 灌溉对小麦生理生态指标的影响研究进展
        1.2.4 灌溉对小麦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研究进展
        1.2.5 灌溉对小麦耗水规律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图
    1.5 创新点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区概况
    2.2 试验设计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2.3.1 土壤含水率
        2.3.2 形态发育指标
        2.3.3 生理生态指标
        2.3.4 地上部干物质
        2.3.5 籽粒灌浆特性
        2.3.6 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
        2.3.7 耗水量与水分利用效率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灌水处理对冬小麦形态发育指标的影响
        3.1.1 株高
        3.1.2 叶面积指数
        3.1.3 旗叶性状
    3.2 不同灌水处理对冬小麦生理生态指标的影响
        3.2.1 叶绿素相对含量
        3.2.2 净光合速率
        3.2.3 蒸腾速率
        3.2.4 气孔导度
    3.3 不同灌水处理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3.3.1 地上部干物质量
        3.3.2 干物质转运
        3.3.3 籽粒灌浆特性
        3.3.4 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
        3.3.5 产量与产量构成的相关性
    3.4 不同灌水处理对冬小麦耗水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3.4.1 土壤剖面水分分布
        3.4.2 耗水特性
        3.4.3 水分利用效率
    3.5 冬小麦春灌一水效果分析
4 讨论
    4.1 不同灌水处理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4.2 不同灌水处理对冬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
    4.3 不同灌水处理对冬小麦耗水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4.4 展望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7 致谢
8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5)枯草芽孢杆菌对旱区膜下滴灌棉花生长特性及其促生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盐胁迫危害及盐碱地改良进展
        1.2.2 微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2.3 盐碱地膜下滴灌研究进展
        1.2.4 小结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试验内容与方法
    2.1 试验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
        2.1.2 土壤理化性质
    2.2 试验设计
        2.2.1 试验设计与场地布置
        2.2.2 种植方式
        2.2.3 灌水、施肥量制度
    2.3 试验指标及测定方法
        2.3.1 棉花生长指标及产量测定
        2.3.2 土壤水盐指标
        2.3.3 土壤养分监测
        2.3.4 土壤微生物学特征
3 施菌灌水耦合对膜下滴灌棉花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3.1 施菌灌水耦合对棉花生长指标的影响
        3.1.1 不同处理对棉花生育期内株高的影响
        3.1.2 不同处理对棉花生育期内茎粗的影响
        3.1.3 不同处理对棉花生育期内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3.2 施菌灌水耦合对棉花生物量及产量的影响
        3.2.1 不同处理对棉花干物质累积量的影响
        3.2.2 不同处理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3.3 施菌灌水耦合对棉花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3.4 施菌灌水耦合条件下棉花生长模型研究
        3.4.1 株高增长模型
        3.4.2 叶面积指数增长模型
        3.4.3 干物质积累模型
        3.4.4 施菌灌水耦合模型与效益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施菌灌水耦合对膜下滴灌土壤水盐及速效养分分布的影响研究
    4.1 施菌灌水耦合对棉田土壤水分分布影响的研究
        4.1.1 不同梯度施菌处理下生育期内土壤水分动态分布
        4.1.2 施菌灌水耦合条件下棉花生育期内耗水量变化
    4.2 施菌灌水耦合对土壤盐分分布的影响
        4.2.1 不同灌水处理下对生育期内土壤剖面平均含盐量的影响
        4.2.2 施菌灌水耦合对棉花生育期内盐分分布及脱盐效果的影响
    4.3 施菌灌水耦合对土壤速效养分分布的影响
        4.3.1 不同梯度施菌处理对生育期内土壤速效氮的影响
        4.3.2 不同梯度施菌处理对生育期内土壤速效磷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施菌灌水耦合对膜下滴灌土壤微生物特征的影响研究
    5.1 不同梯度施菌处理下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丰度的影响
        5.1.1 不同梯度施菌处理对土壤细菌群落α多样性的影响
        5.1.2 不同施菌处理下土壤物种丰度分布的影响
    5.2 施菌灌水耦合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丰度的影响
        5.2.1 施菌灌水耦合对土壤细菌群落α多样性的影响
        5.2.2 施菌灌水耦合条件下土壤物种丰度分布
    5.3 施菌灌水耦合对土壤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5.3.1 不同处理下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5.3.2 不同处理下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5.3.3 不同处理下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5.3.4 不同处理下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5.4 土壤细菌多样性及菌落结构土壤微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
        5.4.1 土壤细菌多样性及菌落结构与土壤酶活性相关性分析
        5.4.2 施菌灌水耦合处理土壤酶活性对土壤养分影响分析
    5.5 施菌灌水耦合及土壤微环境对棉花产量的影响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6)不同灌溉技术和灌水量的陕北山地苹果节水增产提质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涌泉根灌技术研究现状
        1.2.2 地表滴灌技术研究现状
        1.2.3 陶瓷根灌技术研究现状
        1.2.4 地下滴灌技术研究现状
        1.2.5 亏缺灌溉对作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1.3 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区概况
    2.2 试验设计
    2.3 测定项目及方法
        2.3.1 气象因子
        2.3.2 土壤含水率
        2.3.3 苹果树生理生长指标
        2.3.4 苹果产量和品质
        2.3.5 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2.3.6 苹果树物候期划分
    2.4 数据处理方法
3 灌溉技术和灌水量对苹果耗水规律的影响
    3.1 试验区降雨量及日平均气温
    3.2 苹果树物候期内灌水量分析
    3.3 土壤含水率动态分析
    3.4 不同灌溉技术和灌水量下苹果树耗水规律
        3.4.1 苹果树耗水量
        3.4.2 苹果树耗水强度
    3.5 苹果树作物系数的变化
        3.5.1 参考作物蒸腾蒸发量
        3.5.2 苹果树物候期内作物系数
    3.6 讨论
    3.7 本章小结
4 灌溉技术和灌水量对山地苹果树生长特性的影响
    4.1 灌溉技术和灌水量对苹果树新梢的影响
    4.2 灌溉技术和灌水量对苹果果径和体积的影响
    4.3 灌溉技术和灌水量对苹果树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5 灌溉技术和灌水量对山地苹果树生理特性的影响
    5.1 灌溉技术和灌水量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5.2 灌溉技术和灌水量对苹果树光合特性的影响
        5.2.1 灌溉技术和灌水量对叶片光合日变化的影响
        5.2.2 灌溉技术和灌水量对叶片光合日均特性的影响
    5.3 苹果树叶片光合特性的相关分析
    5.4 讨论
    5.5 本章小结
6 灌溉技术和灌水量对山地苹果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品质的影响
    6.1 灌溉技术和灌水量对苹果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6.1.1 灌溉技术和灌水量对苹果产量的影响
        6.1.2 灌溉技术和灌水量对苹果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6.1.3 不同灌溉技术和灌水量对苹果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关系
    6.2 灌溉技术和灌水量对苹果品质的影响
        6.2.1 灌溉技术和灌水量对苹果品质物理指标的影响
        6.2.2 灌溉技术和灌水量对苹果品质化学指标的影响
        6.2.3 苹果品质的相关分析
    6.3 讨论
    6.4 本章小结
7 山地苹果不同灌溉技术和灌水量综合评价
    7.1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山地苹果综合评价
    7.2 基于熵值-TOPSIS法的山地苹果综合评价
    7.3 讨论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论文主要结论
    8.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7)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刺梨水肥耦合与果实品质提升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研究现状
    (一)水肥耦合与果实品质
    (二)喀斯特水肥耦合与果实品质
    (三)喀斯特水肥耦合与果实品质研究进展
        1 文献获取与论证
        2 国内外主要进展与标志性成果
        3 国内外拟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
二 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与内容
        1 研究目标
        2 研究内容
        3 研究特点与难点及拟创新点
    (二)技术路线与方法
        1 技术路线
        2 研究方法
    (三)研究区选择与代表性
        1 研究区选择的依据和原则
        2 研究区基本特征与代表性论证
    (四)资料数据获取与可信度分析
        1 实验分析数据
        2 野外调查数据
        3 收集资料数据
三 水肥耦合处理下刺梨地土壤环境及果实品质特征
    (一)水肥耦合处理下刺梨地土壤环境特征
        1 水肥处理下刺梨地土壤物理指标
        2 水肥处理下刺梨地土壤化学指标
    (二)水肥耦合处理下刺梨果实品质特征
        1 喀斯特高原山地潜在-轻度石漠化地区
        2 喀斯特山地槽谷无-潜在石漠化地区
    (三)水肥耦合处理刺梨果实品质与土壤环境相关分析
        1 喀斯特高原山地潜在-轻度石漠化地区
        2 喀斯特山地槽谷无-潜在石漠化地区
四 水肥耦合与刺梨果实品质提升耦合机制
    (一)刺梨土壤环境对不同水肥处理的响应
        1 喀斯特高原山地潜在-轻度石漠化地区
        2 喀斯特山地槽谷无-潜在石漠化地区
    (二)刺梨果实品质对不同水肥处理的响应
        1 喀斯特高原山地潜在-轻度石漠化地区
        2 喀斯特山地槽谷无-潜在石漠化地区
    (三)喀斯特地区刺梨水肥适宜用量评价
        1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刺梨水肥适宜用量评价
        2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刺梨水肥适宜用量评价
        3 喀斯特地区刺梨水肥适宜用量综合评价
五 刺梨水肥耦合与果实品质提升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验证
    (一)喀斯特地区水肥耦合现有技术
        1 刺梨施肥技术
        2 刺梨灌溉技术
    (二)喀斯特地区水肥耦合关键技术研发
        1 刺梨施肥改良技术
        2 刺梨灌溉改良技术
    (三)喀斯特地区刺梨水肥配置与品质提升技术应用示范验证
        1 示范点选择与代表性论证
        2 示范点建设目标与建设任务
        3 示范点现状评价与措施布设
        4 示范点规划设计与技术应用示范过程
        5 示范点技术应用建设成效与验证分析
六 结论与讨论
    1 主要结论
    2 主要创新点
    3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8)微通道介质阻挡放电的特性及对水中四溴双酚S的降解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溴化阻燃剂的应用和危害
    1.2 高级氧化法水处理
    1.3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水处理
        1.3.1 等离子体
        1.3.2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
        1.3.3 介质阻挡放电水处理技术
    1.4 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思路
        1.4.1 存在的问题
        1.4.2 解决思路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6.1 研究内容
        1.6.2 技术路线
        1.6.3 创新点
第2章 实验仪器、材料与分析方法
    2.1 实验仪器
    2.2 实验试剂
    2.3 分析方法
        2.3.1 反应器物理特性分析
        2.3.2 污染物降解与水质分析
第3章 微通道DBD鼓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和完善
    3.1 引言
    3.2 水处理系统的设计
        3.2.1 反应器的设计
        3.2.2 反应器相连系统设计
        3.2.3 运行步骤
    3.3 水处理系统的性能初步评价
        3.3.1 发射光谱的测量
        3.3.2 施加电压的影响
        3.3.3 空气流量的影响
        3.3.4 水流量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微通道DBD鼓泡反应器的特性研究
    4.1 引言
    4.2 微通道放电的电学特性研究
        4.2.1 放电频率与起始电压
        4.2.2 不同电压和气流量下放电的演化
        4.2.3 不同电压和气流量下的功率变化
        4.2.4 微通道对DBD的激发作用机理
    4.3 微通道放电对鼓泡阻力的影响研究
        4.3.1 放电对鼓泡的影响
        4.3.2 电学参数对压差的影响
        4.3.3 气流量对相对压差的影响
        4.3.4 水流量对压差的影响
        4.3.5 溶液电导率对压差的影响
    4.4 微通道放电对气体流动的促进
        4.4.1 放电室内的压力变化
        4.4.2 微通道放电的电风流量测量
        4.4.3 微通道放电对气体流动的促进机理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微通道DBD鼓泡反应器对TBBPS的降解研究
    5.1 引言
    5.2 TBBPS的光谱分析
    5.3 水质条件对TBBPS的降解影响
        5.3.1 初始浓度的影响
        5.3.2 盐度的影响
    5.4 操作条件对TBBPS的降解影响
        5.4.1 施加电压的影响
        5.4.2 空气流量的影响
        5.4.3 水流量的影响
    5.5 水质指标的变化
        5.5.1 溶液电导率和p H值变化
        5.5.2 溶液中溴的转化
        5.5.3 溶液TOC的变化
    5.6 TBBPS的降解机理
    5.7 复合微通道对降解效率和能量效率的提升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情况

(9)不同灌水处理对民勤红枣耗水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枣树灌溉技术研究进展
        1.2.2 不同灌水量对枣树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1.2.3 不同灌水量对枣树产量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1.3 目的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试验方法
    2.3 测定方法
    2.4 数据处理
    2.5 技术路线图
第三章 不同灌水处理枣园土壤水分动态变化
    3.1 枣树生育期降水时空特点
    3.2 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
        3.2.1 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_0)计算
        3.2.2 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_0)变化规律
        3.2.3 气象因子与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_0)相关性分析
    3.3 各处理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变化规律
        3.3.1 各处理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分析
        3.3.2 不同生育期土壤剖面水分变化
    3.4 各处理不同生育期土壤贮水量动态变化差异
    3.5 不同灌水处理下各生育期耗水量
    3.6 不同灌水处理下各生育期作物系数Kc变化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灌水处理对红枣生长的影响研究
    4.1 不同灌水处理对枣树生长形态指标的影响研究
        4.1.1 试验中采样测量样树的确定
        4.1.2 不同灌水处理对枣树枣吊生长的影响
        4.1.3 不同灌水处理对枣树新梢生长的影响
        4.1.4 不同灌水处理对枣树冠径大小的影响
        4.1.5 不同灌水处理对枣树座果率的影响
    4.2 不同灌水处理对枣树叶片及果实的影响研究
        4.2.1 不同灌水处理对枣树叶片叶绿素(SPAD值)的影响
        4.2.2 不同灌水处理对枣树叶片厚度的影响
        4.2.3 不同灌水处理对枣树果实横纵径及果形指数的影响
        4.2.4 不同灌水处理对枣树单果重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不同灌水处理对红枣产量品质的影响研究及综合效益评价模型
    5.1 不同灌水处理对枣树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
        5.1.1 不同灌水处理对枣树产量的影响
        5.1.2 不同灌水处理对枣树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5.2 不同灌水处理对红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研究
    5.3 不同灌水处理对红枣总糖含量的影响研究
    5.4 不同灌水处理对红枣可滴定酸含量及糖酸比的影响研究
    5.5 枣树综合效益评价模型
        5.5.1 EWM(熵权法)求权重
        5.5.2 TOPSIS(优劣解距离法)
        5.5.3 枣树综合效益评价计算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主要结论
    6.2 讨论
        6.2.1 耗水量特征
        6.2.2 生长指标
        6.2.3 产量品质
        6.2.4 实验中存在的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等
导师简介

(10)西辽河平原玉米滴灌节水机理及灌溉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节水灌溉研究进展
        1.2.2 滴灌技术研究进展
        1.2.3 作物需水量研究进展
        1.2.4 蒸腾蒸发研究进展
        1.2.5 作物降雨利用率研究进展
        1.2.6 灌溉制度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
        1.3.1 覆膜和浅埋对滴灌玉米生长指标的影响
        1.3.2 覆膜和浅埋对滴灌玉米耗水规律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机制
        1.3.3 覆膜和浅埋对滴灌玉米蒸腾蒸发规律的影响机理
        1.3.4 覆膜和浅埋对滴灌土壤水分及降雨利用率的影响
        1.3.5 滴灌玉米灌溉制度与灌溉决策研究
    1.4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与试验设计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基本情况
        2.1.2 研究区气象条件
        2.1.3 研究区土壤条件
    2.2 试验设计
        2.2.1 试验方案
        2.2.2 测定指标与方法
    2.3 数据处理
3 覆膜和浅埋对滴灌玉米生长指标的影响
    3.1 滴灌条件下不同处理玉米株高变化
    3.2 滴灌条件下不同处理玉米叶面积变化
    3.3 滴灌条件下玉米根系变化
    3.4 结论与讨论
    3.5 小结
4 覆膜和浅埋对滴灌玉米耗水规律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机制
    4.1 滴灌条件不同处理玉米耗水规律研究
    4.2 滴灌条件下不同处理土壤温度研究
    4.3 滴灌条件下不同处理玉米产量构成因子研究
    4.4 结论与讨论
    4.5 小结
5 覆膜和浅埋对滴灌玉米蒸腾蒸发规律的影响机理
    5.1 滴灌条件下玉米棵间蒸发逐日变化
    5.2 滴灌条件下玉米蒸腾蒸发规律
    5.3 滴灌条件下玉米土壤棵间蒸发占阶段耗水量的比例
    5.4 结论与讨论
    5.5 小结
6 基于SIMDualKc模型滴灌玉米棵间蒸发模拟研究
    6.1 模型描述和应用
        6.1.1 模型介绍
        6.1.2 模型应用
    6.2 模型的模拟与验证
    6.3 土壤棵间蒸发量对比
    6.4 不同灌水处理棵间蒸发模拟
    6.5 覆膜与浅埋滴灌不同区域棵间蒸发对比研究
    6.6 结论与讨论
    6.7 小结
7 覆膜和浅埋对滴灌土壤水分及降雨利用率的影响
    7.1 滴灌条件下不同处理土壤水分变化
    7.2 降雨条件下覆膜和浅埋滴灌土壤水分分布模拟
        7.2.1 Hydrus-2D模型介绍
        7.2.2 基本方程
        7.2.3 初始条件及边界条件设定
        7.2.4 模型参数率定
        7.2.5 模型率定与验证
        7.2.6 降雨条件下覆膜与浅埋滴灌土壤水分分布二维特征
    7.3 滴灌条件下降雨利用率研究
    7.4 结论与讨论
    7.5 小结
8 滴灌玉米灌溉制度与灌溉决策研究
    8.1 滴灌条件下不同处理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8.2 滴灌条件下不同处理玉米不同年份降雨频率分析
    8.3 不同水文年滴灌玉米灌溉制度研究
    8.4 玉米滴灌灌溉决策
    8.5 结论与讨论
    8.6 小结
9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1.1 覆膜和浅埋对滴灌玉米生长指标的影响
        9.1.2 覆膜和浅埋对滴灌玉米耗水规律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机制
        9.1.3 覆膜和浅埋对滴灌玉米蒸腾蒸发规律的影响机理
        9.1.4 覆膜和浅埋对滴灌土壤水分及降雨利用率的影响
        9.1.5 滴灌玉米灌溉制度与灌溉决策研究
    9.2 主要创新点
    9.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四、水处理发展过程及趋势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电厂化学水处理系统的特点与发展趋势[J]. 张龙娜. 当代化工研究, 2022(02)
  • [2]油菜响应苗期渍害的动态过程和遗传基础[D]. 李继军.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2)
  • [3]基于VFM的多主体参与污水处理PPP项目合作决策模型研究[D]. 戴同.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4]不同时间春灌一水对冬小麦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D]. 刘志良.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5]枯草芽孢杆菌对旱区膜下滴灌棉花生长特性及其促生机制研究[D]. 梁超凡.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6]不同灌溉技术和灌水量的陕北山地苹果节水增产提质效应研究[D]. 李中杰.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7]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刺梨水肥耦合与果实品质提升技术研究[D]. 高阿娟. 贵州师范大学, 2021
  • [8]微通道介质阻挡放电的特性及对水中四溴双酚S的降解作用[D]. 罗继航. 重庆工商大学, 2021(08)
  • [9]不同灌水处理对民勤红枣耗水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研究[D]. 寇睿. 甘肃农业大学, 2021(09)
  • [10]西辽河平原玉米滴灌节水机理及灌溉决策研究[D]. 贾琼.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浅谈水处理的发展历程及趋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